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
2009年中国林科院博士入学考试生态学真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5分,每个3分)1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1生物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
2林德曼效应: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这是Lindemans的经典能流研究所提出的,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4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5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二、简答题(35分)1 什么是生态系统管理?简述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应注意的科学问题(10分)1.生态系统管理是在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过程加以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制定适应性的管理策略,以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基本特征:(1)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2)实现可持续性;(3)重视社会科学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4)进行适应性经营。
应考虑的科学问题:根据管理的对象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该定义必须把人类及其价值取向整合进生态系统;确定明确的、可操作的目标;确定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收集适量数据,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提出合理的生态模式;监测并识别生态系统内部的动态特征,确定生态学限制因子;确定影响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选择和利用生态系统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2 简述群落成层性及其生态学意义(13分)成层性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
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
森林群落从上往下,依次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层次。
成层现象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
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的矛盾,而且由于生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
2009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判断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1.下列概念中,由德国科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的是( )A.生态学B.生物圈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正确答案:A2.对冬小麦完成春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 )A.高温B.低温C.长日照D.短日照正确答案:B3.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 )A.温度B.光照C.水分D.海拔正确答案:D4.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增强温室效应D.保护生物多样性正确答案:C5.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最主要气候因子是( )A.风力和降水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降水D.温度和光照正确答案:C6.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 )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正确答案:A7.从弃耕地开始发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周期性演替正确答案:B8.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农田D.苔原正确答案:A9.在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方程中,K表示( )A.内禀增长率B.瞬时增长率C.环境容量D.种群数量正确答案:C10.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具有的特征之一是( )A.环境变化剧烈B.结构趋于简单C.种群数量变化大D.系统趋于稳定正确答案:D11.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 )A.光照时数B.光照强度C.光谱成分D.温度正确答案:B12.某二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在生态学上可称为一个( )A.群系B.群落C.群丛D.种群正确答案:D13.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 )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土壤圈正确答案:A14.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是( )A.稀有种B.伴生种C.优势种D.亚优势种正确答案:C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弱的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冻原正确答案:D16.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形,则该种类的年龄结构属于(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混合型正确答案:B17.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A.水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正确答案:D18.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 )A.碳B.氮C.磷D.氧正确答案:C19.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来说( )A.出生率低,寿命长B.出生率低,寿命短C.出生率高,寿命长D.出生率高,寿命短正确答案:A20.2007年我国太湖出现蓝藻大发生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属于( )A.年间波动B.种群大暴发C.生物入侵D.季节性消长正确答案:B填空题21.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即为______。
《环境生态学》试题集
《环境生态学》综合练习、名词解释1. 2. 3. 4. 5. 6. 7. 8. 环境生态学:生态规划(广义): 群落的水平结构: 土壤肥力: r-选择: 能量流动: 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 K-选择: 须氧污染物: 9.10. 生物种群环境容量: 11. 污染物质环境容量 12. 生态因子: 13. 群落的垂直结构: 14. 物质循环: 15. 酸雨:16. 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规律:17. 生物多样性: 18. 湿地生态系统: 19. 光饱和点: 20. 生态型工业: 21. 间接生态因子: 22. 生态监测: 23. 光补偿点: 24. 群落的交错区: 25. 功能区划: 26. 食物链加环延长: 27. 生物种群: 28.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规律:29. 人为干扰: 30. 平行食物链相接: 31. 限制因子: 32. 协同进化:33.群落:34.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35.光周期性:36.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37.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规律:38.生态破坏:39.谢尔福德耐性定律:40.动态平衡规律:41.边缘效应:42.温度三基点:43.耐性限度:44.反馈调节规律:45.生态位:46.自然保护:47.环境资源有效极限规律:48.温室效应:49.优势种:50.生态工程:5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52.正反馈:53.互利共生:54.负反馈:55.食物链:56.沉积循环:57.生态幅:58.食物网:59.初级生产:60.环境污染:61.主导因子定律:62.生态金字塔:63.系统功能综合性:64.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定律:65.群落的演替:66.生态平衡:82.物候期67.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 83 .限制因子 68.顶级群落: 8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69.生态失调: 85.耐性限度 70.间接生态因子: 86.生态幅 71.次生演替: 87.主导因子 72.能量流动:88.主导因子定律 73.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 89.协同作用 74.指示生物 90.不可替代性 75.平行食物链连接 91.综合作用规律 76.食物链加环 92.DO 77.光补偿点 93.COD 78.光饱和点 94.BOD79.光周期性 95.治污生态工程 80.温周期现象 96.81.物候二、选择题1. 红橙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__________ 。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生物群落:指在特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食物链: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一个群落自身所经历的发育,即群落由发育初期、成熟期到衰老期的变化。
同时,在一定地段上,群落有一个类型转变成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被称为群落演替。
选择题1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B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2.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 )。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C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5.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A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6.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7.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8.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B )A.季节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平衡9.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9
2009《环境生态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
3、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4、生态位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分)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2分)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2分)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2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2分)2、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
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
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5分)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3、简述种群的概念及其群体特征种群的定义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正文部分)一、选择题1. 环境生态学的定义是:a)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b) 研究环境污染与修复的学科;c) 研究生物种群遗传学的学科;d) 研究地球气候变化的学科。
2. 下列哪个层次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物群落;b) 气候;c) 生态位;d) 生物种群。
3.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物群落中通过_______而占据的一种功能位置。
a) 食物链;b) 捕食活动;c) 繁殖活动;d) 空间分布。
4. 以下哪种是典型的生态位重叠现象?a) 两个种群以相同的方式获取食物资源;b) 两个种群在同一地区占据相同的生境;c) 两个物种通过竞争获得共同的生存需求;d) 两个物种通过合作改变环境。
5. 下列哪种群落有严重干扰或破坏后能迅速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a) 成熟群落;b) 潜在群落;c) 气候群落;d) 亚稳定群落。
二、简答题1. 请解释“个体”和“种群”在生态学中的定义,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个体是指同一物种的一个独立个体,在生态学中通常以单个个体为研究对象。
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据同一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称为种群。
个体和种群是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个体是种群的组成单位,种群是个体的集合体。
个体和种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个体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依赖于种群提供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而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又由个体的生活史和相互作用决定。
2. 请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位和生态位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总体,包括不同物种的个体和它们所占据的空间。
生物种群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相同特征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如鸟类种群、植物种群等。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物群落中通过食物链、捕食活动、繁殖活动和空间分布等方式而占据的一种功能位置。
生态位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等作用。
2009环境卫生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生态学: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资和能量的交换,任何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环境对生物而言就是资源的同意语;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就与环境产生了生态关系;生态学就是研究这种关系的一门科学。
生态学即研究生命体系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临界温度:当气温下降,散热量增加时,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开始提高代谢率的外界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3、小气候:由于下垫面的性质不同(水、陆、冰雪、沙漠、植被等),所造成的热量和水分的收支不同,而形成的近地面局布地区所特有的气候。
如畜舍小气候。
4、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依靠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在等热区温度范围,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基本平衡,代谢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5、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比值的百分率,其值愈大,空气相对湿度愈高。
二、论述题(每小题各15分,共60分)1、如何理解生物生产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是畜牧业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试述畜舍中的氨气对家畜的危害。
(1)对黏膜、结膜有刺激作用,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高,可溶解和吸附在人、畜禽的黏膜和结膜上,低浓度的氨对黏膜有刺激作用,引起结膜和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甚至发生喉头水肿,坏死性支气管炎,肺出血等。
(2)引起呼吸中枢反射性兴奋,低浓度的氨通过三叉神经末稍引起呼吸中枢反射性兴奋。
(3)破坏血液的输氧功能,吸入肺部的氨能通过肺泡上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碱性高铁血红素,破坏血液的运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
(4)高浓度的氨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泡的损伤,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
(5)在低浓度氨长期作用下,机体抵抗力明显减弱,结核杆菌,肺球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的感染极易发生。
3、试述畜舍中的硫化氢对机体的危害。
(1)硫化氢在水中溶解度很高,可溶解和吸附在人、畜禽的黏膜和结膜上,H2S与黏膜和结膜上Na离子结合生成Na2对黏膜和结膜造成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结膜和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甚至发生喉头水肿,坏死性支气管炎,肺出血等。
环境生态学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合计43题)一、填空题1.人类对自然的适应环境污染5.《寂静的春天》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7.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8.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生9.《增长的极限》10. Haeckel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前苏联学派12.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13. 大气圈微观二、选择题1. A2. B3. D4. D5.A B C D6. A7. A B8. B9. A 10. C三、判断题1. (√)2. (×)3.(√)4.(×)5.(×)6.(√)四、名词解释——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或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应用生态学的原理,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五、简答题1.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答:特点: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的能力。
启示以自己的理解围绕要怎么善待生态圈来作答。
2.简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答:研究内容包括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
(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题记:本文通过对环境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知识,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基础。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对于流域耕地,哪种选择是最佳实践?A. 农机化B. 细致耕种C. 灌溉D. 供水答案:B2. 地表积水是指什么?A. 雨水B. 污水C. 水库水D. 河流水答案:A3.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什么?A. 加速植物生长B. 降低植物生长C. 促进植物繁殖D. 破坏植物居住答案:B4. 水流的特性有哪些?A. 容积性B. 分散性C. 吸水性D. 细致性答案:A、B、C二、解答题1. 生态学的内涵是什么?答:生态学是一门学科,要求探究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物与无机物,以及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的科学研究。
它涉及研究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以及研究生物专场结构和过程、地表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维持、演化和保护等多个学科领域。
2. 氮循环的过程有哪些?答: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它包括固定、交换、回收和化学变化4个步骤。
固定是指植物的根系和菌根,及其相关的微生物发挥其催化作用,将大气中的氮素固定到植物体中。
其中,氨化还原reaction是氮循环过程最重要的一步。
交换指同一个生物系统中有不同的生物互相传递氮物质,比如食物链中被食物捕食的一方就会将固定氮分解到环境中。
回收是指植物体内氮物质被分解回收,向环境中释放氮物质。
化学变化是氮向环境中的氮气的气候环流演变,这一步可以提供生物系统氮物质的重新利用。
2009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
2009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考研真题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64分)1. 环境荷尔蒙2.生态风险评估3.生态工程4. 绝对致死剂量5. toxicant6.fragile ecosystem7.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8. biomass9. 食物网源点10.优势种11.二级肉食动物12. 演替顶极13. species richness14.frequency15.instantaneous rate16. ecosystem management二、请运用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解释以下现象(8小题,共86分)1.生态学家在对某个海湾的藻类进行调查时发现,在浅水处生长了很多绿藻,稍深处则有很多褐藻,再深一些的水中则生长了很多红藻。
请解释此现象。
(10分)2.骆驼是一种典型的沙漠动物,请解释它能在沙漠中长时间旅行而免受伤害的原因。
(10分)3.通过对全世界高等植物种类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巴西有4万多种,俄罗斯和东欧地区有1 万多种。
据调查在我国两栖类动物分布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请分析产生这种分布现象的原因。
(10分)4.在西双版纳,钝叶榕小蜂将卵产在钝叶榕果的子房里,同时为榕树有效地传粉。
研究发现钝叶榕在种群水平上常年持续挂果,其花柱长度短于榕小蜂产卵器的长度,保证了传粉榕小蜂的在其中产卵繁殖;而传粉榕小蜂的羽化出蜂时期则与榕果内雄花的开放时间保持高度一致。
请解释这一现象。
(10分)5.四川省二郎山东坡和西坡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存在较大差别。
东坡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气候湿润,而西坡却寸草不生,气候异常干燥。
当地有这样的谚语:“过一山,另一天”、“一山之隔两重天”。
请解释此现象。
(10分)6.我国广东省珠江的伶仃洋上有一个小岛叫内伶仃岛,岛上森林覆盖面积达95%,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岛上生活着近600只猕猴,还有其它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
环资学院09年真题
2009考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2环境管理3、生态系统4、环境质量5、生物监测6、可持续发展7、自然资源8、水质9、水环容量境10、土壤二.填空题1、生态系统分两大类2、水体状况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点4、地球化学循环三种类型沉积5、生态失衡2个标志6、环保工作2个方面7、生物多样性指什么(生态系统性)8、环境对人的危害(极性危害)9、大气稀释扩散因子2个10、水体自净表现2个方面三.选择题1.臭氧层破坏是(全球性问题)2、再生性资源矿产?森林?核能?3、富营养化导致(缺氧)4、核电优势(投资小)5、热污染(水体)6.7、环境管理职能(客观、协调)8、环境管理制度(三同时、协调、排污交易)9、环境问题根本的根源(人?)10、环境质量评价类型(回顾、现状、观测、风险)11、环境管理的趋势12、环境鼓励经济政策13、水质指数平均、最高14、固体废物“三化”15、气态污染物烟、尘、NO2四、简答题1、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调节具备哪些条件?2、防治工业污染的原则及主要措施?3、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什么?目前采取哪些措施?4、危废处理技术,处置填埋技术5、环境管理按范围划分?8项制度?五、综述题1、某印染厂200T/d、CODcr=750、SS=280、色度500、pH=11.6水处理流程不同分类,絮凝剂分类,分别说说哪种更佳?处理程度画出流程。
2、作为环保工程师应具备哪些科学文化知识、职业道德?环保工程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目前环境工程在各方向的研究热点?。
《环境生态学》A卷答案【考试试卷答案】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卷答案A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1. 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2. 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3. 液相气相固相4.无限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有限条件下的种群增长5.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6.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7. 单顶级多顶级顶级格局说8.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9. 内因演替外因演替10.市场价格和替代花费环境偏好显示法条件价值绿色国民帐户11.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12.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 - - - + - - + +三、名词解释(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提供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的产品和环境效应。
2.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的发育和调节达到某种稳定状况,包括结构稳定、功能稳定和输入输出稳定。
4.生态监测:凡是利用生命系统为主进行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手段都可称为生态监测。
5.退化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共同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6.生态对策:是一个物种在生存斗争中对环境条件采取适应的行为;在长期稳定的环境中生活的种群尽可能均匀地利用环境;在迅速出现随后又消失的环境中,生物能及时地寻找有利的继续生存的地点。
7.超富集植物(超积累植物):可以在高浓度金属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并在体内累积大量的重金属,其浓度为普通植物的100倍以上,最高的可达到1%的植物体干重。
四、简答题(本大题五小题共35分)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环境生态学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生态学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回答问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由哪些成分所组成,试举例加以说明。
生态系统一般系统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一定相互关系的各个部分的集合。
(1分)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由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统一体。
(1分)生物和非生物两大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光、热、水、土、大气、岩石及非生命的有机物质等。
(1分)农业生态系统或森林生态系(1分)2、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生态金字塔是如何表述的?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构成食物链。
(1分)由多条相关食物链组成食物网。
(1 分)营养级是生物在捕食与被捕食中所处的位置。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每个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的是顺序由低到高排列起来,绘成结构图,就会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生态金字塔。
(2分)3、什么雨是酸雨?酸雨有哪些特点?大气降雨中pH小于7的降雨,称为酸雨。
(2分)酸雨是大气遭到污染的结果,对植物、动物和金属物品都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2分)4、什么叫环境容量?如何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土壤存在一个可承纳一定污染物而不致污染作物的量,这个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称为土壤环境容量。
(1分)在不使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的条件下,土壤中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一个特定环境对污染物的容量是一定的。
其容量大小和环境空间的大小、各环境要素的特性、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
环境空间越大,环境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能力就越大,环境容量也就越大;对某些污染物而言,它的理化性质越不稳定,环境的容量也越大。
(3分)5、什么是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有何作用?生态工程可以是人工设计的一个生物群落、一个生态系统或一个更为宏观的地域性的生态空间,其中以生物种群落为主要结构成分,人为参与调控,并实现一定功能的工程系统。
(1分)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多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009环境评价师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9环评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拟建生产规模8×106 t/a的露天铁矿位于山区,露天开采境内有大量灌水,周边有耕地。
露天采场北800米处有一村庄,生活用水取浅层地下水。
采矿前需清理地表,剥离大量岩土。
生产工艺:采矿——选矿——精矿外运。
露天采场平均地下涌水12500 m3/d,用泵疏干送选矿厂。
矿厂年排尾矿3.06×104 m3,尾矿属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尾矿库选在距露天采场南1000米沟谷内,东西走向,汇水面积15平方公里,沟底有少量耕地,两侧生长灌木,有一自北向南河流从沟口外1000米过,河流沿岸为耕地。
沟口附近有20户居民的村庄。
尾矿坝设在沟口,初期坝高55米的堆石坝,后期利用尾矿分台阶逐级筑坝,最终坝高140米,下设渗水收集池,渗水、澄清水回用生产,不外排。
设有符合防洪标准的库内、外排洪设施,为保安全,生产运营时坝前保持滩长>100米的尾矿干滩。
问题:1、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地表清理、岩土剥离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露天采场运营期的主要水环境影响有哪些?3、给出尾矿库区植被现状调查内容。
4、简述运营期尾矿库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5、尾矿库建设是否涉及居民搬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1)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一定的植被生物量损失及其生态效益的损失;(2)破坏农田,造成农田面积的减少和粮食产量的损失;(3)地表清理及岩土剥离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4)由于处于山区,还需分析是否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破坏生态环境;(5)清理、剥离活动是否会对山区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
2,(1)运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不断抽排地下水,容易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周边井水水量或水质,进而影响居民生活;(2)地下水位下降也有可能影响周边植被的生长;(3)抽排地下水也容易导致地表下沉,形成“漏斗”。
(4)采矿作业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容易使下游河流地表水水质变差。
3,(1)调查尾矿库区及影响范围植被的生境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2)调查有无国家或地方保护植物种及分布情况;(3)调查主要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特别是优势种的生长情况(4)设置样方,调查植被及主要植物的覆盖率、频率、密度等基本情况。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A、B、A二、填空题1、环境、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
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
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C、B、A、A、C、A、A、D、B、B、D、B、B、A、C、A、D、A、B、B二、多项选择题1、A、B、C;2、B、C、D ;3、B、C、D;4、B、C、D三、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2、限制因子:生物的存在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考试2009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分,共20分)一、术语解释<每题4 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b5E2RGbCAP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
、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3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p1EanqFDPw4、生态位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
DXDiTa9E3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分)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2分)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2分)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2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2分)2、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
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RTCrpUDGiT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
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5分)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5PCzVD7HxA1 / 12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3、简述种群的概念及其群体特征种群的定义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内的个体间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等。
<4分)jLBHrnAILg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大体分三类:①种群密度。
②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及迁出率。
③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6分)xHAQX74J0X4、简述r-策略者与k-策略者的主要特征5、简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全球初级生产量的分布有三个特点:⑴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其主要原因是大洋区缺乏营养物质。
<分)3⑵陆地上的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量、温度和降水量的依次减少所决定的。
<分)3LDAYtRyKfE⑶海洋中初级生产力由河口湾→大陆架→大洋区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河口湾有大陆河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的输入,但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沿大陆架到大洋区逐渐降低。
<4分)Zzz6ZB2Ltk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图解碳循环的过程,并论述与碳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中的C循环主要是伴随着光合作用和能量流动的过程而进行的<见下图)。
dvzfvkwMI1空气、水中分)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8 CO的燃烧2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化石燃料的消耗量迅速上风化分解排放数量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森林的砍伐,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植升,使CO呼吸作用呼吸作用2淋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2CO的量减少,其结果使大气中CO含量呈上升趋势。
物吸收利用大气中火山活动22生产者消费者rqyn14ZNXI由于CO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有高度的通透性,而对地球反射的长波辐射有高死亡2岩石、沉积物化石燃料分解者2 / 12度的吸收性,大气CO浓度上升将导致大气层低处的对流层变暖,而高处的平流层变2冷,这一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3分)EmxvxOtOco从工业革命以来,地面温度已升高0.4-0.6℃,按现在CO浓度上升的趋势预2测,在未来100年中,气温可能再上升1.5-4.5℃。
<2分)SixE2yXPq52、试比较群落演替顶级学说的三种主要演替顶级理论。
(1>单元顶级论(3分>是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于1916年提出。
他认为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只有一个顶级群落,即气候顶级群落,其它一切群落类型都朝着这唯一的一种顶级群落发展。
6ewMyirQFL(2>多元顶级论(6分>由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54年提出。
这个学说认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以看作顶级群落。
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聚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级。
除气候顶级外,还可有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动物顶级等。
同时还可能存在复合型顶级,如地形-土壤顶级,火烧-动物顶级等。
kavU42VRUs(3>顶级-格局假说(6分>实际上是多元顶级论的一个变型,也称作种群格局顶级论。
该学说认为,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不断变化着的,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级群落,如气候顶级、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等,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级群落类型,构成一个顶级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
y6v3ALoS89B 卷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
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M2ub6vSTnP2、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各种生态因子中,有的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是直接的,如温度、光照、水分等;而有些因子的作用是间接的,是通过改变其它生态因子而对生物起作用的,如海拔高度、经纬度、地形的坡向及坡度是通过影响温度、光照及水分而起作用的。
0YujCfmUCw3、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其适宜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eUts8ZQVRd4、互利共生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
如豆科作物与根瘤菌共生形成的根瘤。
sQsAEJkW5T3 / 125、次级生产次级生产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
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成自身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如肉、蛋、奶、毛皮、血液都是次级生产的产物。
GMsIasNXk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生态学发展的四个时期<1)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2分>可以说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人类历史同样古老。
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必需对其生活环境、各种自然现象及赖以生存的动植物的习性进行观察。
因而很早就注意到生物与季节、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TIrRGchYzg<2)建立时期<17世纪-19世纪)(2分>17世纪后,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
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生态学的概念和定义。
7EqZcWLZNX<3)生态学的发展和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3分>20世纪初,动、植物生态学同时得到了发展,生态学被公认为生物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
20世纪30年代后,生态学由定性描述阶段发展到定量描述阶段。
lzq7IGf02E<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3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
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的破坏及枯竭等对人类的未来生存构成危胁,而这些问题的控制和解决,要以生态学为基础。
引起社会上对生态学的进一步关注,生态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被称为“现代生态学”时期。
zvpgeqJ1hk2、简述光周期现象及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性<1)光周期现象(5分>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上各地区的日照长短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存在周期性变化。
日照长度的周期性变化,对动植物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地球上的动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光照环境中,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自对这种周期性变化的适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NrpoJac3v1<2)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性(5分>根据植物对日照长短的反应类型,可以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及中间性植物。
长日照植物通常要在日照长度超过一定值后才能开花,如冬小麦、油菜。
短日照植物通常是在日照短于一定的值后才能开花,如水稻、玉M、大豆。
中间性植物对日照长度反应不敏感,只要其它条件合适,在一年中任何时间都能开花。
如黄瓜、蕃茄等。
1nowfTG4KI在动物中鸟类的光周期现象最明显,很多鸟类的迁移都是由日照长度的变化引起的。
鸟及一些哺乳动物的繁殖,昆虫的滞育<越冬)也受日照长短的诱导。
fjnFLDa5Zo3、简述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在形态、生理及行为方面4 / 12形成了很多对低温的适应性。
(2分>tfnNhnE6e5在形态方面,对生长在极地及高山上的植物,芽、叶片及植物表面有油腊类物质、鳞片、蜡粉、密毛的保护,植物矮小并呈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有利于保温。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个头较大,身体突出部分少,有利于保温及减少散热,还通过增加羽毛的厚度、密度及皮下脂肪的厚度,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
(3分>HbmVN777sL植物常以不易受冻的种子、根、块茎等越冬。
木本植物则以落叶相适应。
(2分> 在生理方面,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组织中的水分及增加细胞中物质的浓度来降低植物组织的结冰点,增加抗寒力。
通过这种方式,可使一些植物的冰点降低到-30℃甚至更低。
在生理方面,动物可以靠增加体内产热量来保持体温。
(3分>V7l4jRB8Hs4、什么是生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的集合体;(3分>群落内的各种生物由于彼此间的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和对环境的共同反应,使群落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和共同规律的有机整体;(4分>83lcPA59W9这个整体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