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训练(五)咏物诗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咏物诗》专题复习(学生版)

高考语文《咏物诗》专题复习(学生版)

诗歌专题训练4咏物诗训练题1.(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苏轼惜牡丹花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答: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2.(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3.(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教学资料范本【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一、概念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诗。

二、标志①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事物。

诗人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多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三、表达的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四、艺术手法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夸张等。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菊注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所写。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诗和唐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菊花作为描写对象的咏物抒怀诗。

B.郑诗所写的菊花独自开放在疏篱边,唐诗中的菊花则开在隐者家园。

C.郑诗笔下的菊花傲风拒霜、独放光华,与唐诗中菊花形象完全不同。

D.郑诗中的“百花”和唐诗中的“玄霜”对表现菊花的品质作用相似。

2.这两首诗中,作者借菊花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张炎①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②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③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①张炎早年为贵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父死家散,浪迹天涯。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训练(六)咏史诗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训练(六)咏史诗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六)咏史诗1、(2012无锡一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呼应题目,为下片怀古伏笔;③“晚秋”点明季节,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①比喻、拟人、借代;②远近结合(由近及远);③动静结合;④绘形绘色;⑤点面结合。

(3)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说明样的思想感情?(4分)①悲叹六朝统治者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登上高处,面对着这千古以来便不曾变化的景色,徒自叹息六朝诸国的兴衰败亡。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苍绿的颜色。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咏物言志【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咏物言志【含答案及解析】

高频主题4咏物言志一、(2021·甘肃天水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孤雁①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孤雁“不饮啄”“声念群”写出孤雁情感热烈而执着,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B.颔联境界忽然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C.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诗人对孤雁无比怜悯,对野鸦也是羡慕,野鸦们全然不懂,它们无忧无虑,热闹非常,自得其乐。

D.“谁怜”二字直抒胸隐,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2.这首诗中“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21·河南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3~4题。

春寒①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海棠美人图唐寅②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

曾为府试、乡试第一名,会试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被贬为浙藩小吏,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

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度日。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它在料峭春寒中默默开放。

B.第一首诗在描写海棠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海棠不吝惜红艳娇美的花朵。

C.第二首诗描写了海棠花在春风中绽放的画面,蝴蝶、蜜蜂萦绕在花间。

D.第二首诗在写海棠美人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美人的孤独忧愁。

4.两首诗中的海棠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2020·天津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5~6题。

绮罗香·红叶张炎①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

(最新整理)(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最新整理)(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一枝先开,幽香素艳
2021/7/26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20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 徒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2021/7/26
2021/7/26
12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
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2⑷021/手7/26 法:托物言志
7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
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
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
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
上20正21/7是/26 诗人内心的独白。
16
3.分析咏物诗的表现手法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

江苏省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五)有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五)有答案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陈维崧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

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

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搂中乐太平。

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湖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

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

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

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1.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梅”的?结合上阕进行概括。

2.下阕“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

”化用了前人哪两句诗?3.分析下阕词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欧阳修南雁依稀回侧阵①,雪霁墙阴,遍觉兰芽嫩。

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②。

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

【注】①侧阵:侧行而飞。

②方寸:代指心。

4.请简要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

5.结句“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①刘禹锡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②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作于被贬夔州途中。

轲峨:孤高状。

艑:船。

6.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

7.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8.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赵鼎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

肠欲断,头应白。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

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注】赵鼎,南宋初年贤相,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作者奉宋高宗之命,告别中原南渡,途经仪真江口时。

9.上阙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0.下阙抒情,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

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

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析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诗人首先刻画微风中的海棠,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

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这句诗的意思是:微风轻拂着海棠,海棠泛出华美的光泽。

一个泛字,写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

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了。

显然,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真是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啊!所以,这里的空蒙幽寂的夜景描写,暗示的是诗人幽寂孤独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两句。

句中恐是担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这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

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

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

高三高考诗歌分类鉴赏:咏物诗 试题(共9页)

高三高考诗歌分类鉴赏:咏物诗 试题(共9页)

咏物诗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情性,其中颇有些与人情或者相近,或者相似,或者相通的,这就成为(chéngwéi)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中华诗词中有不少咏物精品,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

但要做到领会咏物诗词的精华,却非易事,因为咏物诗词只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者借物抒怀,或者托物寓意,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到达“物我一境〞的境界,因此,我们必须仔细体贴诗人用意,才能到达鉴赏的目的。

鉴赏咏物诗词的主要秘诀有如下几条:首先要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时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

那么,什么叫做“不即不离〞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诗人在创作时,要在切合咏物,曲尽“物〞的妙处的根底上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仅仅停留在“物〞上。

例如,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中的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曰:“东坡?水龙吟?起句云:‘似花还似非花。

’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即不离也。

〞也就是说,苏轼在咏杨花的同时,也在咏思妇,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到达“物我一境〞的最高境界。

词中的杨花像是很有情意,能万里随梦寻郎,能化为浮萍,还能变成离人泪;而词中的思妇“愁绪满怀无着处〞,梦中万里寻郎“不得到辽西〞,又“无计留春住〞,梦醒后“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咏物与抒情所似水中着盐。

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此词曰:“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词,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诗,杜甫、崔涂的咏孤雁诗,姜夔的咏蟋蟀词,林逋、陆游、姜夔的咏梅诗与词,于谦的咏石灰诗,郑板桥的咏竹诗等,也都属于这类精品,不可不细心研读,以求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们即以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这样一道练习题:“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者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考虑时应该想到诗人在咏石灰的同时,也在咏己,二者完全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然后才能做出这样正确的答复:“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想和坦荡的胸襟〞其次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者象征意义,也有人把这叫做有“寄托〞。

咏物言志诗(以历年高考语文真题为例)

咏物言志诗(以历年高考语文真题为例)

4、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 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试作分析。(4分)
答案: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
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 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 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的想象里,海 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唾去,因 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 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 (《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 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1、诗的前两句
写了海棠花哪 ①光彩正艳:首句写海棠花在轻轻吹拂
些特点?
的春风中泛着高贵华美的光泽,表现了
海棠花的光彩艳丽。
②香气正浓:香雾表现出海棠花在雾气
中飘散着浓郁的香气。
③朦胧美:月光转过回廊,照射在海棠
花上,花朵在雾气中忽隐忽现,表现出
一种朦胧的美。
变式训练 2、歌的开头两句对海棠花的描写,有何作用? (4分)
三、内容情感
1、寄寓个人理想与抱负、节操与志向。 2、感慨时光易逝,怀才不遇。 3、忧国忧民,担忧国家前途命运,同情百姓 不幸遭遇
4、愤世嫉俗,批判现实,针砭时弊。
四、常用手法
1、从具体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型绘色) 与侧面烘托。
2、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手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象征。
(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 “逢”“忙”等。色彩:“碧”与
“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 俗。 [解析] (2)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情感。 (3)考查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野菊 的形象隐含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
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
海 棠(重庆卷)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①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 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②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咏物诗鉴赏题 专练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咏物诗鉴赏题 专练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咏物诗鉴赏题专练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①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②,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本词作于元丰三年,苏轼贬居黄州。

②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用唐白居易《杨柳枝》诗:“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12.关于本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从字数上来看,此词是一首中调。

B.从题材上来看,此词是一首咏物词。

C.此词笔致缠绵悠远,属于婉约词。

D.此词以物为人,以人写物,妙趣横生。

13.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也无人惜从教坠”句中,“惜”字运用反衬手法暗露作者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

B.“萦损”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运用想象,描写思妇困倦的娇眼睁开又闭合。

C.下阕首句,作者由“不恨”到“恨”,欲进先退,由杨花到落红,而后折回杨花。

D.“细看来”三句,作者以景结情,虚实相生,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

14.请赏析下阕画线句中数词的妙用。

(4分)答案:12.(1分)A13.(3分)D14.(4分)词人将杨花之春色分成三份,二分落地化为轻尘,一分落水随流水而去(1分)。

数字描摹出杨花渺无踪迹,春光消逝,渲染出感伤的氛围(1分)。

将点点杨花与流水相融,流露出思妇的愁绪(1分),更含蓄地表达出词人伤春惜花之愁,以及忧患中浓郁的忧思。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蝉虞世南垂缕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②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垂缕:帽带系结后的下垂部分;蝉腹下的针喙。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物诗(教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出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江阴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优选】

江阴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优选】

江阴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宋)蒋兴祖女②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早晨;情融于景(借景抒情)(2)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④“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型,比较简单,从“朝云”可知是早晨。

第二问,考查对词的上阙抒情手法的理解,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从“朝云横度,白草黄沙,月照孤村”可知用的是情融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2)本题“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就是结合下阙分析诗中蕴含的凄恻之情。

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江阴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江阴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江阴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答案】(1)琴声(弹琴);请歌(求诗)(2)①大量运用比喻来刻画音乐,将乐声比作“凤语”“鸾离”“佩玉”敲击声等;②运用丰富瑰丽的想象,赋音乐以形象,来写旋律的变化,如初听如彩云追月,再听如越王夜起、老翁牵鹿,高昂处如挟剑斩蛟、张旭泼墨;③侧面烘托,如写自己病中听曲,全然而愈。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前后八句所写的意思,根据其意思来概括其叙写的内容。

比如前八句,“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意思是说:初听听那琴声,仿佛天河彩云追月,又仿佛蜀琴双凤和鸣;再听听那琴声,仿佛荷塘叶落,秋鸟啾啾,又仿佛越王夜起,伏首天姥;那琴声,像清官服中佩玉瑾击水晶那样清亮,象白眉仙翁骑鹿仙游那样清远飘渺。

激越之处,犹如周处长桥斩蛟/剑气如虹,波涛汹涌/犹如张旭披发浸墨,纵横跌宕,酣畅淋漓。

由此可以得出前八句主要运用比喻和想象手法,详尽地描写了琴声。

后八句“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意思是:待曲终之后,天竺的颖师立在我门前,眉角分明,真有梵宫真相的庄严。

江阴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江阴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江阴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五)咏物诗1、(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赏析角度——描写角度:抓住色彩的特征赏析“碧”和“黄”的相互映衬。

修辞角度:对偶(“已”和“便”构成串对,“半山”和“一枝”对应,突出野菊)借代(“碧”代山林翠绿,“黄”代“菊”)抒情角度:喜爱之情。

炼字角度:“逢”“忙”等的妙处。

示例:1、对仗:对仗工整,“半山碧”“一枝黄”色彩对比鲜明,勾勒出色彩鲜明的图景。

表现对野菊的喜爱。

2、借代:以特征代本体,使得画面形象生动。

3、相逢:把野菊拟人化,表现对它的喜爱。

4、忙:表现诗人欣喜之情,形象写出对野菊的喜爱。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2、(2012年大纲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叶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修睦:晚唐诗人。

3、(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诗中通过对凤凰的生活习性、声音及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的品性。

(高洁2分,志向远大2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E 级。

【解析】醴泉,又名甘泉;山冈,言其高,远离污泥濯淖;从凤凰这些生活习性中可看出其清高,超然脱俗的品性;“高鸣彻九州,延项望八荒”,九州,八荒,都是从范围上指的是天下、国家,声音响彻九州,伸长脖子遥望天下,这都能看出志向远大、心怀天下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答案1】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1分)。

全诗状写凤凰虽然能“高鸣长彻九州,延项望八荒”,但是“适逢商风起”,只能摧藏羽翼而不知“何时复回翔”,遗憾自己“处非位”,唯有黯然悲伤。

这里诗人以凤凰自比(自喻,自况,1分),抒发了自己虽志向远大,但迫于时代的凄风苦雨,孤苦无奈(1分)、凌去壮志终无法实现(1分)的思想感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E级。

【解析】整首诗看似在写凤凰,但是诗人意不在此,应该是借凤凰来抒怀,这种借物抒情的方式就是象征,也叫托物言志。

题干中要求做简分析,应该联系诗句,以精练的语言分析这种象征手法和情感是如何概括出来的。

这种托物言志的诗歌,在古诗词中比较赏见,写物不是目的,借物抒怀才是诗人所在。

在把握诗人的情感时,要格外注意诗句中的一些情感语,像本诗中的“恨”“怆悢”“心伤”等。

【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赏析】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

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

所以怅然心伤也。

二人之解都可通。

但尚有他解。

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

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

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

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

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

其次,嗣宗写诗语气。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

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高情远志,率然玄远”的嵇康。

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

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

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4、(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gǔ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答出两句意思的,给2分;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由“稳送祝融归”一句,可以判断出本诗所写为秋景,这是解答本题之钥。

因为秋天来临,所以燕子即将南飞;经年即指一年,恍若一梦,自有流连失落之情。

“非”字带出比较,自与昨夜不同,唯今更见萧索之感,失落之情已经寓于其中。

赏析思想内容之题,关键是先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思想情感,然后抓住诗中的关键意象或重点词语,深入分析即可。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简析】开头两句点出雨,说十日萧萧之雨(“萧萧”同“潇潇”,风雨声),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

“祝融”是夏神,此处借用,指夏天。

三、四两句离开雨说,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决非常人意中所有。

秋燕将南归,思念前迹,恍如一梦;梧桐经雨凋落,已与昨暮不同。

其实,燕子与梧桐并无此种感觉,乃是诗人怀旧之思、失志之慨,借燕子、梧桐以衬托出来而已。

五、六句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一凉恩到骨”,直凑单微。

“凉”上用“一”字形容,已觉新颖矣,而“一凉”下用“恩”字,“恩下又用“到骨”二字,真是剥肤存液,迥绝恒蹊。

这句话既说明了秋雨到来的凉爽舒适对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恩赐,又何尝不是这个失落和才子对皇恩的期盼!第六句是说穷居寥落之感。

末两句宕开去说。

“衮衮”,多也,“繁华地”指京都;在繁华浩穰的京城之中,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言外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慨其他:1、(2013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5分。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6分。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 (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解析】还未展开芳心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3、(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