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0-免疫系统

(三)脾
1.脾的结构
在新鲜的脾切面上,可见大部分组织为深红色,称红髓; 其间有散在分布的灰白色点状区域,称白髓,二者构成了 脾的实质。脾富含血管,脾内淋巴组织形成的各种微细结 构沿血管有规律地分布(图10-10)。
动脉周围淋巴鞘
白髓 脾 红髓 淋巴小结(脾小体) 边缘区 脾索: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条索 脾窦:脾血窦
胸腺还能分泌胸腺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的免疫调 节功能。
(二)淋巴结
1.淋巴结的结构
淋巴结表面有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数条输入淋 巴管(afferent lymphatic vessel)穿越被膜与被膜下淋巴窦 相通连(图10-2)。淋巴结的一侧凹陷,为门部,有血管 和输出淋巴管(efferent lymphatic vessel)。被膜和门部的 结缔组织伸入淋巴结实质形成相互连接的小梁 (trabecula),构成淋巴结的粗支架,血管行于其内。在 小梁之间为淋巴组织和淋巴窦。淋巴结实质分为皮质和髓 质两部分,二者无截然界限(图10-6)。
(1) 皮质
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 窦构成。 浅层皮质(superfacial cortex) 含淋巴小结及小结之间的 弥散淋巴组织,为B细胞区(图10-2)。 副皮质区(paracortex zone)位于皮质深层,为较大片的弥 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组成,又称胸腺依赖区 (thymus dependent area)。副皮质区有许多高内皮微静脉, 是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的重要部位。高内皮微静脉的内皮 细胞胞质丰富,其中常见正在穿越的淋巴细胞(图10-7), 其内皮细胞核也较一般内皮细胞的大,异染色质少,核仁 明显。 皮质淋巴窦(cortical sinus )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复杂的网络系统,它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来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功能则是指免疫系统所具备的各项功能特点和效应,保障人体的整体健康。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 造血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其中骨髓是免疫细胞的主要发生和发育地点,而胸腺主要负责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2. 遗传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与遗传密切相关,人体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遗传物质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免疫信息,决定了个体在免疫应答中的表现和效能。
3.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吞噬病原体等方式来保护人体免受病毒、细菌等的侵害。
4. 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等。
这些器官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发生免疫应答时,脾脏可以聚集大量的免疫细胞,起到抵御感染的重要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识别和记忆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外界入侵的病原体和变异细胞,以及自身的异常细胞来实现对它们的免疫应答。
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到某种病原体,就会迅速展开针对性的攻击,并在之后的免疫记忆中保存下来,以提供更快的反应能力。
2. 差异识别功能: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区分体内外的各类病原体,根据它们不同的特征和结构来做出不同的应答,以保护身体的健康。
3. 免疫调节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来调节免疫应答的程度,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和免疫系统的自身攻击。
这一功能可以保护人体免受免疫相关疾病的侵害。
4. 保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抵抗病原体的侵害来保护人体的整体健康,包括产生抗体、吞噬病原体的细胞、杀伤异常细胞等。
三、免疫功能的调节免疫功能的调节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以下是一些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1. 遗传因素:人们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T细胞决定簇: T细 胞决定簇位于抗原 分子内部,必须由 APC将抗原加工处理 为小分子多肽并与 MHC分子结合,然 后才能被TCR所识别。 B细胞决定簇: BCR 能与未经APC加工的 抗原发生反应,其 识别的靶结构主要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的决定簇。
三、抗体(Antibody,Ab)
抗体(Ab):指由B细胞受Ag刺激后所产生的、具有与 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其作用是中和病原微生物、通过Ig受体介导细 胞免疫应答、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T细胞和NK 细胞的杀伤作用、补体介导的溶菌和溶胞作用等。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将含抗体的血清称为抗 血清或免疫血清。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指抗体介导的免疫应 答,主要表现为B细胞的功能。
5、抗原类别
( 1)天然抗原:指天然的生物、细菌及天 然的生物产物。
①细胞、细菌和病毒 ②蛋白质类抗原 ③糖类抗原 ④脂类抗原 ⑤核酸抗原
(2)如果按被免疫动物的亲缘关系来 划分天然抗原,又可分成3类:
①自身抗原(autoantigen):是机体的自身成分,只 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引起免 疫应答,导致自身疾病的发生(autoimmune disease)。 ②同种型抗原(isoantigen):来自同种动物的不同 个体。 人类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 血型(红细胞)抗原: ABO系统和Rh 组织相容性抗原(人主要为HLA)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项目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 细胞
靶细胞 效应细胞毒T细胞
效应细胞毒T细 胞与靶细胞接触,使 靶细胞破裂
浆细胞
产生效应 效应B细胞产 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方式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细胞:
来源 巨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
二、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
免疫的概念:免疫是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 的疾病的能力 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 “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 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抗体立体模式图
抗体
效应B淋巴细胞
• 抗体的形成: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合成 分泌
抗体
• 抗体的分布: 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淋巴干细胞
分 辅助性T细胞 化 细胞毒T细胞
效应细胞毒T细胞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被体液中相应 的抗体消灭
体液免疫
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
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
一 细胞免疫
抗原
吞噬 嵌有抗原巨噬 MHC复合体 细胞 处理 的巨噬细胞 呈递 与受 体结 合
(成熟的) 辅助T细胞 与受 体结 合
活化的辅 分泌 助T细胞 蛋白 (成熟的)细 胞毒T细胞 质 增殖、分化 活化的细 效应细胞 胞毒T细胞 毒T细胞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表出现红斑
• 致敏原与过敏反应征: 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 敏,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等。 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如花粉、尘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 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3、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起源于骨髓 造血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在胸腺增 殖发育 在骨髓发 育成熟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4、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是否进 入细胞
被体液中相应的 抗体消灭
体液免疫 与B淋巴细胞有关
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
细胞免疫 与T淋巴细胞有关
二、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1、所有细胞的分子标志
4、预防措施
1)洁身自爱,避免不正当的性关系,
使用避孕套
2)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4)远离毒品 5)对已感染HIV的孕妇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并 对婴儿进行人工哺乳
考点1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项目种 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灭活的微生物; 减毒的微生物; 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
4、免疫接种的两种方式
主动免疫:接种抗原 被动免疫:接种抗体(抗血清)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一、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某些外来物质产生强烈 的免疫应答。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类。
2、致敏原: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
系统性红斑狼疮:诱因目前尚不清楚,累及多器官, 症状时轻时重。主要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发热、关 节痛、体表红斑、脱发、白细胞减少等。
暨大普通生物学-11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9. 单克隆抗体是实验室和临床中的强有 力的工具
单 克 隆 抗 体 技 术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免疫 系统疾病
1. 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可分4种类型,常见的为速发型: 打喷嚏,哮喘,风疹等。 过敏源:花粉,地毯灰尘,食物中某些 蛋白质,蜜蜂刺蛰。
组胺的释放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依赖胰岛素的糖 尿病综合症 硬化病 肌无力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这个名 叫David的 男孩已近 10岁了, 他生下来 就在隔离 室中长大。
(2)艾滋病(AIDS)
AIDS —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补体的特点: ► 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清) ► 一系列的蛋白质分子: C1 ~ C9; B因子(酶原分子); D因子(酶原分子) ► 不是抗体(不含Ig) ► 正常情况下无活性
补体反应
补体可通过2条途径激活:经典途径和 旁路活化途径,最后形成破膜复合体 ( C5b - C6,7,8,9 )。
补体(无活性) 与细胞性(细菌)抗原或抗体结合
补体激活
补体互相结合(极复杂的过程,级联反应)
破膜复合体
► 破膜复合体可使靶细胞溶解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为机体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
一组蛋白质。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 而得名。可分为 α、β、γ3种类型。
型
型
什么是受体? 识别和结合 转导信号 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抗原受体: ► 淋巴细胞表面均有 ► 能与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特异性 ) ► 种类很多(数以百万计)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1.1复习笔记一、免疫概述1.免疫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
2.人体对付病原体侵袭的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防卫体表的屏障和体内的先天免疫。
(2)特异性防卫特应性免疫,即免疫应答。
二、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体表的屏障——第一道防线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1)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病原体不能在皮肤的表面的角质细胞生存;(2)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还可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3)寄居在黏膜上的细菌通过夺去病原体的营养物,或分泌代谢产物协助抑制病原体;(4)黏膜中含有的溶菌酶可以消灭多种细菌。
2.体内的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先天免疫反应来应对。
(1)局灶性炎症反应①当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灶性炎症反应,它有4种症状:疼痛、发红、肿胀和发热。
②皮肤破损可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受损伤的部位。
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一样,吞噬细菌,然后由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它们消化。
(2)补体系统①概念补体系统(简称补体)是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类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
②补体的激活方式:a.与已经结合在病原体上的抗体结合;b.与病原体表面的糖分子结合。
如果少数补体蛋白分子被激活,它们又可以去激活其他的补体分子,形成级联反应,激活大量的补体分子。
③活化的补体分子的作用a.某些补体蛋白质聚合形成孔道复合体,嵌入病原体的细胞膜,使病原体死亡;b.已活化的补体分子直接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增加细菌被吞噬的概率;c.已活化的补体分子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促进炎症反应。
(3)干扰素干扰素是指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组蛋白质。
干扰素刺激自身和周围的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从而抵抗感染,干扰素的产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二、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入侵病原 微生物的非特异性反应。
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人体内有许多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统称吞噬细胞。
主要:在血液中游走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分布在组织之间的巨噬细胞。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二、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中和、结合、凝聚抗原
体液免疫的过程
识别: B细胞直接识别抗原
活化: 效应:
抗原
增殖 效应B细胞
辅助T细胞释放
分化 记忆B细胞
的淋巴因子
一般为白细胞介素-2
效应B细胞(也称为浆细胞)大量合成、分泌抗体
B细胞
浆细胞
归纳总结
淋巴细胞的分化
比较项目
B淋巴细胞
起源
骨髓中的① 淋巴干细胞
发育场所 ② 骨髓 (哺乳动物)、腔上囊 (鸟类)
双基检测
1.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细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Βιβλιοθήκη D.细胞免疫答案 B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致敏B淋巴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甲流”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效应B细胞能与病毒形成抗原—MHC复 合体 D.效应B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但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A.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性识别H1N1的宿主细胞 B.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巨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外壳 C.甲细胞直接感受抗原刺激会产生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B细胞 D.对感染H1N1病毒的患者应注射疫苗实施主动免疫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02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03
免疫系统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尿病
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素产生 细胞 导致高血糖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组织 引起疼痛和肿胀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系统攻击多个器官 症状广泛且多样化
免疫系统异常与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
鼻腔过敏反应, 引起鼻塞和打喷
感谢
感谢聆听
感谢您的聆听和学习。
欢迎交流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交流 讨论。
感谢观看
THANKS
清除感染病原体
02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控制肿瘤细胞生长
03
免疫功能
清除感染病 原体
通过抗体和免疫 细胞协同作用实
现
修复组织损 伤
促进细胞再生及 修复功能
控制肿瘤细 胞生长
免疫细胞识别并 杀死异常细胞
● 02
第2章 先天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的作用
先天免疫是人体最早 形成的防御机制。它 对各种病原体有非特 异性的快速反应,起 到了保护人体免受感 染的重要作用。
● 06
第六章 总结
免疫系统的重要 性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 病原体侵袭的重要系 统。免疫系统功能的 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 人体健康。
免疫系统的平衡
保持平衡
免疫系统需要保 持平衡,既不能 过度激活也不能
过度抑制
保护健康
平衡免疫系统能 够更好地保护人
体健康
未来展望
免疫系统研究领域仍 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未来将有更多新药物 和疫苗用于改善免疫 系统功能。
嚏
过敏性休克
严重过敏反应, 可能导致生命危
险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1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1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1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系统,主要作用是保护机体免受外来有害物质的侵害。
免疫系统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主要部分。
体液免疫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和其他分子来抵御病原体的侵入。
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是B淋巴细胞,它们可以分泌抗体,从而中和或沉淀病原体。
体液免疫还包括巨噬细胞、补体和其他分子的参与。
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和分解病原体,促进清除。
补体是一组血浆蛋白,可以通过激活溶菌酶来破坏病原体。
体液免疫的重要特点是可以迅速产生抗体应答,为细胞免疫提供支持。
细胞免疫是指通过特定的细胞来杀死或抑制已感染细胞的功能。
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是T淋巴细胞,它们可以通过识别病原体与已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来杀伤或抑制这些细胞。
细胞免疫还包括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
自然杀伤细胞可以直接杀伤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并释放细胞毒素来促进清除。
细胞免疫的重要特点是可以识别和杀伤具体的已感染细胞,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
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是指人体免疫系统为维持身体健康所发挥的功能。
免疫功能可以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个方面。
固有免疫是指人体天生具备的防御机制,它是对抗非特异性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固有免疫通过外部屏障(如皮肤和黏膜)、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来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固有免疫的特点是快速、广泛和非特异性的应答,能够迅速产生炎症反应,并通过机械性和化学性的防御来消灭病原体。
适应性免疫是指人体对抗具体感染的病原体所产生的特异性应答。
适应性免疫具有记忆性,能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并在再次遇到相同病原体时迅速调动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的关键细胞是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通过识别特定抗原,并分泌抗体来中和或沉淀病原体。
T淋巴细胞则通过识别细胞表面的抗原,并杀伤或抑制感染细胞。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调控性好和记忆性。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失效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体液免疫
直接作用于抗原
细胞免疫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作用对象 例如细胞外的病原体、 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癌细胞等 毒素、可溶的蛋白质
抗体 效应细胞毒T性细胞 效应B细胞产生的 与靶 细胞 作用方式 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 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性结合。 既各自独立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 应。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进行 体液免疫 再进 行 细胞免疫
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炭疽杆菌
破伤风毒素 HIV
氧气
癌细胞
异体器官 自身死亡的细胞
静脉注入葡萄糖
抗体
①什么是抗体?
在抗原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 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②抗体的性质:特异性
③分布: 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④抗体的本质:分泌蛋白
人体依靠什么系统来防御,对抗病毒等病原 体引起的疾病呢? 抗原 侵染人体
皮 肤 分 泌 物 如
油 脂
的 杀 菌 作 用
(二) 非特异性防卫
1、第二道防线的组成 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
(非特异性反应)
2、第二道防线啥时候起作用? 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时,如皮肤破损,第 一道防线直接突破,这个部位病原体可直接进 入体内,此时需要第二道防线 。 3、是如何起作用? (1)白细胞吞噬病原体 (2)血浆蛋白消灭病原体
总结 免疫的类型
组成 功能 类型 阻挡和杀灭病原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体,清扫异物 非特异性 免疫 体液中的杀菌物 溶解、吞噬 第二道 质(如溶菌酶)、白 和消灭病菌
细胞、血浆蛋白
第三道
特异性免疫 系统
产生抗体和效应 T细胞,消灭病 原体(抗原)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复习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皮肤和黏膜组成)
第一道防线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特异性免疫
记忆细胞
二次免疫
效应细胞 靶细胞 毒T细胞 裂解
2、过程:
记忆细胞 抗原 被呑噬 巨噬细胞 消化 抗原—MHC 呈递 复合体 活化 致敏 增殖 B淋巴细胞 分化 促进 淋巴因子 分泌 辅助T细胞 二次免疫 效应B细胞 分泌 抗体 沉淀 中和 凝集 抗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一概念 1、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反应)的概念
是指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反应。 包括细胞免疫(针对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异体细胞) 和体液免疫(和抗原特异性结合)两种。
2、抗原的概念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如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3抗体的概念
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所产生 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 蛋白。所有的抗体都是蛋白质。
1)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缺陷症等
过敏反应: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致敏原时 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青霉素、花粉、尘螨、真菌、毛屑、鱼、 虾、蟹、蛋、奶、药物、食物、化妆品、 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
免疫缺陷症
• 概念: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 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 • 类型: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接触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总结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总结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组成,[1] 是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但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
1、第一道防线:
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非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
病原体进入内环境之后,由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参与的非特异性反应。
3、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抗原、MHC、抗体: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外来物质叫抗原,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基本结构为Y形,两臂上有同样的与抗原匹配的结合位点。
5、细胞免疫作用对象:直接对抗细胞型病原体,作用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主要与T淋巴细胞有关。
(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T淋巴细胞)
6、体液免疫作用对象: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主要与B淋巴细胞有关。
(在骨髓中发育)
7、细胞免疫过程:
8、体液免疫过程:
9、免疫功能异常反应:包括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致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减退(艾滋病)。
10、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感染HIV引起的,HIV由于大量破坏人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而严重削弱免疫功能。
艾滋
病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通过空气、昆虫、一般接触传播。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正式讲课文档

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抗体数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第十八页,共27页。
时间
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不同点
体液免疫 作用 抗原 对象
作用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 体与相应的抗原特 异性结合。
细胞免疫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即靶细胞)
▪ 1972年时,南斯拉夫爆发了共170个病例、35人死亡的疫情;
▪中国历史上孙思邈取天花口疮中脓汁敷于皮肤的办法预防天花;
▪18世纪英国人詹纳发明了种牛痘的方法,这种方法明显降低了天花的发病率。
第七页,共27页。
右图是英国医生 爱德华·詹纳在为一 个男孩接种牛痘。 接种了牛痘的人不 会感染天花!
第六页,共27页。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 病。染上天花而侥幸生存下来的病 人常常留下永久性的瘢痕。天花最 初出现在古埃及,3000多年前,古
埃及的木乃伊身上已见到天花的疤痕。
▪ 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总人数达1.5亿人;
▪ 1872年天花在美国流行,仅费城一个城市就有近2600人死亡;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成熟的效应B淋巴 细胞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 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 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 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内可由于获 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第十七页,共27页。
B细胞的二次免疫
例: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冒。两 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 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样患感冒?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 、多器官。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硬皮病
一种以皮肤变硬和僵硬为主要表现的结缔组 织病。
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引起,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精准免疫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 发展,未来免疫治疗将更加精 准,针对不同患者和疾病类型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免疫细胞治疗
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免疫细胞治疗将在更多 疾病领域得到应用,如CAR-T 细胞治疗肿瘤等。
免疫预防
通过加强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 ,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 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 探索新型免疫预防策略,如黏 膜免疫等。
CTL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毒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从而清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 瘤细胞。
辅助性T细胞(Th)的调节作用
Th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的类型和强度,促进或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 化和功能。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01
B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B细胞通过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抗原而活化,进而增殖分化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治疗感染、自身免疫病及肿瘤 等疾病。
免疫学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药物研发
利用免疫学原理,开发新型生物药物,如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 体等。
生物标志物发现
通过免疫学技术,发现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预测和诊断 提供依据。
免疫细胞工程
利用基因编辑等技术,对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免疫治疗的 效果和安全性。
复习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第二道防线(非特异 性反应)
问题探讨2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出现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强度
非特异性免 疫
特异性免疫
快 较慢
广 针对性强
较弱 较强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 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问题探讨3
听说人类有秘密武器,不知道这个秘密武器是什么?它是什么东 东做的,主要在哪里呢?谁制造的?很期待有谁为我解答?
胃肠炎)
皮肤过敏 反应(荨麻 疹,湿疹血 管性水肿)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和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过敏 反应 中的 抗体
体液 免疫 中的 抗体
化学成分 分布 反应时机 反应结果
球蛋白
吸附在皮肤、 消化道或呼吸 道粘膜及某些 血细胞的表面
机体再次 接触过敏原 时发生
使细胞释放组 织胺等,从而 引发过敏反应
球蛋白
免疫调节专题复习
无声之处听惊雷!
带你走进人体自身的战争
问题探讨1
假设我是病毒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 到我的存在吗?
人类能够靠反射对我作 出反应吗?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 接杀灭我吗?
3、我首先要突破哪些 障碍?
指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 和化学防御。
皮肤和黏膜可阻挡病原 体侵入人体;皮肤角质 层使病原体不能生存; 皮肤分泌物能抑制真菌 和某些细菌。
血清、组织液、 机体第一次
外分泌液中
接触抗原时
就发生
使抗原沉淀 或形成细胞 集团等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起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 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 风湿性心脏病 ○ 类风湿关节炎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0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3年选考真题
1.(2016·浙江4月选考,4)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
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
2.(2017·浙江4月选考,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3.(2015·浙江10月选考,7)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B.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
C.艾滋病患者晚期免疫功能增强
D.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
4.(2017·浙江4月选考,22)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5.(2016·浙江10月选考,24)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
B.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效应B细胞等
C.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致敏而活化
6.(2015·浙江10月选考,24)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
B.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
C.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1年名校模拟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免疫过程的是( )
A.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B.产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C.消灭被感染的体细胞
D.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8.(2017·杭州周边重点中学)细胞免疫时,能分裂分化产生子细胞的是( )
A.效应B细胞B.细胞毒性T细胞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辅助性T细胞
9.(2017·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三(上)期中)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免疫缺乏病
B.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MHC,进入细胞
C.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DNA后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
D.为预防艾滋病,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
10.(2017·宁波余姚中学高三(上)期中)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
A.可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使乙肝病毒裂解死亡
D.可被蛋白酶水解
11.(2017·慈溪市高三(上)期中)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是( )
A.致敏B淋巴细胞
B.效应B细胞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
12.(2017·温州市2月高三选考)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原体进入体内,都会引发免疫应答
B.能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己”标志就是病原体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自身正常细胞的MHC标志不发生反应
D.体内所有辅助性T细胞都大量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13.(2017·台州市高三2月)下列有关巨噬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可分化为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膜上不存在HIV的受体
C.巨噬细胞可吞噬抗原-抗体凝聚物
D.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可与所有淋巴细胞结合
14.(2017·嘉兴市3月)下列关于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单核细胞分化形成
B.其吞噬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C.巨噬细胞有发达的溶酶体,能将吞噬的物质降解
D.在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中均可发挥作用
15.(2017·宁波九校高三上期末联考)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会引起患者头痛、肌肉痛、腹痛、口鼻出血等,死亡率极高。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触埃博拉病毒前,人体就有部分B淋巴细胞膜表面含有识别它的受体
B.不同个体(除同卵双胞胎外)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会形成不同的抗原—MHC复合体
C.埃博拉病毒的RNA会直接整合到人的DNA上形成前病毒
D.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内特异性抗体的含量来确定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
16.(2017·杭州学军中学9月)研究发现,调节性T淋巴细胞具有抑制免疫的功能,Mcl-1蛋白可使其数量增加,Bim蛋白可使其数量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B.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共同决定
C.过敏性体质可能与Bim蛋白活性被抑制有关
D.Mcl-1蛋白活性过高,人体易患恶性肿瘤疾病
17.(2017·教育绿评联盟3月)(加试题)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只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
B.与记忆B细胞相比,效应B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发达
C.巨噬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成多肽,移动到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D.效应B细胞通过增殖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并分泌抗体
18.(加试题)被毒蛇咬伤后需注射抗蛇毒血清、给婴幼儿重复多次注射某疫苗,以上两种措施的原理分别是( )
A.抗蛇毒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多次注射某疫苗可以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
B.抗蛇毒血清中含有大量巨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C.抗蛇毒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