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齿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齿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齿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齿轮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齿轮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了解齿轮材料的选择、热处理及其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3. 学生掌握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强度校核方法,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齿轮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齿轮的二维和三维图形绘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运用计算软件进行齿轮参数的运算和强度校核,提高计算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提高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齿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认识到齿轮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工程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及相关专业高年级课程,旨在通过齿轮机械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齿轮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设计和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齿轮基本概念及分类:介绍齿轮的基础知识,包括齿轮的定义、分类及用途,重点讲解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齿轮传动概述。

2. 齿轮材料与热处理:分析齿轮材料的选用原则,介绍常用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探讨热处理对齿轮性能的影响。

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3. 齿轮几何参数计算:讲解齿轮的主要几何参数,包括模数、齿数、压力角等,并通过实例演示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

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 齿轮几何参数设计。

第三速齿轮课程设计

第三速齿轮课程设计

第三速齿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掌握第三速齿轮的构造、原理及作用;2. 学生能运用公式计算第三速齿轮的传动比,并了解其与速度、力的关系;3. 学生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制作简单的第三速齿轮模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齿轮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传动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制造和工程技术的兴趣,增强对科技创新的热情;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团队协作;3. 学生了解齿轮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基础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第三速齿轮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齿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 第三速齿轮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传动比的计算;- 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及优势。

2. 实践操作:- 制作第三速齿轮模型,熟悉齿轮的组装与调试;- 进行齿轮传动实验,观察不同传动比下的速度和力的变化;- 分析齿轮传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学大纲:- 第一章:齿轮概述,介绍齿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用途;- 第二章:第三速齿轮的构造与原理,讲解第三速齿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传动比计算;- 第三章:齿轮的应用,介绍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制作齿轮模型,进行实验和观察;- 第五章: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针对齿轮传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创意齿轮的课程设计

创意齿轮的课程设计

创意齿轮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掌握齿轮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齿轮知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齿轮系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齿轮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齿轮创意设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齿轮及机械设备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齿轮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表达和分享。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齿轮的基本概念:齿轮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齿轮的基本知识》2. 齿轮的设计与制作:-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齿轮的设计与制作》- 内容:齿轮的参数计算、齿轮轮廓的绘制、简单齿轮系统的制作。

3. 齿轮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齿轮的应用》- 内容:分析齿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4. 创意齿轮设计:-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创意齿轮设计》- 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齿轮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安排与进度:1. 课时:4课时2. 第一课时:齿轮的基本概念(1课时)3. 第二课时:齿轮的设计与制作(1课时)4. 第三课时:齿轮的应用案例分析(1课时)5. 第四课时:创意齿轮设计及展示(1课时)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机械齿轮课程设计

机械齿轮课程设计

机械齿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齿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机械齿轮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齿轮的基本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掌握齿轮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齿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齿轮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齿轮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机械齿轮工程实践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齿轮的基本概念和类型:齿轮的定义、分类、结构及特点。

2.齿轮的传动原理:齿轮传动的原理、啮合条件、传动比计算。

3.齿轮的设计方法:齿形设计、齿轮的材料选择、齿轮强度计算。

4.齿轮的制造工艺:齿轮的加工方法、齿轮的精度等级、齿轮的检测方法。

5.齿轮的应用实例:齿轮在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齿轮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齿轮的应用实例和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齿轮故障案例,使学生了解齿轮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4.实验法:学生进行齿轮加工和检测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齿轮设计制造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齿轮设计制造手册、论文和资料,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齿轮设计制造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准备齿轮加工和检测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齿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齿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齿轮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齿轮的基本概念、类型、传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齿轮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掌握齿轮传动的原理和工作特点。

3.熟悉齿轮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4.能够分析齿轮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5.学会使用齿轮设计软件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设计。

6.具备判断齿轮故障和进行维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对齿轮传动系统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齿轮的基本概念:介绍齿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齿轮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齿轮及其应用场景。

3.齿轮传动的原理:阐述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齿轮设计方法:介绍齿轮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包括齿形、齿数、模数等参数的选取。

5.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案例:分析实际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传动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学生进行齿轮传动实验,观察齿轮传动的特点和故障现象。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设计经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机械设计》等相关教材,供学生预习和参考。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齿轮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3.实验设备:准备齿轮传动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身体验齿轮传动的特点和故障现象。

4.设计软件:提供齿轮设计软件,让学生学会使用软件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设计。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双联齿轮的课程设计

双联齿轮的课程设计

双联齿轮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双联齿轮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双联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了解其优点与限制;3. 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双联齿轮的传动比,并解释其计算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分析双联齿轮的传动过程,培养观察与动手操作能力;2. 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双联齿轮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双联齿轮模型的制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传动装置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动力;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以课本第五章“齿轮传动”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双联齿轮的基本概念与结构:- 齿轮传动的原理与分类;- 双联齿轮的组成及其特点。

2. 双联齿轮的工作原理与传动比计算:- 双联齿轮的传动过程分析;- 传动比的公式推导及其应用。

3. 双联齿轮的应用案例与优缺点分析:- 双联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实例;- 双联齿轮的优点与局限性探讨。

4. 双联齿轮模型的制作与实验:- 实验器材准备与操作步骤;- 制作双联齿轮模型,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齿轮传动特点。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介绍齿轮传动原理与分类,学习双联齿轮的基本结构;第二课时:讲解双联齿轮工作原理,推导传动比计算公式;第三课时:分析双联齿轮的应用案例,探讨优缺点;第四课时:团队合作制作双联齿轮模型,进行实验操作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双联齿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传动比计算,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结合课本插图,展示双联齿轮的结构和传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齿轮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齿轮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齿轮课程设计介绍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齿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齿轮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有机会研究到齿轮的设计、制造以及相关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

主题本课程设计将以以下主题为核心内容:1. 齿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齿轮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3. 齿轮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评估4. 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5. 齿轮传动系统的优化和应用案例分析设计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 选择一个特定的齿轮类型或应用场景进行研究和设计。

2. 使用齿轮设计软件或手工计算方法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3.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并评估其性能和可行性。

4. 设计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并进行相关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

5. 对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并进行案例分析。

设计步骤本课程设计建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设计主题和目标。

2. 深入研究齿轮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 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4. 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并评估其性能和可行性。

5. 设计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

6. 对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

7.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案例分析。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参与以下实验:1. 使用齿轮设计软件或手工计算方法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2. 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并进行相关性能评估实验。

3. 设计齿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4. 对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实验。

实验内容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实验内容:1. 齿轮参数计算实验2. 齿轮材料性能评估实验3. 齿轮加工工艺实验4. 齿轮传动系统性能评估实验结论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对齿轮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具备齿轮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机械制造技术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2. "机械设计"教材3. 齿轮设计手册。

齿轮锻造课程设计

齿轮锻造课程设计

齿轮锻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齿轮锻造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齿轮锻造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实际操作技能。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齿轮的基本结构、锻造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锻造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分析齿轮锻造的工艺参数,进行锻造操作,并对锻造质量进行评估。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对齿轮锻造行业的兴趣,认识到齿轮锻造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齿轮的基本结构、锻造工艺原理、锻造方法及工艺参数分析、锻造质量评估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齿轮的基本结构:介绍齿轮的组成部分,如齿、齿槽、齿轴等,并讲解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锻造工艺原理:讲解锻造的基本原理,如塑性变形、应力与应变等,并分析不同锻造工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锻造方法及工艺参数分析:介绍常见的锻造方法,如自由锻造、模锻、挤压锻造等,并分析各种锻造方法的操作要点及工艺参数的选择。

4.锻造质量评估:讲解锻造质量的评估方法,如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内部等,并介绍常用的质量检测工具和手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齿轮锻造的过程和原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齿轮锻造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以拓展知识面和加深对齿轮锻造技术的理解。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直观地展示齿轮锻造的过程和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如齿轮锻造模具、测量工具等,以便进行实地操作和实验教学。

齿轮传动课程设计

齿轮传动课程设计

齿轮传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齿轮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传动原理,了解齿轮传动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描述齿轮的结构、分类和传动方式,解释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齿轮传动系统,进行简单的齿轮设计计算。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认识齿轮传动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齿轮的基本概念、齿轮的类型和传动原理、齿轮传动的应用。

首先,介绍齿轮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参数,如齿数、模数、压力角等。

其次,讲解不同类型的齿轮,如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轮蜗杆等,并阐述各类齿轮的传动原理和应用场景。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齿轮传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机床、减速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讲授法,清晰地阐述齿轮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传动原理。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对齿轮传动的理解。

此外,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齿轮传动实验,观察齿轮的运动特性和传动效果。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基础》、参考书《齿轮传动技术与应用》、多媒体资料(包括齿轮传动动画演示、实际应用场景视频等)、实验设备(齿轮模型、减速器等)。

通过这些资源的辅助,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作业方面,将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设计计算题和实践操作题,以考察学生对齿轮传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考试则采取闭卷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论述题,全面测试学生对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传动原理的掌握情况。

标准齿轮的加工课程设计

标准齿轮的加工课程设计

标准齿轮的加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标准齿轮的基本概念,掌握齿轮的主要结构参数及其对传动性能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掌握齿轮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齿轮的测绘、轮齿的加工和热处理等。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齿轮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齿轮测绘知识,独立完成标准齿轮的测绘工作。

2. 学生能够操作相关设备,完成齿轮的基本加工过程,包括轮齿的切削和热处理。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齿轮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标准齿轮的加工过程,培养对机械加工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标准齿轮加工质量对整个机械系统性能的影响,树立质量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互相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学科,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机械加工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系统性的齿轮加工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齿轮加工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其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齿轮基本概念:齿轮的分类、结构参数(齿数、模数、压力角等)及其对传动性能的影响。

2. 齿轮测绘:测绘工具的使用、齿轮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及齿轮图的绘制。

3. 齿轮加工工艺:齿轮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轮齿的切削加工(滚齿、插齿、剃齿等)、热处理工艺及其对齿轮性能的影响。

4. 齿轮加工设备:认识齿轮加工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如滚齿机、插齿机、磨齿机等。

5. 齿轮加工质量控制:分析齿轮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如齿面磨损、齿形误差等)及其原因,探讨提高加工质量的措施。

单级圆柱齿轮课程设计

单级圆柱齿轮课程设计

单级圆柱齿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级圆柱齿轮的基本概念,包括齿轮的名称、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单级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方法,如模数、齿数、齿宽等;3. 让学生掌握单级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方法,包括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4. 使学生了解单级圆柱齿轮的材料选择、热处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单级圆柱齿轮设计的能力,包括齿轮选型、参数计算、强度校核等;2. 提高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单级圆柱齿轮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齿轮加工工艺知识对单级圆柱齿轮进行加工和装配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领域的兴趣,培养其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齿轮行业的发展信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掌握单级圆柱齿轮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其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单级圆柱齿轮的基本概念:包括齿轮的名称、分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教材第一章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对齿轮有全面的认识。

2. 齿轮几何参数计算:学习齿轮的主要参数,如模数、齿数、压力角、齿宽等,参考教材第二章,进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参数计算方法。

3. 齿轮强度计算:学习单级圆柱齿轮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计算方法,结合教材第三章,进行计算练习,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强度校核。

4. 齿轮材料与热处理:介绍齿轮常用材料及其性能,分析热处理对齿轮性能的影响,以教材第四章为参考,进行材料选择和应用讨论。

齿轮啮合图课程设计

齿轮啮合图课程设计

齿轮啮合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齿轮啮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齿轮啮合图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能描述齿轮啮合图中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如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数等。

3. 学生能运用齿轮啮合原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齿轮啮合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根据给定的齿轮参数,正确绘制齿轮啮合图。

2. 学生能运用齿轮啮合图,进行齿轮传动的设计和计算。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验证齿轮啮合图的相关理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齿轮啮合原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机械传动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齿轮啮合图设计和绘制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齿轮啮合图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齿轮啮合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齿轮啮合图的知识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达到预期目标,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齿轮啮合原理:介绍齿轮啮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齿轮的分类、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直齿圆柱齿轮啮合原理、斜齿圆柱齿轮啮合原理、圆锥齿轮啮合原理。

2. 齿轮啮合图绘制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内容:齿轮啮合图的绘制步骤、齿轮啮合图中的各个参数标注方法、齿轮啮合图的检查与修正。

3. 齿轮传动设计与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齿轮传动的设计步骤、齿轮参数的选择、齿轮啮合图的应用计算。

4. 实际操作与练习:-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容:实际操作齿轮啮合图的绘制、分析齿轮传动案例、课堂练习与讨论。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齿轮啮合原理及其分类第二周:齿轮啮合图的绘制方法第三周:齿轮传动设计与计算第四周:实际操作与练习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齿轮啮合图的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齿轮的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齿轮的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齿轮的设计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元件之一,它通过齿与齿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转速。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齿轮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从齿轮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介绍齿轮的设计。

一、齿轮的基本原理齿轮是由两个或多个齿轮通过齿与齿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转速的机械元件。

齿轮主要有圆柱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和蜗轮蜗杆等几种类型。

在设计齿轮时,需要确定齿轮的模数、齿数、齿宽、齿轮的材料等参数。

齿轮的设计目标是使齿轮传动的效率高、传动平稳、噪声小,并且具有一定的寿命。

二、齿轮的设计方法1. 确定传动比和转速比:根据所需的传动比和转速比,确定齿轮的齿数和模数。

传动比是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转速比是两个齿轮的转速之比。

2. 计算齿轮的基本参数:根据传动比和转速比,计算齿轮的齿数、模数、齿宽等基本参数。

齿数的确定要考虑到齿轮的强度和传动效率,模数的确定要考虑到齿轮的制造工艺和加工精度。

3. 设计齿轮的齿形:根据齿轮的齿数和模数,设计齿轮的齿形。

齿形的设计要满足齿轮的啮合条件,即齿轮的齿形要与啮合齿轮的齿形相适应,确保齿轮的啮合平稳、噪声小。

4. 验证齿轮的强度:根据齿轮的齿数、模数和材料,计算齿轮的强度。

齿轮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齿轮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断齿或变形等失效现象。

5. 优化齿轮的设计:根据齿轮的实际工作情况,对齿轮的设计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改变齿数、模数和齿宽等参数,来优化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噪声性能。

三、齿轮设计的注意事项1. 齿轮的啮合角度应适当:齿轮的啮合角度是指齿轮齿面上两个齿的啮合处的夹角。

啮合角度过大会导致齿轮的强度降低,啮合角度过小会导致齿轮的噪声增加。

2. 齿轮的齿数要合理:齿数过多会增加齿轮的制造难度,齿数过少会导致齿轮的传动效率降低。

3. 齿轮的材料要选择合适:齿轮的材料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保证齿轮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断齿或磨损。

4. 齿轮的润滑要充分:齿轮的润滑是保证齿轮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20crmnti齿轮课程设计

20crmnti齿轮课程设计

20crmnti齿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CrMnTi齿轮的材料特性、结构原理及应用范围;2. 引导学生了解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和齿轮设计的基本原则;3. 帮助学生理解齿轮加工工艺及其对齿轮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齿轮进行合理选材、设计和加工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软件进行齿轮传动计算和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分析齿轮故障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齿轮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对齿轮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齿轮设计和制造中,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介绍20CrMnTi齿轮的材料特性、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一、二节内容。

2. 齿轮传动原理及计算:讲解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传动比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依据教材第三章第一、二、三节内容。

3. 齿轮设计原则与方法:阐述齿轮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齿轮参数选择、齿轮强度校核及优化设计方法,结合教材第四章第一、二、三节内容。

4. 齿轮加工工艺:分析齿轮加工的常见工艺及其对齿轮精度和性能的影响,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加工方法,参考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内容。

5. 齿轮故障分析及预防:探讨齿轮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结合教材第六章第一、二节内容。

课程设计大齿轮

课程设计大齿轮

课程设计大齿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大齿轮的基本知识,包括大齿轮的类型、特点、应用以及设计方法。

学生需要能够分析大齿轮的工作原理,了解大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作用,以及掌握大齿轮的设计和选型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齿轮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大齿轮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大齿轮的应用领域以及大齿轮的制造和维护技术。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第一章:大齿轮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介绍大齿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第二章:大齿轮的设计方法,讲解大齿轮的设计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3.第三章:大齿轮的应用领域,介绍大齿轮在机械传动、汽车、船舶等领域的应用。

4.第四章:大齿轮的制造和维护技术,讲解大齿轮的制造工艺、材料选择以及维护保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大齿轮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应用领域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大齿轮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大齿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设计方法。

3.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了解大齿轮的工作原理和制造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大齿轮相关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大齿轮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大齿轮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了解大齿轮的工作原理和制造过程。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的评估,考察学生的出勤、态度、参与度等方面,占总评的20%。

变位齿轮课程设计

变位齿轮课程设计

变位齿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设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变位齿轮的原理,掌握其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变位齿轮解决相关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变位齿轮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熟悉变位齿轮的应用领域和工程实践。

4.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变位齿轮的设计和分析。

5.能够进行变位齿轮的制造和装配。

6.能够对变位齿轮进行故障分析和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能。

3.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设计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1章:变位齿轮概述1.1 变位齿轮的定义和分类1.2 变位齿轮的优点和应用第2章:变位齿轮的设计原理2.1 变位齿轮的设计方法2.2 变位齿轮的计算公式第3章:变位齿轮的应用实例3.1 变位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3.2 变位齿轮在汽车传动中的应用第4章:变位齿轮的制造和装配4.1 变位齿轮的制造工艺4.2 变位齿轮的装配方法第5章:变位齿轮的故障分析和维修5.1 变位齿轮的故障类型5.2 变位齿轮的维修方法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变位齿轮的应用和工程实践。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变位齿轮的制造和装配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变位齿轮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机械设计齿轮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齿轮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齿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齿轮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步骤,能够运用机械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齿轮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齿轮设计的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理解齿轮传动的效率和寿命的影响因素。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齿轮设计的原则,进行简单的齿轮设计计算;能够使用相关的设计软件,进行齿轮的CAD绘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齿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齿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区分不同类型的齿轮。

2.齿轮设计的基本原理:讲解齿轮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包括齿形、齿数、模数等参数的选取。

3.齿轮传动的效率和寿命:分析影响齿轮传动效率和寿命的因素,如齿形、材料、载荷等。

4.齿轮设计的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讲解齿轮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应用范围,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齿轮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齿轮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齿轮设计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机械设计》一书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提供《齿轮设计手册》等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齿轮的设计过程和应用实例。

4.实验设备:准备齿轮设计实验所需的设备,如齿轮加工机、测量工具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提问回答等,占总评的30%。

齿轮减速课程设计

齿轮减速课程设计

齿轮减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齿轮减速的相关知识,包括齿轮减速的原理、结构、设计方法和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齿轮减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齿轮减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齿轮减速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齿轮减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齿轮减速设计的基本计算和选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齿轮减速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齿轮减速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齿轮减速的基本原理:介绍齿轮减速的原理,包括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齿轮传动的类型及特点。

2.齿轮减速的结构:讲解齿轮减速器的结构组成,包括齿轮、传动轴、轴承、减速器壳体等。

3.齿轮减速的设计方法:阐述齿轮减速的设计方法,包括齿轮参数的计算、齿轮的材料选择、齿轮的结构设计等。

4.齿轮减速的应用:介绍齿轮减速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如机械制造、汽车、船舶等。

5.齿轮减速的维护与故障分析:讲解齿轮减速的维护方法及故障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齿轮减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齿轮减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齿轮减速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齿轮减速的原理和结构。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齿轮减速教材作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齿轮减速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齿轮巧妙组合教案

齿轮巧妙组合教案

齿轮巧妙组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3. 能够设计并组装简单的齿轮传动装置;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 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3. 设计和组装齿轮传动装置。

三、教学难点。

1. 齿轮传动装置的设计和组装;
2. 齿轮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齿轮和齿轮传动装置,引出本节课的
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介绍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让学生了解齿轮在机械传动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设计并组装简单的齿轮传动装置,通
过动手操作,加深对齿轮传动原理的理解。

4. 设计比赛(2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组装齿轮传动装置,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设计。

5. 总结讨论(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齿轮传动装置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齿轮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齿轮的分类和组合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通过设计比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齿轮加工教学课程设计

齿轮加工教学课程设计

齿轮加工教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齿轮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齿轮加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齿轮加工的主要工艺流程和方法,理解齿轮加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齿轮加工工艺的制定和优化,能够使用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齿轮的加工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齿轮加工技术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齿轮加工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齿轮加工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包括齿轮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

2.齿轮加工的主要工艺流程和方法:包括齿轮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磨齿、剃齿、珩齿等工艺流程和方法。

3.齿轮加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齿形误差、齿向误差、齿面粗糙度等关键技术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4.齿轮加工设备的选用和操作:包括齿轮加工设备的特点、功能和选用原则,以及齿轮加工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5.齿轮加工工艺的制定和优化:包括齿轮加工工艺的制定原则、方法和步骤,以及齿轮加工工艺的优化方法和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齿轮加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齿轮加工实例,使学生了解齿轮加工的实际应用和关键技术问题。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齿轮加工设备的选用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齿轮加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齿轮加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板材矫直机学生姓名xxx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xxx班级xxx指导教师成绩2010-12-18目录摘要 (2)1前言 (2)2工艺规程设计 (3)2.1零件分析 (3)2.1.1类型及功用 (3)2.1.2结构分析 (3)2.2零件的毛坯 (3)2.3定位基准的选择 (3)2.3.1粗基准的选择 (3)2.3.2精基准的选择 (3)2.4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3)2.5工序设计 (4)2.5.1工序尺寸的计算 (4)2.5.2切削用量的计算 (4)4收获及心得体会 (7)致谢 (8)参考文献 (8)摘要:本课程设计在已知生产纲领的条件下,通过机械加工工序尺寸的计算和加工切削用量的计算,从而确定加工工序过程和制定机械加工工序卡和加工工艺卡片,同时根据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绘制零件图、毛坯图以及夹具装配图,最后用绘图软件绘制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工艺规程设计、定位基准、切削用量一、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完了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在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工艺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实际的的工艺、夹具设计中综合地加以运用,进而得到巩固、加深和发展,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和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1.能熟地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和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合理拟定等问题,从而保证制造的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

2.通过夹具设计,进一步了解我们自己的结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

3.进一步提高计算、制图能力,能比较熟练地查阅和使用各种技术资料,如有关的国家标准、手册、图册、规范等4.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立的工作能力。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二、工艺规程设计2.1零件分析2.1.1类型及功用本题目所用齿轮是减速器的传动齿轮,该零件属于盘套类零件,是一个减速器中的齿轮,主要用于传递扭矩和力,锻件应符合JB/T 5000.8-1998重型机械通用标准,调质HB=217-248。

2.1.2结构分析该齿轮是以键与主轴相配合以φ50孔为主的圆柱内表面;以φ167外圆表面为主的圆柱外表面加工;分度圆φ157.5的齿轮的加工;2.2零件的毛坯零件材料为35SiMn。

选用锻件,保证零件工作可靠。

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加工面较少,故可以采用自由成型。

2.3定位基准的选择基准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准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量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2.3.1粗基准的选择在盘套类零件的加工中,应该以内孔的中心线做为基准,现选取φ50内孔中心线做为粗基准。

2.3.2精基准的选择在精基准的选择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

在精加工过程中,考虑到互为基准原则经过反复装夹、找正,达到跳度要求。

2.4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最后的工艺路线确定如下:工序1:锻造毛坯φ175×80工序2:热处理(正火处理)工序3: 1. 粗车φ50的内孔2. 半精车φ50内孔工序4: 1.粗磨φ50内孔2. 半精磨φ50内孔工序5: 1.粗车φ167外圆2.半精车φ167外圆工序6: 1.粗车两个大端面2.半精车两端面工序7 1.精车φ50内孔工序8:滚齿工序9:铣键槽工序10:齿部倒角工序11:轮齿热处理工序12:磨齿工序13:终检以上工艺过程详见“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5工序设计零件材料为35SiMn,硬度为:217~248HBS, 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生产,考虑到齿轮机构比较复杂,采用模锻。

锻件精度等级F.2.5.1工序尺寸的计算通过加工方法和待加工尺寸查《机械加工手册》查找机械加工余量:1. 两大端面(1)大端面考虑到大端面的表面加工等级为7级,因此需要粗车——半精车——精车单边加工余量Z=2.5+1.3+0.4=4.2mm(2)内孔内孔表面粗糙度为Ra1.6,齿部倒角表面粗糙度为12.5,要达到此精度要求,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知精度等级需达到7~9级才行,需因此需要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加工余量2Z=2×(2.0+1.4+0.3+0.1)=7.6mm(3)滚齿1.要求表面粗糙度Ra1.6,目前精滚齿机可达到4—7级精度。

2.选用YBA3120型滚齿机(属于组别I),其主要参数为:A.最大工件直径:200mmB.最大加工模数:4mmC.80—315/8 r/minD.刀具最大回转角: 45°3.由于该齿轮的模数为3.5,故要分两次走刀,第一次走刀的背吃刀量取1.4m,第二次走刀的背吃刀量取为0.8m。

4.滚刀粗加工进给量:1.5—2mm/r滚刀精加工进给量:0.5—1mm/r滚刀粗加工切削速度:35m/min三、.部分工序切削用量的计算1.车削内孔φ50孔。

选用机床:车床型号C0618主要参数:1.最大加工直径180mm 2.最大加工长度:220mm 3.主轴转速范围:120-1400r/min (1)粗车φ50孔。

锻造孔至42.4mm ,单边余量Z=2mm ,一次车去全部余量,2p a =mm 。

进给量 f=0.2mm /r根据有关手册,确定车床的切削速度为V=40(m/min),则有 100010004030042.4w V n D ππ⨯===⨯ (r/min) 以上转速可以作为加工时使用的转速。

切削工时:1218011.331.5863000.2w w l l l t n f ++++===⨯(min ) 其中:w l ——工件切削部分长度1l ——切入量(根据切削深度查表可得) 2l ——切出量,取0-3mm(2)半精车φ50孔半精车孔至φ49.2,单边余量Z=1.4mm ,一次车去全部余量, 1.4p a mm = 进给量 f=0.1mm /r,且 V=40m/min 100010004027446.4w V n D ππ⨯===⨯(r/min) 切削工时:12802.912740.1w l l l t n f ++===⨯(min) 2. 滚齿 1.粗滚根据《切削用量手册》选定进给量:1.5/f mm r =其切削速度为: 35/min c v m = 转速为:01000s v n z m π==10003570/min 3.1445 3.5r ⨯=⨯⨯ 按机床可选取: 70/min n r ω= 由此可计算出单件生产所用工时:120()80401.24min 45 1.5m a b l l z t n f k ++++===⨯其中:b —齿轮齿宽 1l —滚刀切入长度2l —滚刀切出长度 Z —齿数 0n —滚刀转速 a f —滚刀进给量mm/r K —滚刀头数4收获及心得体会通过一个月的机械工艺课程设计,使我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又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自从题目布置以后,我们便开始进行初步的计算和设计,首先开始设计绘制零件图,接着设计和绘制装配图,进一步设计和计算工序尺寸和机械加工余量,通过近两周的绘制工作,不仅锻炼了我的绘图能力,而且也也大大提高了我绘图和分析的效率和速度,为我以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完后,我们便开始了紧张而有序设计说明书编写工作和机械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的填写,同时又在计算机上绘制了零件图和夹具体图,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使得我们能顺利地完成设计工作。

一个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转眼间就结束了,一个月以来我们虽然有点辛苦,但是收获颇多,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工作,不仅让我们更好的复习了以前所学的各门知识,而且牢固地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在以前所学的基础上也有了更深的提高。

而且课程设计也使得我学到了以前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加丰富了我的头脑,开阔了我的视野,为我以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丰富的人生资料,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团结协作和配合,也大大地培养了我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大大锻炼和提高了我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

这次课程设计虽然结束了,但在我看来,人生的设计还正在进行,它将指导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前进。

致谢自本课程设计开始以来,从设计开始一直到设计完成,我得到了我们这一组的同学的热情帮助,同时汪老师也给了我以很大的帮助,解决了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在此,我向汪老师和我们这一组的同学致以最真心的谢意,谢谢!参考文献[1]赵家奇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2]李云主编,机械制造及设备指导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8[3]孟少农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9.[4]徐圣群主编,简明加工工艺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5]吴宗泽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李益民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7]艾兴、肖诗纲主编.切削用量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8]叶伟昌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