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技术要求.doc

合集下载

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技术要求

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技术要求

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中心系统招标文件技术文件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十月目录一.招标范围及内容1.1总体说明1.2范围及内容二.项目概况2.1项目的背景2.2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及技术要求2.3项目实现的目标2.4 工程进度安排三.设计技术要求3.1 项目设计采用的标准及规范3.2 总体设计原则3.3 EMS系统要求与设计原则3.4系统设计要求四.工程服务4.1 技术要求4.2 培训4.3 系统设计4.4 现场技术服务4.5 项目验收4.6 资料交付要求一.招标范围及内容1.1总体说明1.1.1本规范书适用于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性能等方面。

本技术招标书提出了一般常规的技术要求,并未涉及到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应根据招标方技术招标书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向招标方提交一整套最新、最成熟的投标技术方案。

1.1.2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供企业相关资质,必须具有近3年在国内外3个以上能源中心的项目业绩,并提供用户证明。

1.1.3投标方如对本技术招标书有异议偏差(无论多少或微小)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投标文件的“差异表”中,否则招标人将认为投标人完全接受和同意本技术招标书的要求。

1.1.4双方使用的技术标准发生矛盾时,按高标准执行。

1.1.5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招标方保留对本技术招标书提出补充和修改的权利,投标方应予以配合。

将根据需要,双方应召开设计联络会,具体项目和条件由招标人、投标人双方协商确定。

1.2范围及内容河北华丰煤化电力公司能源调度管控中心系统招标范围包括以下十方面的内容:一、能源调度管控中心系统设计及管理咨询服务能源管理模式和机制建设咨询服务、仪表及数据采集设计,工业网络设计、集中值守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数据)设计,能源监控大厅装饰及辅助设备的设计,能源调度监控软件功能需求设计、基础能源管理软件功能需求设计。

能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能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上海泰旭能耗管理控制平台技术要求上海泰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hanghai Taixu Energy Technology Co.Ltd1、本系统必需能够解决以下问题:◆用电负荷较多、用电量较大,能适时掌握电量使用情况及其他电力参数实时运行情况◆远程对电量信息进行采集,并按甲方要求对信息进行处理◆降低用电成本,调整峰谷用电比例,合理降低电费支出◆掌握电源进线及变压器的真正实际所需的负荷◆解决原有表上的数据还是人工采集,存在着数据不准确,不能同时刻收集所有数据,以致不能有效的进行能源管理◆许多企业对电的使用有较高要求(比如电压、频率),它们的波动会影响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最大化的优化能源使用效率◆内部小指标考核◆节能效果评估2、本系统必须可实现以下各项具体功能:◆网络结构图显示;系统一次图显示;◆电参量的远程实时动态采集;◆系统运行实时负荷曲线;◆远程抄表;电能管理;◆运行事件报警、记录及查询打印功能;◆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显示;◆设备通讯异常实时采集显示;◆用户权限管理。

3、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令第531《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DL/T 698.1-2009第1部分:总则DL/T 698.2-2010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DL/T 698.31-2010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 698.35-2010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41-2010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DL/T 698.42-2010第4-2部分:通讯协议-集中器下行通信协议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 13462-2008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IEEE 802.3,IEEE802.3z(千兆以太网标准)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7-88 计算机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IEC1000-4-2/3/4—1995 电磁兼容GB2423.1/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IEC1107(直接本地)IEC1142(本地总线)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IEC 61587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系列DL/T 69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L/T/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GB/T/3047.1 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GB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76-200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行业规范)DG/TJ08-2068-2009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上海)DGJ32/TJ111-2010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江苏省)DBJ/T14-071-2010 《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山东省)4、能源管理系统架构:整个系统定义为三层设备、二级通道和一套应用软件。

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再生能源利用系统(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是指采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供热和供冷等能源利用技术系统。

为了确保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运营管理中需要遵循一系列技术要求。

首先,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需要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包括充分考虑系统可靠性指标,如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等,并确保设备、元件和关键设施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此外,还需要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以防止事故发生。

在运营管理中,应加强对设备和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隐患。

其次,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具备实时监测和管理能力。

通过采集、传输和分析系统运行数据,可以及时获取系统的运行状态、能源利用情况以及设备性能等信息,并进行运营决策和调整。

实时监测与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并且降低系统运营成本。

再次,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与其他能源系统进行协调和集成。

例如,与传统能源系统(如火力发电系统、燃气系统等)进行协同运行,以确保系统的供能可靠性;与能源储存系统进行联动,实现能源优化和平衡;与电网进行互联互通,实现再生能源的分布式供电和电能交换。

运营管理中需要考虑系统的互联互通性、互操作性和集成性,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系统的综合效益。

此外,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注意节能减排。

在能源转换和利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能源的排放和环境污染。

例如,通过优化系统的运行策略和控制方法,减少设备的能耗和热损失;采用高效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的转换率和利用效果;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和碳减排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19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19
docin/sundae_meng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3、低碳经济的驱动
1)低碳经济的概念:原则、途径、手段、目的、作法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 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 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 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 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docin/sundae_meng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2)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 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止是烟雾、光 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在 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 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4)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偏高,并且还呈现出不合理的快速上 升趋势。 据2019年3月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根据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的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工业生产总值 占世界的总份额达到15.6%,日本为15.4%,工业生产总值首度超过 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据保守估计中国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制造品生产国。
产品名称 火电/ (g ·(kW ·h) -1) 钢/ ( kg ·t -1) 水泥/ (kg ·t -1) 乙烯/ (kg ·t -1) 合成氨/ (kg ·t -1)

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技术要求

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技术要求

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中心系统招标文件技术文件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十月目录一.招标范围及内容1.1总体说明1.2范围及内容二.项目概况2.1项目的背景2.2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及技术要求2.3项目实现的目标2.4 工程进度安排三.设计技术要求3.1 项目设计采用的标准及规范3.2 总体设计原则3.3 EMS系统要求与设计原则3.4系统设计要求四.工程服务4.1 技术要求4.2 培训4.3 系统设计4.4 现场技术服务4.5 项目验收4.6 资料交付要求一.招标范围及内容1.1总体说明1.1.1本规范书适用于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性能等方面。

本技术招标书提出了一般常规的技术要求,并未涉及到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应根据招标方技术招标书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向招标方提交一整套最新、最成熟的投标技术方案。

1.1.2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供企业相关资质,必须具有近3年在国内外3个以上能源中心的项目业绩,并提供用户证明。

1.1.3投标方如对本技术招标书有异议偏差(无论多少或微小)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投标文件的“差异表”中,否则招标人将认为投标人完全接受和同意本技术招标书的要求。

1.1.4双方使用的技术标准发生矛盾时,按高标准执行。

1.1.5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招标方保留对本技术招标书提出补充和修改的权利,投标方应予以配合。

将根据需要,双方应召开设计联络会,具体项目和条件由招标人、投标人双方协商确定。

1.2范围及内容河北华丰煤化电力公司能源调度管控中心系统招标范围包括以下十方面的内容:一、能源调度管控中心系统设计及管理咨询服务能源管理模式和机制建设咨询服务、仪表及数据采集设计,工业网络设计、集中值守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数据)设计,能源监控大厅装饰及辅助设备的设计,能源调度监控软件功能需求设计、基础能源管理软件功能需求设计。

(完整word)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完整word)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 24915-201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和参考合同文本。

本标准适用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87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13234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5 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7166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ee contracting : EPC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3.2合同能源管理项目en ergy performa nee con tract ing project蚁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的节能项目。

3.3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s company : ESCO提供用能状况诊断、节能项目设计、融资、改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服务的专业化公司。

3.4能耗基准energy consumption baseline由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共同确认的,用能单位或用能设备、环节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前某一时间段内的能源消耗状况。

3.5项目节能量project en ergy sav ings在满足同等需求或达到同等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用能单位或用能设备、环节的能源消耗相对于能耗基准的减少量。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 引言能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建立和实施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目标设定、组织管理、能源检测与分析、节能技术和措施、持续改进等方面内容。

2. 目标设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能源利用达到最佳水平,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设定明确的能源目标和指标,并将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时间节点,以便于监测和评估。

3.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它涉及到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人员培训和沟通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应该明确能源管理的组织结构,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责。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能源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能源管理意识和技能。

此外,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以便及时传递能源管理的需求和信息。

4. 能源检测与分析能源检测与分析是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能源的使用情况和效率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潜力。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能源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采集和记录能源使用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能源系统的巡检、能耗统计等方式,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依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

5. 节能技术和措施企业应该根据能源检测与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技术和措施,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这包括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工艺优化、能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措施。

在选择节能技术和措施时,企业应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以确保实施的节能措施是可行和可持续的。

6.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要求,它涉及到对能源管理绩效和目标的不断监测和评估,并通过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逐步提高能源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热网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热网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热网调度中心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第一部分概述一、总则1 本技术规格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格书和有关工业标准,并且功能完整、性能优良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 如投标方对本技术规格书条文没有异议,则视同为投标方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格书的要求;如果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投标方应在技术偏差表中加以详细说明。

3 本技术规格书所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4 投标方所有文件应使用国际单位制(SI)。

5 本规格书未作要求的,但按照完整成套供货的原则属于设备正常使用所必需的部件和资料,属投标方供货范围中的内容.投标方必须保证供货,不发生费用。

6 若本技术规格书前后有不一致的地方,应以有利于设备安全运行、工程质量为原则,由招标方确认。

7 设备采用的专利、商标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报价中,投标方应保证招标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商标的一切责任。

8 本技术规格书未尽事宜,由招、投标双方协商解决.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是XX热电联产项目的配套项目,包括隔压换热站、一次供热管网和热力站的建设。

设计供热面积1060万m2,供热负荷622MW。

采用三级热水管网系统的供热方式,一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40/80℃,设计压力为2。

5MPa;二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设计压力为1。

6MPa;三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85/60℃。

本工程设置热力站75座,所有热力站全部为间联方式供热,即电厂送出的高温水经隔压站由二级网送至各换热站,由换热站转换成85︒C/60︒C的热水供给各热用户.三.标准和规范投标商所提供给使用方的产品在制造、验收过程中应符合下面规定的执行标准及与其相关的其他配套规范要求。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8-9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供热工程术语》,CJJ55-93《国际机柜结构尺寸标准》,IEEE1101/78《国际可编程控制组态语言标准》,IEC1131-3《微型电子数字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9813-8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上述标准是完成合同工作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标准均指最新的现行版本。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doc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doc

济南专用车有限公司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编制:孙保滨审核:李宝铜批准:韩铁良二○一三年八月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是为了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挖掘节能潜力、提高用能效率,针对主要用能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系列文件。

1、方案概要为加强公司能源管理工作,提高用能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全面完成能源指标任务,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制定该方案。

根据能源初始评审报告,结合公司用能现状,计划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节能改进:⑴合理调度生产,加快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⑵对高耗能设备或工艺进行节能技术改进;⑶淘汰高耗能用能设备,选用节能型设备;⑷加强计量管理,完善三级计量器具。

2、技术评价公司电力消耗主要对象包括:电焊机、电动机等,电焊机总量约180台套,是公司电力消耗的主要用电设备。

为了降低电力消耗,绝大部分为逆变节能型,空载损耗小,暂载率高。

随着公司设备节能更新规划,部分在用可控硅整流焊接设备使用年限临近,对这部分在用可控硅整流焊机力争在“十二五”末全部完成更新。

涂装分部两条生产线,电动机及水泵数量多,功率也相对高(37KW12台、75KW1台),是公司的主要能耗工序之一,耗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对涂装线鼓风机配套电动机进行变频技术改造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

改造后可根据负载大小,选择合理转速,调整送风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风机系统变频调速的节电潜力在20-60%,变频调速特别适用于泵类、鼓风机类机电设备。

根据公司生产状况,计划2014-2015年,由制造部负责完成2条涂装线变频控制改造,以节约能源,提高电能利用率。

因抛丸处理设备陈旧,公司计划对抛丸处理线进行更新,采用技术先进(数控及PLC)、控制灵活(变频器控制)、高效节能产品(节能型电动机)。

3、经济效益分析⑴合理调度生产,加快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主要针对涂装分部,涂装分部是公司的主要耗能工序,能源消耗约占总能耗的1/3,主要用能为电、天然气和压缩空气。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指南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指南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指南I. 概述能源是推动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则是确保能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指南,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减排。

II. 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1. 综合管理:能源管理需要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关注能源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能源采购、生产、传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

2. 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应具备持续改进的机制和方法,通过不断优化流程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3. 法规合规:企业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能源管理符合法规要求,并主动适应新能源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变化。

4. 公开透明:企业应积极向社会公众披露能源管理情况,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形象。

III. 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1. 能源评估和计划- 制定能源消耗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对企业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找出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和潜在改进空间。

- 建立能源消耗计划,制定能源消耗目标,明确能源消耗的限额和指标,逐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2. 能源效率改进- 通过技术改进和设备优化,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

- 推广应用新能源技术和节能设备,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 培训员工,提高能源管理意识和技能,鼓励员工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3. 能源监测与报告- 建立能源数据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收集各个环节的能源消耗数据,制定能源消耗报告,定期公布企业的能源管理情况。

- 利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能源数据的精确收集、实时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提供决策支持。

4. 能源风险管理- 对能源供应和价格等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备用能源计划和风险控制措施。

- 建立能源应急响应机制,应对能源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5. 能源法律合规- 注重合规管理,确保能源管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减少环境和能源方面的风险。

能源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能源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能源管理系统要求规范一、概述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工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管理系统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保护环境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为了推动能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能源管理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必不可少。

二、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能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各个层级和岗位的工作,所有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发挥各自的作用。

2.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系统应该进行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监测、分析和评估,找到节能减排的潜力,制定相应的措施。

3.法规合规:能源管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操作和管理。

4.技术先进:能源管理系统要求应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监测和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能源管理系统的要求1.目标设定:制定明确的能源管理目标和计划,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制定可实施的措施。

2.能源管理责任:明确能源管理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能源测量与评估:建立准确的能源测量与评估体系,监测和分析能源的使用情况,找出能源浪费和节能的潜力。

4.能源规划与控制:根据能源测量和评估结果,制定能源规划和控制措施,包括能源的采购、使用、储存和排放等环节。

5.人员培训与意识提高:加强员工的节能意识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能源管理水平和技能,增强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6.能源管理监督与审核: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监督和审核机制,评价能源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7.能源管理信息化: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8.能源绩效评价与报告:建立能源绩效评价体系,定期编制能源管理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

四、能源管理系统的重点问题1.能源浪费问题:通过定期巡查、监测和评估,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能源的浪费。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集中运维技术规范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集中运维技术规范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集中运维技术规范1. 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集中运维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

本文所述技术规范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集中运维过程。

2. 技术要求2.1 系统监控- 系统监控应覆盖所有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关键组件和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能源发电模块、储能模块和能源输送模块等。

- 系统监控应具备实时性,能够及时捕捉并报告系统运行状况和异常情况。

- 系统监控应支持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远程访问和管理,方便运维人员远程监控和操作系统。

2.2 运维管理-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运维管理应建立完善的运维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运维工作有序进行。

- 运维管理应包括对设备和组件的定期巡检、防范性维护和故障处理等内容。

- 运维管理应记录系统的运维历史和维护记录,以便系统性能分析和问题追溯。

2.3 安全保障-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集中运维应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确保系统数据和运维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 运维人员应遵守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更改登录密码并保持密码的安全性。

-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通信网络应采用加密传输协议,保护系统数据的传输安全。

3. 操作规范3.1 运维人员素质- 运维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专业知识和运维经验,熟悉系统组成和功能。

- 运维人员应具备快速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处理系统运行异常情况。

3.2 运维流程- 运维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运维流程进行工作,保证运维工作的有序性。

- 运维流程应包括设备巡检、故障处理、数据统计和报表生成等环节,并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3.3 设备维护- 运维人员应定期对设备和组件进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清洁、设备调试和设备更换等。

- 设备维护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确保维护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总结以上为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集中运维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能够保证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

能源管理系统软件要求(技术协议部分)

能源管理系统软件要求(技术协议部分)

1、能源管理系统平台软件要求系统软件应具备的主要功能为数据采集分析与整合各种数据信息(如能源消耗数据、环境参数数据、设备运行操作反馈、设备信息管理、日月年报设备信息汇总等),提供基于管理耗能需求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分析,通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供各级管理人员使用并可进行各类型的权限分级。

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功能要求如下:1.1 基础功能要求1.1.1设备数据计量点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应具备不少于10000个数据计量点的接入服务能力;在设计上应考虑未来可扩展至不少于30000个数据计量点的接入服务能力。

且随着设备数据计量点的增多,可通过高性价比的方式实现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扩容。

实现耗电量、耗水量、耗天然气量、耗冷量、各类传感器参数、配电参数等能耗数据、环境数据、监控数据的实时采集、达到可进行多模式类型的数据分析、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以便于管理人员的操作。

1.1.2系统菜单框架系统菜单框架可进行自定义,可通过需求进行功能的选择组成整体框架、对系统功能二次选配;功能包含:系统主界面、实时数据、运行分析、能耗分析、尖峰平谷电量分析、节能评估、系统管理、通讯管理等。

1.1.3系统通讯机制系统应能方便快捷的接入各类设备,如电力仪表、电磁流量计、天然气监测仪表、温湿度传感器、视频设备等,应具备支持modbus、101、102、103、104等协议规约,并具备同一通道下接入不同规约类型设备的能力,为现场施工走线提供方便。

1.1.4图形显示软件须能够显示各配电网络系统一次接线图形,并可在IE浏览器及APP中通过SVG图形方式实时显示各设备运行状态,如:开关、刀闸分合状态。

1.1.5能耗管理分析系统须对各设备的实际能耗负荷占额定负荷百分比、变压器功率损耗、能耗实时流量、用电日负荷率、电压畸变率、谐波含有率以及电价政策的合理性使用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可节能空间,为节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可查询任意计量监测点对象的指定采集参数在日、周、月、季、年及自定义时段内的趋势曲线。

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书1.工程具体情况参照招标图纸,所有监测仪表(含互感器)包含在本招标范围内。

2.完成整个能源管理系统主站、通讯管理装置、现场测控硬件、软件及接口调试、安装、培训及质保期的售后服务等工作内容。

3.能源管理系统要预留接口,便于后期监测点增加时减少设备投资系统扩容。

4.中标后5日内,中标单位须提供系统技术文件给设计院,配合设计院出图。

5.中标单位在合同签订后7日内将监测仪表及技术文件交付配电箱(柜)生产厂家,由配电箱(柜)成套厂家负责完成仪表的柜内成套安装与接线,所有规定信号需要上柜内端子排,并随开关柜一起运到现场。

6.安装完成后,中标方应安排3~5人次的技术培训。

7.保修期满后免费软件升级,替换元器件不应高于投标价,并免费安装。

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12小时内到达现场。

8.投标方技术资格要求9.企业和生产的计量产品必须取得国家、地方主管部门的计量合格确认书,必须取得国家CMA、CMC、MC认证。

10.投标方提供的能源管理系统设备必须是经过专门设计用于能源管理的工业级成熟成套系统设备,不得采用分散独立产品组合集成式装配装置,不得使用正在试验的产品或不成熟的能源管理系统。

投标方必须在投标文件中提供能源管理系统所有主要设备的说明书,外接端子图,设备尺寸图,设备照片等等资料。

11.投标方所提供能源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必须是具有自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必须有多个大型能源管理系统使用案例。

投标方须提供详细的工程业绩清单、有效的合同与证明文件,并列明工程名称、开始/竣工日期、地点、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12.投标方必须在报价的同时按规范提供二次深化设计图纸。

投标否则按废标处理。

13.投标方应具有全国性专业能源系统技术服务队伍,并列明有关服务人员和常设全国免费服务热线电话,并提供有关服务承诺。

14.投标厂家必须配套提供智能电力仪表、能源管理系统设备,不允许贴牌其他厂家的产品。

15.使用环境要求室外温度:-20℃~50℃室内温度:0℃~40℃相对湿度:≤ 95%(温度为25℃时)磁场干扰:< 20V/M冲击干扰:< 60dbµV接地电阻:1Ω,不设独立接地装置海拔高度<1000m地震烈度:不超过8度安装环境:设备安装运行于室内。

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要求

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要求

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要求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不断增加,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能源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管理制度,以规范和要求该行业在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要求。

一、能源技术标准的规范1.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在新能源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同时,要充分参考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2. 技术指标的设置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制定合理的技术指标,确保新能源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市场需求。

技术指标应包括技术性能、安全性能、环境保护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要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相衔接,确保新能源技术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3. 标准审定与更新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的技术标准制定机制,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定期对标准进行审定和更新,及时跟踪和吸纳国内外新兴技术和经验,保持技术标准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二、质量控制的要求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新能源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和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目标的制定、责任分工、流程管理、质量检验等环节,并且要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方质量管理要求。

2. 质量控制过程的监督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在新能源生产、运营和服务的全过程中,对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检验与反馈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和用户需求。

3. 质量问题处理和追溯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问题处理和追溯机制,能够及时、准确地追溯到质量问题的源头,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要建立质量问题的反馈机制,推动质量问题的整改和持续改进。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节能能源管理体系(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是一种实施节能的工具,可以把节能的目标实施到各单位的日常运作中。

它的意义在于,全面有效地推进节能及能源使用管理。

一、节能能源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1、节能和能源使用计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运行管理计划,主要包括定义企业目标和可控资源、选定节能改造工程方案、考核和审计能源使用等内容。

2、节能和能源使用管理政策:依据节能和能源使用计划,制定管理办法来指导和落实企业对节能和能源的控制,主要包括节能改造办法、管理规定、考核节能替代品选用、使用节能设备等。

3、节能和能源使用信息系统:建立一个用于记录、分析和处理能源消耗的信息系统,实现对设备和能源状态的动态监测。

4、节能和能源使用效果评估:对实施节能和能源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评估,包括对建设项目及其它体系的综合结果等。

1、组织整合资源:企业要组织有关的资源结合起来,健全节能运行管理体系,实施节能改造工程。

2、持续实施:企业要保持对节能运行管理体系的持续实施,不断研究和改善企业节能活动,提高节能效率。

3、定期审查:企业要定期审查节能运行管理体系和现行结构,检查和及时修改违反节能理念的行为。

4、拓展和尝试新技术:企业要建立技术拓展研究和尝试新技术的工作机制,持续改善节能运行管理体系。

1、认真落实节能计划改善措施:企业要认真落实节能计划改善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2、完善能源使用审计:企业要完善审核程序,定期对能源消耗进行审计,及时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更新能源使用技术,保证能源使用率。

3、健全考核和审计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考核审计制度,巩固节能运行管理体系,及时识别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4、提高节能信息化水平:企业要积极推动节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动化改造和人机交互,促进可靠和节省能源的使用。

总而言之,节能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节能控制和节能改造的重要工具,操作者一定要加强对节能的管理,减少能源的浪费。

新能源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新能源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新能源项目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新能源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提高项目技术管理水平,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能源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等阶段。

三、管理原则1. 关键技术管理原则:项目技术管理应以创新为主导,以质量为核心,注重安全和环保。

2. 统一管理原则:项目技术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 风险管理原则:项目技术管理应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强化技术预警,及时化解各类技术问题。

四、组织机构1. 技术管理部门:负责项目技术管理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等工作。

2. 技术委员会:由项目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技术管理的决策和指导。

3. 项目技术组:由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

五、技术管理程序1. 项目技术管理规划:在项目初期,由技术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编制项目技术管理规划,明确项目技术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等。

2. 项目技术管理组织:根据项目特点和技术管理规划,确定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

3. 技术管理方案编制:根据项目技术管理规划,编制相应的技术管理方案,包括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技术管理工作计划、预算和措施等。

4. 技术管理实施:按照技术管理方案,组织实施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包括技术监督、技术培训、技术资料管理、技术交底和技术评审等。

5. 技术管理评估:定期对项目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6. 技术管理总结:根据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技术管理案例,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六、技术管理内容1. 技术方案管理:制定并审核项目的技术方案,确保技术方案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满足项目需求。

2. 设计管理:通过技术评审和设计检查等手段,把关项目设计质量,提出改进建议。

3. 施工管理:负责组织协调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工作,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

(word完整版)T2333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word完整版)T2333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本标准按照GB/T 1.1-2008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与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边界”(见3。

1)、“持续改进”(见3.2)、“纠正”(见3.3)、“纠正措施”(见3.4)、“能源消耗"(见3。

7)、“能源管理团队" (见3。

10)、“能源措施参数”(见3。

13)、“能源评审"(见3.15)、“能源服务”(见3。

16)、“能源使用"(见3。

18)、“相关方”(见3。

19)、“内部审核"(见3.20)、“不符合”(见3.21)、“组织”(见3。

22)、“预防措施”(见3。

23)、“程序”(见3.24)、“记录”(见3.25)、“范围”(见3。

26)、“主要能源使用”(见3.27)和“最高管理者”(见 3.28)等术语;—修改了“能源”(见3.5)、“能源基准”(见3.6)和“能源绩效"(见3.12)的定义;- 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4.1)、“管理职责”(见4。

2)、“能源方针"(见4。

3)、“策划”(见4.4)、“实施与运行”(见4.5)、“检查"(见4.6)、“管理评审"(见4.7)等各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

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与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过程,从而确保与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删除了部分与我国应用情况无关的批注;- 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管理系统1 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新建宁安城际铁路工程范围内的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及规范的条文。

投标人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相关的国际、国内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未对本技术协议提出偏差,将认为投标人提出的设备完全符合技术协议和标准的要求。

1.4本技术协议所引用的标准若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严格的标准执行。

1.5按本技术协议投标人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试验、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招标人,供招标人确认。

2 工程概况2.1 工程名称:新建宁安城际铁路芜湖站2.2工程范围新建南京至安庆铁路芜湖站房、雨棚及相关工程。

3 环境条件和运行条件3.1环境条件3.1.1 环境温度:-24.5︒C ~ +37.5︒C(户外),-24.5︒C ~ +37.5︒C (户内)3.1.2 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不大于95%;月平均值不大于90%(+25︒C);3.1.3 海拔高度:≤1000 m3.1.4 地震烈度:8度3.1.5 最大风速:35m/s3.1.6 覆冰厚度:10 mm(覆冰时风速:30m/s)3.1.7雷电日:20≤40天3.1.8振动:水平0.3g,垂直0.2g3.1.9污秽等级:当量附盐厚度0.25 mg/cm23.1.10安装条件:户内。

4 执行规范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中附件1、2 的要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分项能耗数据采集、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以及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标准》DGJ32/TJ 138-2012●《多功能电能表》DL/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645—199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5137-2001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5 技术参数要求5.1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功能如下:●系统可分别监测、分析、统计照明/插座、动力、空调以及特殊回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

●系统广泛采用图形化显示方式,在监测、统计、分析时,可选择饼形图、柱状图以及折线图等方式直观显示结果。

●系统实时采集水、电、燃气等各种能耗数据。

●系统实时监测供电回路的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功率因数以及用电量等参数。

●系统自动采集各分类分项能耗数据,并自动存储于数据库。

●系统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监测设备“数据采集器”。

●系统具备完善的查询、检索功能,查询检索条件可选。

●系统具备完善的统计分析功能,可对分类分项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系统具备完善的报表生成及打印功能,可按不同的条件生成各种监测报表。

●系统对计量数据可采用能耗量/Y&M2 以及能耗量/Y&P 的指标衡量能耗。

●系统实时监控所有设备(计量表计、数据采集器、网络状态)的运行状况。

●系统可对各种计量表计、数据采集器、网络参数、建筑状况以及人员进行配置。

●系统自动生成上报数据,可根据上一级数据中心的要求自动完成数据的上传。

●系统提供OPC接口,可对消防系统进行联动,当系统接收到消防的告警信号时,可控制仪表的继电器动作,切断仪表所在回路的电源,预防电气火灾。

系统支持电量预付费及峰谷计费方式,计费价格可以设置为单一定价,或者峰谷电价、阶梯水价,并自动计算出应缴水、电费,同时记录交费信息,还能够对相应的收费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统计等操作。

5.2主要设备参数三相电度表:可实现高精度的测量、计量、需量统计、事件记录、实时运行状态查询、分时预付费等功能,可满足测量、计费等应用。

仪表可以进行双向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的能量累计,精度符合IEC62053-22 0.5S级。

能够提供关口级别计量数据,内嵌参数最大值/最小值记录功能和需量测量功能,配合上位监控软件可以帮助用户统计各条线路的能量消耗状况与负荷趋势,自动完成抄表并生成各种电量报表。

安装方式采用标准35mm导轨式安装。

6 包装、运输与储存6.1包装包装必须要满足运输需求,符合陆地运输、海洋运输、空运的标准。

6.2运输应符合该产品的吊装、装运标准。

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

6.3储存储存时,设备需放在原包装箱内。

满足产品的运行环境7 试验7.1现场调试7.1.1 在现场安装工作开始前,中标人必须向招标人提供全套技术图纸及说明书(包括设备的技术性能、技术指标)、测试记录。

7.1.2 在现场调试前,中标人应向招标人提供调试计划、调试方法和调试要求报告,经招标人同意后可进行调试。

7.1.3 中标人应负责现场设备的调试。

7.1.4 中标人有义务向招标人报告调试进展情况报告,包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7.2 移交测试7.2.1 设备投入试运转后,招标人再作一个月的移交测试,中标人到现场配合。

7.2.2 移交测试的内容为本技术规格书所规定的系统功能、设备性能等并检查系统对非正常的响应以及故障倒向安全的实验。

7.2.3 移交测试所需的仪器、仪表均由中标人无偿提供。

7.2.4 招标人在作移交测试期间,中标人不得对系统作任何修改和干扰招标人的测试工作,在中标人不得不对系统作一些修改时,只能在移交测试完成后进行,所需时间由招标人确定,由此引起的费用由中标人负责。

8 应提供的技术文件及图纸8.1. 一般要求8.1.1 投标人提供的资料应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制,语言为中文。

其中提供的图纸须同时提供AUTOCAD(dwg类型)电子文本。

8.1.2 资料的组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资料内容要正确、准确、一致、清晰完整,满足工程要求。

8.1.3 投标人资料的提交及时充分,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在合同签定后,投标人应在15天内给出全部配合工程设计的资料与图纸,并经招标人确认。

8.1.4 投标人提供的技术资料一般可分为投标阶段,配合工程设计阶段,设备监造检验阶段,施工调试试运、性能验收试验和运行维护阶段。

投标人须满足以上四个阶段的具体要求。

8.1.5 对于其它没有列入合同技术资料清单,却是工程所必需的文件和资料,一经发现,投标人也应及时免费提供。

8.1.6 招标人要及时提供与合同设备设计制造有关的资料。

8.1.7 投标人提供的技术资料为6套/每型号设备。

电子文本2套。

8.2. 技术文件和图纸8.2.1投标时投标者应提供下列技术资料:8.2.1.1 与项目相关的全部深化图纸、设备描述资料、以及产品的详细清单。

8.2.1.2投标人如有更新的技术和方案,在完成对本技术文件提出的方案应答后,可对本技术文件的方案提出建议或方案,供招标人参考。

8.2.2 设备出厂时投标人应提供下列技术资料:8.2.2.1投标人所提供系统设备出厂前,应在工厂进行测试,条件要符合现场条件及技术规格书上的要求。

投标人提供产品的质检报告4份/每型号。

8.2.2.2投标人提供设备样品,供招标方对产品进行审核。

投标人在设备出厂前向招标人及设计院提供的技术文件和图纸不能取代设备装箱资料。

装箱资料的内容应满足配套供货检测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

运行、检修及维护的需要。

以上所有资料上注明“宁安城际铁路工程专用”字样,并注明版次。

最终资料提交后不得任意修改,设备到货后与所提资料不符所造成的一切返工和损失由投标人负责赔偿。

8.2.3 设备监造检验所需要的技术资料投标人应提供满足合同设备监造检验/见证所需的全部技术资料。

8.2.4 施工、调试、试运、机组性能试验和运行维护所需的技术资料(招标人提出具体清单和要求,投标人细化,招标人确认)包括但不限于:8.2.4.1 提供设备安装、调试和试运说明书,以及组装、拆卸时所需用的技术资料。

8.2.4.2 安装、运行、维护、检修所需的详尽图纸和技术文件,包括设备总图、部件总图、分图和必要的零件图、计算资料等。

8.2.4.3 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检修说明书,包括设备结构特点、安装程序和工艺要求、起动调试要领。

运行操作规定和控制数据、定期校验和维护说明等。

8.2.4.4 投标人应提供备品、配件总清单和易损零件图。

8.2.5 投标人须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招标人提出具体清单,投标人细化,招标人确认)包括以下但不限于:8.2.5.1 检验记录、试验报告及质量合格证等出厂报告。

8.2.5.2 投标人提供在设计、制造时所遵循的规范、标准和规定清单。

8.2.5.3 设备和备品管理资料文件,包括设备和备品发运和装箱的详细资料(各种清单),设备和备品存放与保管技术要求,运输超重和超大件的明细表和外形图。

8.2.5.4 详细的产品质量文件,包括材质、材质检验、焊接、热处理,加工质量,外形尺寸.水压试验和性能检验等的证明。

9 设计联络及技术培训根据设备制造、安装及使用要求,双方须进行设计联络,投标人按下10.1投标人可提出建议的备品、备件数量及品种,同时提供特殊专用仪器及工具,并单独列出名称、数量、单价及总价,供招标人选择并进入总价评估。

10.2招标人有权要求供方提供10年内备品、备件的承供保证书,承供书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在签定合同时双方协商确定。

11 设备规格及数量注:1:本次招标应是完整的系统,如有缺项漏项投标人应在投标报价中列出,如在投标报价中未列出,均视为均摊在其他费用中,中标后不予调整。

投标人保证报价所列内容使得整个系统在设备配置、功能上的完整性,并正常运行,验收合格。

2:本次系统招标采用的品牌仅限于天溯,溯高美,国电南瑞三个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