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对比
概念对比1.苏南模式,也称“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
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温州模式,本质是一种“市场解决模式”、“自发自生发展模式”和“自组织模式”。
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
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2. 简单地说,“苏南模式”是指乡镇企业以集体(乡、村一级)企业为主以中型企业(相对而言)为主、以工业为主依托大中城市的一种发展模式。
而”温州模式”则是一种以非集体(个体、私营或联户)企业为主多元化发展、专业化市场分工与专业化市场导向为特征的一种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3.苏州模式是以强势政府和高效率政府为基础,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以FDI带动出口加业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
温州模式是以民营企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体,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形成背景一.主要差异1.经济地理环境的差别。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该地区毗邻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大中城巾,水陆交通便利,接受经济、技术的辐射能力较强。
并且,苏南地区位于沪宁铁路和长江航道一侧,交通便利,信息发达。
而温州地区,只有温州一个中等商业轻工业城市,没有铁路,公路建设也很差,距最近的大城市上海有四百多公里之远,交通和通讯都不方便。
温州虽然濒临大海,也有口岸,但海运业长期没有得到发展,主要靠公路维持与内陆联系,因而受城市工业的影响很小。
2.经济基础的差别。
苏南农业发达,农业积累较多,国家对该地区的发展也给予较多的投资和贷款,但这也使得苏南地区受到较强的政治和经济控制,传统的人民公社体制相对来说比较牢固和稳定。
对温州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对温州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解引言温州模式是指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一种民间借贷活动模式,其中包含了一些独特的经济现象。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温州模式是一种有着丰富制度性特征的经济现象,由此可以启示我们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深入理解。
温州模式的基本特征传统的温州模式主要是民间借贷,以货币形式出借资金,利率相对较高,风险也较大。
但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支持,部分温州模式的参与者已经开始探索电商、跨境贸易等领域。
温州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依赖于银行,而是通过社会信用和互相认识的关系来建立信任关系。
借贷的双方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就会约定利率和还款期限,如果逾期还款,会被社会公众谴责,失去信用和声誉,甚至会有生意不好做的风险。
温州模式的制度性特征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温州模式具有良好的制度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地方政府的支持与监管温州市政府近年来对温州模式予以支持,并在当地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监管机制,监管温州模式的经营者是否合法,确保借贷双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信用体系与自律机制温州模式仅仅依靠社会信用和互相认识的关系来建立信任关系,因此,其中的信用体系和自律机制非常重要。
双方建立借款合同之前,一方需要了解借贷对象的信用状况,这就需要借助于信用评估机构和征信机构来完成。
3.相互补偿与风险共担温州模式的参与者之间是相互补偿与风险共担的关系。
在温州模式的经营中,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此,温州模式的参与者常常会通过相互补偿来共担风险。
例如,借贷双方可以互相购买保险来分担风险,一旦其中一方无法按时归还借款,就可以通过保险来获得赔偿。
温州模式的经济效应温州模式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了贷款的供给由于银行贷款的获取途径和手续相对复杂,因此,需求较小的个体或微小型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温州模式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提高了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融资便利度和准入门槛,为其提供了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2.降低了融资成本与传统银行贷款相比,温州模式的利率相对较高,但其贴近客户需求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小微型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了融资成本。
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
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温州模式是指温州市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导,以家族企业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特色并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经济模式。
下面将对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温州的家族企业开始迅速兴起。
当时的家族企业多以传统手工业为主,如鞋业、服装业、眼镜业等,并以家族经营和手工业程度低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由于经济系统的改革和市场的逐步放开,家族企业遇到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许多家族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第二阶段:市场经济时期(1985年-2000年)在这一时期,由于政府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温州家族企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温州家族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外贸出口等方式,逐渐与国内外企业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和贸易往来。
同时,国家的宏观政策也支持和鼓励温州家族企业发展,例如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合理发展、减税优惠等,这进一步推动了温州家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第三阶段:以富商企业为主体(2000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的家族企业开始加快企业的转型与升级,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产业转型。
家族企业开始探索与国家相关政策的配合,如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走品牌和市场化经营道路。
其中,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为温州家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平台。
此外,温州模式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私营经济体制管理不完善,缺乏法制环境影响了企业发展的规范性;金融体系不健全,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温州企业发展的瓶颈等。
为应对这些问题,温州的家族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了转型升级,加强品牌建设、探索多元化经营、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等。
总之,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由初期的家族手工业到现代产业发展的过程。
通过探索、转型和升级,温州的家族企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对温州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温州模式”的改革
“温州模式”的改革“温州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模式之一,但现阶段其发展却陷入了瓶颈期。
本文全面分析了“温州模式”当前存在的各项问题后从新结构主义理论出发,指出通过内部升级,政府引导及金融改革将使“温州模式”再现辉煌。
标签:温州模式新结构主义改革一、“温州模式”概述1.“温州模式”的定义“温州模式”一词最早由费孝通提出,他从个体所有制及家庭所有制的角度将“温州模式”定义为一种家庭工业与专业市场的结合体,是继“苏南模式”之后又一特色鲜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此后,伴随学者们对“温州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化,其定义也更加精准。
张一力(2006)指出,“温州模式”既是一种新古典区域工业化模式,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代表了温州地区经济制度的发展变迁。
姚锋平(2007)认为,“温州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形的一种以粗放经济为主,注重数量增长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
综上,本文认为,“温州模式”是一种依靠民间力量、以民营经济为载体形成的自下而上发展的区域经济体制。
2.“温州模式”的特点作为一种典型的发展模式,“温州模式”独到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1)社会资本发达。
社会资本指人们彼此间的联系以及在一定范围内人们为维护共同利益而普遍认同并接受的规范。
“温州模式”的首要特征便是社会资本发达,更够充分利用手中的社会资源并依靠传统社会关系网络掌握丰裕的社会资本是温州商人驰骋天下的重要保证。
(2)“小狗经济”。
小商品大市场的“小狗经济”是“温州模式”的又一特征。
温州企业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通过明确的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并以市场交易取代企业内部的产权与管理关系形成了完善的区域产业集群,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形成。
此外,“小狗经济”充分发挥了温州企业家族化经营的优势,节约了管理成本,保证了经营效率同时还使其创富精神常青,避免了“大企业病”的出现。
(3)民间投资为主。
在温州民间投资早已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也并非偶然。
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又有新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又有新活力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温州在1978年开始就以自发的创业精神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温州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温州人的勤劳、实干和创新精神,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和坚持。
温州人通过个体户、乡镇企业和家族企业等多种形式,大胆创新、奋发图强,逐步打造了一个富有活力的城市。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温州的经济主要依靠农村家庭经营的小作坊、个体工商户和农村企业发展。
当时,温州人通过外出打工、借贷等方式积累起了一定的资金和生产经验,逐渐在当地建立了起伏的工业产业链。
温州人的身体力行和艰苦奋斗精神成为了他们创业的强大动力,也促进了温州模式的独特性和全面性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经济逐渐增长,民营企业之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温州的经济特点也从往日的农村企业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涵盖了鞋业、服装、机械等领域。
尤其是在鞋业方面,温州人在九十年代初以来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迅速崛起为中国鞋业的中心,形成了一个世界级的鞋业集散地。
温州的鞋业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除了经济领域,温州模式还在其他方面表现出了新的活力。
在城市建设方面,温州创造性地引入了海外建筑设计师和国内建筑公司,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提升城市形象。
他们注意到城市环境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
此外,温州还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和资源。
温州创新创业的精神也得以传承和发扬,在年青人中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企业家和创新创业的实践者。
然而,尽管温州模式在过去的4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温州的经济发展受到了资源约束和革命传统的制约,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创新能力有限。
略论温州模式
略论温州模式一、何为“温州模式”首先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温州模式,了解温州模式的相关特征。
(一)概念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
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二)特征经济形式家庭化,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专业生产系列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按市场的供需要求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服务环节社会化。
(三)形成背景改革开放前,温州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少一差”:可利用自然资源少,除了矾矿外,没有更多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人均耕地在浙江最少,当时不到半亩,现在只有0.31亩;国家投入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对温州累计投资只有5.95亿元;交通条件差,当时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通上海的水路和一条路况很差的104国道与外界相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温州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老百姓把脸皮撕下来放在家里,人到外面去做生意;干部把乌纱帽放在办公室里,人到下面领着老百姓去办厂子。
A、人多地少,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要发展非农产业致富;B、温州农村过去生产力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虽由人民公社扶持,但一直没有得到巩固,反而使家庭经济和自发经济在资本主义泛滥的批判声中酝蕴成长;C、历史上,温州人除务农外,兼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做手艺。
为此,一方面自办了各种非农经营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建立起了流通信息网络,为其后来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D、虽然具有传统手工业优势,但因温州交通运输的不便,又距城市较远,难以接收城市工业辐射,只有顺其自然。
在家庭、联户企业手工和半机械化支持下,以生产技术简单的小型产品为主,缓慢自发地向现代工业迈进;E、温州人独有的开拓精神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使他们能在大胆试验中积极发展,快速壮大。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温州模式,是指中国温州市较早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温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模式的初期形成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民营经济开始兴起。
温州作为我国较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尤其是当时许多海外侨胞回国投资。
同时,温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税费负担等,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模式开始初步形成。
接下来是模式的迅速发展阶段。
80年代初期,温州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温州人民热衷于创业,大量的个体户和民营企业迅速兴起。
其次,温州模式强调风险投资,温州人民习惯于通过借贷、互助等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使得民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而与此同时,温州人民勤劳踏实,善于实干,为温州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90年代,温州模式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温州模式的一大特点是“两头打”,既在国内市场开展经营,又积极向国外市场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产业链。
典型的例子就是温州鞋业,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
这一切都使得温州模式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进入21世纪,温州模式进入了新的阶段。
面临新的挑战,温州模式开始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温州模式注重技术创新。
温州科技企业集群相继成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温州模式积极拓展新的产业领域。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温州开始涉足金融、投资、地产等领域,形成了更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再次,温州模式注重品牌建设。
温州企业开始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些转型举措使得温州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总的来说,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表明了温州人民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的进取精神,表明了温州人民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
温州模式的成功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种成功的经验,适应我国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推动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
温州模式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程度高
温州模式注重市场经济的发 展,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 源,这使得温州地区的经济 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提高 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 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地域特色鲜明
温州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这种 地域特色不仅增强了温州地 区的经济竞争力,也为其他 地区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的思 路和方向。
、法律、会计、咨询等多个领域。这些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
支持和帮助,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温州模式的优势
灵活性强
温州模式以个体私营经济为 主导,这种经济形式具有较 强的灵活性,能够快速适应 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
创新能力强
温州企业家具有较强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敢于 尝试新事物,不断推动技术 进步和产业升级。这种创新 精神成为温州模式发展的重 要动力。
政策建议与发展策略
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应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 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
环境。
强化金融支持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民 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 企业融资成本,助力民营企业 健康发展。
推动产学研结合
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 构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 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 用。
温州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 索。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温州模式提供了广阔空间
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温州模式得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大的市场空间中发 挥作用。
02
温州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温州模式的特点
01
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导
温州模式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导,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是其主要形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珠江模式
与苏南模式、珠江模式一样,温州模式也成为 中国地区经济模式的典范。但温州模式有其 自身特点,应根据地区特点,逐步完善。
Hale Waihona Puke 温州市举办《商业地产创富高峰论坛》
第五,资本市场不发达,是温州经济的另一 弱点而且温州的企业多靠自身利润的积累来 发展,只有少数的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随 着形势的发展,不改变这种状况,温州企业 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便会处于劣势地位。
• 第六,在经历了柳市的低压电器被通报和检
查,温州的皮鞋被焚烧等事件后,温州企业 吃到了不讲信誉的苦头,吸取了教训,端正 了行为,温州的商品逐渐获得了市场的信任。 不过,也还有一些企业至今仍在干着毁坏温 州信誉的事,如不少假证件出自温州。因此 整顿市场秩序仍是艰巨的任务。
京城高端对话温州模式
• 三、企业发展国际化。温州的一些优质私营 企业逐步跨入国际市场,销售网络遍及世界 各地,轻工产品如打火机、皮鞋占据了国际 市场的主要份额,温州商人开始在海外建立 鞋革、服装、低压电器等专业市场、研发中 心或生产基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 国内私营企业充分利用市场与资源,加强与 国际市场的融合与接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 和后发优势,加快引进国外资金、人才和先 进的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 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 第二,“温州模式”把千千万万的农民卷入
到创业的洪流中,这使温州许多早期创业的 老板素质不高,文化教育水平低,他们只有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 才能适应新形势,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排斥。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
第三,“温州模式”下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家 族企业,对它们不能全盘否定。家族企业有 其优越的地方, 也有局限性, 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第四,一般而言,温州的企业规模较小,技 术水平较低,开发能力弱。 温州在传统的加 工制造业相当强,而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则 相当弱。为在未来的市场上保持竞争的优势, 温州面临着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加工制造 业和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课题
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民营经济的“代名词”。
30多年来,温州人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创造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例举你所了解到的温州模式某种具体特征和表现。
●温州模式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在当前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你认为温州应如何把握机遇,进一步把“温州模式”发扬光大?一、什么是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它与苏南模式与珠江模式(珠江模式包括南海模式、中山模式、深圳模式、东莞模式)并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
珠江模式,是人们对广东省珠江流域中以广州、深圳等为中心的14个市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借助邻近香港的地缘优势普遍发展“三来一补”企业,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为格局的外向型经济的一种经济模式。
● 请你谈谈温州模式是怎么逐渐形成的,它与苏南模式、浙江模式有何不同?二、温州模式形成的背景改革开放前,温州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少一差”:可利用自然资源少,除了矾矿外,没有更多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人均耕地在浙江最少,当时不到半亩,现在只有0.31亩;国家投入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对温州累计投资只有5.95亿元;交通条件差,当时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通上海的水路和一条路况很差的104国道与外界相接。
魅力温州——温州模式
适度的政府行为
温州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民间的力量,政府的 开明引导也是重要的因素。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市场经 济实践活动和政府尊重群众改革创新实践共同推进了 温州模式。温州市政府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就 不管。 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认“挂户经营”的合 法性,默许农村民间融资市场的发展;通过实施“质 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 创新,鼓励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推行质量体 系认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提 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温州模式:是发端于温州的,以市场为引导,以 民营企业为载体,以民众的主动参与为特征的经济, 是一种民办、民有、民营、民享的经济发展模式。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 (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 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 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 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珠江模式:主要是指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佛 山市、中山市、江门市、东莞市和顺德区、宝安区等 13个县区的农村以外向型经济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一 种模式。
温州人精神
在温州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温州人形成了独 有的温州人精神。这种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 温州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 “东方犹太人” 在中国,很少有一座中等城市像温州一样引
起社会舆论的关注。温州人被称为“东方犹 太人”,到底这座城市有哪些魅力?温州人 到底在哪些方面有别于常人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州之路:辉煌与成就
温州人自创的温州模式,不仅大大促进了温州经 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种模式也在全 国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 就。一是经济迅猛增长。。二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温州人用了20多年的时 间,完成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 这20多年,温州的发展最大的成就不仅在于它创 造了多少国内生产总值、多少税收、多少社会财富, 更在于温州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了温州 的路子,不断地给他人以启示,不断地为全国的一些 地方提供可资借鉴的做法。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概述温州,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
温州人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创业精神而闻名。
温州模式是指一种基于家族企业和个体经济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温州模式和温州人的个性特点。
温州模式的起源温州模式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中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温州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开放沿海城市之一。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温州人民在长期的封闭经济体制下培养了强烈的创业意识和经商精神。
在家族企业和个体经济的支持下,温州人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并形成了独特的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的特点1.家族企业:温州地区以家族企业为主导,这是温州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人注重传承,讲究家族的长远发展,因此家族企业常常由上一代传承给下一代,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和长期稳定的经营。
2.个体经济:温州模式还以个体经济为基础。
许多温州人选择个体经营,开办小店铺或从事制造业,他们以小规模、灵活性高和经营模式多样化为特点。
这种灵活性使得温州人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3.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温州人对风险有着较高的认识,并勇于承担风险。
他们注重市场的创新和产品的升级,不断追求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温州人在创新方面显示出了强烈的冒险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4.人际关系和信用文化:温州人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信用文化。
他们常常通过人脉和关系网络来寻找商机和合作伙伴。
同时,温州人非常重视信用,他们以信用为本,注重信用的积累和维护。
温州人的个性特点温州人民在长期的家族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特点。
1.勤劳勇敢:温州人民以其勤劳勇敢的精神而著称。
他们常常努力工作,并不怕吃苦。
温州人民勇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这使他们在创业道路上更具竞争力。
2.有商业眼光:温州人民具备敏锐的商业眼光,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和商业机会。
他们注重市场的创新和产品的升级,善于捕捉商机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温州模式”变迁与创新——兼对若干转型理论假说的检验
“温州模式”变迁与创新——兼对若干转型理论假说的检验论文报告:关于“温州模式”变迁与创新——兼对若干转型理论假说的检验标题一:温州模式的形成与演变温州模式指的是浙江温州市一种典型的私营经济发展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代,温州从事的是传统手工业和轻工业,但是在改革开放后,温州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温州模式已经形成明确的特征,并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产业集聚、资本创新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温州模式的形成与演变。
标题二:温州模式的创新与优势温州模式的成功,建立在创新之上。
温州的私营企业家们一直在寻求新的创新途径,这使得温州模式变得愈加成熟和优越。
采用面对市场的机会,关注人才培养和资本创新等方法,使得温州模式逐渐发展出一种创新和发展的商业文化。
温州模式不仅可以为其他地区和国家提供经验,而且可以开发出不同的技术和合作机会。
本文将从创新企业家精神、市场洞察力等方面,详细分析温州模式的创新和优势。
标题三:温州模式的风险与挑战尽管温州模式惊人的成功,但是归纳其历史,不难发现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和挑战。
这些挑战和风险包括金融风险、信任问题、监管不力等等。
同时特点,如产业依赖、传统技术过于陈旧等,也会带来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出解决办法,使温州模式更加坚持自身的发展方向、抵御内外挑战。
标题四:温州模式与产业转型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引导,推动了许多传统工业地区转型发展。
相比之下,温州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种成功,一方面有多方面的发展准备,另一方面则要求大量的探索和尝试。
本文将从现代产业结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温州模式与产业转型之间的关系。
标题五:温州模式的政策建议温州模式虽已成为当时的模版,但是这种成功经验也应该在未来得到保留,以保证其在新的形势和挑战下的稳定发展。
由于温州模式的特殊性质,使用常规的政策方法并不完全适用。
本篇论文将重点分析,如何从制度性、法律性和市政性等多个方面来做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比较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
比较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一、引言二、区域经济模式的定义与特点三、苏南模式的定义及特点四、温州模式的定义及特点五、比较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异同点六、结论引言: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省份地区具有不同的区域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模式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本文旨在对这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区域经济模式的定义与特点:区域经济的基本概念是以区域为单位,以经济为主导,由地方政府引导,以地方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开发区域内的企业为主要推动力量,实现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地区由于其自身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特点,所采用的经济模式也不尽相同。
苏南模式的定义及特点:苏南模式,顾名思义,是指江苏南部地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为政策导向性强,经济结构多元化,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在发展过程中,政府运用财政、金融、土地等多种手段,针对不同的企业和产业,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以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以及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和联动。
温州模式的定义及特点:温州模式是指浙江温州地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为企业家主导性强,小微企业极多,趋利避害能力强。
在发展过程中,温州企业家具备较高的创新和风险承受能力,他们不遵循传统的商业模式,而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差异化经营。
比较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异同点:(1)政策导向性:苏南模式下,政府行政管理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温州模式下则是企业家的创新和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企业规模:苏南模式下,企业规模大,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现代化,而温州模式下则是数量多而规模相对较小的小微企业。
(3)产业结构:苏南模式下,经济结构多元化,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而温州模式下则是以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工制造业和文化产业。
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模式有
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模式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晋江模式,在参加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实现转型升级。
苏南模式是指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地方政府推动型模式。
苏南指的是无锡、苏州、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省(市)它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共工业化,再市场的发展路径。
虽然是以企业的形式发展,但在苏南地区却是以乡镇政府为主的组织。
在发展初期,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政府直接干涉企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劳动力,而且出资办企业等。
这种干涉使其发展速度大大的提高,成本也降低很多,带来了企业成本的节约,同时,由政府指派有能力的人担任企业负责人,使得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很好的结合,打破了资本原始的积累方法。
在当时有着众多优势的发展模式,在全国都有着领先发展。
这种政企结合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变化,这种模式也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
比如集体资源实质上成为政府的资源,个人财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营经济,基层企业家的力量得不到发展,市场活力长期受到压制。
这种政企不分的发展,会抑制企业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权利纷争,家族化等问题。
因此它会使企业失去竞争,没有竞争发展就会停滞。
所以这种模式或许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具有推动的作用,但它并不能长久。
现在的企业要求国际化,而这种模式必然会被淘汰。
1 998年,随着我国进入买方市场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空隙的数量、形式和分布发生了本质变化,使在同一个空隙中生存的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竞争,苏南乡镇企业经历了第一次改制。
当时的做法大多是把乡镇企业改成集体控股的企业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
但这次股份合作制化以后,乡镇村的地方产权制度问题仍然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端仍然没有根本的改观。
由于设置“不可分配给个人的集体股”以及地方政府通过集体股掌握决策权等做法,地方产权制度以另外一种形式制度化和合法化了。
温州模式是指以家庭经营和发展个私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并且以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为中心。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温州模式发展历程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时期。
当时,温州作为一个沿海城市,经济相对滞后,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迅速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阶段是改革初期的探索和积累阶段。
在这个阶段,温州开始解放思想,鼓励民间投资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大量的温州商人开始涌入各个行业,尤其是轻工业和制造业,并通过承包、租赁和招租等方式扩大产业规模。
与此同时,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和勤劳肯干的特点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阶段。
当中国逐渐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后,温州迅速适应了市场竞争的环境。
温州商人开始关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并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同时,温州还注重培养人才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温州模式逐渐形成的阶段。
温州商人在与市场的艰苦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
这个模式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个体经济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
温州企业家们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网络和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实现了资源整合和风险共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四阶段是温州模式的持续发展和升级阶段。
随着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温州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
温州商人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海外业务,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
同时,温州模式也开始涉及到金融、投资、房地产等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商业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温州人民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积累,他们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关温州模式的专著
有关温州模式的专著
温州模式是指温州人民率先运用市场机制,发展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民营经济,用民营化和市场化来实现富民强市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以下是关于温州模式的专著介绍:《人的和谐发展——温州模式的诠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结合当今关于人的和谐发展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温州模式”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的深入考察和探讨,试图对人的和谐发展研究作个案性的诠释,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温州模式的书籍,建议前往图书馆或书店进行查阅。
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又有新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温州模式”又有新活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温州经济的发展一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作为中国最早的家庭工业城市和私营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温州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温州模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环境的改变,温州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温州模式”最初的核心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家族企业的崛起。
在改革开放初期,政策鼓励个体户和家庭工业发展,温州群众积极响应,大量家庭开始从事各类小型产业。
由此形成了温州独特的小商品制造和商业网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和务实作风成为了温州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40年来,温州模式一直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传奇。
作为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温州企业家们不仅把握了改革开放的机遇,也拿出了自己特有的智慧。
他们通过创造性地解决资金问题,形成了“一方水土养活三代人”的经济模式。
温州人以其对商业机会的敏锐嗅觉,利用家族关系和密切的人际网络,从小规模工厂发展成为了跨国公司和大型集团。
凭借适应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温州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温州模式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发展趋于饱和。
制造业成本上升,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导致了一些企业面临困境。
此外,金融风险和缺乏创新意识也对温州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温州模式开始进行转型升级。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运营,基于此,一批专业型产业集群在温州兴起。
企业家们也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意识,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政府也加大了对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为温州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此外,温州模式还在新经济和创新领域焕发出新活力。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温州企业家们纷纷投身到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创业中。
著名的“温州奇葩秀”现象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一些年轻的温州企业家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业运营,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温州模式
一般招商引资主要为了吸引外来资金,但是温州 有所不同,主要着眼于“以民引外,民外合璧”, 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提升民营企业的产业 层次,淘汰低层次产业、加快破解“低、小、散” 难题。用温州人自己的话说,“一号工程”要的 不是美元,而是美元背后的管理理念、技术平台 和市场空间。
特 点
州上当主的候的遍温 私世地流态,过地州 营纪政的度政程的模 经 府事。府之小式 济年及情在对中企又 比代其和当民,业被 重初官现时间扮,称 过,员象的的演小作 高当为存政经了家“ 的地此在治济“庭小 指政冒和经行无作狗 责府着发济为为坊经 。仍极展环采”场济 然大,境取者景” 需的而下睁的。, 要政非,一角政贴 面治压让只色府切 对风制那眼,在形 外险和些闭更经容 界。取不一多济了 对直缔符只的发温 温到,合眼时展州 90
“新温州模式”的希望 以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现代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方式相结 合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综合发展为 依据,以具有现代管理意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企业家为 骨干,以区域品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为战略的发展经济 的一种新的发展道路。虽然温州经济的发展现在尚处于转型 阵痛期,但聪明的温州人会让温州经济再次腾飞。
A、人多地少,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B、温州农村过去生产力发展缓慢, C、历史上,温州人除务农外,兼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 商做手艺。 D、在家庭、联户企业手工和半机械化支持下,以生产技术 简单的小型产品为主,缓慢自发地向现代工业迈进;
E、温州人独有的开拓精神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 使他们能在大胆试验中积极发展,快速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温州模式
1.温州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温州模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早由费孝通提出,是以家庭式的私人企业为基础,以民间灵活的金融制度为支撑,以自发扩展之产业结构为依托的一种发展模式,具有典型的古典市场经济特征。
温州模式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地理背景。
温州丘陵山地占土地面积的81.7%,又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多地少。
这种环境促使温州农村人口向二、三产转移,外出经商谋生或从事力所能及的个体生产。
温州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古城,有着悠久的工商业历史,温州人历来被誉为心灵手巧,富有创新,擅长工艺、善于经商。
而永嘉学派孕育的“不等不靠不要,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温州精神又成为其人文基础。
改革开放赋予了温州经济发展的良机,温州模式得以产生。
从发展历史来看,温州前进与发展,都是创新的结果。
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办十大专业市场,后来又最早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教育等等,这些都开了全国之先河使温州取得了先发性的优势,赢得了较快的发展。
2温州模式的特征与缺陷
2.1温州模式的特征
温州模式的首要特征便是社会资本发达,能够充分利用手中的社
会资源并依靠传统社会关系网络掌握丰裕的社会资本是温州商人驰骋天下的重要保证。
小商品大市场的是温州模式的又一特征。
温州企业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通过明确的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并以市场交易取代企业内部的产权与管理关系形成了完善的区域产业集群,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形成。
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温州企业家族化经营的优势,节约了管理成本,保证了经营效率同时还使其创富精神常青,避免了“大企业病”的出现。
温州模式以民间投资为主。
在温州民间投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也并非偶然。
首先,温州的产业构成以启动资金少技术要求低同时外部资金可获得性差的轻工业为主,因此区域内部投资成为了温州企业生产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
其次,温州市内存在庞大的民间资本存量为内部的民间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此外,温州企业还创造性的建立了所有权归公通时又符合自身利益的股份合作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家庭工业为主体的温州经济陷入了第一次发展困境,当时需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制度打破原有的制度均衡从而帮助温州经济走出困境。
于是股份合作制应用而生,使温州企业的发展困局顺势得以化解。
2.1温州模式的缺陷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8年的20年中,温州的GDP增长速度在浙江省内11个地市的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
但自1998年以来温州经济增速开始相对慢于浙江其它一些地区,随着不断地发展,温州模
式的缺陷也逐渐显现。
传统家族式经营模式出现了危机,家族成员的管理经验与技能有限无法帮助企业扭转颓势,同时其一贯的封闭式经营既限制了专业经理人的进入也阻碍了与其它企业合并共赢的机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致使温州企业的辉煌成为昨日黄花。
温州模式的资金矛盾日益显著。
民间借贷一直是温州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但这种融资方式并小稳定。
民间借贷的利率波动极大,致使企业经营的系统性风险骤增。
此外,中小企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缺乏对外资的吸引力令引资步伐缓慢。
同时伴随经济的发展,产业内部竞争愈加激烈导致利润率下降,致使过剩的产业资本大量投入了生产之外的邻域以追逐更高的回报,加剧了企业的萧条,融资困难阻碍了温州经济发展的。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温州民营经济,普遍存在着技术装备率低、人均产出率低的现象,以现有的技术水平支撑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点的产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增加。
温州民营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科技创新人才和资金支持,难以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技术改造和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且投资风险大;行业在地域上的集中度较高,产品结构较为相似的,缺乏行业的战略规划与有效的协调;温州民营经济基本处在以仿制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缺乏吸收后的创新、提高、甚至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
此外,温州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趋缓也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客观变化。
就浙江省不同地区的比较而论,温州的资源禀赋、
区位条件和原来经济基础等都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的是率先推进的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
但是,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之后,各地都在鼓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温州在体制上的先发优势也就逐渐弱化了。
3.温州模式的创新与转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温州模式增速相对放缓,史晋川教授2003年12月25日在《解放日报》中作出“现在的‘温州模式’将在25~30后消失”的预言。
在这种情况下,温州模式急迫的需要自我突破与发展,需要在制度上的更新与变革。
新温州模式正是突破了原温州模式那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限制,走向了企业联合、兼生、重组、优化的集团化规模发展的道路,突破了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走向了资产经营、产品经营综合发展道路,改变了单纯以小城镇为依托的营销方式,走向了网络营销的道路,以农村能人为骨干的企业经营者普遍提高了素质,逐渐造就了一批具有现代智慧和理性思考的企业家。
由此,新温州模式可以概述为以观念创新为核心,以网络营销为依托,以理性管理为基础,以规模效益求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企业集团化,营销网络化,管理理性化,发展创新化。
从本质上说,温州如今只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古典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变迁是温州模式的基本任务;而从古典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则属新温州模式的基本任务。
4.温州模式综合竞争力分析
对于温州模式综合竞争力的评价,首先把综合竞争力分为宏观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竞争力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4.1宏观经济竞争力
4.1.1经济实力竞争力
如图所示,2006~2013年,温州市的经济实力竞争力总体在不断增强,其中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呈不断增长的态势,而增长率除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11年突然增大外都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4.1.2经济结构竞争力
经济结构从就业角度来看,2006~2013年,温州市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最小且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在40%~50%之间,在2011年以前缓慢上升,但在2011年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呈增长态势,并于2011年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成为三大产业中就业比重最高的产业。
从就业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温州市的产业正在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经济结构从生产总值角度来看,2006~2013年,温州市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较低,一直在5%以下;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最高,均在50%以上,但是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有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在40%~50%之间,且呈增长态势。
从趋势图来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不足,第二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第三产业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4.2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2.1知识竞争力
2006~2013年温州市的财政教育支出、教育经费总收入和专利申请授权量显著增长,但是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率略有下降。
科技投入、R&D经费、图书馆藏量略有增长,而全日制学校在校生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重、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科普经费基本变化不大。
温州市在教育上的投入较大但是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成效不大,温州市应当加强培养当地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更多的依赖民间自己的力量来发展科技、教育,而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
4.2.2资源环境竞争力
总体来说温州市的资源情况变化不大,2006~2013年人均国土面积、人均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可能跟普查的年限等原因有关。
水资源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但人均年水资源量波动较大。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气总量以及没有在图中显示的废水排放量在不断增长。
但是,温州在环境治理方面也一直在努力,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在上升,且接近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近乎100%。
4.3发展水平竞争力
4.3.1工业化进程竞争力
温州市的工业化呈较高水平,工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50%。
但是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率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说明温州市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到了中后期,处于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移阶段。
4.3.2城市化进程竞争力
温州市的城镇化率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一直在5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稳步增长。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2010年后有了较快的增长,而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人均道路面积、人均日生活用水和居民生活用电量略有增长,总体变化不大。
温州市应当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更好的发展城市,发展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