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对“读图”能力的考查
中考语文图画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图画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c012b409b6648d7c1c746f0.png)
中考语文图画题的解题技巧这几年,图画题进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这类题目,先给学生提供一幅图画,(商标、会徽、徽标、标识、招贴画、漫画等)然后要求读图,完成相关题目。
这种题不仅考察了考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考察了考生的想象力,可谓一箭“数”雕。
图画题的类型:1、新闻图片型:即所提供的图画是一张新闻图片,要求考生观察图片,在把握图片内容的基础上按要求答题。
仔细观察右边的这幅图,参照所给示例,为图中的女孩写一段赞美辞。
要求:语句通顺,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答案:示例: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你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答:得分点:运用修辞1分;点出人物勇敢、镇定等精神2分;语句通顺1分. 是标识题:图画是各种标志,包括各种会标及标识等。
要求考生能大致阐述其含义,或谈观后感,三是漫画题型:据漫画介绍它的内容、主旨,阐述漫画的讽刺意义。
示例3、看图说话:用说明的文字介绍这幅题为“书生”的漫画(90字以内)。
(2分)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主旨。
(1分)答案:3、(1)书店内,三位读者在读书,他们有的席地而坐,屁股下垫着一本书;有的坐在书架的书上,有的趴在书柜的书上。
有的边喝饮料便读书,地上零乱地放着书与快餐盒及饮料罐等。
(2)批评了在书店里读书而不爱惜图书、不讲社会公德的现象。
四、宣传画型:据画说内容,宣传画的含义,或说出自己观后的感受。
示例4.介绍右边这一幅赈灾活动宣传画的内容与含义。
(3分)内容:含义:示例4.(3分) 内容:一颗大的“心”中有一幅中国地图;这幅中国地图由许多颗小的“心”组成。
含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
(意思对即可)解题方法1、全面解读。
从图画的整体上去观察,观察时应注意:一是画面本身,包括画面中一一切事物、图案形状、人物动作、神态等;二是画面中的人物语言,这些只言片语常揭示主题。
三是图画中的补充性的文字,也是致关重要的。
提升学生读图能力,适应中考试题要求
![提升学生读图能力,适应中考试题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e7d18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5.png)
提升学生读图能力,适应中考试题要求一、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图表题是中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出现在数学、物理等科目的试题中,还出现在语文、历史等科目的考试中。
学生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具备较强的图表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一方面,图表题可以考验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在数学考试中,常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图表题,要求学生通过图表信息解答问题。
而在历史考试中,也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地图题,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上的信息分析解答问题。
图表题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逻辑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物理试题中,常常会出现图表形式的实验数据,要求学生通过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做出正确的结论。
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是为了适应中考试题的要求,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1.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图表题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各种类型的图表题,讲解图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分析图表的含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例题的讲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典型的图表题,并用课堂时间向学生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过解析例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解答能力。
3.练习题的布置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图表题练习,要求学生认真完成,然后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熟悉各种类型的图表题,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4.考试题的模拟在临近中考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中考模拟试题,其中包括大量的图表题。
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图表题的考查方式,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和应变能力。
以上几点是提升学生读图能力的一些方法,除了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外,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应当注重图表信息的积累和分析,养成多读图、多分析图的好习惯。
1.培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数学游戏、实物演示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66893a7f46527d3250ce052.png)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
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
这类题型的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的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
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近年梧州市中考语文科的命题,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赋分达到了 分之多。
针对 年的考纲精神,下面谈谈表格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表格题一般是给出一个(数据 文字的)表格,要求考生根据表格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表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题型一般分有四种:一是直接概括表格的内容;一是说说从表格中得到的启示;另一是与表格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发评论、提建议等;四是根据表格的内容进行拓展,写应用文。
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
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结论:∙∙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
包括审读表格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
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
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
上题中表格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了。
二审表格。
表格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
在审读表格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
我们可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学段的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的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认为..,“做了”的人数比例越来越高“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中考地理——读图能力训练技巧
![中考地理——读图能力训练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c333e538bd63186bdebbc89.png)
中考地理一一读图能力训练技巧就地理读图来说,包括的图象类型很丰富,很多。
那么怎么读图呢近年来地理学科的试题围绕能力考查来命题,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对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考查。
地理这么多图象,如果概括起来的话,其实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类问题是定性问题;一类问题是定量问题。
所以大家研究分布规律、示意图的解释原理过程,这些往往是定性的问题。
再有地理考试中也会出现一些定量,就是给你图表数据,一旦出现了图表数据问题的时候,大家横纵坐标必须观察的很细致,因为有些问题是确实需要你计算的。
这是定量的问题,但是,考题中更多的还是关注定性问题的分析。
这就是读图。
就地理读图来说,包括的图象类型很丰富,很多。
那么怎么读图呢第一,就是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这是一个大的轮廓图。
七大洲、四大洋,大家一定要熟悉他们的基本分布和轮廓,另外重要的运河、海峡的关键运口。
我觉得这是读图的第一个层次,把整个世界最大的面貌先记住。
而且这种记住,要作为一种常识。
第二,就是具体的图。
提醒大家学习自然地理的时候,就是《必修(上册)》,要关注阅读自然地理规律图,主要包括四幅图,这是在《必修(上册)》,每一个单元大家要关注一幅图,是什么呢其中大气圈,大家比较关注气候类型分布图,水圈,就是陆地和海洋这一块,大家要关注洋流的分布图,当然陆地淡水,就是水循环的分布图也要给予理解。
再有陆地环境中,大家还要关注自然带的分布图。
最后是板块分布图。
第三就是大家最头疼的世界级中国区域图,大家觉得在读区域图时觉得复杂,而且担心考试中随便出了两条经线、纬线画一个小方块让你确定这个地方是什么,这并不是现在考试的方向,现在考试并不是要考查你对某一块地方是不是可以背下来它在什么位置。
而是考试中它一定会把非常明确的位置给你框定好,是在什么纬度,什么经度,典型的城市、典型的地形区都标注出来,让你肯定认出这个区域,就像在考试当中你自己读地图一样,确定了位置之后,让你干什么呢要让你在这个区域图上分析问题,分析什么分析自然的规律、人类活动的规律。
提升学生读图能力,适应中考试题要求
![提升学生读图能力,适应中考试题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d6b912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2.png)
提升学生读图能力,适应中考试题要求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读图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中考试题中也经常出现与图相关的考题,因此适应中考试题要求,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提升读图能力的基础。
学生需要学会细致观察图中的各个细节,包括图形、线条、颜色等。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图中的细节并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
教师可以问学生图中的主题是什么,图中的人物有何特点,图中的颜色有何用意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对图中细节进行观察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是提升读图能力的重要一环。
学生需要学会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完整的图,让学生自己补全缺失的部分,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给学生展示一部分地图,让学生推测缺失部分的地理位置,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个人物的侧面照片,让学生分析出其正面的样子等等。
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读图能力的关键。
学生需要学会通过观察图中的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给学生展示一副地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或者给学生展示一幅图案,让学生设计出这幅图案的重复规律等等。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图的魅力;鼓励学生阅读与图相关的书籍,培养学生对图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图的应用和意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读图能力。
提升学生读图能力,适应中考试题要求
![提升学生读图能力,适应中考试题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bc5e1a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6.png)
提升学生读图能力,适应中考试题要求
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试卷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其中的图表分析题目也越来越多。
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成为教师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
怎样学习和掌握这项技能是
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读图能力的先决条件。
然而,现在
的学生一般比较依赖于文字,缺乏观察图表的习惯。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
刺激学生的观察兴趣,如通过实际操作、实例案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教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图表分析方法,如底层原理、基本数据等
方面。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来了解其中隐藏的信息,进而进行信息提取和整合。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归纳出一些规律,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训练,提升其图表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趣味性
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对图表进行分析,解答问题。
诸如漫步在数字森林、解谜题、数字趣味活动等,这些活动充分结合生活场景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学生在
提高图表分析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理解并掌握数据表示和分析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图表分
析能力。
只有掌握了这项技能,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中考的图表分析题目,展现出自己的
学习成果,争取好的成绩。
素养立意背景下提升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实践研究—从中考试题中对读图能力的考查
![素养立意背景下提升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实践研究—从中考试题中对读图能力的考查](https://img.taocdn.com/s3/m/3155c6c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9.png)
素养立意背景下提升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实践研究—从中考试题中对读图能力的考查摘要: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文就如何立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地理中考方向,在地理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课题研究,为了使学生从图文中全面准确获取有效信息,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关键词:素养立意;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地理学习离不开重要工具——地图,它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中考读图题失分多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空间概念较差,不会给题中地理空间准确的定位;二是不能准确全面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三是遇到多要素叠加图,理不出头绪,不能针对题目要求,抓住主导要素分析,导致错误;四是不能把地图和文字材料有效结合,实现图文转化。
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够从图文借用地图名称、图例、注记等要素读懂地图,并能在图中全面准确获取有效信息,提炼出地理规律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一、贴近学生实际,培养读图兴趣1.联系时政热点,创设问题情境从近年来杭州中考地理试题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都会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聚焦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与原有认知背景之间有冲突的情景,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学生想读图、要读图。
例如:今年台湾正面临56年来最严重大旱,全台湾水情告急。
全台农作物受损面积共10309公顷,损害程度27%。
但在很多人印象中,台湾是雨量充沛的,在中国降水空间分布中曾探究了在台湾东北端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原因,但今年台湾发生如此严重旱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一时政新闻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形成冲突,让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地图价值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
地理试卷分析 初中地理试卷分析
![地理试卷分析 初中地理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4b301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0.png)
【地理试卷分析】地理试卷分析初中地理试卷分析本次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
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一、试卷的总体分析(一)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由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三种题型组成。
考查内容是八年级下册除长江沿江地带以外的内容。
(二)试卷的特点——重读图,题灵活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填空题答题情况2、选择题答题情况3、综合题答题情况分析综合题共4大题,40分。
主要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香港特别行政区图、黄土高原地形图。
从学生的答题看,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薄弱,低分率偏高也主要就是由读图这方面造成的。
尤其第4题,虽然教师在讲黄土高原时曾经讲过,由于超范围老师没让复习,许多学生对此印象不深,只有少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大多数学生都是错误一片,甚是可惜,这同时也提醒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总之,答卷情况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学习方法及终身学习必备的运用地图能力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1、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审题不清,思路不明,解题能力差。
2、学生基本读图析图能力较差,如第4题黄土高原地形图学生得分不高。
第1题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虽是简答题,但如果脑中有图的话做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四、教学建议通过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我的教学还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细致,不要太高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该强调的一定要强调。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中读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中读图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a25a097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3.png)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中读图能力的培养读图能力是地理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初中地理学业考试的复习来说,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非常关键。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读图能力。
要提醒学生在读图前先仔细观察图中的各个要素。
这包括地图中的图例、比例尺、方向、符号等。
学生应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学生在观察地图时可以先观察图例来了解地图的图示意思,然后再观察比例尺,从而了解地图的比例关系。
学生还要注意观察地图的方向,以及图中使用的各种符号和颜色,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对地图进行更准确的解读。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
要引导学生根据图示中的信息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地理题目,并提供相关的地图和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示中的信息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给学生一张城市地图,然后询问他们如何从某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或者给学生一张气候图,然后询问他们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图示信息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
要帮助学生掌握地图的制作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亲自绘制地图来了解地图的制作过程。
在学习地理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简单的地图,例如校园地图、家乡地图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绘图的过程来理解地理要素在地图上的表现方式。
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使用地图工具,使用经纬网格来确定位置,使用比例尺来测量距离等等。
通过亲自绘制地图和使用地图工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图信息。
要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地练习。
实地考察是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可以参加地理实地考察活动,例如参观地理景观、考察气候变化等等,通过实地考察来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在实际中的表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地图。
学生还可以参与地理实地练习,参加地理竞赛、地理实践活动等等。
通过实地练习,学生可以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
培养初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地理学业考试的复习至关重要。
2022年福建省中考地理真题评析和解析
![2022年福建省中考地理真题评析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cdaec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c.png)
古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了长江干流某河段当时
的特点。图5示意长江流域,读图完成11 ~13题。
11.白帝城位于长江的 A.源头 B.上游
B
C.中游 D.下游
12.古诗句反映长江此河段,当时 D
A.水量大 B.汛期长 C.水位低 D.流速快
13.现今,对此河段水文特征变化产生影响的工程是 C
第一部分:福建卷中考地理试题简述
2.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走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 本套试卷29题以黄河流域农牧历史悠久,由于过垦过牧,生态环境破坏 严重,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如今经过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们生活 逐渐富裕起来的生产实践。引导学生感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生态 文明的道路。
第一部分:福建卷中考地理试题简述
第一部分:福建卷中考地理试题简述
2.重视以生活实践情境为主的地理核心素养考查 生活实践情境是按照现实生活中地理事物及其变化而真实存在的情境。 本套试卷第26题福建省某中学校园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分布以及该如 何因地制宜的布局菜园、家兔饲养园等都体现了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 的实际应用。第31题为了青山常在,东北林场积极探索从伐木取材到生 态建设的转型之路,突出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生 活、学习的观察力。
B
A.林业 B.渔业
C.种植业 DLeabharlann 畜牧业7.从甲海湾快速运输虾苗到辽宁大连某养虾基地,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考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海南省
【解题思路及知识拓展】
第5题,海南省简称琼,贵是贵州省的简称,闽是福建省的简称,粤是广东省 的简称,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第6题,渔业是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 产部门,虾苗养殖属于渔业,故B正确;林业是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 以及对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故A错误;种植业是在耕地上 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故C错误;畜牧业是放牧牲畜、饲养牲畜来获得 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第7题,由图可知,从甲海湾快速运输虾苗到辽宁大连某养虾基地,最佳的运 输方式是航空运输,因为虾苗为生鲜产品,需要尽快运往目的地,航空运输 是速度最快的远距离运输方式,故C正确;从海南到辽宁距离遥远,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时间太长,虾苗易损失,故ABD错误。故答案为:C。
浅谈省初中地珲考纲的能力要求
![浅谈省初中地珲考纲的能力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ee3c91fee06eff9aef80748.png)
龙源期刊网
浅谈省初中地珲考纲的能力要求
作者:徐缅姬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7年第45期
《广东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是初中毕业生地理学习是否全面地达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指导性纲要。
笔者结合近年省地理中考试题的命题立意要求,浅谈考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一是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要求学生读懂图中的地理事物“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怎么样?为什么?”等关键信息,所以读图时要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如读好图名、图例,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是考查学生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如2017年省中考题5-7题,在小尺度区域中珠海斗门的水库选址及入水口迁移问题,就
是考查学生运用和迁移气候、水文及地形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考查学生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如2017年中考题的11-12题,利用河流和气候图,要求学生探讨圣劳伦斯河为什
么被称为“冰冻之河”的原因,理解地形、气候、河流與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关系,考查学生地理的综合思维和正确的人地观。
四是考察关注生活和创新思维。
如2016年考查深中通道的建设将对房地产等的影响,2017年考查我国承办冬运会将对哪些相关产业造成影响等。
了解省初中地理考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老师应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死记硬背的满堂灌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学。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中读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中读图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7a7046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2.png)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中读图能力的培养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备考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地理学科中,图表是非常常见的考试题型,通过图表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到地理现象、地理数据等内容,因此对图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考试中的关键能力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地理学业考试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和介绍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中的图表种类有哪些呢?在地理学科考试中,图表主要分为地形图、气象图、人口统计图、地理统计图等几大类。
地形图是最常见的图表类型之一,它用等高线、高程点等方式来表示地表地势、高低平缓等信息。
在地理学业考试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地理问题需要通过地形图来解答,因此熟练掌握地形图的读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气象图是表示气象数据信息的图表类型,通过掌握气象图的读图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现象、气象变化等内容。
人口统计图和地理统计图则主要用于表示人口分布、人口变化趋势、地理数据统计等信息,通过掌握人口统计图和地理统计图的读图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统计数据和人口分布情况等内容。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中如何培养读图能力呢?首先是掌握图表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在复习中,同学们需要熟悉各种类型的图表的特点和要素,比如地形图的等高线、气象图的气压线、人口统计图的人口分布图等,逐一掌握它们的表示方式和含义。
其次是加强图表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在复习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做大量的图表练习题来提高对图表的分析和解读能力,比如通过分析地形图来解答地势特点、通过分析气象图来解答天气情况、通过分析人口统计图来解答人口分布等问题。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同学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图表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最后是多种方法结合,培养读图能力。
在复习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听课、看书、做练习题、参加模拟考试等多种方式来培养读图能力,最终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有哪些呢?在复习中,同学们需要关注图表的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PISA与中考试题中对“读图能力”的考察
![PISA与中考试题中对“读图能力”的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88f8d2f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c.png)
PISA与中考试题中对“读图能力”的考察朱黎生;杨慧娟【期刊名称】《数学教育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摘要】Mathematical literacy has been highly stressed in PISA and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Capability of figures’ interpretation”, the very important aspect of mathematical literacy, has been the essential component of many mathematical tests. Training of it should focus on three point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figures’ observation, operation and construction;integrating it into different branch of mathematics;and focusing on t raining students’ capacity of thinking in images.%PISA项目与中考试题均注重对数学素养的考察。
“读图能力”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成为测试的重要方面。
读图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观察、操作、作图的作用,要在不同数学分支间融合,要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页数】4页(P39-42)【作者】朱黎生;杨慧娟【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400715; 九里中学,江苏徐州221000;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0【相关文献】1.着眼数学素养培养读图能力--对一道中考试题的亮点分析及教学启示 [J], 孟凡敏;朱广科2.基于PISA2015科学素养的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以长沙市近10年地理中考试题为例 [J], 朱丹3.基于PISA阅读素养视角的中考多重文本阅读试题评析——以近年来江苏、浙江和上海中考试题为例 [J], 周佳;4.初中数学基于PISA理念的中考试题探究 [J], 周细泳5.基于PISA 2018阅读素养视角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评析——以近十年四川省L 市中考试题为例 [J], 秦羽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山东省枣庄中考地理试卷-答案
![2020年山东省枣庄中考地理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638bbaa45177232e60a219.png)
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试卷地理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解:图中所示的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其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该运动会产生昼夜更替等现象。
故选:C。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根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
【考点】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2.【答案】D【解析】解:位置越偏东,日出越早,读图可得,④点位置最偏东,该地最先看到日出。
故选:D。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不同地点的时间差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位置越偏东其日出越早这一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考点】不同地点的时间差异3.【答案】A【解析】解:由于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建房子时要想采光好,门窗应朝向太阳照射的方向,枣庄市位于北半球的北温带,要想采光好,门窗应朝向南方。
读图分析可知,四个选项中,主卧室朝南,采光条件最好;次卧室、小卧室、餐厅都朝北,采光条件不好。
故选:A。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室内光照条件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分析选项。
【考点】地球公转地理意义4.【答案】B的枣庄市某商品房户型结构,该商品房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解析】解:如图示意面积为10cm10cm其比例尺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以得出比例尺大约为100平方厘米/100平方米,即1:100;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浅谈对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思考和策略探究
![浅谈对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思考和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bcbf18f18583d049645991.png)
浅谈对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思考和策略探究摘要:读图是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至关重要。
以中学地理教师的从教经验为基础,分析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地图;学生;读图能力通过几年的高中地理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谈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利用地图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重要性1.考试命题与读图读图能力的高低,是地理考试成败的关键。
在高考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很高,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要求学生能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主要有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二是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高考地理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
分析近些年来的试题,无不如此。
而且今后的高考命题,这种趋势将越来越突出,而且对考生读图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2.学生读图现状根据近年的各次考试的试卷分析来看,学生的读图能力是非常差的,尤其是读图、分析过程中经常出现较大的障碍,甚至有的学生对地图存有严重的恐惧心理。
有的学生连最基本、最简单的地形图和轮廓图都看不懂,更别说用图来分析地理问题了。
尤其国土整治问题,其原则就是因地制宜,而好多学生连所谓的“地”都不能从图里正确分析出来,更别提因地制宜了。
可见,学生整体的地理读图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都较弱。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说,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对策1.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要养成学生用地图的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的态度、用图技巧和艺术都与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中考语文徽标类读图题训练
![中考语文徽标类读图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b87440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f.png)
中考语文徽标类读图题训练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涵着丰富的寓意。
近几年来,徽标类读图题悄然走进中考试卷,它一般要求诠释徽标的构图设计及含义、概括徽标蕴含信息、评价构图思想等。
它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例析]例一、下面是北京xx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的图形(上面图形的颜色由上而下分别是红蓝绿色),请认真观察,并发挥你的想象力,写出图案的构图设计及其含义。
解析: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解题。
第一、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第二、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第三、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像。
该题可作如下想像:徽标图形部分像中文的“之”字,像运动的人形;红色寓意太阳,深蓝色寓意蓝天,绿色寓意大地。
[参考答案:构图设想:北京xx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二是“Beijing xx Paralympic Games”字样;三是国际残疾人XXX标志。
会徽含义:(取下列任一点说明即可)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
会徽图形部分同时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
“之”,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 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
三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会徽还以色彩选择充分体现了三大理念。
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初中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范文
![初中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1626d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61.png)
初中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范文对试卷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初中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范文(一)一、试卷分析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60分,综合题40分。
试卷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凸显各种地理图表的重要性。
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和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试题侧重基础知识,源于教材、来自生活,对知识点的考查较为全面。
二、答题情况第一类题是单项选择题,从改卷情况看,是学生答的相对较好的一道题,得分率相对较高,但是还是看出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
第二类题是综合题,该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答题能力。
因为该类试题具有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等特点,便于考查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的综合归纳和判断等能力。
在做题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不太爱结合地图来分析试题寻找答案,综合性的看图填空题较差。
三、学生存在问题1、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态度不够端正。
2、学生基础普遍较弱,知识面较窄,课外积累不足。
3、学生一直把地理当副课对待,在课后不能及时的做到预习和复习,导致其课本中的基础概念掌握较差。
四:教师存在问题1、结合学生日常知识的匮乏,在开学到目前一段时间内,地理教学突出了联系实际生活,把课本还原到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都用到地理知识,有素材可取,有实例可析,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不足之处在于,课后没有能及时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复习巩固,对课本上的基础概念掌握不巩固!四、改进措施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1、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学生受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试题对“读图”能力的考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有效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为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阅读(读图、读表等)分析的问题,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借助几何直观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 .图表信息题的教学在当下教学中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图表信息教学中只重视在整体感知题意基础上的顿悟,而忽视如何在整体感知基础上获取更准确信息的方法的教学.一、设计说明(一)学情分析通过近三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图表信息的有关问题,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对信息具有比较多的直观经验和体会.但是有些题目需要在多个图、表中获取信息,并且只有在信息的相互支撑、相互配合下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题目的含义.而许多学生对信息的认识比较零散,不够系统,也很模糊,造成信息的缺失和遗漏. 特别是学生对图表所蕴含的信息理解不到位,思路狭窄,不能较好地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 这些问题都为学生的复习带来障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对信息问题的掌握有新的认识和提高.本节复习课起点低、坡度缓、落点高,适合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有一定基础知识的中等及中等以上学生.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笔者认为本节重点是提高学生“识图”和“用图”以及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难点是获取图表信息的方法及利用图表信息解决问题,感受转化、建模、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 易错点是学生不能全面分析图表,不能从图表的分析和研究中挖掘出对问题有用的信息,不能对所捕捉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不善于把图表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不知道或不能自觉地利用数形结合等思想,化归意识淡薄,缺乏自主探究能力.(二)设计思想图表信息题考查的是学生独立获取信息、信息转化以及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这些都要求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要重视运用基本数学思想. 基于此,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通过本次复习,学生自主参与,感受到数学与相关知识的综合; 能通过读图,获取有用信息,逐步理解图表信息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经验,体会转化、数形结合、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一是要深刻理解题意,熟悉图表、实际图景及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进行分析;二是要准确识图,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加工、归纳和推理,理清其中各种变量及不变量之间的关系;三是将图表信息与生活实际数据相结合,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基于典型性和思想性两方面的理解,以及新课标对图表信息问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的现状,本设计方案依据图表信息的类型设计了六个例题,在抓住信息问题本质的同时,力求通过显性的求解凸显隐形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对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得到提升.从内容上看,每个例题都突出了本节课的核心一一应用图表信息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已有基础知识,强化知识之间的迁移交叉;从呈现方式看,有的全部用文字描述,有的用文字描述的同时还附有图片、表格或图形;从命题形式上看,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解答题; 从本质上看,无论是研究问题的基本策略,还是研究问题的基本过程,都突出了图表信息问题的本质一一读图、识图、解释图、转化图,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复习效果.二、范例设计(一)表格信息型例1 小聪、小玲、小红三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 ,其中前5 题是选择题,每题10 分,每题有A ,B 两个选项,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三人的答案和得分如下表,试问:这五道题的正确答案(按1〜5题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由于表格传递信息具有文字少、容量大、易归类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逐渐成为中考命题者表述信息的首选形式.读懂表格提供的数据,搞清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对信息进行分类,逐个击破,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推理与论证,并且将文字信息与表格信息融为一体,信息之间互为补充和依赖,要求学生把握每条信息在解题中的作用,将信息联系起来思考.学生通过阅读表格,捕捉解题信息,再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正确确定问题的入手点,根据表格中的得分可确定小聪和小玲都只有一个错误,小红有两个错误.问题解决首先从三人答案相同的题入手分析,然后从小聪和小玲答案不同的题目入手,理解题目中每个题目只有A 和B 两个答案是解题的关键.(二)文字、符号信息型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m,n),规定以下两种变换:(1)f(m,n)=(m,-n),如f (2,1)=(2, -1);(2)g(m,n)=(-m,-n),如g (2,1)=(-2,-1).按照以上变换有:f[g(3,4)]=f(-3,-4)=(-3,4),那么g[f(?3,2)]= .【设计说明】文字信息通俗易懂,概括性强,往往能帮助学生触及问题的本质. 符号信息具有严谨的特点,是数学抽象的表现形式,是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反应结果,将一些信息转换成文字、符号信息问题,往往有利于推理、计算.本题旨在通过对新定义――坐标变换的理解,在变换过程中培养学生化未知为已知的运算能力,让学生体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归纳,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题的难点是判断先进行哪个运算,关键是让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及坐标符号的改变,对新定义所提取的信息进行转换,以实现信息的迁移. (三)情景信息型例3 几个小伙伴打算去音乐厅观看演出,他们准备用360 元购买门票.图1 是两个小伙伴的对话:根据对话的内容,请你求出小伙伴们的人数.【设计说明】这类问题的特征是通过让学生交流来表明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让应试者参与讨论,并把一些观点数学表达符号化,以此来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知识.问题解决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自主地去探索问题,能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以培养观察、发现、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本题通过对话的形式给出的一种崭新的数学情境,试题活泼生动、趣味十足,紧贴生活实际,有很强时代气息的一种情形,能激发学生解题的激情. 其目的主要是在新的信息、新的情景下,考查学生是否有阅读理解的能力,独立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读懂对话信息中所反映小伙伴人数不变的等量关系,然后列出分式方程建立方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四)图形信息型例4 如图2,将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片剪去两个小矩形,得到一个“ <E : \教学参考\ 2015年\图片文件\w0423.tif> ”的图案,如图3所示,再将剪下的两个小矩形拼成一个新的矩形,如图 4 所示,则新矩形的周长可表示为().(A )2a-3b(B)4a-8b(C)2a-4b(D)4a-10b【设计说明】图形信息问题是以图形呈现信息,主要以其本身具有的特征及其性质表现出来,再结合推理、计算,有时需通过图形变换等方法来解决,它能很好地考察解题者的观察力和判断推理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列代数式等有关内容,解题时要全面审视图形,理解图形所标注的长度、面积等关系,挖掘其蕴含的有效图形信息.熟练掌握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运算法则,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五)统计图表型例5 为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鞋供学生借用,现从各年级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鞋号,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5和图6,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图5中m 的值为;(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若学校计划购买200 双运动鞋,建议购买35 号运动鞋多少双?【设计说明】统计图表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表格有所区别,能否准确地阅读统计图表,获取有效信息,已成为衡量现代合格公民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成为中考的热点内容. 这部分的复习重点是加强数据处理能力、数形结合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数据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培养,从而应用统计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难点是如何深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形成统计概念.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应用,在读题与读图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彼此图文对照,找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六)图象信息型例6 从甲地到乙地,先是一段平路,然后是一段上坡路. 小明骑车从甲地出发,到达乙地后立即原路返回甲地,途中休息了一段时间,假设小明骑车在平路、上坡、下坡时分别保持匀速前进.已知小明骑车上坡的速度比在平路上的速度每小时少5km ,下坡的速度比在平路上的速度每小时多5km.设小明出发x ( h)后,到达离甲地y ( km)的地方,图7 中的折线OABC-DE 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1)小明骑车在平路上的速度为km/h ;他途中休息了h;( 2)求线段AB ,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如果小明两次经过途中某一地点的时间间隔为0.15h,那么该地点离甲地多远?【设计说明】函数图象信息问题是依据所给函数图象的信息来解决函数有关问题的一类习题,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这要求我们要善于读懂图象的形状、位置、发展变化趋势等,从有关信息中提炼有效信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进行数与形的转换,熟练掌握函数解析式的有关量与函数图象性质之间的关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与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理解问题的难点.通过教师引导点拨和解释,切实帮助学生理解图象所蕴含的信息,学生不仅要将图象与函数式对应起来,还要将图象与实际问题对应起来. 对节点的分析成为本题解决的关键,节点所对应的实际运动状态需要学生一定的逻辑推理.第(3)问可有四种解法,进一步体会如何利用函数模型、方程模型、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虽然方法不同,但实质都是利用数学思想方法把求点的坐标问题转化为求方程解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有清晰的目标意识,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识图、读图能力.对于多种解法的探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融合性,使学生思维的角度更多,思维的范围更广,真正做到增加思维宽度.三、教学建议(一)着眼数学内涵,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新课标要求测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推理. 在各种情境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传递观点. 而图、表内容则是现实情境中重要的信息来源,要培养学生从图中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读图、读图表”成为数学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考新题型,其实质是对数学知识多元表征能力的考察,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中培养学生对图形与空间的感觉. 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挖掘图象所含信息,通过读图、想图、析图找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完成图形与图象数据的互补与互释.读图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图表正是对抽象思维直观、活泼的表述. 在问题解决时既要从抽象逻辑思维角度思考问题,又要从形象直觉思维角度思考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图形所蕴含的价值. 并且能运用图表构建、图表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观察能力.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应该至始至终伴随着思维活动,所以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观察力的深刻性和读图的有效性.为此首先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过程,显示出图表的特征是联系和变化的;其次,根据图表中数据说明变化过程的实际意义,使学生体会和理解图表是一种能描绘生活实际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形成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利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表的意义,准确找出图表中所表达的信息,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二)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数学素养数学知识是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实体,而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而以图表信息为主的数学题因能承载更多的考试要求,比如数学阅读能力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化归思想、方程思想、数学建模思想、待定系数法等)的考查,又成了热点中的热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过程、归纳方法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梳理和归纳数学问题中的思想和规律,渗透和揭示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思考,使学生经历观察、实践、猜想、推理、论证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能对一些典型失误进行分析,明白失误的原因,做到不犯或少犯类似的失误,并且还要注意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把握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方法及其精髓,进而准确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