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人群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人群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自贡市沿滩区孕妇、哺乳妇女、婴幼儿、8~10岁学龄儿童的尿碘水平,为制定碘缺乏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四川省重点人群尿碘监测方案》,2006—2011年分别抽取孕妇、哺乳妇女、婴幼儿、8~10岁学龄儿童,采用尿碘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进行尿碘检测。结果2006-2011年沿滩区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54.00、142.20、103.50、139.00、239.50和161.00 μg/L,年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42.50、120.05、100.75、119.50、116.00和165.00 μg/L,年婴幼儿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46.00、259.10、190.75、298.00、247.50和263.00 μg/L,8~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19.00、248.10、197.10、200.20、241.50和306.00 μg/L。结论沿滩区2007-2009年孕妇的尿碘水平不足,2006-2011年哺乳妇女和婴幼儿的尿碘水平均适宜,2006-2007年、2009-2010年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超过适宜量,2011年其尿碘水平过量,存在健康风险。应大力开展孕妇、哺乳妇女和婴幼儿的尿碘监测,同时对8~10岁学龄儿童的健康补碘行为进行指导。

碘缺乏病(IDD)是自然环境缺碘使人体碘营养不良所致的一种地方性疾病。它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口素质的地方病之一。为全面了解、评价自贡市沿滩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完善碘缺乏病监测体系,科学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保障持续消除碘缺乏病,自贡市疾控中心于2006-2011年对沿滩区的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8~10学龄儿童4类重点人群持续开展了尿碘抽样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男女各半)及8~10岁学龄儿童(男女各半)。

1.2 监测方法按东、西、南、北、中各抽取1个乡,每个乡分别随机抽取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男女各半)及8~10岁学龄儿童(男女各半)各10名,各对象共抽取50份尿样进行尿碘检测。

1.3 尿样采集和测定方法尿样的采集检测对象在采集尿样的前3 d内避免食用含碘高的特殊饮食,在通常饮食情况下收集任意1次排尿的中段尿50 ml,经密封存放于无碘、干燥处待检。尿碘浓度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WS/T 107-2006)[1~3],由自贡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专业人员进行测定。

1.4 判定标准按WHO /UNICEF/ ICC IDD推荐的人群碘营养状况及GB16006—2008IDD 消除标准进行评价[4,5],其中IDD消除标准要求8~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20 μg/L的样本<10%,<50μg/L的样本<20%,见表1。

1.5 资料统计监测数据录入计算机(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应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1.6 质量控制参与监测工作的人员为地方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并接受过技术标准和要求的专项培训;由通过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网络考核的自贡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完成检测工作,并对尿碘过低、过高样本进行复核检测。

2 结果

2.1 孕妇尿碘监测结果2006-2011年沿滩区孕妇尿碘监测: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孕妇的尿碘水平适宜;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孕妇的尿碘水平不足,其中2008年孕妇尿碘中位数最低。不同年度之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1年孕妇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618, P =0.001),见表2。

2.2 哺乳妇女尿碘监测结果2006-2011年沿滩区哺乳妇女尿碘监测结果:2006-2011年哺乳妇女尿碘水平均适宜,但是每年仍存在哺乳妇女尿碘不足的情况。不同年度之间比较分析结

果显示2006-2011年哺乳妇女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2, P =0.143),见表3。2.3婴幼儿尿碘监测结果2006-2011年沿滩区婴幼儿尿碘监测结果:2006-2011年婴幼儿尿碘水平均适宜。不同年度之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1年婴幼儿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15, P =0.069),见表4。

2.4 8~10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2006-2011年沿滩区8~10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2008年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适宜;2006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超过适宜量;2011年其尿碘水平过量,存在健康风险。不同年度之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1年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80, P =0.008),见表5。

2.5 按年度比较分析不同人群尿碘监测结果2006-2011年不同人群尿碘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0.05)。进一步做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检验水准=0.008),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及2011年孕妇与婴幼儿之间尿碘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婴幼儿的尿碘水平高于孕妇;2006-2011年哺乳妇女与婴幼儿之间尿碘水平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婴幼儿的尿碘水平高于哺乳妇女,见表6。

3 讨论

尿碘能较好的反应碘摄入水平,是直接评价人体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孕妇缺碘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先天聋哑等;婴幼儿期严重缺碘将出现脑发育落后,表现为不可逆转的智能障碍;儿童期严重缺碘可造成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甲状腺肿、亚临床克汀病等[6]。可见,孕妇、哺乳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碘缺乏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发育,影响到民族人口素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该研究中发现,沿滩区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孕妇的尿碘水平适宜;2007—2009年孕妇的尿碘水平不足,其中2008年孕妇尿碘中位数最低。2006-2011年哺乳妇女和婴幼儿的尿碘水平均适宜。按年度进一步分析该三类人群之间的尿碘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且婴幼儿尿碘水平明显高于孕妇和哺乳妇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其原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调查论证。

孕妇和哺乳妇女作为碘缺乏的敏感人群,但是监测结果显示每年尿碘水平不足的情况占有相当的比例,2006-2011年孕妇尿碘中位数<150µg/L所占比例分别为48.9%、54.0%、70.0%、54.0%、38.0%和44.7;2006-2011年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100µg/L所占比例分别为29.2%、38.0%、50.0%、44.0%、42.9%和24.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一孕妇和哺乳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对缺碘危害宣传不够关注,导致孕妇和哺乳妇女对缺碘的认识不足;二是边远地区仍存在私盐贩卖,食盐生产企业销售非碘盐给食品生产加工厂,食品生产厂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非碘盐流失到附近居民家中;三是孕妇是一个容易缺碘的群体,其特定的生理状况决定孕妇代谢水平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而有别于其他群体[8]。因此,建议在今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应将孕妇和哺乳妇女碘营养水平监测纳入常规工作,使下一代免受碘缺乏病的危害。

该研究调查8~10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显示,2008年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适宜;2006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超过适宜量;2011年其尿碘水平过量,存在健康风险。2006—2011年8~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 20µg /L分别为0.0%、0.0%、1.9%、4.2%、2.0%和0.0%,低于50µg/L分别为5.8%、0.0%、9.4%、8.4%、8.0%和0.0%,此结果符合GB 16006-2008 IDD标准。但是2011年8~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显示过量,存在健康风险,同时2006-2011年8-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的高峰集中在200µg/L 以上,分析其原因每人每天碘摄入量可能存在偏高。因此,今后应开展人群膳食结构调查,采取针对食盐、食品的综合干预措施使8`10岁学龄儿童碘营养保持在适宜的水平。关于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偏高是否会因此而影响健康,引发高碘性甲状腺肿的发生,也有待进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