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
新课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序列化教学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序列化教学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第一篇:新课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序列化教学实验研究结题报告新课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序列化教学实验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目的、意义数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数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数学文化教育。
它不仅具有使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技能等功利性的功能,而且应该具有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等质性的功能。
一个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所形成的科学素质,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美国将有“学会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有数学素养的五项标志之一;由此看来,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早已成为各发达国家的一致共识。
在我国,初中、高中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有深入地研究,并且成果显著。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序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顺利升入中学打好基础已成为目前急需探索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一)从教材分析入手,提高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不够,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缺少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素养难以得到质的飞跃。
我们对一些教师进行访谈,有的教师说:“备课中考虑知识点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考虑较少。
”有的教师说:“教参上、大纲上都谈到过要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但对此没有清晰完整地认识。
”还有的教师说:“有些教学内容中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明显,课堂上就渗透一些,但有些内容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不太清晰,就没有深入挖掘。
”……教师的备课中、业研活动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研究都不够。
面对现状,我们从提高教师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入手。
从分析一个个小小的案例入手,让教师在尝试体验中感悟到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引起教师思想上的重视。
思想上达成共识后,我们又系统的学习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明确了小学阶段应对学生渗透哪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符号化的思想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化归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集合的思想方法、函数的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方法、归纳的思想方法、统计的思想方法、量化的思想方法、建模的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足迹总结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足迹总结小学数学转化思想是指通过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转变,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我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理解并应用了这一思想,下面将对我的小学数学学习经历和转化思想的运用展开阐述。
首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通过老师带领我们进行观察、实践和经验总结,逐渐感受到数学的转化思想。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时,老师会带我们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建筑物、自然景观等,通过观察和发现,我们能够将所学的几何概念和图形特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上,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种观察和实践,我们不仅能够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具象化,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其次,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转化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比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我们需要将问题中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数学语言,然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通过将问题进行转化,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通过不断练习转化思想,我们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小学数学学习中,我经常遇到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但通过将问题进行转化,我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并运用相应的解决方法,最终解决了问题。
再次,在数学学习中,转化思想还帮助我们建立起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和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
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还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转化的方法。
通过将不同的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意义,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在不同的问题中进行转化和运用。
最后,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转化思想还能够帮助我们培养数学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通过对数学知识进行转化和创新,我们能够发现新的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
通过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能够开拓思路,提出新的问题和方法,从而拓宽自己的数学视野。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近年来,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教学能力的培养却停滞不前。
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问题这方面,学生虽然有着较好的基础知识,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研究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本研究采用调查、实验、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分别对50名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进行调查和实验,以及对30名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大多数学生使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缺乏分析判断能力,而极少数学生使用推理思维或从一个数学问题推断另一个数学问题的能力。
实证实验结果发现,小学生在短期内可以解决定式化问题,但对推理性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差。
实地观察结果显示,在解决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学生的表现更多停留在表面的动作,而欠缺深度的分析与推理。
综上所述,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薄弱,缺乏深入的分析推理和知识构建能力,强调以实践驱动学习为主,认知结构为辅,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为自主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要回归“三维的”数学教学,强调知识的自主构建,注重学生主动理解实践知识,让学生掌握解决课内数学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数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针对英文计算题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掌握解决英文计算题的能力;最后,要注重学生“破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会更加有效地突破思维局限。
本研究的成果,对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继续深入,从多个角度探索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结论本研究针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薄弱,缺乏深入的分析推理和知识构建能力。
基于此,提出了回归“三维的”数学教学、加强数学英语的教学、注重学生“破解”能力的培养等建议,以期提高小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渗透“转化”思想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渗透“转化”思想的研究结题报告⼩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渗透“转化”思想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背景两年前的⼀次教研活动,让我接触到“数学思想⽅法”这个概念,收获最多的就是,我们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法,之后,我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尝试。
现在,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把“数学思想⽅法”列为数学教学⽬标之⼀,我想,作为数学思想⽅法之⼀的“转化思想”在⼏何教学中有⼴泛的应⽤,但具体如何渗透于⼏何教学中,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它能带动学⽣空间观念的发展,动⼿能⼒和解决问题能⼒的增强,就好⽐给学⽣了⼀把打开⼏何知识⼤门的钥匙,更好地服务于⼏何教学,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空间与图形的研究兴趣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在备课、上课、反思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新课改的理念,如何落实这些理念是我那段时期重点思考的问题,坦率地讲,可能由于当时新概念、新理念层出不穷,可能是⾃⾝的“消化系统”不够好,也可能是通过后来不断的学习,现在看看当时的⼀些课和其中所要表现的思想总感觉⽐较“别扭”,很显然,肤浅的东西总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过,我也认识到,产⽣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注意⼒过多地集中对教学的单个知识点的分析,⽽缺乏对空间与图形教学改⾰的背景、价值等这些本源性问题的探究,也就是只见树⽊,不见森林,最近的学习也印证了这点,宏观与微观要相辅相成,否则容易本末倒置。
对于空间与图形的研究兴趣是在不断的学习、反思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
实践的困惑只有通过学习、反思来解决,于是,我学习了此次课程改⾰产⽣背景的理论书籍、学习了学⽣学习⼼理的书籍,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何课程内容的改⾰历来是国内外数学教育改⾰中⼀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活的世界和接触的事物⼤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他们常常需要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描述这些事物在形状上的特征,并⽤恰当的⽅式表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伴随着成长,他们还要⽤有关图形与空间知识解决在学习、⽣活和职业⽅⾯可能遇到的问题。
数学转化思想工作总结范文
数学转化思想工作总结范文数学转化思想是指将一个数学问题转化为另一个等价的数学问题,通过改变问题的形式或者思路来解决原问题的方法。
数学转化思想广泛应用于数学的教学和研究中,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工作中,我积极运用数学转化思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首先,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来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我会将一个难题转化为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寻找灵感和思路,再运用到复杂问题中。
例如,有一次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个关于二次方程的问题,学生们普遍觉得比较难以理解和解决。
于是,我将问题转化为求解方程的根的问题,让学生们先从基础开始,通过观察根的性质和方程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转化,学生们的兴趣和自信都得到了提高,解题的效果也明显提高。
其次,我在教学中还经常使用数学转化思想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我会针对一些经典的定理或问题进行逆向推导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让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转化和拓展问题。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费马大定理,让他们从证明的角度出发,通过转化和拓展问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再次,我在教学中也会积极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我会通过将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一个抽象的问题,让学生们通过总结和归纳,理解数学问题的共性和规律。
例如,有一次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个关于数列的问题,学生们普遍难以理解和解决。
于是,我将问题转化为一个关于数列的递推公式的问题,让学生们从公式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转化,学生们对数列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最后,我在教学中还会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来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
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
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1、趣味性。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
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龙门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一、前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或学得不扎实,就会对学习新知识造成障碍,时间长了这些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
如果这些学困生在班级里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导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研究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通过对班里的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很多学困生的成绩都不好,而且作业经常完不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很低。
很多老师在碰到这些学困生时通常缺乏耐心,不注重对他们心理特点的研究,有时候会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
因此,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自身行为上真正转变教学观念,预防并减少学困生的产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的态度,让他们走出不想学习的阴影。
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安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
我认为探索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概念的界定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或学习积极性很差的学生。
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班里,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好了,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任务。
那些学习成绩落后、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
转化策略是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去喜欢学习的方法或活动。
做什么事都要对症下药,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对于不同的学困生要制定不同的转化策略。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热门11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热门11篇)课题的提出《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标教学模式。
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能力的**者,不会进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
教师也缺乏适当的**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
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本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关键概念界定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把交流与合作能力视为当今学生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分享我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此次报告,我希望能够展现我在数学领域的成长和进步。
二、整体情况在小学阶段,我通过学习数学,培养了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我也养成了耐心和毅力,因为在解决问题时,我会多次尝试并不断调整方法,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数学学习的收获1. 算术运算能力的提升在小学一年级,我通过学习算术基础知识,如加法、减法和乘法等,逐步提升了自己的计算能力。
掌握了快速计算的方法,使我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2. 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小学二年级,我开始学习逻辑思维和推理。
通过解决一些趣味数学问题,我培养了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和推理能力。
通过推理问题中的条件和规律,我能够找到隐藏的规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3. 几何形状与空间思维在小学三年级,我开始接触几何学习。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认识到几何形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我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等特征来增强我的空间思维能力。
4. 数据和统计在小学四年级,我开始学习数据和统计。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我能够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并从中分析和推断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5. 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通过小学数学学习,我逐渐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会思考它的解决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习惯有助于我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四、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努力和探索,我成功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以下是我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难题和解决方法的总结:1. 难题:对于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运算符号感到困惑,无法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解决方法:我会积极向老师请教,并寻找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实践。
通过多次练习和演算,我逐渐理解了这些公式和符号的含义,使其更易于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结题总结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却不是很好的学生,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呢?本组通过对xxx、xxx、xxx、xxx等几位同学的个案研究,探究出为数学学困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并对研究对象转化做了一些实践的探索。
通过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激励自信,尊重人格;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降低要求,减轻学习负担;培养习惯,总结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实践,使其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困生个案成因分析转化对策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而“学困生”则一直困扰着数学教育工作者。
曾有教育专家指出“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学困生是教学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就从个案研究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本课题研究中的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的学生。
通过对李东升、王兴智、张金祥、周生丽、徐广显等几位同学的观察、询问、调查,发现致使其产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自信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冷落的角落,内心深处很自卑。
过多的失败让他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时间一长情绪变得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容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2、知识脱节学生对知识结构掌握得越好,知识就越容易实现迁移,学生“会学”的能力就越强,“我要学”的心理就越稳定、强烈,这样教育教学的质量就越高。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教学反思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教学反思整理转化是一种常用数学思想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新学问转化成旧学问,从而使新问题得到解决。
“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方法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理解并把握了这种方法,许很多多的数学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同时还能够培育同学迁移类推的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一、转化在学校数学计算中的应用1、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3、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在四则运算中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二、转化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中应用1、将平行四边形通过煎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其面积计算公式。
2、一般将三角形、梯形通过拼凑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并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当然也可以通过剪拼法将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是对课本教学内容的拓展,难度相对高一些。
)3、将圆通过剪拼法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推导出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其面积计算公式。
(也可以通过肯定的方法,把圆转化成三角形等推导面积计算公式,这对同学来说是一个挑战)4、把圆环剪拼成近似的梯形,推倒出面积计算方法。
(对同学来说,难度很高,也不简单理解,适合于在数学活动课中进行。
)三、转化在立体图形体积计算中的应用1、把圆柱体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推导出体积计算公式。
2、将圆锥体转化成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推导出体积计算公式。
3、将不规章形体转化成规章形体计算出体积。
四、转化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如四(2)班一共有45名同学,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
男生有多少名?把女生人数平均分成5份,男生人数有这样的4份,全班人数一共有9份。
这样就转化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9,进而就能算出男生人数。
转化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实质上是以“退“为”进“,”退“是手段,“进”是目的。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结题报告一、研究概况(一)课题的提出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教师一般通过教给学生算法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探索过程。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我校中高年段的学生及其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了解教师、学生对思维认知,寻找我校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还存在哪些问题。
(二)课题研究意义或价值平时教学中教师都很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但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一般通过教给学生算法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忽视学生对算法的探索过程,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这也是课程改革理念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
在计算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比较自然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经历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
计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不仅仅是交给学生计算方法,而应该在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通过做计算题,进行观察、对比和判断,激发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只是停留在计算上,而是通过一道题进行有效的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为以后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计算教学:计算教学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这些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方法。
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或学得不扎实,就会对学习新知识造成障碍,时间长了这些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
如果这些学困生在班级里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导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研究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通过对班里的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很多学困生的成绩都不好,而且作业经常完不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很低。
很多老师在碰到这些学困生时通常缺乏耐心,不注重对他们心理特点的研究,有时候会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
因此,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自身行为上真正转变教学观念,预防并减少学困生的产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的态度,让他们走出不想学习的阴影。
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安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
我认为探索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概念的界定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或学习积极性很差的学生。
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班里,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好了,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任务。
那些学习成绩落后、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
转化策略是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去喜欢学习的方法或活动。
做什么事都要对症下药,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对于不同的学困生要制定不同的转化策略。
只有用对了方法,才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转变学习的态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数形结合课题结题报告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龙游县塔石镇中心小学课题组负责人:黄秀清成员:徐根郑素莹柴巧云郑丽萍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众所周知数与形这两个基本概念,是数学的两块基石,可以说全部数学大体上都是围绕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提炼、演度、发展而展开的,在数学发展进程中,数和形常常结合一起,在内容上互相联系,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也使许多代数学和数学分析的课题具有鲜明的直观性,而且往往由于借用了几何术语或运用了与几何的类比从而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例如,线性代数正是借用了几何中的空间,线性等概念与类比方法,把自己充实起来,从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数学学习,不单纯是数的计算与形的研究,其中贯穿始终的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其中,“数形结合”无疑是比较重要的一种。
“数”与“形”既是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数学学习的两个重要基础,它们分别发展的同时又互相渗透、互相启发着,共同推动着数学科学的向前发展。
(二)研究本课题的现实意义在现实世界中,数与形是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这是直观与抽象相结合、感知与思维相结合的体现。
数与形相结合不仅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需要。
从表面上看来,中学数学内容可分为数与形两大部分,中学代数是研究数和数量的学科,中学几何是研究形和空间形式的学科,中学解析几何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研究的学科,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渗透了数与形相结合的内容。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作为数学老师,应能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所表现出来的思路上的灵活,过程上的简便。
在小学阶段,虽然属于数学的起步阶段,但笔者认为渗透“数形结合”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首先,懂得“数形结合”的方法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懂得“数形结合”的方法有利于记忆。
学生懂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后,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性记忆是非常有益的。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篇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结题报告《<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结题报告》数学以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可以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而在数学教学中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
可以说,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范围里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
源于在数学教学世界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我们决定以数形结合思想为研究方向,让其成为我们学校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行为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重要媒介。
一、课题研究背景“数形结合”可以看成是数学的本质牲特征。
“数形结合”是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从这句话中可体现出数形结合对数学教学起着很主要的作用,把数形结合思想贯穿在学习数学过程的始终,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对数形结合不够重视,关于数形结合教学理论缺乏,大部分学生了解数形结合,但未能充分、广泛运用数形结合去解决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1、促进教师教学意识及行为的转变,使教师们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系统的认识,明确地位、作用。
2、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适合不同学段进行的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指导教学的教学策略。
3、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观点,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思想与方法,发展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及辨证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结题报告篇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结题报告《<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结题报告》数学以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也可以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而在数学教学中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
可以说,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范围里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
源于在数学教学世界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我们决定以数形结合思想为研究方向,让其成为我们学校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行为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重要媒介。
一、课题研究背景“数形结合”可以看成是数学的本质牲特征。
“数形结合”是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从这句话中可体现出数形结合对数学教学起着很主要的作用,把数形结合思想贯穿在学习数学过程的始终,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对数形结合不够重视,关于数形结合教学理论缺乏,大部分学生了解数形结合,但未能充分、广泛运用数形结合去解决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1、促进教师教学意识及行为的转变,使教师们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系统的认识,明确地位、作用。
2、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适合不同学段进行的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指导教学的教学策略。
3、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观点,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思想与方法,发展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及辨证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三、课题研究内容1、全面认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挖掘教材中蕴含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内容,分析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功能。
2、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探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3、探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同时,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途径。
四、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的理论书籍、文章,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发展情况和目前的研究成果等信息,使本课题的研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明确,更加科学。
2、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分析调查分析学校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大致情况,以及学生在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方法。
将有关“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的初步成果再应用于实践,是教师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某个具体问题时,一起探寻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并在实践与研究中不断调整、补充、完善。
五、课题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提出问题、搜集、查阅资料,进行文献研究。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开展研究的主要思路。
课题开题。
(二)、实施阶段(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1、实施课题研究,促使实验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系统的认识,明确其地位及作用。
2、课题组成员对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更多的了解,并逐渐在日常教学中尝试运用,促进自己教学意识与教学行为的改变。
3、影响学生方面,随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观点,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累资料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进行总结反思,调整行动方案,深入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总结本项研究成果作好结论的描述、解释、推广,撰写论文,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课题结题。
六、课题研究成果(一)、促使教师从意识到行为的转变,重视“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作用“数形结合”思想,从数学的研究对象这一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数学学科的本质性特征。
从华罗庚先生的“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句话中可见数形牵手,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以数解形,以数量的分析来呈现图形的内涵;以形论数,能使抽象语言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从我们进行的数形结合数学思想问卷调查反馈得出,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去促进与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缺失,致使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与运用的匮乏和欠缺。
改变教师对“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认识,且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实践,理应成为课题的研究目标之一。
1、学习借鉴各种文献资料,全方位认识“数形结合”。
课题研究两年整,在个人进行研究学习以外,大大小小的集体理论学习、讨论会举行不下十次,内容有从对数形结合的认识,教学策略等多方面的内容,对课题研究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校内领导讲座引领,理论结合实践进行分析与引领。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成员主讲的大型讲座共举办三次。
这些讲座既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我们其他课题成员学习研究的材料。
与此同时,深沪镇教委办为我们提供了即时推广研究成果的舞台,将这三次讲座进行示范与辐射,分别在镇级三次数学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与交流。
这三次讲座分别为教委办教研员陈鸿平老师的《几何直观的教学研究》,学校教导施明算老师的《数形同存,教学共进》,课题负责人黄阳斌老师的《以“读”为法促自我发展》。
通过以上的这些举措,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得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明显。
如教学分数的乘除法内容时,教师能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涂一涂去理解分数乘除法中蕴含的算理,去除方式单调的知识讲解与重复练习,有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些理论研究,我们课题组教师对“数形结合”的理解与应用有了显著的提高,更善于在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有关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内容,也能采用数形结合作为教学策略之一去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丰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研究在经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能意识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但对于具体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的措施及策略未能有系统的认知。
理论联系实践是我们课题研究进行的主要方式和特色所在。
于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着重探讨“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的角度来选择研讨课例。
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专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研究出以下几点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教学策略并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实施与应用。
1、在概念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演译文字内涵,凸显概念本质。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四基”教学的核心内容。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概念是抽象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将决定着学生对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掌握过程是疲于接受,或是深入理解。
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熟练掌握概念,教师应充分利用图形,将图形的形象与概念的抽象建立联系,用恰当的图形演示数学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从而为学生建构数学概念奠定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在数与形的不断转化,引领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理解及概念的应用三个阶段,使得学生对于概念由感性的表象发展到理性的概括理解。
突破概念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教师借用大量“形”的材料去达到教学目的往往是最有效的。
例如在数小棒中或搭多边形中认识整数,在等分图形中认识分或小数;利用交集图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等等。
例如在三年级《分一分(一)》一课中的认识分数,可借用多种图形材料去帮助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让学生创设符号来表示“一半”,有图形语言,有文字语言,有符号语言(学生已有认知:2/1和1/2),在对比与交流中不仅体会符号语言表示的优越性,同时也能借助图形语言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其次,揭示概念分数之后,引用历史材料等图形史实,展示各个不同年代分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发展过程,更重要的依然是用充分的“形”去理解分数的意义。
中国古代算筹表示法古埃及人表示法阿拉伯人表示法12随着后来印度人发明了“—”,1/2就成为了我们现在所通用的表现形式了。
最后,设计了在数轴中去寻找分数的位置,除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建构与完善知识体系,将分数与整数与小数的关系建立起整体表象。
在《分一分(一)》教学当中,教师将学生“创造”出的图形与分数联系在一起,以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分数逐步形成表象。
在引出“分数”概念后,再利用图形史实,了解分数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丰富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置身于分数的发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中,有诸多关于数的概念学习,如小数、百分数等,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图形的特质,有如“数轴”,皆可采用,且作用巨大。
环顾小学阶段有关认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中,理应让“形”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用“形”去阐述“数”的知识本质,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让“形”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脚手架”,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从具体形象的层面向理性感知的层面过渡,使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不再流于表面文字的记忆,而是真正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
2、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阐明算理,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计算教学,有的数学课堂中出现了大部分时间用在计算方法的研究上,却忽略了对于算理的理解。
容易造成学生只会计算,不明其理,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运算教学的研究中我们深知,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设计教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直观形象地演示算理,减缓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有效快速地到达“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记得进修学校福山老师曾说过: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如果没有小棒是不合格的课堂。
这句话就可以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来认识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只有通过这些直观的图形来辅助教学,方能让一年级的孩子对数学有更清晰的认知。
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教学实践中,课题组的阳斌老师是这样子教学的:在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与摆小棒后,板书用摆小棒与列竖式并行的方式去演译“满十进一”的算理。
从个位算起,个位上的9根小棒加8根篇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武关驿镇中心小学严保英一、课题的提出: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