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七年级物理下册教材通常涵盖了力学、光学、热学等多个基础物理领域的知识。

内容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直觉,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材特点分析本教材特点明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验探究和物理直观。

同时,教材内容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图文并茂的设计使得抽象物理概念更加形象易懂。

三、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涵盖了力学基础、光学初步、热学基础等多个方面。

每个章节都围绕核心概念展开,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物理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方法分析教材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

通过问题导入、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拓展资源,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五、评价方式分析教材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同时,教材还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质量总结总体而言,本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质量。

通过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优点与不足教材的优点在于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图文并茂。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觉和实验能力。

然而,教材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足,如部分实验难度较大,可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部分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额外补充。

八、教学建议与展望针对教材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二是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三是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学习,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一、从学生爱好、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二、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三、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五、留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主要由如下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把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第二层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把握一些简单的方法。

方法的把握是能力形成的标志,方法可分为两种,即程序化方法和具体化方法。

程序化方法主要是指探究问题的思维程序、过程步骤,具体化方法有常见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及简单的创造学方法等等。

不论是程序化方法还是具体化方法,都需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获得。

第三层次——意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方法的获得及其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意识,如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了运动、声、光、热、质量与密度等内容它有如下的意图。

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

声音是人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因此本教材就从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物质的冷热变化、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生疏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爱好。

12.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声、光、热,到质量与密度,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熟悉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初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2023新教材 初中物理 教案

初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2023新教材 初中物理 教案

初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2023新教材初中物理教案一、教材特点初中物理材必修第一册针对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突出思维品质培养和能力养成。

将知识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完美结合,体现了在学科知识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建立和完善物理概念结构,了解物理学科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重要的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学会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培养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通过观察、想象、实验、推理、判断、实施和评价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发展科学兴趣。

4.培养对物理科学的热爱和兴趣,促进学生改进研究方法和惯,将物理学科研究贯穿于日常生活和研究中,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1.任务驱动,激发兴趣:将知识的教学与任务设计紧密结合,通过有针对性的任务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兴趣,提升研究效果。

2.概念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创新:将物理学概念的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开发潜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自主创新,激发学生研究热情,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四、教学建议1.加强实践操作环节: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学科实践操作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有关实践操作的讲解和操作。

2.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维品质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注意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挖掘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效益。

初中物理 《运动和力》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 《运动和力》教材分析

《运动和力》教材分析一. 本章的基本内容和三维目标的要求(一)基本内容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误差、力、力的三要素、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惯性、平衡状态、二力平衡、基本规律: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钟表、停表基本实验:如何使用刻度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到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实验、猜想、推理(二)三维目标的水平要求(根据《新课标》和《2010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五个大知识点1。

长度测量(1)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2)根据日常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3)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

机械运动(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3)速度的概念(4)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

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单位(4)力的三要素(5)力的作用效果(6)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合力的概念、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增加,课本中没有)4。

牛顿第一定律5。

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条件(2)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有关问题理解:三个(1)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物体的惯性(3)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有关问题会:两个(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用钟表测量时间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每一个科学探究的实验,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发现一些问题。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推理等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初步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每个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生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 结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 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
(三) 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
▪ 所谓细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 材中的某一部分(通常指一篇教材或联系比 较密切的二三章教材)进行深人研究,从整 体上对该部分教材进行分析。
▪ 通过分析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①该部分教材中知识的逻辑结构; ▪ ②该部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 ③该部分教材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社
▪ 通过知识分析,明确编者意图,教材所选 内容的特点,作用与地位;了解教材的体 系及逻辑结构,进而明确教材的重点、难 点;同时挖掘思想教育、科学方法以及能 力培养等因素。
▪ 具体分析时,要从整体到局部依次进行, 具体内容:
▪ 1.知识的逻辑结构
▪ 知识的逻辑结构指教材整体或教材某章节 的重点知识和方法之间的主要内在联系方 式。
▪ 精读做到以下几点:
▪ ①透彻理解该节教材中的全部知识;
▪ ②弄清本节教材在整篇教材或整个物理教材中的 地位,课程标准对与其相关内容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 ③找出本节教材中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 学习时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难点的成因及突破方 法;
▪ ④分析本节教材的教学特点和讲清知识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考虑 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和方法以及 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
瞬时速度、光速) ▪ 知识点应用时。(向心加速度,车辆转弯
时的路面为什么里低外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的重要性:长期的教 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 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教育效率 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充分体 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新课标九级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材分析精品资料Word版

新课标九级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材分析精品资料Word版

新课标九年级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材分析一、课程要求和考题示例国家课程标准要求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5.会用电流标和电压标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二、知识结构在第九章的电学基础性、准备性知识的基础上,本章是深入了初中电学的核心知识,虽然涉及到的概念并不多,但却是初中电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它包括串、并联电路的知识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电学基本量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电学基本量和串、并联电路的的综合。

本章还是初中电学知识第二次大综合(下一章电功、电功率知识)的基础,也是电学知识联系实际应用的基础,更是进行实验探究训练的最佳素材,还是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分析与概括能力的最好载体。

可以说电学(或本书)能否学好就看本章是否能学好。

本章共分6节,可划分5个单元。

第一单元:§10-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二单元:§10-2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第三单元:§10-3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10-4 欧姆定律的应用;第四单元:§10-5测量导体的电阻;第五单元:§10-6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由于本章知识具有的核心地位,及对教和学提出的高要求,又是在新学期学生学习热情开始下降的的阶段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小步走,重叠渗透,专题训练来使学生较熟练地、具有一定深度地去理解知识,训练技能,学会方法。

四、说明与建议第十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0-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电路的连接方法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会读、会画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4.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例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电路的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2.通过观察与操作,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建议1.本节的知识结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连接特点、电流特点、电路特色。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

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

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

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

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教学程序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提问。

提出与本堂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三个问题是:1.水流能做功吗?2.功的表达式如何?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

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初中物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方案

初中物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方案

初中物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初中物理教材的编写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学科性。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材的分析,可以为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供指导。

1. 教材内容组织结构分析初中物理教材按照不同内容模块进行组织,主要包括机械、光学、电学、热学等部分。

每个部分又分为若干个章节,依据教学逻辑有机地串联起来。

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材内容的难度分析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难度逐渐递增,从简单的力学概念和定义开始,逐步引入更加抽象和深入的物理概念和现象。

这种难度渐进的安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与生活、实践联系的分析初中物理教材注重将物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举例、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例如,在机械部分,引用身边的案例来说明力的作用;在光学部分,引入日常现象如光的折射、反射等。

二、教学方案基于初中物理教材的分析,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实验演示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喜爱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初中物理教材作为基础知识的入门,教师应注重对基础概念和原理的讲解。

通过合理的知识梳理和思维导图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知识框架,并通过举例等方式加深理解。

3.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物理学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和数据处理来验证假设。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

4. 提供巩固和扩展的学习机会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巩固与扩展的学习机会,通过习题训练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二章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二章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的器材。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科学内容◇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了解热量的概念。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认识内能的利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全章概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中关于温度只要求学生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常见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认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从热岛效应让学生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关于物体的内能,因限于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只需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对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也只需通过生活事例和简单实验,归纳出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途径。

知道热量是内能改变时,通过热传递方式转移的能量,是内能的变化量。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

“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

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 、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
高教学效果。
学习方法建议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 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 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
能力。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 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 体系,加深理解和记忆。
实践应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 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 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评价,可以 发现教材中的不足之处,为教材的修 订和完善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教学质 量。
02
新课程标准概述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强调物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物
理教育。
提高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尽管我们已经尽力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教材版本差异
03
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
产生一定影响。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1 2
扩大样本范围
建议未来研究扩大样本范围,对更多地区、更多 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以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可 靠性。
深入研究特定领域
可以针对教材中的特定领域或章节进行深入研究, 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特点和优缺点。
实验与探究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与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 技能和探究精神,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内容分析
01
02
03
知识点分析
本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主 要包括声、光、热、力等 方面的物理知识,内容丰 富,难度适中。
重点与难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均有标注和解释,有助于 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 握。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2.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科学内容◇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全章概述根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让学生了解电路、电流、电压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相关的物理规律,学会连接电路、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方法,了解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了解电流的通路、开路、断路,能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等知识。

在科学探究素质培养方面,本章安排了六个实验探究,主要是想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记录实验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和在实验现象中发现物理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体验到“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本章重点是电路的知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知识。

难点是串、并联电路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由假设猜想到制定设计实验探究的能力。

根据上述思路,本章分为五节。

第一节“电是什么”,主要内容包括电与我们的生活、两种电荷,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加油站等栏目介绍了摩擦起电、静电感应、验电器等知识。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主要包括电路的组成、通路、开路和短路、电路图等三小节,主要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构成、电流的形成、电路的通路、开路、断路,常用电路元件及符号和电路图。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第四节“科学探索: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主要介绍电流的概念、用电流表测电流,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第五节“测量电压”,主要内容包括电压的概念、用电压表测电压,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知识等《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doc》。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号召下,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物理分为上下两册,在初中阶段已经推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新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进行如下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材的编排上学科逻辑更加合理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做了较大的改动。

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

如: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放在第一节,为以后学到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打下了相应的基础。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如先学习“速度”的内容,为后面“声速”“光速”的学习做好铺垫。

而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中的难点,新教材将“物态变化”安排在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

将“重力”“弹力”内容提到了“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具体内容。

在新教材中有“测量摩擦力”的实验,直接放在“二力平衡”后一节,既方便学生理解和计算摩擦力,又巩固二力平衡。

将“功和机械能”放在“简单机械”之前,可以为学生计算使用滑轮、斜面的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2.适当删减内容,减轻学生负担根据课标要求删去“颜料的混合”的内容。

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内容删去,因为在生物教材中重点讲解,物理新教材里将该节与其他内容整合后放入“科学世界”中。

原教材有一节“看不见的光”,新教材将其删去,部分内容放在“光的色散”一节中。

又如原教科书在讲摩擦力之后,安排了“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的练习题,该题的缺点是开放度太大,学生完成此类问题的课业负担较重,但优点是能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新教材将此题改成“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我们身边的情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描述两个可能出现的场景。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一、声现象及其特征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声现象部分主要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内容涵盖声波的形成、声速的计算、回声现象、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以及人耳如何感知声音的。

教材通常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光现象与传播本部分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光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等基础知识,并了解光学仪器如凸透镜、凹透镜等的成像原理。

此外,学生还将通过探究光的色散、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深化对光的本质和传播规律的理解。

三、物态变化与探究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将介绍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吸放热过程,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并理解物态变化与热传递的关系。

四、质量与密度概念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学生将学会计算物体的密度,并了解密度与物质组成的关系。

五、力与运动规律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教材将介绍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学生将学习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通过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外,学生还将探究摩擦力、重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和作用方式。

六、压强与浮力探究压强和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教材将介绍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以及浮力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将了解液体和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分布规律,以及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七、简单机械与应用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学生将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力学特性,并学会计算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学科代码:070201学号:080805010050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以人教版为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科学教育(物理学方向)年级:2008级姓名:杨仪祥指导教师:xxxx(副教授)完成时间:2012年4月20日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以人教版为例杨仪祥摘要:简述了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的意义,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产生的不同背景及其对教材编写的不同要求,重点分析比较初中物理新旧教材在内容,编排结构,呈现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分析新教材的优点,并简单讨论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的改变和反思关键词: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新教材、旧教材、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比较研究Abstract: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new textbook comparative significance, discuss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yllabu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s, a detai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new textbook in the content,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fferent presentation modes, analysis of new teaching materia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discus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change of reflectionKey words: Phys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person teaches printing plate,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ld presentation mode, comparative study0.引言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依据,担任着传递知识的重要角色。

教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模板

教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模板

教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模板一、教材背景及意义初中物理教材是依据我国《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教材分析旨在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教材分析1. 结构特点初中物理教材分为四个部分: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教材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

相较于传统教材,新增了声、光、电等内容,强调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内容特点(1)声现象: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

(3)物态变化:涉及温度计的使用和六种常见的物态变化。

(4)电流和电路:介绍电流的概念、简单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电流特点及家庭电路中的安全用电知识。

3. 教学特点(1)强调实验:教材实验丰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联系实际:教材举例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

(3)培养思维: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情感教育:教材融入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科技意识、爱国主义教育等情感目标。

三、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2. 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 结合实际: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4. 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评价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科技意识、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情感态度。

4. 教学反馈: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三篇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三篇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三篇第1篇: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1.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再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2.可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物理课堂中,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利用现有的器材和条件很难实现。

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例如电流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在电学中是重点,但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而且难以理解的,虽然课本中有许多幅相关的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让学生认识到电荷有移动的感觉。

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软件则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导体中正、负电荷定向移动的画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

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

在教学中,考试题目要容易一点,教学内容要适当,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

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上
2、有路标引导的开放型探究
效应(9上P91)
熔化(8上P96)、电流热
8下 3、课题研究式的综合探究
9上
从物理的学科特点来看,科学探究可以分为:
9下 1、实验探究
2、理性探究
3、实验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多元探究
浮力大小(8下p67)
什么是路标?
为了落实探究目标,使学生在探究过
程中,既有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又不会
9下
生原有的经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究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通过
自身的感悟、体验、探究,主动进行知识
的建构,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进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知识在教学中永远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
物理学的知识应包含两部分,其一,是物理的
概念、定律、公式等,属于显性知识,是我们传统
为什么物理教学中要关注情境创设呢?
1、学习的动力 8上 2、学习的内容
8下
9上 3、学习过程
9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 的建构,是原有经验的迁移。
经验是迁移的基础,是建构的起点。
8上
所以,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活动需要,创
8下 设以学生经验为主,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9上
的情境,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活学
识”。
学习是知识的不断建构和发展的过程,是围绕
一些重要概念来联系和组织“专家知识”网络的过
8上
程。“专家知识”是 “条件化”的知识,反映了
应用的情境,即知识中包含了对有用情境的具体要
8下
求。所以,面对新的情境,“条件化”知识能顺畅
8上
教学所确定的知识目标。其二,是对物理学的感受,
8下
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称为默然知识。
9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默然知识的获得一般不能
9下
来自于老师的传授,因为它总是镶嵌在一定的问题
情境之中,有效获得的方式就是将这类知识连同它
所镶嵌的情景一起呈现出来,在情境中来“偷窃知
9上 9下
才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2、学生科学探究的分类
8上
学生的探究不同于科学家学习活动,需要应用工具,需
9上
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来学习。这就要求对探
9下
究的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的开
展要有基础,要有层次。
学生的探究是一种学习活动,从科学探究 的内容来看,不仅规律需要探究,概念的建立 过程也应该进行探究,知识的应用也可以探究.
迷失方向,盲目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给学
8上
生设一些提示、对话、实验片断、学生的
8下
设计等。
9上
设置路标,可以解决实验教学的关键
9下
点、学生易出问题的点、启发学生进行思
考与设计。
理性探究是通过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是 发展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实验探究与理性思 维的结合,是一般意义的科学探究.
8上
在这样的探究中,既有实验,又有理论
科学探究可以有双层含义:一是指 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一是指学生的探究 性学习。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主要指学 8上 生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 8下 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区别。科学家探 9上 究的目的是认识新现象,发现新规律。学生 9下 的探究不是对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简单模仿,
学生的探究是在老师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 学生亲自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情感和智 力上充分投入的一种学习活动。
8上
1、物理规律:例“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9上P71)
8下
2、概念建立过程:例 “密度(8上p117)”
9上
“磁感线”(9上p31)
9下
3、知识应用:例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8上p122)
“我的设计:打捞中山舰”(8下p75)
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教材中的探究活 动可分为以下类型:
1、示范型探究 平面镜成像(8上P65)
注重科学探究,关注过程,是新 课标与旧大纲的重要区别.这是科学 教育本质的一次飞跃.
8上
8下
1、科学探究的分类 2、情境创设
9上
3、家庭实验室
9下
关于科学探究
8上
8下
9上
9下
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科书和教学
过程的各个方面。
1、什么是科学探究?
《新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 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 8上 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 8下 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 9上 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 9下 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识过程,是以归纳法为主的学习方法.演绎法
和归纳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所以接受
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
创设情境: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8上
物理不仅仅是一堆事实和理论,
8下 也不是一幅没有背景和色彩的拼图,
9上 物理学也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是
9下 改造世界的工具,是一种思考和探索
我们周围世界的方式。
2006.7
1、什么是情境? 2、情境的分类 3、科学探究中的情境创设
8上
8下
9上
9下
1、什么是情境?
情境是影响学生行为变化的
8上 8下
各种刺激所构成的特殊环境,是
9上 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
9下 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
情境具有以思维为核心,以 情感为纽带的特点。
8上 8下 9上 9下
8下
分析,两者紧密联系.没有理论分析,就无从
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没有实验,就没
9上
办法使理论分析得以实现.
9下
事实上,不论是否贴有探究标签,只要学生经 历了探究规律,或建立概念的过程,这就是探究性 学习。
8上
8下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经历”过程
9上
9下
例如:认识磁场(9上p30)
3、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



究 8上
过 8下
9上 9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评估
8上
8下
提出 问题
猜想 假设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分析 论证
结论
9上
9下
表达与交流
科学探究不是学习科学的简单
程序,需要将物理知识、科学方法
和理性思维融于学生的情境之中,
8上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实验观察相结
8下 合,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探究,这
人类有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一是通过 老师的传授,让学习者系统地“接受”知识, 叫做接受性学习;二是通过学习者体验、经历 8上 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8下 此即探究性学习.
9上
这两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同的价
9下 值.接受性学习是以演绎法为主的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