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阳毛尖现状分析

整理:SICASABC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对于喜爱喝茶的人来说,信阳毛尖常常被提及。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一千多年前,茶神陆羽就在《茶经》中称赞信阳毛尖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1959年,信阳毛尖被国家权威部门评定为中国十大名茶。1991年,信阳毛尖在杭州首届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然而,近年来信阳毛尖的名茶地位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今在一些民间组织的中国十大名茶评选活动中,人们已找不到信阳毛尖的身影。这种情况以1999年为分水岭,在此之前的评选中,信阳毛尖都榜上有名,之后的评选,虽然有几种版本,但信阳毛尖常常被排除在外。对于这种结果,不少人大惑不解:“这是怎么了?谁把信阳毛尖踢出了中国十大名茶之列?1959年信阳毛尖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怎么到了今天反而不是了?”

一、品牌及公共品牌的含义

1、品牌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to burn”,它的中文意思是“烙印”。在当时,西方游牧部落在马背上打上烙印,用以区分不同部落之间的财产,上面写着一句话:“不许动,它是我的”,并附有各部落的标记。后来这种打烙印的方法被用到手工艺品的标记上。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对品牌进行了权威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2、随着品牌应用的延伸,公共品牌随之而生。所谓公共品牌,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某种产业特色为纽带形成的区域品牌形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品牌的公共性。像山西老陈醋、平遥牛肉、金华火腿、重庆火锅、龙口粉丝、绍兴黄酒、东北大米、新疆棉花、信阳毛尖等等。它们也是各区域内著名的地方特产,不仅是区域产品的形象,在国内外占有很高的市场地位,而且形成了区域产业以及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和当地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

二、“信阳毛尖”公共品牌

建立“信阳毛尖”公共品牌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首先,信阳毛尖的产地特别,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平桥区。这里具有茶树生长的得天独厚自然条件。这里的气温适宜,年平均气温为15.1℃;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达4864℃;雨水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这些自然条件,都是茶树生长生育所需要的适宜范围。其次,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外形细、圆、光、直、多白

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再次,信阳毛尖炒制工艺独特,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信阳毛尖已经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信阳毛尖也日渐成为信阳的象征。

三、目前信阳毛尖的市场现状及品牌问题分析

1、信阳毛尖的市场现状分析

(1)市场覆盖范围窄。信阳毛尖主要满足河南地区的中小都市的消费群体。广大农村市场和其他省份市场占有率低。

(2)市场定位失策。信阳毛尖就其内在品质来讲,消费定位不应是奢侈品,而应是广大消费者普遍青睐的健康饮品和保健品。依据椭圆形的消费需求,应突出大中档信阳毛尖,抓住消费潜力巨大的大众消费者。而事实上却相反。

(3)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许多产茶县或企业各自为阵,都着力打造自己的地域品牌。目前,全市大大小小的茶叶生产厂家六十余家,生产规模差异很大,各自都有自己的牌子,质量、包装参差不齐,品牌甚多,五花八门。如信阳“文新”牌、“龙潭”牌、“五云山”牌等等。目前信阳茶叶不是品牌太少,而是品牌太多、太乱。而真正知名的品牌更是寥寥无几。品牌市场鱼龙混杂。现有的名牌太少,市场占有率又小,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还远远不够。在信阳,乃至整个河南地区,各个商户都称自己的产品是“正宗”的,“原产地”的,真可谓“信阳无处不毛尖”,“处处都是信阳毛尖”。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真假难辨。

(4)产品定价悬殊。特级,一级,二级……,级与级之间定价落差悬殊。产品等级分的太多。而事实上,茶叶在生长过程中,级与级的茶叶质量分别并不是很大。

(5)促销手段单一,宣传力度淡薄。信阳地委积极响应“茶叶搭台,经贸唱戏”方针,大力主办茶叶文化节。但这只是局限于在河南地区,在外省宣传极少。电视媒体,广告,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运用不到位。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信阳毛尖如今所面临的问题,都注定了信阳毛尖只是名茶而不是名牌,只能落到土特产的份儿上。信阳毛尖日益衰落而走不出河南,甚至被踢出十大名茶行列,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客观的原因。

2、信阳毛尖的品牌问题分析

(1)企业品牌意识淡薄

大多数茶农还是传统的产品观念,在采摘茶叶过程中,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茶叶的采摘质量。同时,一些中小加工企业实力不强,目光短浅,品牌经营意识淡薄,不注重品牌的创立与维护,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销售很不规范。而真正的大企业比较看重品牌,但目前宣传力度还不够,政府也缺乏足够的引导和扶持。在信阳,茶叶市场良莠不齐,一些中小企业不考虑市场稳定性和客户稳定性,质量等次全标特级,价格虚高,产品包装仿名牌,好品牌也被

仿冒品给砸了。在销售过程中,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之间的品质差别难以分辨。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特级和一级毛尖,一芽二三叶制2~3级毛尖。级与级之间没有严格的技术鉴别标准。不是茶农的人,只通过外形很难分出茶叶的档次,而销售时特级茶与一级,二级茶在价格上相差悬殊,一些品牌意识淡薄的中小企业为了从中谋取暴利,可能会掺合一些低级茶在高级茶叶里,而按正常的高级茶叶销售,结果常会出现低档高价卖的情况,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2)茶叶品牌创建力度不足,精品缺乏

信阳市茶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200余个,而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品牌仅50多个。虽然也有“文新”、“五云”等经营不错的品牌,但其全国影响力并不大,即使在河南,很多茶叶消费者也并不了解这些品牌,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阳毛尖没能培养出来真正意义上的著名品牌,整个产业还停留在小商小贩的水平上,既不可能对自己的企业品牌大手笔地宣传,也不可能对信阳毛尖产业整体带动。而云南普洱茶虽是近两年才“炒作”起来的,之前几十元一斤都无人问津,但后来达到天价,虽然已渐趋回落,但名声是出去了。就郑州市场而言,普洱茶店已占据了原来信阳毛尖很大的市场,成为信阳毛尖极大的威胁。

(3)管理失控,市场秩序混乱

政府出现多头管理,无人负责,导致茶叶市场宏观调控乏力。生产企业各自为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市场上随处可见毛尖包装袋、包装盒,冒牌信阳毛尖大量存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信阳毛尖曾有过辉煌历史,被政府多次评为名茶,因此有一定的知名度,正因如此,一些不法商贩从福建、湖北等地低价收购劣质茶叶,再按照信阳毛尖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假冒的毛尖,在信阳市场销售。据大河报报道:北京消费者托朋友从信阳购买的信阳毛尖是假冒的,而这假冒毛尖的茶叶盒上却印有“信阳毛尖证明商标和信阳毛尖原产地标记”。一些消费者感觉自己受骗上当,对信阳毛尖的质量产生了质疑。这严重损害信阳毛尖品牌的形象。信阳市工商局虽然也对这种行为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收效甚微。假茶泛滥,包装管理混乱是罪魁之一。信阳毛尖空包装袋流失严重,成为滋生假冒伪劣的土壤。

(4)政府市场监管力度不到位

当初信阳毛尖申请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记,是为了更好地抵制假冒伪劣,而今却成了茶叶协会的生财之道,市场监管松懈,任凭空包装袋大量外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这样下去,又怎能创造出名牌?

(5)名茶价格落差大

信阳毛尖品牌未能走出去,在价格上也处于劣势。据调查发现,一斤高档次同品质茶,信阳毛尖要比西湖龙井低500多元,且龙井、铁观音、碧螺春等品牌的价格一直在攀升,信阳毛尖却在下调。就连茶农的收益也存在较大差距,一亩龙井茶一般一年能收入几万元,而一亩信阳毛尖只能收入几千元。其原因除了外地茶冒充信阳毛尖带来的副作用外,更多的在于当地的茶叶生产仍是一家一户的零星生产、炒制,缺乏规范统一的加工标准,炒出的干茶质量参差不齐。结果造成名茶之间价格落差巨大,信阳毛尖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