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点滴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点滴思考1. 引言1.1 新高考改革的背景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考试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课程设置的调整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教育部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提出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旨在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这次高考改革的背景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化和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仅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深入了解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1.2 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高中英语教学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高中生未来进入国际社会的重要工具。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掌握英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英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英语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增加国际交流的机会。
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我们需要结合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多方面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正文2.1 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挑战在当前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不高,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情绪。
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和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消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和社交软件获取信息和知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实现“五育并举”,做到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点滴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实现“五育并举”,做到多样化特色发展的点滴思考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学校中出现了多种多样且新颖的课程。
这些课程并不是从单一化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和开展进而来形成具有特色、吸引力和广泛传播方式,而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创新性十足且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与需要,并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促进学校教育改革。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课程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高中课程呈现出的新特点与需求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变革思维,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实现“五育并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新高考;“五育并举”;多样化特色发展1.引言“五育并举”是我国教育思想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基本指导思想。
新高考改革倡导以素质化人才为核心理念,在全国推行新课程改革试点工作以,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努力奋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五育并举”作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高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即为学生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全面启蒙教育,为高中阶段培养有理想、有为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了基础。
2.“五育并举”概述“五育并举”是指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落后的全面修正。
新高考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中阶段作为培养创新人才、高精尖科学技术以及应用型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五育并举”中最重要环节之一的关键期,该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
新高考制度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性思维以及应用型人才。
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加强高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实现“五育并举”,全面推进新高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我国高中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和实行的制度。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最新文档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新一轮高考改革对高考科目的改革力度相当大,高中学生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固定在一个教室学习的模式,转而需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科目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班级。
随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将改革前的高中教学模式带入了困境,提出了挑战。
为了适应高考科目改革的需要,必须不断探索提升高中教学的新模式优化教学环境。
一、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可能出现的新问题1.课程组合类型多高考设置科目的改革,是指在高中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跳出以前“非文即理”的课程选择模式,在保证统一学习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想报考的高校要求选择学习的科目。
2.课程开设种类多高考?C合改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选择的人数会存在差异,可能差异还很明显,加上每年新进一届学生,每一届的学生选择情况又会不同,因此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都会出现很多情况。
这些情况的发生势必要求学校对每门学科的师资力量、教学投入作出迅速的调整,但对在高考科目改革前一些学校长期固定存在的教学资源、管理体制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3.教师资源紧缺与剩余并存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会记入高考的总成绩中,对高中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信号。
在选择所修学科时,学生一定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最擅长和最好拿分的科目。
因此,有些科目必然陷入“冷门”的尴尬境地。
二、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改革措施1.做好高中生学业规划指导随着新高考改革从试点逐渐到全国普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高校选拔的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在高中阶段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势在必行。
(1)课程指导,突出选考为实现科学选考及合理选择高校专业,科目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性质,介绍学科最佳学习方法、科目和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从学科角度出发,帮助高中生进行学业规划,为学生选考提供依据。
(2)科学评估自我反省和他人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而这两种自我认识方法的缺陷在于简单、片面,易产生认知偏差。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三点思考
• 2014年国务院提出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主要在三个方面改革:一是改革考试科 目设置。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计 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二是改革招生录取机 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 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三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 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到 2020年,全国实行新高考,从新高考看,明显注重了自主 选择、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多元录取等特点 。
三、我市普通高中如何实现多样化发展? 2、挑战自己
(4)方式:培养方式多样化 • ①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课程学习需求。 • ②建立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在课内和课外进行个 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 ③建立和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 制、学分互认制等教学管理制度。
三、我市普通高中如何实现多样化发展? 2、挑战自己
二、为什么要多样化发展?
1、国际视野决定
•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全球教育多样化的体现。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开发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97)将 高中阶段教育定义为3级教育,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普通 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二是职业前或技术前教育( pre-vocational or pre-technical education),三是职业或 技术教育(vocational or technical education)。 •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将成员国高中阶段教育提供 方式分为三类,一是学校型,全日制学校教育是基本教学 方式;二是双元型,;三是复合型。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 多样化发展的三点思考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易淑泉
一、什么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新高考教学改革心得
新高考教学改革心得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而新高考教学改革的推行,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
在参与新高考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有着诸多的感悟与心得。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最显著变化之一,便是考试科目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不再是传统的文理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在多种组合中自主选择考试科目。
这一改变,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追求个性化的发展。
然而,这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师需要面对不同选课组合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课需求,学校需要精心规划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资源。
这不仅要求增加课程的种类和数量,还需要考虑课程的时间安排,避免出现课程冲突的情况。
同时,对于一些热门的选课组合,要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以保证教学质量。
新高考改革还强调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科研项目和社团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综合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新高考改革要求他们更早地进行自我规划和职业探索。
在高一阶段,学生就需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优势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做出合理的选课决策。
这对于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前景,让他们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浙江省高考新方案解读及高中教学的新思考教材
(五)新方案的新困惑
热点一:高考改革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问题:
1.高考改革是否会对深化课改有冲击?
2.课改哪些要求要坚持,哪些要调整?
3.四类课程比例是否需进一步要调整?
4.课程该如何根据学生志愿选择开设?
5.如何克服片面追求考什么,教什么?
——科学合理安排课程 ,主动应对高考招生 改革挑战,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三)新方案的新特点
多元选拔——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
招生、三位一体招生。
自主选择 ——学校、考生双向选择权。 多样科目——半数科目可选考,多数科目两次机会。 综合评价——评价方式由单一向综合转变。 确保公平——全面监管、阳光招生。
双向对接——基教高教对接更加紧密。
热点三:关于考试评价
问题:
1.学考考什么,选考考什么?
2.学生选考科目什么时候考合理?是否会导致偏科? 3.选考要考两次,学校是否提供复习? 4.能否让学生7门选考科目必修、限定性选修模块都学一下, 然后再选考?能否跨文理选考?
5.为什么把学考纳入高考评价体系?
6.英语究竟怎么考?
热点四:关于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问题:
1.学生刚进高一,对高中教学和高中生活不了解, 如何选课? 2.学校缺乏生涯规划指导专门教师,怎么指导? 3.指导学生选课选考关键点是什么? 4.生涯规划有否专门教材?
二、高中教学的新思路
明确一个原则 关注两个节点 研究三个热点 解决四个困惑 避免五个倾向
1.明确一个原则——把握考试改革的意义 (1)多样性:7选3,共有35种选择,打破了传统、狭隘的 文理分科模式。以某校学生(杭州师大附高)模拟选考为例: 理化生28.95%; 理化地7.25%; 理化技6.05%; 理化史9.25% 化生史7.05% 政史地5.5%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如何实施“选课走班制”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如何实施“选课走班制”随着新高考的推出,“文理不分科”、“6选3”的选课走班制将成为普通高中的常规教学模式。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普通高中已经启动了“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语文和外语教学不分层,学生不需要选课,按照行政班形式、按照高考水平组织教学。
其次,数学分为B1、B2和C三个层次,学生按照自己的水平分层选课组织教学。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分为A和B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技术、研究性研究和心理等为公共必修课程,教学不分层,学生不需要选课,以行政班形式、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组织教学。
体育、音乐、美术为公共必修课程,学校按照“2+1+1”方案,分选项走班组织教学。
最后,高考科目语文和外语按行政班组织教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级部组织选择同一学科同一层次的学生按照学业水平重新组建“平行的”学科教学班,并安排教师。
课表方面,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一般安排在每天上午一、二、三节;需要走班教学的科目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六节;公共科目一般安排在下午第六、七节;校本选修课程一般安排在每天第八节。
这种“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学校课程的选择性,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同时,也为学校将来顺利走进新高考积累了经验。
在新高考“两依据、一参考”的模式下,各地将逐步把现在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这种人才培养的评价导向,势必会引起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另一层变革。
普通高中自2014年开始,围绕人才的标准和定位,在校内不同层面进行了充分研讨。
最后,学校认为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重在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的培养。
正式提出了要培养“身心健康”,且具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高中生。
学校还将为那些在这三方面表现优异的毕业生颁发普通高中荣誉文凭。
其中,在身心健康方面,学校启动了“2+1+1”方案,要求学生高中三年要学会两项体育特长、一项美术特长和一项音乐特长。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高考改革也随之展开,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太适应如今的要求,教师应该做到推陈出新,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如将学习的主动权放归于学生,使其主动学习,这也是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的一种回应。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引言新髙考制度的全面实施,代表着我国教育改革进人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新高考不同于过去的高考,新高考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新高考要求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能高质量地进行知识探索、实践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新高考的实施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首先,是在数学课堂上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的情况.高中数学并不是简单地计算问题,其涉及很多有意义的操作及应用问题,高中生需要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深度把握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而在实践中,学生会由于数学难学、抽象,课堂主动性不突出,加上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懒惰,教师则是过分参与,造成了一节课上教师讲得很多、很细,学生很难进行深度思考、探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其次,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会以教材为基础,借助习题训练开展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缺乏良好联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只是单纯地记住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来完成做题训练.这与新高考理念存在一定相背离的情况,影响到数学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一)打牢基础,抓好学科重点教学与其他通识学科相比,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对学生空间想象、思维推理等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创新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创新1. 引言1.1 新高考方案的背景2014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的高中阶段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简称新高考)方案。
这一改革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新高考方案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考试内容,增加综合素质评价要素,取消传统的分科排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减轻教育过度应试化的压力。
新高考方案的出台,为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普通高中课程教学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在这一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创新成为了当务之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1.2 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 课程内容陈旧单一:传统的高中课程内容主要以文化课为主,对于学生的发展并不足够全面。
缺乏与现代社会需求相契合的实用性课程,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高中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多样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评价方式不科学:目前高中阶段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单一的考试评价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表现。
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4. 缺乏跨学科教学:传统的高中课程设置比较独立,缺乏科学的跨学科教学模式。
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相对片面,无法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5.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高中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度不高,无法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 正文2.1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课程教学改革基于新高考方案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高考背景与普通高中教学管理
新高考背景与普通高中教学管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高考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新高考的改革涉及到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新高考的背景出发,探讨新高考对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影响。
一、新高考的背景新高考是指国家实施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新高考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高考改革包括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面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设置、高中阶段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作为高中学生的第一次大考,新高考直接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水平,也将对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新高考对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影响1. 课程设置调整新高考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课程设置调整方案,包括强化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考核力度,改革高考科目的设置和考核方式。
这将直接影响到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
普通高中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课程设置,对学科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重点关注学生基础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
而新高考要求教师应该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这对于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对教师师资力量的要求新高考改革对教师师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普通高中需要加强教师的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
2024年新高考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新高考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五篇新高考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1最近一段时间大多高三老师应该都比较忙碌,6月24日12:00高考成绩出来,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电话成了热线。
紧接着大家关注的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于27日10点正式发布20__年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2__5年整体实施,打破文理科固定组合考试模式,高考实行3+1+2模式。
无论你是否期待、是否恐惧,它真的来了,新变化势必对一线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适应与问题,老师们需要用心思考、学习、消化、实践。
6月28日全天进行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上午听取了__老师所讲《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和胡晓老师所讲《如何用好统编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教科书》,下午学习了尤炜老师所讲《守好学科本位努力开拓创新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为中心的思考》和贾玲老师所讲《〈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一边听一边思考,时而明朗时而困惑时而又清晰,总之很有收获,简要分享如下。
一、关于新教材。
和老教材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变化很大,但并非对既往教材教法的颠覆。
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必修2册,所有高中生都要学,选择性必修3册,理论上可供自主选择,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要学。
必修安排在高一,选择性必修安排在高二,当然,也可以做其他灵活的安排。
高中统编教材和新高考配套衔接,改革是趋势,必须跟进,我们要欣然接受。
二、关于学习任务群。
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
不是讲授不重要,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教案的设计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问题(课题)、解决问题(课题)的方法与材料提示、对学习和交流活动的组织引导、读书的引导等等。
备课时最好还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看其中对本单元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群是怎么定义和要求的。
三、关于整本书阅读。
老教材有名著导读,篇目较多,大多时候教师只是简单指导学生阅读,效果不显著。
浅谈新高考改革对未来高考以及教学的影响
浅谈新⾼考改⾰对未来⾼考以及教学的影响2019-08-29摘要:今年9⽉4⽇,教育部了《关于深化考试招⽣制度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掀开了新⼀轮的⾼考改⾰的序幕。
此次改⾰⼒度之⼤、要求之⾼、影响之远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次的⾼考改⾰活动,可谓前所未有,这⽆疑会对我国未来⾼考考试、⾼校录取以及中学阶段的⽇常教学活动产⽣⼀系列深远的影响。
本⽂从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对考试组织的变化等⽅⾯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考改⾰考试教学影响⼀、对各个学科的影响可以说这次新实施的《意见》对各个学科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明显的。
具体产⽣的影响和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三⼤门”的地位“稳中有升”。
此次新《意见》规定:⾼考科⽬由原来的“3+x”模式转变为“3+3”模式。
即从原来学⽣⾼考时的考试科⽬语⽂、数学、英语另外再考⼀门⽂科综合或者是理科综合,转变为今后⾼考考试时的语⽂、数学两科依然采取统⼀化的考试⽽且分值保持不变,依然为150分,学⽣再从物理、化学、⽣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课程中,凭借⾃⼰的兴趣爱好以及志愿报考的学校专业要求随机“搭配”选出三门课程,其成绩可以作为录取时的参考,将不再分⽂科、理科,取消“⽂综”、“理综”的界限。
新《意见》规定未来的⾼考英语考试可以分两次来考,考⽣可以选择其中考得最⾼的⼀次分数作为最终的⾼考录取分数。
在英语考试的⽅⾯学⽣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主选择权。
数学由原来的⽂理两张试卷将变为统⼀的⼀张试卷,数学试题的难度⽆疑会增加。
由此,这种变化很有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学⽣会肯定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往数学和英语⽅⾯倾斜,同时对语⽂课程的关注也会⽐以往多,那么这“三⼤门”课程的地位肯定会⽐以往有所上升。
2.对学校教学课程编排的影响。
新的《意见》规定,除统考科⽬外,其他所学的14门课程都是每门课程“学完即考”、“⼀门⼀清”,在⾼考时不必重新再考,在统⼀⾼考之前都已经全部考完。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布时间:2021-12-20T07:47:42.692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0期作者:韩冬兴,李珍,闫明霞[导读] 为了适应新高考改革,课堂教学应做好顶层设计,韩冬兴,李珍,闫明霞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摘要:为了适应新高考改革,课堂教学应做好顶层设计,更新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改进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创新评价,引导学生终身学习、沉积内涵,打造魅力课堂,提升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课堂教学改革新高考改革从 2014 年开始逐步向全国有序铺开,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本次高考改革旨在进一步凸显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特色的发展。
为了适应新的高考改革,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新高考”对高中学科教学过程的要求“新高考”的实施,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调整,从招生体制上看,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格局;从学生成长看,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选择权的赋予;对高中教育来说,促进了高中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和选择性教育思想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
鉴于此,在高中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学生的生涯规划“新高考”赋予中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倒逼学生、家长、学校尽早建立生涯规划意识。
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选课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并给予及时、充分的帮助和指导。
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潜能、发展意向以及教育背景、学业成绩、知识结构,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学校的师资优势等。
2.改变学科教学的理念从单一学科知识教学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原有从既定知识的展开到既定知识总结的教学思路,变为知识的各种生成、联系及拓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1+2”高考模式下新课程实施中的典型问题及其解决
“3+1+2”高考模式下新课程实施中的典型问题及其解决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高中教育正逐渐实施“3+1+2”高考模式,即三年普通高中教育、一年课程拓展和二年高考备考阶段。
这一新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典型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一、课程设置问题新课程实施中一个典型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被打破,学生需要选择兼具文科和理科内容的课程。
这样的设置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解决方案:1.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调整和安排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2. 鼓励多元发展,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实践教学问题新课程实施中另一个典型问题是实践教学不充分。
新高考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和教师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
这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不足。
解决方案:1.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多参与实践教学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2. 设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相关实践设备和材料,保障学生的实践学习条件。
三、考试评价问题新课程实施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考试评价过于功利化和单一化。
学校和教师普遍把重点放在考试成绩上,贯彻“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理念,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解决方案:1. 提倡多元化评价方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应加强实践表现、科研成果、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评价。
2.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新课程实施中还存在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指导过多,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新高考改革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6篇)
新高考改革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6篇)2021年8月27日至29日,我参加了学校在老师培训基地举办的“2021年新高考改革与课堂转型专题培训”,收获颇丰。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期间,学校邀请到了全国知名教导专家XXX、XXX和XXX等人,给我们做了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
其中,XXX教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XX是XXX教研室副主任,同时也是湖北省新课程改革培训专家,在讨论新时期学生心理特点、优选教导办法上处于国内讨论的前沿。
XXX教师的报告以《我的亲民主义——关爱学生的技巧与智慧》为题,围绕“学会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生活实际,让教导回来生活”的主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师生关系中的四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讲道理他们不屑一顾”、“他们和我们并不拥有一样的价值观”、“为什么他们喜爱《喜洋洋和灰太狼》”、“真正的教导智慧蕴藏在生活之中”。
华教师用高明灵便的教导智慧、生动鲜活的教学事例、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共享德育工作的点点滴滴,引起教师们的强烈共鸣。
会场内笑声不断,掌声阵阵。
为了让我们这些听报告的教师对教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智慧认识,华教师提供了下列几条倡议:一、学会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教导回来生活。
结合华教师的内容和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了解学生、回到生活,就是要时刻和学生保持亲热的关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促进心与心的沟通,真正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二、学会创设教导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建构。
如今的教导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灌输式”的教导了,需要我们在情境中去教导学生。
这也是为什么我每周给学生们讲一个励志故事,想通过这些故事来鼓舞教导我班的学生,在故事中得到成长。
不过,我还需要研究华教师的体验教学思想,让学生们真正地去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才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这些道理。
三、学会关爱生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工作,也要关注自己的幸福。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创新
基于新高考方案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创新新高考方案是指我国教育部门在全国推行的面向21世纪的高中教育改革方案。
新高考方案强调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对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怎样创新,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注重个性化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新高考方案强调素质教育,即人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理念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越来越被重视。
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实现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同时,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从被动接收到积极自主学习,增加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二、注重跨学科教学,提高课程整合性新高考方案提供了更加开放和自由化的选课制度,希望通过跨学科教学,提高课程整合性,满足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导向选择课程的需求。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增加跨学科知识的内容,提高主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度,使不同课程间的知识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跨学科教学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认知结构。
三、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新高考方案希望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的知识,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治学,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记忆,发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多媒体教学,提升课堂互动性新高考方案鼓励教师注重多媒体教学,通过多种教学工具和形式,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内容和手段,可以极大地增加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记忆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思路探讨
教改课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思路探讨曹晓斌J_AOGA_KEGA-(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山东淄博255300)摘要:新高考改革于2014年开始,普通高中教学也在这个背景下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学校应以学生发展为契机,探讨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路径,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对其他科目学习的强化,使高中教育与经济社会、大学教育有效衔接,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思路中图分类号:G633.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5-0045-02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布,自此启动从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来力度最大的一轮高考改革,上海与浙江成为这轮高考改革的排头兵。
2017年,上海与浙江高考改革顺利落地,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市开始了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广东8个省市开启了最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改革。
山东地处华东,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良好的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2018年3月,《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印发,标志着山东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
本轮改革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发生较大变化,分为合格考与等级考两部分,合格考部分覆盖国家课程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等级考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合格才可任意选考其中3门,依据转换规则转换后记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通用技术课程是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中的科目之一,在本轮高考改革之前,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作为基本能力的一部分,纳入山东省高考。
同时,通用技术内容也与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科目紧密相连,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教学实践中肩负培养学生与现代化社会接轨能力的重要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思
考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关于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
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广西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两个文件确立了我区新的高校考试制度基本框架,。
如何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契机,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进而形成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是当前每位校长、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改革措施各具特点,但基本处在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实施阶段,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将高中课改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同时,也为高中学校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应主要围绕以下六大问题展开:
一是对学校课程改革价值功能的重新审视。
真正实现从分数唯一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意味着对考试文化的根本性突破。
二是在行政班基础上,推进必修课程全面而实质性的走班制。
三是新高考方案赋予学生前所未有的考试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同时对教学实施和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是考试内容和考试重点的转变,要求学科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结构的重组将带来教师专业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五是新高考方案中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学生的依据和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分数不再是唯一的招生录取依据,考试的区分度降低,如何实施真实有效公正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校必须研究的重要议题。
六是在进一步加大学校自主排课权的情况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如何建构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推进模式和方式,从而进一步形成个性化的办学特色。
另外,学校教学的具体安排也面临诸多新问题。
如有些学校没有看到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将其窄化为排课表等教务工作,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产生纠结;学校为应对学生选定的高考科目,在课程设计上出现偏科,在教学上甚至重新回到唯分数论的老路上,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我校也面临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出现等。
以上问题都是我校改革前进中的问题,分析和把握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围绕主题、聚焦问题、交流研讨、才会取得共识。
二、应统筹设计与实施课程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学校课程体系的统筹设计与实施是推进新高考方案落到实处的关键,当务之急是围绕主题,聚焦问题,研究可行的解决方案。
以下五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和认真解决的。
1. 把握新高考方案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实施新高考方案,实现学校课程统筹,实质在于形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立足学生发展,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
(2)坚持现代课程观,正确处理课程综合整体设计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重点突破的关系、学生夯实基础与发展个性特长的关系。
(3)体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形成新思路、新举措。
2. 建立和完善学校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 ? ?
新高考方案出台后,学校面临在学科方向分类与水平分层(按学生发展水平分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增加参照考试科目的分类分层。
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实施起来困难大,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针对改革,学校对立体课程体系的建构基本思路。
多样性的课程可以适应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基础和兴趣特长,进行选择性学习。
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高考学科课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和高考政策,分为学业水平层和高考水平层两个层级,以适应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和参加高考的需求。
3.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主动发展
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是新高考方案的一个重要特色,然而,我们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中生普遍缺乏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主动发展呢?
我认为,目前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有:(1) ?在对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发展需求及高考选考学科选择意向的调查。
(2) ?构建由“人生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高中三年学业规划”三个层次组成的结构系统。
其中,“人生生涯规划”即人生发展规划,包括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主要解决学生的价值观问题,让学生学会做人;“职业生涯规划”即专业方向规划,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生存;“高中三年学业规划”,解决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
? (3) 以专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建立开放的生涯教育体系,包括生涯课程、生涯实践基地、生涯讲坛、咨询指导、学科渗透以及项目研究等。
4.完善学校课程建设的制度与管理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涉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方面的内容。
关于如何确定观测点以及如何形成简明有效、操作性强的测评方法,学校都没有一个明确在操作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