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品赏析摘要: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简介二、舞剧剧情及主题解析三、舞蹈编排与表现手法四、舞美设计与音乐亮点五、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六、总结与推荐正文: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简介《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中国著名舞蹈家张艺谋执导的舞剧作品,创作于1997年。

该舞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20世纪初中国封建家庭中一个三妻四妾的家庭琐事。

舞剧以充满寓意的大红灯笼为象征,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波折与悲剧。

二、舞剧剧情及主题解析舞剧围绕着封建家庭中的女主角颂莲展开,讲述了她嫁入豪门后遭受的种种苦难。

作品通过描述颂莲与其他妻妾的争风吃醋,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摧残。

舞剧中,大红灯笼既是喜庆祥和的象征,又代表着女性们无尽的痛苦与渴望。

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不幸命运,呼唤女性的觉醒与解放。

三、舞蹈编排与表现手法舞蹈编排独具匠心,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动作元素,融合了现代舞蹈的表现手法。

舞蹈动作夸张而富有张力,生动展现了封建家庭中女性们的矛盾心理。

同时,通过对角色性格的刻画,使观众对不同身份的女性产生共鸣。

表现手法上,舞剧巧妙运用了大红灯笼这一象征物,使之成为剧情发展的关键线索。

四、舞美设计与音乐亮点舞美设计大气磅礴,以红色为基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舞台上,大红灯笼的布置既美观又寓意深刻。

音乐方面,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元素,为舞剧增色添彩。

音乐的运用恰到好处,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五、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成为当代舞坛的经典之作。

作品不仅凸显了女性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与命运,还为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自上演以来,舞剧收获了众多好评,对中国舞蹈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总结与推荐《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舞剧作品,通过生动的舞蹈表演、寓意深刻的主题以及精美的舞美音乐,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苦难命运。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芭蕾舞剧,曾在国内外大放异彩。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在传统芭蕾舞剧中构建更加深刻的“中国化”元素,以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本文将围绕着《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芭蕾舞剧,探讨如何在其中进行“中国化”的多种可能性。

通过舞蹈动作、编排和服装设计来呈现中国文化。

中国古典舞蹈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舞蹈元素和舞蹈动作。

这些优美的动作和编排方式可以被融入《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舞蹈中。

在舞剧中可以增加一些中国舞蹈的经典动作,如扇子舞、长袖舞等,让观众在观赏芭蕾舞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舞蹈的魅力。

对于服装设计,也可以融入中国传统的服饰元素,如汉服、旗袍等,以此来突出中国文化元素,让观众在观赏舞剧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剧情设置和音乐选择来呈现中国文化。

舞剧的剧情是观众情感共鸣的重要元素,而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可以被融入到舞剧的剧情之中。

可以选取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将其融入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剧情中,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音乐是舞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为舞剧的伴奏,也是呈现中国文化的有效方式。

中国的传统音乐、民族乐器的运用,可以让观众在欣赏芭蕾舞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涵。

通过舞台美术和灯光设计来呈现中国文化。

舞台美术和灯光设计是舞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设计风格和选取的元素直接影响了整个舞剧的氛围和效果。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舞台美术和灯光设计上,可以融入中国的传统绘画风格和色彩,让舞台的视觉效果更贴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

同时在灯光的运用上,可以利用中国传统的灯饰元素,如灯笼、彩灯等,来创造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氛围的舞台效果,让观众在舞剧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独特的视觉魅力。

通过人物塑造和表演方式来呈现中国文化。

舞剧中的人物形象是舞者们要演绎和刻画的对象,而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表演方式来呈现中国文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论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创作美学

论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创作美学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舞蹈名作期末论文题目: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改编下的舞剧创作学生姓名:何露班级:戏文二班学号:08515073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改编下的舞剧创作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文学原著则是苏童的《妻妾成群》。

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欣赏的是经过二次修改之后公演的版本。

这部舞剧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年轻的少女被老爷强娶,成为他的第三房太太。

婚后,老爷与三位太太在家以打麻将和看京剧消磨时光,经常会邀请京剧艺人到家唱堂会。

而三太太与她旧时的情人——京剧武生幽会时,被嫉妒心重的二太太发现并告知了老爷,但二太太的行为不但没有赢得老爷的欢心,反而因私自点灯违反家规惹恼老爷,遭到毒打而变疯,最后三太太、京剧武生、二太太都死于老爷的酷刑之下。

由于舞剧艺术总监是电影导演张艺谋,因此这部舞剧带有很强烈的电影创作的思维和手法。

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我在欣赏舞剧时,就明显感觉到舞台空间色彩的丰富运用及舞剧场景设计具有很强的镜头感。

所以我想从比较擅长的视听语言角度出发对整部舞剧进行浅析:一、电影改编之下的舞剧创作《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舞剧最大的特点是将电影和芭蕾结合。

张艺谋导演将他难以割舍的电影情结在舞剧中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发挥,这是一部用电影思维和手法制作的芭蕾舞台剧,是电影的叙述手法与舞剧的表现形式的一次碰撞与结合。

1、丰富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

空间蒙太奇和视觉心理暗示处理是舞剧中电影视听语言表现形式的尝试:①张艺谋用蒙太奇这种以镜头画面为叙述方式、适当打破时空界限将不同场景的画面剪辑组合的电影手法来营造带有故事情节的舞台剧。

主要是运用蒙太奇进行转场,完全去突破舞台的框架,使剧情看起来更加自然生动,比如说舞剧中半台麻将、半台京剧堂会的同时,一个转台蒙太奇就让男女主人公后台相会展开。

②运用视觉暗示的手法将剧中蕴含的内容清晰的展示给观众。

开场的红灯笼不但与剧名相呼应,更重要的是红灯笼在中国代表着喜庆,暗示着舞剧开始就会有喜事,而多层落地可活动的隔扇门的开合制造了不同的环境,呈现了不同的剧情。

鉴赏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鉴赏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鉴赏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学期学习了舞蹈鉴赏这门选修课,学过之后我对舞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觉得舞蹈是一种非常非常好的艺术形式,她能让人感受到美,她更能净化人们的心让人们的心绪跟着舞蹈特有的节奏起伏波动。

在黎老师的课上我看了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前看过电影版的很幸运地有机会看了舞剧版,我觉得舞剧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服装、灯光、舞蹈等都非常漂亮。

看这部舞剧版的真的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我想看这样的作品的确能陶冶观众的情操。

以前从未看过这么长的一部舞剧,第一次在课堂上看真的有点震撼原来自己错过了一门这么优雅、美妙的艺术——舞蹈。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主人公的人生是悲剧性的人生,很显然导演张艺谋在在这点上运用舞蹈的手法表现了出来,我看这部舞剧的时候感觉到了故事中的人物们的悲剧色彩也感觉到了生在当时那种社会的一种无奈。

也许人们说的对当你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你只有适应环境,我深刻地感到了一种挣扎地无奈。

舞蹈版《大红灯笼高高挂》特别强调故事性和情节性,同时也很注重装饰性。

在第三幕中还有大段的双人现代舞,但民族舞在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其中: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等都非常有特色,并有着芭蕾舞剧的舞蹈结构。

我想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舞蹈只有粗略认识的观众还是能感觉到幕后工作人员们是用心了,他们应该是想给观众带来一部很好的舞剧。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以震撼视觉的大片红色和美轮美奂的舞台美术,令很多像我这样的观众大开眼界。

上了网才知道《大红灯笼高高挂》里有很多打破陈规的艺术设计如这部舞剧除了用芭蕾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在艺术家和观众中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有人批评导演不懂芭蕾,也有人称赞导演子是艺术天才。

但我想不管是赞是贬,《大红灯笼高高挂》确实好看是个不争的事实。

我想不管什么事物都不可能完美的,虽然舞蹈版《大红灯笼高高挂》很好看但是还是有些不足之处。

舞剧欣赏论文

舞剧欣赏论文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上了一个学期的舞蹈欣赏课,看了好几部的芭蕾舞剧,每一部的内容都很精彩,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舞剧。

因为这学期看的大多数是外国作品,仅看了两部中国的作品,而且这部剧作植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环境,所以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更多的感触。

这是我第一次看一部芭蕾舞剧,我感觉无论是剧情安排还是舞者的肢体语言都很流畅、优美,让人不知不觉中跟着剧情的变化而沉溺其中。

而且整个舞剧也很形象的描述了当时封建时期一些老旧的思想和人民的不自由,让人看了很感动也很气愤。

而中国京剧的演唱、表演、布景、舞台效果与西方芭蕾舞表现方式的巧妙结合,让人难分场内场外,不觉突兀牵强。

这部芭蕾舞剧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很好的描述了这部舞剧的剧名——大红灯笼高高挂。

在一片黑暗中,一盏盏的红灯笼亮起,在这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的显眼,而这也拉开了整部舞剧的序幕。

紧接着是女主角的一个单人舞,此时的她用肢体语言很好的描述了对这场婚姻的抗拒和无奈,失去爱人的伤心和痛苦。

此时的她被迫进入了花轿,被送到了老爷家,而这也正是开始了她在家中与其她两位太太的斗争。

舞剧的第一幕表现地主的两位妻妾互相争风吃醋,使尽浑身解数以博得地主青睐的场景。

妻子自恃原配,比起轻佻的二姨太来,思想本来较为传统、行为矜持、态度高傲,奈何如此却让他那个好色成性的丈夫渐行渐远,对二姨太宠爱有加;或许是为了维系自己在家中岌岌可危的地位,或许是为了挽救那镜花水月般的爱情,因此她常常从中作梗,想尽办法阻止丈夫与二姨太在一起。

舞者在表现这一段的时候,两名女舞者表现得十分丰富,既有吸宠时的卖弄风韵,受宠时的欲擒故纵,也有争宠时的骄横野蛮,失宠时的彷徨孤独,虽然看不到表情,却能感受到她们在感情生活中的跌宕起伏。

第二幕是在地主与女主角的洞房花烛夜,女主角虽奋力反抗却终被地主强行侮辱。

在这幕上导演使用了新型的舞台表现艺术,而且还将其与全剧的主题宗旨完美结合,极强地渲染了全剧的艺术感染力。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国家大剧院创作的一部现代主题芭蕾舞剧,由著名编舞家王肖宁担任编导。

该舞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将现代元素与芭蕾舞相融合,形成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式”芭蕾舞作品。

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中国传统的红灯笼被作为主题形象,并通过大量的编舞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来。

例如,舞剧中的灯笼的造型、颜色、功夫等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同时,舞剧中还采用了中国古典音乐、民族舞蹈等元素,充分体现其中国化的特点。

然而,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展示,它还具有时代的特点。

舞剧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元素,如人民生活、移动互联网、城市化等问题,都聚焦于中国社会的现状,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特征。

舞剧中融入现代性的元素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具有现代化的魅力。

此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化”探索,还可以看到充分展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探索,两者形成了极佳的契合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化认同度,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总的来说,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是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典范。

它通过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又增添了现代特色,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摘要】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中国化探索中展现出独特魅力。

本文从舞剧背景介绍和中国化重要性入手,深入探讨舞剧中的中国元素、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中国化可能性拓展、创新传承与舞剧创作启示等方面。

通过对中国化成功应用和未来发展的展望,揭示了中国化在舞剧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潜力。

在探索中发现,中国化不仅可以为舞剧增添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还能推动舞台艺术创新与传承。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为中国舞剧领域注入新动力,为未来舞台艺术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舞剧,中国元素,传统文化,现代舞台艺术,创新,传承,创作,启示,成功应用,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背景介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舞蹈家谭盾在1984年创作的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

该舞剧以中国民间故事为灵感,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爱情和传统的故事。

作为中国的第一部原创芭蕾舞剧,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服饰和舞蹈元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背景设定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小村庄,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舞剧中运用了大量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等,配合舞蹈动作和服饰,展现了中国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部舞剧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情,同时融入了现代芭蕾舞的技巧和表现形式,使舞剧更加生动多彩。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功演出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赞誉。

该舞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为中国舞蹈艺术在世界舞台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通过这部舞剧,谭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的完美结合,为中国化在舞剧中的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

1.2 中国化在舞剧中的重要性中国化在舞剧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

通过将中国元素融入到舞剧中,可以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更具辨识度和影响力。

舞蹈欣赏-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舞蹈欣赏-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舞蹈欣赏-赏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原创演出,采用民族韵律舞及篮子跳,融合
了电影动作镜头以及芭蕾舞等表演元素。

作品同时传递了对祖国发展的向往,正是因为这
种表达方式,《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舞蹈界中获得了不少褒奖,以及歌唱舞蹈历史上属于
独树一帜的荣耀。

从概要的面描述上可以看出,作品融合了电影动作镜头以及芭蕾舞等表演元素,融合
了民族舞蹈与芭蕾舞,使舞蹈戏剧具有独到的艺术视角。

舞台效果也比较出彩,将舞台灯光、排场、音乐和表演手法结合在一起,营造出非常把握的舞台气氛,让观众掉入到一种
愉快的情绪中去。

此外,舞蹈的演绎也别具意趣。

比方说电影动作技巧的运用,以及芭蕾
舞中优美的体式和精美的节拍处理,使得表演充满动感,令观众们会心一笑,进而增加观
赏乐趣。

作品从曲调上来说,采用的是民族韵律舞,快速连贯的节拍,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更能够够让观众更容易融入,感受到作品中沉稳、浪漫、热情的气氛。

在曲调上作品更是
取得巧妙的结合,民族元素把作品带到了另一种更丰富的舞台,舞者们展开出的旋转、跳
跃等动作更是拉近了观众和舞蹈之间的情感交流,带给观众古老的气息和活力。

在表演中,舞者们都非常认真,双腿展开、臂展开,接着转动腰腹、上下翻腾,舞蹈
中运用细节处理来表现出童趣、任性、自然的气息,使人能够融入到作品的历史传统氛围
中去,从而更好的领略作品的力量与美感。

总而言之,《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件采用了多种表演元素的非凡舞蹈作品,既代表
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又具有十分的魅力和细节性,值得每个观众一起参与这个愉快的舞蹈
盛会。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团于2019年创作并首演的一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芭蕾舞作品。

该舞剧以中国传统节日元素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希望和团聚的故事。

此剧的创作意图在于通过现代舞蹈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充满中国元素的精彩演出。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背景在于中国文化自信与艺术创新的推动下,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团希望通过此作品探索如何将传统芭蕾舞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展现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

该舞剧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中国芭蕾舞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大红灯笼高高挂》所体现的“中国化”探索也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

1.2 研究意义研究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意义重大。

这部舞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通过深入探讨《大红灯笼高高挂》在中国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突破点,可以为其他艺术作品在“中国化”方面提供借鉴和经验。

分析观众对于中国化芭蕾舞剧的反馈和市场认可可以帮助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研究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研究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与演出历程《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当代知名舞剧作品,以红色灯笼为主题,表达了对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该舞剧由著名编剧赵树理创作,首演于1984年。

创作团队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将芭蕾舞和中国传统舞蹈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与演出历程中,创作者们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结合之道,力求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魂韵。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赏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赏析

浅析从艺术角度看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台剧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一部用最短的时间被世界接受喜爱的中国芭蕾舞剧,在世界芭蕾舞剧界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动和争议。

作为中国原始芭蕾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为中国芭蕾赢得国际声望的作品。

舞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台剧依旧由原创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基本结构与故事情节不变,但舞蹈改动过半,尤其加进了大量的新编舞蹈,音乐变动也较大,增加了不少新成分。

在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

改版后的“麻将舞”令舞台一跃成为勾心斗角的场所,响板下奇特的群舞表演,吧赌台上的惊心动魄、大宅门里的飞短流长和扭曲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极赋民族特色的芭蕾的交响音乐的同时也融入了变换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

(1)运用视角暗示的手法将剧中蕴含的内容清晰地展示给了观众。

开场的红灯笼不但与剧名相呼应,更重要的是红灯笼在中国代表着喜庆。

(2)电影蒙太奇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剧情得发展看起来更加自然生动。

电影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所表现得象征手法,是张大导演引导他走向成功的原因之一。

通过区域民族特色民族仪式来感染观众、渲染氛围。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元素、民族意识、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对表达中国的民族性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提供了大量中国文化信息,并初步地探索了中国当代的社会与文化。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共同之处,其不管是舞台剧还是电影版都在讲述着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命运将被封建主宰的征兆;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看见过宅主任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

就像是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

黑暗封建势力操控这一切,女人们无处躲藏。

在灰黑色罩着的封闭着的院落,在那诡秘的死人屋里,都是显得那么恐怖。

冬天,白雪皑皑,乔氏院落,女人们的勾心斗角越加强烈。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舞美设计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舞美设计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舞美设计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央芭蕾舞团推出的一部大型原创芭蕾舞剧。

它是根据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赵汝蘅担任舞剧制作人、总监制,张艺谋担任舞剧的编剧和导演,舞蹈由王新鹏和王媛媛创编,舞剧的音乐创作者是陈其纲,曾力担任舞剧舞美设计,热罗姆·卡普兰担任舞剧服装设计。

它的演时间是2001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一部用最短的时间被世界接受喜爱的中国芭蕾舞剧。

在世界芭蕾舞界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动和争议。

外国人眼里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像中国人眼里的《天鹅湖》一样经典和具有代表性。

作为中国原创芭蕾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为止惟一能够为中国芭蕾赢得国际声望的作品,它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芭蕾舞与世界接轨的标志,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品牌之作。

舞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本次全新改版综合考虑了首演以来的各种意见,依旧由原创作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基本结构与故事不变,但舞蹈改动过半,尤其加进了大量的新编舞蹈,音乐变动也较大,增加了不少新成分。

故事情节、舞蹈设计、舞美服装、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应用成为《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大的四个看点:情节的曲折与张力来自于张艺谋描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在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而舞美是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满堂华彩极尽绚丽之所能,张氏所酷爱的大红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黑白两色,加上深蓝、橙、黄、绿等色的点缀,眩目而不杂乱。

灯笼、月亮门、麻将桌、照壁、花轿,无不充满特色而不突兀。

色彩娇艳、玲珑紧致的高开叉改良旗袍,剧中极具形式感的44只大红灯笼,也将张艺谋的审美追求在舞台上表达得淋漓尽致。

完美的多种艺术手法的结合。

该舞剧还借鉴了很多中国传统艺术,例如剧中第二幕老爷和太太们看戏的一段中结合了京剧表演。

大红灯笼高高挂论文范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论文范文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作者: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辅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舞剧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自己从中感觉受益匪浅。

本舞剧使我享受了一场欣赏美得盛宴,也是本门课程当中我印象和体会最深的一场,以前我一直觉得芭蕾舞就是国外的文化,旗袍,深府大院中国传统元素,穿着旗袍跳芭蕾舞有思想,有创意,打破固守成规的思路,将中西文化完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此外,舞台灯光、服装设计、表现手法各方面用的都很好,舞蹈演员的表情和眼神都很到位,将这场舞剧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觉得耳目一新,非常震撼。

它是一部极具观赏性并有着深厚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舞剧。

这部舞剧我自己又单独看了一遍,舞剧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一个穿着学生装年轻的女孩被强行塞进由四块木板体现的花轿,她是老爷新娶的三太太。

上轿前,她想起青梅竹马的恋人——戏班子里年轻的小生,想象中,用独舞表现出那种不舍,挣扎的感情。

第一幕中,迎亲的喜庆气氛中,幽深的大宅院里,大太太与二太太怀着复杂的心情接纳这位新人。

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丫鬟和下人,我觉得大太太比较在整个家中比较有地位,行事比较沉稳,二太太锋芒很强但也很受宠。

洞房花烛夜,新来的三太太拼命抗争,但终于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

其间,用红布和穿插的隔扇门追逐过程来表现很贴切。

第二幕中,老爷领着太太们听戏、打麻将来终日消磨时光。

新来的三太太利用短暂的机会与昔日恋人相会,两个年轻人的恋情被居心叵测的二太太发现了。

麻将的造型以及“京剧”都很别出心裁。

第三幕中,年轻人继续偷偷相爱相会,二太太告密。

老爷当场捉拿了这对大胆越轨的恋人。

二太太想趁机恢复失去的宠爱,心情败坏的老爷却赏了她一记重重的耳光。

失落的二太太将满院的红灯撕得粉碎。

尾声中,那对年轻的恋人与二太太同时被带到行刑现场,在死亡面前,他们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论文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信阳学院舞蹈鉴赏考查课论文(2016至2017学年度第1学期)题目:姓名:学号:专业:芭蕾舞剧鉴赏——《大红灯笼高高挂》摘要:我国芭蕾舞较之西方起步比较晚, 1959年我国第一个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简称“中芭”)正式成立,曾先后创作了《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之作。

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被世界舞坛誉为“东方旗袍芭蕾”。

本篇借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对比,浅谈关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背景,创作内容以及其内在含义。

关键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赵汝蘅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要情节:由张艺谋导演、陈其纲作曲、王新鹏编舞、中央芭蕾舞团制作并演出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进行改编后创作而成。

舞剧一共分为五幕。

序幕--幽深的大宅院中,老爷命人将红灯点亮。

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被强行塞进花轿做三姨太。

上轿前,她想起青梅竹马的恋人——戏班子里年轻的小生。

第一幕--迎亲的喜庆气氛中,大姨太与二姨太怀着复杂的心情接纳这位新人。

洞房花烛夜,新来的三姨太拼命抗争,但终于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

第二幕--唱堂会,打麻将,老爷领着姨太们终日消磨时光。

新来的三姨太利用短暂的机会与昔日恋人相会,两个年轻人的恋情被居心叵测的二太太发现了。

第三幕--年轻人继续偷偷相爱相会,二姨太告密。

老爷当场捉拿了这对大胆越轨的恋人。

二太太想趁机恢复失去的宠爱,但老爷并不领情。

二姨太冲动之下,不顾家法,私自抢夺了象征老爷权势的点灯棒,将红灯笼点亮。

愤怒的老爷命人将触动家法的二姨太处死。

尾声--那对年轻的恋人与二姨太同时被带到行刑现场,在死亡面前,他们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

二、内容论述:《大红灯笼高高挂》分为电影和芭蕾舞剧,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一大力作,电影片中开头就是大学生张颂莲被母亲强逼嫁到陈家做四姨太,此后她就在阴沉大宅中被封建思想毒害并同化、与其他姨太勾心斗角争宠,最后疯掉。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浅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姓名:印丹萍学号:088301114 班级:科文音乐表演班【摘要】近几年我国的舞剧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的艺术家和舞蹈团体积极开拓,做出了瞩目的成绩:舞剧题材广泛、语汇丰富、形式多样。

但是在音乐、舞美、舞蹈织体、服饰和一些外部因素的表现上,还较为欠缺。

被第二届“国家精品工程”评选为十大精品剧目之一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它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我们对舞剧艺术形式要大胆创新与突破,从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的同时,放眼世界,了解当今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兼收并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作出代表时代最强音的优秀舞剧作品。

【关键词】舞剧创新发展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央芭蕾舞团推出的一部大型原创芭蕾舞剧。

它是根据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赵汝蘅担任舞剧制作人、总监制,张艺谋担任舞剧的编剧和导演,舞蹈由王新鹏和王媛媛创编,舞剧的音乐创作者是陈其纲,曾力担任舞剧舞美设计,热罗姆·卡普兰担任舞剧服装设计。

它的首演时间是2001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一部用最短的时间被世界接受喜爱的中国芭蕾舞剧。

在世界芭蕾舞界引起前所未有的震动和争议。

外国人眼里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像中国人眼里的《天鹅湖》一样经典和具有代表性。

作为中国原创芭蕾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为止惟一能够为中国芭蕾赢得国际声望的作品,它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芭蕾舞与世界接轨的标志,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品牌之作。

舞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本次全新改版综合考虑了首演以来的各种意见,依旧由原创作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基本结构与故事不变,但舞蹈改动过半,尤其加进了大量的新编舞蹈,音乐变动也较大,增加了不少新成分。

故事情节、舞蹈设计、舞美服装、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应用成为《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大的四个看点:情节的曲折与张力来自于张艺谋描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在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而舞美是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满堂华彩极尽绚丽之所能,张氏所酷爱的大红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黑白两色,加上深蓝、橙、黄、绿等色的点缀,眩目而不杂乱。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1. 引言1.1 探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中国舞蹈家姚晨编创的芭蕾舞剧,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传统的芭蕾舞剧中融入中国元素,提升其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了现代舞台艺术创作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对《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一作品的中国化探索,不仅可以让传统芭蕾舞剧更好地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也有助于推动中国芭蕾舞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传播。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的中国化之路,从创作与演出、角色设定、音乐舞蹈、服装舞美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融入的中国文化元素,以及中国化对于芭蕾舞剧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芭蕾舞剧中国化的深刻内涵,为中国舞台艺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1.2 背景介绍《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芭蕾舞剧,旨在通过舞蹈艺术形式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该舞剧的中国化探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成为了中国舞台艺术领域的一大亮点。

2. 正文2.1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与演出《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和编舞家陈佩蓉共同创作的芭蕾舞剧。

该舞剧首次于1983年在中国北京首都剧场上演,至今已经在国内外多个舞台上演出过无数场,受到广泛好评。

在创作过程中,郭文景和陈佩蓉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国元素巧妙融入到舞剧中。

他们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俗中汲取灵感,为舞剧注入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

舞剧中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音乐旋律,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的美感和韵味。

在演出方面,舞剧团队精心设计了舞台布景,运用红色灯笼、中国结等传统元素,营造出了浓厚的中国年味。

演员们的服装也充满了中国传统风格,展现出中国古典美的独特魅力。

舞蹈编排上,舞剧融合了中国传统舞蹈的舞步和动作,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审美享受。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舞台音乐家郭文景先生以鲁迅作品《祝福》为创作题材的一部受到广泛关注的芭蕾舞剧作品。

这部舞剧以鲁迅先生的激昂诗篇为蓝本,通过优美的舞蹈和动听的音乐,展现了一幅幅中国人民在革命年代的英勇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旨在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传达出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这样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舞剧作品中,对于如何在保持芭蕾舞剧的技巧特色的进行中国化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来说,在中国化的探索中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这其中既包括了古代的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也包括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中,可以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融入中国古典诗词、历史典故等,通过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能够使舞剧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也能够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的探索需要在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上进行创新。

舞美和服装设计是舞剧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通过视觉形象的呈现,将舞剧中的故事、情感和氛围更加具体地表现出来。

在对《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舞剧进行中国化探索时,可以在舞美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景,呈现出中国风的韵味。

在服装设计上,可以将中国古代的服饰元素融入到舞剧中,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为舞剧增添独特的文化气息,也能够使观众更加容易地感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对于《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来说,在中国化的探索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的创新发挥,对舞蹈编排和舞蹈动作进行创新,以及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上进行突破,才能使《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更加贴近中国观众,使之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对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鉴赏

对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鉴赏

对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鉴赏在选修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舞剧我已经看过一遍,但是在上过舞蹈鉴赏这门课后,我对其有了新的看法。

首先,芭蕾是一种形式感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

即使不特别熟悉这一艺术样式的观众,也知道它是“足尖上的舞蹈”,知道它那挺拔、修长的“Arabesque",知道它那“天鹅般”静穆与典雅的舞风。

事实上,“形式感”很强的芭蕾,积淀的是包括基督精神、哥特式审美和绅士风度等在内的西方文化精神。

根据文化传播学的原理,某一文化形态在播迁异域后,反倒比其原生地的母体更固守形态的原发性和纯粹性。

尽管芭蕾的形式在中国大众的接受境遇中已与原有的文化精神相剥离,但要在这种抽象的几何形态中注入中国文化精神也并非易事。

更何况“大红灯笼”所面对的是《妻妾成群》这样的文化旧俗和社会陋习。

用业内的眼光来看,作为舞剧艺术的“芭蕾”,其“形式感”更在于不可缺少男、女首席舞者的“双人舞”,更在于组成“双人舞”的男、女首席舞者应是舞剧基本冲突中“善”的一方,更在于“善”在舞剧冲突中的毁灭不仅能引起对个体人性的悲悯,而且能引发对社会陋习的控诉。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舞剧是改编自张艺谋导演的同名电影的,而张艺谋的电影又是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

由张艺谋把名字改成大红灯笼高高挂,可见他这部电影更注重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内涵。

张艺谋只是将《妻妾成群》隐喻在大红灯笼下,镜头下的仍然是老爷的寻花问柳和妻妾们的争风吃醋。

但是作为舞剧,老爷已经不再是主角。

这是因为芭蕾舞剧有男首席一般具有体态语言的美学规范,而老爷却是歹毒和狠琐。

所以大红灯笼将男首席定位与三太太偷情的戏班武生,三太太也就成了女首席。

于是,芭蕾舞剧大红灯笼的叙事主线就成了三太太和其情人——戏班武生的四段双人舞。

在我看来,舞剧的叙述特性首先体现为按男、女首席舞者的命运来设定情节,尽管“大红灯笼”还不可能完全摆脱原著情节的构成框架,但原著的情节框架已拉开成背景,原著的主题也由于焦点人物的转换而得以升华。

道具运用研究——以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道具运用研究——以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114艺术家The artists剧中人物的形象更加明确,舞剧中交代的事件也更加直接。

本舞剧中道具运用的创新性也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道具运用;舞台道具舞剧(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与音乐(节奏)、美术(造型)和诗(情思)都有着非常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创造出一个可观、可感的生动形象。

而道具运用在舞剧创作中起到了辅助作用。

道具的运用可以丰富舞蹈的肢体语汇、人物的内心情感,可以直接突出历史背景与主题,可以使舞者在作品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道具在舞剧(舞蹈)创作过程中的使用不仅是角色的标志,同时还是特定环境的说明。

在舞剧中,舞台上的道具是由导演从生活中提炼并美化出来的,它和我们生活中的用品及电影、电视、话剧中的实景实物不同。

很多舞剧道具经过道具师不断推进演化,都具有了代表性、象征性、夸张性等特点[1]。

一、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型道具的运用分析在舞剧(舞蹈)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成道具,大型道具一般分为装饰道具与实用道具,在表演中,一般由多人群舞来配合大型道具。

舞剧中大型道具的合理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丰满,并且在感官上也有较强的冲击力,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一)舞剧中轿子的运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开始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因家中变故而辍学,被迫嫁到陈府,成为陈府的三姨太,在第一幕中运用的大型道具是迎娶三姨太的“花轿”。

“花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将新娘接到夫家举行婚礼,确立“夫妇之义”,是构成尊卑等级秩序的基础。

“花轿”一般装饰华丽,并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

在封建时代,“花轿”的使用也分等级,例如,宫廷贵人使用的是“龙凤喜轿”,满人用的是“满堂红轿”,富人用的是“星星冠喜轿”,而普通汉人用“富贵牡丹喜轿”,小门小户就用“软面轿”。

中国传统舞台以简为美,追求程式化,极少有将这种传统生活用品搬上舞台的例子。

而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花轿作为大型道具使用,在追求写实的同时,也做了艺术加工。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

该作品于1964年首演,以中国传统的红灯笼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

这部舞剧的中国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音乐、舞蹈和故事情节等方面。

音乐方面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整个舞剧的配乐基本上都使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例如用古筝、二胡和扬琴等传统乐器演奏,以及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这些音乐元素使得整个舞剧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舞蹈方面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的重要方面。

舞蹈是芭蕾舞剧的核心部分,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舞蹈动作的设计和编排都融入了中国传统舞蹈的要素,如扇子舞、旋转和腾空等动作。

舞蹈中还加入了一些中国传统礼仪动作,如双手合十和鞠躬等,使得舞蹈更加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故事情节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该舞剧讲述了一个在农村生活的家庭的故事,通过红灯笼这个象征节日和团聚的元素,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家庭画面。

故事情节中穿插了中国乡村的民俗风情,如舞龙舞狮和舞蹈比赛等,使得观众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音乐、舞蹈和故事情节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中国化探索。

通过运用中国传统音乐、舞蹈和故事情节等元素,使得整个舞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

这种中国化的探索对于推广和传承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经典的芭蕾舞剧,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芭蕾舞融合,展现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中国文化的日益影响世界,对于如何“中国化”这样一个传统的芭蕾舞剧,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也成为了一个亟待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建议。

要实现对《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必须从剧情、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着手。

在剧情方面,可以通过加入更多中国传统故事情节和元素,如《红楼梦》中的场景、《西游记》中的角色等,来增加中国特色。

在音乐方面,可以采用中国传统乐器和曲调,如二胡、琵琶等器乐,或者加入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来为舞剧注入更多中国情怀。

舞蹈方面也可以通过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动作和姿态,如扇子舞、旗袍舞等,来体现中国的舞蹈魅力。

在舞剧的舞美设计上也可以进行一些“中国化”的探索。

可以通过舞台布景、服饰和道具等方面,来展现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可以运用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戏曲脸谱等元素,来增加舞剧的中国特色。

对于服饰设计和道具制作,也可以采用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术和材料,如刺绣、绸缎、竹木等,来为舞剧注入更多中国的艺术元素。

演员的表演也是实现《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的关键。

演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芭蕾舞技巧,还要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造诣和情感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舞蹈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来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情感内涵。

对于演员的选拔和培训,也要注重挖掘和培养那些具有中国传统艺术底蕴和文化情感的人才,来保证舞剧的“中国化”效果。

要实现《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在制作团队和观众群体上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改变。

制作团队不仅要拥有对于芭蕾舞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来保证舞剧的“中国化”效果。

观众群体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扩大和引导,要通过各种宣传和推广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和海外华人观众,让他们能够欣赏和喜爱这部“中国化”的芭蕾舞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
论文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信阳学院
舞蹈鉴赏考查课论文
(2016至2017学年度第1学期)
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芭蕾舞剧鉴赏——《大红灯笼高高挂》
摘要:我国芭蕾舞较之西方起步比较晚, 1959年我国第一个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简称“中芭”)正式成立,曾先后创作了《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之作。

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被世界舞坛誉为“东方旗袍芭蕾”。

本篇借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对比,浅谈关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背景,创作内容以及其内在含义。

关键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赵汝蘅
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要情节:
由张艺谋导演、陈其纲作曲、王新鹏编舞、中央芭蕾舞团制作并演出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进行改编后创作而成。

舞剧一共分为五幕。

序幕--幽深的大宅院中,老爷命人将红灯点亮。

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被强行塞进花轿做三姨太。

上轿前,她想起青梅竹马的恋人——戏班子里年轻的小生。

第一幕--迎亲的喜庆气氛中,大姨太与二姨太怀着复杂的心情接纳这位新人。

洞房花烛夜,新来的三姨太拼命抗争,但终于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

第二幕--唱堂会,打麻将,老爷领着姨太们终日消磨时光。

新来的三姨太利用短暂的机会与昔日恋人相会,两个年轻人的恋情被居心叵测的二太太发现了。

第三幕--年轻人继续偷偷相爱相会,二姨太告密。

老爷当场捉拿了这对大胆越轨的恋人。

二太太想趁机恢复失去的宠爱,但老爷并不领情。

二姨太冲动之下,不顾家法,私自抢夺了象征老爷权势的点灯棒,将红灯笼点亮。

愤怒的老爷命人将触动家法的二姨太处死。

尾声--那对年轻的恋人与二姨太同时被带到行刑现场,在死亡面前,他们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

二、内容论述:
《大红灯笼高高挂》分为电影和芭蕾舞剧,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一大力作,电影片中开头就是大学生张颂莲被母亲强逼嫁到陈家做四姨太,此后她就在阴沉大宅中被封建思想毒害并同化、与其他姨太勾心斗角争宠,最后疯掉。

全片主要通过阐述一个退学的女大学生嫁入大宅后的悲惨命运,来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以及封建思想进行批判。

而新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仍是张艺谋导演的大作,是张导根据电影改编的。

剧中的主人公被简化为只有陈老爷、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京剧武生。

在此先拿《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和芭蕾舞剧做对比。

很明显,芭蕾舞剧不能像电影一样可以通过语言来明确表达主人公的性格、思想与心情。

舞剧对演员的要求十分高。

演员必须用肢体语言来诠释所演的人物与情节。

舞台上也没有活生生的风景背景,只能用背景画布上的图画来烘托故事的气氛。

人物的介绍也不可能想电影上那样明了,所有人物和角色只能由观众看出来。

简而言之,芭蕾舞剧就是让演员用肢体语言辅以音乐、灯光、背景来“讲述”整个故事。

具体来说,如在开场表现的时候电影中女主角是为生活所迫,在母亲的要求下嫁入陈家的,而芭蕾舞剧中可以看得出来女主角是在四位陈家下人的逼迫下上了花轿的。

这是因为,在电影中,故事的起因是通过女主角与母亲的对话引起的。

而这样的对话用芭蕾舞剧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芭蕾舞剧中,导演用四位下人逼迫女主角上花轿来表明她是被强迫上花轿而不是自愿的,以此来为后面女主角喜欢上京剧武生做铺垫。

芭蕾舞剧中,女主角要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通过舞蹈来表现出来,用舞蹈来表现出她努力反抗却无济于事的无奈。

又如,讲老爷前两个姨太之间的争宠时,电影要有一系列的故事来表现争宠的险恶与勾心斗角
的激烈,有一连串的不同而典型的故事穿插其中。

而芭蕾舞剧中,大姨太与二姨太的斗争只用舞蹈来表达,两人都带着一些丫鬟在舞台上对着跳舞、相碰,又在舞台上与老爷拉扯,以表现出她们争宠的激烈。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与一般的芭蕾舞剧不同是,它有着非常多创新和鲜见的手法。

如在洞床花烛夜,女主角拼命反抗最终仍然无法脱离陈家老爷魔爪一段中。

在表现女主角反抗时,演员在幕布与灯光之间表演,运用背投灯光将演员的舞姿打到幕布上,让观众看到的是演员的影子。

此段舞剧中张导用近灯、强灯、大灯来体现老爷的强大与暴力,让女主角远离灯光,以此来体现三姨太的柔弱与无助,极具象征意义。

又如,在结局三人受刑时,用木棒鞭打背景幕布,制造出响亮的拍打声与清晰的棒痕,以此来形象地表现出三人受刑的痛苦,而不是让一群人拿着木棒上台拍打三位演员。

这样表现出来的效果更形象、更深刻。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共同之处,其不管是舞台剧还是电影版都在讲述着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命运将被封建主宰的征兆。

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看见过陈老爷的脸,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

陈老爷是这个大院中的最高统治者,是老规矩的执行人,掌握一切话语权,他的不在场更能表现出这种传统的势力在这个大院中的根深蒂固,代代相传已然成为了固定的力量,渗透在家族中上上下下的人的行为模式中,自觉运行,坚定执行。

就像是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

而芭蕾舞剧中的陈老爷则通过舞蹈来表现其专制野蛮,从而暗喻着封建社会的特征。

电影确实是比芭蕾剧更容易也更直观表现主题,不过芭蕾是一种形式感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观众在欣赏的时候能够受到更强烈的感染力,将自身代入其中,有更直接的对舞风的感受——黑暗封建势力操控这一切,女人们无处躲藏。

在灰黑色罩着的封闭着的院落,在那诡秘的死人屋里,都是显得那么恐怖。

冬天,白雪皑皑,深宅院落,女人们的勾心斗角越加强烈。

一切的是是非非在铺天盖地的白雪中显得如此凄凉可笑。

白色掩埋了一段段可悲的故事,但是掩埋不了女人们心头的凄凉和恐惧。

舞剧除了用“足尖上的艺术”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基本结构与故事情节不变,但舞蹈改动过半,尤其加进了大量的新编舞蹈,音乐变动也较大,增加了不少新成分。

在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舞、现代舞和京剧手法。

其中改版后的“麻将舞”令舞台一跃成为勾心斗角的场所,响板下奇特的群舞表演,吧赌台上的惊心动魄、大宅门里的飞短流长和扭曲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极赋民族特色的芭蕾的交响音乐的同时也融入了变换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

运用视角暗示的
手法将剧中蕴含的内容清晰地展示给了观众。

开场的红灯笼不但与剧名相呼应,更重要的是红灯笼在中国代表着喜庆,这又与舞剧想要表达的封建家庭中的抑郁、阴沉、勾心斗角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电影蒙太奇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剧情得发展看起来更加自然生动。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通过区域民族特色民族仪式来渲染氛围,再来感染观众。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元素、民族意识、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对表达中国的民族性起了很大的作用,提供了大量中国文化信息,并初步地探索了中国当代的社会与文化。

【参考资料】:
[1]《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视频资料
[2]《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视频资料
[3]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改编下的舞剧创作
[4]中央芭蕾舞团《大红灯笼高高挂》
[5]“世界芭蕾”百度百科
[6]“中国芭蕾”百度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