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 专业知识是大学中的一门学科; 专业形成了垄断的专业知识系统; 有管理控制职业群体的自主权;
有制裁成员权力的专业组织;
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的权威;
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
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 有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 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
3.教师专业的历史进程
从兼职到专职
玛格丽特· 米德(Margaret Mead)的“三喻文化”理 论
典型的工业文明时代则是“同喻文 化”占据主导;
网络时代则表现出“前喻文化”日益凸 显的文化传递模式倾向,但后喻文化与 同喻文化并未消失,从而呈现出“三喻 文化”并存的局面。
前喻文化的凸显使教师面临着 角色的重新定位,他必须自动从 高位上走下来,由传统的讲授者 向学生获取信息的支持者和促进 者转变,其权威不再是超越性的 外在的,而成为共有的对话性的, 师生关系逐渐趋向平等。
一是对学生的教育权威 社会赋予的教育责任、教育权利、社 会地位自然构成了教师的外在权威; 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 段、师生关系构成教师的内在权威。
二是对社会的知识权威
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 中国的传统神龛:天、地、 君、亲、师。
㈡ 现代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劳动性质
教师的劳动是塑造人 的劳动,即从事劳动力 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 产和社会成员再生产的 一种特殊劳动。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教师 一、现代教师的内涵 二、现代教师角色 三、现代教师的素质 四、现代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生 一、传统学生观 二、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现代师生关系 一、现代师生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师生关系的变革 三、现代师生关系的重建
本章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教师的内涵、角色; 认识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启发意义;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认识学生的内涵及传统学生观的弊病; 了解学生的社会化的内涵与内容; 认识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 思考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2.网络消解教师权威 从20世纪90年代 以来,信息网络正 悄悄地步入我们的 生存空间,网络时 代正向我们走来, 它对传统教师权威 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网络使教育资源不再匮 乏而成为取之不尽的宝 库,学习者不必在固定 的时间和空间接受指定 的教育内容,教师传统 的制度性权威和个人权 威面临被消解之势,教 师与学生的界限日趋模 糊,师生之间的角色转 换日益频繁。
2.教师专业的建立
规范的教师职业道德 能标志教师的职业智能 规定教师的学历标准 专门化教师教育机构 专业提升的保障机制
关于专业特征的描述
(背景资料)
美国教育协会的观点(1948)
含有基本的心智活动; 拥有一套专门化的知识体系; 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 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 提供终身从事的职业生涯和永久的成员资格; 建立自身的专业标准; 置服务于个人利益之上; 拥有强大的、严密的专业团体。
新课程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 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 课程有了重大创造和突破,它是对 原有课程体系和观念的重大变革, 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价值观的重 大调整。
㈡ 现代教师角色定位
1.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 一个旁观者,不再等待专家学者去 研究与制订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 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
适应新知识观的教学活动就成为 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共同建构知 识的过程,教学目的也就不能被 视为知识的单向传授。
教师不能再充当知 识的独裁者、专断 者,而要允许学生 质疑,允许学生从 自己的视角、理解 出发重新检验与再 思考知识。
4.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 一理念而设计和确定的。
四、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
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关于教师定位的观点
教师圣职论 教师公务员 教师劳动者 教师职业论
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性
教师职业的专业训练必需性 教师专业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 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 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 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 业成长过程。
有学问就可以当教师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从专门到专业
教师的选定
教师的培养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的提高
从数量到质量
㈡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三阶段论
求生存阶段 调整阶段 成熟阶段
四阶段论
教学前关注阶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教学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五阶段论
预备生涯阶段 专家生涯阶段 退缩生涯阶段 更新生涯阶段 退出生涯阶段
两阶段论
职前教育 目的:预期社会化 形式:师范教育 在职培训 目的:继续社会化 形式:教师的教育
㈢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
1.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
产生
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法国。
意义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能够提高教师的 教育技能和艺术,加强教育工作的 专业性,这无疑也会有利于教师的 社会地位得到相应提高。 此外,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也有利于 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看来,知识并非 对认识对象的“镜式”反映,知识 具有生成性,它是在丰富复杂的真 实情境中通过人自身与环境的互动 而建构生成的,不存在“纯粹客 观”、“价值中立”的知识,根本 不存在对认识对象的终极解释,所 有知识都有待于检验和反驳; 认识者也并非一面“磨光的镜子”, 谁也不是确定的知识主体和权威, 也没有谁是知识的客体。
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 旧观念 课程编制是课程专家们的事, 自己只是执行者; 教学是对固定文本的操作过程; 学生的学习只是接受由教师复 现的知识。
新观念பைடு நூலகம்
教师不应再被视为课程变 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而要 成为课程开发者,并且创造 性地实施。
4.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 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知识观的变迁
◆ 知识观是人们对于知识的
内涵、外延、类型、作用 以及获得方式等方面的根 本看法。
在客观主义知识观看来,知识是静 态经验积累的结果,是客观事物在 头脑中的反映,具有客观性、普遍 性、绝对性等特点。 这样,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 灌输这种“客观的”、“普遍的”、 “绝对的”知识。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作为专业化职业的现代教师的内涵; 现代学生的基本属性; 现代师生关系的内容及其建设。
难点
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节 现代教师
一、现代教师的内涵
㈠ 现代教师的职业性质
1.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 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品德向 青年一代传播人类知识财富和思想 意识,并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 需要的人的专业人员。
利伯曼的观点( 1956年)
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 从业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 采取行为的责任; 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
主体,在教学过程 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教师职业的发展
智者为师
能者为师
教师职业专门化(学校的产生)
3.教师职业本质
社会关系在教师职业中集中体 现,教师是社会在教育行业的 委托者、代言人。
4.教师的权利 一是作为一般社会成员的权利 (公民权:生存权,言论权); 二是作为特殊社会成员的权利 (教育自由权——制定课程计划, 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教学 方法与手段,实施教育评价等)。
曾荣光的观点
一套有学术地位的理论系统; 一套与理论系统相适应的专业技术; 理论与技术的效能获得证实与认可; 专业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专业人员服务具有忘我主义; 专业人员具备客观的服务态度;
专业人员的服务公正不偏。
其中前四个方面属于专业知识的范 畴。后三个方 面属于专业服务的范畴。
专业的衍生特质
不过,传统教师权威的解构与削弱并非 意味着教师权威的绝对丧失,网络永远 不可能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师的 一元化权威将转向教师与网络分享的多 元化权威,这种多元化的权威将对学生 产生长期甚至终身的影响。
在一个“过去统治着现在,权威统治着众生” 的典型的农业文明时代,“后喻文化”的传递 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教育表现出“复制”前 人文化的价值取向;
三、现代教师的角色
教师角色的概念
◆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
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 所表现的一种身份并由 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 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角色规范的两大特点
一是时代性 二是普遍性
㈠ 教师角色的转换 1.终身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是当前一 种影响最大、流传最 广的世界性教育思潮。
1965 年 , 法 国 教 育 家 保 尔 · 格 朗 朗 (Paul Lengrand)在巴黎召开的第三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 上,发表了题为《终身教育引论》 的报告。
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再创性和重组性 示范性和多样性 迟效性和长效性 情感性和理智性 个体性和群体性
二、现代教师的素质
概念理解
教师素质指教师稳定的职业 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 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 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 职业修养,它是教师履行职 责所必备的,在教育教学活动 中表现出来并决定其教育教 学效果,对学生全面发展有 重要影响的身心特点的总和。
依据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 2000年签发《〈教师资格条例〉 实施办法》。
2. 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
教师培训主要有两种
校本培训 教师发展学校培训
产生
校本培训于20世纪70年 代中期最先在英美等国 产生。
出发点 校本培训根本出发点在于试图改变 传统师范教育在培训方式上重理论 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试图 通过加强教师职前培养中教学实习 的地位,鼓励实习生通过实践,反 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讨理论与 实践的相关性,在提高教学效能的 同时推动理论探索。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 感,而且可以形成自己对教学活动 的自觉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行 动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从而促 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观念
教师即研究者。
转变
工匠型教师
学者型教师
2.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
独白者角色:“传道,授业,解惑。” 对话者角色:“接住孩子抛过来的 球。” 教师应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激励思 考,启发引导。 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不断 轮流“抛球—接球”的过程。
含义
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 这一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促 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 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角色特性 一是积极地旁观。 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三是注意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角色定位
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即对话者
教师即课程开发者 教师即促进者
现代教师观的转变
教师人格观:师道尊严——人格平等 教师学生观:教育客体——学习主体 教师作用观:知识传授者——引导人 教育中心观:教育中心——学生中心 教师教学观:教懂知识——教会学习 教师资格观:教书匠——教育设计师
在终身教育理念中, 教育不再是一种工具, 也不再是一种外在于 人的东西,而成为人 的内在需要。
教师不再是教育活动中的单纯施教者和唯 一主体,学生也不再是被教育对象和被动 的客体,学生必须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 则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 的角色。 教师应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 地激励思考。
美国教育家克伯莱的观点
健全的知识 专业的准备 强健的身体 健全的人格 生活的经验 社会的了解 正确的教育哲学
我国台湾学者龚宝善的观点
一个优良的教师必须兼具“人 师”和“经师”两重品质与修 养。
本书的观点 职业道德:厚德 知识基础:博智 (专业智能,通识智慧) 教学能力:教育技术,教育智慧, 教学仪态 身心素质:健康的身心
5. 教师社会地位
一是教师的地位决定于自身的作 用与社会支持(主要是经济); 二是教师隶属于一个特殊的社 会阶层,当然,在不同社会,教 师有不同的社会地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季羡林先生祝贺 95岁生日
三是教师地位的内容——政治、经 济、职业声望等。
衡量人们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思考
5.教师的权威
有制裁成员权力的专业组织;
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的权威;
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
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 有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 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
3.教师专业的历史进程
从兼职到专职
玛格丽特· 米德(Margaret Mead)的“三喻文化”理 论
典型的工业文明时代则是“同喻文 化”占据主导;
网络时代则表现出“前喻文化”日益凸 显的文化传递模式倾向,但后喻文化与 同喻文化并未消失,从而呈现出“三喻 文化”并存的局面。
前喻文化的凸显使教师面临着 角色的重新定位,他必须自动从 高位上走下来,由传统的讲授者 向学生获取信息的支持者和促进 者转变,其权威不再是超越性的 外在的,而成为共有的对话性的, 师生关系逐渐趋向平等。
一是对学生的教育权威 社会赋予的教育责任、教育权利、社 会地位自然构成了教师的外在权威; 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 段、师生关系构成教师的内在权威。
二是对社会的知识权威
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 中国的传统神龛:天、地、 君、亲、师。
㈡ 现代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劳动性质
教师的劳动是塑造人 的劳动,即从事劳动力 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 产和社会成员再生产的 一种特殊劳动。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教师 一、现代教师的内涵 二、现代教师角色 三、现代教师的素质 四、现代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生 一、传统学生观 二、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现代师生关系 一、现代师生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师生关系的变革 三、现代师生关系的重建
本章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教师的内涵、角色; 认识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启发意义;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认识学生的内涵及传统学生观的弊病; 了解学生的社会化的内涵与内容; 认识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 思考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2.网络消解教师权威 从20世纪90年代 以来,信息网络正 悄悄地步入我们的 生存空间,网络时 代正向我们走来, 它对传统教师权威 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网络使教育资源不再匮 乏而成为取之不尽的宝 库,学习者不必在固定 的时间和空间接受指定 的教育内容,教师传统 的制度性权威和个人权 威面临被消解之势,教 师与学生的界限日趋模 糊,师生之间的角色转 换日益频繁。
2.教师专业的建立
规范的教师职业道德 能标志教师的职业智能 规定教师的学历标准 专门化教师教育机构 专业提升的保障机制
关于专业特征的描述
(背景资料)
美国教育协会的观点(1948)
含有基本的心智活动; 拥有一套专门化的知识体系; 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 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 提供终身从事的职业生涯和永久的成员资格; 建立自身的专业标准; 置服务于个人利益之上; 拥有强大的、严密的专业团体。
新课程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 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 课程有了重大创造和突破,它是对 原有课程体系和观念的重大变革, 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价值观的重 大调整。
㈡ 现代教师角色定位
1.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 一个旁观者,不再等待专家学者去 研究与制订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 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
适应新知识观的教学活动就成为 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共同建构知 识的过程,教学目的也就不能被 视为知识的单向传授。
教师不能再充当知 识的独裁者、专断 者,而要允许学生 质疑,允许学生从 自己的视角、理解 出发重新检验与再 思考知识。
4.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 一理念而设计和确定的。
四、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
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关于教师定位的观点
教师圣职论 教师公务员 教师劳动者 教师职业论
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性
教师职业的专业训练必需性 教师专业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 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 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 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 业成长过程。
有学问就可以当教师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从专门到专业
教师的选定
教师的培养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的提高
从数量到质量
㈡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三阶段论
求生存阶段 调整阶段 成熟阶段
四阶段论
教学前关注阶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教学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五阶段论
预备生涯阶段 专家生涯阶段 退缩生涯阶段 更新生涯阶段 退出生涯阶段
两阶段论
职前教育 目的:预期社会化 形式:师范教育 在职培训 目的:继续社会化 形式:教师的教育
㈢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
1.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
产生
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法国。
意义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能够提高教师的 教育技能和艺术,加强教育工作的 专业性,这无疑也会有利于教师的 社会地位得到相应提高。 此外,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也有利于 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看来,知识并非 对认识对象的“镜式”反映,知识 具有生成性,它是在丰富复杂的真 实情境中通过人自身与环境的互动 而建构生成的,不存在“纯粹客 观”、“价值中立”的知识,根本 不存在对认识对象的终极解释,所 有知识都有待于检验和反驳; 认识者也并非一面“磨光的镜子”, 谁也不是确定的知识主体和权威, 也没有谁是知识的客体。
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 旧观念 课程编制是课程专家们的事, 自己只是执行者; 教学是对固定文本的操作过程; 学生的学习只是接受由教师复 现的知识。
新观念பைடு நூலகம்
教师不应再被视为课程变 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而要 成为课程开发者,并且创造 性地实施。
4.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 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知识观的变迁
◆ 知识观是人们对于知识的
内涵、外延、类型、作用 以及获得方式等方面的根 本看法。
在客观主义知识观看来,知识是静 态经验积累的结果,是客观事物在 头脑中的反映,具有客观性、普遍 性、绝对性等特点。 这样,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 灌输这种“客观的”、“普遍的”、 “绝对的”知识。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作为专业化职业的现代教师的内涵; 现代学生的基本属性; 现代师生关系的内容及其建设。
难点
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节 现代教师
一、现代教师的内涵
㈠ 现代教师的职业性质
1.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 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品德向 青年一代传播人类知识财富和思想 意识,并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 需要的人的专业人员。
利伯曼的观点( 1956年)
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 从业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 采取行为的责任; 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
主体,在教学过程 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教师职业的发展
智者为师
能者为师
教师职业专门化(学校的产生)
3.教师职业本质
社会关系在教师职业中集中体 现,教师是社会在教育行业的 委托者、代言人。
4.教师的权利 一是作为一般社会成员的权利 (公民权:生存权,言论权); 二是作为特殊社会成员的权利 (教育自由权——制定课程计划, 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教学 方法与手段,实施教育评价等)。
曾荣光的观点
一套有学术地位的理论系统; 一套与理论系统相适应的专业技术; 理论与技术的效能获得证实与认可; 专业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专业人员服务具有忘我主义; 专业人员具备客观的服务态度;
专业人员的服务公正不偏。
其中前四个方面属于专业知识的范 畴。后三个方 面属于专业服务的范畴。
专业的衍生特质
不过,传统教师权威的解构与削弱并非 意味着教师权威的绝对丧失,网络永远 不可能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师的 一元化权威将转向教师与网络分享的多 元化权威,这种多元化的权威将对学生 产生长期甚至终身的影响。
在一个“过去统治着现在,权威统治着众生” 的典型的农业文明时代,“后喻文化”的传递 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教育表现出“复制”前 人文化的价值取向;
三、现代教师的角色
教师角色的概念
◆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
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 所表现的一种身份并由 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 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角色规范的两大特点
一是时代性 二是普遍性
㈠ 教师角色的转换 1.终身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是当前一 种影响最大、流传最 广的世界性教育思潮。
1965 年 , 法 国 教 育 家 保 尔 · 格 朗 朗 (Paul Lengrand)在巴黎召开的第三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 上,发表了题为《终身教育引论》 的报告。
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再创性和重组性 示范性和多样性 迟效性和长效性 情感性和理智性 个体性和群体性
二、现代教师的素质
概念理解
教师素质指教师稳定的职业 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 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 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 职业修养,它是教师履行职 责所必备的,在教育教学活动 中表现出来并决定其教育教 学效果,对学生全面发展有 重要影响的身心特点的总和。
依据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 2000年签发《〈教师资格条例〉 实施办法》。
2. 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
教师培训主要有两种
校本培训 教师发展学校培训
产生
校本培训于20世纪70年 代中期最先在英美等国 产生。
出发点 校本培训根本出发点在于试图改变 传统师范教育在培训方式上重理论 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试图 通过加强教师职前培养中教学实习 的地位,鼓励实习生通过实践,反 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讨理论与 实践的相关性,在提高教学效能的 同时推动理论探索。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 感,而且可以形成自己对教学活动 的自觉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行 动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从而促 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观念
教师即研究者。
转变
工匠型教师
学者型教师
2.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
独白者角色:“传道,授业,解惑。” 对话者角色:“接住孩子抛过来的 球。” 教师应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激励思 考,启发引导。 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不断 轮流“抛球—接球”的过程。
含义
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 这一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促 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 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角色特性 一是积极地旁观。 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三是注意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角色定位
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即对话者
教师即课程开发者 教师即促进者
现代教师观的转变
教师人格观:师道尊严——人格平等 教师学生观:教育客体——学习主体 教师作用观:知识传授者——引导人 教育中心观:教育中心——学生中心 教师教学观:教懂知识——教会学习 教师资格观:教书匠——教育设计师
在终身教育理念中, 教育不再是一种工具, 也不再是一种外在于 人的东西,而成为人 的内在需要。
教师不再是教育活动中的单纯施教者和唯 一主体,学生也不再是被教育对象和被动 的客体,学生必须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 则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 的角色。 教师应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 地激励思考。
美国教育家克伯莱的观点
健全的知识 专业的准备 强健的身体 健全的人格 生活的经验 社会的了解 正确的教育哲学
我国台湾学者龚宝善的观点
一个优良的教师必须兼具“人 师”和“经师”两重品质与修 养。
本书的观点 职业道德:厚德 知识基础:博智 (专业智能,通识智慧) 教学能力:教育技术,教育智慧, 教学仪态 身心素质:健康的身心
5. 教师社会地位
一是教师的地位决定于自身的作 用与社会支持(主要是经济); 二是教师隶属于一个特殊的社 会阶层,当然,在不同社会,教 师有不同的社会地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季羡林先生祝贺 95岁生日
三是教师地位的内容——政治、经 济、职业声望等。
衡量人们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思考
5.教师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