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语文必背的课文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篇一1、《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上个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
2、《万年牢》是新凤霞;《小英雄雨来》的是管桦;《生命生命》的是杏林子;《花儿的勇气》是作家冯骥才写的。
3、海伦•凯勒是一位盲人作家,她的作品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这个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有众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等,关于他们的传说很多,如:金羊毛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
5、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6、《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三个苹果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篇二文成公主:聪明美丽小夜莺: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安静: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小温迪:富有爱心,关爱他人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挑战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不怕牺牲赫拉克勒斯: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万年牢》的父亲认真实在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父亲的菜园》中的父亲:勤劳执著吕蒙:热爱学习手不释卷《中彩那天》中的父亲:诚实守信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篇三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诗句中,尽、孤、独、闲几个字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个拟人句,“只有”一词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2、《望洞庭》(唐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洞庭湖的水色比作银白色的盘子,把君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3、《忆江南》(唐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古诗诵读课件
作者:【罗隐】 【唐】 体裁:【七绝】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山尖:山峰。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尽:都 甜:醇香的蜂蜜
【诗文解释】 诗文解释】 无论是平地还是 山峰, 山峰,无限花开的风 都被蜜蜂占领。 光,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 后,到头来又是在为 谁忙碌? 谁忙碌?为谁酿造醇 香的蜂蜜呢? 香的蜂蜜呢?
【赏析】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 动的高尚品格, 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 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 恨和不满。 恨和不满。
观书有感(宋)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沪教版四下古诗
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诗后唐•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蜀相唐•杜甫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画眉鸟北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大仓老师》优秀教案及原文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大仓老师》优秀教案及原文《大仓老师》课文原文我在普通小学六年级毕了业,没能上中学,就务农了。
这六年中有五位老师教过我,大仓老师是其中的一位。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二年级期末,我的学习成绩很不好,学生手册上除了音乐、图画、体操和操行是乙以外,剩下的都是丙。
班主任把爸爸叫去,逼着要我留级,经过爸爸的苦苦哀求,才让我上三年级。
开学那天,黄雀在空中叫,田野里的桃花含苞欲放,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开学典礼上,校长向我们介绍了新来的老师。
大仓老师穿着一身制服,留着平头,只见他一下子跳上领操台,开始讲话。
“我就是刚才介绍的大仓,名字叫大仓,可家里既没有大仓库,也没有小仓库,只有一间小板棚似的草房。
家里很穷,是吃大麦饭长大的。
不久前刚从学校毕业,今年二十二岁,请大家和我交朋友。
”简短的致辞完了,他一鞠躬,轻快地跳下来。
学生中马上响起一片啧啧的赞叹声。
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开场白,大家惊讶地互相看着,暗地里开始喜欢这位年轻的老师。
何况校长还补充说,这位新老师要做我们三年级的班主任。
大仓老师的课开始了。
我下定决心,今年要好好学习。
但是从放学回家,一直到晚上,我都要背着小妹妹,有时还要领着大妹妹,哄她们玩。
晚上,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糊纸口袋。
家里是没法子温习功课的,只好在教室里拼命。
我给自己规定:向前看,不溜号,用心听。
过了一个多星期,语文课上我们学《我的一家》这一课。
老师问:“你们知道的单词中,哪些是用来称呼自己的呢”同学们有的摇头,有的低头去想,一会儿便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老师!”“老师!”“老师!”大仓老师指名叫同学回答。
“自己”、“我”、“鄙人”、“余”、“吾辈”、“咱”,老师把这一个个词写到黑板上。
我也举起了手,却没有被叫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教室里又静下来,没有人再举手了。
“没有其他的了吗”大仓老师又环视了一下教室。
我突然把右手高高地举起来:“还有,老师!”我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五十名同学的眼光一下子落到我身上。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完整版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完整版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蜀相唐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上海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上海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上海四年级下册的必背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精华作品,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中的篇目: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 《赤壁》 -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猎人海力布》教案及原文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猎人海力布》教案及原文《猎人海力布》课文原文在内蒙(měng)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
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大家都非常敬爱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空里有喊救命的声音。
他抬头一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飞过。
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
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
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chóu)谢您。
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
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
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
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
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
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ji āng)硬的石头。
”海力布点点头。
来到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谢他。
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
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
”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zhǔ)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
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
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qín)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
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
这样过了几年。
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商量着什么。
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⑴忆江南:词牌名。
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怀念。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⑷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沪教版4年级下古诗及译文整理
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背诵
四年级(下)背诵部分总复习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语段背诵《3 笋芽儿》(必背)笋芽儿终于()地面来了。
她睁开眼睛一看,哎呀,地面上多么(),多么美丽!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地唱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好像永远也看不够似的。
在笋芽儿的脚边,有一棵小草在()身子。
笋芽儿问:“小草弟弟,你在做什么呀?”小草向笋芽儿看了一眼,回答说:“我要()这美好的时光,快快长大!”笋芽儿听得心里(),对自己说:“我也要趁着(),快快长大!”可是,竹妈妈怕她冷,用衣服把她()。
笋芽儿急得大叫:“我不怕冷,我要赶快长大!”她()裹在自己身上的小衣服。
春雨姐姐笑了,用细细的雨丝()着她,滋润着她。
太阳公公笑了,用( )的阳光()着她,温暖着她。
终于,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 )自己长大的衣服,长成了一株强壮的竹子。
她站在山冈上,( )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8 拥抱大树》(必背)当记者采访这一新闻时,丹尼尔说:树木是人的好朋友,我们应该( )它、( )它。
我拥抱大树,是( )的,希望通过这样做来表达我的歉意,表示我( )的决心。
他说,这件事给了他( ),使他( ),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每个人都受到了( ),我们要自觉地保护( ),同大自然( ),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快乐、美好。
《16 颐和园》(选择背诵)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 )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 )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 ),()可以望见( )。
《17 秦陵兵马俑》(必背)每一件兵马俑都是( )。
仔细( ),():有的( ),(),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 ),(),好像在暗下决心,作( );有的( ),( ),好像在随时准备出征;有的( ),好像在( )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及鉴赏
四年级下册古诗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文字赏析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孙叔敖杀两头蛇》教案及原文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孙叔敖杀两头蛇》教案及原文《孙叔敖杀两头蛇》课文原文孙叔敖②为婴儿③之时,出游④,见两头蛇⑤,杀而⑥埋之⑦。
归而泣⑧。
其⑨母问其故⑩,叔敖对⑾曰:“闻见两头蛇者⑿死,向⒀者吾见之,恐去⒁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⒂”曰:“恐⒃他人又见,杀而埋这矣。
” 〔注释〕①选自《新序》。
②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人,曾经帮助楚庄王指挥军队,打过大胜仗。
后来又搞过兴修水利的大工程。
这里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③婴儿:指小孩。
④出游:出去游玩。
⑤两头蛇:一条蛇有两个头,这是一种怪蛇。
⑥而:并且。
⑦之:它,指两头蛇。
⑧泣:小声哭。
⑨其:他,指孙叔敖。
⑩故:原因。
⑾对:回答。
⑿者:的人。
⒀向:刚才。
⒁去:离开。
⒂安在:在哪里。
⒃恐:恐怕,担心。
〔译文〕孙叔敖小时候,有一天出去游玩,看见一条两头蛇,他就把它杀死后埋掉了。
回到家后,他小声地哭起来。
他的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回答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不久就会死掉的,刚才我看见了两头蛇,恐怕就会离开母亲而死了。
”他母亲问:“这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恐怕别的人还会见到它,所以把它杀了,并且已经把它埋掉了。
”《孙叔敖杀两头蛇》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
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
3.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4.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通过读文,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3.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语境中指代内容或对象是不同的。
4.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媒体出示:30 孙叔敖杀两头蛇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孙叔敖(1)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名字。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孙叔敖杀两头蛇》教案及原文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孙叔敖杀两头蛇》教案及原文《孙叔敖杀两头蛇》课文原文孙叔敖②为婴儿③之时,出游④,见两头蛇⑤,杀而⑥埋之⑦。
归而泣⑧。
其⑨母问其故⑩,叔敖对⑾曰:“闻见两头蛇者⑿死,向⒀者吾见之,恐去⒁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⒂?”曰:“恐⒃他人又见,杀而埋这矣。
”〔注释〕①选自《新序》。
②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人,曾经帮助楚庄王指挥军队,打过大胜仗。
后来又搞过兴修水利的大工程。
这里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③婴儿:指小孩。
④出游:出去游玩。
⑤两头蛇:一条蛇有两个头,这是一种怪蛇。
⑥而:并且。
⑦之:它,指两头蛇。
⑧泣:小声哭。
⑨其:他,指孙叔敖。
⑩故:原因。
⑾对:回答。
⑿者:的人。
⒀向:刚才。
⒁去:离开。
⒂安在:在哪里。
⒃恐:恐怕,担心。
〔译文〕孙叔敖小时候,有一天出去游玩,看见一条两头蛇,他就把它杀死后埋掉了。
回到家后,他小声地哭起来。
他的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回答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不久就会死掉的,刚才我看见了两头蛇,恐怕就会离开母亲而死了。
”他母亲问:“这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恐怕别的人还会见到它,所以把它杀了,并且已经把它埋掉了。
”《孙叔敖杀两头蛇》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
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
3.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4.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通过读文,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3.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语境中指代内容或对象是不同的。
4.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媒体出示:30 孙叔敖杀两头蛇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孙叔敖(1)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名字。
必背古诗词沪教版下册电子书
必背古诗词沪教版下册电子书沪教版下册的必背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以下是部分精选的古诗词,供同学们学习和背诵: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8.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9.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背诵,更要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感受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案及原文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案及原文《小珊迪》课文原文故事发生在爱丁堡。
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
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不,我们不需要。
”我的同事说。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可是,我们不需要火柴。
”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答应买一盒。
可是在掏钱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小男孩要见我。
小男孩被带进来了。
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
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才问:“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
”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
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
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
说不定他会死的······”我让小男孩吃了些东西,跟着他一块儿去看珊迪。
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
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
我就要死了。
可怜的小利比。
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我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对我表示感激。
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
他死了。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语文必背的课文1、燕子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3、笋芽儿笋芽儿终于钻出地面来了。
她睁开眼睛一看,哎呀,地面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唱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好像永远也看不够似的。
在笋芽儿的脚边,有一棵小草在摆动身子。
笋芽儿问:“小草弟弟,你在做什么呀?”小草向笋芽儿看了一眼,回答说:“我要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快快长大!”笋芽儿听得心里暖烘烘的,对自己说:“我也要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快快长大!”可是,竹妈妈怕她冷,用衣服把她裹得紧紧的。
笋芽儿急得大叫:“我不怕冷,我要赶快长大!”她勇敢地脱下裹在自己身上的小衣服。
春雨姐姐笑了,用细细的雨丝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太阳公公笑了,用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她,温暖着她。
终于,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长成了一株强壮的竹子。
她站在山冈上,迎风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4勤读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8、拥抱大树当记者采访这一新闻时,丹尼尔说:“树木是人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爱护它。
我拥抱大树,是真心诚意的,希望通过这样做来表达我的歉意,表示我爱护树木的决心。
”他还说,这件事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使他深深地懂得,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每个人都受到了大自然的恩惠,我们要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快乐、美好。
17、秦陵兵马俑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在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9、音乐之都维也纳维也纳几乎每一天都离不开音乐。
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
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
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22、我们家的男子汉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
看着他那样地一点一点地长大,他的脸盘的轮廓,他的手掌上的细纹,他的身体,他的力气,他的智慧,他的性格,那样神秘地一点一点鲜明,突出,扩大,再扩大,实在是一件最奇妙的事情了。
这真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任何艺术还要艺术。
唉,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24、十年后的礼物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有名的音乐家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将一支乐曲献给她呢?起初,由于心情的激动,她无法静听音乐。
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
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啊,她明白了。
她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那时,她还是个八岁的金发小姑娘。
秋天,她提着篮子到森林中去捡野果。
在林间小道上,遇到了一个正在散步的穿着风衣的人。
那人虽然是一个城里人,却异常和气。
他帮她提着装满了野果的篮子,一边送她回家,一边微笑着说:“咳,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
我口袋里一根丝带也没有,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
”但他答应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当她渐渐成长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
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
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就算他有这样的心吧,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
26、大仓老师开学那天,黄雀在空中叫,田野里的桃花含苞欲放,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开学典礼上,校长向我们介绍了新来的老师。
大仓老师穿着一身制服,留着平头,只见他一下子跳上领操台,开始讲话。
“我就是刚才介绍的大仓,名字叫大仓,可家里既没有大仓库,也没有小仓库,只有一间小板棚似的草房。
家里很穷,是吃大麦饭长大的。
不久前刚从学校毕业,今年二十二岁,请大家和我交朋友。
”30、孙叔敖杀两头蛇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
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31、一幅名画的诞生天空晴朗。
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
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
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纤夫靠近了。
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33、苏武牧羊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
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
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过了整整19年,经汉朝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苏武出使的时候,刚刚40岁,这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
他回到京城时,成千上万的人出来迎接。
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39、狼和鹿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古诗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及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蜀相唐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名言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臧克家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高尔基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
”这就是成功。
——牛顿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爱迪生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夏衍在惊涛骇浪中,拿稳着舵,虽千转百折,仍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终有达到彼岸的时候。
——邹韬奋看哪!世界不是劳动的艺术品吗?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
——邓中夏世界是一本书,从不旅行的人等于只看了这本书的一页而已。
——奥古斯狄尼斯谁想要出国远游,谁就得先把祖国的山山水水装在心里。
——托.富勒能使你所爱的人快乐,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罗曼.罗兰给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让他们谦逊谨慎,孝敬父母,爱戴亲友。
——西塞罗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
——高尔基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闻一多只有看到每个人的长处,才能有权得到朋友们最真挚的友谊。
——泰戈尔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萧伯纳朋友间也需要有劝告和责备,只要从善意出发的,我们就应友善地接受。
——西塞罗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
——佚名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