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状元笔记错题集(自然地理大全集)
201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参考答案
状元纠错笔记参考答案【纠错1】1.BC 等压面上的点气压值相同,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气流上升运动,因而d地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a、c两地气流流向d地。
2.AC l 月份北半球、南半球的陆地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北凸出。
【纠错2】3.B 注意剖面图中M、N两点的位置以及等高线示意图中MN连线与河流交汇的次数。
【纠错3】4.A 由经纬度的大小变化趋势可判断出东西经和南北纬,并确定四地的经纬度。
①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②、③、④三地都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
5.C 四个阴影部分所占经纬度数相同,甲、乙、丁都位于10°与20°纬线之间,丙位于0°与l0°纬线之间。
纬度越低,单位度数的纬线长度越长,故面积最大的是丙。
【纠错4】6.C ②、⑤两地虽然在同一纬线圈上,但这不是最短距离,同时注意该区域位于南半球。
7.B ①、②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北方向;①、②两地间的距离大于②、③间的距离;③、④两地都位于南温带,纬度相差20°正午太阳高度差也为20°。
【纠错5】8.B 昏线与东西半球分界线重合,其以东为西半球,则该经线为l60°E,此时应为春分或秋分;根据地球公转方向与地轴的倾斜情况可以判断为春分。
9.D 题中右图所示为北极点的俯视图,乙为冬至日,丁为夏至日,从而可以判断丙为春分日。
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日15时20分。
10.A 自转速度向北递减为北半球,从数值上看应位于中纬度地区。
11.A a 、b 两点纬度相同,a 点线速度大说明地势高。
12.B c、d两点纬度相当、线速度相同,可以推测c点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纠错6】13.B 甲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该纬线是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0度,则此时太阳直射纬度20度;甲、乙两点所在经线为l20°E且纬线圈以内为极昼现象,则120°E的地方时为0时,即太阳直射西经60度。
高考状元笔记地理篇
状元笔记---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状元笔记-地理
状元笔记-地理
状元笔记是一份对各科目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其中又以地理为重要部分,以下是本人对于地理部分的笔记:
地理的学科特点:
-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融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的内容;
- 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地球表层现象的研究来揭示地球的规律和机理;
- 地理学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导。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一些甚至是破坏性的;
- 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探讨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球与地图:
- 地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
-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大气、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多个层面;
- 地图是对地球表层现象的抽象模型,是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球的重要工具。
人口与城市:
- 人口是城市发展和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 城市是人类集聚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 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以上是本人对地理学科的一些笔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6)
201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6)易错点 23 不理解地形倒置和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典例 1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
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
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二是读图能力较差,不能根据示意图判断区域地形的变化。
①表示岩层受力弯曲,背斜成山、向斜成谷;④表示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受侵蚀;②表示该区域在外力的侵蚀下地表变得平坦;③表示在外力的不断侵蚀下,背斜部分成谷,向斜部分因槽部岩石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
故第(1)题选 B,第(2)题选 A。
【纠错心得】背斜与向斜在地貌形态上都会形成山地或谷地,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岩层弯曲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但在外力作用下常出现地形倒置现象。
背斜、向斜的区分不应只看所形成的地貌形态,而应根据岩层的弯曲情况以及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
典例 2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寻找油气资源应在图中的处,探寻地下水应在处。
( 3 )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在处,原因是。
【错因分析】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判断不清,不能根据岩层的弯曲、断裂、错动情况判断地质构造;二是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理解不清。
(1)A、B处为断层构造,C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D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向斜剩于地下水的汇集。
(3)隧道一般开凿在背斜部位,岩层呈天然的拱形符合力学原理,同时工程难度较小。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易错点.doc全国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易错点【典型例题1】读下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幅图中都有明显画错的地点,请找出并修正。
(2)分别在甲、乙两幅图中适当位置标注二分日、夏至日。
(3)将甲图中代表地球公转不同位置的字母a、b、c、d 按要求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北半球昼短夜长;②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③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④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⑤北京昼长夜短,昼渐长。
【错因分析】此题组出错的缘故一是不清晰地球公转的方向;二是对二分二至日与近、远日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把握不清;三是不清晰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公转位置的对应关系。
甲图是北半球上空俯视图,公转方向是逆时针;乙图是南半球上空俯视图,公转方向应是顺时针。
从春分日至秋分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在夏至日这一天昼达到最长;由秋分目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在冬至日这一天昼达到最短。
南半球则相反。
【参考答案】(1)甲图地轴倾斜方向错了,应改为向右倾斜。
乙图地球公转方向错了,应改为顺时针。
(2)标注略。
(3)c、d a、b d c a【纠错心得】地球的公转方向危自西向东,只是在南北极上空观看时分别呈顺时针与逆时针,因观看位置的差异,二分二至的位置在不同的公转轨道图上是不同的。
地球运动到近日点时北极点邻近应显现极夜现象,运动到远日点时北极点邻近应显现极昼现象。
在做此类涉及地球公转运动的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地球公转的方向;②太阳的位,区分近日点与远日点;③当地球位于近日点邻近时,北极点显现极夜现象,从而可判定地轴的倾斜方向。
【典型例题2】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1)~(2)题。
(1)甲图中M 点的纬度、乙图中N 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A.30° 1 月B.60°7 月C.60°1月D.30°7 月(2)当公转速度为N时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C .松花江畔银装素裹D.悉尼处于雨季【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缘故一是对地球公转、自转的速度变化特点明白得不清,不能利用图形进行表达;二是对选项中提到的一些知识点不明白得,像“白夜”、新西兰南部显现冰山的季节、缘故等。
高考状元笔记地理篇
状元笔记---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高考状元笔记地理篇-(版)汇编
状元笔记---地理中国自然地理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202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6) 精品
202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6)易错点23 不理解地形倒置和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典例1 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
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
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二是读图能力较差,不能根据示意图判断区域地形的变化。
①表示岩层受力弯曲,背斜成山、向斜成谷;④表示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受侵蚀;②表示该区域在外力的侵蚀下地表变得平坦;③表示在外力的不断侵蚀下,背斜部分成谷,向斜部分因槽部岩石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
故第(1)题选B,第(2)题选A。
【纠错心得】背斜与向斜在地貌形态上都会形成山地或谷地,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岩层弯曲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但在外力作用下常出现地形倒置现象。
背斜、向斜的区分不应只看所形成的地貌形态,而应根据岩层的弯曲情况以及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
典例2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D 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寻找油气资源应在图中的处,探寻地下水应在处。
(3 )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在处,原因是。
【错因分析】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判断不清,不能根据岩层的弯曲、断裂、错动情况判断地质构造;二是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理解不清。
(1)A、B处为断层构造,C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D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向斜剩于地下水的汇集。
(3)隧道一般开凿在背斜部位,岩层呈天然的拱形符合力学原理,同时工程难度较小。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5)
201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5)【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不理解;二是对影响海水等温线弯曲的因素理解不清,判断不出寒暖流;三是对洋流的分布记忆不清。
在海水等温线图中,数值向北方递减的海区,位于北半球;数值向南方递减的海区位于南半球。
图中海水等温线显然向北方递减,由20℃递减到10℃,该海区应位于北半球。
海水等温线在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弯曲,就北半球而言,在暖流的影响下,等温线必然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必然向低纬凸出。
由此可知,A处有暖流经过,B处有寒流经过。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上下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泛到上层,使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特别丰富,是形成大渔场的理想海区,所以该海区的主要海洋资源是渔业资源。
在太平洋中,寒暖流交汇只可能发生在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故图中A为日本暖流,B为千岛寒流【答案】(1)北(2)暖寒同一纬度上,A 海区的水温比两侧高,B 海区的水温比两侧低(3)渔业资源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吸引了大批鱼群(4)日本暖流千岛寒流【纠错心得】海水等温线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其变化规律可归纳如下:(1)“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
(2)“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3)“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典例2 读某大洋局部图,回答(1)~(4)题。
(1)若AB 线是30 度纬线,且分别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则丙洋流的名称分别是A.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B.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C.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D.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2)若AB线是30度纬线,则可能形成著名渔场的是A.甲 B.乙 C.丙D.丁(3)若AB线是60度纬线,则此海域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 D.西半球(4)若AB 线是60度纬线,则该海域属于寒流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错因分析】该题出错主要是因为对大洋环流分布的规律不理解,不能结合具体的大洋进行分析判断。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易错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易错点主标题: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副标题: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易错点关键词:自然带分布规律、雪线难度:4重要程度:5内容:易错点一、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理解不清例1: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 造成图中7、& 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热量B. 地形C.水分D. 洋流2. 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A.江南丘陵B. 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D. 撒哈拉沙漠【错因分析】一是对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记忆不清,对一些典型地区自然带的类型不清楚;是对自然带形成的影响因素不理解。
【答案】1.B 2.C二、不理解雪线例2: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海拔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回答3-4题。
d3. 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B.C.在副热带地区最咼D.4. 卜列说法正确的是())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在中纬度地区与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B. 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C. 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高度南低北高D. 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相同,雪线高度东低西高【错因分析】一是对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理解不清,不明确三者的关系;二是读图不细心,没有注意图例的变化及各曲线的纬度变化。
山地雪线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气温,对于一座山来说,不同坡向的雪线高度,先取决于降水,再取决于气温,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答案】3.C 4.B水119 It 弋* di。
2022年高考地理必纠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
2022年高考地理必纠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2年高考地理必纠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2年高考地理必纠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状元笔记错题集(自然地理大全集)这才是真正学好地理的节奏———————————————————————————————————————人们通常从错误中学习到的东西要比从正确中学习到的东西要多得的。
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通常也如此。
一道题目,这次做正确了,下次碰到,还有可能做正确;而如果一道题目,这次做错了,不引起重视,那么下次碰到,仍然会做错。
就其原因,主要还是知识点模糊,没有理解透彻。
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整理出自己的错题集,尤其是把错题上升到易错知识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自己做错的,就恰恰在说明,它就是自己的一个知识盲区。
整理出错题集,就是在减少自己的知识盲区。
高手竞争到最后,不是看谁在某一方面多优秀,而是谁出错少。
下面整理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错、最不容易理解的常见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地图与地球仪专题易错知识点1、地图的相关知识点【易错例题】下图是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山脉的大致走向是:()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2、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地位于山地陡坡B.乙地位于山间盆地C.丙地位于山前平原D.丁地位于鞍部【易错分析】1、B.该地山脉的大致走向是南北走向。
把图中数值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即为等高线,如下图所示,图中蓝色线段走向即为山脉走向,由指向标可知,图中山脉走向为南北走向。
2、B. 由上图可知:乙地位于山地缓坡地段,不是山间盆地。
甲地等高线较稠密,位于山地陡坡;丙地位于山前平原;丁地位于鞍部。
【纠错心得】图中最大的干扰是,诸多数字,看似杂乱无章,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其实可以分门别类,条分缕析,这样就可以有条不紊,迎刃而解。
易错知识点2、经纬网的相关知识点【易错例题1】读下面的图形,完成3、4两小题。
3、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4、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D.乙处比例尺最小【易错分析】经纬线的知识点有长度的变化、比例尺的比较等,该题容易出错的原因就是对经纬线长度变化的特点没有掌握清楚,而且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甲、乙、丙三地与l80°经线都相差了5 个经度,但甲、乙、丙三地的纬度位置不同。
虽然经度间隔相同但是纬线长度已经不同。
纬线长度自“赤道最长”到“两极为零”,也就是说,相同经度间隔的纬线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因而乙地船速度最快。
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长任何地方都是相等的,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的面积是乙大于丙,丙大于甲。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代表的实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从而可以判断三地的比例尺是甲处大于丙处,丙处大于乙处。
故第3题选B,第4题选D。
【纠错心得】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经纬线特点的掌握可采用两者相互比较的方法进行,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想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比例尺的大小要根据起定义进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是分数值的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纠错体验】读下面四幅图,回答5~6 题。
5、图中①~④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6、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A.甲B.乙 C.丙 D.丁【体验分析】5、A 由经纬度的大小变化趋势可判断出东西经和南北纬,并确定四地的经纬度。
①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②、③、④三地都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
6、C 四个阴影部分所占经纬度数相同,甲、乙、丁都位于10°与20°纬线之间,丙位于0°与l0°纬线之间。
纬度越低,单位度数的纬线长度越长,故面积最大的是丙。
【易错例题2】读以下两幅经纬网图,完成7、8、9题。
7、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正确叙述是:()A.甲在乙的东南方向B.丙在乙的东北方向C.丁在甲的西北方向D.乙在丁的西南方向8、若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 时整,则:()A.甲地处于昼半球范围内B.乙地的区时为17时C.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D.丁地的地方时是11时20分9、若6月22日在丙地观测太阳并做记录,则下列记录正确的是:()A.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当太阳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23.5°C.正午时太阳在天顶位置D.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5°【易错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不会在经纬网上辨别方向;二是对太阳视运动、日期判断等知识理解不透;三是对有关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等的计算错误。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丙、丁位于北半球,丙位于丁的东南方向;丁位于东经40度,甲位于西经130度以西,因而丁在甲的东北方向;乙位于西经130度以东,因而乙在丁的西南方向。
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甲地大约为3月20日23时,应位于夜半球;乙地位于西9区,区时为3月20日23时;丁地的地方时为l0时40分;丙地为21日12时,从而可知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
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地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在南方的天空,正午太阳高度为43.5°;该日丙地出现极昼现象,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5°。
【纠错心得】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读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看两点的经度和是否大于180°;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出现极昼现象的地点都是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他地方为东北日出、西北日落(除极夜区),出现极昼的地点在地方时0时时,太阳高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该太阳高度的数值加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除以2为直射点的纬度数。
【纠错体验】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10~11题。
10、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是:()A.一直沿正东方向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11、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l 小时20 分钟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C.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D.①、②两地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地间的距离【体验分析】10、C ②、⑤两地虽然在同一纬线圈上,但这不是最短距离,同时注意该区域位于南半球。
11、B ①、②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北方向;①、②两地间的距离大于②、③间的距离;③、④两地都位于南温带,纬度相差20°正午太阳高度差也为20°。
易错知识点3、等值线的相关知识点【易错例题】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12、13、14题。
12、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纬度位置 B.沿岸暖流C.地形D.夏季风13、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B.②处为山脊C.①处山坡降水较多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14、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A.①处吹偏南风B.②处易出现锋面C.⑧处降水较多D.该地区天气晴朗【易错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思维转换较慢,不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思考问题;二是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或掌握;三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分析选项。
第10题,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此处地形应较高。
第11题,若为等高线图,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应最大,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
第12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②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①处吹偏北风;③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
【纠错心得】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图形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
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
【纠错体验】读下图,回答15、16题。
(双选)15、若图示曲线为近地面等压面,则此时:()A.气压最高的是d 地 B.d 地盛行上升气流C.a 地气流流向d 地 D.c 地气流流向b 地16、若图示曲线为1月等温线,则b 地位于:()A.北半球大陆上 B.北半球海洋上C.南半球大陆上D.南半球海洋上【体验分析】15、BC 等压面上的点气压值相同,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气流上升运动,因而d地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a、c两地气流流向d地。
16、AC l 月份北半球、南半球的陆地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北凸出。
易错知识点4、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知识点【易错例题】下面沿甲图中E~F、M~N 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回答17、18、19题。
17、该地的地形是:()A.山峰 B.山脊C.山谷D.鞍部18、①地比②地:()A.海拔高,坡度大B.海拔高,坡度小C.海拔低,坡度大D.海拔低,坡度小19、③地位于④地的:()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易错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看不懂剖面图,不能根据乙、丙图中地势的起伏变化判断地形,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二是对图中各点定位不准确。
E—F 剖面线海拔逐渐降低,M—N 剖面线海拔存在一个最高点,两者相结合可判断该地地形为山脊,E—F 为脊线,M—N 为过脊线上O 点作的剖面。
①、②两地位于E—F脊线上,从两点的位置看①地海拔高,结合E—F 剖面线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①地坡度更小。
③地在E—F脊线上,④地在M—N 剖面上,可以看出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