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长期
居于全国 经济重心 的地位。
(2)江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很多地区被原始森林 覆盖,不利于开发,生产技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 实力差距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是指 山东 、 山西 以北的广大地区。气候 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它又以长城
答案 (1)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劳动力相 对密集;
(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较为普遍; (3)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 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原因:中国古代,由于 天灾人祸 不断,人口的流动始
终没有停止过。 2.概况 (1)第一次高潮
④华人外流:我国古代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 生、居住。
⑤外族内流: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少外国人 来华经商、定居。
(3)影响 ①人口迁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和发展,提高各民族的素质。 ②促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③促使人口分布趋向合理。 ④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
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农耕 和 游牧 两大经济类型之间长
期对峙交流,汇合成互补、互利的统一整体。
3.经济区域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
现出 多样性 和 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的特点。
[思维点拨] 1.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原因?
归纳古代江南经济开发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分析经济重心南移 的原因和标志。
分析人口南移与经济重心南移的相互关系。
自主学习

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探究主题2 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材料一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 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 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问题】 材料一、二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 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解读】 材料一说明东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较快,材料二说明宋代国家赋税 仰仗南方,表明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变化: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经济的 发展超过了北方。
尤其是唐宋之际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原因,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的历史特点,树立热爱祖国和建设家乡的历史责任,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 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司马迁根据汉代 经济分布 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经济区 (1)山东、山西地区:传统的农业区,开发较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长期居 经济重心 于全国 的地位。 (2)江南:两汉时开发较慢,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实力较弱。 (3)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3.区域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 不平衡 的特点。
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
第25课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对各国经济发 展带来重大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亚洲、美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过程,理解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 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对史料的探究,注意区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 济集团的特点,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素养。 (3)结合史料分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学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 历史问题,体会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参与国际 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南方环境相对安定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
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
郡忘饥。
──《宋书·孔秀恭等传论》 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
优越
材料三:教材P13第一段小字。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3、影响
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 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小结:
四大经济区的 形成
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消极性:后来由于南方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思考:古代对江南的开发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对 西部的开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
对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不同:
(1)古代对南方的开发是自发的,战乱导致大量的流 民南下。 (2)现在是国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发建设。
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后)
完全南移(南宋)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2、原因
(1)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3)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4)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5)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பைடு நூலகம்动,开发江南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 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经济区 地理位置
特点
山东 山西
黄河流域—鲁冀 农业区,经济
豫(崤函分界) 实力较强(山东
黄河流域—关中 最发达),是全
河西、巴蜀
国经济重心。

高中历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高中历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过北方
两宋之际的第三次高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靖康之乱)
南方确立中 国古代经济 重心的地位
南北人口比例变化
100 80 60 40 20 0 西汉末
唐初
南宋初
南方人口 北方人口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人口(万人)

西汉末
东汉初期

东汉中期

三国 西晋初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 以及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南方本身蕴涵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
潜力,再经过南方人民长期的开发, 自然条件优越。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表现
①孙吴、东晋、南朝开发江南地区 ②中唐以后,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③北宋主要依靠东南财富 ④南宋定都南方后,南方正式形成中国古代经
主要农业区

江南
长江以南 农业区,技 术落后

龙门、碣 山东、山 半农半牧 石以北 西以北

结论:反映了全国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 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潮三 次 南 迁 高
两晋之际的第一次高潮 南方开始赶
(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上北方
唐朝中期的第二次高潮 南方逐渐超
(安史之乱)
C.江南发展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经济重心南移
3.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
经济发展程度差别很大,根本原因
B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C.统治政策的差异

岳麓历史必修2第1单元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共22张PPT)

岳麓历史必修2第1单元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共22张PPT)
——不平衡性主要是指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次数
迁徙时间
迁徙原因
第一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
汉族统治阶级内
两晋之际 乱和少数民族内
迁。
唐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使黄河流 域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次高潮 两宋之际 靖康之乱的影响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三次南迁高潮
(1)第一次高潮
时间:两晋时期 原因:八王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 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 口纷纷向南方迁徙。
114
48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三说
明了什么现象?
2、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中国古代文 化重心的南移。 (2)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 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3)促进了民族融合。
思考归纳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表现?
(1)南方户口(人口)超过北方,户口 分布重心的南移。 (2)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超 过北方。 (3)南方地区在国家财政中占举足轻重 的地位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知识线索
四大 经济区
远古到两晋
第二次 人口迁移
安史之乱后
第一次 人口南迁
经济重心开 始发生变化
两晋之际
江南开始 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
三国东晋南朝
第三次 人口迁移
南方经济 重心地位 的确立
两宋之际
宋以后
1、在汉代,江南地区和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
差很大,根本上是因为( )
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 地区。
传统___畜__牧__区或半农半牧
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 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岳麓版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岳麓版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①时间:南宋时期。 ②表现: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影响 (1)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 成为人才密布区。 (2)突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 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区域特点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 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原因 天灾人祸不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表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主观因素: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 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 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2)社会环境: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自然条件:南方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经济重心南移三个阶段: 1.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 2.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 3.南宋时,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要点一 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
的主要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劳动力相 对密集。 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 3.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 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使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要点二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特征 1.原因: (1)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 济的潜力巨大。 (2)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3)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 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

岳麓版必修2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

岳麓版必修2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

龙门碣石经济区
土地贫瘠,寒冷,为畜牧业和半 农半牧区。实力十分有限。
总体特点: 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龙门碣石以北
山西
山东
江 南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时间
原因
流向
影响统治者内乱ຫໍສະໝຸດ 八王之乱后 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战乱
安史之乱后 北方战乱
靖康之乱后 北方战乱
由黄河流 域向长江 流域迁徙, 部分向珠 江流域
①给南方增 加大量的劳 动力,②带 来了先进生 产技术和生 产经验,③ 促进南北风 俗的融合。
B. “扬一益二” C. “苏湖熟,天下足” D.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课堂练习
3、(2007江苏)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 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 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 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3、影响
(1)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无密切关 系的是 A.政治重心的逐渐南移 B.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 C.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D.黄河流域的战乱
课堂练习
2、(2004北京)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 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 或稔,则数郡忘饥”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1)北民南迁: 劳动力、技术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3)蕴涵的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4)政治重心南移、统治者重视 (5)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2、过程
两汉以前
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
魏晋南北朝 作物体系,建康

岳麓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精美课件

岳麓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精美课件
两晋之际(八王之乱即永嘉之乱)第一次高潮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第二次高潮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第三次高潮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
原因?(①②③④) 影响?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

③南方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练
④政治中心南移
(2)重大变化:
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 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2分)
(3)发展原因: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1分);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 特别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分);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1分)。
一、四大经济区域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比较表中南北人口数目的变化,说明了 什么历史现象?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 人口 比例 (户)
占全国户 口比例
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练一练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 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
⑤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劳动,开发了江南;
请思考: 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什么影响呢?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3-4课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3-4课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宋· 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明· 景德镇 青花花果折枝纹瓶
一、冶炼技术
(1)青铜时代:从夏至春秋末期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 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 (2)冶铁 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3)燃料: ①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 北宋:用煤冶铁相当普遍 ②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 明朝:用焦炭冶铁流行
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 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 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 却惦记着妳 你隐藏在窑烧里 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 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 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 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 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 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 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 网,中有千千结; 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 多有不尽之意; 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 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 风分外动人。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阕 R&B佳作。 《青花瓷》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 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 不管如何,青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众情人,周董将七百年来的大众情人描眉画 眼,重新打扮一番,推至春晚前台,功不可没。 填词人方文山对歌词的解释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学课件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学课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退出
岳麓版 ·历史 必修(Ⅱ)



法 分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动 探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1.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 1.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特
堂 双
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 征;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基
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过程和影响。(重点)
达 标
2.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
岳麓版 ·历史 必修(Ⅱ)

第 3 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 法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互 动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 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重点难点


主 导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
课 时 作 业
退出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岳麓版 ·历史 必修(Ⅱ)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退出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岳麓版 ·历史 必修(Ⅱ)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时 作


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

岳麓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司马迁笔下的江南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 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 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
百越族船纹图
扬州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 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 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自主学习
1:汉代四大经济区的分布和特点 2:三次中原人口南迁的时间和原因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4、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过程: ⑴魏晋南北朝——江南初步开发 (建康) ⑵ 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 (扬一益二) ⑶ 南宋 ——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
合作探究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南京秦淮河
杭州北关夜市,钱塘 八景之一,系旧时武 林门北运河两岸街市 夜景。当时外地游西 湖者,晚间返归多集 于此,因而成景。
位于运河枢纽 的扬州,成为全国 的经济中心。南北 水路商货在此云集, 海上商船也从此启 航和停泊。市区内 商贾众多、邸店林 立,最繁华的街道 “十里长街市井 连”,到了晚上, 也使千灯照碧云, 一派繁华景象。
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C )
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北方
南浙福四广贵江湖广云北山山河陕 直江建川西州西广东南直东西南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0 17 13 5 11 2
114Βιβλιοθήκη 48中国七大人文渊薮之地
浙江,湖南,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安徽
--梁启超《近代学风之地理分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精品教案(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精品教案(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精品教案(7页)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汕头市东厦中学高一历史洪燕英【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及特点2、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和影响【本课分析】本课主要是从古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的角度,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叙述和分析。

内容包括三目,第一目“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分析了我过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介绍了古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南迁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分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影响,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经济重心”。

【学情分析】本校高一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思维活跃。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情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记忆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重点分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2)培养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记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本质原因,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通过丰富的图表、图片、融合其它学科史料知识,让学生自提取历史信息掌握历史知识。

(2)结合历史典故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中原人口南迁的原因和过程。

(3)通过图片展示、材料分析、表格归纳、习题训练,引导学生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新岳麓版历史必修2同步讲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新岳麓版历史必修2同步讲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顼读材料——轴读教材坝要点I思维启迪-------- 耕析问题解疑惑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 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四大经济区(1) 山东、山西经济区:①特征:属于黄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区」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

②地位: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 江南经济区:①特征: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森林密布,不利于开发;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②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⑶龙门碣石以北:①特征: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②地位:经济实力有限。

3.分布特点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 第一次高潮⑴时间:两晋之际。

⑵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3) 影响: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牛态环境迅速恶化。

2. 第二次高潮预习导引区(1) 时间:唐安史之乱以后。

⑵原因:安史之乱。

(3)影响: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 第三次高潮(1) 时间:两宋之际。

(2) 原因:靖康之变。

⑶影响: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 原因(1) 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牛产工具和技术。

(2)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 过程3•影响(1)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⑵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3) 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1•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不同古代山东、山西是以河南崤山为界,以东称山东,又叫中原,包括了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以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崤山以西则是山西,以关中为主,后来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 绍兴东湖今貌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表现 第一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 八王之乱 第二次南迁高潮:唐中期 安史之乱 第三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 靖康之变
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高潮
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鲜卑 鲜卑 八 晋王时之期乱的一是场发皇生族于为中匈争国夺西 奴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依据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2、四大区域
自然条件优
越,开发早,
人烟稠密。
冀鲁豫

关中 河西 巴蜀
传统农业南区,经济实力较强(山 东最发达崤山),是全国经济重心。
河 南 崤 山
地势复杂,气候炎 原热始潮森湿林,覆人盖口稀少 经济生实产力技较术弱落后
(1)孙吴、都东会晋,、都南在朝继时续期发展,江逐南渐初超步过开北发方。
(2)中唐经以济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经全济确重立心。开始南移
(3)南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趋势 2、过程 3、原因
(1)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以及 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2)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和互补性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趋势 2、原因 3、过程 4、影响 5、特征
(1)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 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2)南移往往发生在国家分裂或分割时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 的影响
(4)由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请阅读并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关中,膏壤越野千里 天府之国
冀鲁豫古代农业区 风吹草低见牛羊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 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山东 农业区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请阅读并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关中,膏壤越野千里 天府之国
冀鲁豫古代农业区 风吹草低见牛羊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 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 经济实力有限
气候寒冷,土地贫 瘠
河 南 崤 山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流域—冀鲁 农业区,经济 豫(崤函分界) 实力较强(山东
自然条件优越,开
山西
黄河流域—关中 最发达),是全 发早,人烟稠密。
河西、战巴国蜀到东汉国,经全济国重经心济。呈现出
靖康之变:公元1126,金军 攻占汴京,次年俘虏了宋徽 宗、宋钦宗父子,使汴京一 片残破,导致北宋灭亡。
影响:促进南北文化交融,加速了民族融合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趋势
北方黄河流域
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趋势
2、过程
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南方无在论南是方农出业现、了手像工建业康,这还样是的商大业城、市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龙门、碣石以北 塞外草原上的马群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请阅读并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关中,膏壤越野千里 天府之国
冀鲁豫古代农业区 风吹草低见牛羊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 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江南 丘陵地带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
(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
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
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
为中国历史羌上最为严重的羯
皇族内乱之一,导致了西
晋亡国以及氐近300年的动乱。
影响: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遭到 破坏,北人南迁,南方得到开发
(中原)大 疾疫,兼以饥 馑,百姓又为 寇贼所杀,流 尸满河,白骨 蔽野。
——《晋书· 食货志》
第二次北方人口南迁高潮
原因:安史之乱的破坏
冀鲁豫古代农业区 风吹草低见牛羊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 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山西 关中平原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请阅读并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关中,膏壤越野千里 天府之国
冀鲁豫古代农业区 风吹草低见牛羊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 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山西 都江堰(四川成都)
经济中心南移的历史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 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 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 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 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 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3)南方本身蕴涵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再经过南方人民长期的开发,自然条件优 越。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趋势 2、原因 3、过程 4、影响
(1)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朱熹
苏轼
李清照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趋势 2、原因 3、过程 4、影响
(1)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江南 长江以多南样性和发原经展始济不森实平林力衡覆较的盖弱特点地热生。势潮产复湿技杂,术,人落气口后候稀炎少
龙门碣 石以北
山东、山西以北 (塞内、塞外)
畜牧区和半农 半牧区,经济 实力有限
气候寒冷,土地贫 瘠。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请阅读并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关中,膏壤越野千里 天府之国
知识结构 分布: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四大经济 区的形成
中原人口的 大量南迁
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 时间:两晋之际 唐安史之乱后 两宋之际 共同原因:战乱
古代经济重 心的南移
原因:⑴中原人口南迁 ⑵社会环境 ⑶ 原有潜力
过程:⑴孙吴东晋南朝开发 ⑵中唐以后 ⑶宋都南迁后
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
安史之乱是安史之乱是唐 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安 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 ,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 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 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 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北 人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第三次北方人口南迁高潮 原因:靖康之乱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