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小石潭记》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1. 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 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小石潭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弄懂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者情感的表达。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七、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课后)1.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2. 理解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3. 分析作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2. 作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3)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难点词语;(2)分析作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之美。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默写练习;(2)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小练笔。
6. 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3. 写一篇关于《小石潭记》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方式,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体会作者通过描绘小石潭景色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2)分析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小石潭记》。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3.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层次。
4. 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
5. 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总结本文描绘的小石潭美景及其特点。
3. 思考:为什么作者在小石潭会感到孤寂和悲凉?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3)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述自然景色的文言文作品,如《醉翁亭记》、《与朱元思书》等,让学生比较不同作者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写作练习:邀请学生尝试写一篇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小短文,模仿《小石潭记》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优秀9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优秀9篇)小石潭记课后反思篇一《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名篇,作者从多角度、多层次描绘了小石潭清幽秀丽的风景,渲染出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同时借景抒发了作者被贬永州时孤寂悲凉的情感。
全文篇幅短小,却清晰完整地叙述了作者发现小石潭,欣赏小石潭、离开小石潭的整个过程,并且有详有略。
本文描写生动细致,富有诗情画意。
40分钟的一节课,给我总体的感觉是学生预习充分,积极参与课堂、思维活跃,发言踊跃,确实比我预想的课堂效果更好一些。
但在整节课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回顾这一节的课堂教学,小结下面几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1、要明确目标、突出重难点。
没有明确的课堂目标,没有重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凌乱不堪,学生在课堂上就如同无头苍蝇,东跌西撞,一会儿便思维中断,久而久之,神志就游离于课堂之外,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针对本文作为游记散文的特征,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为本文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整体感知文本;(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结合背景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样课堂就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了,经过实践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要有清晰的课堂思路。
一节容量大且有效的语文课,必须有清晰的课堂思路,做到课堂环节清晰、严谨、层次分明,从而保证学生听课的连贯性、有效性。
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为:自学反馈——初学感知——研读赏析——品读赏析——质疑探究——总结训练六大环节,每一个大的环节中又设计若干小的问题,这样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就符合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收到很好的效果。
3、重视对文本的解读,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小石潭记》一文值得探讨欣赏的内容很多。
在解读文本时,要教会学生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景物的特征及对景物的描写方法;二是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在教授本文时,我教给学生欣赏景物描写的方法(即从正面和侧面来描写)并分析景物描写的。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技巧。
2. 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义。
2.2 教学难点1. 分析作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小石潭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生平事迹。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朗读感悟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3.5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第四章: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字词。
第五章: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通过不断反思,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石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6.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朗读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6.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8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小石潭记》的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引导提问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小石潭的景色。
(2)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3)简介《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石潭记》。
(2)要求学生概括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讲解分析(1)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文章的内容和手法进行讨论。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朗读背诵(1)让学生朗读《小石潭记》。
(2)鼓励学生背诵,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7. 作业布置(1)抄写《小石潭记》中的重点句子。
教师招聘语文《小石潭记》试讲稿
教师招聘语文《小石潭记》试讲稿教师招聘语文《小石潭记》试讲稿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了创设情境,课前播放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导语中引用了法国著名雕塑家XXX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探访一处曾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让他们一起见证一种远离俗世的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先让他们了解背景知识。
XXX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然后,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他们积累生字词,并分男女生比赛读,最后齐读。
三、合作交流,研读赏析教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小石潭的特点,并从中选出一个字或词语进行赏析。
学生们发现小石潭的特点是清幽、凄美,然后从文中找出了“清”、“青”、“幽”三个词语进行赏析。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小石潭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同时让他们找出描写“石”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味教师让学生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然后找出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
通过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疑难探讨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了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他们认为,这是作者对小石潭的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既有快乐又有忧伤。
明确:快乐和忧伤是紧密联系的。
XXX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充满了愤懑和不满,因此他的情感主调是凄苦的。
他寄情于山水,试图摆脱这种抑郁的情绪。
然而,这种快乐只是暂时的,一旦受到凄清环境的触发,他的悲伤和凄凉的情绪就会再次流露出来。
六、课堂小结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诗意和画意的山水游记。
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头、水、游鱼和树木,以此来表达自己在孤独中的悲凉和凄苦。
在文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作者写景的方法(如移步换景、正侧结合、动静结合,以及运用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还能感受到《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水彩画(寓情于景的写法),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乐曲(抑郁寡欢的情感),以及一篇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优美篇章(山水游记的名篇)。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小石潭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小石潭记》。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 理解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
2.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翻译课文,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 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然景物的短文。
3. 深入研究柳宗元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小石潭记》的正确朗读和背诵情况,以及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重点字词的掌握。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运用课文写作手法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作者热爱自然景物的情感的理解,以及培养的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全文;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对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精美的描写和抒情的语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美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3.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出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抒情手法等,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与课文相关的自然风光图片;3. 课文译文;4. 教学课件。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小石潭记》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小石潭记》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小石潭记》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对《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小石潭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对《小石潭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小石潭记》,理解文意。
(2)学生查找并学习《小石潭记》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各组展示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
2. 知识掌握: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式。
3. 能力展示:学生是否能够分析并欣赏《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小石潭记》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小石潭记》的注释、解析和赏析。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分享讨论成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小石潭记》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
《小石潭记》教师资格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全文;(2)理解《小石潭记》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3)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2)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3)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2)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小石潭记》;(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翻译中的疑难问题;(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2)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文章的思路。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翻译并背诵课文;(2)选取类似的文章进行对比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翻译、背诵和对比分析等方面。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对《小石潭记》以及类似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小石潭记》文本;2. 辅助资料:相关作者柳宗元的介绍、文言文翻译技巧等;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播放相关视频等;4. 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背景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招聘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教师招聘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推举>>>[老师聘请考试题库] [公共基础学问资料] [学科专业学问备考] [面试技巧]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堆积文言字、词、句。
(重点)2.控制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办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办法,体味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鉴赏能力。
(难点) 课时支配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古代士大夫的个人遭际也是如此,往往通过在失意的贬谪生涯中沉潜涵泳,进而对于国家、社会、民族包括一己遭际产生越发丰盛而深刻的体认,产生了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
唐代有一位闻名政治家、诗人,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闻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闻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幼聪明好学,21岁中进士第。
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
永贞元年,柳宗元主动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驳。
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
2.《永州八记》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散文家。
《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受、思想感情,寄托自己的不幸遭受,倾注怨愤抑郁的情绪。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静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予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教师招聘初中语文面试-《小石潭记》教案
教师招聘初中语文面试-《小石潭记》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
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
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 为坻(chí) 翕忽(xī) 幽邃(suì)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qiǎo chuàng)2.古今异义词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③潭西南而望(向西南)④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2)动词作名词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3)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4)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使……凄寒:使……寒)4.特殊句式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
初中语文试讲稿两篇(三)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试讲稿导入: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写法的角度就叫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作者笔下的景往往是他情感的寄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来看一看他笔下的景和情分别是什么?释题: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小石潭记的记是什么意思呢?谁来给大家说一下?好,你手举的最快,请你来!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以叙事为主,可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上节课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
看来你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真不错,请坐!初读:早读时,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个作者?好你手举的最快请你来。
你不仅介绍了作者的身份和他的作品,还补充了永州八记的相关内容。
可见你课下一定下了不少功夫,请坐!同学们疏通文意要与诵读紧密结合。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通译全文,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听着同学们的读书声渐渐小了下来,相信大家都已经读完了。
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好。
你手举的最高,请你来。
哦,你和你的同桌不理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字应该怎么翻译?谁来帮帮他?好,第三排的女生你来,西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向西,从小丘向西走120步。
非常好,你翻译的非常准确。
请坐。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翻译一下全文。
好,靠窗的男生请你来。
你翻译的既正确又通畅,非常好,请坐!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以什么线索写了什么内容呢?同学们都纷纷举起了手,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刚才那个问题?好,请你来说。
作者是以游览的顺序,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内容。
你概括的很全面,请坐!精读:同学们,作者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他们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小组交流。
开始吧看着同学们逐渐端正坐姿,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读书收获,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好,三组代表请你来说。
中学教师资格语文《小石潭记》答辩题目与解析
中学教师资格语文《小石潭记》答辩题目与解析导语:在教师资格的面试部分,可能在面对考官时有很多同学会感到紧张从而忘记自己需要表达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小石潭记》答辩题目与解析吧。
一、本文的比喻修辞有何传神之处?【参考答案】本文中比喻的精巧足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
描摹溪岸的曲折,用“斗折”,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两者取喻实际为人们所熟悉,用词也朴素,然而又何等精当,何等生动自然!那银蛇般游走着的溪水,似乎把静止的“斗折”的岸势也带动起来,随着“游者”的眺望,活生生地向远方延伸,“不可知其源”。
而那蛇行的溪流有的地方水光闪闪,是“明”,有的地方为石岸所蔽,看不见,是“暗”,这种精巧的描摹更是在清新的画面上增添了令人神往的色彩。
此外,用“犬牙差互”摹状岸势的参差不齐,用“如鸣佩环”摹拟清脆悦耳的水声,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根据作者的具体感受来取喻。
正由于作者运用这些精当贴切的比喻,极尽描绘形容之能事,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自然清新,美不胜收。
二、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作者描画景物,语言精练优美。
例如写溪流的曲折蜿蜒,用“斗折蛇行”来作比,这四个字包含两个比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是静的,溪水像蛇那样游动,是动的,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
又如“明灭可见”,精确地写出了从潭上望小溪的景象,由于溪流曲折,一段看得见,是亮的,一段看不见,是暗的,所以忽明忽暗,写得巧妙而贴切。
还有,这篇文章比较多地用了四字句,连用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显得简练,爽朗,整齐,和谐,富于音乐美。
三、文中是怎样运用形象的衬托和比喻来表现水之“清”和人之“乐”的?【参考答案】作者赞美“水尤清冽”,水究竟怎样的“清”呢?固然可以从正面落笔,多方面加以描绘,但恐怕也未必能见巧。
作者高超之处,就在于借游鱼、日光、鱼的影子等景物来形象地衬托出水之“清”。
写鱼儿像在空中浮游,没有一点凭依;写日光照彻水底,直射无碍;写日光照射下散布在水底石上的鱼影,历历在目,清晰可辨。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也是《永州八记》中的经典名篇,寄情山水之意尤为明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更多教案请关注店铺。
附: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学习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感受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感情。
【教学重难点】欣赏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感悟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创设情境。
2.导入语:高山流水的旷远让我们深深陶醉其中,我们不得叹服大自然的神奇。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一起去探访一处曾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让我们一起领略一种远离俗世的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齐读课文,明确本文文体。
2.走近作者柳宗元。
3.结合课文注释,查找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合作交流,研读赏析1.出示思考题: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2.学生合作探究,任选角度发言展示。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小石潭记》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小石潭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结构。
(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增强对文言文的记忆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文言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结构。
2. 教学难点:(1)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结构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结构。
(2)教师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技巧。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
(2)学生默写课文,巩固记忆。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谈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其他有关自然景物的古诗词,下周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题目:小石潭记
2.内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坻,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析景物描写;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教学目的:
1.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4.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学生朗读课文
二。
理清文章结构,学生讨论回答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同游者姓名。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三。
重点研读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抓重点字词回答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③潭中的水、游鱼各有什么特点?怎么写的?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静态--佁然不动动态--远逝、往来愉悦心情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作者心情如何?
明确: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心情。
(5)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最后补叙同游者,作为游记的结束是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作游记的附文。
四。
课后小结
1.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
这种情感,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得出来?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文章先写“--”,后面又写“--”?。
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幽伤的心情)2.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
他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以及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例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 ------为岩。
”还通过“如鸣佩环”“水尤清洌”“其岸势犬牙差互”等比喻手法,显示出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自然的原始风貌,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3.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
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五、课堂练习(投影显示)
六、课堂小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
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
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景寓情、游踪清晰。
希望大家认真诵读,体会作者借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