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起点论证
丝绸之路起点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丝绸之路。
这是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与繁荣的伟大通道,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此,我将以“丝绸之路:千年辉煌,永续传承”为题,向大家阐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丝绸之路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
它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等地,穿越中亚、西亚,直至欧洲。
丝绸之路的形成,源于古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需求。
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的雏形。
此后,随着历史的演进,丝绸之路逐渐发展成为连接东西方的贸易大通道。
二、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1. 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文明得以相互借鉴、融合。
古代中国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输往西方,同时也引进了印度的佛教、希腊的哲学、罗马的法律等文化成果。
这种文明的交融,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 丰富世界宗教文化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得以传播。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再经中亚传入欧洲;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则从地中海地区传入中亚、印度等地。
这些宗教的传播,对世界宗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推动科学技术交流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东西方科技交流提供了便利。
古代中国将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传至西方,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的科技革命。
同时,西方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也传入中国,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底蕴。
三、丝绸之路对当今世界的启示1.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丝绸之路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当今世界,各国应摒弃冷战思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2. 文化自信,交流互鉴丝绸之路的繁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明互鉴。
3.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丝绸之路在繁荣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
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作者:文图/朱鸿来源:《丝绸之路》 2015年第9期文图/朱鸿关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历来争议不断,笔者经多年研究,认为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此乃由六个硬性的元素所决定。
其一,时间的起点。
张骞出使西域两次。
普遍认为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
事实并非如此。
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寻找大月氏,以携手对抗匈奴。
事不成,然而张骞发现了西域。
西域的发现,并不证明汉与西域诸国就当然地建立了往来关系,更不证明彼此开始通商,所以,它不是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
时间的起点应该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或稍后一年半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其目的既有动员乌孙东迁至今甘肃张掖一带,以断匈奴右臂,又有使者往来,促成汉与西域诸国通商。
动员乌孙东迁的目的没有实现,不过汉与西域诸国彼此通商的目的实现了。
这便按准了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
其二,空间的起点。
空间的起点只能是长安,是汉长安城,是汉长安城里的未央宫,是未央宫里的前殿。
岁月漫漫,风雨潇潇,汉长安城只存其遗址了。
前殿遗址是一个长方形的由夯土所筑的平面,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
从南向北,有逐渐高升的三个台基,顶部距地面约15米。
故墟荒土,仍可以立足举目。
远望四周,隐隐约约,错错落落,其雾蒙蒙,闯入视野的,不是河山,是楼的方块。
前殿是天子朝会之处。
取得河西及建立河西四郡的政策是在此做出的,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的决定也是在此做出的,开辟丝绸之路和保障丝绸之路安全的种种措施都是在此下旨实行的。
西安是长安的变迁和发展,所以,西安遂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然而此起点并不是随便的一个位置。
我们反对粗暴地指认它,因为空间的起点是不会游动的。
其三,处在起点上的开辟者的权威性。
张骞的权威性不足,他并非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张骞出使西域,只不过是遵循权威者的意志行事而已。
处在起点上的唯一的权威者是汉帝国,汉政府,汉武帝。
当然,它们完全统一,因为汉武帝的意志就是汉帝国的意志和汉政府的意志。
西安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古称长安,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被誉为“世界历史之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承载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一、丝绸之路的起源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起源于汉代。
当时,中国的丝绸被视为珍贵商品,欧洲人趋之若鹜。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东方和西方之间建立了一个充满危险和未知的贸易路线,即丝绸之路。
二、西安古城的地理位置西安位于我国东部内陆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好位于东方和西方之间的交界处。
当时,丝绸之路从长安开始,向西北方向延伸,穿越了亚洲大陆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直到抵达地中海地区。
三、长安古城的重要性长安古城(今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唐朝的都城,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长安不仅具备了适宜的经济条件,种植桑树和饲养蚕虫,生产优质的丝绸,也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贸易的集散地。
这使得长安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四、丝绸之路对西安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长安古城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长安成为了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汇集了东方和西方的商品和文化。
其次,丝绸之路的繁荣带动了长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
同时,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西安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五、西安古城的遗迹和文化如今,西安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古建筑、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景观,见证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岁月。
兵马俑、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着名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遗迹和文化符号提醒着我们,西安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对于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西安的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西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断壮大。
作为中国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安不仅具备了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交通网络,还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
通过举办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活动,西安进一步推动了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丝绸之路论文
我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姓名:屈飞强学号:201000203026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提起丝绸之路,心中充满激动。
这是一条我洒过汗水的青春之路。
去年,作为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远征队员,我有幸参加了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2012洛阳—敦煌远征”。
“重走丝绸之路,聚焦西北民生”是我们的远征口号。
2012年7月5日我们从洛阳丽景门发车,历时一个月,骑行20余天,全程约2500公里。
横跨河南、陕西、甘肃三省,经历了西北的狂风暴雨,干旱地区的戈壁沙漠,烈日高温下穿越近百里的无人地区,接受了大自然最原始的生存考验,领略了粗犷豪放的西北风情,感受了丝路之上的历史情怀,最终于8.3到达艺术宝地敦煌。
在此期间,队员们于7月22日至7月24日在武威市民勤县开展了“关于民勤县防沙治沙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调查了当地备受关注的防沙治沙情况也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生现状。
在洛阳,著名的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邀请我们参观了他本人的洛阳三彩博物馆,还请我们吃了他的洛阳百碗羊汤。
谈吐间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洛阳人的自豪感和对洛阳充满着深情。
他感谢我们把远征起点选在洛阳,他认为丝绸之路起点为洛阳,并说我们所处的位置丽景门正是丝绸之路的真正起点。
确实关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史学界有西安洛阳之争(中外许多学者认为,起源于西汉时代的丝绸之路,其真正的起点应该在洛阳,洛阳出土的古代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及大量的三彩胡俑等文物,印证了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
)徐州师范学院教授王云度先生的《也谈丝绸之路起点问题》一文认为,只有作为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方,才有可能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山东虽自古盛产丝绸,远销四方,但不足以成为丝绸之路起点。
古都长安无疑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但非惟一起点。
大量资料证明,古代洛阳亦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
我比较赞同王云度先生的观点,或者可以这么理解:西安和洛阳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汉、隋唐时当然西安占主导位置,而洛阳作为首都时的东汉、魏晋、北魏等朝代则洛阳应占主导地位。
洛阳古道:丝绸之路的起点
洛阳古道:丝绸之路的起点洛阳,一座古老而重要的城市,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洛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7年的西汉时期。
在古代,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当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洛阳城门附近的一条叫做“洛阳古道”的道路。
这条古道起初只是一条连接洛阳和长安(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的贸易路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了连接中国和中亚、欧洲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世界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洛阳古道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成为了丝绸之路东线的起点。
丝绸之路是一个通过陆路和海路连接东方和西方的贸易网络。
在古代,中国是生产高质量丝绸的主要国家,洛阳是丝绸生产的重要中心。
因此,洛阳成为了丝绸之路东线贸易的发源地。
其次,洛阳古道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当时,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商品的交流,也带来了思想、宗教和艺术的交流。
洛阳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许多重要的艺术和文化创作都在这里发生。
通过洛阳古道,中国的艺术、文化和哲学理念进入了中亚和欧洲,对外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丝绸之路的传输中,洛阳古道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
古代人们往往通过陆路运输丝绸和其他商品,车马行经洛阳古道,前往充满传奇色彩的西部世界。
贵重的商品以及学术、宗教和艺术作品通过这条道路从中国流向世界各地。
洛阳古道的繁荣也为洛阳本身带来了繁荣。
在古代,洛阳是中国的首都之一,承担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角色。
由于丝绸之路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洛阳成为了一个繁忙的城市,各种商品和文化精品汇聚于此。
这些带来的财富和繁荣促进了艺术、建筑和科技的发展,使洛阳成为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城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式微,洛阳的繁荣也逐渐减退。
但即便如此,古道上的历史和文化气息仍然在洛阳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洛阳古道的遗址至今仍然可以找到,它们成为了洛阳历史的见证。
洛阳古道是一条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
它不仅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沉寂,也见证了中国文化的辉煌和演变。
丝绸之路的起点
丝绸之路的起点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贸易路线之一,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之间重要的贸易通道。
而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起源于中国,离不开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
本文将介绍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古代和现代贸易中的角色。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首都,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独立发展出织造丝绸的国家之一。
丝绸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而西安则是丝绸之路的起始地,这使得西安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节点。
丝绸之路起点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西安位于黄河中游与秦岭山脉之间,地理条件构成了它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优势。
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丝绸养蚕的生长与加工,同时,黄河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通道。
这些自然资源使得西安成为了丝绸之路起点的理想之地。
从古代到现代,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西安的历史使得它成为了一个保存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历史城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进一步推动了西安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大量的游客需要食宿和旅游服务,这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同时,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成为了各地企业和商家争相进驻的热门地区。
这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还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交通与科技的发展,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西安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城市之一,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合作。
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限于物贸,还包括旅游、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等领域。
西安市政府不断推出便利政策和措施,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和发展。
这些举措也进一步提升了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个象征。
它连接了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交汇点。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繁荣的未来。
无论是在古老的贸易时代还是现代的全球化时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将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地区和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和现代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联系的重要线路。
它把中国的边陲地区和欧洲、中东、印度、中亚、南亚等地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商贸通道。
它的起源与发展,对于人类历史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史学界对于丝绸之路的起源,有不少争议。
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原始时期,当时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河流、山川连接中国内陆和周边各族群落。
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系列交通、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路线。
一般认为,丝绸之路的命名,源于西欧对于汉代的丝绸贸易规模惊人的赞叹。
丝绸之路是由汉朝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220年进行的对西域的开发和征服而逐渐形成的。
为了获取西域地区的丝绸等珍贵物品,汉朝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贸易,逐渐建立了彼此间的贸易往来。
这是丝绸之路的实质起点。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经过葱岭(今海南岛)进入南亚,打通了南北的贸易通道,向南亚出口稻米、漆器、丝绸等物品。
汉武帝还派使团前往加息陀罗(今阿富汗)和大夏(今塔里木盆地一带),使汉朝与中亚各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在汉朝和两晋时期,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随着货物的增多和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不少汉人往西方地区迁移,境外华人因而相当繁荣。
而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贸易联系也日益扩大,成为另一条贸易线路。
到唐朝,丝绸之路已逐渐发展成规模较大的商品交换中心。
沿着丝绸之路,汉唐时期的中国和位于中亚的突厥、口部木克、党项、契丹等一些政治实体保持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
唐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线路,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唐时期,佛教的传入奠定了更加牢固的联系。
随着唐朝的灭亡和宋朝的兴起,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但是,在宋、元、明清等历代,中亚和南亚地区对于中国的商贸往来依旧频繁,形成了多样化的商贸和文化形态。
总体来说,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它对于中国历史、亚洲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思考
关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思考【摘要】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西方世界的重要贸易通道,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历史背景入手,介绍了其起点和终点、重要港口和贸易品,以及对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探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及原因,以及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其历史价值、启示和启发,强调了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古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古海上丝绸之路、意义、历史背景、起点、终点、重要港口、贸易品、经济文化交流、衰落、原因、重要性、当今世界、历史价值、启示、启发。
1. 引言1.1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古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承载着沟通东西方的历史使命。
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一条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和文化的纽带。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在于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带动了丝绸、陶瓷、茶叶等商品的跨国交易,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还在于促进了科技、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各国通过丝绸之路互相学习借鉴,推动了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更体现在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互相尊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汉朝的丝绸成为了珍贵的商品,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贪婪和向往。
由于丝绸的高价值和中国独特的制作工艺,汉朝开始向西方输出丝绸,并通过陆路和海路开展贸易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并扩展,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
古代的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非洲等国家都参与了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形成了繁荣的国际贸易网络。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进行陆上贸易的重要通道,起点是中国的长安(现在的西安),终点可能是叙利亚、埃及、意大利等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外贸易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本文将分三个部分简要论述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一、起源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汉朝时期。
当时,中国通过陆地和海洋上的贸易活动与周边国家交换商品。
汉武帝时,西汉政府积极开拓西域地区,为贸易提供便利条件。
历史学家认为,丝绸的出口可能是丝绸之路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们发现,欧洲和亚洲国家对中国的丝绸产品非常渴求,因此开展了一系列的贸易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形成了一个沟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路。
二、发展丝绸之路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最初,丝绸之路主要是由中国统一管理的,沿途经过的国家称之为“友邦”。
中亚和西亚的部落通过这一商路获得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贵重商品。
同时,中国也从这些国家中引进了许多商品,例如玛瑙、宝石、香料等。
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贸易量逐渐增加,商业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在东汉时期,丝绸之路逐渐向西发展,延伸到亚洲中部和西亚地区。
丝绸之路成为了各种宗教和文化的传播渠道,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在沿途国家得到了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丝绸之路也推动了交流国家的科技和思想发展,对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丝绸之路拉近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国家的距离,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政治交流和外交关系的发展。
其次,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丝绸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中国推动了贸易和城市化进程。
再者,丝绸之路的开通在文化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国互相借鉴汲取彼此的文化成果,促进了艺术、语言、宗教、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和融合。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承载着沟通和交流的使命,架起了中外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杭州丝绸之路起点
杭州丝绸之路起点杭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之一,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丝绸贸易中心之一,它在世界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丝绸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探讨杭州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自古以来,丝绸就是中国的一项重要特产。
公元前202年,在西汉王朝的统治下,张骞开始开辟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通过陆路贸易带到西方,从此拉开了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序幕。
作为起点之一,杭州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使得它成为连接中国内陆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二、丝绸贸易杭州之所以成为丝绸贸易的重要城市,与它地处江南水乡有着密切的关系。
江南地区气候湿润,盛产蚕桑,蚕丝的产量较高,质量也较好。
同时,杭州作为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有便利的水路交通,方便了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运输。
丝绸之路的开启,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丝绸之路的畅通也带来了海量的外国交易商,使得杭州成为了繁荣的贸易中心。
三、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物质贸易的桥梁,更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纽带。
通过丝绸之路,西方国家带入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艺术和宗教文化。
杭州也成为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重要地点。
丝绸贸易带入了许多异域风情和艺术传统,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
例如,杭州的丝绸之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为人们提供了了解这段历史的窗口。
结语杭州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仅是一座历史名城,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和世界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杭州也因此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今天,虽然丝绸之路的贸易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杭州始终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仍然在为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安古代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
西安古代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西安古代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首都和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连接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贸易。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的文化遗产以及西安的现代意义等方面来探讨西安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西安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时期。
在隋唐时期,西安成为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尤其是在唐代,它达到了全盛时期。
西安曾是唐朝的都城长安,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是一个古代的贸易路线,连接了古代中国和欧洲、中亚、阿拉伯及非洲等地。
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是中国古代丝绸的主要生产地,也是丝绸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交通要道的建设和发展使得西安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贸易的重要枢纽。
丝绸之路也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的桥梁。
在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上,带来了丝绸、瓷器、茶叶、马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交流。
西安承载着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三、西安的文化遗产西安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著名的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景点,见证了西安的辉煌过去。
兵马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保存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奇迹。
大雁塔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象征,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华清池则以其秀美的自然风景和优良的硫磺温泉而闻名。
除了这些景点,西安还有许多古城墙、古寺庙、古街巷等历史建筑等着我们去探索,这些建筑物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建筑技艺和文化特色。
四、西安的现代意义西安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枢纽。
作为经济和科技中心,西安乃至整个陕西省的发展速度都相当迅猛。
随着中国政府对西部地区的大力扶持和投资,西安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历史地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历史地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引言古代丝绸之路是一个连接中国与欧洲、非洲的重要贸易通道,它以丝绸的贸易为主,也传播了文化、宗教和科技。
这条古代贸易路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了解这条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并不容易。
历史地理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地理环境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中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作为丝绸的发源地和制造中心,中国以其丰富的丝绸产量吸引了古代贸易商和商人。
丝绸之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长安(即今天的西安)。
长安:贸易的中心作为古代中国的首都,长安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它位于黄河流域,交通便利,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汉朝的皇帝派遣使者到西方寻求贸易和外交关系。
这种贸易往来逐渐发展成为一条长城外的商路,即古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启示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它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
丝绸之路的建立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得到了极大的促进,这对于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终点:欧洲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欧洲。
欧洲作为世界上的另一个重要贸易中心,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丝绸之路的终点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它取决于历史时期和具体的贸易路线。
通过陆路到达欧洲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商通常通过陆路抵达欧洲。
他们穿过中亚的草原和沙漠,穿过波斯、阿拉伯半岛等地区,最终抵达地中海沿岸的地区。
其中,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波斯帝国通过其庞大的帝国,连接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
海上贸易路线除了陆路贸易,丝绸之路的贸易商也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与欧洲进行贸易。
他们顺着中国的东海岸,经过印度洋,最终抵达地中海地区。
这种海上贸易往来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顶峰,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通过海上贸易被输送到欧洲各地。
浅析海洋丝绸之路的起点
1作者简介:张一林(1998— ),男,汉族,河南信阳人。
主要研究方向:中东地区文化研究。
1987年,南海一号的发现震惊中外。
在多方努力活动后,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方案于2004年正式确定。
2007年,整体打捞行动开始, 当人们欢呼着整箱成批的南宋出口瓷器重见天日时,另一批研究泉州交通史的学者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良逢的机遇!当年意外沉没的南宋商船,将以泉州交通史的证物方式在八百多年后回归。
一、泉州海洋丝绸之路的由来海洋丝绸之路的地域起点在泉州,而泉州的时空起点在永嘉之乱后的汉人南迁。
在汉人南迁之前,泉州只是东南沿海的边陲性行政区域。
天高皇帝远,中央政权管制力量微弱,难以投放到闽越之地,中央政权自然不会特别关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其一。
闽越之地多山区少平原,闽越人依然过着以渔猎采集为主的自然经济,而自然经济在古代农耕为主的区域交换体系中毫无优势是其二。
在汉人南迁后,情况开始发生了一波三折的变化。
北方汉人的南迁,给当地带来了农业技术革命的升级。
闽越地区靠近沿海,经常发生洪涝。
但是,泉州却是闽越地区中少有的全年干旱地区,适合种植北方农作物。
虽然,可耕种的地方比其他地区好不倒哪去,但是,对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来说,这就足够了。
再加上北方战乱频发,南迁的北方汉人很快就在此地定居。
南迁汉人定居后,此地人口开始大幅度上升,区域内部经济力量整合完成。
到了唐代中期,原有的自然经济与部分可种植经济,无法支撑越来越多的人口。
泉州人民为了生存开始将眼光投向了海洋与商业!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找到了自我坐标与方向的泉州人重新摆正心态,一场持续几百年的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泉州与泉州人将向世人证明,之前遭遇的所有不公与缺陷,在改变了发展模式之后,都将变成机遇与优势。
如果你能穿越回唐代中期的泉州,你去问一问田间老伯与州县官吏,你问问他们关于对百年后的泉州的设想,恐怕二者都难以相信百年后泉州将临翅九霄,问鼎苍雄!泉州正因为远离中央政权,商业氛围良好。
丝绸之路起点论证讲解
洛阳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论的来龙去脉众所周知,“丝绸之路”这一命题,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ron Richth0fen)提出来的,迄今已使用100余年了。
丝绸之路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根据李希霍芬的说法,专指汉唐时期西运的途径,自长安经过中亚、西亚,以至地中海西岸,路程约7000公里;广义的丝绸之路,则泛指亚欧大陆古代的东西交通,年代可上溯先秦,路线也兼包海陆。
广义的丝绸之路概念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1989年、1990年和1992年连续3次派出考察组,专门考察“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
近两年该组织再次派出考察组,对“丝绸之路”中国段进行考察。
2002年10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古迹理事会首席协调员、世界遗产评估专家亨利"克利尔先生曾专程到洛阳,对洛阳在丝绸之路中的影响进行考察。
所有这些都是从广义的丝绸之路角度去进行的。
因此,讨论洛阳、西安孰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必须放到同一个概念中去,不能笼而统之地说哪个是起点哪个不是起点。
一、言之凿凿,不刊之论事实上早在12年前的1992年,作为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概念,洛阳是其东端起点的观点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
在由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会办公室编、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的大型学术论集中,国内30余位专家、学者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人口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证了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
这一观点随着该书的出版发行,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素有东方学耆宿之称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在来信中说:“这是一本高水平的书,对于研究丝绸之路这门世界显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丝绸之路不应以长安为起点,而应以洛阳为起点。
我认为这是不刊之论。
”台湾逢甲大学教授曾一民先生来信说:“该书纠正了一般以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说法,对研究古都洛阳的历史文化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教学也很有帮助”。
丝路概论3000字
丝路概论3000字历史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
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其中汉武帝派遣的使节最远到达了犁轩(今天埃及亚历山大港,附属罗马)。
这是汉朝的正式官方使节达到的最远国家,直达欧非大陆;首次将这条路线延伸到了欧洲和非洲。
直接联通了西方和汉朝之间的联系。
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
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
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
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
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分支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
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的起点与多元文化
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的起点与多元文化乌鲁木齐是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也是中国最西部的城市。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乌鲁木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多元文化。
本文将从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性以及其多元文化的独特性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扼守着连接中国与中亚、欧洲的交通枢纽。
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不仅是东西文明交流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历史上,乌鲁木齐经历了无数次的边疆变迁和文化交融,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二、乌鲁木齐多元文化的独特性1.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乌鲁木齐是中国西部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这里汇聚了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之间在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深厚而复杂的交流。
乌鲁木齐的多元文化体现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人们以和谐共处为目标,相互尊重与理解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共识。
2. 宗教与文化遗产乌鲁木齐是伊斯兰教的重要中心之一,穆斯林大教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同时,乌鲁木齐还保留着大量的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如香山、埃尔肯修道院等。
这些宗教与文化遗产不仅是乌鲁木齐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3. 美食与文化交流乌鲁木齐的多元文化还体现在丰富多样的美食上。
维吾尔菜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口味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此外,乌鲁木齐还有众多的中亚和欧洲餐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品味不同文化的机会,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总结: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
这里不仅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节点,也是中亚与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乌鲁木齐多元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宗教与文化遗产以及美食与文化交流等方面。
丝路论文必过版
略论丝绸之路贸易的衰退丝绸之路,亦称丝路。
是指西汉(前202年~前138)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称为“丝绸之路”名称的友通路线)因为有这条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
三条路线,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友通路线。
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再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的输出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顺这条路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学家都称赞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通道在汉唐处于及其繁华的况态。
而后期被在中原的大地停止了它的脉搏我认为原因不仅仅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而导致,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主权丧失是最关键因素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使欧美开始走入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向世界各地疯狂扩张,殖民主义者将矛头直指东方。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中国作为屹立于东方的大国必然就是列强们侵略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恩格斯曾指出:“贸易和掠夺一样,是以拳头为后盾的”。
1840年,以英国卫首的资本主义主义国家,发动了可耻的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大肆侵略中国的序幕就此拉开。
中国社会和对外贸易的历史进程被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毛泽东主席就曾指出,“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掠去了利益与特权,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的性质也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过去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政策被半殖民地贸易政策所取代。
嘉峪关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嘉峪关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它连接了中国和中亚、中东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区。
而嘉峪关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嘉峪关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对丝绸之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嘉峪关位于今天中国甘肃省酒泉市的嘉峪关市,地处黄河西岸,紧邻河西走廊。
它是连接中国内地和西部地区的咽喉要道,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
古代的丝绸之路起始于嘉峪关,这里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使得嘉峪关成为了古代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
嘉峪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嘉峪关就是我国北方地区与中亚贸易的必经之地。
而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嘉峪关成为了这条贸易商路的起点。
之后,嘉峪关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内地与西域、欧亚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门户。
嘉峪关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地理位置上,它还在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商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中国与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经济交流。
其次,嘉峪关也成为了文化、宗教交流的重要枢纽。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嘉峪关就成为了佛教传播的重要通道,从而使得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得以蓬勃发展。
另外,嘉峪关还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嘉峪关地区,保存有大量古代文化遗迹和历史遗迹,如金城关、莫高窟等,这些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景点,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嘉峪关和丝绸之路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式微。
在14世纪开始的汗青时期,西方列强的崛起,使得海上贸易成为主流,陆上贸易逐渐衰落。
加之,元朝和明朝期间中国内部政治动荡,丝绸之路的贸易更显萧条。
到了17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丝绸之路完全断裂,著名的嘉峪关贸易也逐渐停滞。
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的起点
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的起点乌鲁木齐,作为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连接中国和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同时,乌鲁木齐还被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一地位不仅源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承载着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背景。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两方面来探讨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意义。
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乌鲁木齐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毗邻中亚各国,正好位于中国大陆与中亚地区的交汇处。
这种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乌鲁木齐成为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重要通道。
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这一地区展开的,对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乌鲁木齐所在的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天山山脉和塔里木盆地的存在,使得这里成为了贸易和交通的枢纽。
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乌鲁木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连接了东亚和中亚、西亚,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得以传播到远方,而从中亚、西亚运来的丝绸、香料等奢侈品也进入了中国。
二、历史文化的背景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仅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与其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乌鲁木齐地区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融合了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在古代,乌鲁木齐曾是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这是古代中国对西域地区的行政管理机构。
都护府的设立,使得乌鲁木齐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许多商人和信奉佛教、伊斯兰教的人们聚居于此。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游客也纷纷驻足乌鲁木齐,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和文化交流。
乌鲁木齐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点。
例如,天山大峡谷是一个壮丽的峡谷景区,这里壁立千仞、陡峭险峻,是乌鲁木齐的自然地理奇观。
另外,乌鲁木齐还有千年古聚落“哈密尔古城”,这座城市保存着丝绸之路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
三、乌鲁木齐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意义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和贸易上,同时也是文化和人文交流的重要节点。
丝绸之路的开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加深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国唐朝的开放与繁荣丝绸之路的起点
中国唐朝的开放与繁荣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唐朝的开放与繁荣——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荣、最富庶的时期之一。
作为一个开明而强大的帝国,唐朝通过积极的对外政策与贸易,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其中,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推动了中国唐朝的国力繁荣和文明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唐朝开放政策与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影响。
一、唐朝的开放政策唐朝的开放政策是指对外贸易和外交交往的积极与开放态度。
在唐太宗时期,其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开放,同时也给予了商业活动以极大的自由度。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对外贸易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丝绸贸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于丝绸之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连接东西方。
这条路线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在唐朝达到了一个巅峰。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以及汉字和佛教等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同时,来自西方的商品,如马匹、稀有的金属、果树以及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通过此路进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文明得到了世界其他地区的认识和影响。
三、丝绸之路的经济影响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贸易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产品成为了世界贸易市场上的热门商品,不仅丰富了唐朝的财政收入,也带动了中国各地的手工业与农业的繁荣。
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也进入了中国市场,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
贸易的繁荣也促进了银行业的兴起,以便于进行跨国货币交换。
四、丝绸之路的文化影响丝绸之路的起点也为唐朝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
随着贸易的扩大,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这条路传入中国,刺激了当地的宗教文化发展。
同时,外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知识也传入了中国,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唐朝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中心,出现了许多在文学、绘画、音乐和建筑方面杰出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论的来龙去脉众所周知,“丝绸之路”这一命题,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ron Richth0fen)提出来的,迄今已使用100余年了。
丝绸之路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根据李希霍芬的说法,专指汉唐时期西运的途径,自长安经过中亚、西亚,以至地中海西岸,路程约7000公里;广义的丝绸之路,则泛指亚欧大陆古代的东西交通,年代可上溯先秦,路线也兼包海陆。
广义的丝绸之路概念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1989年、1990年和1992年连续3次派出考察组,专门考察“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
近两年该组织再次派出考察组,对“丝绸之路”中国段进行考察。
2002年10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古迹理事会首席协调员、世界遗产评估专家亨利"克利尔先生曾专程到洛阳,对洛阳在丝绸之路中的影响进行考察。
所有这些都是从广义的丝绸之路角度去进行的。
因此,讨论洛阳、西安孰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必须放到同一个概念中去,不能笼而统之地说哪个是起点哪个不是起点。
一、言之凿凿,不刊之论事实上早在12年前的1992年,作为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概念,洛阳是其东端起点的观点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
在由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会办公室编、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的大型学术论集中,国内30余位专家、学者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人口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证了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
这一观点随着该书的出版发行,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素有东方学耆宿之称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在来信中说:“这是一本高水平的书,对于研究丝绸之路这门世界显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丝绸之路不应以长安为起点,而应以洛阳为起点。
我认为这是不刊之论。
”台湾逢甲大学教授曾一民先生来信说:“该书纠正了一般以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说法,对研究古都洛阳的历史文化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教学也很有帮助”。
厦门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北京教育学院的历史学系在来信中称,把该书作为教学必备参考书推荐给广大师生,受到了普遍欢迎。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丝绸之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贾学谦来信认为:“在一定时期,洛阳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是无疑的。
”并建议“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可以开展许多有关丝绸之路的活动,如可能的话,在洛阳举办第二届丝绸之路节或是其他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表示愿意与我们合作,联合发起。
日本、韩国、印度、伊朗、俄罗斯等国的学者对丝绸之路起点洛阳说也表示肯定和赞赏。
在该书出版后的短短几个月中,收到海外信函100多件,点评、书评文章40余篇,着实在全国史学界掀起了洛阳与丝绸之路研究、评介的一个小热潮。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旅游报、新闻出版报、文摘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地方志、文史知识、先秦史研究动态、北朝研究、海交史研究、史学月刊、河南社会科学、中州今古等刊物以及本埠的新闻媒介都作了充分报道和评介。
光明日报在1993年2月5日二版以“丝绸之路东起何处--《洛阳--丝绸之路起点》提出新见解”在学术界产生很大震动。
这一观点还先后引起首届中国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敦煌吐鲁番国际学术年会和第二次西周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与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许多中外学者认为,洛阳是丝绸之路东端观点的提出,为丝绸之路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领域,有助于丝绸之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二、丝丝入微,缜密考证专家学者以大量确凿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洛阳在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详细地论证了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第一,关于确立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标准问题。
作为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首要标准,就是该地理应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洛阳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并得到多数专家的认可。
厦门大学教授韩国磐先生在《古都洛阳与丝绸之路》一文中指出,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往往就是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
因此。
作为政治中心的洛阳,也就成为当时商业交通的中心,成为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
河南大学教授朱绍侯先生在《洛阳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一文中认为,西安的首都在长安,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汉政府经营西域的出发点是长安,西域诸国与西汉政府贡使往来,经济、文化交流的汇集点也是长安,因此长安很自然地成为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
到了东汉时期,洛阳成为首都,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对外联系的中心,因此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自然也就从长安转移到洛阳。
此后的曹魏、西晋、北魏先后都洛,都曾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
徐州师范学院教授王云度先生的《也谈丝绸之路起点问题》一文认为,只有作为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方,才有可能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山东虽自古盛产丝绸,远销四方,但不足以成为丝绸之路起点。
古都长安无疑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但非惟一起点。
大量资料证明,古代洛阳亦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
洛阳文物考古专家苏健在《洛阳——丝绸之路起点文物证》一文中认为,丝绸之路如从西汉伊始,那么洛阳最晚也自东汉迄于隋、唐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
上海师大教授王育民先生在《论历史时期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一文中作了进一步阐述。
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始于东汉,魏晋继之,历北魏、隋、唐而达于鼎盛,其为时之长,规模之大,以及影响之深远,较之长安,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总之“丝绸之路作为我国古代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其起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变化而变迁的,洛阳则是其重要的起点之一”。
王云度在其文中的这段话可谓是对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标准问题的一个概括和总结。
除以政治中心作为判断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标准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人口及丝绸的集散地角度来分析论证洛阳是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
郑州大学教授袁祖亮先生在《略论丝路沿线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一文中,通过对西汉时长安和洛阳人口的比较研究,认为古代社会一个地区人口之多寡,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
洛阳凝聚了比长安更为多的人口,说明西汉时期洛阳的经济比长安更为发达和繁荣。
可以说,它是中原地区向四周辐射的一个经济中心,是商品的集散地,丝绸作为手工业品的大宗交易,毫无疑问会在这里进行。
华中师大教授丁毅华先生在《丝绸之路——古代亚欧大陆桥的东端是洛阳》一文中从洛阳是丝绸产品的集散地角度,论证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
历史上洛阳所在的关东地区蚕桑业与丝织业饶于长安所在地的关中地区,即使是西汉定都长安,其大量的质量上乘的丝织品都是关东地区供给的。
丁文据此认为,无论是西汉,还是隋唐,关中地区所产丝织品既少,而消费量却甚大,必须依靠其它地区的供给,才能在满足统治阶级需要的情况下,再有剩余可资西运。
关东的洛阳,除周围地区也是重要丝绸产地外,更是关东丝绸最重要的集散地。
关东各地所产的丝绸,大量汇集到洛阳,再往西运。
长安,只是大量关东丝绸西运的通过站或中转点,而洛阳,才是丝绸之路始自东端的起点。
第二,关于从若干方面论证洛阳是丝绸之路东端起点问题。
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形成和确立是标明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重要标准,那么构成这些条件的诸多内在因素是奠定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基础。
1.政治方面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域(指广义西域,下同)诸国与洛阳建都的各个王朝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在政治方面,这是丝绸之路畅通与繁荣的先决条件。
综合许多专家的观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证:(一)封建王朝对西域诸国的有关政策都是在洛阳制定和发出的;(二)丝绸之路沿线西域各地的军事设施及管理机构都是由洛阳下令而设置的;(三)丝绸之路的打通都是洛阳派员进行的;(四)洛阳使节、僧人的西去和西域使节、僧人的东来都是以洛阳作为起点和终点的。
这一点许多专家在文中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封建王朝与西域各国政治关系的维系,往往要借助于军事关系的保障。
对此,广东师范学院教授刘汉东先生在《汉隋间的洛阳与西域》一文中指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特别是在北方游牧部族南侵西侵的威胁下,以洛阳为都城的中原政权,必须考虑到军事问题,以强力和战争的胜利,来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除以洛阳为丝绸之路起点与西域各国保持良好的政治关系外,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邻日本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关系。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夏应元先生在《洛阳史迹与中日交流》一文中,运用大量史实就洛阳在中日交往史上的地位作了详细考查,指出洛阳与日本的正式交往始于东汉,至曹魏及西晋,日本国曾三次遣使来国都洛阳。
隋时,日本四次遣使来隋,其中后三次是炀帝迁都洛阳以后。
遣唐使到唐的十五次中,至少有三次是最后到洛阳完成使命的。
2.经济方面洛阳对外及与周边地区政治关系的维系是保证丝绸之路畅通的前提,而奠定洛阳是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地位的是经济基础。
第一,洛阳及其周围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奠定了物质基础。
山东大学教授杨爱国先生在《汉代洛阳的手工业——兼论汉代洛阳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经济基础》一文中,对于汉代洛阳的手工业及农业作了具体的描述,认为其兴盛发达为都城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农业、手工业经济中,许多作者着重探讨了与丝绸密切相关的蚕桑业与丝织业在洛阳及其周围地区的发展情况。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孟世凯先生在《商人对河洛经济发展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以蚕桑丝织业为代表的古代纺织业在夏商时期的洛阳附近就十分发达。
汉唐间洛阳及其周围地区是当时蚕桑业与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株州工学院教授朱和平先生在《汉唐间洛阳及其周围的蚕桑业与丝织业》一文中认为,洛阳及其周围地区在汉唐间一直是全国蚕桑业与丝织业呈不断上升、发展的地区,因而丝绸的产量巨大,除满足区域内的消费外,还有大量丝织品剩余。
这一情况与长安及其所在之关中有很大不同,使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前提条件失去之后,洛阳成为继长安之后的新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必然。
汉唐间朝廷对丝绸业的重视和民间对丝织工具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丝绸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有了很大提高。
山东师大教授武普照在《东周两汉时期洛阳的对外贸易述论》一文中,统计成书于洛阳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一书中,有以织物组织命名的丝绸有19种,按色彩不同命名的则达35种。
曹魏时马钧在洛阳将旧织机的踏板减少了38至48个,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将洛阳地区的丝绸生产推向一个新水平。
至北魏迁都洛阳后,丝织业得以迅速发展。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梁满仓先生在《北魏洛阳地区纺织品生产、使用及西传》一文中指出,除宫廷丝织业作为官营纺织业的一种形式而存在外,还有大量的个体纺织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