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烧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2.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

2.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

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燃烧基础知识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二、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按所处状态):气、液、固助燃物(氧化剂):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引火源(温度):明火、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引火源三、燃烧类型1、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着火又称起火,它是日常生活、生产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与是否由外部热源引发无关,并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爆炸: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烈的放热、发光和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①爆炸按原理和性质不同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②爆炸极限:可燃的蒸汽、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极限。

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极限范围。

范围越大,危险性越高。

2.按燃烧形态分类:①气体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混燃烧扩散燃烧:可燃性气体与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预混燃烧:可燃气体预先同氧化剂混合后的燃烧。

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从管口喷出燃烧,流速过大会脱火,流速过小会回火。

②液体燃烧:a.闪燃:可燃性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b.蒸发燃烧:可燃液体受热后边蒸发边与空气相互扩散混合,遇引火源后发生燃烧,呈现有火焰的气相燃烧形式。

液体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蒸发出来的蒸气燃烧。

c.沸溢燃烧:正在燃烧的油层下的水层因受热沸腾膨胀,导致燃烧着的油品喷溅使燃烧瞬间增大的现象。

d.喷溅燃烧:储罐中含有水垫层的重质油品在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不断加大。

当热波达到水垫层时,水垫层的水变成水蒸气,体积迅速膨胀,蒸汽压力达到足以把水垫层上面的油层抬起时,蒸汽冲破油层将燃烧着的油滴和包油的油气抛向上空,向四周喷溅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目录一、燃烧概述 (1)二、燃烧要素 (2)1. 可燃物 (3)2. 氧化剂 (4)3. 点火源 (4)三、燃烧过程及阶段 (5)1. 燃烧过程的物理变化 (7)2. 燃烧过程的化学变化 (8)四、燃烧类型 (9)1. 扩散燃烧 (10)2. 预混燃烧 (11)五、燃烧反应方程式及计算 (12)1. 燃烧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13)2. 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 (14)六、燃烧的应用与控制系统 (16)一、燃烧概述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

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之间的氧化反应,其中包含了能量的转化与释放。

燃烧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可燃物是燃烧反应的主体,助燃物主要是氧气,而点火源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释放的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火焰、热辐射等。

燃烧反应的速度和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可燃物的性质、助燃物的浓度、点火源的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

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对于防止火灾、控制燃烧过程以及有效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燃烧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发动机中燃烧燃料以产生动力,在烹饪中使用火来加热食物,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设备等。

对燃烧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燃烧带来的好处,还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燃烧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二、燃烧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燃料、氧气和热量。

要使燃料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热量。

燃料:燃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能量的来源。

它可以是一种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等。

燃料的种类和性质对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效率。

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的必要成分,燃料无法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的形式
1 明火燃烧
2 非明火燃烧
明亮的明火是可见光的一种,通常是可燃物表面 的氧化反应导致的。
非明火燃烧指没有明亮火焰的燃烧形式,如炭化、 熔化、蒸发。
3 烟气燃烧
4 火焰燃烧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产生的烟气是火焰中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由可燃物和氧气生成的可见光 和热能。
燃烧的类型
化学燃烧
化学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和能 量。
物理燃烧
物理燃烧是指通过物理方式使物 质发生氧化分解反应,释放出能 量。
生物燃烧
生物燃烧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被氧化,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
燃烧的过程
1
燃烧的三要素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没有其中一项燃烧无法进行。
燃烧的安全问题
燃烧的危险性
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温、燃 烧物飞溅、热辐射等危险因素。
燃烧的防范措施
正确使用和储存易燃物品,加 强火灾预防和探讨 如何预防和应对火灾事件。
2
燃烧的反应物
燃烧反应物是可燃物和氧气,可燃物氧化产生新的物质和能量。
3
燃烧的副产物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烟气等。
燃烧的应用
燃烧的热力学应用
燃烧的环保用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被用于发电、 发展清洁能源和减少排放是燃烧的
加热、工业生产等方面。
环保应用的重要方向。
燃烧的交通应用
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中的燃烧过程 提供了动力能源,但也产生了尾气 污染。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 件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物质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常见于人 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如图1-1-1图1-1-1 着火三角形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氧化剂(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伴随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

放热是指燃烧物质中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

发光是指人们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光亮,多数可燃物燃烧时可以看到火焰光亮。

既然是化学反应,一定就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

二、燃烧的三要素燃烧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不是随便发生的。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的三要素。

(1)要有可燃物。

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一般都称为可燃物。

例如,无机物有钾、钠、碳、铝粉、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硫化碳等;有机物有纸、木材、橡胶、棉、麻、汽油、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例如空气、氧、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发生火灾时空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3)要有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量叫做着火源,或叫做引火源、点火源。

最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还有电能、化学能、光能、机械能等。

常见着火源主要有以下几种:a.明火。

如生产和生活中的灯火、火炉、火柴、打火机、烟头、烟筒或烟道喷出的火星、气焊和电焊喷火、机动车辆排气筒冒出的火星等。

b.电火花。

如电气开关在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

还有静电火花,如液体流动引起的带电、喷出气体的带电、人体的带电等。

c.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

如机器上轴承转动的磨擦、铁钉落入设备内后铁器和机件撞击、磨床和砂轮的磨擦、铁器工具相撞或与混凝土相碰等。

d.高热物质和高温表面。

如加热装置、烧红的电炉、电加热器、高温物料的输送管、冶炼厂或铸造厂里熔化的金属、烟囱和烟道等。

e.雷击。

是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f.自燃起火。

以上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并且要分别满足一定条件,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或燃烧将停止。

燃烧的基础知识

燃烧的基础知识

燃烧的基础知识燃烧的知识人们搞好消防工作中,必须掌握建筑物燃烧的特征和使物质发生燃烧的充分条件,以及火灾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并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去发现和整改火险隐患。

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预防火灾的目的。

第一节燃烧的特征一、燃烧的特征燃烧的特征指:人们通过感官感受到的燃烧过程中特有的发光和发热现象。

如:C O2 CO2 发光、发热二、燃烧的概念燃烧,指人们所说的“火”或“着火”的现象。

现代科学界认为,燃烧是一种化学现象,它是可燃物质与氧气或氧化剂剧烈地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伴有发光、发热,或还有烟雾生成的一种化学现象。

第二节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备条件在自然界,燃烧并不是随便可以发生的,他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可燃物在其它两个条件共同作用下,能引起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1、可燃物质的分类自然界里的万千物质,一般都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等三种状态而存在。

而可燃物质也一样,也以三种不同状态而存在。

常见的:气态为煤气、液化气(气态)等;液态为汽油、酒精等;固态为木材、棉燃烧的知识布、纸张等含炭类固体物质和有机固体及有机化合物等。

(一)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的规定,把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即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即可燃液体及可熔化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即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即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

此外还有带电设备发生的火灾,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

2、固体的比表面积与燃烧特性银行金融机构大楼及营业场所按其建筑物质的特性,属于A 类火灾场所,在该类场所中,比表面积越大的物质,燃烧危险性越大。

比表面积,即单位体积物质的总表面积除以它总重量的值。

固体物质比表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

例如,大块木材、煤炭燃烧速度都很慢,而一旦成为刨花、薄片、小块状,比表面积增大,氧化作用越容易,燃烧速度也就越快。

消防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知识点

消防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知识点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着火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这是无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氧气只是一种助燃剂,其它助燃剂发生的光和热也是燃烧,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

4、大部分燃烧的四个必要条件(着火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这是有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5、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按其状态,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

6、常见的引火源有:直接引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间接引火源,高温,自燃引火源。

7、防火方法:控制可燃物质、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设置防火间距。

灭火方法: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8、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

自燃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按燃烧物形态,可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

9、气体燃烧所需温度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烧温度,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扩散燃烧比较稳定,火焰不运动,不会发生回火现象;预混燃烧速度快,不扩散,会发生回火现象。

10、液体燃烧不是液体本身燃烧,而是液体受热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汽的燃烧。

液体燃烧的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11、液态烃类燃烧时产生橘色火焰和黑烟;醇类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

12、含有水分、粘性较大原油、重油、沥青油等有扬沸现象(沸溢和喷溅),发生沸溢的时间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

13、固体燃烧方式有:表面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阴燃(熏烟燃烧)。

14、属于蒸发燃烧的有:樟脑、萘、松香、沥青、蜡烛、硫、磷、钾、钠等。

属于表面燃烧的有:木炭、焦炭、铁、铜等。

属于分解燃烧的有: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

属于阴燃的有:大量堆积的煤、纸张、稻草、锯末等。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l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l第一节燃烧条件l一、燃烧条件l大部分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包括()l A . 可燃物 B. 助燃物(氧化剂) C. 引火源(温度)l D. 自由基链式反应 E. 氮气l答案: ABCDl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及引火源(温度),称为燃烧的必要条件。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多数燃烧的实质。

l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

按其所处的状态,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l助燃物(如氧气),各种可燃物燃烧均有最低含氧量的要求。

l下列不属于直接火源的是()。

l A.明火 B.高温 C.电火花 D.雷击l【答案】Bl【解析】高温属于间接火源。

l引火源(温度)①明火。

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②电弧、电火花。

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③雷击。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④高温。

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⑤自燃起火。

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

l第二节燃烧类型l一、燃烧类型l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l A .着火 B 点燃 C 自燃 D 化学自燃 E 爆炸l答案 AEl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l着火l1)点燃l2)自燃化学自燃热自燃l爆炸l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l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爆炸点l【答案】Bl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l A. 阴燃 B. 闪燃 C. 自燃 D. 着火l答案 Bl二、闪点、燃点、自燃点l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JC1 燃烧基础知识

JC1 燃烧基础知识

破油层将燃烧着的油滴和包油的油气抛向上空,向四
周喷溅燃烧。 储罐一旦出现沸溢和喷溅的征兆,火场有关人 员必须立即撤到安全地带,并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三)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可燃气体不需要经过熔化、蒸发等相变过 程,而在常温常用压下就可以任意比例与氧化 剂相互扩散混合,完成燃烧反应的准备阶段。 气体在燃烧时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
下,受到火源作用时,燃点低的先着火,易蔓延。因此
在抢救时,要先抢救或冷却燃点低的物质。
二、闪燃
(一)闪燃的含义
一定温度下,液体表面上产生的可燃蒸气, 遇火
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主要因
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
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
点燃 点燃
2CO 2CO2
二、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1、单质的燃烧产物
单质仅由一种元素构成,如氢气(H2)、硫(S)、碳
(C)。其燃烧产物即为该元素与氧的化合物,即H2O、
SO2、CO2。
如汽车发动机中的汽油、煤油等在气缸中的燃烧 就属于这种情况,利用燃烧产生的冲击带动活塞的运 行。
3)沸溢燃烧
含水的重质油品(如重油、原油)发生火灾,由
于液面从火焰接受热量产生热波,热波在向液层深部 移动过程中,使油层温度升上,油品黏度变小,油品 中的乳化水滴向下沉积的同时受向上运动的热油作用 而蒸发成蒸气泡,这种表面包含有油品的气泡,比原
来的水体积扩大千倍以上,气泡被油薄膜包围形成大
量油泡群,液面上下向开锅一样沸腾,到储罐容纳不 下时,油品就会像“跑锅”一样溢出罐外,这种现象
叫“沸溢”。
4)喷溅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 》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 》课件

燃烧原理
燃料和氧气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 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并产 生能量。
燃料的种类
化石燃料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的化石燃料,它们广泛用于工业、交通和生活中。
生物质燃料
纤维素、木材和废弃物等属于生物质燃料,是可再生的燃料资源。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水力能、风力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不会造成环境和资源的破 坏。
《燃烧基础知识 》PPT课件
燃烧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本课程通过介绍燃烧的基本原理、过程、 应用及环保、安全等方面,使烧定义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是指 物质在氧气存在下放出能量,释 放出热和光的过程。
燃料
燃烧的物质称为燃料,可分为化 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及可再生能 源燃料。
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是一种以燃气为燃料 的发电机,具有高效率、低排 放的优点。
发电机组
燃料通过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 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 能源。
环保问题
1 燃烧的灰渣
燃烧产生的灰渣是固体废 弃物,可通过处理变成新 的可利用资源。
2 烟雾和废气处理
烟雾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 有害物质,需要经过处理 后才能排放。
燃烧的过程
1
燃烧三要素
燃料、氧气和引火源是燃烧必备的三个
燃烧反应的类型
2
要素。
燃烧反应可分为燃烧、氧化和还原反应
三种类型。
3
燃烧的热力学参数
温度、压力、焓、熵和自由能等都是燃 烧反应中重要的热力学参数。
燃烧的应用
火焰和燃气
火焰是燃烧反应的结果之一, 燃气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燃 料之一。
内燃机
内燃机是现代交通工具的基本 动力装置,是燃烧技术的代表。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考点1 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但要导致燃烧的发生,不仅需要满足三要素条件,而且需要三者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

链式反应自由基是确保燃烧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考点2 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可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诸如:表示不止一个例子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的大量能量,或是气体、蒸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考点 3 燃烧方式分类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

考点 4 典型的燃烧产物(1)高聚物的燃烧产物: 会产生CO、HCl、 HF、 SO₂、 COCl₂ (光气)、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2)木材的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时,分解产物主要是CO、H₂和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时,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3)煤的燃烧产物:主要有: CO、CO₂、 CH4及其同系物、不饱和烃等气体。

(4)金属的燃烧产物挥发金属(如Li、Na、K、Mg、Ca等)在空气中容易着火燃烧,熔融成金属液体,它们的沸点一般低于其氧化物的熔点(K除外),因此在其表面能够生成固体氧化物。

考点 5 燃烧产物危害性(1)毒害性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员中的大约75%是由于吸人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₂、NO₂等。

广州消防协会考试资料--1燃烧基础知识

广州消防协会考试资料--1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一、燃烧的定义在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B5907 - 86)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物质。

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

二、燃烧的本质近代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也称链反应),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

游离基又称自由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离基。

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活化中心一一游离基时,即可发生链反应。

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连锁步骤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瞬间自发进行若干次),直至反应物燃尽为止。

当活化中心全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反应就会终止。

链反应机理大致分为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综上所述,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反应阶段,不是氧化整个分子,而是氧化链反应中间产物一一游离基或原子。

可见,燃烧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三、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

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兰要素。

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张扬文库-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三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

张扬文库-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三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

1.燃烧基础知识
8)粉尘爆炸
a)粉尘种类
按动力性能
悬浮粉尘(粉尘云)、沉积粉尘(粉尘层)
按来源
粮食粉尘、农副产品粉尘、饲料粉尘、木材产品粉尘、 金属粉尘、煤炭粉尘、轻纺原料产品粉尘、合成材料粉尘
按性质
无机粉尘 、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按燃烧性能
可燃性粉尘件
粉尘可燃、悬浮粉尘、引火源、氧化剂(空气)、受限空间。
消防设施操作员
(基础知识)
主讲:张扬
三、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
01 燃烧基础知识 02 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03 建筑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04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01 燃烧基础知识
1.燃烧基础知识
一、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 (或)烟气的现象。 有焰燃烧:气相燃烧,并伴有发光现象。如木材、蜡烛等。 无焰燃烧:物质处于固体状态而没有火焰的燃烧。如木炭等。 烟气:物质高温分解或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和液体微粒、气体, 连同夹带和混入的部分空气形成的气流。 燃烧反应三个特征: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
1.燃烧基础知识
a)在消防上的应用 评价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粉尘等火灾危险性的主要参数。 评定生产和储存场所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用以确定防火防爆措施。 b)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 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设备、工艺、物料。 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规程、用火不慎、操作不当。
1.燃烧基础知识
2.按燃烧物形态不同分类 (1)固体物质燃烧 1)蒸发燃烧 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 如:硫、磷、钾、钠、蜡烛、樟脑、松香、硫磺、萘等。 2)表面燃烧 燃烧反应在可燃固体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 又称无火焰燃烧、异相燃烧。如:木炭、焦炭、铁、铜等。

消防实务笔记,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消防实务笔记,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二、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三、引火源(温度)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常见的引火源:(1)明火;(2)电弧、电火花;(3)雷击;(4)高温;(5)自燃引火源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备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一、按照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是燃烧的开始,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包括: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

自燃又包括: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做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按燃烧物形态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一)气体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1.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扩散燃烧特点: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火焰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

2.预混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

一级消防燃烧基础知识考点

一级消防燃烧基础知识考点

一级消防燃烧基础知识考点燃烧的三要素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团队,缺一不可。

首先是可燃物,这就好比是超级英雄的身体,没了身体那还怎么拯救世界呀。

可燃物可以是各种东西,像木头啦,纸张啦,那都是燃烧界的“潜力股”。

比如说木头,就像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大汉,平时默默待在那儿,可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在火焰里“大显身手”,烧得那叫一个欢腾。

氧化剂就像是超级英雄的超能力源泉。

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氧化剂就是氧气啦,这家伙无处不在,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幽灵,到处乱窜。

它就等着可燃物这个“好伙伴”出现,然后一起搞出大动静。

只要有氧气在,就像是给燃烧这件事开了个“绿灯”,随时准备为燃烧大业添砖加瓦。

引火源呢,那可就是点燃这个超级英雄团队的导火索啦。

引火源的种类那也是五花八门,比如一个小小的火星,就像一个“点火小恶魔”。

你看,有时候野外露营,一个不小心掉落的火星,就像一个带着任务的小特务,一下子就钻进了干草堆里,然后“轰”的一下,干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熊熊燃烧起来。

燃烧的类型也很有趣。

像闪燃,就像是燃烧界的闪电侠。

那速度快得惊人,突然一下就爆发出来。

本来还平静的环境,突然因为温度的升高,可燃气体就像一群被激怒的小怪兽,一下子就全面燃烧起来,那种速度就像闪电划过夜空一样,瞬间就点燃了整个空间。

阴燃就比较“阴险”啦。

就像一个偷偷摸摸的小贼,在角落里悄咪咪地燃烧。

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大动静,但是暗地里一直在使坏。

就像在一堆厚厚的灰烬下面,那些还没有完全熄灭的炭火,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刺客,随时准备给你来个出其不意的“攻击”,一旦有机会就会突然转为明火燃烧。

着火四面体比燃烧三要素就像一个“豪华升级版”。

多了一个链式反应自由基,这个自由基就像是燃烧界的“混乱制造者”。

它在燃烧过程中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精灵,到处乱撞,不断地产生新的反应,让燃烧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丢进了一颗不停爆炸的小炸弹,让整个燃烧的湖面变得波涛汹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基础知识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一节 燃烧的基本条件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
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
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 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二、液体燃烧的特点
喷溅
在重质油品燃烧进行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
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 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
种现象叫喷溅。
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的多。发生沸溢的 时间与原油的种类、水分含量有关。根据实验,含有1%水分的石油,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二节 燃烧的类型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 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因此,评 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对于闪点在100℃以上的 可燃液体,闪点和燃点差值达30℃,这类液体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闪 燃,也不宜用闪点去衡量它们的火灾危险性。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 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二、液体燃烧的特点
沸溢
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波向液体 深层运动时,由于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 水气化,大量的蒸气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 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气气泡的泡沫。这 样,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 被下面的蒸气膨胀力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就像“跑锅” 一样,这种现象叫沸溢。
≥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二节 燃烧的类型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二节 燃烧的类型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 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190 蜡烛 棉花 210~255 216 200 松香 布匹 120 橡胶 木材 250~300 220 纸张 130~230 豆油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二节 燃烧的类型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 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 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可燃性液 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 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 ,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发生着火。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一、气体燃烧的特点
(二)预混燃烧 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火源 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 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
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强可达709.1~810.4kPa。通常的爆炸
反应即属此种。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一、气体燃烧的特点
(二)预混燃烧 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 应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气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
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如果预混气体从管口喷出发生动力
燃烧,若流速大于燃烧速度,则在管中形成稳定的燃烧火焰,由于燃 烧充分,燃烧速度快,燃烧区呈高温白炽状,如汽灯的燃烧即是如此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二节 燃烧的类型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
生燃烧。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物质名称 氢气 一氧化碳 硫化氢 乙炔
自燃点(℃) 400 610 260 305
经45~60min燃烧就会发生沸溢。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移
动速度以及油的燃烧线速度有关。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二、固体燃烧的特点
(一)蒸发燃烧
可熔化的可燃性固体受热升华或熔化后蒸发,产生可燃气体进而 发生的有焰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燃烧过程总保持边熔化、边蒸发、边燃烧形式,固体有蒸发面的 部分都会有火焰出现,燃烧速度较快。 石蜡、松香、硫、钾、磷、沥青、钾、钠、镁
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四节 燃烧产物
一、燃烧产物的概念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完全 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分。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 C被氧化生成的CO2(气)、H被氧化生成的H2O(液)、S被氧化 生成的SO2(气)等;而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 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数量、组成等随物质的化学组成及温度、 空气的供给情况等的变化而不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括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二节 燃烧的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
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闪燃:一闪即灭 闪点即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 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着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 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即燃点。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二、固体燃烧的特点
(二)分解燃烧
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分及与加 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如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
合成橡胶等燃烧。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
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 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小颗粒,这
样就形成了烟。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一节 燃烧的基本条件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可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是无焰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但燃烧的
发生需要三个条件达到一定量的要求,
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燃 烧的充分条件。对于有焰燃烧,还包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二、固体燃烧的特点
(三)表面燃烧
可燃物受热不发生热分解和相变,可燃物质在被加热的表面上吸 附氧,从表面开始呈余烬的燃烧状态叫表面燃烧(也叫无火焰的非均 相燃烧)。如焦炭、木炭和不挥发金属等的燃烧。表面燃烧速度取决 于氧气扩散到固体表面的速度,并受表面上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二、液体燃烧的特点
沸溢 从沸溢过程说明,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比重相差较大;
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
③原油粘度较大,使水蒸汽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若混气在管口流速小于燃烧速度,则会发生“回火”。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二、液体燃烧的特点
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因此,液 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 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常见的可燃液体中,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 密的黑色烟云。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 烟雾。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 灾较难扑灭。在含有水分、粘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 、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二节 燃烧的类型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名称 汽油 煤油 酒精 苯 乙醚 闪点(℃) -50 38~74 12 -14 -45 名称 二硫化碳 甲醇 丙酮 乙醛 松节油 闪点(℃) -30 11 -18 -38 3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 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二、液体燃烧的特点
沸溢 以原油为例,其粘度比较大,且都含有一定的水分,以乳化水和水垫 两种形式存在。所谓乳化水是原油在开采运输过程中,原油中的水由
于强力搅拌成细小的水珠悬浮于油中而成。放置久后,油水分离,水
因比重大而沉降在底部形成水垫。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二节 燃烧的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
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
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
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的剧烈膨胀等现 象。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二、固体燃烧的特点
(四)阴燃
在缺氧或湿度较大条件下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氧气及水蒸气的蒸 发耗能,使燃烧体系氧气浓度和温度均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固体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