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三、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性质 1、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土壤中动植物的残体
及其分解产物和合成产物及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 总称叫土壤的有机质,化学成分主要有:碳水化 合物,含氮化合物、纤维素、木质素、灰分物质 (K、Na、Ca等)油、蜡、单宁物质。
2、有机质的来源:来源于动、植(包括微生 物)的残体,主要是绿色高等植物的根、茎(草 本植物)、枯枝落叶(木本植物,水溶性占 10%—15%)等有机残体及分解的中间产物和 代谢产物。(土壤中有机质一般只占百分之几, 最高不过20%)。
(二)土壤空气
1、土壤空气的来源和组成
土壤空气(soil air) 主要来自大气。由于土壤生 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比大气中含量高,而氧含量 比大气的低。大气中CO2含量为0.03%,氧在大气中约占 20%,而土壤空气中只有10—12%。
2、土壤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
由于土壤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根据气 体运动规律,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小 的地方扩大,大气中氧的浓度高,可不断进人土 壤中,而土壤中由于生物等的影响,二氧化碳浓 度高,不断向大气中扩散。土壤这种扩散机制称 为“土壤呼吸作用”。
3、土壤的通气性 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
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称为土壤通气性。 4、土壤气体交换速率的指标
土壤呼吸系数(RQ),是指土壤中产生二氧 化碳的容积与消耗氧的容积的比率,两者容积相 当时,RQ=1,如果RQ>1,土壤中二氧化碳含 量高,说明土壤通气性差。
氧扩散率(ODR),是指植物吸收,微生物 活动或为水所置换时氧的补充速率,通常以每平 方厘米,每分钟所扩散氧的克数(或微克)来表 示。
符号表示如 下:(图1.3)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土壤地理理论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土壤地理理论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土壤地理理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壤地理学》作为地理与资源环境系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重点阐述土壤剖析、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土壤类型、土壤分布以及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内 容 学 时第一章 绪论 4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 5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 4第四章 土壤生物 2第五章 土壤水分 4第六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4第七章 土壤物理性质 4第八章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4第九章 土壤溶液 2第十章 土壤形成和发育 4第十一章 土壤分类 2第十二章 土壤主要类型 2第十三章 土壤空间分异规律与土壤分区 4合计 45第一章 绪论土壤与人类,土壤与地理环境,土壤概念(重点),土壤性质(重点),土壤剖面划分(重点),土壤地理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难点),21世纪土壤科学发展展望作业:1.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2.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3.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4.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和组成,土壤原生矿物,土壤矿物质形成与转化(难点、重点),土壤次生矿物(重点),土壤矿物质地理分布作业:1.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2.试分析地壳和土壤中元素组成的异同点。

3. 试说明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的构造特征和共同特性。

4. 如何确定土体硅铁铝率与迁移系数,阐述其土壤地理意义。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绪言1. 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

由于地壳、水蒸气、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

它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状态。

疏松的土壤微粒组合起来,形成充满间隙的土壤的形式。

这些孔隙中含有溶解溶液(液体)和空气(气体)。

因此,土壤通常被视为有种个状态。

2.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是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它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变、分类和分布,为评价、改良、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由土壤中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所引起的,因而也是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综合反映。

4. 土壤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土壤发生的研究;2.土壤分类的研究3.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4.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的数量统计与质量评价的研究 5.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 6.土壤保护的研究。

第一章土壤剖析1.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状况等,这些特征是可以通过观察者的感觉来认识的。

2.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soil profile)。

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它是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soil genefic horizons),简称土层。

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土壤层次(soil layers)。

单个土体的垂直面相当于土壤剖面的A+B层的总和,称为土体层(solum)。

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polypedon),又称土壤个体(soil individual)或土壤实体(soil body)等。

土壤地理学复习1

土壤地理学复习1

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一、识记部分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层次,以及母质层次,即A,B,C层。

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再次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生物在其风化产物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保蓄,使部分营养元素暂时脱离地质大循环的轨道,这就是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

土壤风化淋溶系数:即ba值,指的是母质或土壤中各种盐基的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值。

B代表Na2O、K2O及CaO、MgO分子数之和;a代表Al2O3的分子数。

土壤风化指数:是指通过淋溶层和母质层中氧化钾与氧化钠的比值,了解土壤矿物质风化程度。

(土壤风化指数越小,说明它的风化强度越强)硅铝率:Saf值,是指土壤物质(粒径〈2mm)或粘粒(粒径〈0.002mm)中SiO2的分子数与Al2O3和Fe2O3分子数之和的比值(用来表示土壤风化程度的系数)土壤绝对年龄:从该土壤由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候算起土壤相对年龄:由个体土壤的发育程度来判断基本土壤发生过程:淋溶与淀积过程、淋洗过程、富集过程、表面侵蚀和表面累积过程、机械淋洗过程、泥炭形成过程、枯枝落叶堆积过程、分解与合成过程、黑化和淡化过程,棕化、红化与铁化过程、还原过程、氧化---还原过程、熟化过程、疏松与紧实过程、土壤混合过程。

主要成土过程:腐殖质化过程、粘化过程、钙化过程、盐化过程、碱化过程、灰化过程、白浆化过程、富铁铝化过程、水成土壤过程、熟化过程。

附:腐殖质化过程指的是土壤中的粗有机质物质,如植物的根、茎、叶等分解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粘化过程是指土体中的矿质颗粒由粗变细而形成粘粒,以及粘粒在剖面中积聚的过程,分残积粘化过程和淋淀粘化两种。

钙化过程特指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盐化过程是指成土母质中的易溶、可溶盐被淋洗到地下水中,并随地下水流动迁移到排水不畅的低洼地区,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情况下,盐分又被上行水携带到土体表层集聚的过程。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1、土壤与生物 :土壤中常见的重要生物群
小哺乳动物--松鼠、 老鼠、地鼠 昆虫--弹尾虫、蚂蚁 甲虫、蛴螬 食草性 千足虫、木虱 螨类 大型的 蛞蝓、蜗牛 蚯蚓 鼹鼠 昆虫、许多蚂蚁、 甲虫 食肉性 有些螨类 蜈蚣
动物
蜘蛛
线虫 微型的 食肉寄生食草 原生动物 轮虫
木本植物根系 高等植物根系 草本植物根系
5、詹尼 :土壤形成因素既不是土壤形成的原因,也 不是它的动力,而是决定一个土壤的状态及其历史的 因子,母质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初始状态 S=f(cl,p,o,r,t......)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往往有某一因素占优势 S=f(cl,p,o,r,t......) S=f(p,cl,o,r,t......) S=f(o,cl,p,r,t......) S=f(r,cl,p,o,t......) S=f(t.cl,p,o,r,.....)
西比尔采夫 三个土纲 1)显域土纲(Zonal soil) 地带性土壤 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 隐地带性土壤 3)泛域土纲(Azonal soil) 泛地带性土壤
4、威廉斯:生物发生学观点 生物主导 人类活动 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肥力是高等植物 和微生物活动的结果 土壤是人类劳动的对象 自然土壤 自然肥力 农业土壤 人为肥力 经济肥力
第一章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Soil Forming Factors)
1、法鲁:农业地质发生学派 学) 土壤与母质 (Pedology发生土壤
2、李比希:农业化学土壤学派 库 肥料归还学说
土壤-养分储存
3、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 土壤是历史自然体
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难题的 最好的和最客观的老师

土壤地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土壤地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化学催化聚合学说动植物残体的中间分解产物如氨基酸酚类蛋白质土壤腐殖质本质素等2两种有机质转化过程的相互关系有机质的转化是土壤形成中最重要的过程矿质化过程是腐殖化过程的前提腐殖化过程是矿质化过程的部分结果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第一节 绪论
一、 土壤的基本概念(掌握)
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位置:地球陆地表面
存环境质量的作用
二、 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掌握)
(一)土壤圈概念和研究意义 ● 概念:由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 1938 年)首先提出。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模,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 (二)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
2.土壤污染 ▲ 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当其含量超过土壤的容量和自净能力时,引起的土壤理
化性质恶化,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人畜健康受到危害的现象。 ▲ 污染物类型:①工业三废;②城市污水和垃圾;③化肥和化学农药;④放射性物质。 ▲ 土壤污染的后果:①降低农副产品的品质;②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④降低土壤维护和改善人类生
粒级分析也叫机械组成分析或土壤颗粒分析。
2. 划分:砾石、粗砂粒、细砂粒、粉砂粒、黏粒。
4
(二)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
1.概念:是指不同粒级(组)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
2.分类:根据土壤机械组成的相似与否,把土壤质地划分为 3 大类别,12 个类型(美国制):
土壤质地类型表
类别
类 型(12 个)
三 、土壤有机质 1.概念:是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中间分解产 物、腐殖质。其中以腐殖质为主。 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土壤分为:

土壤地理学 第2讲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1)

土壤地理学  第2讲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1)
脱硅富铝化过程 5.钙化过程 6. 盐化和脱盐化过程、
7. 碱化和脱碱化过程 8. 潜育化过程 9. 潴育化或氧
化还原过程 10. 白浆化过程 11.灰化过程 12.熟化过

第九节 土壤的形成过程
(一)原始成土过程
从岩石露出地表而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高等植物
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称之为原始成土过程。
土壤学形成时期,人们孤立分析土壤与单一因素
关系。
B.B. 道库恰耶夫,创立成土因素学说, 1883 年
“俄国黑钙土”为代表作。
确立了土壤是个历史自然体;土瓖与环境辩证统
一;创立了用综合性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土壤形成。
第一节 成土因素学说
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
1. 2.
它是5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相互不能代替的;
能量的聚集地。 地形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
地形对成土母质的再分配
因侵蚀,坡蚀凹累积;
地形对化学风化产物的再分配
高处向低处淋洗迁移;
第六节 时间因素成土作用分析
气候、生物、母质、地形等因素,是通过时间因壤必然存在着性
状上的差异。
1.5me/L)和pH>9的过程。
第九节 土壤的形成过程
碱化过程发展的特点:
1)盐的底聚性。表土含盐量很低;
2)有柱状碱化层。在表土以下形成柱状碱化层; 3)碱化层有一定量苏打(Na2CO3),故碱土呈碱性反应的 特点,不含或少含易溶性盐(中性盐)。
(五)钙化过程
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和淀积的过程。包括积钙、
脱钙、复钙三个过程。
土层的钙含量不断增加的过程称之积钙的过程。
土层中钙来断减少的过程称之脱钙过程。

土壤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必备

土壤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必备

土壤地理期末复习思考题第1章 绪论★1、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答:①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指地球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见作业本)②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3土壤可以保持生物的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调节水体和溶质的流动,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并解毒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储存并使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他元素进行再循环,是支撑社会经济构架并保护人类文明遗产。

3、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答:①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既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地球圈层的支撑。

②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它不仅受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的制约,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土壤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吸收氧气,释放2CO 、4CH 、S H 2、O N 2等;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关系水循环和水平衡;也是地球的保护层,减少岩石圈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关系地质循环。

③综上所述,土壤圈与地球的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土壤与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所以说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4、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

土壤地理学绪论/第一章1.土壤剖面:自地表直至母质的土壤纵切面2.单个土体:它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是土壤类型基层单元的最小体积单位。

3.聚合土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所组成的群体。

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5.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

(是土壤的基本属性)6.土壤生产力土壤在一定的管理系统下能生长某种植物或植物系列的能力。

原生矿物是指土壤中各种岩石只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均未改变的矿物。

次生矿物定义: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它包括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次生矿物的分类:1)简单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

2)次生氧化物(类型及其特性)氧化硅类:土壤新生体(蛋白石-玉髓)。

氧化锰类:土壤新生体,使土壤具有金属光泽。

氧化铁类(包括氢氧化铁):种类较多,使土壤染色:红色、砖红色、棕色、黄色氧化铝类(包括氢氧化铝):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起到“两性胶体”的作用。

2)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包括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

它们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

结构:晶体是由硅氧四面体片和铝氧八面体片是由四个氧原子围绕一个硅原子,形成具有四面构造而得名。

一系列的硅氧四面体通过共同氧原子联结成平面,形成一个片状的四面体层,或称硅氧片。

两种基本晶片连接而成的薄片层状结晶体。

根据晶层结构分类为:1∶1型非胀塑性矿物典型代表是高岭石和埃洛石。

2∶1型膨胀性矿物典型代表是蒙脱石和蛭石。

2∶2型膨胀性矿物典型代表是伊利石、蛭石。

土壤有机质定义:是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分类:普通土壤有机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类等。

土壤腐殖质: 胡敏酸、富里酸等,60-70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植物的枯枝落叶、根系;2.施入的有机肥;3.动物残体、微生物残体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成腐殖物质(特殊有机质)(60-70%)非腐殖物质(普通有机质)(30-40%左右)1)普通有机质(矿质化作用后形成简单化合物):①碳水化合物:糖类,生物的能源物质。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绪论土壤地理学:是指土壤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研究土壤形成、发生演变、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是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土壤与自然环境土壤发生学:是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地:由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一个自然综合体。

土壤与土地的概念区别: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但是应当注意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它同时与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共同起作用;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

水土流失可使肥沃的‘土壤’被侵蚀掉,但‘土地’还在那。

但这个土地已不具备植物生产能力。

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

4、土壤作为自然物是可以搬动的,比如可以取土,而土地是不能移动的。

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一、气候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1、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即降水和温度)2、气候是决定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类型分化的基本因素:(1)影响岩石的风化强度和淋溶强度(2)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植被群落类型及其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3)影响土壤理化性状、肥力状况(4)决定了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3、土壤南酸北碱Why ?导致土壤的南酸北碱:在年降水量少而蒸发迅速的地区,通过土壤的下行水量很少,不足以洗掉土壤胶体上的代换性盐基,土壤的B.S.大多是饱和的,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

在较湿润的地区,土壤的下行水量大,淋洗掉土壤胶体上的部分代换性盐基,其位置被H+所取代,导致B.S.的降低和土壤酸度的增加。

二、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1、植物的作用(1)自然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积累有机质;(2)促进岩石矿物风化(3)选择性吸收积累养分(4)改造母质,改善土壤性状(5)涵水保土----“生物水库”(6)巨大的生态效益2、微生物的作用(1)分解者(2)提供土壤N素(生物固N)完善土壤养分*超大肥料:固N,溶P,解K (3)净化土壤污染(如消除粪便异味,重金属和农药残留)(4)提高土壤的抗逆性(5)转化者:转化为有机质为腐殖质3、动物的作用(1)消费者,(2)参与转化有机质,(3)改造土壤结构:通过机械扰动来疏松土壤(蚯蚓、地老虎等)三、母质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1、母质对土壤的影响:1)、母质影响土壤机械组成2)、母质影响土壤化学组成3)、母质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和种类)4)、母质对土壤发育进程的影响四、地形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地形对土壤的影响:1)、决定土壤分布的位置2)、影响母质类型、土壤物质和养分的重新再分配3)、影响水热状况的重新再分配五、时间因素在成土过程中作用土壤绝对年龄:应当从该土壤由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候算起。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土壤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1. 土壤由哪些物质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1) 土壤由三相物质五种组分构成:固相一一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生命有机体;液相一一土壤水和土壤溶液;气相一一土壤空气。

⑵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液相和气相经常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

2. 次生矿物有哪些类型?对土壤特性有哪些影响?(1) 可分成三类: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矿物和次生铝硅酸盐矿物 (黏土矿物)。

(2) 既是土壤中黏粒和无机胶体的组成部分,有些可作为黏粒薄膜包裹着粉粒和沙粒,使它们染上各种颜色,并起着胶结剂的作用,使粗细颗粒互相黏结形成聚集体;也是土壤固体物质中最有影响的部分,土壤颗粒大小与其有一定关系。

3. 土壤有机质由哪些成分组成?对土壤有哪些影响?(1) 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

(2) ①有机质是作物氮、磷及硫等营养元素的给源,并且作为生理活性物质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②有机质特别是腐殖质本身的胶体特性对土壤的吸收性能、阳离子代换性能、与土壤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以及对土壤缓冲性能等产生巨大的影响;③有机质还与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而它们又是影响土壤水分渗透、水分含量、耕性、通气性、温度、微生物活性,以及植物根的穿透性的主要因素。

4. 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的概念有何不同?腐殖质的性质涉及哪些方面?(1)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一个重要组分,它的含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50% —65% ;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

(2) 元素组成、功能团含量、分子大小和形状、化学结构、与其他物质之间的作用和生理活性。

5. 什么叫做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它对土壤的特性有哪些影响?(1) 土壤有机一无机复合是有机物质与矿物质(或黏粒)通过各种力的作用相互结合的现象。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 土壤剖析第二节 土壤组成 - 土壤有机质1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 土壤剖析第二节 土壤组成 - 土壤有机质1

2NH3 3O2 亚硝酸细菌 2HNO2 2H2O 661.5焦耳 2HNO2 O2 亚硝酸细菌 2HNO3 175.8焦耳
硝酸与硝酸盐可被植物生长利用,而改良酸性土壤中多添加石灰。
c.反硝化:
土壤通气条件较差,如土壤淹水或紧实时,且土壤PH值较高,C/N也大 时,易于反硝化作用的进行,造成N的固定,植物无法利用。

森林土壤:酸性有机质(acid organic mater)
草原土壤:中性有机质(neutral organic mater)

一般植物残体数量: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植被中: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寒温带针叶林
植物残体的成分及含量大致如图1-16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的化学组成
矿化率一般在1%~3%。由于土壤有机质的矿化率与有机氮的矿化率
同步,因而可通过测定土壤有机氮的矿化率来代表有机质的矿化率。
(四)影响土壤有机质矿质化的因素
1、温度(temperature)
25-35℃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最为旺盛,利于OM矿质化 分解,提供作物所需养分。
2、通气状况 (aeration status)
含硫蛋白质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分解产生硫酸。
含硫蛋白质 含硫氨基酸 H 2 S H 2 SO4 2H 2 S O2 S2 2H 2O 热量 2S 2H 2O+3O2 2H 2 SO4 热量
2. 脂肪(fattiness)、树脂(pitch)、蜡质(waxiness)、单宁(tannin) 的矿质化
如:甲酸3.2×10-3 M、乙酸4.6×10-3 M、 正丁酸7×10-4 M,就
会对植物根系产生较严重的危害。

《土壤地理学》课程笔记

《土壤地理学》课程笔记

《土壤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土壤与土壤地理学1.1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具有生命力的、由矿物质、有机质、生物、空气和水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和能源,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土壤圈土壤圈是地球的四个主要圈层之一,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

土壤圈位于岩石圈表面,是地球表面的活性层,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紧密相连,共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1.3 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土壤的分布、形成、演变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土壤地理学关注土壤与环境因素(如气候、植被、地形、母质等)的相互作用,探讨土壤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土壤固相组成2.1 矿物矿物是构成土壤的主要固相成分之一,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指成土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次生矿物是指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发生化学变化而形成的矿物,如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

2.1.1 矿物及其鉴别方法矿物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来鉴别;化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矿物的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来鉴别。

2.1.2 常见矿物及其鉴别特征石英:无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光泽,硬度7;长石:白色、灰色或粉色,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硬度6-6.5;云母:白色、灰色或黑色,丝绢光泽,硬度2.5-3;高岭石:白色或浅灰色,土状光泽,硬度2-2.5;伊利石:白色、灰色或绿色,土状光泽,硬度2-3;蒙脱石:白色或浅灰色,土状光泽,硬度1-2。

2.2 土壤生物土壤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2.1 土壤生物组成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动物:原生动物、线虫、昆虫、螨类等;植物: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第1章绪论1.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质量:就是土壤生态界面内保持植物生产力、确保环境质量、推动动物与人类身心健康犯罪行为的能力。

或在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土壤具备动植物生产持续性、维持和提升水质、空气质量以及提振人类身心健康生活的能力。

影响土壤构成发育的因素存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俗称为五大成土因素。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形状相对均匀的的各层土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是土壤剖面的基本组成单元土壤剖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泛称为土壤剖面结构或土壤构型。

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形成了单个土体。

在空间上相连、物质共同组成和性状上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便共同组成生成土体2:土壤系统简析:土壤发育的两个原因:(1)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系统,土壤是由固定物质、液体、气体等多相物质和多土层结构组成的复杂并具有?活性?的物质与结构系统。

在系统范围内多相物质和各土层之间不断地展开物质与能量的搬迁、转变与互换,这就是促进土壤发育与变化的内因和动力。

(2)土壤系统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之间不断地展开物质搬迁转变与能量互换,这就是促进土壤构成和演进的外驱动力。

土壤系统具有高度非线性和可变性特征,是自然界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

它包含着复杂多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这使得土壤系统永远不能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

土壤系统界面具备两个特点:一就是土壤系统在地表与大气圈、水圈、地上生物群落之间的界面比较清楚;二是在地表以下,土壤系统与非土壤系统的界面也即为土壤与单薄母质的界限就是逐渐过渡阶段的。

1.2土壤圈与全球变化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其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生物体的生物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土壤地理学复习

土壤地理学复习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一、选择1.19世纪提出“矿质营养学说”的是A德国化学家李比希B德国地质学家法鲁C李希霍芬D拉曼2.19世纪70~80年代国学者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A俄国威廉斯B德国马伯特C 俄国道库恰耶夫D 美国马伯特3.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接受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影响。

A马伯特B史密斯 C H.詹尼D威廉斯二、名词解释1.土壤:2.土体构型:3. 聚合土体:4.土壤生态系统:5.土壤圈:6. 土壤肥力:7.土壤自净能力:8.土壤的物理自净:9.土壤生物自净:三、简答1.土壤系统的特点?2.土壤圈作为地理环境变化的记录具有以下特点?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5.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四、综合术分析1.土壤全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一、选择1.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他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等影响甚大。

A原生矿物B次生矿物C可溶性矿物D土壤矿物2.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A石英、蒙脱石B高岭石、蒙脱石C正长石、白云母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3. 占地壳重量的50~60%,占土壤圈重量的10~15%,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较稳定的原生矿物,多集中在土壤粗粒级中。

A硅酸盐及硅铝酸盐类B长石类矿物C云母类矿物D橄榄石类矿物4.土壤细砂或粉粒中常有云母碎片,其风化物是植物的最重要来源。

A .N元素 B. P 元素 C. K元素 D Fe元素5. 是土壤中极为稳定,是土壤的基地物。

A石英B辉石C角闪石D硫化物6.下列属于次生矿物的是A碳酸盐、氯化物、角闪石 B 石英、二氧化硅、蒙脱石C 氧化铁、氧化锰、三水铝石D高岭石、绿泥石、白云母7.一般来说,土粒越细,含量越少,AL2O3、Fe2O3等越少。

A Sio2B caoC K2 O DMgo8.下列不属于反映土壤物理特性定量指标的是A土壤颗粒密度B土壤密度和孔隙度C土壤磁性和土壤颜色D土壤结构类型9.下列有关土壤孔隙度正确的是A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也高B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C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D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高10.土壤磁性是成图因素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是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重要来源。

土壤地理学——精选推荐

土壤地理学——精选推荐

⼟壤地理学⼟壤地理学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4’)、填空(20*1’)、判断题(10*1’)、简答题(5*6’)、论述题(1*20’)第⼀章绪论1. ⼟壤:⼟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上,具有肥⼒的,能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独⽴的⾃然历史体。

其特征:具有肥⼒,垂直层次分异、⽣物活性、孔隙结构;其功能:⽣产性能、缓冲与净化功能。

2.⼟壤肥⼒:⼟壤为植物⽣长供应和协调养分、⽔分、空⽓和热量的能⼒。

它是⼟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区别成⼟母质和其他⾃然体最本质的特征)3、⼟壤圈:岩⽯圈顶部经过漫长风化的产物,有S·Matson于1938年提出。

4、道库恰耶夫是⼟壤地理学的奠基者,是地理景观学说和现代地理学的创始⼈。

其《俄国⿊钙⼟》(1883)提出⼟壤是独⽴的历史⾃然体,有⾃⾝的发⽣发育历史,不再是农业化学和地质学的分⽀,成为⼀门独⽴的科学。

第⼆章⼟壤剖析1、⼟壤发⽣层(⼟层):⼟壤剖⾯中与地表⼤致平⾏的层次,是由成⼟作⽤形成的。

⽽⾮成⼟作⽤形成的层次称⼟壤层次。

2. 单个⼟体→聚合⼟体(⼟壤个体、⼟壤实体)3.⼟壤发⽣层的划分和命名(O-A-E-B-C-R):①19世纪末,道库恰耶夫的三个发⽣层:腐殖质聚积表层(A)过渡层(B)母质层(C)②1967国际⼟壤学会⼟壤剖⾯划分(O-A-E-B-C-R)(OAEB合称⼟体)O层(枯枝落叶层):以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层;A层(腐殖质层):形成于表层或O层之下的矿质发⽣层;E层(淋溶层):硅酸盐粘粒、铁、铝等单独或⼀起淋失,⽯英或其他抗风化矿物的沙粒或粉粒相对富集;B层(淀积层):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膏或硅的淀积;碳酸盐的淋失;残余⼆、三氧化物的富集;有⼤量⼆、三氧化物胶膜,使⼟壤亮度较上、下⼟层为低,彩度较⾼,⾊调发红;具粒、块状或棱柱状结构C层(母质层)、R层(母岩)4.⼟壤剖⾯构造类型:因⼟壤发育程度不同⽽形成的构造类型。

土壤地理学教案——第一章:土壤剖析

土壤地理学教案——第一章:土壤剖析

第一章土壤剖析第一节土壤形态定义:土壤形态指土壤外部特征,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结果与外部表现,例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状态等,可通过观察来认识。

意义:土壤形态是区别土壤与其它自然体、不同土壤类型的根据;对研究土壤形成过程及土壤分类具有重要意义;野外土壤形态研究是室内土壤理化分析的基础,是土壤研究工作的起点。

一土壤剖面(一)土壤剖面概念:土壤剖面:由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是由不同发生学土层组成。

土壤发生层:平行于地表,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土壤层次,简称土层。

土壤层次:由非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土壤层次。

单个土体:近似六边形, 1-10m2土壤性态一致(面积取决土壤变异程度:1)若变异幅度<2 m,土层厚度、特征一致,单个土体面积为1m2;2)水平方向间歇或波浪状变异,重现间隔2-7m,侧向延伸范围1-3.51 m,单个土体面积为1-10m2;3)重现出现>7 m,为多种土壤复区,单个土体面积仍为1 m2。

) 单个土体垂直面为A+B层总合,称土体层。

单个土体是土壤分类的基本单位(美国:土系或土型;我国:土种或变种)聚合土体:为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由称土壤个体或土壤实体。

土壤剖面、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的关系图1-1,1-2。

P9(二)土层: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发生分异的结果,由颜色、结构、质地、结持性、新生体等特征划分。

每一土壤类型都有其特征性的发生层组合,从而形成土壤剖面。

1土壤发生层划分和命名1) 19世纪、道库恰耶夫:腐殖质聚集表层(A)、过渡层(B)、母质层(C)。

2) 1967,国际土壤学会: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R)。

P93) 我国:O层:有机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粘粒、Fe、Al分别或一起淋失,石英、砂粒、粉砂砾相对富积,一般位于O层或A层之下。

B层:淀积层,(1)粘粒、Fe、Al、腐殖质、碳酸盐、石膏、硅淀积;(2)碳酸盐淋失;(3)氧化铁铝富积;(4)氧化铁铝富积胶膜,彩度高,色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地理学绪论/第一章
1.土壤剖面:自地表直至母质的土壤纵切面
2.单个土体:它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是土壤类型基层单元的最小体积单位。

3.聚合土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所组成的群体。

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5.土壤肥力
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

(是土壤的基本属性)6.土壤生产力
土壤在一定的管理系统下能生长某种植物或植物系列的能力。

原生矿物
是指土壤中各种岩石只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均未改变的矿物。

次生矿物
定义: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它包括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
次生矿物的分类:
1)简单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

2)次生氧化物(类型及其特性)
氧化硅类:土壤新生体(蛋白石-玉髓)。

氧化锰类:土壤新生体,使土壤具有金属光泽。

氧化铁类(包括氢氧化铁):种类较多,使土壤染色:红色、砖红色、棕色、黄色氧化铝类(包括氢氧化铝):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起到“两性胶体”的作用。

2)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
包括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

它们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

结构:晶体是由硅氧四面体片和铝氧八面体片是由四个氧原子围绕一个硅原子,形成具有四面构造而得名。

一系列的硅氧四面体通过共同氧原子联结成平面,形成一个片状的四面体层,或称硅氧片。

两种基本晶片连接而成的薄片层状结晶体。

根据晶层结构分类为:
1∶1型非胀塑性矿物典型代表是高岭石和埃洛石。

2∶1型膨胀性矿物典型代表是蒙脱石和蛭石。

2∶2型膨胀性矿物典型代表是伊利石、蛭石。

土壤有机质
定义:是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分类:
普通土壤有机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类等。

土壤腐殖质: 胡敏酸、富里酸等,60-70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1.植物的枯枝落叶、根系;
2.施入的有机肥;
3.动物残体、微生物残体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成
腐殖物质(特殊有机质)(60-70%)
非腐殖物质(普通有机质)(30-40%左右)
1)普通有机质(矿质化作用后形成简单化合物):
①碳水化合物:糖类,生物的能源物质。

②含氮有机化合物:构成生物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③含磷、硫有机化合物,生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分解)
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土壤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是指土壤中暗色的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提取方法:
胡敏酸:不溶于酒精,溶于碱性溶液。

富里酸:溶于酸、碱溶液
胡敏素:不溶于碱性溶液
腐殖化作用
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土壤发生层的划分)
1、有机质层
2、腐殖质层
3、淋溶层
4、淀积层
5、母质层
6、母岩
1.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结合中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3.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质地对肥力更有利?
4.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好的结构?
5.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6.说明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和意义。

7.试分析土体硅铁铝率与黏粒硅铁铝率的差异性,阐述其土壤地理意义。

8.通过土壤调查与分析,试简述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9.什么是土壤矿质化作用?
10.土壤水的重要性:
1)是作物吸水的最主要来源;
2)是土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催化剂;
土壤水分类型
1.吸湿水
2.膜状水
3.毛管水
4.重力水
计算:
土壤有效水=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例题:某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120g/kg ,植物只能利用其中的45%,求该土壤的凋萎系数。

影响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因素
1.土壤质地
2.土壤结构
3.有机质含量
土壤溶液的溶质主要包括:
①无机盐类;
②简单有机物;
③溶解性气体。

思考:土壤溶液有哪些性质?
水分特征曲线的用途:
首先,可利用它进行土壤水吸力S算(图3.7)。

其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土壤孔隙大小的分布。

第三,水分特征曲线可用来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第四,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土壤中的水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时,水分特征曲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

本章重点:
1、概念:吸湿水、毛管水、萎蔫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吸力、夜潮作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2、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
3、分析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4、研究土壤水有何重大意义?土壤水在土壤中有何重要作用?
5、土水势与土壤水吸力有何异同点?
主要土壤水分类型
受力类型受力大小水分常数所含水分类型植物利用吸湿水吸附力(短)31—10000 吸湿系数吸湿水及以上无效
膜状水吸附力(长)3—31 凋萎系数膜状水+吸湿水部分有效
毛管水毛管力1/3—6 田间持水量膜状水+吸湿水+
毛管水
有效
重力水重力0以下饱和持水量膜状水+吸湿水+
毛管水+重力水
无效
1:1型矿物2:1型膨胀矿物2:1型非膨胀性矿物典型代表高岭石、埃洛石蒙脱石、蛭石伊利石、蛭石
分子式Al2O·2SiO2·2H2·O
硅铝比 2 4 4
晶层构型2层一层硅氧片
一层铝氧片
3层2层硅氧片
1层铝氧片
3层2层硅氧片
1层铝氧片
键型氢键、晶层间联系力
紧密
氧键、晶层间联系李

氧键、金属键晶层间
联系力中等
同晶替代无或很少有有胀缩性差强,供水能力弱中
保水保肥力差,代换量低好,代换量高好,代换量中等,钾离子含量高,
地理分布以湿热带地区土壤最

以温带干旱地区土
壤最多
以温带干旱地区土
壤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