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试行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妇科按摩学
第一单元概述细目一:女性生理特点要点一、胞宫要点解析1、位置: 胞宫位于小腹正中, 居膀胱之后, 直肠之前, 下口连接阴道。
2、功能:主月经和孕育胎儿。
要点二、月经的生理现象要点解析:妇女一生中第一次月经来潮, 称为初潮。
初潮年龄一般为13-15岁, 平均14岁, 可早至11-12岁, 迟至16岁;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 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不超过一周也属于正常范围;经期一般为3-7天;每次经量大约50-80毫升;经色为暗红, 经质不稀不稠, 不凝固, 无血块, 无特殊气味。
此外, 还因个体差异而有并月, 季经、避年、暗经、激经等, 这些均为生理上的个别现象。
要点三、月经产生的机理要点解析:月经的产生, 是女子发育到一定年龄阶段后, 脏腑、气血、天癸、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行。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 而血为脏腑所化生, 由经脉的输注到达胞宫, 所以月经的产生与调节, 受着脏腑、气血、天癸的盛衰, 经络通畅与否的直接影响, 因此认识月经产生的机理, 就必须从如下方面来阐述:(1)天癸与月经的关系(2)气血与月经的关系(3)脏腑与月经的关系(4)经络与月经的关系。
要点四、妊娠与产育要点解析1、早孕反应: 受孕初期常有头晕、厌食、择食、嗜酸、恶心欲吐、倦怠嗜睡等现象。
2、恶露:新产之后, 常有余血浊液从阴道流出, 称为恶露, 大约在20天左右排净。
细目二、妇科病病因病机要点一、病因要点解析1.寒热湿邪:六淫中以寒邪、热邪、湿邪为多见。
2、情志内伤:以怒、思、恐为多见。
3、生活失度: 多产房劳、饮食失节、劳逸失常、跌仆损伤等。
4、体质因素:体质因素主要决定于先天禀赋, 而后天条件对体制的强弱也会产生相应影响。
体质的阴阳、正气的盛衰, 决定着致病因素能否损伤机体导致疾病, 决定着疾病的性质、程度、转归和预后。
要点二、病机要点解析1、脏腑功能失常:妇人以血为主, 在脏腑中, 脾主生血同血, 肾主藏精, 精血互化;肝藏血, 主疏泄, 所以在妇科病中常以肾、肝、脾功能失常为多。
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的盲人包括全盲和低视力者。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之日起施行。
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出发点
改善盲人基本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
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 及 实施意见
总则
指导思想
盲人医疗按摩所
权利与义务
执业要求与培训
盲人医疗 按摩管理
办法
实施意见
专业技术职务
附则
总体要求 主要任务按摩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盲人医疗 按摩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 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十二条
盲人医疗按摩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执业地点和诊疗科目执 业,不得开展盲人医疗按摩以外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 非盲人不得在盲人医疗按摩所从事医疗、预防、保健活动。
第十三条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 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它不正当利益。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培训
第十四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制定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培训 规划,保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按照规定接受培训、继 续教育和依法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
总则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盲人医疗按摩,是指由盲人从事的有一定治 疗疾病目的的按摩活动。 盲人医疗按摩属于医疗行为,应当在医疗机构中开展。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属于卫生技术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 业道德和执业水平,其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总则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残疾人联合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盲人 医疗按摩进行管理。
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
其他规定和说明
对于涉及盲人医疗按摩的其他相关规定和说明,包括盲人 医疗按摩人员的资格认证、执业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 应当参照本办法执行。
本办法未尽事宜,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理 。
THANK YOU.
社会监督与参与机制
社会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对盲人医疗按摩行业进行监督,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残联或相关部门举报。残联应建立健全 举报处理机制,对收到的举报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参与机制
鼓励盲人医疗按摩师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行业监管和自律,加强行业自我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残联应积极推动与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
术语解释
03
04
1.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指具备 盲人医疗按摩基本知识和技能 ,从事盲人医疗按摩工作的人 员。
2. 盲人医疗按摩机构:指由盲 人医疗按摩人员组成,开展盲 人医疗按摩活动的医疗机构。
02
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的管理
机构设立条件
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布 局要求;有具备相应资格盲人医疗按摩 人员;05
监督管理和执法机制
监管体系和责任部门
监管体系
盲人医疗按摩行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建立以县级以上地方 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为主,卫生健康、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等部门为辅的监管体系。
责任部门
残联承担行业监管的主体责任,负责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和评 估工作,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执法程序和处罚规定
考核与认证标准
考核标准
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以确保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水平。
认证标准
建立统一的认证标准,对符合条件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进行认证,以确保其 具备从事医疗按摩工作的资格。
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目的
目的和依据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适用范围
定义与原则
盲人医疗按摩是指由盲人依据中医理论和经络腧穴理论,运用推拿、拔罐、艾灸、刮痧、熏洗等中医适宜技术方法,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施以一定刺激,调节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改善睡眠等作用的医疗保健活动。
主要针对颈椎、腰椎、关节等部位进行推拿按摩,缓解身体疼痛和疲劳。
服务要求
按摩师应具备相应的按摩技能和知识,并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按摩师应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保护客户隐私。
服务场所应整洁、安静、卫生,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和用品。
禁止行为
禁止按摩师未经客户同意进行服务。
禁止按摩师在服务过程中进行不必要的身体接触。
禁止按摩师在服务过程中与客户进行不必要交流。
04
监督与管理
负责全国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负责本地区的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工作,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
定期检查
国家和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盲人医疗按摩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包括但不限于机构资质、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等方面。
人员配备
应当至少有1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执业证书》,且从事临床工作的盲人按摩人员应当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及以上学历。
设立条件
申请材料
申请设立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的,应当提交《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申请表》、机构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盲人按摩人员《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执业证书》等材料。
盲人推拿按摩项目实施方案
盲人推拿按摩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盲人推拿按摩是一项古老而又神奇的健康保健技术,盲人因天生缺陷,触觉和听觉往往更为敏锐,因此在推拿按摩方面具有天生的优势。
盲人推拿按摩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帮助盲人就业,也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的按摩服务,具有双赢的意义。
二、项目目标。
1. 为盲人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盲人就业率;2.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推拿按摩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3. 推动盲人推拿按摩行业的发展,提升盲人的社会地位和自身价值。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招募和培训盲人员工。
为了保证推拿按摩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需要对盲人员工进行系统的推拿按摩培训。
可以通过与相关机构合作,或者成立专门的培训班,为盲人提供系统的按摩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专业的盲人推拿按摩师。
2. 设立推拿按摩机构。
在城市繁华区域或者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区,设立盲人推拿按摩机构。
机构的选址要便利于盲人员工的出行,也要方便客户前来体验按摩服务。
3. 推广宣传。
通过社交媒体、线下宣传等方式,向公众推广盲人推拿按摩项目。
可以邀请媒体进行报道,也可以举办一些推拿按摩体验活动,吸引更多人了解和体验盲人推拿按摩服务。
4. 建立服务标准。
制定盲人推拿按摩服务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也要建立客户反馈机制,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品质。
5. 合作共赢。
与相关健康机构、酒店、健身会所等合作,为他们提供盲人推拿按摩服务。
通过合作,不仅可以扩大盲人推拿按摩服务的覆盖范围,也可以为盲人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四、项目效益。
1. 盲人就业率提高,盲人员工获得稳定的收入和成长空间;2. 社会获得优质的推拿按摩服务,促进健康;3. 推动盲人推拿按摩行业的发展,为盲人群体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注。
五、项目实施的保障。
1. 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倾斜,为盲人推拿按摩项目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 资金支持。
寻求各种资金渠道的支持,包括社会捐助、政府补贴等,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触诊诊断学 全
第一单元皮肤、筋膜、肌肉骨关节触诊操作细目一:皮肤触诊操作【要点解析】1. 医者与患者皮肤之间缓慢摩擦移动 (即手动皮不动),用力轻巧。
2、医者手部要保持常温。
3. 触皮肤温度、表面状态及弹性。
细目二:筋膜触诊操作【要点解析】1. 医者与患者皮肤之间无相对摩擦 (即皮动肉不动)。
2、透过皮下脂肪层感受肌肉轮廓表面的筋膜层。
3. 注意筋膜的厚度、表面张力、弹性、结节、包块、索等。
4. 筋膜触设在软组织疼痛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
细目三:肌肉触诊操作【要点解析】1. 力度由轻到重、均匀和缓。
2、肌腹、肌腱区别对待。
3、主动与被动相结合。
4、触肌肉外形、疼痛、肌紧张。
细目四;骨关节触诊操作【要点解析】1. 透过筋膜、肌肉触骨关节.2. 浅层者直接触诊,深层者利用敲击、牵拉等间接方式检查。
3. 触骨折、脱位、增生、肿瘤。
第二单元头面部触诊细目一:头面部穴位辨认【要点解析】迎香、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听宫、睛明、攒竹、天柱、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瞳子髎、听会、率谷、风池、哑门、风府、百会、神庭、素髋、水沟、承浆。
细目二:感觉、反射检查【要点一】感觉检查【要点解析】1. 浅感觉检查:痛觉、触觉、温度觉。
2. 深感觉 (本体感觉)检查;关节位置觉、震动觉。
3. 皮层感觉 (综合感觉)检查:形体觉 (实体觉)、皮肤定位觉、两点分辨觉。
4. 神经功能恢复感觉先于运动恢复,感觉依照温度、痛觉、触觉先后顺序恢复。
【要点二】反射检查【要点解析】I. 生理反射检查:深反射和浅反射。
2. 病理反射检查: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 (同夏道克、奥本海姆、戈登征)、髌阵挛、踝阵挛、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3. 自主神经检查:皮肤划痕试验、发汗试验、霍纳征。
4. 肌肉检查:肌力分级 (6级)、肌营养、肌张力。
【要点三】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定位检查【要点解析】1、脊髓损伤横定位:前角、侧束、后角、横贯性、半侧脊髓损伤。
2、脊髓损伤纵定位:上颈段 (第 l~4 颈椎)、颈膨大部(第 5颈椎~第 1 胸椎)、胸段 (第2~l2胸椎)、腰膨大 (第l~2腰椎)、圆锥部、马尾损害。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伤科按摩学
第一单元伤筋概论细目一: 概说要点: 伤筋的概念要点解析: 凡人体各个部位的关节、筋络、肌肉受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 或因不慎而跌仆、闪挫, 或体虚、劳累过度以及持续运动、经久积劳等原因, 所引起的功能或结构异常, 而无骨折、脱位或皮肤破损者, 均称为伤筋。
细目二: 病因病理要点一: 损伤的分类要点解析1.不论治疗与否, 均按受伤时间长短分为急性伤筋和慢性伤筋两类。
2.急性伤筋又称新伤, 受伤时间在2-3周内, 分为扭伤和挫伤两类。
3.慢性伤筋又称旧伤, 受伤时间在2-3周, 分为陈伤和劳损两类。
要点二、损伤的概念要点解析: 损伤是人们最常见的疾患之一、是因外来暴力作用于人体而使之受伤的总称。
它是由外界刺激突然作用于人体, 引起组织器官在解剖或生理上的紊乱, 且伴有局部及全身性反应。
轻者妨碍日常工作与生活, 重者威胁生命。
要点三、扭伤的概念肢体因外力扭转、牵拉, 或肌肉猛烈收缩, 使关节周围的筋络、肌肉受到损伤者, 称为扭伤。
细目三: 临床表现要点一: 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1.有典型外伤史, 发病急骤, 以疼痛, 瘀肿, 功能障碍为主症。
2.压痛点明确且固定, 剌激拒按。
3.有反身性肌紧张, 筋断裂时可发生异常活动或畸形。
要点二: 慢性损伤的临床表现1.无明显损伤史, 多与职业有关, 常发生在关节肌腱附着处。
2.发病缓慢, 病程长, 多无法确定发病的时间, 时好时坏, 时轻时重, 每遇劳累或单一姿势持续过久而回加剧, 稍活动后减轻。
3.多为酸痛, 困痛, 压痛广泛且不固定, 喜按, 肌束多成条索状改变, 弹性降低。
要点三: 陈旧性损伤的临床表现1.有急性损伤史, 病程长短不一。
2、疼痛多为隐痛, 钝痛, 用痛, 缠绵不愈或反复发作, 每劳累或天气变化时加重。
3.喜热, 得热后自沉舒适。
4.损伤局部变硬, 有肿用, 压痛或挛缩,5.局部皮肤粗糙, 干涩无光泽, 皮温低, 因粘边或挛缩等导致功能障碍, 有时可出现畸形愈合。
盲人保健按摩服务规范试行
盲人保健按摩服务规范(试行)Specification for blind massage service (Trial)湖南省盲人按摩指导中心二〇一一年五月盲人保健按摩服务规范(试行)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盲人保健按摩机构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要求、安全要求、卫生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的服务与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一)保健按摩运用以保健为目的的按摩技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施以有一定力量的、有目的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
(二)盲人保健按摩师提供保健按摩服务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的视力残疾人员。
(三)盲人保健按摩机构以视力残疾人为主要从业人员,以保健按摩为主营项目的服务业组织。
盲人保健按摩机构中,盲人从业人员超过50人或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5%以上且盲人从业人员不少于3人。
三、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要求(一)经营场所1.应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营业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
店面外观清洁,室外灯饰灯具应光亮、无污渍。
2.标志、标牌悬挂正规、醒目,使用全省统一的LOGO,图案清晰。
3. 经营场所应设立接待服务区、按摩操作服务区。
区域之间应相对独立。
4. 接待服务区应在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公示营业时间、经营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顾客须知等。
5. 经营场所地面平整、防滑,无障碍,玻璃门应贴有防撞标志。
6.卫生间应保持通风、无异味,洁具光洁、无垢。
7. 经营场所不得使用明示或者暗示治疗作用的宣传文字。
(二)机构名称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的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或文字:1.有损国家、社会公共利益;2.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不尊重民族、宗教习俗;3.使用“诊所”、“门诊部”等涉医字样;4.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
(三)设施设备及用品1.应装有通风设施,运转正常。
2. 家具、电器等设施稳固、完好有效。
3. 应有照明及应急照明设备,运转正常。
4. 应配备冷暖设备,运转正常。
5. 应配备消毒柜、消毒剂及相关消毒器具。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内科按摩学
第一单元心脑系病症细目一不寐要点一、定义要点解析: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重者彻夜不寐,并伴有头晕、头痛、乏力。
要点二、病因病机要点解析:不寐的原因有很多,但总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临床上导致不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伤于脾则化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神失所养则不寐。
2、阴虚火旺,肝阳内动: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炎上;或阴虚阳亢,扰动心神,神不安宁则不寐。
3、阳不交阴,心肾不交: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心火亢盛,上扰神明则不寐。
4、胃气不和,夜卧不安:饮食不节,伤及肠胃,素食停滞,酿为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以致卧不得安。
5、心虚胆怯,心神不安:遇事易惊,决断无权,心神不安则不寐。
要点三、临床表现要点解析1、肝郁化火: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面红目赤,便秘发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2、阴虚火旺: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3、心脾两虚:失眠多梦,易醒难复眠,心悸健忘,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4:、痰热内扰:睡眠不安,心烦多梦,胸闷脘痞,不思饮食,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5、心胆气虚:失眠多噩梦,易惊醒,心悸胆怯,遇事易惊,舌淡,脉细。
要点四、按摩治疗要点解析1、治疗原则:平衡阴阳,镇静安神。
2、主要穴位:太阳、安眠、头维、率谷、百会、风池、心俞、肾俞、膏俞、肝俞、神堂、内关、神门、涌泉、三阴交、华佗夹脊。
3、施术手法:推法、按法、拿、揉、滚、拨。
4、手法操作:(1)双掌沿膀胱经从肩推至跟腱,或沿胆经从两胁推至踝部。
(2)双掌重叠按压背腰部膀胱经内侧线,双拇指拨揉背腰部膀胱经内侧线(以心俞、肾俞为重点);双拇指交替按压胸1-7段。
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
盲人医疗按摩的收费和报销管理
收费标准:根据盲人按摩师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时间确定
01
报销政策:符合条件的盲人按摩服务可以享受医保报销
02
报销流程:患者在盲人按摩机构接受服务后,凭相关证明材料到医保部门报销
03
监管措施:加强对盲人按摩机构的监管,确保收费和报销的合规性
04
培训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如课堂授课、实践操作等
考核方式: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如笔试、实际操作等
考核标准:根据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定,制定考核标准,确保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执业管理
01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盲人医疗按摩资格证书
02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必须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的执业管理
执业资格:盲人医疗按摩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
执业范围:盲人医疗按摩机构只能提供按摩服务,不得从事其他医疗活动
执业规范:盲人医疗按摩机构需要遵守相应的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执业场所:盲人医疗按摩机构需要具备相应的执业场所和设备
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的监督检查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概述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资格要求
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的管理
盲人医疗按摩的收费和报销
1
管理办法的目的
01
保障盲人医疗按摩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02
规范盲人医疗按摩行业的经营行为
03
提高盲人医疗按摩服务质量和水平
《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伤科2
4.血瘀型:推腰部及患肢后侧3~5遍,点按血海、膈 俞穴。
【注意事项】 1.卧硬板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 2.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者不宜手法治疗。
【功能锻炼】
恢复期可配合功能锻炼。
1.仰卧抬腿:仰卧位。双腿并拢伸直,同时上抬(抬 腿越高,强度越小),腰部不离开床面,于最用力位 置保持5~15秒后放下。
(3)左手拇、食指点按昆仑、太溪穴,同时用右手手 掌擦腘窝及腓肠肌0.5~1分钟。
3.患者健侧卧位,医者位其后。
屈膝屈髋,沿患肢胆经路线,自大转子至股骨外侧髁 施推法、拿法或扌衮 法3~5遍,点按风市、阳陵泉穴。
(二)辨证治疗
1.瘀血阻滞型:拨、揉患肢后侧膀胱经3~5遍,点按梁 丘、血海、阳陵泉、委中穴。
恢复期可配合功能锻炼。
1.坐位伸腿:坐位。双腿屈膝着地,将患膝缓慢伸直 保持5~15秒后,恢复原状。
2.抱膝运动:仰卧位。健侧腿伸直,患侧腿屈膝屈髋, 同时双手抱住该膝保持5~15秒,使大腿尽量靠近胸部, 然后双手放松,伸腿放下。
上述动作5~20个/组,3~5组/次,2~3次/日。
八、踝关节扭伤
另一手握住足趾部,做踝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3~5次。 (3)一手托住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加活动
后,快速地向远端牵拉,有时可闻及响声。
(4)点按阳陵泉、绝骨、昆仑、解溪、足临泣穴。
(二)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型:点按血海、太冲穴。 2.筋脉失养型:点按气冲、足三里穴。
【注意事项】 1.施术前应排除骨折与脱位。 2.急性期不宜重刺激患部。 3.施术期间,应适当制动,后期可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4.注意保暖,避免重复扭伤。
复施术3~5遍。 (4)点揉或一指禅推肝俞、肾俞、委中、承山、阿是穴,
盲人医疗按摩操作规程
盲人医疗按摩操作规程
《盲人医疗按摩操作规程》
为了保障盲人医疗按摩操作的质量和安全,以下是盲人医疗按摩操作规程:
1. 安全因素
在进行医疗按摩操作前,必须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性。
确保操作台稳定,没有滑动或移动的可能,避免因为环境不安全导致操作中断或事故发生。
2. 专业技巧
医疗按摩师必须具备专业的技巧,在操作过程中,需通过手触来感知病人的身体状况,能够准确动手,找准相应的穴位和施加适当的力度。
3. 专业知识
医疗按摩师必须了解人体结构和各种疾病,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了解。
4. 个人卫生
医疗按摩师自身的卫生环境必选保持良好,必须洗手,并且戴好手套,以保障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5. 操作流程
在进行医疗按摩操作时,需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包括检查病人状况、适当的准备工作和病人的定位。
6. 注重病人的感受
在进行医疗按摩操作时,必须注重病人的感受,及时调整按摩力度和方式,以保证操作的舒适性和有效性。
7. 沟通交流
在操作中,需要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身体反应以及疼痛感受,及时做出调整。
以上是盲人医疗按摩操作规程,医疗按摩师必须严格遵守以上规程,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也需要医疗机构的支持和监督,确保医疗按摩操作的质量和安全。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目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盲人医疗按摩基本技能测试范围盲人医疗按摩临床技能测试范围综合笔试大纲中医学基础按摩学基础诊断学基础解剖生理学经络腧穴学伤科按摩学内科按摩学妇科按摩学儿科按摩学政策法规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盲人医疗按摩基本技能测试范围(一)病症诊断能力(二)类症鉴别能力(三)触诊诊断能力1.皮肤、筋膜、肌肉、骨关节、触诊操作(1)皮肤触诊操作(2)筋膜触诊操作(3)肌肉触诊操作(4)骨关节触诊操作2.头面部触诊(1)头面部穴位辨认(2)头面部感觉、反射检查3颈部触诊(1)颈部表面标志辨认(2)颈部器官的体表投影(3)颈部穴位辨认(4)颈椎特殊检查4.胸腹部触诊(1)胸腹部穴位的辨认(2)胸腔、腹腔脏器的体表投影(3)腹部常见疾病体征5.腰骶部触诊(1)腰骶部穴位辨认(2) 腰骶部血管、神经的体表投影(3)腰骶部特殊检查6.上肢触诊(1)上肢穴位辨认(2)上肢特殊检查(3)上肢关节的主动运动、被动运动、负重运动和辅助被动运动检查7.下肢触诊(1)下肢穴位辨认(2)下肢运动的评估(3)下肢特殊检查8.手足触诊(1)手部触诊(2)手部特殊检查(3)足部触诊(4)足部特殊检查(四)确立治则、治法的能力(五)按摩处方与选择穴位、手法的能力(六)预防与调护的临床应用能力二、盲人医疗按摩临床技能测试范围(一)伤科按摩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范围1.基本手法技术掌握与操作技能2.常见病的掌握与操作技能3.常见病按摩技能测试范围(1)落枕(2)颈椎病(3)胸椎小关节错缝(4)胸胁并伤(5)急性腰扭伤(6)慢性腰肌劳损(7)腰椎间盘突出症(8)腰椎后关节紊乱(9)肩关节周围炎(10)肱骨外上髁炎(11)腕关节扭伤(1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3)梨状肌综合症(1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踝关节扭伤(16)跟痛症(二)内科按摩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范围1.基本手法技术掌握与操作技能2.常见病的掌握与操作技能3.常见病按摩技能测试范围(1)头痛(2)不寐(3) 口眼斜(4)能近怯远(青少年近视)(5)胃痛(6)肋痛(7)中风后遗症(8)泄泻(9) 便秘(三)妇科按摩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范围1.基本手法技术掌握与操作技能、2.常见病的掌握与操作技能3.常见病按摩技能测试范围(1)月经不调(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2)痛经(3)带下病(4)乳痛(5)乳癖(乳腺小叶增生)(6)绝经前后诸症(四)儿科按摩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范围1.按摩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2.常用推拿手法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推法(2)拿法(3)按法(4)摩法(5)揉法(6)运法(7)掐法(8)捏法3.特定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4.常见病按摩技能测试范围(1)感冒(2)发热(3)咳嗽(4)厌食(5)疳积(6)呕吐(7)腹泻(8) 便秘(9) 遗尿(10)夜啼(11)肌性斜颈综合笔试大纲中医学基础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辩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2.辩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要点: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三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概念和次序2.五行制化的概念与规律3.五行相乘与相侮的概念和次序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5.肾的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5.五脏的外华第五单元六腑细目一: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生理功能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生理功能细目二:脏腑表里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六单元精、气、血、津液细目一:精要点:1.精的概念2.精的生成3.精的功能细目二:气要点:1.气的概念2.气的生成3.气的运动4.气的功能5.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概念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气与精的关系4.精于血的关系5.血与津液的关系第七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的概念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宜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要点:劳逸失度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第八单元:病机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细目二: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三: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第九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未病先防2.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正治与反治2.治标与治本3.扶正与祛邪4.调整阴阳5.三因制宜第十单元诊法(四诊)细目一:望诊要点:1.五色主病的临床意义2.正常舌象的特征以及舌色变化(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舌形变化(老嫩、胖瘦、齿痕、裂纹、芒刺)苔色变化(白、黄、灰、黑)、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的临床意义细目二:闻诊要点:1.听声音(喘、哮、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的临床意义2.嗅气味(病体之气、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细目三:问诊要点:1.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2.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疼痛的部位及性质、问头身胸腹不适的临床意义4.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5.便次异常、排便感觉异常以及尿次、尿量、排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6.失眠、嗜睡的临床意义细目四:切诊要点:1.正常脉象的形态特征及特点2.常见病脉(浮、沉、迟、数、虚、实、洪、细、滑、涩、弦、紧、缓、弱)主病第十一单元辩证细目一:八纲辨证要点:1.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2.表证与里正、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症与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二:气血津液辨证要点: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气逆证、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津液不足(亏虚)证、水停证(阳水、阴水)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细目三:脏腑辨证要点:1.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肺气虚、肺阴虚、风寒犯肺、风热犯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脾气虚、脾阳虚、寒湿困脾、寒邪犯胃、胃火炽盛、食滞胃脘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肝血虚、肝郁气滞、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5.肾阳虚、肾阴虚、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按摩学基础第一单元概论细目一:按摩发展简史要点:1.按摩的概念2.按摩的起源、发展细目二:按摩疗法的特点及分类要点:1.按摩疗法的概念2.按摩疗法的分类第二单元按摩的作用及原理第三单元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细目一:按摩的治疗原则细目二:按摩的基本治疗方法1.按摩八法的概念2.按摩八法的临床应用细目三:按摩手法的补泻要点:1.手法补泻的概念2.手法补泻的临床应用第四单元按摩手法的临床应用细目一:按摩的适应症细目二:按摩的禁忌症细目三:手法操作注意事项细目四:按摩介质要点:1.按摩介质的概念2.按摩常用介质及作用细目五:按摩手法的反应及异常情况的处理第五单元按摩基本手法细目一:手法概述要点:1.手法的概念2.手法的基本要求3.手法的分类细目二:摩擦类手法1.推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2.擦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3.搓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4.摩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细目三:摆动类手法要点:1.一指禅推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2.揉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3.滚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细目四:挤压类手法要点:1.按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2.拿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3.拨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4.捏法、捻法、踩跷法的概念细目五:振动类手法要点:1.抖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2.振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细目六:叩击类手法要点:1.拍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2.击发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3.叩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4.啄法、弹法的概念细目七:运动关节类手法要点:1.摇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2.扳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3.拔伸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4.屈伸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细目八:常用复合手法要点:1.拿捏法的操作方法2.拨揉法的操作方法3.牵抖法的操作方法诊断学基础第一单元常见症状细目一:发热要点:1.发热的发病原因2.发热的临床表现细目二:头痛要点:1.头痛的发病原因2.头痛的临床表现细目三:胸痛要点:1.胸痛的发病原因2.胸痛的临床表现细目四:腹痛要点:1.腹痛的发病原因2.腹痛的临床表现细目五:颈肩腰腿痛要点:1.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2.颈肩腰腿痛的临床表现细目六:咳嗽、咳痰要点:1.咳嗽的发病原因2.咳嗽与咳痰的临床表现细目七:恶心与呕吐要点:1.恶心与呕吐的发病原因2.恶心与呕吐的临床表现细目八:腹泻要点:1.腹泻的发病原因2.腹泻的临床表现细目九:便秘要点:1.便秘的发病原因2.便秘的分类细目十:心悸要点:心悸的发病原因第二单元:问诊要点:问诊的内容第三单元体格检查细目一: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要点:1.触诊的方法和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2.叩诊的方法3.5种叩诊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4.听诊的注意事项5.嗅诊的常见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细目二:一般状态检查要点:1.体温的正常值、体温异常的概念和临床意义2.脉搏检查法、脉率的正常范围及脉搏异常的临床意义3.血压的正常范围及病理性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细目三:淋巴结检查要点: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和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细目四:颈部检查要点:颈部外形及活动情况细目五:胸部检查要点:1.胸部体表标志2.常见异常胸廓的类型及临床意义3.正常呼吸类型4.正常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细目六:心脏检查要点:心脏触诊检查中,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细目七:腹部检查要点:1.腹部体表标志及区分2.腹壁紧张度、压痛和反跳痛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3.肝、胆和脾脏的触诊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八:脊柱和四肢检查1.脊柱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2.四肢关节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细目九:神经系统检查要点:1.肌力的分级2.肌张力的概念及病态肌张力的表现3.深反射的含义、各项深肤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的检查方法和异常的临床意义4.病理反射的含义、各项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奥本海姆征、戈登征、霍夫曼征)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第四单元实验室检查细目一:血液检查要点:1.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正常值及变化的临床意义2.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二:尿液检查要点:尿液检查的内容、正常值及变化的临床意义细目三:肾功能检查要点:尿素氮与血肌酐的意义、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四:粪便检查1.粪便厌颜色、性状的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意义2.粪便隐血的含义及临床意义细目五:肝功能检查要点:1.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的正常值及变化的临床意义2.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的正常值及变化的临床意义3.常用血清酶测定的正常值及变化的临床意义4.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细目六:常用临床生物化学检查要点:血糖、血脂的正常值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第五单元X线检查要点:1.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2.心脏增大的X线表现3.骨与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解剖生理学第一单元绪论要点:1.人体的分布与器官系统2.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人体的轴与面3.生命的基本特征;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第二单元运动系统细目一:骨学要点:1.骨的构造、分类、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2.各部位骨的名称、位置及结构3.重要骨性标志(1)躯干骨:棘突、横突、骶管裂孔、骶角、骶后孔、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肋弓(2)颅骨:眶、眉弓、颧弓、下颌头、下颌角、乳突、枕外隆突、上项线、外耳门(3)上肢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上角、喙突、肱骨头、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肱骨内上髁及外上髁、桡骨头、桡骨茎突、尺骨鹰嘴、尺骨头、尺骨茎突、豌豆骨(4)下肢骨: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嵴、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上髁及外上髁、髌骨、胫骨粗隆、腓骨头、内踝、外踝、跟结节、第五跖骨粗隆细目二:骨连接要点:1.骨连接的种类2.关节的基本构造及辅助结构3.脊柱、胸廓、骨盆的组成及连接方式。
盲人医疗按摩操作规程
盲人医疗按摩操作规程1. 引言•盲人医疗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施加在人体特定部位的压力和摩擦来达到保健和治疗作用的方法。
•本文档旨在规范盲人医疗按摩操作的流程、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按摩师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按摩服务。
2. 按摩前准备2.1 客户评估•在进行盲人医疗按摩之前,按摩师需要对客户进行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和需求。
•包括询问客户的病史、过敏史、饮食习惯等信息,以确定按摩是否适合该客户。
2.2 工作环境准备•按摩师需要确保按摩房间的环境安全、整洁,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准备按摩床、床单、毛巾等必要用品,并确保它们的清洁度。
2.3 按摩师准备•按摩师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修剪指甲、穿戴专业的按摩服装等。
•提前准备按摩油或乳液,确保其卫生和适应客户的需求。
3. 按摩操作流程3.1 接待客户•按摩师应友善、亲切地接待客户,并确认客户的身份和预约信息。
3.2 沟通和确认•按摩师需要与客户进一步沟通,确认其需求、健康状况和特殊注意事项。
•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和技术。
3.3 准备客户•按摩师应引导客户脱掉鞋袜,并协助其躺在按摩床上,确保客户的舒适和安全。
3.4 按摩操作•按摩师应根据客户需求和他们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按摩手法和技术。
•包括揉捏、推拿、拍打、摩擦等手法,按照特定的顺序和力度在客户的特定部位进行操作。
•注意手法的协调性、连贯性和节奏感,避免给客户带来不适或伤害。
3.5 注意事项•按摩师在按摩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客户的反应和反馈,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按摩并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应的健康机构。
•避免按摩到客户的疼痛部位、伤口、疤痕等敏感部位,以免引起不适或加重伤害。
•按摩师需要注意自身的体力和姿势,避免过度劳累或受伤。
4. 按摩后注意事项4.1 恢复阶段•按摩师应帮助客户慢慢地起身和穿好衣物,以避免突然站立引起的头晕或身体不平衡。
4.2 给予建议•按摩师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体验,给予日常保健建议和按摩次数的推荐。
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试行
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试行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试行)目录第一章概述一、按摩适应证二、按摩禁忌证三、按摩注意事项第二章常用手法操作规范一、按法二、摩法三、推法四、拿法五、扌衮法六、一指禅推法七、揉法八、点法九、捏法十、拨法十一、叩击法十二、擦法十三、搓法十四、抖法十五、振法十六、踩蹻法十七、摇法十八、拔伸法十九、屈伸法二十、扳法第三章常见疾病按摩手法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骨伤科疾病一、落枕二、项痹病(颈椎病)三、岔气四、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紊乱)五、急性腰扭伤六、慢性腰肌劳损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八、骶髂关节损伤九、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十、肱骨外上髁炎十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十二、梨状肌综合征十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十四、踝关节扭伤十五、跟痛症第二节内科疾病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二、泄泻(腹泻)三、便秘四、胁痛(慢性胆囊炎)五、不寐(失眠)六、头痛七、中风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八、面瘫病(周围性面瘫)第三节妇科疾病一、月经不调二、痛经三、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四、带下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五、乳癖(乳腺增生)64第四节儿科疾病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二、疳积(消化不良)三、便秘四、咳嗽五、夜啼六、遗尿七、能近怯远证(青少年近视)八、小儿肌性斜颈九、桡骨头半脱位十、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十一、五迟(小儿脑性瘫痪)第一章概述一、按摩适应证1.骨伤科疾病:落枕、项痹病、岔气、胸椎小关节错缝、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痛病、骶髂关节损伤、肩凝症、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梨状肌综合征、膝痹病、踝关节扭伤、跟痛症等。
2.内科疾病:胃脘痛、泄泻、便秘、胁痛、不寐、头痛、中风后遗症、面瘫病等。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乳癖等。
4.儿科疾病:小儿泄泻、疳积、便秘、咳嗽、夜啼、遗尿、能近怯远证、小儿肌性斜颈、桡骨头半脱位、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五迟等。
关于印发北京市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本市《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的管理工作,依据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联联合下发的《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37号)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联联合下发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残联发…2011‟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资格证书”的申领、核发、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资格证书”是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获准在医疗机构中从事医疗按摩活动、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申请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的有效证明与合法证件。
盲人从事医疗按摩活动,应当依照本办法申领“资格证书”。
未持有“资格证书”的盲人不得从事医疗按摩活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是指符合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下发的《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37号)第四条规定,经审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的盲人。
第五条“资格证书”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印制,市盲人—1 —按摩指导中心按规定要求向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领取发放,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发放“资格证书”。
严禁买卖“资格证书”。
第六条市和区(县)残疾人联合会协调市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管理部门联合成立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认定及证书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市、区(县)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审核认定及“资格证书”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和区(县)残疾人联合会。
第二章申领与核发第七条区(县)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初审工作,并将审核结果及时上报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负责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复核及“资格证书”的发放工作。
《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内、妇、儿科疾病
(2)在腰骶部施擦法0.5~1分钟。
(二)辨证治疗
1.气血瘀滞型:轻叩腰骶部0.5~1分钟,按揉章门、期 门、膈俞、肝俞、腰俞穴。
2.寒湿凝滞型:擦肾俞、命门穴各0.5~1分钟,按揉三 阴交、照海穴。
3.肝郁湿热型:按揉肝俞、阴陵泉、丰隆、三阴交、 太冲穴。
4.肝肾亏损型:擦腰背部0.5~1分钟,按揉肝俞、肾俞、 太溪穴。
推三脘3~5遍。 (3)沿下肢脾经、胃经路线施揉法3气滞型:按揉肝俞、章门、太冲穴。 2.寒邪犯胃型:擦脾俞、胃俞穴,摩腹各0.5~1分钟,
按揉公孙、内关穴。 3.胃热炽盛型:沿小腿胃经路线施拨法、揉法3~5遍,
按揉梁丘、内庭穴。 4.食滞胃肠型:拿、揉腹部胃经路线(不容至大巨穴)
3~5遍,按揉梁丘、足三里穴。 5.瘀阻胃络型:揉腹3~5遍,按揉膈俞、期门、内关、
三阴交穴。 6.胃阴亏虚型:按揉章门、中脘、血海、三阴交穴。 7.脾胃虚寒型:擦命门、肾俞穴,摩腹各0.5~1分钟,
按揉内关、章门穴。
【注意事项】
1.饮食有规律,忌暴饮暴食,忌烟酒、忌食生冷、辛 辣及油腻食物。
【按摩手法】 (一)基础手法 1.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旁。 (1)自上而下推、揉胸骨3~5遍,分推锁骨下缘3~5遍。 (2)沿上肢手三阴经施按法、揉法3~5遍。 (3)按揉中府、膻中、中脘、曲池、内关穴。 (4)在下肢部施拿法、揉法3~5遍,按揉足三里、太冲穴。 2.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旁。 (1)沿第1胸椎至第9胸椎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施推法3~5
内、妇、儿科疾病
第二节 内科疾病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 【概述】
胃脘痛是一种以上腹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 病证,常因饮食不节或情志不遂而发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试行)目录第一章概述一、按摩适应证二、按摩禁忌证三、按摩注意事项第二章常用手法操作规范一、按法二、摩法三、推法四、拿法五、扌衮法六、一指禅推法七、揉法八、点法九、捏法十、拨法十一、叩击法十二、擦法十三、搓法十四、抖法十五、振法十六、踩蹻法十七、摇法十八、拔伸法十九、屈伸法二十、扳法第三章常见疾病按摩手法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骨伤科疾病一、落枕二、项痹病(颈椎病)三、岔气四、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紊乱)五、急性腰扭伤六、慢性腰肌劳损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八、骶髂关节损伤九、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十、肱骨外上髁炎十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十二、梨状肌综合征十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十四、踝关节扭伤十五、跟痛症第二节内科疾病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二、泄泻(腹泻)三、便秘四、胁痛(慢性胆囊炎)五、不寐(失眠)六、头痛七、中风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八、面瘫病(周围性面瘫)第三节妇科疾病一、月经不调二、痛经三、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四、带下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五、乳癖(乳腺增生)64第四节儿科疾病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二、疳积(消化不良)三、便秘四、咳嗽五、夜啼六、遗尿七、能近怯远证(青少年近视)八、小儿肌性斜颈九、桡骨头半脱位十、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十一、五迟(小儿脑性瘫痪)第一章概述一、按摩适应证1.骨伤科疾病:落枕、项痹病、岔气、胸椎小关节错缝、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痛病、骶髂关节损伤、肩凝症、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梨状肌综合征、膝痹病、踝关节扭伤、跟痛症等。
2.内科疾病:胃脘痛、泄泻、便秘、胁痛、不寐、头痛、中风后遗症、面瘫病等。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乳癖等。
4.儿科疾病:小儿泄泻、疳积、便秘、咳嗽、夜啼、遗尿、能近怯远证、小儿肌性斜颈、桡骨头半脱位、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五迟等。
二、按摩禁忌证1.骨折、关节脱位、骨与关节结核、骨髓炎、严重骨质疏松症。
2.急性脊柱损伤或有脊髓症状诊断不明确者。
3.严重心、脑、肺、肾、肝等疾病。
4.恶性肿瘤。
5.急腹症。
6.有出血倾向疾病。
7.传染病、化脓性疾病。
8.烧伤、烫伤、溃疡等皮肤异常部位。
9.月经期腰骶、腹部慎用;妊娠期腰骶、腹部禁用。
10.饥饿、过劳及醉酒后。
11.不能配合治疗的精神病患者。
三、按摩注意事项(一)按摩医生注意事项1.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告知患者治疗相关情况。
2.详细诊察病情,排除按摩禁忌证。
3.选择适当的体位。
4.随时询问和观察患者反应,以保持适宜的按摩强度。
5.按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按摩治疗。
6.月经期、妊娠期按摩,应掌握适宜的部位与刺激量。
7.按摩时要保持手的温暖和清洁,经常修剪指甲,勿戴戒指,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二)患者注意事项1.过饥、过饱、过劳或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时不宜立即接受按摩。
2.按摩时要呼吸自然,肌肉放松。
3.按摩过程中如有不适,如心慌、胸闷、过度汗出等,应立即告知医生。
4.功能锻炼的强度、范围均应量力而行,切忌过量。
第二章常用手法操作规范一、按法【定义】用指腹、指间关节、掌或肘部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垂直用力下压的手法,称为按法。
可分为指按法、指间关节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
【操作要领】1.指按法、指间关节按法宜悬腕,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按法、肘按法以肩关节为支点,借用身体的重量。
2.按法应垂直向下,力量由轻到重,逐渐增加,不可用蛮力或暴力猛压。
3.用力要沉稳着实,不可偏移。
4.当按压力达到所需力量后,应先停留片刻,再松劲撤力。
【适用部位】全身多个部位。
【注意事项】施力过程中要询问患者感受,及时调整手法刺激量。
二、摩法【定义】用指或掌在受术部位做环形摩动的手法,称为摩法。
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操作要领】1.肩臂部放松,肘关节适当屈曲。
2.指摩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紧张度,掌摩时腕部要放松。
3.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适中。
一般指摩稍轻快,掌摩稍重缓。
【适用部位】全身多个部位,多用于胸腹部。
【注意事项】施摩法时不宜带动皮下组织,与揉法有别。
三、推法【定义】用肢体某一部位如指、掌、肘等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称为推法。
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等。
【操作要领】1.着力点要紧贴体表,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
2.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要平稳适中。
【适用部位】全身多个部位。
【注意事项】1.受术部位可涂以润滑剂等介质,以免损伤皮肤。
2.不宜隔厚衣物操作。
四、拿法【定义】用拇指指腹与其余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捏而提起肌肤的手法,称为拿法。
【操作要领】1.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对用力,捏住受术部位的肌肤,腕关节适度放松,以拇指同其余手指的对合用力进行轻重交替、连续不断地提捏揉动。
2.操作时用巧劲提拿受术部位的深层筋肉,协调连贯,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或间断用力,不可用指端内抠。
3.动作要深透、柔和、灵活、连贯、有节律。
【适用部位】头部、颈肩部、胸腹部和四肢部等。
五、扌衮法【定义】用小鱼际、掌背侧或掌指关节部着力于受术部位上,做腕关节屈伸、内外旋转连续往返运动的手法,称为扌衮法。
【操作要领】1.肩关节放松下垂,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旋转摆动,带动腕关节做旋转和屈伸运动,通过小鱼际掌背侧或掌指关节突起部来回扌衮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受术部位上。
2.腕关节屈伸幅度应在120°左右,即向外扌衮约80°,向内扌衮约40°,使小鱼际与手背1/2面积依次接触受术部位。
向外扌衮动和向内扌衮动时发力轻重之比为3:1。
3.压力要适中,不可过度碰触患者骨性突起部位。
4.操作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适用部位】肩背部、腰臀部和四肢部等肌肉丰厚处。
六、一指禅推法【定义】用拇指指腹、指端或桡侧偏峰着力,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或拇指指间关节做屈伸往返运动的手法,称为一指禅推法。
【操作要领】1.用拇指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以肘部为支点,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或拇指指间关节做屈伸往返运动。
2.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受术部位上。
3.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
4.掌握紧推慢移的原则:“紧推”指摆动的频率要快,每分钟约120~160次;“慢移”指从一个受术点到另一个受术点时应缓慢移动。
【适用部位】全身多个部位。
七、揉法【定义】用指腹、鱼际、掌根、全掌、前臂或肘尖着力于受术部位或某一穴位上,做轻柔和缓的环旋动作的手法,称为揉法。
可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前臂揉法和肘揉法。
指揉法又可分为单指揉法和多指揉法。
掌揉法又可分为鱼际揉法、掌根揉法和全掌揉法。
【操作要领】1.施掌揉法或指揉法时,腕关节要放松,用掌或指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及手掌、手指做轻柔、缓和的环旋动作,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
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性,操作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施前臂揉法或肘揉法时,用前臂或肘尖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以肩关节为支点,连同上臂带动前臂做环旋揉动。
操作频率每分钟约100~120次。
3.揉法宜柔和深透,需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适用部位】全身多个部位。
八、点法【定义】用指端、屈曲的指间关节或肘尖点压受术部位或穴位的手法,称为点法。
可分为指点法和肘点法。
指点法又可分为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
【操作要领】1.拇指端点法宜手握空拳,拇指指腹应紧贴食指中节桡侧缘,以免用力时扭伤拇指指间关节。
2.屈拇指点法时拇指端应抵在食指中节桡侧缘,使拇指得到助力和固定。
3.屈食指点法宜手指相握成实拳,拇指末节尺侧缘要紧压在食指桡侧以固定和助力。
4.肘点法要以尺骨鹰嘴突起部为着力点,以肩关节为支点,借用身体上半部重量,逐渐用力。
5.取穴要准,用力要稳。
6.用力方向宜与受力面相垂直,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
【适用部位】全身多个部位。
【注意事项】1.不可突施暴力。
2.对年老体弱、久病虚衰、心功能不全者,施术时应注意力度。
3.本法与按法的区别在于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更大九、捏法【定义】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对用力,在受术部位上做对称性挤压的手法,称为捏法。
【操作要领】1.拇指与其他手指要以指腹着力,施力时力量要对称。
2.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律,用力要均匀而柔和,不能用指甲掐捏皮肤。
【适用部位】颈项部、背部和四肢部等。
【注意事项】捏法作用位置较浅,仅限于皮肤和浅筋膜。
附:捏脊法【定义】用手指在脊柱两侧的皮肤及浅筋膜上做提、捏、捻、推的手法,称为捏脊法。
可分为拇指前位捏脊法和拇指后位捏脊法。
【操作要领】1.拇指前位捏脊法:用拇指指腹同食指桡侧缘捏住皮肤,腕部背伸,以利于前臂施力推动前行。
2.拇指后位捏脊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捏住皮肤,腕部稍悬,以利拇指的推动前移。
3.捏提皮肤用力要适度,自龟尾至大椎穴施3~5遍。
4.操作时动作要灵活协调。
【适用部位】脊柱两侧。
【注意事项】1.捏脊法着力部位在指腹,而非指端,捏起时勿拧转。
2.如出现皮肤不适感,可在操作结束后,自上而下施推法3~5遍。
十、拨法【定义】用指、肘或其他部位按于受术部位上,做单向或往返拨动的手法,称为拨法。
【操作要领】1.拨动的方向应与肌纤维、肌腱、韧带等方向垂直。
2.拨动速度要均匀,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适用部位】颈项部、肩背部、腰部、臀部和四肢部等。
【注意事项】1.拨动时不可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应带动肌纤维、肌腱、韧带一起拨动。
2.拨动的时间应根据施术需要而定,一般不宜过长。
十一、叩击法【定义】用小指侧或空拳的底部击打受术部位的手法,称为叩法。
用拳背、掌根、小鱼际或指端快速、短暂、有节律地击打受术部位的手法,称为击法。
【操作要领】1.叩击时用力要稳,要有反弹感。
2.叩击动作连续而有节律,快慢适中。
3.叩击力量因人、因病(证)而异。
【适用部位】全身多个部位。
【注意事项】1.避免暴力击打。
2.年老体弱者及小儿慎用。
十二、擦法【定义】用掌、鱼际等部位贴附于受术部位,做较快速的直线往返摩擦,使局部产生热感的手法,称为擦法。
可分为掌擦法、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
【操作要领】1.用力稳,不可歪斜,压力要适中。
2.动作均匀连续。
3.操作频率每分钟约100~120次。
【适用部位】全身多个部位。
【注意事项】1.不宜隔衣操作,应暴露施受术部位。
2.受术部位可涂少许润滑介质。
十三、搓法【定义】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胁肋部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的手法,称为搓法。
【操作要领】1.用双手掌面夹住受术部位相对用力,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为支点,前臂和上臂主动施力,两手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并上下往返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