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中考模拟2020年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教师版)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20•淄博)面点师傅炸油条时,用天然气将油加热至沸腾,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放入油中炸至金黄。
关于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内能不变,温度升高B.面被拉长未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刚出锅的油条烫手,是由于油条含有的热量多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2.(2020•广西)下列常识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汽油机效率可达到100%B.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C.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D.家用空调电功率约1000W3.(2020•广西)灵山县是“中国荔枝之乡”,为了让远方的好友能吃到新鲜的荔枝。
邮寄时会把冰袋和荔枝一起装入泡沫箱。
加入冰袋是为了()A.利用冰块熔化吸热B.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荔枝的内能C.加快荔枝水分蒸发D.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少荔枝的内能4.(2020•鞍山)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5.(2020•盘锦)如图所示,一滴露珠悬附在叶片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露珠是霜熔化形成的B.露珠静止不动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C.风吹叶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露珠掉落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6.(2020•阜新)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人在北方冬天呼出的“白气”B.雾凇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D.降雪7.(2020•鄂尔多斯)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
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8.(2020•柳州)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A.熔化B.蒸发C.沸腾D.升华9.(2020•烟台)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和美食有关,如图所示。
2020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分)下列估测数据不符合事实的是()A.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为50000Hz的声音B.家用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50WC.人走路对地面的压强约为3×104PaD.冬季,教室内的温度约为22℃2.(2分)关于松花江发生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冰面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出热量B.初冬江边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出热量C.春天冰逐渐变成水是液化现象,需吸收热量D.夏天的清晨,江边树叶上露珠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吸收热量3.(2分)关于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B.小猫叉不到鱼,是因为看到鱼变深的虚像C.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D.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4.(2分)如图是一手压电筒,按压手柄,塑料齿轮带动线圈内磁性飞轮高速旋转,使灯泡发光。
下列图中与这一过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B.C.D.5.(2分)检査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A.4.2m B.2.5m C.2.1m D.5m6.(2分)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有了头枕,能减小因突然减速对司机造成的伤害B.有了头枕,能减小因撞上前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C.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紧急刹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7.(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的是()A.通过灯L1的电流B.通过灯L2的电流C.通过灯L1和灯L2的电流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8.(2分)如图所示为汽车起重机吊起重物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轮胎有花纹是为了减小行驶过程中的摩擦B.起重机的起重臂在吊起重物过程中是省力的C.静止在地面上的重物被起重臂吊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重物被匀速吊起过程中,重物的机械能大小保持不变9.(2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鱼缸甲和乙,盛有适量的水,把一个橡皮泥做的小船放入乙后,小船处于漂浮状态,此时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 专题03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标准要求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规律总结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⑴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⑵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⑶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⑷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2.温度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根据被测量物选择适宜的温度计(2)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液体应该足够多以浸没玻璃泡)(3)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必须与液体柱的上表面相平(俯视读大,仰视读小)(4)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
规律总结2:解决物态变化问题思维方法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如冰变成水,铁块变成铁水等等)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如水变成冰等)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如烧开水、地面水变干了、酒精蒸发)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如“白气”的形成、液化石油气)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如钨丝灯泡中钨丝变细等)6.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态2.晶体和非晶体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本章中考热点主要有: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晶体熔化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探究、液体蒸发规律以及影响蒸发的因素、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1.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还应注意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以及温度估测。
2.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1)属于液化现象的有:秋后早晨露珠、从冰箱拿出的物体冒白气、冬天浴室玻璃墙壁上出现的“雾”、冬天汽车玻璃上的“雾”等。
(2)属于升华现象的有: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
(3)属于凝华现象的有: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等。
(5)汽化特点: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只有在达到沸点时继续吸热才可以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规律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有固定熔点,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020年初三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模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5分)春天来了,太子湾公园的郁金香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游客在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
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1.5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科技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下列是关于航天员扬利伟的“神舟五号”机舱内的生活描述,其中符合事实的是()A.他不能喝水,因为在失重状态下肾脏无法形成尿液B.他不能说话,因为在失重状态下声带无法振动发声C.他一直漂浮在机舱内,因为在太空他的质量很小D.他可以写字记录,因为在太空中摩擦力还是存在的3.(1.5分)下列哪幅图是表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A.B.C.D.4.(1.5分)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下列活动中可采用的是()A.举哑铃B.在跑步机上跑步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D.引体向上5.(1.5分)用伏安法测R x电阻的实验,采用了如图所示四种电路的连接方法,其中正确的电路是()A.B.C.D.6.(1.5分)小亮发现:开着空调的小车车窗玻璃在冬天和夏天时,都会慢慢变得模糊(有水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水雾都是由车内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水雾都是由车外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C.水雾冬天在车内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外侧的玻璃上D.水雾冬天在车外一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内侧的玻璃上7.(1.5分)如图所示,小鱼在水中吐出气泡,在气泡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
下列关于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的压强变化情况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8.(1.5分)小明分别沿三条路径滑到地面如图所示,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和摩擦的情况下,滑到地面时速度最大的路径是()A.1B.2C.3D.都一样9.(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提水桶感觉很累,原因是水桶的重力作用于手上了B.鸡蛋砸石头,鸡蛋碎了,原因是鸡蛋受到的力大C.推出去的铅球,可以在空中飞行,原因是铅球始终受到推力的作用D.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原因是足球受到了摩擦力10.(1.5分)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壁虎的脚掌上有“吸盘”,是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虫子C.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D.深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11.(1.5分)科学中,存在着许多“1+1≠2”的有趣现象。
2020年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物理专题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A组基础题组一、填空题1.(2019江苏连云港)质量相同的0 ℃冰比0 ℃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2019河南濮阳一模)寒冬,济南市某处消防栓发生爆裂,大量的清水喷涌而出,在低温的作用下,附近绿化带内的植物全部穿上了厚厚的“冰衣”(如图所示),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衣”还是变小了。
形成“冰衣”和“冰衣”变小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3.(2019河南郑州外国语三模)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很多热量,使(填“上”或“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4.(2019河南许昌二模)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把粉末状干冰喷洒到云层中,干冰进入云层后很快直接变为气体,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中的水蒸气就直接变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又变为小雨滴落在地面上。
干冰直接变为气体属于现象;高空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属于现象;小冰粒变为小雨滴属于现象。
(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5.(2018辽宁沈阳)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
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
发现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的,迅速上升变大,由此可知水重新沸腾起来。
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
二、选择题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20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7.(2019湖北宜昌)被太阳晒热的自行车坐垫,用湿抹布擦一下就很快凉了下来,主要原因是( )A.水的比热容大B.液化放热C.蒸发吸热D.液化吸热8.(2019山东德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①初春:冰雪消融②盛夏:洒水降温③深秋:浓雾弥漫④严冬:凝重的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2019海南)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教师版)

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考点04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答案】A【详解】A.海水吸热使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B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当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故BC错误;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小冰珠,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铁块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B.运输海鲜时用冰块保鲜,这是因为冰熔化吸热C.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夏天汽车内开空调玻璃上有时会出现水雾,这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答案】D【详解】A.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铁块很难被压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运输海鲜品时常利用冰来降温,冰吸热熔化变为水,防止食品腐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气中用水做传热介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夏天,车内开空调温度低,车外温度高,玻璃在交界处,车外温度高的水蒸气在车窗的外表面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液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对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答案】C【详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雪是高空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2020年中考总复习单元检测 物态变化(包含答案)

2020年中考总复习单元检测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今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1)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2)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几种物质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A.酒精、水银B.都用水银C.都用酒精D.酒精、甲苯2.“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态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C.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熔点低于30℃,沸点高于490℃3.大丰天气预报,及时准确发布中央气象台天气信息.如下图所示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大丰地区某天天气预报情况.下列有关这一天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天气温都是-4℃B.全天气温都是4℃C.这天最低气温是-8℃D.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8℃4.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A.都会沸腾B.都不会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5.细心的小敏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是为什么呢?()A.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B.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分蒸发C.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D.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份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6.保温瓶中有1000g水,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10g-2℃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B.有少量水结成冰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7.在探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状态进行类比.比如以同学们课间在教室里的活动状态类比()A.固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B.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C.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二、填空题8.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填升高、降低或不变).9.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括号处涉及到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 、 ______ 、 ______(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______(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10.如下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2)在BC段,锡处于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态.(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11.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 ______ ,可以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______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12.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如果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30℃,表示当时的气温 ______ (>/=/<)30℃.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 ______ (>/=/<)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______ .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 ______ (大/小).13.为增加营养,妈妈每天早上都会给小明烧鸡蛋吃,有时油煎蛋,有时水煮蛋,小明发现油煎蛋容易煎糊,而水煮蛋不会糊.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14.寒冷的冬天小刚坐在车窗封闭的爸爸的车里,发现挡风玻璃内侧出现了“白雾”,于是他叫爸爸打开车内空调,”白雾“由于发生 ______ 很快就会消失(填物态变化名称).三、实验题15.下表是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表:(1)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被测物的温度为______℃,实验时的室温是______℃.(2)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是______态(选填“固”、“液”或者“固液共存”),在凝固过程中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3)课后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如图乙所示,在容器A内装纯水,在容器B内装入大量盐水.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A内有冰出现,由此可以判断原来容器B内盐水的温度______0℃(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6.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1)水的沸点是________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_℃左右.(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4)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1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一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1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19.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五、作图题20.室内温度20℃,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会 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2min时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了,此后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21.某地区某时刻气温达到零下12℃,请在图中标注出液柱上升到的位置.22.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晶体海波的凝固图像;六、阅读理解题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很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实验:(如图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 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把图b的装置改成图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看到的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A中的酒精的凝固点低于零下50摄氏度,即能测出北方冬天的最低温度;水银的沸点是357摄氏度,高于萘的沸点,即也能测出萘沸腾时的温度,故A正确;B、由于水银的凝固点高于零下50摄氏度,即用其做温度计内部的液体测量时,还没等测出最低气温来,水银就凝固了,即不能测出北方的最低温度,故该选项错误;C、由于酒精的沸点是78摄氏度,故不能测出萘沸腾时的218摄氏度,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D、甲苯的沸点是110摄氏度,即也不能测出萘沸腾时的218摄氏度,即该选项也是错误的.2.【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碳纳米管温度计”中的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30℃到490℃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测量时是利用金属镓在纳米碳管制成的温度计内受热膨胀,故A正确.B、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从30℃到490℃,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正确.C、金属镓的体积在30℃到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由于其用于温度计测定温度变化情况,并且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化读取数值,不能忽略不计;故C错误.D、“纳米管温度计”是用以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范围内要保证金属镓处于液态,不能凝固和汽化,故D正确.3.【答案】D【解析】由图片可知,大丰地区某天的最低气温为-4℃,最高气温为4℃,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4℃-(-4℃)=8℃.4.【答案】D【解析】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甲试管中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温度最高也是100℃,这样的话,即使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但达到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中收热量,不会沸腾;乙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会沸腾.5.【答案】A【解析】洗完头发后,为让头发干快些,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蒸发;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样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6.【答案】B【解析】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10g-2℃的冰块后,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不会熔化;水温已经达到0℃,再放出热量就会结冰.所以冰的质量增加,水的质量减少.7.【答案】B【解析】固体物质分子间隔很小,分子活动不明显;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很大,与同学们在教室的活动状态不相符;只有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与题目例子相似,分子间隔不太大,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之内.8.【答案】降低【解析】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上方的球形容器是用来感知空气温度的,当空气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气体受冷,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玻璃管中,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说明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是因为容器内气体受冷体积减小,球内气体受冷说明空气温度降低了.9.【答案】(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解析】(1)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2)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3)节水措施有: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等.10.【答案】(1)230℃ 230℃ (2)固液共存液 (3)4 吸保持不变【解析】(1)由图可知锡是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都是230℃;(2))锡AB段是固态升温过程;BC段是锡的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CD是锡熔化结束,温度升高的过程,是液态;DE段是液态锡的降温过程;EF段是锡的凝固过程,是固液共存;FG段是锡的固态降温过程;(3)锡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7min熔化完毕,熔化时间为7min-3min=4min,锡在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11.【答案】热胀冷缩;甲;乙;酒精;酒精的沸点低于100℃【解析】(1)甲乙两支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图甲为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弯管,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图甲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图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因此可以判断出能够测量沸水温度的是乙温度计.(3)图乙中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而酒精的沸点为78℃,因此乙温度计中的液体肯定不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低于100℃.12.【答案】)=;<;液体蒸发时吸热;小【解析】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30℃,表示当时的气温是30℃;由于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小.13.【答案】沸点【解析】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油的沸点多在300度左右,水煮蛋时,温度达到100℃就不再上升了,而油煎蛋时,温度可以达到更高,可以把蛋煎糊.因此,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沸点不同造成的.14.【答案】汽化【解析】白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打开空调后,白雾消失,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15.【答案】(1)58;21;(2)固液共存;放出;不变;(3)低于【解析】(1)由图可知,该温度计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的温度是58℃;从表格数据看当物质完全凝固后,温度降低到21℃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可判断当时室温为21℃;(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3到5分钟该物质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此时处于凝固过程,物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3)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且要继续向外放热.若盐水的温度等于0℃,水可以达到凝固点,但不能放热,因此不能结冰,所以盐水的温度低于0℃.16.【答案】(1)100;等于;(2)20;(3)水在没有沸腾之前,吸收热量,温度低时升温较快,温度高时升温较慢;(4) 沸腾时,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解析】(1)从图像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所以水的沸点是100℃,当时气压是标准大气压.(2)从图像可以看出,水在冷却时,温度到20℃水温不再变化,所以当时室温应在20℃左右.(3)从图像可以看出,温度较低时,水吸热温度升高得快,快到沸点时,温度升高得慢.(4)沸腾时,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17.【答案】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解析】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18.【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19.【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0.【答案】下降;酒精蒸发吸热;上升.【解析】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因蒸发吸热,在0-2min内,温度会降低;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后,由于室温较高,温度计的玻璃泡从周围吸热,2min后温度上升且末温恢复20℃.图像如下:21.【答案】【解析】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温度值确定液柱上表面的位置,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由于温度值是-12℃,则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应是10刻度下面两格处.22.【答案】【解析】海波是晶体,凝固前后都是放热降温的过程,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凝固点是48℃,所以海波的凝固图像大致是下面的图像:23.【答案】水重新沸腾;液体表面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1)DEBC;(2)向内压向活塞;水停止沸腾.【解析】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1)该实验先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时先加热液体,使液体沸腾后,停止加热,从液面上抽气,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得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实验采用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是DEBC.(2)要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必须增大烧瓶内的气压,因此小明需要向内压活塞,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
2020年中考物理二模试题物态变化、内能汇编

B.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C.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是否有关
D.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是否有关
【答案】B
15.(2020 年平谷区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
C.秋天早晨出现的雾是汽化形成的
8.(2020 年顺义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温度一定升高 B.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无关 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其温度有关 【答案】CD
9. (2020 年门头沟二模)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燃机做功冲程,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AD
1 / 22
A.蔬菜用保 鲜膜包好
B.湿衣服晾在 阳光下
C.盛酒精 瓶子加盖
D.农田覆盖 地膜
【答案】B
5.(2020 年东城二模)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医疗前线,医护人员辛苦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护目镜 “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汽化 吸热 C.熔化 放热 【答案】B
B.液化 放热 D.凝华 吸热
6.(2020 年丰台二模)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吸热的是
惊蛰时节
A 【答案】A
立秋时节
露珠B的形成
立冬时节
C
2 / 22
大寒时节
雾凇的D 形成
7.(2020 年丰台二模)下列措施可以使蒸发变快的是 A.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并放入电冰箱 B.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四周扫开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利用管道替代沟渠输水 【答案】B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0 河南)“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 D.升华【答案】C2.(2020 内蒙古通辽)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答案】C3.(2020 北京)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升华【答案】B4.(2020 湖北黄冈)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A. 吉林雾淞B. 草上露珠C. 浓雾消散D. 冰雪融化【答案】B5.(2020 湖南常德)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B. 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C. 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答案】B6.(2020 四川成都)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发生了()A. 液化现象B. 汽化现象C. 熔化现象D. 升华现象【答案】A7.(2020 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案】C8.(2020 江苏南京)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冰袋降温②冰冻的衣服晾干③干冰变小④冰花的形成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C8.(2020 辽宁本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易错题型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易错题型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春季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家中的地板很潮湿,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B.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的C.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D.天气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都出现了“雾凇”的美景是凝固现象【解析】A、夏天,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地板、天花板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故A 正确;B、电冰箱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在冰箱冷藏室内的管子里迅速汽化,从冰箱内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B错误;C、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的,故C错误;D、天气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放出热量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故D错误。
故选:A。
2.很多俗语都是先辈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霜前冷,雪后寒﹣﹣霜和雪都是由空气中的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B.雪落高山,霜降平原﹣﹣高山气温低,雪降落到地面不容易熔化所以经常看到雪C.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外表面的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缸壁液化而来的D.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加快体表汗液蒸发,蒸发吸热制冷让人感觉凉爽【解析】A、霜和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错误;B、雪的熔点是0℃,高山气温低,达不到雪的熔点,所以雪降落到高山地面不容易熔化所以经常看到雪,故B正确;C、“水缸出汗,不用挑担”中,“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运动温度较低的水缸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D、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制冷让人感觉凉爽,故D正确。
故选:A。
3.周末,小华在家中烧开水煮饺子。
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水量比锅里的少)。
2020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2分)手机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手机通讯靠传送信息,其传播速度(选填“大于” “等于”“小于”)光速。
2.(2分)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 ,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3分)小明在大润发乘坐手扶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的(运动/静止).匀速上升过程中,他的动能 ,机械能(增大、减小、不变)。
4.(3分)如图所示,乒乓球从水里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A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 A,水对杯底压强为P A;在B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 B,水对杯底压强为P 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 A F B,P A P B,已知乒乓球的质量为2.7g,当它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cm3。
5.(2分)某型号电饭锅有加热和保温功能,如图甲所示为其内部电路原理图,当开关S接触点1时,该电饭煲处于(填“保温”或“加热”)状态, 如图乙是该电饭煲工作时电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大小为kW?h0甲乙6.(2分)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i和P2,现将甲乙两个正方体按如图(a)(b)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图(a)中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图(b)中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双项选择,每小题2分,全部选择正确得2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7.(2分)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能、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卫星通信是通过红外线来传递信息的C.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是有方向性的D. 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8.(2分)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9.(2分)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C.图中,由于光折射使河底看起来变浅图中,漫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反射定律图中,远处景物通过天文望远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像A .B .10. (2分)如图甲、乙所示是由相同的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 乙两人分别用 两装置在相等时间内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 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甲A.甲的拉力是乙的拉力的3倍B.甲拉力的功率大于乙拉力的功率C.乙拉绳子的速度大小是甲拉绳子速度大小的 2倍D.如果考虑滑轮质量,图甲装置的机械效率比图乙的小11. (2分)频闪照片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手段。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教师版)

专题三物态变化3.2熔化和凝固——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项精编一、单选题1.(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
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A.10℃B.30℃C.50℃D.60℃【答案】B【详解】金属属于晶体,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继续吸热时,金属就会熔化。
根据题目表述此金属的熔点在15℃到45℃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
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
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答案】B【详解】A.蜡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热,故A错误;BC.青铜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是凝固,此过程放热,故B正确,C错误;D.青铜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答案】D【详解】A.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降低,从第8min到第18min温度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故A错误;B.第8min到第18min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在第4min时是液态,故B错误;C.第12min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C错误;D.从第8min到第18min温度保持80℃,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故D正确。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专题3 物态变化 3.4升华和凝华(教师版)

专题三物态变化3.4升华和凝华——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项精编一、单选题1.(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夏天的清晨,室外草叶上常出现露珠。
露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答案】B【详解】夏天的清晨,室外草叶上常出现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小明帮妈妈从冰箱中取出一块结满霜的冻肉,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同时观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现了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肉表面结霜是凝固现象B.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C.撒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D.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答案】B【详解】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肉表面结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所以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C.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说明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故C错误;D.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A.湿手被吹干B.冰袋中的冰变成水C.樟脑丸消失D.口中呼出的“白气”【答案】D【详解】A.湿手被吹干,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B.冰袋中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C.樟脑丸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
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物态变化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标准要求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规律总结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⑴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⑵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⑶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⑷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2.温度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根据被测量物选择适宜的温度计(2)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液体应该足够多以浸没玻璃泡)(3)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必须与液体柱的上表面相平(俯视读大,仰视读小)(4)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
规律总结2:解决物态变化问题思维方法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如冰变成水,铁块变成铁水等等)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如水变成冰等)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如烧开水、地面水变干了、酒精蒸发)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如“白气”的形成、液化石油气)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如钨丝灯泡中钨丝变细等)6.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如霜的形成等)对涉及物态变化的6个概念理解的情况下,解决物态变化问题思维方法和技巧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构思:第一步,写出物态变化图(一般的问题只涉及两种物态,只画出部分);第二步,画出前面是什么状态,后面是什么状态;第三步,根据物态变化图说明是什么现象以及吸热、放热情况。
规律总结3:解决固体熔化实验与水的沸腾实验的办法1.要理解固体熔化特点(1)区分熔化图像和凝固图像的方法:温度上升的是熔化,温度下降的是凝固;(2)区分晶体图像和非晶体图像的方法:有固定熔点和凝固点(有横线)的是晶体图像,没有固定熔点和凝固点(没有横线)的是非晶体图像。
注意: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3)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4)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探究晶体熔化实验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1)安装装置时,应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
(2)石棉网的作用:时烧杯受热均匀。
(3)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使物体受热均匀(4)实验选取小颗粒目的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容易受热均匀。
(5)采用水浴法的优点:使物体受热均匀;是物体受热缓慢,便于观察温度变化规律。
(6)试管放置要求:试管中所装物体完全浸没水中;试管不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
(7)烧杯口处出现白气的成因:水蒸气预冷形成的小水珠。
(8)熔化前后曲线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9)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
3.要掌握水沸腾的特点(1)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2)水沸腾的特点: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4.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1)安装装置时,应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
(2)甲乙两个小组同时做此实验,结果甲组队员发现所用时间比乙组长,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3)减少水的质量b提升水的初温c加盖子(4)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气泡压强变小。
(5)在水沸腾过程中,水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内能增加(此处和晶体熔化过程相同)(6)按图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至沸腾。
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例如:A.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点是_100℃B.若第6分钟末移去酒精灯,立即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将会看到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C.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
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7)如果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碰到容器底,会导致测量值偏大。
(8)石棉网的作用:时烧杯受热均匀。
(9)撤去酒精灯,水依然沸腾原因是:石棉网温度较高,水会继续吸热。
(10)沸点不是100℃的原因:1、当地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2、杯口的盖封闭较严,导致气压大于一标准大气压。
【例题1】(2018四川绵阳)如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情况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A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碰到容器底了;B中温度计倾斜了;C中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在所测液体里;D中温度计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要求。
【例题2】(2019山东泰安)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________,示数为℃。
【答案】1℃,﹣6。
【解析】两个大刻度之间平均分成10等份,每一等份为1℃,也就是两个最小相邻刻度之间距离代表的温度为分度值。
看图知,数值自下而上是变小的为零下多少摄氏度,比0℃低6格,即低6摄氏度,为﹣6℃。
【例题3】(2018•长沙)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两年中考一年模拟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答案】A【解析】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正确,海水蒸发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错误,液化成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错误,凝固成小冰珠;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错误,冰珠熔化成水。
【例题4】(2019湖北宜昌)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答案】D【解析】“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错误;“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正确;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
【例题5】(2018 荆门)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
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此时a处于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答案】(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升高;(3)28。
【解析】(1)由图乙知,物质a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由图丙知,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b为非晶体;(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8℃。
【例题6】(2019济宁)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2)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
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选填“b”“c”或“d”)。
【答案】(1)46;(2)BC;48;大于;(3)c。
【解析】由图可知,(1)由图乙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为46℃;(2)如丙图,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海波处于熔化过程。
其熔点为48℃.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用来熔化,故大于放出的热量;(3)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海波的质量增加,海波的熔点是不变的,但是b、d表示熔点都变了,所以bd 错误,c正确。
【例题7】(2018云南)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1)小明对甲图的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2)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______(选填大或者小),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3)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4)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且需要____热量.(5)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在烧杯上面加盖等措施,烧杯上面加纸板盖的目的就是.【答案】(1)C (2)大(3)小华所用水的质量大(4)吸收.(5)减少散热。
【解析】(1)根据温度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知C正确。
(2)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3)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是否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等。
(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
(5)烧杯上面加纸板盖的目的就是减少热损失.【例题8】(2019四川成都)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__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