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教育观

合集下载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产生并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

本文将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艺术风格、思想观念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对立和联系。

一、艺术风格比较古典主义注重形式的规范性和秩序感,追求合理、规则和对称的艺术表达。

其作品具有平衡、庄重、简洁、稳定的特点。

古典主义倾向于采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元素,强调理性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

在绘画、雕塑和音乐等领域,古典主义追求优雅和完美,并使用明亮色彩与线条来强调形状和结构。

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个体体验的独立性,更加注重想象力和直觉的发挥。

浪漫主义艺术家常以个人情感为核心,表达自然界、人类存在以及内心世界等方面的情感冲突和不可描述的力量。

这种风格常常体现为夸张、抒发、奇异和模糊的形式,并运用暗色调与模糊线条来传递情感或意象。

二、思想观念比较古典主义强调理性思维与客观观察,相信人类通过思考可以达到真理。

它倾向于对人性进行规范化解读,追求智慧和道德教化。

古典主义作品多从理性出发,关注历史传统、社会等当代问题,并试图通过这些题材来传播启示和价值观。

相比之下,浪漫主义注重个人情感与直觉体验。

浪漫主义崇尚个体的独特性和人类内心的深沉感受。

它试图打破传统约束,強調超脱象征和传统形式化角度的创新精神。

浪漫主义常常描绘与超脱传统规范相对立的幻想世界或非凡经历,并探索个人存在意义的深度。

三、社会背景比较古典主义诞生于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而浪漫主义则出现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古典主义时期社会上流行着唯理性与科学方法论,并以此为基础塑造了其追求秩序与稳定性的艺术风格。

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与政治改革等原因,社会逐渐开始向现代大众社会转变。

而浪漫主义则出现在贵族社会统治正式瓦解之际,并受到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等社会变革影响。

这一时期欧洲各地逐渐形成民族国家概念,知识分子对个体尊严与民族精神崛起渴望得到满足。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教育观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教育观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教育观古典主义是以祟尚古代,模仿希腊罗马典范而得名的(classic,本意就是最优秀的),是欧洲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建立后绝对君权政治的一种社会反应,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妥协与让步。

古典主义(classicism)作为一种写作或绘画方式,“它标志着宁静的美、高雅、严谨、整饬和明晰”。

古典主义思想的基础是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其以笛卡尔为代表,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古典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思想上崇尚理性与自然,形式上追求严谨完美。

它以理性为基础,主张道德教育,强调理性与感情的和谐,但略显得冷冰与死板。

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学建立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从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将教育学体系化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正是吸收了唯理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借以引用于对人的理解,认为人的灵魂也是一种不变的实在,其只有与肉体相结合,灵魂才能获得人格。

灵魂通过肉体获得许多感觉,并和其他物体发生各种关系,从而也就造就出自我保存的观念,这种观念也构成了人的全部心理活动。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管理、教学和德育三大部分。

他首先将教学管理的纪律秩序问题提出来,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秩序保障的基础上,他又建立了以心理活动分析为基础的严谨的教学阶段理论,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德育思想则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升华,以道德的“善”作为教育的普遍不变的目的,通过各种“约束”与“惩罚”教育,以培养顺应社会的理想公民。

赫尔巴特深刻的教育思想,正是第一次为人们构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大厦。

简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简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简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2005-12-14 20:50匿名|分类:文化/艺术|浏览3199次分享到:2005-12-22 11:04网友采纳古典主义文学和艺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提倡和谐,温和的审美感觉,是西方十九世纪以前主要的文学艺术思潮,而且为教会和封建统治者所利用。

从十九世纪开始,浪漫主义运动开始,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比如雨果的《爱尔那尼》大战,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都是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宣战,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提倡表达自己内心本真的情感,他们喜欢描绘大自然,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艺术上喜欢比喻和夸张,成为西方文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思潮,而且对我国的现代文学和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立体主义: 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突破了色彩运用上传统的“固有色”概念(2)树立“条件色”概念,并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和气氛。

(3)使油画的色彩显得更加丰富灿烂。

(4)在欧洲绘画史上是一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伦勃朗的《夜巡》(1)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

(2)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形象,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

(3)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明暗变化强烈。

(4)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

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历史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历史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历史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欧洲艺术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化潮流,时间跨度大约为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理念,传递了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艺术和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历史意义。

古典主义的核心是追求理性和秩序,它源自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对这些文化的重新发现和赞扬。

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注重对人体比例、对称和形式的几何规律的追求。

古典主义艺术形象常常是英勇、冷静、稳重和典雅的,强调人类的英雄主义和理性思考能力。

古典主义追求的是人类传统与智慧,而不是革新和创造,它反对个性和民主,主张统治者和领袖的权威和崇高性。

浪漫主义则是一个对古典主义的反动。

它强调情感和想象力,崇拜自然、个性和独立。

浪漫主义艺术家反对古典主义对形式和规则的过分追求,主张自由和激情的表现。

浪漫主义的艺术形象常常是感性、神秘、夸张和狂热的,它强调人的直觉和才华,推崇创造力和自由思想。

浪漫主义革新了艺术和文化领域,它表达了人们对传统的不满和渴望,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政治进步。

最显著的古典主义艺术代表是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他代表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社会价值观。

大卫关注人类的英雄主义和理性思考,他的作品充满了真理、秩序和力量的象征,早期作品像《斯库塔利尼之誓愿》和《奥拉西奥的杀害》表现了希腊和罗马的历史英雄主义;他的拿破仑时期作品如《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和《拿破仑加冕》则体现了拿破仑的权力和崇高性。

大卫在艺术上的追求被视为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象征,它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思考与行动的力量以及统治者的权威和内涵。

浪漫主义艺术代表是卢梭(Eugene Delacroix)和弗朗西斯柯·戈雅(Francisco Goya),他们的作品既关注人类的个性和情感,也关注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卢梭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和《阿尔及利亚女人》表达了他们对法国殖民主义和自由铸就的热情;戈雅的《第三十五条论坛法令》和《战争与和平》则体现了他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反感和不满。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分别出现在18世纪和19世纪。

古典主义强调理性、秩序和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追求,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个人主义和对自然的热爱。

本文将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艺术、文学和思想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艺术风格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追求对称、平衡和秩序。

它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注重理性和客观性。

古典主义的艺术作品通常具有明确的线条和几何形状,色彩较为稳定和克制。

代表性的古典主义艺术家包括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

它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注重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线条,形式多样且富有表现力。

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艺术家包括德拉克洛瓦、戈雅和特纳。

二、文学作品古典主义文学作品通常以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为题材,追求规范和完美的表达。

古典主义文学作品的语言通常较为庄重和正式,注重修辞和格律。

代表性的古典主义作家包括莎士比亚、蒙田和莫里哀。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题材广泛,包括对自然、爱情、英雄主义和超自然现象的描写。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语言通常较为自由和感性,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体验。

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拜伦、雪莱和歌德。

三、思想观念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和秩序,追求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和控制。

古典主义思想家认为人类通过理性思考和道德规范可以达到完美和幸福。

代表性的古典主义思想家包括笛卡尔、洛克和康德。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由,追求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浪漫主义思想家认为人类的情感和想象力是最重要的,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是应该被尊重和追求的。

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思想家包括卢梭、黑格尔和尼采。

综上所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艺术、文学和思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古典主义追求理性和秩序,注重对称和平衡;而浪漫主义强调情感和个人主义,追求个性化和自由。

教育思想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教育思想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李朝 海 (9 9 ) 男 , 宁朝 阳 人 , 16 一 , 辽 高级 讲 师 , 阳 师 范 大 学 附 属 学 校 校 长助 理 。 沈
黑格尔根据 艺术 内容 与形式结 合的程度 ,将 艺术风 格 的发展分为象征型 、 古典型和 浪漫型 。 后两种艺术类型 进而 也成为 人类思想 流派 的重要特 征 , 在文 学、 音乐 、 美 术乃至 哲学 等诸多学科领域都有重 要表现 ,形成 了相应 的古典主义 与浪漫主义风格 。古典 主义与浪漫 主义两种 思潮在人 的历史 上的更替演进 ,各 自构成 了不同历史发 展 的时代精 神。同样 , 在教育 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 这种时 代精神 的特 征也是分明的 ,这就形成 了强调道 德理性与 进步 的古典主义的教育观与崇 尚知情 和谐 的浪漫主义教 育 观 的 分 野 ,其 分 别 以赫 尔 巴特 ( h n r di J an Fi r h o e c H rat 7 6 14 )和进 步主义的教育 思想为突 出代表 。 eb r17 — 8 1 ,
阶段 : 明了——联想—— 系统—— 方法 。德育 思想 则是其
收稿 日期:0 7 O — 0 2 0 - 以道德的 “ ” 为教育的普遍 不 善 作 变 的 目的, 通过各种 “ 约束 ” “ 与 惩罚 ” 的教育 , 以培养顺
对于思想 的研 究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 ,不同 的认 识立场
世纪 的神 学世界观 , 反对盲 目信 仰宗教权 威和 经院哲学 , 把理性看成 是知 识的唯一源泉 。 在黑格尔看来 , 古典艺术 是形式 与内容的高度 统一 , 具有 内容的明确性 、 式的稳 形
定性 ,技巧 的完善性 。古典主义教育观则是 以理 性为基 础, 主张道德教育 。其思想特征 为崇 尚理性 与 自然 , 形式 上追求严谨 完美 。当然 , 这种思想严格 的背后 , 略显得 也 冰冷与死板 , 容易产生教条主义后果 。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

古典主义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追求对称、平衡和完美;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感性、个性和自由,追求情感、想象和个性表达。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首先,在文学题材和风格上,古典主义偏向于史诗、悲剧等高尚的文学形式,注重叙事的庄重和严肃,追求规范和传统;而浪漫主义则更倾向于民间传说、抒情诗等富有个性和情感的文学形式,注重情感的真挚和个性的表达,追求想象和创新。

古典主义作品如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等,展现了古典主义对理性和秩序的追求;而浪漫主义作品如拜伦的《唐璜》、雪莱的《西风颂》等,则展现了浪漫主义对感性和个性的追求。

其次,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古典主义更注重人物的典型性和情节的合理性,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明确的特征和固定的角色,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和规律;而浪漫主义更注重人物的个性化和情节的跳跃性,人物形象常常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性格,情节发展充满想象和变化。

古典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如奥德修斯、安提戈尼等,展现了古典主义对英雄和悲剧人物的塑造;而浪漫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如猎人、诗人等,展现了浪漫主义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

再者,在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上,古典主义更强调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认为文学应该具有教化和启迪的功能,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而浪漫主义更强调个人情感和审美体验,认为文学应该具有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的功能,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审美标准。

古典主义作品中的价值观念如忠诚、正义等,体现了古典主义对传统道德的尊重;而浪漫主义作品中的审美取向如超验主义、唯美主义等,体现了浪漫主义对个性和想象的推崇。

总的来说,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文学风格、题材取向、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古典主义追求理性、秩序和规范,强调传统和规范;而浪漫主义追求感性、个性和自由,强调情感和想象。

古代文学中的古典与浪漫主义观念

古代文学中的古典与浪漫主义观念

古代文学中的古典与浪漫主义观念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古代文学中,古典和浪漫主义观念是两种不同的审美取向,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

古典主义观念强调秩序、规则和理性。

在古代文学中,古典主义观念体现在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上。

古典主义作品通常以严谨的结构和规范的语言为特点,追求完美的形式和逻辑。

例如,唐代的诗歌以其规范的格律和精致的抒情方式而闻名。

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简洁明了的描述,展现了古典主义的审美追求。

浪漫主义观念则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自由。

浪漫主义作品常常以个人的情感和想象力为基础,追求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自由的意愿。

例如,宋代的词是浪漫主义观念的典型代表。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开篇就展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

浪漫主义作品通常情感激荡、意境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观念在古代文学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古典主义作品中也蕴含着浪漫主义的情感,而浪漫主义作品中也不乏古典主义的结构和规范。

这种交融和影响使得古代文学更加丰富多样,展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情感体验。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观念的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情感需求。

古典主义观念更多地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秩序和规范,而浪漫主义观念则更多地反映了个人情感和自由的追求。

古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观念的存在和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文学创作的丰富。

在当代社会,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典主义观念的追求可以帮助人们理性思考、追求完美,而浪漫主义观念的追求则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代文学中的古典和浪漫主义观念,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精华,也是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和启示。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中的古典与浪漫主义观念是两种不同的审美取向,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

古典主义观念强调秩序、规则和理性,而浪漫主义观念则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自由。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转变与发展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转变与发展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转变与发展引言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分别出现在不同时代,代表了不同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就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背景、特点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起源于17世纪欧洲,是一种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的文化运动。

以下是古典主义在文学上的特点:1.规范性:古典主义追求严谨和规范,使用经过认可的传统形式和结构,例如诗歌应遵循特定的格律。

2.理性:古典主义作品注重理性思考,强调客观真实、合乎逻辑,并常常以教育和道德为目标。

3.客观写实:作家倾向于描绘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并避免夸张或虚构。

4.史诗与戏剧:古典文学注重大规模、壮丽而宏伟的叙事,尤其是史诗和戏剧。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19世纪早期欧洲,是一种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非理性的反古典主义文化运动。

以下是浪漫主义在文学上的特点:1.个人情感:浪漫主义注重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对爱、自由和孤独等主题的探索。

2.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品倾向于表现激发读者想象力的奇异、幻想或超自然元素,追求超越常规生活的经历。

3.意境与心理描写:作者更加关注刻画细致而迷人的景观,并通过描写心理状态来展示角色内心深处的冲突与挣扎。

4.诗意语言:浪漫主义文学使用富有诗意和抒情性的语言风格,强调音乐性和节奏感。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艺术观念的转变:从强调客观、理性的古典主义,转向注重主观情感和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拓宽了文学创作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2.文学风格的变化:古典主义偏向于规范和传统,而浪漫主义则强调个性和自由。

这种变化带来了创新和多样性,使文学更具有个性特色。

3.对社会议题的关注:随着时间推移,文学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表达批评与反抗声音,这在浪漫主义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4.开创新体裁与写作手法:期间出现了很多新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小说、独白诗等,并尝试采用新颖的叙事手法以及复杂的心理描写。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關係古典主義理想與浪漫主義理想自有歷史文化以來便相互輪替甚至依附共生,因為它們實際代表了人性中最基本的兩種渴求----其一是對穩當中道的需求;其二是對擺脫束縛與拘束的渴望。

歷史學者們甚至觀察到自古至今藝術風格始終擺盪在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這兩個極端的核心理念之間。

德國十九世紀無神論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lhelm Nietzsche, 1844-1900)在其大作《Die frohliche Wissenschaft》(歡悅的智慧)裡甚至把這兩種極端的對比理念以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Apollo)與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us)來分別象徵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古典主義的美學精神與審美規律共有以下十種:比例、反覆、平衡、對稱、對比、統一、調和、次序、單純(簡約)、變化,目的是希望追尋一種諧和與寧靜,一種超越凡間的「理想美」。

浪漫主義的特質包括八大面向:一、突顯本性、主觀性、獨特性;二、強調個人內心的情感與感受包括無病呻吟的柔弱情懷;三、刻劃「無止境」與「無可限量」的潛能開發過程;四、標榜二元性論或雙重性格論的衝突與調和之過程;五、對於仙境奇幻故事的強烈濃厚興趣;六、對於超自然一切神聖詭異甚至恐怖現象的迷戀;七、嚮往中古世紀有關英雄事蹟的愛情故事;以及八、力求從傳統中一切形式的束縛與限制中獲得解放的自主性。

在字義上,「Romantic」(浪漫的)的原義與「Romance」(羅曼斯)二個術語最初就是出現於中古世紀以法文為主的方言敘事詩作品。

Romantic一字來自法文的Romanz,意指用俗語寫的故事,其內容以虛構冒險的騎士故事為主,因此也含有「夢幻的」、「冒險的」、「奇異的」等隱喻在內,因此與十九世紀強烈嚮往的突破現狀與形式的想法相當吻合。

古典主義的發展可從美學、藝術和文學三方面來理解:(一)在美學方面--西方古典主義美學思想起源於古希臘時期,並在期黃金古典時期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著述的《詩學》一書中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发展,各自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学风格。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历史背景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这一时期强调理性、秩序和稳定,倡导人类理性思维和客观规律的尊重。

古典主义文学作品通常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强调规范和传统。

而浪漫主义则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这一时期正值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开始对传统权威和规范进行质疑,强调个性、感情和想象力,追求自由、热情和激情。

二、审美观念古典主义注重客观现实的再现,追求理性和秩序,主张文学作品应该符合规范和传统,强调人类理性思维的力量。

古典主义文学作品通常以史诗、戏剧等形式呈现,情节严谨,语言庄重,思想深刻。

而浪漫主义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追求超脱现实的理想境界,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性。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诗歌、小说等形式呈现,情感充沛,语言富丽多彩,思想奔放。

三、题材和风格古典主义文学作品的题材通常是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或者人物传记,强调英雄主义和道德伦理。

古典主义作品的风格严谨庄重,语言优美,思想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道德和宇宙规律的思考。

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题材更加广泛,涵盖了爱情、自然、幻想等多个方面,强调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浪漫主义作品的风格多变丰富,语言生动活泼,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人性和生命的热爱。

四、文学价值古典主义文学注重规范和传统,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强调人类理性思维的力量,具有稳定和持久的文学价值。

古典主义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感情和想象力的表达,追求自由、热情和激情,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征,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流派,它们在审美观念、题材和风格、文学价值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1.基本精神是“理性”至上,注重正常情理,要求作家正常地理解世界,并且用明确的方式加以表现。

2 .心中要有不变的原则,因为在一切变幻无常的现象后面,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原则,一种关于“美”的绝对概念。

作家的使命在于尽可能表达这种绝对概念。

古典主义不着重抒写个人的思想情绪,而着重于写一般性的类型。

3.古典主义号召“摹仿自然”。

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古典主义描述的对象主要是人性。

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自然”。

至于物质世界,古典主义作家几乎是视而不见的。

4.古典主义要求“逼真”,但并不要求写真实,因为真实的事物有时并不使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古典主义要求“得体”,意思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必须使大家看起来都顺眼,而不致引起反感。

5.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劝善。

6.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大作家,把他们的作品奉为圭臬。

7.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与规律,例如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剧),悲剧必须遵守“三一律”等。

8.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当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有密切关系;它是受这种政权的保护、鼓励与培植的,是为这种政权服务的。

路易十四用优厚的年俸供奉当时的著名作家,对待他们象对待贵族世家一样,优礼备至。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欧洲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化运动,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出现并给予人们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体验。

本文将就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1.古典主义的特点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是由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理念的复兴而产生的文化运动。

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对称和秩序,追求完美的形式和均衡的结构。

在古典主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何图形的运用、典雅的线条和简洁的造型,尊重自然规律,并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

2.浪漫主义的特点浪漫主义则诞生于19世纪,与古典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追求自由、狂放和激情的表现。

浪漫主义的作品中常常带有神秘、梦幻和唯美的色彩,充满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3.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比在审美观念上,古典主义强调客观和普遍的价值,追求规则和秩序。

而浪漫主义则注重主观和个体的体验,追求独特和个性的表达。

古典主义更加理性和冷静,而浪漫主义则更加感性和热情。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古典主义追求和声与和谐,强调艺术形式的完美和整体的平衡。

浪漫主义则更加偏爱异质性和不完整性,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追求个别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价值取向上,古典主义注重道德和道义,强调人的理性和自我约束。

浪漫主义则更加看重情感和个体的解放,强调个人的欲望和追求。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运动。

古典主义强调秩序和理性,注重普遍的价值和和谐的艺术表现。

而浪漫主义则注重自由和个性,重视独特的体验和表达。

它们在艺术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可以相互影响和融合。

正因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存在,我们得以欣赏到不同风格和不同理念的艺术作品,丰富了我们的审美体验。

因此,我们应该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中,汲取灵感,发展我们自己的艺术观念。

无论是追求完美与规律,还是强调激情与内心体验,我们都能够在艺术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体验到不同的美学享受。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分别出现在18世纪和19世纪。

虽然它们在时间上有所重叠,但在理念、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包括文学、艺术和音乐。

一、文学比较古典主义文学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追求对人性和社会的客观描写。

古典主义作品通常以史诗、戏剧和寓言为主要形式,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

这些作品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

浪漫主义文学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

浪漫主义作品常常以诗歌和小说的形式呈现,如拜伦的诗歌和雨果的小说。

这些作品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的表达,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发展。

二、艺术比较古典主义艺术追求对人体和自然的准确描绘,注重对称、比例和对光影的处理。

古典主义艺术作品通常以雕塑和绘画为主要形式,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和拉斐尔的绘画作品。

这些作品追求完美和永恒的美,强调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再现。

浪漫主义艺术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

浪漫主义艺术作品常常以风景画和肖像画的形式呈现,如康斯特布尔的风景画和戈雅的肖像画。

这些作品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三、音乐比较古典主义音乐注重对音乐结构和形式的探索,强调对和声和旋律的规范。

古典主义音乐作品通常以交响乐和室内乐为主要形式,如贝多芬的交响乐和莫扎特的室内乐。

这些作品追求对音乐形式的完美掌握,强调音乐的逻辑和结构。

浪漫主义音乐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

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常常以交响诗和钢琴曲的形式呈现,如柴可夫斯基的交响诗和肖邦的钢琴曲。

这些作品强调音乐家的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追求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演奏。

综上所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文学、艺术和音乐领域都有明显的差异。

古典主义注重理性和客观,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的客观描写;而浪漫主义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强调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

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时空的界限并不明显,他们曾经共存过一段时间。

而想要找到一个可以明确划分两者的定义也不是很容易的,这些定义常常因为过于简单化而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古典主义像线条一样棱角鲜明,而浪漫主义却偏重于色彩和情感,并含有许多主观和空想的元素。

这是音乐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

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

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

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

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

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

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

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一般来说,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具有平衡,明晰的特点,注重形式的美感,被认为具有持久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流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本来是专指德奥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有不确切的翻译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

浪漫主义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的区别

浪漫主义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的区别

1.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区别浪漫主义的历史动力是多元的、离心的、而古典主义是一元、向心的;对理性的态度;浪漫主义是鼓吹非理性、非道德,强调唯美,而古典主义崇尚理性、道德;古典主义的创作目的是道德劝善,所塑造的人物是高大、崇高的贵族形象,而浪漫主义塑造的人物是畸形的、特殊的形象;浪漫主义的形式是多变,语言是反规范化的,而古典主义的形式是严整的,典雅的,语言是规范化的。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在总体上对人的感性世界作了新的拓展,个性在自由精神鼓舞下张扬,塑造了充满扩张欲望的“自我”,表达了强烈的个人主义愿望。

而古典主义拥护王权,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第二,浪漫主义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

而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和法则,反对个人感情的自由表达,浪漫主义则认为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是对作家创作的一种束缚,反对用理性观念来认识现实,主张从想象与情感等主观意志出发,追求创作的绝对自由。

如雪莱的诗歌,理想色彩和抒情都十分明显,例如《云》等作品,抒情色彩浓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第三,浪漫主义作家反对古典主义作家只注重历史题材和宫廷生活,他们接受卢梭“返回自然”的主张和“泛神论”思想,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淳朴生活,歌颂和赞美大自然。

例如济慈的《秋颂》、雪莱的《西风颂》等,都是对大自然的赞歌。

而古典主义的高乃依的《熙德》则从正面描写了理性的胜利。

第四,浪漫主义善用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如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解放后的社会,这是作家头脑中的主观想象的产物,是对未来世界的构想。

而古典主义则模仿古代,强调“三一律”,如拉辛的《安德洛玛克》就是典型代表。

第五,浪漫主义重视民族传统和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而古典主义则排斥民间文学,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追求典雅崇高的艺术风格,尼古拉.布瓦格的诗体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的权威性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碰撞——舒伯特、肖邦与勃拉姆斯的古典与浪漫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碰撞——舒伯特、肖邦与勃拉姆斯的古典与浪漫

他是一个天生的浪漫主义者,他的音乐清澈又激动,洗礼着战火中人们的心灵。

而在肖邦的骨子里,古典主义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是潜移默化的,他对于那个时期,那些人的崇尚,对“古典”的坚持也绝非是因为那些流传千古的作品,这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念,深深刻在他灵魂之中。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德国浪漫乐派最他的创作手法受到了古典时期复调音乐极大地影响,而著名的“三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这一称号,更加深了勃拉姆斯身上的复古与保守的印记。

在他所创做的作品中,虽然严格遵循古典主义时期的曲式结构,但是却突破了调式的界限,有着极强的民族风格。

虽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但他初期的艺术创作思想理念则仍然是提倡恢复古典主义均衡和理性。

勃拉姆斯的间奏曲,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创作的,他放弃了之前结构丰富,规模宏大的成熟体裁,反而选择了篇幅简短的钢琴小品来演绎他的风格以及音乐理念。

我们以他的踏板运用上来进行说明。

在任何一个时期钢琴的踏板的使用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在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踏板的运用极为不同,都有极强的时代特征。

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对于踏板的使用是非常严谨的,基本都是具有明确标识的,例如贝多芬奏鸣曲Op.57第一乐章中,踏板的使用就有很明确的标记。

从哪一小节踩,到哪一小节松掉都有明确的标记。

作曲家指定的音响效果是怎样,就要严格要求去达到那个要求,这是古典主义作曲家的很明显的特征。

而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则出现了不同情况,谱面上基本没有踏板的标记,而但凡谱面上出现的踏板的标记,就一定是作曲家想着重突出的,例如非常重要的位置或者是节点,这极其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具体地使用可以要根据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来进行二度创作,通过这类踏板的运用,改变声音的功能性,其目的是为了使得音乐层次更丰富,这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显著特征。

勃拉姆斯他意在恢复古典主义,采用了古典主义严肃谨慎的结构,但是他的踏板是趋向于对声音的自我把控和调节,对即使音响的敏锐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对比与辨析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对比与辨析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对比与辨析一、介绍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文学运动,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学观念。

本文将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进行对比与辨析,探讨它们在思想、风格以及作品形式上的差异。

二、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文学的主导流派。

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古典主义追求秩序、理性和规则性。

其特点包括:1.理性追求:古典主义强调理智、秩序和稳定,倡导通过合理规则激发艺术创作。

2.规则性体系:古典主义定义了一套艺术规则,如三一律(三个部分分别展示开头、中间以及结尾),遵循叙述逻辑等。

3.客观写实:古典主义作品注重客观描写和真实性,更注重人物行为和道德准则。

三、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它反对古典主义对规则和理性的过度崇拜。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感受、想象力和情感表达,其特点包括:1.情感与个人体验:浪漫主义强调情感的自由流动和个人的内心体验,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2.自然与超自然:浪漫主义崇尚大自然,并探究神秘、超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3.异国风情:浪漫主义文学中常出现异国背景或异国文化元素,给读者带来新奇和遥远的体验。

四、对比与辨析1.文学观念上的差异:古典主义注重客观写实和普遍价值观念,而浪漫主义更注重个人情感和独特体验。

2.规则性与创新性:古典主义有明确的艺术规则,而浪漫主义更倾向于突破传统规则,追求创造力和创新。

3.人物形象的处理:古典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常常是理性和道德的代表,而浪漫主义更注重塑造独特而复杂的个体形象。

4.对待自然与情感表达:古典主义作品对自然描写较少,而浪漫主义注重对自然景观和情感内核的描绘。

五、结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风格和文学观念的运动。

古典主义追求理性、秩序和客观真实,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想象力以及个人体验。

通过对比与辨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文学运动,并从中汲取启示,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读后感300字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读后感300字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读后感300字
自十九世纪末期以来,人们对一切话题均可开诚布公、无拘无束的讨论。

对此艺术家和思想家们激动不已。

他们不屑社会习俗,因为它限制了言行。

他们相信昏厥抽搐退缩便是虚伪,“无病呻吟”或取悦他人即是伪君子所为。

就爱情而言,我们必须保留地毫不保留地把一切都告诉另一半,如若有所隐瞒,就是对情感的背叛。

恰恰相反,古典主义者赞许礼貌。

他们同一个认为几遍各方意见并非同一,息事宁人也很关键。

此外,还应不时地运用美术手法,拨动对方的心弦。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唯恐触怒他人,他们只是认为这并非明智之举。

情感关系中彼此彬彬有礼是古典主义者认为的,但是这不代表痛苦的妥协,也不是退让,而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且截然不同的理想状态。

我喜欢后者,彼此了解对方,精心照料对方的脆弱面及,温柔相待。

这正是令人羡慕的地方,也是爱情真正的个股表现。

读书笔记» 《印象主义与古典主义》读后感3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教育观
古典主义是以祟尚古代,模仿希腊罗马典范而得名的(classic,本意就是最优秀的),是欧洲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建立后绝对君权政治的一种社会反应,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妥协与让步。

古典主义(classicism)作为一种写作或绘画方式,“它标志着宁静的美、高雅、严谨、整饬和明晰”。

古典主义思想的基础是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其以笛卡尔为代表,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古典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思想上崇尚理性与自然,形式上追求严谨完美。

它以理性为基础,主张道德教育,强调理性与感情的和谐,但略显得冷冰与死板。

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学建立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从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将教育学体系化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正是吸收了唯理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借以引用于对人的理解,认为人的灵魂也是一种不变的实在,其只有与肉体相结合,灵魂才能获得人格。

灵魂通过肉体获得许多感觉,并和其他物体发生各种关系,从而也就造就出自我保存的观念,这种观念也构成了人的全部心理活动。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管理、教学和德育三大部分。

他首先将教学管理的纪律秩序问题提出来,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秩序保障的基础上,他又建立了以心理活动分析为基础的严谨的教学阶段理论,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德育思想则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升华,以道德的“善”作为教育的普遍不变的目的,通过各种“约束”与“惩罚”教育,以培养顺应社会的理想公民。

赫尔巴特深刻的教育思想,正是第一次为人们构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大厦。

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理性主义也构成了其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

这体现于教育秩序的严格纪律观和教学过程的严格过程观,也表现在其对教育目的的唯理性主义、对教学内容的客观实在性追求以及教学方法的统一性要求等。

这种古典主义的教育观,是人类教育思想的首次逻辑体系的系统化,也是20世纪之前人们对社会秩序稳定的普遍追求。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中产生的。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法国卢梭为自然主义的先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为了非理性主义之殇滥,人类的非理性终于寻找到其精神家园。

但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则有一个思想传播发展的过程,也有待于古典主义教育理论高潮之后方得以破土而出。

所以,
浪漫主义认为理性是人精神的枷锁,推崇人性的自由舒展,自我情感的尽情抒发,个体生命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赫尔巴特的古典教育思想在欧美大地曾盛极一时,但其强调以伦理为教育普遍不变的目的,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静听、被动的地位。

这种指导思想并不能适应知识的变革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因此,20世纪初在欧美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自觉的教育改革浪潮,这就是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英国人尼尔(A. S. Neill)的自由教育思想则将其推向高潮。

尼尔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享有绝对的自由,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管理都由学生决定,这也成为了自由主义教育的绝唱。

在教育改革的众多的理论中,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集大成者,成为了时代思想的标志。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对教育观念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的浪漫教育思想。

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经验的不断形成和改造。

学生的生长不是一个与自然环境相接触的过程,而是一个社会参与的过程。

这种实用主义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打破课堂教学呆板、沉闷局面的目的,学生在教学中也表现出了生动活泼的一面。

但是,在杜威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也出现了表面生动活泼而知识学习不力的重大问题。

中公讲师解析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