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BC直径 小RBC
<6um
临床意义
缺铁贫、地贫、铁幼贫
大RBC
巨RBC
10um≤直径≤15um
>15um
绝大多数溶贫
巨幼细胞性贫血
RBC大小不等 直径相差1倍以上
骨髓红系明显增生:增贫
2)形态异常 球形RBC:遗传性球形RBC增多症(球形RBC>20%) 椭圆形RBC:遗传性椭圆形RBC增多症 (椭圆形RBC>25%) 口形RBC:遗传性口形RBC增多症(口形RBC>10%) 靶形RBC:地中海贫血、异常Hb病(靶形RBC>20%)
△共同点:幼稚细胞 不同点:幼稚细胞↑程度、阶段细胞 /Hb/Bpc/BM/预后
血小板的检测
【正常值】 (100 ~ 300 ) × 109 / L 【临床意义】
一.血小板减少: Plt<100 × 109 / L 1.血小板生成障碍: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 3.血小板分布异常:
二.血小板增多: Plt>400 × 109 / L 1.原发性增多: 2.反应性增多:
1.L增高的意义:
(1)生理性:出生后4—6天:50%, 4~6岁后逐减。 (2)病理性: 1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TB等. 2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3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4组织移植后排斥反应. 5再障:L比例↑,但绝对值↓.
2.淋巴细胞(L)减少的意义:
1)应用某些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 ALG等。 2)接触放射线。
核左移:
①临床意义: 病情重、机体反应性强、BM造血旺盛。 ②分度: 轻度:杆状核C>6% 中度:杆状核C>10% +晚幼粒C 重度:杆状核C>25% +早.中.晚幼粒 C ③分类:再生性、退性行
(3)核右移:杆状核C↓.核分叶>5叶为主 见于:巨幼贫.感染恢复期等
5. 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异常:
(二)嗜酸性粒细胞:(E)
1.E的生成、功能、正常值: (1)生成:造血干细胞→粒系祖细胞→原 始、早幼粒→嗜酸性中幼粒→晚幼、杆状 细胞→E (2)功能:吞噬作用。 (3)正常值:占WBC 0.5%~5%。绝对值 ≦0.5×109/L
2.E增高的意义:
·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皮肤病。 · 某些恶性肿瘤。 ·风湿病。 ·寄生虫病。 · 血液病。 · 某些传染病。 ·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E↑+肺浸润+心、胃肠等损害。
二、红细胞比积测定:(Hct)
1.定义:Hct指RBC在血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2.正常参考值: 男性:0.4—0.5L/L(40—50容积%)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 3.测定Hct的临床意义: (1)Hct↑:血液浓缩、RBC增多。 (2)Hct↓:贫血。
三、RBC平均值的计数:
(2)Howell-Jolly小体(豪周氏体)
胞浆内紫红色圆形小体 (异常染色质.核残留部分)
见于:溶贫.巨幼贫.脾切等
(3)Cabet环(卡伯氏环)
胞浆内紫红色.圆形或8字形细线状环。 认为是纺缍体的残余物或脂蛋白变性所致 见于:溶贫.巨幼贫.脾切等
(4)有核RBC:
指外周血中出现幼稚RBC。见于: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2.各类WBC的比值.绝对值:
绝对值(×109/L) 比值(%)
中性粒C 杆状C 嗜酸粒C 嗜碱粒C 淋巴C 单核C
2-7 0.04-0.5 0.02-0.5 0-0.1 0.8-4 0.12-0.8
MCHC=Hb(g/L)/ Hct(L/L) =Hb/ Hct (g/L) 正常参考值:320—360g/L(32—36%)
3.E减少的意义: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伤寒。
(三)嗜碱性粒细胞:(B)
1. B的生成、功能、正常值: (1)生成:同E。 (2)功能:主要是参与超敏反应(IgE 的Fc受体) (3)正常值:占WBC 0~1%
2.B增高的意义: 见于:慢粒、真红、慢性贫血、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少见)
③急性溶血 ④急性失血 ⑤急性中毒 ⑥恶性肿瘤
2)异常增生性↑:
骨髓中原.幼粒大量增生。 见于:①粒细胞白血病。 ②骨髓增殖性疾病: 真红.MF等
3. 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WBC<4×109/L 粒细胞减少症:N<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N<0.5X109/L (1)感染性疾病: 1)病毒感染。 2)某些细菌感染:伤寒 粟粒性结核。 3 )年老体弱、晚期癌症者感染时。
一、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测定:
(一)RBC的生成、寿命、功能:
1、生成: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始、 早、中、晚幼RBC ->网织RBC->成熟RBC。 2、寿命:120天(在单核-巨噬C内破坏)。
3、功能:运输O2、CO2。 免疫功能(与RBC膜上C3b受体有关)
(二)RBC及Hb的正常参考值:
血液检验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 血浆: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血液参与生理功能活动、维持内外环境稳定。 △血液系统与其它各系统相互影响。 诊断 血液检验对疾病 用药疗效 有意义 病情变化 预后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验
血液的一般检验=血常规检查
对外周血中RBC、WBC数量、质量的检验。
1)各种增贫.尤其是溶贫(以中.晚红为主) 2)红血病,红白血病(以原红,早幼红为主) 3)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MF) 4)严重缺氧:先天心,肺心病等 5)骨髓转移癌。
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C. 嗜酸性粒C. △WBC分类: 嗜碱性粒C. 淋巴C. 单核C
(一)正常参考值:
1.WBC总数:
(2)增高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1)相对性:血浆容量减少。 大量呕吐、腹泻、出汗、尿崩症等。
2)绝对性:RBC数增多, “红细胞增多 症”。
绝 对 性 红 细 胞 升 高
原发性:真性RBC增多症。 继发性: 促红素代偿性升高↑ :组织缺氧
生理性
病理性
Leabharlann Baidu
促红素非代偿性↑:肿瘤、肾病
2.RBC及Hb↓:贫血
(一)平均RBC容积(MCV): MCV= Hct(L/L)/RBC(/L) = Hct/RBC×1015(fl) 正常参考值:82—95fl
(二)平均RBC血红蛋白量:(MCH)
MCH=Hb(g/L)/RBC(L/L) =Hb/RBC×1012 (Pg) 正常参考值:27—31Pg
(三)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 (MCHC)
(1)低色素性:染色浅、中央淡染区扩大 缺铁贫、铁幼粒细胞性贫血(铁粒贫) (2)高色素性:染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 球形RBC增多症 (3)嗜多色性(多染色性):淡灰蓝、紫灰色 各种增贫,尤其是溶贫。
5.RBC结构的异常:
(1)嗜碱性点彩:胞浆内深蓝色颗粒 ↑ 核糖体聚集变性 正常时极少:0.01% 增多:提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并有紊乱。 各种增贫、铅、汞、锌等中毒。
50-70 1-5 0.5-5 0-1 20-40 3-8
(二)中性粒细胞(N):
1.N的生成、寿命、功能:
(1)生成:造血干C→粒系祖C→原始.早.中.晚 中性粒C→N 三阶段:干C池、生长成熟池、功能池。 △生长成熟池包括储存池(均在骨髓中) △功能池包括:循环粒C池.边缘粒C池。
(2) 寿命:4~6天(功能池中的仅为10-12h) (3) 功能: 吞噬.杀菌作用。
(1)判定标准: 成年男性:RBC<4.0×1012/L,Hb<120g/L 成年女性:RBC<3.5×1012/L, Hb<110g/L
(2)贫血的分级及标准:
轻度贫血:90g/L≤Hb<正常低值 中度贫血:60g/L≤Hb<90g/L 重度贫血:30g/L≤Hb<60g/L 极重度贫血:Hb<30g/L
2. 中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下午.饱餐.情绪激动.运
动.高温.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时等。
特点:为一过性增高.质量无变化。
(2) 病理性:反应性↑、异常增生性↑
1) 反应性↑:(以N为主) 动员骨髓储存池及外周血边缘池的N释放
①急性感染.炎症-----为最常见的原因 ②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外伤.手术.栓塞等
(1)中毒性改变:=>严重感染 ①细胞大小不均 ②中毒性颗粒 ③空泡形成 ④核变性:核固缩/溶解/碎裂
(2)巨多分叶核N:体积大、核分>5叶 巨幼贫.MDS等
(3)棒状小体(Auer小体)=>急性白血病 胞浆中紫红色细杆状物
(4)球形包涵体=>核浆发育不平衡 胞浆中蓝色区域, 圆形、梨形等
(5)退化变性:
镰形RBC:镰形RBC增多症
泪滴RBC:骨髓纤维化,其次:地贫、溶贫 棘形RBC:棘形RBC增多症,脾切,尿毒症等。
RBC形态不整(RBC异形症):
梨形、泪滴形、新月形、长圆形、三角形、盔形等 见于: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RBC呈缗钱状形成: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增多症。
4.RBC染色反应的异常:
第二节、红细胞的其他检验
一、网织红细胞(Rl)计数: 1.正常参考值: 成人:0.5%~1.5%, 绝对值24—84 × 109/L
2.测定Rl的临床意义:
(1)反映骨髓(BM)造血功能: Rl↑:BM红系造血功能旺盛。如:溶贫等 Rl↓:BM造血功能低下。如:再障等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 (3):作为治疗性诊断的观察指标。 (4):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
(2)血液系统疾病:再障、MDS等
(3)物理化学因素:射线、氯霉素、解热镇痛药 (4)单核-巨噬C系统功能亢进: (5)结缔组织病:SLE等
4.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粒细胞的分叶情况, 反映粒细胞成熟度。 (1)正常核象:以3叶居多, 杆状核1~5% (2)核左移:杆状核↑, 或出现更前阶段的粒细胞
3)免疫缺陷性疾病。 4)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3.异形淋巴细胞:
⑴泡沫型(I型):无核仁 ⑵不规则型(II型):无核仁 ⑶幼稚型(III型):有核仁 ⑷其它型: 粒细胞样、浆细胞样、组织细胞样
4.异形淋巴细胞增多的意义:
1)病毒感染性疾病 2)药物过敏 3)输血、透析等 4)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治疗、免疫性疾病。
红细胞数(×1012/L) Hb(g/L) 成年男性 4.0~5.5 120~160 成年女性 3.5~5.0 110~150 新生儿 6.0~7.0 170~200
(三)临床意义
1.RBC及Hb增高:
(1)判定标准: 成年男性: RBC>6.0×1012/L,Hb>170g/L 成年女性: RBC>5.5×1012/L,.Hb>160g/L
3.M减少:无临床意义。
三、类白血病反应
(一)定义: 刺激因素→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反应 (出现幼稚细胞、杆状细胞↑)
最常见因素:感染、恶性肿瘤。
(二)分型:
1.中性粒细胞型:最常见 2.嗜酸性粒细胞型: 3.淋巴细胞型: 4.单核细胞型: ☆ 绝大多数WBC↑↑ 仅少数WBC不增高
(三)与白血病鉴别:(尤其慢粒)
(五)单核细胞(M)
1.单核细胞的生成、功能: (1)生成:造血干细胞→单核祖细胞→ 原、幼单→成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2)功能:
①吞噬和杀灭病原体 ②诱导免疫反应 ③吞噬衰老RBC、清除损伤组织、 坏死 细胞 ④抗肿瘤活性 ⑤对粒细胞的生成调节:(产生CSF)
2.M增高意义:
(1)生理性:儿童达9% (2)病理性: ①某些感染:疟疾、TB。 ②血液病。 ③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3.B减少: 无临床意义。
(四)淋巴细胞:(L)
△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细胞。
胸腺依赖的L: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分为 骨髓依赖的L: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非T非B淋巴细胞:NK细胞,K细胞。
△T淋巴细胞占L的50%—70%,寿命长, 数月至数年。 B淋巴细胞占L的15%—30%,寿命短, 仅4—5天。
(3)RBC、Hb↓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少年儿童、孕妇、老年人。
2)病理性: RBC生成不良:造血原料不足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
RB C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溶贫) 失血 :各种大出血。
3.RBC形态学改变:
(1)正常:双凹圆盘形直径6~ 9um, 平均7.5um,有中央淡染区、大小相当 于 RBC直径的1/3~2/5 (2)病理改变:大小异常、形态异常。 1)大小异常: 小RBC,大RBC,巨RBC,RBC大小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