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甲酸)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甲酸化学品英文名:methane acid;formic acid;methanoic acid化学品别名:蚁酸CASNo.:64-18-6ECNo.:200-579-1分子式:CH2O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
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腐蚀物能引起呼吸道刺激,伴有咳嗽、呼吸道阻塞和粘膜损伤。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造成严重皮肤灼伤。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能造成严重化学灼伤。
如果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失明。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引燃温度(℃):?399
爆炸下限[%(V/V)]:?2.0
爆炸上限[%(V/V)]:?12.7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自制)危险化学品特性表(自制) (1)(1)丙烯酸 (4)(2)甲酸 (5)(3)氢氟酸 (6)(1)N,N—二甲基甲酰胺 (7)(2)丙烯酸丁酯 (8)(1)萘 (9)(2)乌洛托品 (10)(1)氯酸钠 (11)(2)亚硝酸钠 (12)(1)四氯乙烯 (13)(2)二氯甲烷 (14)3。
1。
1.1丙酮 (15)3。
1。
1.2-丁酮 (16)3.1.1。
3甲醇 (17)3。
1.1.4乙醇 (18)3。
1.1.5 环己酮 (19)3。
1。
1.6异丙醇 (20)3。
1。
1。
7 甲苯 (21)3.1.1.8 1,2-二甲苯 (22)3.1.1。
9 乙醚 (23)3.1。
1.10 乙酸乙酯 (24)3。
1.1。
11过氧化氢 (25)3.1。
1。
12高锰酸钾 (26)3.1。
1.13重铬酸钾 (27)3.1.1。
14硝酸银 (28)3。
1.1。
15苯酚 (29)3.1.1。
16三氯甲烷 (30)3。
1.1.17四氯化碳 (31)3。
1。
1.18氢氧化铵水溶液 (32)3。
1.1。
19氢氧化钠 (33)3。
1.1.20氢氧化钾 (34)3。
1。
1。
21甲醛 (35)3。
1.1。
22盐酸 (36)3。
1。
1。
23硝酸 (37)3.1。
1。
24硫酸 (38)3.1。
1.25 乙酸 (39)3。
1.1.26三氯乙酸 (40)3。
1。
1.27氢氟酸 (41)3.1.1。
28次氯酸钠 (42)3。
1.1.29亚硫酸氢钠 (43)(4)纯苯 (44)(5)1,1-二氯乙烷 (45)(7)正丁醇 (46)(10)二(正)丁醚 (47)(11)丙烯酸正丁酯 (48)(4)冰醋酸 (49)三氯乙醛 (50)硝酸钠 (51)连二亚硫酸钠 (52)石油醚 (53)对二甲苯 (54)氧 (55)乙炔 (56)⑺乙酸酐 (57)⑻2-丁酮 (58)(1)N,N-二甲基甲酰胺(2)丙烯酸丁酯(1)萘(2)乌洛托品(4)纯苯(5)1,1-二氯乙烷(7)正丁醇。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与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及相关安全周知卡目录1、乙酸2、盐酸3、乙醇4、甲醇5、甲苯6、纯苯7、液氨8、三乙胺9、甲醛10、氯乙醛11、氯化亚砜12、二甲基甲酰胺13、水杨醛14、氢氧化钠15、碳酸钠16、碳酸钾17、三氯化铝18、乙酸酐19、对甲苯磺酰氯20、对甲氧基苯甲酸21、碘22、焦亚硫酸钠23、乙酸钠24、双氧水非常全面,给需要的同行参考。
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消防措施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腐蚀品刺激性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醋酸(冰醋酸,乙酸)Acetic acidCH3COOHCAS号:64-19-7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6.7沸点(℃):118.1相对密度(水=1):1.05饱和蒸气压(kPa):1.52(20℃)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等反应剧烈。
稀释后对金属有腐蚀性。
接触后表现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
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
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常,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电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甲酸甲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甲酸甲酯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甲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format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传真:联系电话: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极端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有害。
造成严重眼刺激。
吸入有害。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1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4严重眼损伤/ 眼刺激类别 2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4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 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4 极端易燃液体和蒸气。
H302 吞咽有害。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2 吸入有害。
H335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P240 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P330 漱口。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表1.4-2异丙醇
化学品中文名:
化学品英文名:
2-丙醇;异丙醇
2-propanol;isopropyl alcohol
CAS No.67-63-0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
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急 救 措 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重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甲酸化学品英文名:Formic acidCAS号:64-18-6分子式:CH2O2分子量:46.03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一般要求20~30min。
就医眼晴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
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甲酸甲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酸甲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酸甲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 methyl formate
中文名称2:蚁酸甲酯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322
CAS No.: 107-31-3
分子式: C2H4O2
分子量: 60.0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甲酸甲酯 107-31-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人接触一定浓度的本品,发生明显的刺激作用;反复接触可致痉挛甚至死亡。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200前苏联MAC(mg/m3):10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闪点(℃): -20
引燃温度(℃): 465
爆炸下限[%(V/V)]: 2.5
爆炸上限[%(V/V)]: 13.0
最小点火能(MJ): 1.157
最大爆炸压力(MPa): 0.870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理 化 特 性
Ph值:
熔点(℃): -88.5
相对密度( 水=1 ): 0.79
沸点(℃): 80.3
相对密度(空气=1): 2.07
饱和蒸气压(kPa): 4.40(20℃)
燃烧热(kJ/mol): 1984.7
临界温度(℃): 275.2
临界压力(MPa): 4.76
辛醇/水分配系数: <0.28
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甲酸-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腐蚀!易燃!甲酸methane acidCH2O2CAS号:64-18-6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pH值:2.2(20℃,10g/L);熔点/凝固点(℃):8;初沸点和沸程(℃):101;闪点(闭杯,℃):69;爆炸上限/下限[%(v/v)]:上限51;下限18;蒸气压:4.6kPa(20℃);蒸气密度(空气=1):1.6;相对密度(水=1):1.22(20℃);溶解性(mg/L):与水混溶;自燃温度(℃):520。
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具有可燃性,其蒸气(或粉末)与空气接触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咽喉痛,灼烧感,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神志不清。
症状可能推迟显现。
咽喉疼痛,灼烧感,腹部疼痛,呕吐,腹泻。
疼痛,水疱,严重皮肤烧伤。
疼痛,发红,视力模糊,严重深度烧伤。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就医。
吸入:新鲜空气,休息,半直立体位,给予医疗护理。
食入:漱口,不要催吐,给予医疗护理。
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雾状水、二氧化碳。
禁用:高压水。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未制定PC-TWA:10 PC-STEL:20 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甲酸SDS(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甲酸按照GB/T16483、GB/T17519编制修订日期:2020年4月3日最初编制日期:2020年4月3日版本:1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甲酸化学品英文名:Formic acid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造甲酸盐(酯)类、甲酰胺等,也用于高温气(油)井的酸化,还用于橡胶、医药、印染、制革等行业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质量分数,%)CAS No.Formic acid100%64-18-6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危险化学品MSDS表-甲酸
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职业接触限值:MAC(mg/m3):-- TWA(mg/m3):10 STEL(mg/m3):20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毒性
与
健康
危害
毒理资料: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LC50:15000 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侵入途经: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甲酸
标识
信息
分子式
CH2O2
分子量
46.03
危险性类别
皮肤腐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激
CAS号
64-18-6
目录序号
1175
理化
性质
外观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危化品MSDS-甲酸
甲酸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酸化学品英文名称:formic acid中文名称2:蚁酸英文名称2:methanoic acid主要用途: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2. 危险性概述2.1 危险性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2.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2.3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
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
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
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
偶有过敏反应。
2.4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2.5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甲酸64-18-6 98.0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分钟。
就医。
4.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
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4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可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3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
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5.4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甲酸)
·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
·用石灰(Ca0)、石灰石(CaCO3)或碳酸氢钠(NaHCO3)中和泄漏物
水体泄漏
·沿河两岸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捕捞等一切活动
·在下游筑坝拦截污染水,同时在上游开渠引流,让清洁水绕过污染带
·加入石灰(Ca0)、石灰石(CaCO3)或碳酸氢钠(NaHCO3)中和污染物
·吸入甲酸蒸气可引起结膜炎、鼻炎、支气管炎、肺炎
·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和消化道,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
·皮肤接触轻者表现为接触部位皮肤发红,重者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影响
·水体中浓度较高时,对水生生物有害
理
化
特
性
及
用
途理化Βιβλιοθήκη 性·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易溶于水。与碱发生放热中和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火灾扑救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抗溶性泡沫
·筑堤收容消防污水以备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储罐、公路/铁路槽车火灾
·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立即撤离
·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就医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
别名:蚁酸
特
别
警
示
★有腐蚀性
化
学
式
分子式CH202
危险性类别
8.1类酸性腐蚀品
燃烧爆炸危险性
·可燃,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甲酸物质特性与危害识别表
注意
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急救
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相对密度(空气=1):1.59
临界温度℃:306.8
燃烧热:254.4
临界压力MPa:8.63
引燃温度℃:480
闪点℃:68.9(OC);69(CC)
聚合危害:不聚合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危险性类别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燃烧
爆炸
危险
性
燃烧性: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甲酸物质特性与危害识别表
标识
中文名:甲酸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175
分子量:46.03
分子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2O2
CAS号:64-18-6
理化
性质
性状: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熔点℃:8.2
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沸点℃:100.8
相对密度(水=1):1.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甲酸)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甲酸蚁酸
英文名:formic acid
分子式:CH2O2
相对分子质量:46.03
CAS号:64-18-6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有机酸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一级≥90.0%;二级≥85.0%。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
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脸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
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
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
偶有过敏反应。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可燃闪点(℃):68.9(开杯)
爆炸下限(%):18.0 引燃温度(℃):410
爆炸上限(%):57.0 最小点火能(mJ) :0.62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
但用水保持火场容
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炕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
用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坏。
第八部分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
美国TVL-TWA
OSHA 5ppm,9.4mg/m3;
ACGIH 5ppm,9.4mg/m3;
美国TLV-STEL
ACGIH 10 ppm,19mg/m3;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各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性质
熔点(℃):8.2 沸点(℃):100.8
相对密度(水=1) : 1.23 相对密度(空气=1) : 1.59饱和蒸气压(kPa): 5.33(24℃)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54 燃烧热(kJ/mol): 254.4 临界温度(℃):306.8 临界压力(MPa):8.63
折射率: 1.3714
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碱类、强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mg/kg(大鼠经口);
LC50 1500 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刺激性人经眼:1ppm(6分钟),非标准接触,轻度刺激。
人经皮:150µg(3天),间歇,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饮水中含0.01%--0.25%游离甲酸,2—4个月内无任何影响;0.5%则影响食欲并使其生长缓慢.小鼠吸入10g/m3以上时,1-4天后死亡。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大肠杆菌70ppm(3小时)。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10mmol/L。
第十二部分环境资料
该物资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
废物储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
用焚烧法处置。
如有可能,也可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规号:81101 UN编号:1779
包装分类:Ⅰ包装标志:20
包装方法:小开口塑料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玻璃瓶、塑料桶外木板箱或半花格箱;塑料瓶、镀锡薄钢板桶外满底花格箱。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务院第344号令,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针对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