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探究

合集下载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洛阳山陕会馆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而其琉璃照壁更是该建筑的一大亮点。

这面照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艺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洛阳地标性的文化景观之一。

本文将就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进行赏析,带领读者一同领略这一传统建筑的魅力。

从材料上看,洛阳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以琉璃为主要装饰材料。

琉璃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非常古老的装饰材料,其色彩鲜艳、晶莹剔透,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受。

经过工匠们的精心制作,琉璃被镶嵌在照壁上,形成各种图案和纹饰,使得整个照壁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美丽画面。

这些琉璃装饰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因为它还可以对照壁进行保护,增强了照壁的耐久性和稳固性。

从图案纹饰上看,洛阳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以传统的中国图案和纹饰为主。

这些图案和纹饰大多取材于中国传统的祥瑞图案和寓意深远的意象,如龙凤、莲花、寿桃等,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这些图案和纹饰所展现出来的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精髓,它们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和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从构图和风格上看,洛阳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的构图优美,风格独特。

整个照壁的构图十分精致,各个部分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整体美。

照壁的风格也十分独特,采用了大量的几何图案和对称构图,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又典雅的美感。

整个照壁既有着传统建筑的庄重和厚重感,又不失优美的艺术气息,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

洛阳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艺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洛阳地标性的文化景观之一。

其融合了传统建筑的庄重和典雅之美,又富有现代化的艺术气息,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性,而且还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一份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希望我们能够认真对待和保护好这一传统建筑的瑰宝,让其继续为人们所欣赏和传承。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市区金谷园内,是中国近代华侨会馆的代表建筑之一。

会馆琉璃照壁装饰艺术是洛阳山陕会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琉璃照壁通过独特的造型设计、精美的装饰和细致的雕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这些琉璃照壁因其形制各异而被分为数种不同类型,如阁楼式、碑刻式、板壁式、门额式等。

根据其所代表的内容不同,装饰图案也不同。

比如,碑刻式的琉璃照壁主要用来表现历史人物、文化名人的生平和事迹,其设计造型优美、繁琐精细,极富艺术价值。

门额式的琉璃照壁则主要用来突显门房的富贵气派和高大尊贵,它们的雕刻和装饰手法则更加精湛,为整个会馆增添了一份庄重威严的气息。

琉璃照壁的装饰元素非常丰富,包括各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和人物形象、民俗艺术图案、文字和金龙等纹饰等。

其中最为精美的要数琉璃窗和琉璃板,它们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经历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琉璃窗上往往刻有各种故事和传说,如《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以及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

而琉璃板则以各种鸟兽虫鱼和花草果实为题材,表现出自然万物的美妙景象,其造型和雕刻都非常精美,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此外,琉璃照壁的装饰还常常与其所在的建筑环境相呼应,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洛阳山陕会馆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貌和特殊的意义。

整个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为洛阳山陕会馆的文化底蕴和建筑艺术增色添彩,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巧夺天工的雕刻 古朴含蓄的寓意——社旗山陕会馆雕塑儒商文化探幽

巧夺天工的雕刻 古朴含蓄的寓意——社旗山陕会馆雕塑儒商文化探幽

流 , 水流喘急 , 骤然雍高 , 飞流而下 , 曾有 “ 龙 门三 跌 水 ” 之说 , 过 了 龙门, 河水变缓 , 水 位 骤 然 降 低 。 在 平缓 而又 优 雅 的黄 河 水 域 环境
中 , 小 鲤 鱼 就 生 活 在 这里 , 过 着 无 忧 无 虑 的 生 活 。 随 着 一 天 一 天 的



被 原 国家 文 物 局局 长 、 故 宫博 物 院 副 院长 吕济 民题 为 “ 艺 术 辉 煌 , 绝 无仅 有 ” 的 社 旗 山 陕会 馆 , 它 的 雕 刻 艺 术 在 创 作 手 法 上 融 合 了写意 、 夸 张 、 装饰 、 变形与 表现 的多种 因素 , 配 以 中 国 古 典 的 戏
法等 文 化 的光 芒 ,并 通 过 多 种 艺 术 语 言 形式 ,传 播 着 儒 家 仁 义 道 是 晋
秦商贾聚散 货物 、 议商事 、 谈戒律 、 论 行 规 的 地 方 。 其 功 能 是 下 ”、 “ 商议行规 ” 、 “ 通报行情 ” 、 “ 联 络 乡情 ” 。 这 里 面 敬 的
德, 弘扬秦、 晋商帮商业文化思想 , 为商 业 的 繁 荣 发 达 起 到 了 重 要 “ 接 上迎
的 推 进作 用 。
神灵是三国的关羽 , 因为 关 羽 是 山 西人 , 重义气 , 对人忠诚 , 所 以成
一 关键 词一 山陕 会 馆 雕 塑 典 故 商 业 文 化
为 山西 、 陕西 商 人 崇拜 的 偶像 。 当 时这 里 舟 来 车 往 、 商贾云集 、 交 易 频繁 , 为联 络 通 商 和 树 立 本籍 商 业形 象 。 商贾们“ 运 巨材 于 楚 北 。 访
中, 画幅最 大的是 “ 鲤 鱼 跳 龙 门 ”图 , 象 征 “富 贵 连 绵 ” 的 连 枝 牡 丹

赊店山陕会馆雕刻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赏析

赊店山陕会馆雕刻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赏析

赊店山陕会馆雕刻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赏析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会馆的装饰雕刻刀法简练,造型淳朴厚重,充分地体现出商人阶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追求,从雕刻题材方面折射出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商人的崇商、崇儒、崇文和绅士文化与世俗文化相融合的商业文化内涵。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加之寓居赊店的山、陕二省商贾“盖压三江”的比富心理,以其雄厚的财力对会馆建筑倾力投入,从而使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之时得以“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其用材之优,延聘工匠之多,为斯时斯地建筑之冠。

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于此,各展“绝活”,使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达到了其时的巅峰状态。

同时,南阳地处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交冲要地,其建筑工艺兼收南北建筑文化之长,融北方古建筑雄浑壮观之气势和南方古建筑严谨柔美之风格于一体,成为一处风标独树的古建筑典范之作。

会馆座北向南,占地面积约7750平方米,地面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白石板铺砌,现存殿、堂、楼、阁及各种建筑130余间。

主体建筑由琉璃大照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四部分组成,自南向北呈现中轴线式分布。

前为琉璃照壁、铁旗杆、东西辕门和东西马厩;其后为悬鉴楼、钟鼓楼、东西廊房;再后为大拜殿、药王殿、马王殿;最后为春秋楼。

布局严整,庄严肃穆。

除后部“春秋楼”被毁外,其余保存尚好,是河南省古建筑中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群。

其石雕、木雕、琉璃雕、匾额、楹联、刺绣等装饰艺术无不造型生动、寓意深涵、神韵跌宕、气势磅礴,这也使得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独特风格,被誉为我国的古建明珠。

雕刻是会馆建筑装饰的主要部分,按材质区分,有石雕、木雕和砖雕三类,常统称为“三雕”由于雕刻材料和工艺特点的差别,三者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砖雕典雅,石雕凝重,木雕精细,三者互补互衬,成为会馆装饰艺术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探析

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探析

商情、叙乡谊、敬关公、崇忠义”的场所,遂集巨资修建了享誉“天下第一”的社旗山陕会馆。

的建筑形式。

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置于大门外。

前者图1: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AppreciatION 鉴赏·玉缘称为内照壁,后者称为外照壁,形状常为一字形或八字形。

一座完整的照壁由基座、壁身、壁顶组成。

座有须弥座或无座。

壁身是照壁的主体,多以对缝砖镶砌,通常雕以繁复的吉祥图案,具有极强的装饰功能。

壁顶的作用与一般房顶基本相同,伸出的檐口以保护壁身,有庑殿顶及歇山、悬山、硬山四种形式,依照壁大小和重要程度而定。

作为中国古建筑中一个特有单元,在古寺庙、宫殿、衙门、民居等建筑中不乏其身影。

寺庙、宫殿前的照壁大都建得雄伟精美、富丽堂皇,不仅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还使整体建筑更显雄伟壮观。

而一般民居之照壁常小巧玲珑,多配有吉祥寓意图案。

照壁砌筑所用材料有砖、石、琉璃等。

砖雕照壁多见于民间建筑,这是传统照壁的最主要形式。

移建到北海公园的铁照壁则完全是用石头雕制而成。

琉璃照壁常见于皇宫和寺庙里,以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最为著名。

社旗山陕会馆之玻璃照壁也俗名“九龙壁”,且其装饰图案较故宫、北海之照壁更为繁复。

照壁装饰内容位于会馆中轴线最南端的琉璃照壁,坐南朝北,南迎赊店古镇最繁华之瓷器街,北与会馆山门相对而立,壁高10.15米,宽10.55米,厚1.45米。

下为石须弥座,上覆琉璃硬山顶,两侧以长27.5厘米、宽13.5厘米、厚6.2厘米的青砖砌出夹墙,墙面由数百块彩陶大方砖镶嵌而成,内容以关公忠义威名及民间吉祥福寿为中心展开,造型庄重,装饰华丽。

南壁曾遭战乱破坏,后经补砌,现存三幅砖雕图案较为完整,自西向东为“鹤立青莲”(图2)、“五龙捧圣”(图3)、“凤穿牡丹”(图4),画面清雅别致,不失为砖雕艺术之杰作。

照壁北面为正面,双重须弥座,保存完好。

下座雕仰覆莲,束腰饰宝相花;上座高大,束腰饰以多变福寿图案。

整个壁面以双层竹节为框,分上下两部,下半部三幅大型砖雕图案,均以高图2:鹤立青莲 图3:五龙捧圣 图4:凤穿牡丹AppreciatION 鉴赏·玉缘浮雕牡丹花为边饰。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的艺术与审美路径分析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的艺术与审美路径分析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的艺术与审美路径分析作者:程鹏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4期当别人提起中国的古城,或许你想都不用想,脑海中即会浮现出洛阳,西安,南京,北京,开封,杭州 ......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些,或许河南社旗你没有听说过,他没有洛阳的龙门石窟,没有西安的兵马俑,更没有北京的故宫,但提及天下第一会馆或许你就不会陌生了。

单士元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他面对天下第一馆时曾赞叹之“辉煌壮丽,天下第一”。

确实,若果你身临其境定会体会到用此句话来赞美一点不为过。

一、山陕会馆由来在河南省的西南地区有一座城镇——社旗镇。

社旗县历史上称之为赊旗店,顾名思义此名正是因为东汉时期刘秀举义兵因赊旗而产生。

社旗县四周拥有九座城门,这九座城门成为当时与南北九省交通的必经之路,正因其所处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当时商业重镇,当时在此经商的商人来自十几个省,正因都是外省人,在外经商的老乡在一起就会觉得非常的亲切,而且通过相互沟通,了解家乡及亲人也成了必然。

在这种情况下各省的商人集结建立自己的同乡会馆,通常会以自己的省份来给会馆命名,山陕会馆便是其中之一。

其实,表面看上去会馆是各地商人们相互沟通了解乡情,互通情报的场所,但究其实质却是为了更好的经营,制定一些约束的条例,更主要的是在商海中稳固自己的位置,占据竞争的强势位置。

二、山陕会馆历史发展山陕会馆是有当时在此经商的山陕两省人共同兴建的,馆内还敬奉这关公,故此也有人称山陕会馆为关公祠。

在现在看来,山陕会馆不但是一座商业会馆而且是一座与关帝庙完美结合的古代建筑群。

当时的山陕会馆建造在商业繁盛的城镇中心,在所有的会馆当中,山陕会馆规模最为宏大,气势若鹏在天。

大规模的兴建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而这资金的来源也正是各地的商人想要显示自身财富,树立自己商业形象的最佳体现方式。

山陕这个两个省份的商人富甲一方,出手阔绰,再加上有“技压群雄”之意,再加上山陕会馆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故山陕会馆建筑之时得以召集天下名匠,购进最好的建筑材料。

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塑艺术

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塑艺术

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塑艺术社旗山陕会馆位于河南南阳市社旗县城,史称赊店,因东汉时刘秀举义兵赊旗而得名。

历史上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齐名,为全国的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这里曾经是河泊交汇、商船繁忙的南北经商水汉码头,如今,随着交通运输进步和河水的减退,昔日商务繁华的景象已不存在,但是当年山、陕二省商贾所建的山陕会馆依然展现曾经的辉煌与富丽,特别是其造型奇特的木雕、石雕和陶瓷雕造型艺术,集中外建筑雕刻之精华,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芒。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21年(公元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落成。

自南向北呈现中轴线式分布,主体建筑由琉璃大照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四部分组成。

布局严整,庄严肃穆。

除“春秋楼”被毁外,其余保存尚好,是清代古建筑中保存比较完整的建筑群。

地处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中心要地,其建筑雕刻融合南北文化之长,合璧北方古建筑雕刻艺术的雄浑壮观之气势和南方古建筑柔美典雅之风格于一体,在我国古建筑中独树一帜。

其主要雕刻作品有:石雕,木雕,陶瓷雕塑。

会馆的前部是巨大而又华丽的“二龙戏珠”陶瓷琉璃浮雕照壁,仿北京“九龙壁”建造,用彩釉陶瓷大方砖砌成,透花雕龙,图案精巧,构图艺术,金碧辉煌。

悬鉴楼为会馆中间的戏楼,重1/ 6檐歇山式建筑,上下三层,环楼上下,均有木、石雕刻,戗脊上饰以人物走兽,雕工精细,玲珑奇观。

大拜殿为会馆的中心,殿前所筑平台,周围有栏杆,两边为石门,中立一石雕牌坊,精雕细镂“金龙缠玉柱”、“文武狮子”、“八爱图”;牌坊下为“九龙口”,斜铺云龙石雕。

殿前两侧,各有大石雕壁画,采用浅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雕法,右壁石刻浮雕壁画“渔樵耕读”,山水亭台、人物、鸟兽,雕琢精细,布局严谨;左壁石刻浮雕壁画“十八学士登瀛洲”,雕造工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前殿为宴会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檐下木刻浮雕“西游记”、“封神榜”等图案,雕工精巧,形象逼真。

后殿供有关羽牌位。

会馆的建筑结构和雕刻艺术,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社旗山陕会馆雕刻艺术兼容三教九流口味,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于一体。

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装饰艺术审美

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装饰艺术审美

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装饰艺术审美
社旗山陕会馆是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的一座文化建筑,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陕西文化特色。

会馆外部以仿古建筑为主,而会馆内部则充满了陕西石雕装饰艺术的精华。

石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装饰艺术在审美方面也具备了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首先,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装饰艺术在造型上追求别致,精美绝伦。

会馆大门两侧的屏风石雕分别雕刻了“天福”和“地佑”两幅图案,画面精细、生动,石质细腻光亮,细节处理出色。

在会馆内,天花板、柱子等部分的石雕图案琳琅满目,每一个角度都能看到不同的精美细节。

有的石雕作品还融入了陕西戏曲文化的元素,展现了陕西文化独特的审美特色。

其次,在题材上,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装饰艺术多以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为主题,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在会馆门厅的正中央有一座“和合五福”石雕,意喻五福临门,大
吉大利。

石雕寓意积极,造型也别具匠心,充分地融合了艺术与文化。

再次,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艺术还具有很强的工艺美感。

这些石雕作品大都采用优质的大理石或青石材质,精雕细琢,制作工艺高超。

石雕的色泽和纹理具有自然的美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技艺的精湛水平。

总之,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装饰艺术无论在造型、题材还是工艺上都充分地体现了陕西文化的独特魅力,具备了审美上的内涵和外在质感。

这些石雕作品散发的艺术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也让社旗山陕会馆成为了南阳市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之一。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工商业街路西,是一座清代会馆建筑,是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前旧称“山陕俱乐部”,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是在清朝政府的鸦片战争后派驻的官员协助下,由山西、陕西一带的侨民投资兴建的,其主要用途是迎接、招待来洛的同乡和远离故土的侨胞们。

会馆的琉璃照壁建筑在会馆大门左右两面,采用两个不同的题材,其装饰艺术彰显出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这些照壁的制作在民间,得到了广大艺术工匠的鼎力支持和注重,体现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精华。

照壁的主题之一为“春秋俊杰”,表现了春秋时期的“大医”扁鹊、孔子弟子中的“阳曲侯”颜回、杞国太子“蹇叔”、南方的“义烈”伍子胥、吴越国之间的隐士“许由”等历史名人的形象,为此世中华儿女提供了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展现了我国悠久的文明和文化。

而表达故事和历史的方式也非常独特,运用音律、形神、点面、绘制和题字等手法,呈现出优美的线条、明暗和层次感。

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艺术家的才华,也塑造了人物的个性与特质。

照壁的另一主题是“山河风貌”,描绘了山西、陕西、洛阳、洛水、关中等地区的名胜气象,包括悬空寺、嵩山少林寺、华山、黄河、洛阳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秦岭、龙泉寺等地标性建筑和自然景观,给人们展示了神仙仙境般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表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拓展和扩大。

同时,这些景观和建筑的体现方式,运用了镂空、浮浮雕、勾线、打点、锤击等多种表现手法,堪称明清时期艺术领域中的珍品,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深刻的促进作用。

总体来说,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具有一定的收集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收藏中,照壁的材料、制作工艺、存放状况等都需要特别重视,以确保其保存完好。

此外,通过对照壁的研究和欣赏,在历史与文化、艺术与美学方面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当代艺术家也可以从其中获得灵感和借鉴,为其更好地发挥其艺术才能和创造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和审美特性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和审美特性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和审美特性【摘要】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其建筑雕刻艺术特点体现在精美细致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上,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元素。

审美特性则表现为庄重典雅、简洁大方的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多采用浮雕和透雕等技法,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

这种建筑雕刻艺术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还对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未来,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将继续发扬光大,为地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社旗山陕会馆, 建筑雕刻艺术, 审美特性, 历史背景, 艺术表现手法, 文化意义, 独特魅力, 文化传承, 发展展望1. 引言1.1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和审美特性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和审美特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审美价值。

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工艺技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上。

在建筑雕刻的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常常运用精湛的刀法和雕刻技巧,将各种吉祥图案和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整个建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种雕刻艺术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在审美特性方面,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致的细节而闻名。

建筑雕刻的图案和造型常常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建筑雕刻艺术作品还融合了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元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审美效果,为观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

2. 正文2.1 历史背景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和审美特性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蒙、回、藏等民族的建筑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社旗山陕会馆木、石雕刻艺术赏析

社旗山陕会馆木、石雕刻艺术赏析

社旗山陕会馆木、石雕刻艺术赏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木、石雕刻是中国古建筑中熠熠生辉的构成要素,在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的山陕会馆不仅布置精妙、建筑恢弘,其内的木、石雕刻作品更是精美生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审美借鉴价值。

文以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为主旨,探析社旗山陕会馆的木、石雕刻艺术。

中国木、石雕刻艺术木、石雕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泛应用于中国建筑中。

它不仅是一种精妙的装饰艺术,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图案构思、雕刻技法对现代建筑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木雕是以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木头如紫檀、楠木、柏木、樟木、花梨木、银杏、沉香、龙眼等为材,进行雕刻的艺术,是在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中诞生的艺术形式。

圆雕、浮雕、镂雕为木雕艺术的常用技法。

木雕工艺于唐代得到高度发展,形成了追求造型凝练、刀法流畅、线条明晰的审美趋向。

明清时,木雕艺术达到辉煌期,名家名匠大量涌现。

市场的繁荣催生出大批以“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生活故事或神话传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石雕是采用花岗岩、大理石、青石、砂石等易雕易刻的石头,通过凿、锤、钎等雕凿工具,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多见于园林建筑。

石雕题材多为反映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故事,借以再现社会风貌,传达审美感受。

石雕的设计技法多样,工匠们在创作过程中通常采用浮雕、透雕、镂雕、圆雕等技法,或多种技法相互结合。

社旗山陕会馆发展历史社旗山陕会馆位于以商贸著称的文化古镇一一古赊店镇,现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城。

赊店乃勾连南北九省之交通要道,南船北马皆汇聚于此,途经此地的众多商贾中以秦晋最为活跃。

秦晋盐茶商贾借社旗的水旱码头之便,发家致富者不在少数,一时间风光无限。

于是抱着“盖压三江”的骄傲心理,开始了社旗山陕会馆的修筑,并对会馆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

其投入成本之大、选材之优、工艺之精在会馆建设中冠绝古今,造就了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的恢弘建筑。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
琉璃照壁位于会馆整体建筑中轴线之最南端,外有广场,南迎瓷器街,北与会馆山门相对而立。

壁高10.15米,宽10.60米,厚1.46米,用青瓷砖砌框。

中为“五龙捧圣”,左右分为“鸳鸯戏荷”和“凤戏牡丹”,画面清雅别致。

照壁北面为正面,由476块琉璃构件镶嵌而成。

基部为青石须弥座,座高1.60米,宽大的束腰部位,浮雕变形“寿”字及各种造型的蝙蝠图案,取谐音“福”,寓“福寿双全”之意。

上部整个壁面以双层竹节为框,最下部为金黄色仰覆莲,正中图案为八边形,内雕“二龙戏珠”及“鲤鱼跳龙门”。

龙门呈阁楼状,楼右为鱼尾,楼左现龙身,过龙门之鱼化为龙体,升腾而上,共戏一巨大之金黄色蜘蛛,谐音为珍珠之“珠”。

此图暗喻人们应逆流向前,奋发向上,终会有飞黄腾达之日。

图案之两下角饰以两个巨大的蝙蝠造型,寓“遍地是福”之意。

在中国古建筑群中,“照壁”是一种独特的形式。

照壁建设得气势雄伟,能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功效,使整个建筑群体显得更加巍峨壮观。

照壁壁面的艺术构图多姿多彩,大致可归为两种类型:盒子式和海漫式。

而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则为海漫式与盒子式相结合的独特艺术样式。

壁面华贵,构图巧妙,工艺精湛,令人目不暇接。

照壁正中横书“义冠古今”。

两侧竖写两副对联“浩气已吞吴并魏,麻光常阴晋与秦”,“经壁辉光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

表达了山、陕商人对关帝的仰慕追念之情。

字迹采用金黄色古写隶体,显得庄严肃穆。

下面是各种变形的寿字石雕。

探幽社旗山陕会馆装饰艺术之审美特征

探幽社旗山陕会馆装饰艺术之审美特征

探幽社旗山陕会馆装修艺术之审美特点一、社旗山陕会馆历史传承及同业地位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 ),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即1892 年完工。

会馆主体建筑总占地面积***** 平方米 ,现存建筑152 间。

是全国现存80 余座同类建筑中首家被国务院同意为要点文物保护的单位,业内专家公认其为“中国第一会馆”。

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有:琉璃照壁、悬鉴楼、石牌楼、大拜殿、春秋楼;双侧建筑有木旗杆、铁旗杆、东辕门、西辕门、东马厩、西马厩、东长廊、西长廊、钟楼、鼓楼、腰楼、药王殿、马王殿、道坊院等。

社旗山陕会馆在全国同类会馆中有“十之最”之称 :1.全国同类会馆占地面积之最;2.全国琉璃照壁装修艺术之最;3.全国现存古建筑铁旗杆之最 ;4.中国古戏楼之最 ;5.全国会馆石雕艺术之最 ;6. 全国会馆木雕艺术之最 ;7.慈禧太后御笔亲书“龙”、“虎”二字为全国会馆之最 ;8.全国清朝民间刺绣珍品之最 ;9.会馆隶属建筑道坊院为全国会馆之最 ;10.会馆现存的商业道德规则碑为全国之最。

二、社旗山陕会馆装修艺术特点南阳雕塑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厚重求实风格与荆楚文化的浪漫灵秀之风的联合体 ,拥有浓重的文化氛围和悠长的传统。

雕塑品种有木雕、石雕、塑像等 ,堪称丰富多彩 ,此中精选好多。

有名的有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艺术, “赵彦求寿”、“赵匡胤输华山”、“渔樵耕读”、“十八学士登瀛洲”等作品表现出南阳雕塑艺术的水平之高。

其两面透雕的绝活 ,使之有别于其余寺庙、宫殿建筑的雕琢艺术而自成一家。

有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燮观光后赞口不停 ,题辞“高楼杰阁 ,鬼斧神工 ,精雕细琢 ,锦绣装成”。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达到了当时的商业会馆建筑艺术顶峰。

其建筑集宫殿、庙宇、商馆、民居、园林建筑之大成 ,既宏伟壮观、雍容华贵 ,又玲珑艳丽、典雅有致 ;既衬着了宫殿的气概和庙宇的静穆 ,又充满着柔美色彩和诗情画意 ,给人以艺术整体美的强盛震惊力。

社旗山陕会馆木石雕刻“八仙庆寿”探析

社旗山陕会馆木石雕刻“八仙庆寿”探析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044Vol.165彭姗姗(社旗县博物馆,河南…社旗…473300)摘 要:社旗山陕会馆作为天下第一会馆,无木不雕、无石不刻。

其木雕石刻工艺堪称一绝,雕刻画面美轮美奂,雕刻内容涵盖中国民间故事及神话传说。

其中八仙庆寿的雕刻场景尤其让人过目不忘、拍案叫绝。

文章围绕八仙故事、八仙雕刻、八仙文化呈现出中国古人雕刻艺术之高超、文化文明之灿烂。

关键词:八仙;木雕;石刻;艺术;寓意坐落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中心的山陕会馆建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

其建造时,延选天下之能工巧匠,建筑所用木材、石料均来自大江南北,建筑工期长达136年之久,其耗资之巨、用心之精、工艺之湛为斯时、斯地建筑工程之冠。

加之赊店(古社旗)地处南船北马的交通要地,其建筑工艺兼收南北方建筑之长,融北方古建筑雄浑和南方古建筑柔美之风格于一体,是一处集皇宫、庙宇、园林建筑之大成的古建筑群。

更令人惊叹的是馆内木石雕刻之多,几乎达到了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地步。

其精湛绝伦的木雕石刻工艺被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赞誉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

会馆内木雕石刻画面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其中八仙庆寿的画面就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会馆的雕刻艺术中。

1 八仙的故事据考证,八仙的传说起源于唐宋年间,是山东蓬莱地区的民间传说。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乎是中华儿女都熟悉的故事。

那么这八位神仙究竟是真实存在可以考证的具体历史人物,还是人们根据某些具体人物形象升华而创造出的神灵呢?应当说,一切神灵都是人造的,所谓“八仙”也不例外,是以历史人物为依据而产生的,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固化地是指铁拐李、汉锺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

在传说中,八仙神通广大,所用法宝更是威力无边,铁拐李的葫芦能炼丹药,普济众生;汉钟离的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国舅的玉板神鸣,万籁无声;何仙姑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可修身养性;吕洞宾的宝剑可威镇群魔;韩湘子的洞箫之妙音能令万物生灵;蓝采和的花篮内神果异花,广通神韵;张果老的渔鼓能星相卦,灵验生命。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赏析洛阳山陕会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在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市南郊云梦山下,洛龙山脚。

该会馆是由陕西籍京剧名伶范瑞娟捐资兴建的,于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

会馆内设有展览馆、琉璃照壁、青铜牌坊、佛教文化长廊、御花园等各种建筑景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琉璃照壁。

本文将对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的装饰艺术进行赏析。

琉璃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装饰形式,多见于古代宫殿和寺庙建筑中。

它是以瓦为基材,采用彩绘琉璃片镶嵌而成的一种建筑装饰元素,彰显出中国古代建筑的华丽和精美。

洛阳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由陕西著名建筑师张吉成设计,其造型精美,色彩艳丽,融合了陕西和河南两地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原地区的独特魅力。

洛阳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共有四个,分别以“仁、义、礼、智”为主题,以四周飞禽走兽和山水人物为背景,组成了四幅具有陕西风情和洛阳风物的彩绘画面。

每幅画面都由近千块精心制作的琉璃片拼接而成,琉璃片的颜色鲜艳,光亮透明,犹如宝石一般,给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感觉。

第一幅照壁以“仁”为主题,以南京堂为背景,描绘了三位汉代历史名人和和百姓们共同生活的情景。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资料精细塑造,展示了汉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特点。

而照壁背景中的树木和山水则赋予了画面以深厚的自然气息。

第二幅照壁以“义”为主题,以舞阳楼为背景,描绘了汉代赵王刘将军和义军倡导抵抗外敌的情景。

画面中的人物威武英勇,形象高大,展示了汉族民族英勇抵抗外敌的精神风貌。

与此照壁背景中的树木和山水也再次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自然气息。

第三幅照壁以“礼”为主题,以花果山为背景,描绘了唐代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动人场景。

画面中的角色栩栩如生,动作独特,表情夸张,生动有趣。

照壁背景中的花果山巍峨挺拔,树木参天,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第四幅照壁以“智”为主题,以白马寺为背景,描绘了唐代玄奘法师舍身取义、智思过人的情景。

画面中的玄奘法师庄重肃穆,智慧的光芒流露无遗。

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悬鉴楼,大拜殿,关公铜像300字

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悬鉴楼,大拜殿,关公铜像300字

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悬鉴楼,大拜殿,关公铜像300字摘要:一、社旗山陕会馆简介二、琉璃照壁的特色三、悬鉴楼的历史背景与建筑风格四、大拜殿的重要地位及象征意义五、关公铜像的来历与象征意义正文:社旗山陕会馆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会馆建筑。

社旗山陕会馆不仅是当地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还是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的博物馆。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社旗山陕会馆中的几个重要部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社旗山陕会馆的标志性建筑——琉璃照壁。

这座照壁采用五彩斑斓的琉璃瓦装饰,瓦片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在阳光的映照下,琉璃照壁熠熠生辉,为整个会馆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同时,琉璃照壁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建筑工艺的高度成就。

其次,悬鉴楼是社旗山陕会馆的另一个重要建筑。

这座楼阁始建于明朝,经过多次修缮,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建筑风貌。

悬鉴楼主要用于存放地方志、宗谱等文献资料,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库。

此外,悬鉴楼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采用传统的木结构技艺,楼阁内的雕刻和绘画作品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拜殿是社旗山陕会馆的核心建筑,也是会馆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大拜殿内供奉着关羽、张飞、刘备等三国英雄的塑像,展示了山陕地区人民对忠勇精神的敬仰。

大拜殿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梁柱上的彩画和浮雕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此外,殿内的关羽铜像尤为引人注目,这尊铜像高3米,重5000公斤,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关羽铜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社旗山陕会馆中的关公铜像。

关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被后世尊奉为“武圣”,成为忠勇精神的象征。

这尊关公铜像身着盔甲,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

铜像的制作工艺精湛,充分展示了关羽的英勇形象。

关公铜像不仅是社旗山陕会馆的镇馆之宝,还是当地人民对忠勇精神的寄托和传承。

综上所述,社旗山陕会馆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还是一个展示多元文化元素的博物馆。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和审美特性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和审美特性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和审美特性作者:田志涌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第03期摘要:社旗山陕会馆以其精湛巧妙的雕刻装饰艺术和深厚的商业文化而闻名全国,其“天下第一馆”的美誉当之无愧。

会馆内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寓意深刻、形式考究的石雕运用圆雕、透雕、浮雕、平雕、线雕等多种技法,极好地展现出绘画与雕刻艺术结合的审美特质,尽显雕刻艺术之神韵。

作为建造初期的商业活动场所,商人首先是以人为本,以信为本,但会馆雕刻装饰中处处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美学思想与文化价值又远远超越了商业场所本身。

会馆神韵跌宕、气势磅礴的装饰技巧与当时人们平和的心态所体现的理念与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社旗山陕会馆;石雕;木雕;审美取向“艺术辉煌,绝无仅有”的极高赞誉是原国家文物局长及故宫博物院吕济民院长对社旗山陕会馆建筑的题词。

古老的社旗镇镇中心坐落着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山陕会馆,别名山陕庙。

社旗山陕会馆群体建筑为木质结构,包括琉璃照壁、石牌悬、悬鉴楼、大拜殿、东西配殿、钟楼鼓楼、东西辕门、铁旗杆等。

占地面积10885.29平方米,前中后分为三座院落,整体建筑端庄大方又彰显雍容华贵、雄伟壮丽,其建筑艺术的壮丽风采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图1)。

一、社旗山陕会馆群体建筑艺术特点(一)琉璃照壁的装饰独具匠心用1000余块彩釉大方砖仿照北京故宫九龙壁设计砌造起来的琉璃照壁,金碧辉煌。

琉璃照壁装饰图案南北两面亦各有特色。

先看南面图案,从左到右依次为凤穿牡丹、五龙捧圣、鹤立青莲的圆形饱满图案,让前来聚会客商的视觉及心理大有祥和、欢快、热情之感。

再看照壁北面,居中偏下位置的图案呈对称状排列。

左右两边依次是以矩形边条装饰的四狮斗宝和雄狮战麒麟的吉祥图案,位于中间的鲤鱼跳龙门和二龙戏珠图案则是用八边形边条装饰,加之外围的福、禄、寿,使得北面照壁的装饰庄重严肃又不失变化活泼。

在照壁正中有四个金色大字“义冠古今”,两侧内外两副对联“浩气已吞吴并魏,麻光常阴晋与秦”“经壁辉光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1]”。

社旗山陕会馆10最

社旗山陕会馆10最

社旗山陕会馆10最社旗山陕会馆10最-石雕之最(五)2013-08-29 12:14:49| 分类:南阳风情| 标签:一生无学唯有开心 |举报 |字号订阅石雕艺术之最(五)以石牌坊及各殿柱础为代表的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艺术集中国古建筑全部石雕技法于一体,其圆雕、透雕、浮雕、平雕、线雕,浮雕之素平、减地平级、压地稳起、剔地起突等技法,均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反复充分的展示。

其雕刻形式和内容包括圆雕狮、虎、麒麟、英召等动物和神兽造型,圆雕石榴、仙桃等瓜果造型,透雕、高浮雕人物故事造型,浮雕、平雕各类花鸟、植物及吉祥装饰图案等。

特别是其人物故事雕图尽得我国历代绘画与雕刻艺术之神韵,充分发挥绘画与雕刻艺术之象征性、假定性、类型化之特征,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为众多国内古建筑专家交口赞“绝”,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石雕艺术之最”。

山陕会馆雍容华贵,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之所以这样,其装饰艺术在建筑整体形象中起了重要作用。

会馆的总体设计追求诗情画意,陈设装饰极尽富贵华丽。

特别表现在古建筑装饰上的“三雕”,精致的石雕、木雕、砖雕俯仰可见,美不胜收。

精美的建筑装饰为会馆增添了不少色彩。

而“三雕”中的石雕成就最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令人称奇。

山陕会馆是一座无石不雕、无木不刻的明清宫廷式园林建筑,这里的石雕艺术集中国古建筑石雕技法于一体,其圆雕、透雕、浮雕、平雕、线雕若浑然天成,雕刻技法运用得恰到好处。

其人物故事雕图尽显我国历代绘画与雕刻艺术之神韵,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为众多国内古建筑专家交口赞绝,被称誉为中国古建筑“石雕艺术之最”。

圆雕、高浮雕技法雕刻的“石牌坊”局部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作为一种装饰,它体现的是一种“忠义”“诚信”的主体文化心理。

它们多以历史故事、演义小说、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为主体,并以吉祥动物作为秉忠、仗义、祈福、聚财的经商理念,使石雕本身透出一种尊儒崇文的意识,并透出一种商业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探究
建筑是一切艺术的载体,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一结构相应的空间、外观和装饰形式,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而在在中原社旗古镇就有一座清代商业会馆,“社旗山陕会馆”它把宫殿、庙宇、民居巧妙地结合到一起。

其建筑装饰艺术异常豪华,华丽秀美,体现了清代装饰艺术特征,浸染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达到了繁丽华美的艺术境界。

标签:社旗山陕会馆;装饰艺术;雕刻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产生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的末期,在样式与手法上虽可称集大成者,但其繁琐的风格已经呈现出古典建筑衰微的趋势,加之裝饰题材的兼收并蓄、雅俗趣味的融合,使山陕会馆装饰艺术鲜明地反映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时期审美观念的变化。

一、木雕
我们所说建筑的装饰构件也就是指建筑雕刻,在我国木构架建筑的特性中既灵活而且多变,每一个最细微的建筑部件都可作为独立的装饰对象。

在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木雕的数量非常的多,而且分布的也特别广,主要都用于建筑檐下的额枋、仿与柱交接的雀替以及具有鲜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斗拱之处。

另外在门、框槛、格扇、窗墉、护栏、匾额等运用了木雕,形成“无木不雕”的建筑装饰特色。

对于雕刻的题材也是相当的丰富,大体可以分为人文故事、吉祥图案、动物、植物等类型。

对于额仿,雀替这些形状不同的部位,构图就显得额外的重要,不像石雕如石柱础那样可以是单个的独立平面,表现内容相对独立。

对于人文故事类来说,主要体现人文思想的内容多根据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等来进行木雕装饰,并依据不同的建筑功能来悉心选取。

比如作为娱乐场所的悬鉴楼,其中的额枋和雀替部位的木雕都是以戏剧故事为主,像《白蛇传》这些突出民间性、大众性的特点。

而大拜殿、大座殿、为神殿,相对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艺术性也更强。

因此这些建筑上的木雕主要有《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八仙过海》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来突出其功能性特点,渲染敬神颂佛的宏大场景。

装饰艺术追求画面逼真,背景清晰,人物形象各异,千姿百态,精巧玲珑。

而吉祥题材中以寓意吉祥的内容是最常用的题材,在会馆木雕的运用里吉祥图案远远大于人物故事,其中,龙凤呈祥的图案占主导,和吉祥植物相搭配,植物里缠枝牡丹最多,因牡丹有“花王”的美号,故此被广泛应用。

龙凤吉祥图案不允许民间建筑使用,由于社旗山陕会馆为“关圣帝庙”,因此,在这里龙凤吉祥图案运用的比较广泛,如额枋的“二龙戏珠”彰显出雄伟壮观的气势。

二、石雕
石雕是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主要形式,多用于建筑的墙基、壁芯、抱鼓、
栏杆、牌坊、基座及大量的石柱础。

如果从雕刻技法进行分类,社旗山陕会馆石雕可分为圆雕、浮雕、线雕和透雕,其中透雕最具特色,也最为精美,是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艺术的亮点。

石雕的分布也非常广泛,按从前至后顺序排列,从南至北,石雕分布在照壁须弥座、山门南面圆雕石狮、铁旗杆须弥座、悬鉴楼雨道大量的石柱础雕刻群,主体性雕刻、悬鉴楼戏台下部石雕、大拜殿前月台石栏雕刻、神道高浮雕、石牌坊、八字墙主体性雕刻、药王殿、马王殿前的石栏雕刻以及大座殿、药王殿、马王殿的柱础雕刻等。

题材内容也相对比较丰富多于以动物类、人物类、植物类为主。

其中动物类有各种各样的兽、鸟、鱼、虫以及虚拟动物类如龙、凤、英招、雷公、麒麟等。

然而运用最多的是狮子,其次是龙、麒麟。

其它的还有虎、英招、骏马、牛、猿、驴、羊、鲤鱼、蜘蛛、蝙蝠、喜鹊、仙鹤、鹅、雄鸡等。

会馆门前的一对狮子,即雄伟刚健,气势如虹,又和蔼可亲,活泼可爱,它象征着人世的权势、富贵又能镇宅驱邪。

在龙的形象运用像神道下面的“九龙口”高浮雕,以及石牌坊柱头上的透雕蟠龙,须弥座、柱础上都有龙的雕刻。

麒麟、虎、蝙蝠、鹿、鹤等奇兽瑞禽也在石雕中得到恰当的运用。

人物类型里多于历史人物、戏曲人物、神话故事、仙化人物等。

其中历史人物多选自于《三国演义》《白蛇传》《二十四孝》的一些故事场景。

而植物题材运用多用于荷花,代表着高洁艳丽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

还有像梅兰、竹、菊、桃、石榴、金桔、柳、莲、佛手、兰花等植物形象。

这些形象在会馆装饰上被反复运用,使石雕艺术呈现出花团锦绣、富丽堂皇的效果。

三、砖雕
砖雕作为建筑材料同时又是装饰材料,在会馆建筑装饰里也同样得到运用,这些砖雕与会馆建筑巧妙而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装饰效果,向人们展示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主要用于建筑墙体的辉头、门媚、边框、额饰等处。

有的也用于屋顶装饰、石雕边框及单独成幅的砖雕艺术品。

虽然社旗山陕会馆中砖雕装饰比起石雕、木雕少了很多,但其砖雕的艺术水平却非常高。

砖雕形式与题材大体可归纳为三类一为云龙、卷草、书卷、菱形花、曲角等装饰性图案,多分布在额饰等处、作数层叠状排列,古朴清丽、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二为吉祥器物图案,代表作是西廊房北腰门门媚上之砖雕壁面,上部为砖雕屋顶、斗拱,下部壁面集鼎镬、宝瓶、如意、花篮等多种吉祥器物于一图,构图和谐,寓意吉祥,刀法细腻流畅,工艺精美。

三是坍头砖雕。

爆头是古建筑砖雕装饰的重点部位,砖雕技艺在此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挥头部位多为亭完造型,亭盒之三面则高浮雕各类人物故事图。

四、琉璃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琉璃装饰主要体现在主体建筑的屋顶装饰与照壁装饰上。

如悬鉴楼楼顶饰以彩陶制成的五脊六兽,楼脊正中装饰一座陶制的三重檐歇山式琉璃阁楼模型,阁楼内塑神仙、观音像,四檐柱柱面雕楹联,门媚雕匾额,刻“天五尺”、“如是观”等。

山陕会馆的主体建筑屋顶琉璃装饰设计豪华气派,造型生动,丰富多变,其整体造型庄重肃穆,但又不呆板机械,其色彩搭配,形体组合,
造型处理,空间穿插等都极尽完美,反映了古代工匠琉璃制作的丰富艺术想象力与高超的工艺水平。

五、结语
社旗山陕会馆装饰艺术以及传神、以形感人。

且内容还如此丰富,雕刻手法不一,题材多样,追求一种“繁”、“满”、“多”、“精”的装饰艺术效果和艺术风格。

以至于达到“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境地。

显示出民间雕工匠人们的艺术才华,反应出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和创造才能。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313.
[2]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3] 李国新.论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艺术的双面性[J].装饰.20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