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新区发展规划

武夷新区发展规划
武夷新区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发展基础4

第一节区域现状4

第二节有利条件6

第三节重要意义9

第二章总体要求11

第一节指导思想11

第二节基本原则11

第三节战略定位12

第四节发展阶段与目标14

第三章城市发展15

第一节区域统筹15

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16

第三节城市发展格局17

第四章基础设施19

第一节交通19

第二节给水23

第三节电力通信23

第四节垃圾污水处理25

第五章产业发展26

第一节旅游业26

第二节机械电子产业28

第三节资源深加工业29

第四节新兴产业29

第五节现代服务业31

第六章启动开发区域33

第一节基本情况33

第二节功能分工及重点34

第三节重点发展片区35

第四节先行建设项目36

第七章生态环境建设与文化保护39第一节生态建设39

第二节环境保护41

第三节历史文化保护42

第八章防灾减灾44

第一节防洪排涝44

第二节地质和地震灾害防治44

第三节人防和消防45

第九章保障措施47

第一节规划先行47

第二节项目带动48

第三节投融资政策48

第四节用地保障49

第五节实施环保政策50

前言

南平市地处闽浙赣三省结合部,闽江上游,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为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2009年户籍人口306万。南平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是:海峡西岸绿色腹地、南接北联战略通道、连片发展前锋平台。

武夷新区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和建阳市的部分区域,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邵武市、建阳市、光泽县的部分乡镇。本次规划范围主要涉及武夷山市的崇安、新丰、武夷、吴屯、星村、兴田、五夫和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等5个街道办事处、7个乡镇,土地面积1939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33.29万人。武夷新区地处闽北地理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品牌优势突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较大,辐射对接闽东北、赣东南、浙西南等地区。

武夷新区规划统筹武夷山和建阳发展布局,以兴田、将口、童游三大重点开发片区为启动区,按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要求,对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进行重点规划;武夷山城区(含度假区)、建阳城区的功能布局与启动区进行有效衔接,实现整合、优化、提升。武夷新区最终目标是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附图一)

2010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明确指出:“福建要增创发展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指明了闽北地区加快发展的方向,增强了加快武夷新区建设的信心,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武夷新区的规划建设,在省委“四个专题”调研时,对闽北发展布局提出了“一点一线一重心”发展战略,其中“一点”就是指武夷新区。2010年初,省委孙春兰书记专门到正在规划的武夷新区调研,强调要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出发,规划标准要高、建设标准要高,做到交通基础设施先行、环境保护措施同步、社会事业布局合理、片区功能定位明确,建设一个符合南平实际、面对未来需求、凸显地域特色的武夷新区,真正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在今年省“两会”参加南平代表团讨论时再次强调,武夷新区的规划是从南平实际出发的大手笔,要把新区规划好,把功能分区设计合理,在这个基础上把新区建设好;黄小晶省长多次研究过问新区规划建设,强调要加快武夷新区的谋划建设,并做好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明确提出,加快谋划建设武夷新区,建设成为海峡西岸承接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国际性旅游观光休闲基地、闽浙赣交界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

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武夷新区,是继平潭综合实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见》精神,着力先行先试的又

一重大举措、重大部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南平在新的历史时期,主动融入海西,加快拓展海西腹地,优化空间布局和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升闽北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加快谋划和推进武夷新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构建闽浙赣交界处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提高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保护武夷山“双世遗”品牌,促进武夷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有利于构建区域交通枢纽,建设纵深推进的前锋平台和战略通道,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拓展闽台交流合作,探索两岸旅游、文化、经贸等合作的有效途径,着力先行先试,打造两岸产业深度合作基地。

本规划编制依据为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和文件。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并对远景进行展望。本规划经省政府审定通过后,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武夷新区开发建设及制定其它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实施过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第一章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海西战略实施以来,南平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6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7亿元,财政总收入52.3亿元。

第一节区域现状

(一)自然和人文概况

武夷新区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等乡镇、街道,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邵武市、建阳市、光泽县的部分乡镇,土地面积为4132平方公里(其中武夷山市全部乡镇、街道土地面积2813 平方公里和建阳市的部分乡镇、街道土地面积1007平方公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邵武市水北街道土地面积64平方公里、建阳市黄坑乡128平方公里、光泽县寨里镇和司前乡及鸾凤乡12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范围涉及武夷山市的崇安、新丰、武夷、吴屯、星村、兴田、五夫和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等5个街道办事处、7个乡镇,土地面积1939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33.29万人。(附图二)

武夷新区规划区域概况(表1-1)。

表1-1武夷新区规划区域概况

续上表

武夷新区地貌类型以丘陵和河谷盆地为主,地势起伏和缓,西部和东部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为平坦。

武夷新区地处闽江上游,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降雨量介于1700—2400毫米之间。区内主要过境河流有崇阳溪和麻阳溪,均属闽江支流建溪水系。崇阳溪多年平均径流量60.1亿立方米,麻阳溪多年平均径流量17.5亿立方米。

武夷新区土地资源丰富,人均拥有量大,人均土地面积9.56亩,高于全省人均5.3亩的水平。

武夷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唯一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了独具闽北特色的山水、人文旅游优势。

(二)经济发展现状

2009年,区域内实现生产总值121.3亿元,财政总收入9.6亿元。武夷山连续3年、建阳市连续2年被评为“福建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武夷新区的开发、新兴中心城市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武夷山旅游产业基础好、发展快,2009年接待中外游客4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0.2亿元。区内工业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发展平台有闽北经济开发区、南林林产工

贸城、仙店工业园等;农业主要以水稻、烟叶、茶、竹、食用菌生产和畜牧养殖为主。

(三)基础设施现状

——交通。对外交通便捷。浦南高速、省道303线、峰福铁路是主要对外通道,浦南高速在规划区域内设五夫、兴田、建阳三个落地互通,峰福铁路在区域内设建阳、将口、兴田、武夷山4个站点,现有武夷山机场在规划区。在建的武邵高速和宁武高速和京福高速铁路合福段纵贯南北,规划中的浦建龙梅铁路(东接衢宁高铁,西经福建龙岩市进入广东)横穿新区东西。武夷山新机场拟选址于区域中部的将口镇十八窠。随着区域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将快速形成。

——供水、供电、通信。现有武夷山市、建阳市及各乡镇自来水厂,日供水6.47万吨。童游、南源两座220千伏变电站,为南平地区北部电网枢纽变,各为主变1台,容量120兆伏安;仙店、南林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各为主变1台,容量31.5兆伏安,建阳城关110千伏变电站,主变2台,容量2×31.5兆伏安。国家一级干线光缆两条,国家二级干线光缆六条,中继光缆五条。通信线路已覆盖区域各行政村。

第二节有利条件

——战略区位重要。武夷新区毗邻浙西南和赣东南,为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推进的前锋平台和战略要道,

闽浙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纵深拓展区,辐射闽浙赣内陆经济腹地的重要支撑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武夷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和省加大投资力度,在此布局了多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武夷山新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将有利于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快速形成,促进经济要素的集聚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丰富。武夷新区山青水秀,森林广布,生态环境优越。地势低缓,土地资源丰富,且现状建设量不大,开发成本较低。水资源丰富,水质状况总体较好,全区境内水资源量20.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1万立方米,是全省的3.3倍。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容量较大,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3%、废气和污水排放量较少,环境污染小,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地、水资源等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对积极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构筑若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高新产业基地十分有利。

——品牌优势突出。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自然“双世遗”,又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5A级旅游区,拥有全国十大文明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国家森林公园等多块国家级“金牌”。武夷新区涵盖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度假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是武夷山文化旅游品牌的最重要部分。国务院《意

见》明确提出,增强武夷山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必将有力推进武夷新区的开发建设。

——文化积淀深厚。武夷山、建阳是闽越文化集萃之地,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闽族”文化;汉朝时期闽越人民创造出灿烂一时的闽越古国文化;宋朝时期朱熹在此“琴书五十载”,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底蕴浓厚的朱子文化、闽越文化、山水文化、茶文化,有利于武夷新区集聚人气,提升品位,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具有一定的建设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武夷新区在规划、基础设施布局、城市功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现有的闽北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已形成一定的层次和规模,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林产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初具雏形,与沿海地区有较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对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要求迫切,产业转移的动力日趋增强,武夷新区正逐渐成为整合和发挥闽北优势要素,打造具有洼地效应的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

但武夷新区总体上仍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存在着经济综合实力不强、整体竞争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体制机制不活、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等问题,区域内产业发展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节重要意义

谋划建设武夷新区,是南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护武夷山“双世遗”品牌。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建设武夷新区能够增强统筹能力,增加调控手段,提高保护力度,可以更好地科学统筹产业布局、土地资源、财政资金和人力资源,能够更好地保护武夷山和闽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同时,又能大规模打造史蕴丰富、生态和谐、全面繁荣的新兴组团式山水中心城市,提升武夷山城市形象,使之与武夷山“双世遗”相匹配,进一步扩大武夷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与中心城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有利于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务院《意见》明确要求,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两岸共同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建设武夷新区,可以更好地集聚要素资源,融合朱子文化、闽越文化和茶文化精髓,拓展旅游经济半径,做大做强武夷旅游产业,建设大武夷旅游经济。

三是有利于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平市政府驻地延平区作为闽北中心城市,偏居于整个南平市域的最南侧,地形复杂,城市空间狭小,交通枢纽功能弱化,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制约。建设武夷新区,可以充分利用武夷山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与人文优势,加快建设新兴中心城市,与海西福州城市群、厦漳泉城市

群形成南北呼应的格局,更好地发挥海西纵深推进的前锋平台作用。

四是有利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闽北跃升发展。谋划建设武夷新区,构建新兴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空间结构,解决空间生产力布局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培育新的增长极;将进一步聚集生产要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进一步发挥区域内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培育生物、环保、观光、休闲、养生、软件等新兴产业,提高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使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补发展,从而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章总体要求

加快武夷新区开发建设,必须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的《意见》精神,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先行先试,以人为本,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推进武夷新区开发建设;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并进,强化旅游带动,通过产业集聚、新兴中心城市建设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境内外的发达地区全方位交流合作,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整合资源集约开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武夷新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海峡西岸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现代化的新兴中心城市和服务周边地区发展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实现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

第二节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科学定位。紧密结合实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加快构建武夷新区交通网、产业群、生态链,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互动并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优化功能布局,把握开发时序,分期开发,循序渐进,率先推进区域交通条件相对优越、产业基础相对较好、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建设,带动武夷新区全面协调发展。

——产业支撑、聚集要素。依托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先培育发展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整合利用各种要素,强化专业协作,协调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促进产业与城镇的互动发展。

——有序推进、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兴产业,实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中布局、城镇集聚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区。

——互补开发,有效提升。统筹区域发展资源,处理好新开发片区与武夷山、建阳市区及武夷山旅游度假区关系,促进功能互补,共生共赢,联动发展,构建新兴中心城市;处理好与现南平中心城区的

关系,促进两者南北呼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推动闽北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创新区域开发模式,把握资源配置的主动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强武夷新区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加快闽北新兴增长极的形成。

第三节战略定位

——新兴中心城市。贯彻落实海西战略,整合武夷山、建阳市空间资源,打造史蕴丰富、生态和谐,与武夷山“双世遗”相匹配、“宜创、宜业、宜养、宜游、宜居”的闽浙赣交界区域新兴组团式山水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自然文化旅游中心。突出国际旅游功能,体现“海峡旅游”特色,统筹考虑武夷山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着力培育山水观光、养生度假、文化体验、民俗风情旅游等特色品牌,加快构建大武夷旅游经济圈,打造闽浙赣交界地区旅游集散地,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我国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重要区域交通枢纽。以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空港以及城市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科学布局、扎实推进,加快建设闽浙赣结合部的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与全国各大区域相联系的立体交通网,启动武夷山航空口岸对台直航入境人员落地签注,建设内陆无水港和物流节点城市,打造服务周边地区发展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海西绿色腹地乃至更广阔区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成为海西纵深推进的前锋平台。

——新兴产业基地。着力发展节能低碳的资源加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创意、旅游等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符合闽北生态资源特色的生物制药、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增强集聚力和辐射力。探索建立与周边地区的有效合作机制,建设海峡西岸承接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和新兴产业基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打造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新格局。

第四节发展阶段与目标

——开发起步阶段(2009年至2012年)。完成新区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等的编制工作,规划体系基本完善。做好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启动项目实施,依托童游机械电子产业组团、海西林产工贸城的建设,带动重大项目入驻和重点区域开发;通过推进宁武高速公路、武邵高速公路、江滨东路、公馆大桥到兴田的一级公路、京福高铁合福段的动工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营造开放开发的良好态势,为加快武夷新区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行政中心启动建设。

——加快发展阶段(2013年至2020年)。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旅游、生物、创意、休闲养生等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快速成长,形成多个产业功能组团;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覆盖武夷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城市功能基本完善,武夷山、建阳市区整合基本完成,初步建成辖“一城六片”的新兴中心城市。

——全面提升阶段(2020年以后)。新兴中心城市进入稳定增长期,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工业、物流、文化、科教、金融等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人口约50—100万人的闽浙赣交界区域重要中心城市。

第三章城市发展

通过对武夷新区各功能片区、组团的开发建设,整合优化武夷山、建阳市资源,以区域内部交通为纽带,把武夷山、建阳市融为一体,建设成为闽浙赣交界区域重要的新兴中心城市。

第一节区域统筹

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先导,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具有较强带动力和竞争力的中心城市。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闽浙赣交界区域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实现整体协调发展。集聚区域资源要素,培育特色和主导产业,推进经济与产业结构战略性优化升级,引导产业空间整合和资源合理利用,构筑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区域城镇空间格局。

——统筹新区与周边地区的发展。闽浙赣三省毗邻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资源相似、人文相近、城市相当。要统筹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武夷山“双世遗”为核心,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形成大武夷旅游经济圈;以武夷新区重要区域交通枢纽为载体,推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建设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物流中心。

武夷新区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发展基础4 第一节区域现状4 第二节有利条件6 第三节重要意义9 第二章总体要求11 第一节指导思想11 第二节基本原则11 第三节战略定位12 第四节发展阶段与目标14 第三章城市发展15 第一节区域统筹15 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16 第三节城市发展格局17 第四章基础设施19 第一节交通19 第二节给水23 第三节电力通信23 第四节垃圾污水处理25 第五章产业发展26 第一节旅游业26 第二节机械电子产业28 第三节资源深加工业29

第四节新兴产业29 第五节现代服务业31 第六章启动开发区域33 第一节基本情况33 第二节功能分工及重点34 第三节重点发展片区35 第四节先行建设项目36 第七章生态环境建设与文化保护39第一节生态建设39 第二节环境保护41 第三节历史文化保护42 第八章防灾减灾44 第一节防洪排涝44 第二节地质和地震灾害防治44 第三节人防和消防45 第九章保障措施47 第一节规划先行47 第二节项目带动48 第三节投融资政策48 第四节用地保障49 第五节实施环保政策50

前言 南平市地处闽浙赣三省结合部,闽江上游,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为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2009年户籍人口306万。南平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是:海峡西岸绿色腹地、南接北联战略通道、连片发展前锋平台。 武夷新区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和建阳市的部分区域,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邵武市、建阳市、光泽县的部分乡镇。本次规划范围主要涉及武夷山市的崇安、新丰、武夷、吴屯、星村、兴田、五夫和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等5个街道办事处、7个乡镇,土地面积1939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33.29万人。武夷新区地处闽北地理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品牌优势突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较大,辐射对接闽东北、赣东南、浙西南等地区。 武夷新区规划统筹武夷山和建阳发展布局,以兴田、将口、童游三大重点开发片区为启动区,按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要求,对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进行重点规划;武夷山城区(含度假区)、建阳城区的功能布局与启动区进行有效衔接,实现整合、优化、提升。武夷新区最终目标是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附图一)

福州新区总体规划公示稿

附件: 福州新区总体规划公示稿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面积800km2(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4个县(市)区26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规划控制区:面积1892km2(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连江、罗源6个县(市)区64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总体目标 新的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下,以海峡、海丝、海洋“三海”跨越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路径,充分释放国家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区叠加”政策效应,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区毗邻”优势,强化引擎作用,全力建设“开放新区、海湾新区、智慧新区、绿色新区”等“四个新区”,实现促进民族融合、引领区域转型、推动城市跨越的国家新区历史使命。 — 1 —

四、发展定位:“三区一门户一基地” 福州新区将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 五、发展战略:“两大两+” “大开放”战略。持续提升两岸经贸合作水平,将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加强与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引领新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大海湾”战略。强化海港、空港特有的战略资源,重塑门户地位,打造外联世界、内接腹地的枢纽型地区。以滨海海岸带串联多个特色海湾,推进城市组团聚合;促进土地混合利用,形成用地高度紧凑集约、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空间利用格局。 “创新+”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生态+”战略。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国家赋予的生态文明发展使命与要求,引领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潮流,建设绿色新区、生态新区,打造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 — 2 —

武夷山市60年变迁

武夷山市60年变迁 60年,对于茫茫历史长河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在这一挥间,武夷山市却脱胎换骨、翻天覆地,从一个只有6.95万人的山区农业小县发展成为一个22.67万人,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等十几项世界级、国家级品牌于一身,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新型旅游城市,并正朝着海峡西岸国际性游度假城市迈进。 1949年,崇安县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428万元,国民收入466万元,财政收入60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解放了生产力,产值逐年增加。到l952年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740万元,年递增14.94%;国民收入740万元,年递增l2.29%;财政收入81万元,年递增l0.52%。之后,在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虽有挫折,但崇安县国民经济整体呈发展趋势。至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496万元,年均递增6.36%;国民收入5107万元,年均递增7.44%;财政收入435万元,年均递增7.O7%。改革开放以后,崇安县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各项事业同步发展。至198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2118万元,其中农业年均递增6.O7%,工业年均递增ll.77%;国内生产总值23447万元,年均递增8.16%;财政收入2200.1万元,年均递增9.42%。l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崇安县设立武夷山市,市委、市政府根据武夷山市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以山兴市”、“追赶跳跃,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按照“新区突破,中部崛起,周边接轨,全面开放”的要求,积极构建旅游经济新框架,以“武夷速度”、“武夷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布局,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出现超常规的增长。经济总量和实力持续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南平市武夷新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投标数据分析报告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南平市武夷新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11月30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招标数量、招标情况、招标行业分布、投标企业排名、中标企业 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南平市武夷新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50784553240290L 工商注册号:350784100016942组织机构代码:553240290 法定代表人:杨庭恒成立日期:2010-04-22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42953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南平市建阳区嘉禾大道(崇阳溪大桥旁) 营业期限:2010-04-22 至 / 营业范围:从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租赁,农业综合开发及土地开发使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管理,厂房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招标数量 企业招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215

2.2 企业招标情况(近一年) 企业近十二个月中,招标最多的月份为,该月份共有个招标项目。 2019年09月27 仅展示最近10条招标项目 序号地区日期标题 1南平2019-11-29武夷新区商务写字楼窗帘及纱窗采购项目 2南平2019-11-28污水管网连通工程设备采购与施工安装项目 3南平2019-11-21武夷新区南林核心区公厕及环卫设施建设项目 4南平2019-11-21武夷新区南林核心区公厕及环卫设施建设项目 5南平2019-11-21武夷新区南林核心区公厕及环卫设施建设项目 6南平2019-11-08武夷新区南林核心区公厕及环卫设施建设项目(一期)施工 7南平2019-11-05南林核心区待竣工移交管网的CCTV检测(管道闭路电视检测系统)服务类采购项目 8南平2019-10-25武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电梯采购与安装项目 9南平2019-10-25武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电梯采购与安装项目 10南平2019-10-25武夷新区生鲜超市及云谷片区社区体育健身工程电梯采购与安装项目2.3 企业招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襄樊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进展规划 (2009-2011) 前言 襄樊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05年2月,襄樊市委、市政府决定,报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将原高新区与原省级汽车产业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国家级襄樊高新区。两区合并后,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突出产业特色,壮大经济规模,奋力承担起襄樊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市区经济龙头重任,向中国新车城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2004年襄樊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汽车动力及关键部件产业基地;2006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07年被授予“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十佳高新区”荣誉称号;2008 年6月被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授予“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被国家劳动人力资源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治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新时期下,作为湖北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襄樊

高新区面临着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壮大产业实力的紧迫任务,承担着推进自主创新、带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加快进展步伐、转变进展方式,提高进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成为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依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进展规划纲要》、《湖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以来襄樊高新区产业进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进展现状 1、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近年来,高新区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地域税收、出口创汇等要紧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年均增幅都远远超过全市平均增幅。其中,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126.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20亿元,年均递增32.6%,高于全市同期26.9%的增幅,占全市的比重由200

最新福建省南平市概况及酒店本项目概况资料

第一部分福建省南平市概况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与浙江、江西交界。南平既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又是福建拓展经济发展腹地的前沿基地,国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 户籍总人口305万,常住人口286万人。南平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平市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南平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上。 目前,南平正在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有9条,力争用8年左右时间实现南平中心城市与县(市)之间2小时左右经济圈,基本形成覆盖闽北十个县(市、区)的高速公路网络,届时南平通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904.43公里,占福建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7.1%左右,树立起南平交通的新形象。 ******五星级酒店项目即位于南平市市区延平区,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地貌特征为丘陵山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642.5ml,年平均19.4°C。区辖16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总数49。5万人,土地面积16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是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1年延平区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的提高。据抽样调查,1-9月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18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均消费支出10103元,增长12.5 %,剔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8.39%和7.25%。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 1、工薪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10865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人均工资及补贴收入10719元,增长17.5%。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从事第二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增资的兑现,使职工收入有了一定增长。 2、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随着人们投资意识的转变,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居民将闲置的资金用于投资、企业参股和买保险的人逐渐增多,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638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利息收入311元,比上年增长398.6%;出租房屋收入241元,增长10.9%。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廖俊波,1968年8月出生,福建浦城人,中共党员,曾任邵武市政府副市长、政和县委书记、南平市委常委等职。2015年6月,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受到中央领导的会见和表彰。2017年3月18日晚,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生前担任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廖俊波同志立场坚定,用毕生心血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入党25年来,他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论是在乡镇、园区、县委,还是市里,他牢记党性原则,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为百姓福祉任劳任怨。他顾全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与班子同志精诚团结,合作共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邵武拿口、在荣华山组团、在政和、在武夷新区担任一把手,他是好班长、好带头人;在南平市委、市政府任职后,他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是好参谋、好助手。他曾如此表述自己的从政心语:恪守肝胆、干净干事,在实践中积累,在担当中锤炼,在奉献中提升,用发展的实际成效来诠释对

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百姓的热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廖俊波同志担当尽责,用毕生心血书写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经历市、县、乡多个重要岗位,经验丰富,思路清晰,组织领导能力强,履职尽责、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真抓实干,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勤学善思、视野开阔,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能迅速进入角色,打开局面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介绍材料范文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介绍材料范文。担任邵武市拿口镇镇长、党委书记期间,谋划“强化工业园区建设,致力打造工业重镇”的新思路,规划建成千亩工业园区,为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拿口镇创业竞赛、绩效考评始终保持在邵武前列,他被南平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乡镇长”。担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期间,善于抓核心、抓关键、抓要害,围绕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资金运作五条主线,组团式推动园区开发建设,建成首期工业平台,签约项目50余个,总投资28亿余元,全面推进荣华山组团开发建设。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他始终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造福一方百姓作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县23万干部群众,勇于拼创,担当作为,创造了“政和速度”,硬是在一个传统农业县建起了省级工业园区,掀起一场改写农业历史的“工业革命”。短短四年,政和在建设“百姓富、生态美”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2009年至2011年是荆州高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新思路,提出新目标,制定新措施,超常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跻身于全国省级高新区前列、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重心也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荆州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97亿元,同比增长51.8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22.85亿元,同比增长45.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6亿元,同比增长37.7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54%;规模企业达到150家,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62.79%;财政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和增幅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四,在全市名列第一。引进项目110个,总投资额为75.5亿元,到位资金24.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61个,建成投产项目62个、投资额达30亿元,在建项目达84个、投资额过100亿元。高新区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产业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2、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加快以“五园两中心”(机械工业园、电子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产业平台建设,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凸显,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创业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业中心孵化能力,成功孵化了以高新技术企业荆鹏软件、明德科技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引外援”和培育“本土明星”,已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为主)、新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纺织印染、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现有的150家规模以上企业,先进制造产业48家、新材料产业30家、纺织印染产业20家,特色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的区域创新体系。区内现有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公共技术共享服务平台2个,留学生创业园1个,博士园1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2008年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32个,其中国家项目13个,省市项目19个;获专利权的2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的企业1家,近60个科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查新报告,20多家企业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各类创新活动踊跃、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园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水、电、气、通讯等逐步配套完善,工业区工业用地达到了“五通一平”,投资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对进区办理各项手续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审批环节代办制,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建设环节包办制,

2018.4.1南平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8.4.1南平市选拔基层党群工作者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4.1) 笔试题本 总分: 150分时限:150分钟 (本试题题本用后收回,请不要在题本上作答)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90分) (下面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 1.______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C.“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 __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B.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C.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D.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______,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A.新时代 B.新纪元 C.新阶段 D.新时期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需要和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新发展理念

肇庆新区总体规划公示

肇庆新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肇庆新区规划范围图

肇庆新区区域用地结构规划示意图 肇庆新区功能布局规划图

《肇庆新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内容简介 一、规划范围 肇庆新区规划范围西起凤凰大道,东临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北含鼎湖山25度坡以下山麓地,南临西江(含砚洲岛),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公里,涉及桂城街道、广利街道、凤凰镇、莲花镇和永安镇五个行政辖区的部分区域。考虑到与周边地区的协调,规划还划定了肇庆新区协调区,总面积585平方公里,包括除肇庆新区外的鼎湖区全境、四会市大沙镇和高要市蚬岗镇。协调区在生态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构建等方面,须与肇庆新区统筹安排和协调管理。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发展定位 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以低碳、智慧、人本、包容为目标,建立符合岭南区域特点、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低碳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统筹产业、人才和生态的和谐发展,构建高效、便捷、低碳,生活、服务和生产协同互动城市功能组团,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推动低碳发展,建设山清水秀、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家低碳绿色

发展示范区。 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营造与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相匹配、山水城市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环境友好、资源集约、宜居宜业的建设风尚,打造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展现现代岭南风貌的宜居城区,构建珠三角健康产业发展和养生旅游度假胜地。 肇庆市行政文化中心。依托交通枢纽区、中央商务区和行政中心区等功能区,建设新的行政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教育医疗中心,促进城市发展重心进一步东移,强化与珠三角核心区的空间联系和经济联系。统筹肇庆中心区联动发展,肇庆新区与老城区协调发展,与鼎湖区一体发展,与肇庆高新区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武夷山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武夷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武夷山市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及其它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武夷山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市区一切建设工程,度假区内新建别墅(低层居住)、多层住宅、旅游及商业建筑按表(三)实施,余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 建设工程用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项目,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应编制城市设计;用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须编制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 第四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执行;各类专业性用地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其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市区建设用地,根据实际情况,按主要用途择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分类如下:见表(一)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对外交通用地; (五)道路广场用地; (六)绿地;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使用可分至中类,并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按本规定表(二)《主要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定执行。 凡表(二)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二)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经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凡用地单位征用未开拓或未拓宽的规划道路路旁土地,需同时征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一半或未拓宽部分的土地,作为开拓道路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道路另一侧是沟道或绿化带且未被征用,用地单位应全部征用道路红线用地并负责拆迁,不得它用。 第八条根据市区现状及布局规划,划分为新区、旧区两类建设区,以不同的控制指标进行规划、建设管理。新区、旧区划分如下: (一)新区:市区范围除旧区外,含站前组团、黄金垄组团、高苏板组团及杜坝组团。 (二)旧区:包含原崇安镇镇区和原城东乡政府所在地的旧城组团。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基本建设 【发文字号】南政综[2013]234号 【发布部门】南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10.11 【实施日期】2013.10.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南政综〔2013〕2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有效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更好地发挥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等城乡基础设施在促投资、稳增长、惠民生中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就加强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目标 以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以改善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等城乡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为重点,强化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千方百计加快建设、加快前期、加快审批、加强储备,力争到2015年全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比重达到34%,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体系。 --基本建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建设,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30公里,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普通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超1.4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建成通车合福铁路南平段,全市有四个县(市、区)通高(快)铁,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31公里,改造完成武夷山机场改扩建工程,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296万人次,启动建设邵武直升机场建设,积极推进武夷山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闽江航道整治建设,提升水路运输水平。 --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能源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形成以220kV电压等级为枢纽,以110kV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南平智能电网,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8%。水电、煤电、生物质发电等电源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99.7万千瓦,建成海西天然气二期管网南平段。 --加速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建成武夷新区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约24公里;城市道路新建改造完成230公里。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南平中心城市、武夷新区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其他县(市、区)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以上。中心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5%以上、县城达90%以上。 --加快构建城乡水利保障体系。防洪标准设区市城区达到50~100年一遇,县级城区达到20~50年一遇,重点乡镇达到10~20年一遇。基本完成邵武大乾水库工程、光泽县肖家坑水库工程、延平区龙江寺水库工程、松溪县虎洋水库工程等一批水库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189项,解决农村13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初步形成信息化支撑架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光纤到户、无线宽带覆盖城镇,实现百兆接入能力全覆盖,城市、农村带宽接入能力分别达到20Mbps以上,构

武夷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关系

武夷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210046,严瑛) 摘要:地处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而武夷山经济发展状况怎么样呢?这与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关键字:自然,经济,旅游业,茶业 1 研究区域概况: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以丹霞地貌为主。从纬度上很容易看出,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据统计境内1957~1980年,24年平均气温17.0~18.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6.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 7.7℃。平均年温差15.8~20.9℃。城关点平均气温年际间变化不大,最高为1961年1 8.4℃,最低为1976年的17.2℃,相差仅1.2℃。极端最低气温-8.1℃,出现在1973年12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 40.4℃,出现在1971年7月25日。在武夷山屏障作用下,隆冬的武夷山市比同纬度地区平均气温约高2℃。在武夷山市境内海拔400~700米之间,由于逆温作用在冬季形成一条“暖带”,使这一地带冻害较轻。由于地形地势的不同,形成各地气温差异很大。中、南部河谷盆地年平均气温在17.9~18.1℃之间,中山区、黄冈山年平均气温仅8.4℃。温度垂直递减率为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减低0.49℃。从降水上看,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加之丘陵为主的地形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武夷山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由于保护工作得当,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350m-1400m,山地红壤)、针叶阔叶过渡带(500m-1700m,山地黄红壤),温带针叶林带(1100m-1970m,山地黄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m-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m-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河岩生性植被群落。 武夷山的交通很便捷,航空、铁路、公路都较发达,这得益于武夷山风景。 2 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0.2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比2005年的31.9亿元增长1.5倍;人均GDP达20321元,年均增长14%;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区。全市出口总值达32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2005—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 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

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文本 (公示稿)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13-9-25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市域发展定位与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四章市域主要城镇发展指引 (8) 第五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0) 第六章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14) 第七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8) 第八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九章市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24) 第十章市域世界遗产及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7) 第十一章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协调规划 (30) 第十二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规划 (33) 第十三章延平城区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6) 第十四章延平城区土地综合利用与空间管制 (37) 第十五章延平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39) 第十六章延平城区工业与物流业布局规划 (44) 第十七章延平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 (46) 第十八章延平城区公共设施发展规划 (50) 第十九章延平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54) 第二十章延平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57) 第二十一章延平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59) 第二十二章延平城区新区建设与旧城更新规划 (60) 第二十三章延平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65)

第二十四章延平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8) 第二十五章延平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72) 第二十六章延平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9) 第二十九章延平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82) 第三十章延平城区近中期建设规划 (84) 第三十一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88) 第三十二章附则 (89) 附表1: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91)

武夷新区天圆地方地方项目南平城规划展

武夷新区“天圆地方”(地方)项目—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及南平市绿色发展馆布展工程项目--项目设计、施工 及采购总承包 招标文件 (招标编号:瑞晟南招【2018】039 号) 招标人:南平市武夷新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招标代理机构:福建瑞晟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2018年3月

目录 第一卷2 第一章招标公告2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10 投标人须知前附表10 1.总则23 2.招标文件26 3.投标文件27 4.投标30 5.开标31 6.评标32 7.合同授予33 8.纪律和监督34 9.需要补充的其他内容35 10.电子招标投标35 附件一:开标记录表35 附件二:中标通知书36 第三章评标办法(综合评估法)37 第四章合同条款及格式43 第一节通用合同条款43 附件一:合同协议书122 第二卷128 第五章发包人要求128 第六章发包人提供的资料129 第三卷130 第七章投标文件格式130 招标文件附件:附件一《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布展设计任务书》 附件二《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布展大纲》 附件三《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主要材料品牌建议与设备技术参数明细表》 附件四《南平市绿色发展馆设计任务书》 附件五《南平市绿色发展馆布展大纲》 附件六《南平市绿色发展馆主要材料品牌建议与设备技术参数明细表》 附图一: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建筑施工图(平面、立面、剖面图) 附图二:南平市绿色发展馆建筑施工图(平面、立面、剖面图) 附图三:主沙盘模型范围图 附图四:发改投资[2017]1967号文件

第一卷 第一章招标公告 武夷新区“天圆地方”(地方)项目—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及南平市绿色发展馆布展工程项目-项目设计、施工及采购总承包 招标公告 1. 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武夷新区“天圆地方”(地方)项目—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及南平市绿色发展馆布展工程项目-项目设计、施工及采购总承包(以下简称EPC)已由南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武夷新区分局以南发改新【2018】7号、南发改新【2018】9号文批准建设,招标人为南平市武夷新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多渠道筹措(其中城市规划展示馆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总投资额约7219万元(其中: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布展工程投资额约2219万元,其中含暂列金150万元;南平市绿色发展馆布展工程投资额约5000万元;其中含暂列金300万元)。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武夷新区“天圆地方”(地方)项目—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及南平市绿色发展馆布展工程项目-项目设计、施工及采购总承包进行公开招标。

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简本 征求意见稿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7年

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简本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福建省建设生态省相关要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着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提高城乡建设和资源利用效率。 充分认识双世遗的品牌价值,以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建设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为引领,注重开放协作和全域统筹,将旅游景区概念拓展至全市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城镇化发展的武夷新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完善公共服务及城乡均衡布局,实现旅游引导多产融合与城乡共荣。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7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规划层次及范围 1.市域 为促进城乡统筹,更好的保护全域生态安全,引导全域旅游和设施布局,本次规划将城市规划区范围扩展至武夷山市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2803平方公里。在市域城乡统筹基础上,重点引导全域景区发展。 2.中心城区 对接武夷新区确定的沿崇阳溪川谷地区,北至城北组团山谷地带,东到宁上高速公路、东部山体脚下,西至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西部山体脚下,南至仙店生态创业产业园区,规划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114.5平方公里。重点编制中心城区空间发展和用地布局规划。 四、城市性质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五、城市职能 ?国际性旅游度假养生基地。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交流示范基地。 ?海西西北翼旅游集散中心。 ?重要区域交通枢纽。 六、城市发展目标 1.城乡发展总目标 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为核心,将武夷山建设成为山水景观独特、文化永续流传、城乡融合发展、全民幸福和谐、旅游品质提升的国际旅游度假城市,打造“生态样板、人文典范、旅游标杆、全域景区”。 2.城乡发展分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