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三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日知录》是顾炎武花了30多年心血“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 类次成书”的笔记形式的著作,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贯通古今,博大 精深,在政事、世风、礼制和科举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书中的经 世思想是非常丰富的。顾氏提出了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社会兴衰 的观点,他认为“风俗衰”是乱之源,并列举大量事例,说明奢靡浮华 的社会风气是导致国家衰亡的重要因素。他说评价君主的功绩首 先要看社会风气:“论世而不考其风俗,无以明人主之功。”他不但从 政治上提出了整顿“人心风俗”的具体措施,如重流品、崇厚抑浮、 贵廉、提倡耿介和俭约等,还从经济上分析了“人心风俗”败坏的原 因,认为要使风俗变好,必须有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物质条件。除正 面倡导培养人心风俗、加强礼治外,他还强调法制,主张严惩败坏 世风的贪官奸臣,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 也。”
-2-
9 《日知录》三则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课题 序目
作 者
学习目标
1.梳理文言知识,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
经 典 原 文
9 《日 顾
知录》三 炎


的含义。 2.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 于天下”、著书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 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4-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5.明句式 (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介词结构后置) (2)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介词结构后置) (3)有损于己,无益于人(介词结构后置) (4)此子书之一变也(判断句) (5)然则以文人名于世(介词结构后置)
-19-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为
文人者矣。
译文: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本来就有不懂经学,不通晓古今,
而自认为是文人的啊。
点评:《文人之多》是顾炎武议论“文人”的著名篇章,作者起笔以
意义。
相 关 读 物
浙东学 术
章 学 诚
1.积累文言知识,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了解浙 东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2.了解贯串于文中的求是求真、经世致用的思 想及其治学要“切于人事”的主张。
-3-
9 《日知录》三则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自主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参照“单元介绍”“阅读指南”“知识链接”等提供的说明或资料, 了解顾炎武的生平事迹和浙东学术的演变过程,联系时代背景、学 术背景等理解“经世致用”“切于人事”的思想。 3.悉心体会文章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思考问 题,做到古为今用。
-17-
9 《日知录》三则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 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译文: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 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天 下,有益于将来。
-6-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作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他著作繁多,有《日知录》《天 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用毕生心力所 著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读书札记的合集,以考据性文字居多, 内容丰富,考证翔实,集中反映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极 大。
点评:在此作者举出了两个事例,一为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 鉴》,一为马端临撰写的《文献通考》,赞赏它们都是毕作者“一生 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作者举这两部书,看似随意,实有 深意,潜隐着他自己的价值尺度。这两部书都是经世致用著作的典 范,是史学巨著,在作者眼里显然高于一般的文人作品。因为有情 感的倾向寓注其中,作者对两位作者的著书态度大加称扬,对其书 的“小有舛漏”宽宏大量,可谓爱之也深,责之也轻。
-15-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日知录》三则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第一则“文须有益于天下” 有益之文(正面立论) (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无益之文(反面申述)
第二则“著书之难” “后人”“成书太易” (著书贵在独创) 著书原则
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即,随即)
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走上)
Leabharlann Baidu
荆轲遂就车而去(踏上、登上)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1-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庶乎其传也与(流传) (3)传 传之美人(传送、传递)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流传的文字) 欧阳永叔与学者言(说,交谈) (4)言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言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18-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 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
译文: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 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然而 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日知录》
-16-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第三则“文人之多” 假“文人”多,真“文人”少 (思想观念出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 忧虑(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
2.主旨归纳 本课所选的《日知录》三则分别从文史的功用、著书的难易、 文人的名与义等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了学以致用的务实思想,表明 了作者“以实为宗”的学术主张,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 家、关心民族兴亡的精神品质。
-8-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顾炎武看到了“势”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提出要顺势而行,“物来而顺应”的变革思想。对于君主的地位,君主 与臣下的关系,顾炎武也作了新的解释。在《周室班爵禄》条中, 他说天子、公、侯、伯、子、男并不是天生的尊贵,他们管理国家 事务,与老百姓一样,也是靠劳动吃饭。“禄”是他们为老百姓工作, 取之于百姓的报酬。所以,君主不应该肆虐于上以自尊,不应该厚 取于民以自奉。他列举出大量的历史上“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 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以淡化至高无上的君权,为建立新型的君 臣关系提供历史根据,表现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9-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注字音 舛.漏(chuǎn) 潢.潦(huáng)
菑.畲.(zī shē) 摭.(zhí)
-10-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点评:作者先从正面立论,一口气说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的四 个理由,即明治乱之理、纪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 这四个方面,可谓层次分明:“明治乱”是阐明为政理论,“纪政事”是 记录为政事迹,“察民隐”是体察民心,“乐道人之善”是体悟人情。执 笔为文,若能有以上功用,才称得上“有益于天下”,这样的文章,才可 以多多益善。
《日知录》是一部大型学术札记,节选的三则见于该书卷十九, 阐述了作者关于作文、著述及立身处世的观点,体现了顾炎武一以 贯之的经世致用精神。《文史通义》是章学诚积一生之学著成的 史学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 中很有分量的一篇,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 致用的思想贯串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烈激情。
-12-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3.分古今 (1)固有不.识.经术 古义:不懂。今义:不认识。 (2)一.号.为文人 古义:两个词,“一”为“一旦”,“号”为“称为,称”。 今义:表示次序第一或等级第一位。 (3)空同大以为不.平.矣 古义:不以为然。 今义:不公平;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 (4)欧阳永叔与学.者.言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1-
9 《日知录》三则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本单元课文涉及的是清代学术文章,主要介绍古代学者的治学态 度。“经典课文”为顾炎武的《<日知录>三则》,而“相关读物”则是 章学诚的《浙东学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的,作为“文人”,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识经术”“通古今”。作者用苛
刻的眼光审视“唐、宋以下”的元明清时代,即对于他来讲的“近现
代”,表明了他关心社会现实的精神,也表现出他尊古复古的思想。
-20-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所选的三篇文章体现的经世致用精神。 参考答案:课文节选的三则札记,在《日知录》中编次相近,是顾 炎武论文章及文人的经典段落。《文须有益于天下》,强调文以载 道,文以纪事,文以揭示民间疾苦、称扬善行,从正面立论,从反面申 述,旗帜鲜明地主张写文章要经世致用。《著书之难》析古剖今, 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述标准,主张独创, 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在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 有用。《文人之多》主张“识经术”,“通古今”,去华就实,从养“器识” 的角度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唐宋以后,著作泛滥,文人之 多,文风浮华,都是作者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所以首先要端正创作 态度。虽然,比起顾炎武那些论述“治道”的札记,他的文论可能只是 冰山的一角,但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一以贯之”的经世致用思想。
感叹开端,直揭主题,融入了强烈的情感:“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
也!”这一开头,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莫明其妙:“文人之多”有什么不
好?为什么单说“唐、宋以下”?再往下读,就会明白作者的本意。他
说“文人之多”,是因为有些“不识经术,不通古今”的人,滥竽充数,“自
命为文人”。显然,在作者心目中,“文人”这一称呼是有其特定意义
-4-
经典原文 9 《日知录》三则
-5-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改名 炎武,字宁人。因家乡有一亭林湖,故学者尊他为亭林先生。
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 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鼻祖,成果累累; 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2.解多义 察民隐也(体察)
把握文脉主旨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1)察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
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接近,触及)
草创未就,会遇遭此祸(完成)
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
(2)就 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成就)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13-
9 《日知录》三则
首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4.析活用 (1)若夫怪.力乱.神之事 (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悖乱人伦道德之事) (2)朝.满夕已除(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3)马牛而襟.裾.(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4)然则以文人名.于世(名词作动词,闻名) (5)焉足重.哉(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6)摭我华而不实.我实(名词作动词,研究) (7)谓文章止于润.身(使动用法,使……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