《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说课稿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说课稿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所把握。
本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主要围绕早期国家与社会,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这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形成与繁荣,感受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和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为之后学习中国古代史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过渡语: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对历史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
但他们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缺乏,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脉络模糊不清。
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了解教材和学生之后,更需要对自己的课程内容有一个宏观的规划,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知道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形成,理解铁犁牛耕的出现对生产力的促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观点,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进一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一堂好的历史课一定要重点明确,难点突出。
因此我设置了如下的重难点。
【重点】分封制的影响、孔子的思想。
【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史料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是说课最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2.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3)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内容: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 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①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据史料贵载族:的周“王死可”(避讳)
用九鼎,天诸子侯—用驾七崩鼎, 诸侯—薨天h子ōn用g鼎 诸侯用鼎
卿 三大鼎夫,用彼大五 此夫鼎 不—, 可卒元逾士越用。 士—不禄
6、都城概貌
7、夏朝的灭亡:
夏朝历经400多年,于公元前1600年前 后被汤所灭。最后一个国君是桀[jié]。
概括——夏朝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
2.主要成就:世袭制、城堡和宫殿、 国家政权机构的创立
公天下
家天下
3.夏朝后期都城: 二里头 4.末代暴君:桀
1、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1)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前后 2)建立者: 汤 3)灭亡:
D、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奠定了后来 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甲骨文是研究商朝社会极其珍贵的 史料。
3)军队和刑法 (夏商周)
目的: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
甲骨文所见商朝刑罚简表
概括——商朝
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国君:汤
文明代表:二里头宫殿遗址
奴
建立者:汤(公元前1600年) 末代国王:纣
隶商
青铜铸造业:司母戊鼎
社
文明代表:
特征:可在龟甲兽骨上,已经具备汉字结构
会
甲骨文 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建立者: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
早期国家与社会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史称西周。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反映了当时西周什么样的社会 状况? 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周天子 管辖。
中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
我一个人该 怎么来管理 这么大的一 个国家?
分封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武王最后决定采用“以藩屏周”的方法
周武王
西周一位诸侯生前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为二 夫人(妾)所生,二儿子为大夫人(正妻)所生, 三儿子是大夫人(正妻)所生。 一次战争中这位 诸侯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三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 爵位和家业。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 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 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爵位。三儿子:你们都别争 了,我最有才能且是父亲最疼爱的儿子,应该由 我来继承爵位和家业!
编钟(乐器) 编钟的悬挂有严格的规定:王宫四面悬挂,诸 侯三面悬挂,卿大夫二面悬挂,士单面悬挂, 布衣百姓如果悬挂的话,要招致杀身之祸。
“乐”制度:音乐和乐 舞
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 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 《鹿鸣》、《四杜》、《皇皇者 华》。天子祭祖用《雍颂》,士 大夫则不能用。
礼乐制度 ——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宗法制——家族统治的等级秩序,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概况
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 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庶子分封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合,实现了国与家的结合,实 行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 宗 法 制 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 作用?
早期国家与社会
夏、商、周时期,史称“三代”,是中 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部编版2024)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座遗址:二里头遗址 一次迁都:盘庚迁殷 两种制度:世袭制、分封制 三个朝代:夏、商、周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必背考点1 夏、商、周的更替★必背考点2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的对象)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君 国家性质 \形势重点夏 禹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奴隶制国家开创世袭制 商汤公元前1600年亳 纣 牧野之战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镐京 周幽王 分封制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争霸 春秋五霸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兼并 战国七雄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作用加强了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实质确立了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弊端诸侯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当各诸侯国的国力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为春秋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总结归纳1、禅让制建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世袭制随之出现。
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盘庚迁到新邑后,并没有将其叫作殷,甲骨文中称之为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
周灭商后,用商王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
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
3、分封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西周政治文化的稳定和延续;通过分封制,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材分析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材分析一、单元时段和特点时段: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特点: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国家起源,一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070年),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飞跃,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礼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新的锐利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
社会的变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的繁荣,人们思想大为解放,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单元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6、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9、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0、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
【教学活动建议】(1)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
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更迭过程和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历史概念的意思和内容;掌握夏商周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兴亡,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等,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对青铜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习,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早期国家与社会资料
—
姜 尚 ( 齐 )
立五周公子伯禽(鲁七十十三人一召 公 ( 燕 ) 。国”,成 王 弟 ( 晋 ) 姬姓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独居商舜后后代代((宋陈))
)
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有哪些 权利?又要承担哪些义务?
天子
(国家最高统治者)
分 诸侯的权利: 封 土地和民众。 制
诸侯的义务: 服从国王命
炎帝
尧
舜禹
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禅让制
世袭制
黄帝
禅让制
世袭制 (民主选举 父死子继)
生产技术创新
夏朝筑有城堡和 大型宫殿,建立起 国家政权机构。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 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 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 基址达9座。二里头遗 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 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 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 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 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 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 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布 局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 河。
概括——夏朝
1.夏朝起止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
1600年前后
2.重要君主: 禹、启、桀
3.疆域: 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4.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
家天下
5.夏朝后期都城: 二里头
走进商朝
起止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重要君主: 汤(开国之君)、纣(亡国暴君) 都城: 亳、殷
走进夏朝
起止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前后
重要君主: 禹(开国之君)、启、桀(亡国暴君)
疆域:
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中国早期国家
它可不是普通的房子,你知道 为什么吗?
这么坏,行吗?
从这幅画,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四羊方尊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大方鼎
请用书上的一段话来表 述所包含的意义?
甲骨文
什么是牧野之战?
周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 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 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 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 宗法制是西周封建的社会制度。 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 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 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就连如何称呼“死”,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 天子——驾崩 诸侯——薨 卿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奴隶——去世
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音乐,如规定了吉礼(祭 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 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
等级 王 诸侯 卿大 士
乐队 四面 三面(缺北面) 二面(缺北和东) 一面 (只有南面)
乐舞 八佾 六佾 四佾 二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对后世的影 响很大,在今天我们仍然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你能找出吗?
让我们一起探究背 后的故事
你知道什么是“三代”,什么是“先秦”吗?
夏、商、周是中华的早期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代”, 又称先秦。 夏朝是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商朝是早期国家发展时期,周朝是 早期国家的鼎盛时期。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早期国家与社会
他是谁,请说一 说有关他的事迹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王朝,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夏朝的建立和文明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 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文明:
(1)世袭制 禹死后,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字经中说“夏传子,家天下”,你是如何理的?
炎帝 黄帝 尧 舜 禅让制 禹 启
禅让制
世袭制
父死子继)
世袭制 (民主选举
(3)实行宗法制 最大的特点: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土地、 财产和权位的分配与继承。
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分 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层层分封的结果形成了西周怎样的社会秩序?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
★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是怎么决定的? 是由其与统治阶层血缘关系的远 近决定的。 ★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 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 西周强调社会等级,现代社会 人们的社会地位要取决于个人 的学识、能力和才干等;在现 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 的基本权利。
【武王伐纣】
■周朝文明:
(1)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2)实行分封制
观察三图,说说三朝在疆域上 有什么不同?
由此可以推断,西周为什 么要实行分封制? 为了巩固统治
■受封的对象:
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
西周的分封制
天子
(国家最高统治者)
土 地 和 人 民
■诸侯的义务:
服从国王命令,缴纳贡品,守卫疆土, 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国家 魏 楚 赵 韩 齐 燕
国王 魏文侯 楚悼王 武灵王 韩昭侯 齐威王 燕昭王 秦孝公
措
施
成
效
李悝变法,发展经 济,改革军事 吴起变法,加强中 央集权 学习胡服骑射 申不害改革 邹忌改革 乐毅改革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扰百姓
庄子(战国时期)的思想有哪些?
• 认为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
根源于人性的扭曲。做人应该顺 其自然,这样才能返璞归真,社
会才不会乱象环生
3、墨家
创始时间、创始人 •战国前期,墨子
墨子的主要思想 •反对战争(非攻)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已,互
2、商朝
建立背景 •(夏)桀:残暴无度,激起平明和奴隶反抗 建立时间、人物
•公元前1600年前后,汤 主要文明成就 ①青铜铸造业发达,使社会
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 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 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②甲骨文
为什么叫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为什么要在甲骨上刻字?
1、东周王,洛邑 东周可以分为哪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自特点?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 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 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
•战国时期: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 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助友爱(兼爱)
4、兵家
代表人物、著作、思想
•春秋晚期,孙武,《孙子兵法》,世界上最 早的兵书,“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孙膑,《孙膑兵法》
5、法家
代表人物及主张 •战国末期:韩非子
•社会形势变化了,就应该“法与时 移”,同时也强调法也不能总是在 变•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 彻执战行国,时以期巩各固国地纷位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 强联化系国当君时权的力社;会同形时势,,为想了一应想对,战为争什,么统法治 者家向在百秦姓国征会收受沉到重的视赋?税,要求百姓服沉重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西周后期,王室势力 日益衰弱。公元前771 年,西周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夏朝 建立
商朝 建立
西周 建立
西周 灭亡
约公元 前2070年
约公元 前1600年
公元 前1046年
公元 前771年
•次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 城向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两段,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二、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 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联 合周边各部,灭夏建商。
文明成就1: 商朝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
浇铸司母戊鼎,需要八十多个坩埚 同时作业。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 修饰,再连同运输和配料,所需要 的人手和专门技能就更多了。 当时国家在物质、技术及组织等 各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实力。青铜 器是夏商周时期当之无愧的文明 象征。
第二课时: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背景
诸侯日益 强大
政治上
王室衰微 周天子实 力衰落
诸侯争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 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 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最先称霸?
直面齐桓公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 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听从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 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 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公元前七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许多诸侯在 葵丘会盟 ,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 了他的霸主地位
秦
司母戊鼎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 发展为传国重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 国家和权力地位的象征。
中国早期国家
1939年出土于河南 安阳,是商朝中期商王 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 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 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鼎通体高133厘米、 口长112厘米、口宽 79.2厘米,重达832.84 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 大、最重的青铜器 .
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
小知识:你知道鼎、簋guǐ、敦duì 、尊 是干什么用的吗?
宗法制
①什么是宗法制?
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 远近来分配继承权的 制度。
①谁继承大权?
嫡长子
③宗法制的作用?
维护社会秩序
宗法制
这样,按照血缘关系的亲 疏远近就形成了“周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 等级。 历代的周天子为大宗, 这些诸侯就是小宗。 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 为大宗,众庶shù子封为卿大 夫,为小宗。 卿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 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 宗。 在宗法系统里, 诸侯和 卿大夫实具有大宗与小宗双 重身份。
四羊方尊
请用书上的一段话来表述 所包含的意义?
小知识:劳动工具的演变
①石器时代(史前时代,约5000年以前) ②铜器时代或青铜时代(奴隶社会) ③铁器时代(封建社会) ④机器时代(工业革命后,或资本主义社会) 3、 商朝时期,出现了( 甲骨文 ),是
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如何称呼“死”,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 天子——驾崩 诸侯——薨hōng 卿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奴隶——去世
等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乐队 四面 三面(缺北面) 二面(缺北和东) 一面 (只有南面)
乐舞 八佾(yì 行列 ) 六佾 四佾 二佾
“礼”的器物表现形式:
礼器 青铜器→鼎
“乐”的器物表现形式:
我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以下哪种材料上?
主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讲透)-2021中考历史讲透练活(中国古代史)
目的 富国强兵
人物 商鞅、秦孝公[省卷:2018.1(1)]
领域
措施
作用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有利于新
政治 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 兴地主阶级参政;有利于法令的推行
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和社会稳定
主
要 内 容
经济
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省卷: 2018.8(1)、2016.7(1)];②鼓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 量衡
3.西周分封制(省卷6年1考;兰州6年2考)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统编版 七上 P20~
24
内容
权利: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 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省卷:2018.1;兰州:2015.1]②受封者可以在 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这是与商朝相 比,周朝在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兰州:2020.2] 义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分封等级: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口号 “尊王攘夷”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考点3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011 版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 会变化。
统编版七 上P29~
34
春秋 时期
时间
诸侯 争霸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模块一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
2011版课标: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 东周 周
时代 背景
(1)经济: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 深耕细作;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 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 场 (2)政治: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 地位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 力水平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 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 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商鞅变法 都江堰 2011版课标: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 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1.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两个民族大交融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3.四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商朝时国家机构逐步完善; 西周是奴隶制度的发展和鼎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走向崩溃、 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1)政治:由部落联盟到早期国家的产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由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 (2)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3)思想文化:春秋后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 鸣的局面。 (4)民族关系: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奠定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第2讲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商周更替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公元前1046年, 武王 伐 纣,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 周朝,定都 镐京 ,史称西周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 宗亲 和
西
权力
功臣 分 封 到 各 地 ,授予 他们管 理土地 和
周 内容
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的
分
义务 诸侯需要向周王 进献贡物 ,并服从周王 调兵
青 功能 由食器发展成为象征身份地位、权力大小的礼器
铜
器 ★
制作工艺
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采用“泥范铸造法 ”铸造而成
代表
商 代的 司母戊鼎 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是迄今世界上
司母戊鼎
甲骨文是 商周 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
概况 等 兽 骨 上 的 文 字 。 甲 骨 文 使 用 象 形 、 指 事 、 会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建立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 启 继承了王位, 世袭制 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夏商更替 夏 王
桀 在位时期,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
年 , 商汤 起 兵 灭 夏 ,建 立商朝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时,将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商朝也被称“殷商”)
封
制
积极 稳 定 了 周 初 的政治 形势, 保证了 周王朝 对地方
★
影响 的 控 制 , 扩 大了统 治范围
★ 影响
★
消极 诸 侯 国 具 有 较大的 独立性 ,随着 周王室 的衰微
影响 , 出 现 了 诸 侯争霸 的局面
【关联考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紧扣新课标轻松赢中考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中物理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01专题视角05专题整合08中考预测09典例引领10中考实战04专题梳理03专题时空06核心素养07专题总结目录/CONTENTS02专题目标明确目标找准方向掌握方法一二三四单元概述: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经历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演变,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礼崩乐坏,确立了郡县制,奴隶社会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的修建;从石器助耕到铁犁牛耕,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从青铜冶炼到铁器的出现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百家争鸣。
1、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2、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3、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4、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5、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6、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约前2070年~前221年)【主题线索】【2022课标】一种文字甲骨文。
一次改革商鞅变法。
两大制度世袭制和分封制。
三大朝代夏、商、周。
四大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埋下了祸
根。(补充)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民 奴隶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
1.功能:饮食、祭祀、军事等 2.用途:从食器到礼器 3.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工艺高超 4.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 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P26)
四羊方尊
利簋
司母戊鼎 妇好鸮尊
2.青铜器与甲骨文
2.甲骨文
1.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假借等 2.历史地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 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P27) 3.历史影响:①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 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 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②目前所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P27)
认知要点(写在书上): 1.早期王朝更迭顺序: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2.重要制度:夏朝-世袭制、西周-分封制 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变革与大转型时期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 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 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知道老子、 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 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 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通过《黄帝内经》和 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 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等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维护秩序
道家 庄子 《庄子》
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5.百家争鸣的基本概况(人物、思想、影响) 3.历史影响(重要)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优整合
【解析】此题以图示和史料考查分封制和商鞅变法的内容。 第(1)问通过天子分封而产生诸侯,可知这是由于分封制 而形成的等级制度,作用依据教材识记作答。第(2)问商 鞅在秦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从材料二中的“不法古” 不 循古” 可知他具有革新思想。 变法内容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第二单元优整合
第二单元优整合
考点二 夏、商、周的经济发展及文化成就
类别
成就
经济 青铜制造业
商朝的司母戊鼎
发展 铁制农具和牛耕 春秋时期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水利工程
战国时,秦国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文化 科技
夏朝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成就 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思 春秋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记载在《道德经》中。孔子,儒家
想
学派创始人,主张以德治国,其学说记载在《论语》中
战国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提
倡节俭。
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
第二单元优整合
右练 3.请将下列人物及所属的思想派别进行正确搭配。(填写序号即可) [人物]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墨子 ④庄子 ⑤孟子 ⑥韩非 ⑦荀子 [学派] (1)儒家学派( ) (2)道家学派( ) (3)墨家学派( ) (4)法家学派( )
第二单元优整合
【答案】 (1)①⑤⑦ (2)②④ (3)③ (4)⑥
第二单元优整合
右练 6.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 是( B ) A.废除井田制 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确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复习课件 课件(共43张PPT)
变法者 支持者 内容
商鞅 秦孝公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a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 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
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5.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 历史认识是( )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已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攻”
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
C.韩非子 D.墨子
2.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 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
无人复国。顺口溜指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
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 汉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封
4.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 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同鼎中原”反映 了( ) A.废除了贵族特权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BC221年
禹
桀 阳城 启创“世袭制”
灭
汤
纣世王袭制代殷替了禅让制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公天下”变成了“家
周武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桥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教案设计课题名称:《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课时情况:第1课时,共3课时作者姓名:伍鼎煜备注一、教案目标:1、认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通过对比课文材料与现实生活,理解和感受礼乐文明的基本内涵,增强对礼乐文明的感性认识。
2、能够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增强对礼乐文明的理性认识。
3、在活动与探索中体验求知和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继续探索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案重难点:1、教案重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在周朝得到发展和完善。
2、教案难点:分封制、礼乐制度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三、教案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四、教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案过程:(一)复习导入注意与本单元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的联系亚非大河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特征,教案本课时应注意从制度创设、文字起源、宫殿建筑、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进行联系与比较。
(二)教案新课夏、商、周时期,史称“上古三代”,是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1.走进夏朝(1)出示商朝形势图,让学生了解商朝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说一说史籍中有“夏传子,家天下”的说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这之前采用何种制度?什么是王位世袭制?历史上将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叫王位世袭制。
(3)出示图1-13,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M。
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9座。
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
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
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4)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部落首领汤,灭夏建商朝。
(公元前1046年被周灭亡)(5)概括——夏朝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公天下家天下3)夏朝后期都城:二里头4)末代暴君:桀2.走进商朝(1)出示商朝形势图,让学生了解商朝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约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
(2)商朝青铜铸造业1)司母戊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展示司母戊鼎制造场景图说一说:有研究者指出,商代熔化铜液的坩埚,最大的一次只能熔化12.7 千克铜。
因此,要浇铸司母戊鼎,需要八十多个坩埚同时作业。
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再连同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人手和专门技能就更多了。
思考:①制造精美的青铜器,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为了制造出庄严精美的青铜器,需要寻找铜、锡、铅的哭矿藏,需要具备开采、演练技术和配方工艺,还需要有经验的浇铸工匠。
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生产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说明了什么?商周时期,从青铜原料的开采、运输到铸造等各个环节都能组织有序,这反映了当时国家在物质、技术及组织等各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实力。
青铜器是夏商周时期当之无愧的文明象征。
③先秦统治者为什么热衷于制鼎?鼎是强力和地位的象征。
2)“鼎”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骨髓,你能列举一些与鼎有关的成语或典故吗?可以让学生做下面的填字游戏。
鼎口口口口鼎口口口口鼎口口口口鼎(提示:包括“鼎”字的成语或典故有鼎力相助、问鼎中原、革故鼎新、三足鼎立、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
)3)鉴赏图示:四羊方尊(我国青铜器中的精品)4)青铜器的意义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当时国家在物质、技术及组织等各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实力。
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3)甲骨文1)图片展示精美甲骨。
2)说一说①这种文字为什么叫甲骨文?为什么要在甲骨上刻字?商朝时期,人们迷信鬼神,王室贵族遇事都要用占卜确定吉凶,然后将占卜结果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
②甲骨文字有哪些特点?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比较成熟;属于象形文字,表意③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它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是商朝成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它推动中国文字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它和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以及字母文字一样,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
(4)教案图1-16和1-17课本图1-16是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课本图1-17是甲骨文所见商朝刑罚简表,你从两幅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反映了古人创造象形文字的智慧;说明军事战争的频繁和武器的多样性;体现了商朝刑罚非人性化、严厉残酷的特点;……(5)探究:有人说,商朝的灭亡完全是纣王宠爱妲己造成的,你认为对吗?请说说理由。
商纣暴政引起民愤周国势力的发展(6)概括——商朝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2)突出文化成就:青铜器甲骨文3)末代暴君:纣3.走进西周(1)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很多不愿再服从商朝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牧野(今河南汲县)与周激战。
结果,因为商朝的百姓都痛恨纣王的残暴,所以他们一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阵前倒戈”的故事。
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在他存放财宝的地方——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2)出示周朝形势图,让学生了解周朝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3)“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试叙周武王诛纣建周的简单经过。
与周朝八百载历史有关的制度有哪些?(4)社会制度创新——分封制1)分封制简介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指导学生观察图1—18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资料,让学生说出西周等级社会的结构。
统治阶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3)分封制的对象是哪些人?《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4)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有哪些权利?又要承担哪些义务?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可以依据血缘关系,对土地及人口实行再分封;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拥有行政、军事和征税等特权。
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命令,守卫疆土,经管地方,随从作战,朝觐述职和交纳贡品等。
5)完成书P.12.的活动内容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周朝时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由其与统治阶层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的。
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差异在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才干等;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
6)说一说西周的分封制①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②周王是怎样进行分封的?③实行分封制对西周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
④分封制会不会产生对天子统治不利的影响?(提示: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分封制的影响,为后边的学习打下基础。
)7)扩展延伸:①宗法制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②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两者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5)社会制度创新——礼乐制度礼乐制简介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6)巩固练习,先出示材料,问以上材料体现了西周的哪些制度?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荀子·儒效》)——分封制材料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左传·桓公二年》)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
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
——分封制材料三:王公贵族各等层次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面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
哪个布衣百姓若是挂起四面(宫悬)编钟,会招致杀身之祸的。
——礼乐制度(7)探究“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豆:古代盛食器具)——《礼记·礼器》八、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