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中学历史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报告》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64b3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5.png)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历史学科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承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重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我们选择“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作为本次课题。
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素养。
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其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和内容。
2. 丰富初中历史教学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具有历史素养的现代公民。
3. 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
2. 教学策略研究:根据现状分析,提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
3. 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2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一线历史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现状。
3. 实验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提出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变化,评估策略的效果。
4. 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进行文献查阅和分析,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
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进行现状调查,收集一线教学数据。
3. 第三阶段(第5-6个月):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教学策略并进行实践应用。
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5f1f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9.png)
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
但是,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及其利用的开发和利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把握历史知识对学生的思维、文化素养和批判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合理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和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推动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益,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与信息技术建设高效的教育资源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深入探讨历史教育的策略和措施,促进教育技术和历史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合理、有效、系统地开发和利用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批判能力。
通过对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情况和利用效果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更新,为历史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
2.研究内容(1)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分析分析现有的历史教学资源、探讨其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明确研究重点。
(2)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利用的情况和问题分析调查分析历史教学资源利用的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方案。
(3)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根据前两个部分的研究结果,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方向上,对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进行探讨研究。
(4)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案例分析选取优秀的历史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这些案例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历史教材和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教育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探讨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及其他参与者对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看法、评价和需求,从而明确研究重点。
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49b1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0.png)
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学历史课程的资源逐渐丰富和多样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形式单一、缺少合适的课程融合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中学历史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探究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并推动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资源的多种形式利用、课程融合的实施策略以及资源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完善等。
三、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分析。
同时,结合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现状和实践经验,探讨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期得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新思考和参考,为中学历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以提高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初中《历史与社会》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与社会》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9b5a5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8.png)
初中《历史与社会》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传承乡土风情,对于激发农村人民的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而历史与社会课程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有着丰富的乡土
资源可供挖掘和利用。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提高乡村中小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乡村文化自信,并带动乡村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具体研
究内容包括:
1. 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 初中历史与社会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方法和途径
3. 乡土课程资源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结合方式和实施策略
4. 乡村中小学生乡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为乡村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合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搜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文献,分析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和总结先进
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经验和问题。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深入挖掘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激发农村人民的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空间。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模式和策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经验,并促进基于现代教育技
术的乡村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学历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a090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5.png)
中学历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历史学习不仅是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是启发学生历史思维、历史素养和历史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而历史课程往往只停留在语言文字层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因此,开发丰富多彩的历史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促进学习效果和品质提高,是尤为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和实施一系列适于中学历史学习的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发展历史思维和价值观。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中学历史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发出互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历史活动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口语表达、话剧表演、课堂辩论、历史展览、实地考察、沙盘模拟、手工制作等。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教学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活动课程设计的理论研究、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历史活动课程实施案例的分析和实验教学的评价等环节,形成评估历史活动课程效果的综合研究方案。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一是开发一套丰富多样的适合中学历史学习的活动课程;二是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及价值观的发展;三是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六、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丰富历史课程,以提高学习质量;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拓展教学方式,为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思维支持。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0c7ef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10.png)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学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历史教育摆脱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实现了新的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中学历史课程建设,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也成为当前历史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即根据学校及区域特点,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制定本校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历史学习质量的提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真谛,加深对历史的传承和弘扬。
因此,本文选题就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研究展开讨论。
二、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以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高与发展:1. 实现课程思想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素质,并从中感受文化多元性与本质性的问题。
2. 丰富课程内容,探索中学历史教育的新领域、发现中学历史教育的新视角和新材料。
3. 提高学生的现场考察能力、研究能力、策略能力和社交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三、研究内容1.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分析。
2. 建设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3. 实施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法与策略研究。
4. 检验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与意义。
四、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法:通过对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建立课程的规划思路与教学实施方式。
2. 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有关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研究文献进行调研与分析,结合现有历史教材,依据学科特点,制定本校特色的课程内容。
3.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用以检验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与意义。
五、论文结构1. 绪论: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目的等。
2.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研究概述:(1)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概念、性质及特点。
(2)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
(3)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3.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法与策略研究:(1)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9be9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b.png)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中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历史教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资源紧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如何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历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包括:1.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现状调研:以某市中学历史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所面临的资源问题和诉求。
2.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探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究目前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汇总分析其中的优缺点。
3.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的实践探究:选取某市中学一个历史教学班级,采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整合来自教师、学生、社会资源等不同方面的历史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案并进行实践。
4. 教学效果评价:对实验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从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角度进行访谈和调查,以科学客观的方式来验证教学质量提升的情况。
三、研究意义1. 了解中学历史教学资源使用现状,探索提高历史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途径。
2. 探究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形成系统化的资源整合教学理论。
3. 经过实践研究,可以为其他中学历史教学提供可供借鉴的策略和方法,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研究方法1. 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家长等对历史教学资源的需求和感受,为后续整合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2. 文献综述法:以图书馆和互联网检索和搜集与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整合相关的文献,分析已有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实践提供指导。
3. 实践教学法:在某市中学某个历史教学班级中,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
通过比较前后教学效果,来验证资源整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将达成以下预期结果:1.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的现状,探索提高历史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c4285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e.png)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特别是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历史教学资源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保障。
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资源分布不均、利用不充分等。
因此,加强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教学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充分理解课程目标,以便在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有的放矢,确保资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挖掘和整合教材资源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应充分挖掘和整合教材资源,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重大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传记、历史图片等,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体验,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4.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地域特色各地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历史底蕴,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
例如,山东可以结合孔子、孟子等历史名人,开发相关的历史课程。
5.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教师是历史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运用的探索”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运用的探索”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ba6d2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c.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运用的探索”开题报告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地方史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地方史的运用往往被忽视,导致历史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运用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istory education, local histor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enhancing students' sense of historic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cultivating their patriotism. However, in practical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history is often overlooked, resulting in a single content of history teaching, lacking vividness and interes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using local history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history teaching.本文首先将对地方史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明确地方史在历史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88ef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2.png)
中学历史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而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对于中学历史教育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历史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思考和创造能力。
对于历史学科教师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如何将各种教育资源转化为可操作的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历史学科中的各类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比较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点分析历史学科中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优缺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研究计划与步骤
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课程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
2.设计问卷调查并开展实地调研;
3.分析历史学科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重点分析优缺点;
4.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中学历史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和方法;
5.实践验证研究成果,检验该策略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83d43427284b73f24250f1.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学生的状况。
教学设计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设置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
在“走”教案似的教学中,“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
因此,时代呼唤新的历史课堂,学生需要新的历史课堂,而新的历史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
只有在生成的历史课堂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全面的提高。
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协调处理“教与学”矛盾关系的要求。
历史课程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
因此,先要有学生的“学标”,然后才有教师的“教标”;先要有学生的“学案”,然后才有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案”。
我们有必要改“教案”为“学案”,在课堂上,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情去作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
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成性的教学观念将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
不久的将来,在课堂上,对于临场的尴尬,我们能够镇静排除;对于瞬间的顿悟,我们能够相机采撷;对于始料的不及,我们能够灵活处理;对于意外的碰壁,我们能够改弦易辙;对于外来的干扰,我们能够因势利导……历史课堂教学生机呈现,可以说是仪态万方。
新课标新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使课堂真正焕发出学生生命的活力。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努力追求涌动生命活力的课堂。
高中历史课程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告
![高中历史课程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6241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d.png)
高中历史课程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告
题目:高中历史课程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的历史教育正在逐步走向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培育国家未来人才为目标的方向。
历史教育应该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将历史知识与当地的习俗、民间故事、地方文化等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
中体会到历史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其中,乡土资源是历史教育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意义:
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满足历史教育的需求,更可以开发和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心,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研究目的:
1.了解当前历史教育中乡土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研究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历史教育的促进作用;
3.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历史教育改革。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等多种方法,详细了解当前历史教育中乡土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并分析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承提供思路和
方法,有助于历史教育的改革和提升。
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a0f1cb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6.png)
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下,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全面、深入、系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拓展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目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是一种全新的资源形式,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自动生成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和问题;3. 探究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和方法;4. 提出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建议。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梳理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 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现状和问题,识别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难点和挑战;3. 探究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和方法,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4. 提出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建议,以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借助互联网等现有资源,深入探究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效果和适用性。
具体方法包括:1. 文献研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地梳理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开发与利用策略,掌握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文献支持。
《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bb966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f.png)
《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范文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历史课程在我国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现有的历史课程在教授学生基础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其中,如何将本土化元素融入历史课程,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 研究问题针对以上背景,本研究试图探讨以下问题:1. 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的现状如何?2. 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对于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有何影响?3. 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的教学策略?3.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的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其现状,分析其对学生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升我国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初中历史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
4. 研究内容和方法4.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的现状、影响及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探讨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对学生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的影响;3.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的优化和提升。
4.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成果;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初中生的历史课程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3. 访谈法:对教师、学生等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历史课程本土化的看法和需求;4. 实证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对学生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的影响;5.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初中历史课程本土化的实际效果和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7006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c.png)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资源的概念、分类、开发与利用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教学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教学资源的概念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要素的总和。
它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常规资源和非常规资源等。
2.教学资源的分类(1)人力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
(2)物力资源:教材、教具、设施设备、网络资源等。
(3)财力资源:教育经费、捐赠资金、奖学金等。
(4)信息资源:图书、报刊、数据库、电子资源等。
(5)校内资源:学校文化、校史、校园景观等。
(6)校外资源:社区、企业、博物馆、纪念馆等。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1.教材的开发与利用(1)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结构,明确教学目标。
(2)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2.教具的开发与利用(1)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制作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
(3)利用图片、文物、模型等实物教具,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设施设备的开发与利用(1)充分利用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场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组织野外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3)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资源共享。
4.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筛选和整合优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搭建网络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5.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完整word)《白云区中学历史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分析报告》开题报告
![(完整word)《白云区中学历史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分析报告》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50559925c52cc58ad6be1b.png)
《白云区中学历史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地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1.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地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地素质为根本目地地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地象征。
历史学科因其了解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地特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地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一门基础课程。
”作为一门主要地基础人文学科,历史教育必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重要地作用。
b5E2RGbCAP2.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地重要性.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地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地实施条件。
课标中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地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同时表明“课程资源地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地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地实现。
"特别“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主体性和生活性地课程资源地开发利用对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地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地思维视野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多元标准地要求,更需我们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地培养.p1EanqFDPw3.开发和利用本土历史课程资源地必要性.课程资源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地一个亮点,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地开发利用水平。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区中学历史教师积极学习勇于实践,课堂教学呈现出良好改观,教学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地问题:学生历史基础弱兴趣低,对学科地认同度低;对历史学习资源地认识存在偏差,学习方式普遍被动;课堂上传统地应试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对教学资源地应用多采取拿来主义,未能体现主体性和生活性,缺乏从学生实际出发地、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地课程资源内容以及识别、开发、应用此类资源地观念意识和能力,素质教育理念未能有效地落实在教学中;教学管理者对素质教育地认识出现偏差,过多追求近期效益,对研究性学习地支持不够,过程性评价形同虚设,校本课程地开设更少得到落实。
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fae8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4.png)
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学历史课程是我国中等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课,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是人们认识和应对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学历史课程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素养,更要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当前,中学历史课程教育正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探索并开发更为丰富和有效的课程资源。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学历史课程的资源开发和应用,以提升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内容1. 对中学历史教材进行分析,确定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主题和内容,寻找与之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研究多媒体教学工具,确定可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工具。
3.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讨论、解读历史文献等,结合多媒体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
4. 进行资源开发和制作,涉及到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形式。
资源开发后进行试用和检测。
5. 针对开发出的资源进行应用和评估,特别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四、研究意义1.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中学历史课程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2. 本研究可以促进中学历史课程教育的革新,探索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3. 本研究可以提高中学历史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支持。
五、研究方法1. 资料分析法:分析中学历史教材和相关的历史案例和资源。
2. 教学实验法:开发和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实验。
3. 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反馈,了解应用效果。
六、预期目标1. 掌握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2. 研发一批适用于中学历史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3. 提高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历史文化表现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4. 推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云区中学历史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1.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象征。
历史学科因其了解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特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人文学科,历史教育必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课标中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案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
”同时表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案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特别“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主体性和生活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多元标准的要求,更需我们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开发和利用本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区中学历史教师积极学习勇于实践,课堂教案呈现出良好改观,教案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但目前中学历史教案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历史基础弱兴趣低,对学科的认同度低;对历史学习资源的认识存在偏差,学习方式普遍被动;课堂上传统的应试教案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对教案资源的应用多采取拿来主义,未能体现主体性和生活性,缺乏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课程资源内容以及识别、开发、应用此类资源的观念意识和能力,素质教育理念未能有效地落实在教案中;教案管理者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过多追求近期效益,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不够,过程性评价形同虚设,校本课程的开设更少得到落实。
而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区历史学科教育教案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本土意指本地、家乡,本土历史课程资源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条件所形成的与历史教案相关的本地文本、实物、人力和信息化资源,是和学生实际最近的学习资源。
白云区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与历史学科相关的本土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同时由于诸多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着不可再生的特点,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进程中,本土文化资源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本土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重要而迫切。
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历史教案中融入本土资源内容,让学生对家乡文化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对传承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开展此项研究的基础包括新课改以来有关课程资源研究的成果,我区中学历史学科已取得的教案实践经验,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发展和自主能力的提升,逐渐形成的一支教案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队伍,以及地方史专业人士的指导。
二、选题依据:本研究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开发中学历史本土课程资源的研究;<2)在课堂教案中开发和应用本土历史课程资源研究;<3)利用本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研究;<4)利用本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5)本土历史课程资源在质量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有:<1)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学生对本土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相关知识的广度与深度;<2)在课程设置上开发具有本土、本校和个人特色的历史校本课程;<3)在教案活动中结合课程内容提供和利用本土特色的历史教案资源资料;<4)开展以开发本土资源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5)在评价环节里从区校级层面对开发的本土历史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形成本土特色的历史质量监测资源库。
其中研究的重点是开发和利用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白云区本土历史课程资源,研究的难点是本土资源如何有效地在中学历史教案中得到利用<即对开发资源的利用策略问题)。
本研究课题的可能创新之处有:从广义的角度对区域性本土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与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本土特色历史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区为主阵地,充分利用相关的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开发和利用方式的多样化;特色本土历史课程资源在课程、教案、评价三个环节中的有机整合、综合利用、统一推进;与区域文化建设目标相一致。
本研究课题选题的理论依据是:主体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论。
选题的现实依据是:白云区中学历史教案的现状和素质教育实施的现实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魏恤民主编,《历史教案与评价指导》,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钟启泉、崔允郭、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朱煜,《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9期。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从历史学科来讲,历史教材、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蕴涵着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等,都属于历史课程的资源。
国外历史教案十分重视课程资源,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颁布了《全国历史教案标准》,提出中小学历史教案要注意引用包括档案、口述资料、历史文物、艺术文物、音乐、照片、历史遗址和电影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课程资源。
同时期英国也颁布了《历史学科国家标准》,它强调历史教案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包括运用档案、印刷品、绘画、照片与电影、音乐与歌谣、建筑物及其遗迹等。
而且随着历史研究和教案的范围不断扩展,课程资源的结构也呈现多元化,以及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充满个性化设计等特点。
我国在民国时期前后颁布了18 个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含修订本),在今天看来,当中有不少版本的课程标准涉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历史课程标准<草案)》,其中也有一些课程资源的说明。
此后几十年我国颁布了十几套中小学历史教案大纲,但是较少阐述课程资源问题,通常仅在大纲的“说明”或“教案中应注意的几点”等部分一笔带过。
国内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研究主要包括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分类、开发和利用途径等方面,并且主要偏重于理论方面研究,既广义和宏观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但较少涉及微观的深入学生实际的本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研究。
本土意指本地、家乡,本土课程资源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条件所形成的与教案相关的本地文本、实物、人力和信息化资源。
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其内涵一般是指狭义的乡土资源,多集中在幼教、小学、初中学段,多在艺术、语文等学科中开展。
而已有的此类历史课程资源则较多是乡土史教育内容,如广州市有几种独立介绍广州人文历史的地方课程教材,且较多体现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
但目前缺乏广义的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较少有与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相配套的区域性历史课程资源的出现。
本研究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对本土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并加以利用:<1)政治类。
如本地<社区)政府机构组成、制度建设和运作模式,祠堂文化,行政区域变化史,地名文化等;<2)经济类。
如本地<社区)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运作模式,生产工具发展史,经济实体发展史,集市文化,村落文化,民居建筑<老街)文化,衣食住行用等物质文化;<3)文化综合类。
如文物古迹,家史文化,校史文化,乡史文化,方言文化,民俗活动,地方典故,人物典故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1.适应新课改需要,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形成校本特色历史课程与活动系列。
2.改善教案方式,丰富历史教案资源,形成本土历史教案课程资源系列。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指导。
4.进一步改变教师的课程观、教案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对本土文教事业的责任感。
5.培养学生参与社区文化的建设、保护本土文化资源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科德育教育的力度。
6.把相关的人力资源<教师、学生、专家)和环境资源<家庭、学校、社区)转化为课程学习资源,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一)分阶段目标:1.2008年8月——2009年8月,课题的驱动阶段:研究内容:<1)课题方案的提出、论证与申报阶段。
<2)课题的开题与宣传阶段。
<3)课题相关调查的实施和分析阶段。
<4)实验学校和课题组成员对本土社区有关资源的识别、了解与学习,并通过学科网站收集整理资源,为课堂教案、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和发展性评价的相关实践打下基础。
<5)外请地方史专业人士进行相关指导。
研究成果:课题方案、开题报告、调查报告等。
2.2009年8月——2018年8月,课题的实施阶段:研究内容:<1)通过初中历史课堂教案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开发与初中三个年级学习内容相关的本土课程资源并开展实践利用。
<2)通过高中历史课堂教案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开发与高中三个必修模块内容相关的本土课程资源并开展实践利用。
<3)鼓励开设具有本校和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
<4)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5)在区域质量监测中对开发资源的实践运用。
<6)开展系列学科主题竞赛活动,为相关的课题实践成果提供展示平台。
研究成果:初高中本土历史教案资源资料与设计、特色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成果等。
3.2018年8月——2018年12月,课题的总结阶段:研究内容:<1)收集整理课题成果,如教案资料、教案设计、典型课例、典型学案、研究性学习成果、校本课程资料、教师论文等,逐渐完善学科资源库。
<2)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并进行成果宣传与推广。
研究成果:论文、成果集、学科资源库、结题报告等。
<二)总体目标:通过开发和利用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课程资源的行为,切实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意识与能力,同时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中学历史教案质量,培养有现代化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