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合集下载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一一、学情分析: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三、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四、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1、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效果。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心率监测法、呼吸频率监测法、肌肉疲劳程度监测法。

3. 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方法及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2. 教学难点: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及运动负荷调整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方法及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2. 示范法:演示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运用自我监测方法,学会调整运动负荷。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体育运动负荷的分类,自我监测方法(心率监测法、呼吸频率监测法、肌肉疲劳程度监测法)。

3. 示范演示:教师演示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练习,运用自我监测方法,学会调整运动负荷。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应用,分享实践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体育运动负荷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掌握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2. 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思考如何将本次课程内容与实际运动训练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运动效果。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方法,如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血乳酸浓度监测等。

2. 讲解运动营养、运动恢复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训练。

3. 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预告:介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课件—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课件—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
用晨脉判断运动疲劳的消除情况
第二天晨起脉搏>前一天晨起脉搏,应适当减少运动负荷。
举例
某初三学生的靶心率范围约为155-180次/分 锻炼内容为:跑步3千米 跳绳 核心力量
跑步后即时心率130次/分,说明负荷不够,需要加大负荷量或是负荷强度,可以 加快跑步速度或跑步距离。 跳绳后即刻心率为183次/分,说明负荷过大。需要适当减少练习时间,或增加间 歇休息时间。 第二天,晨起脉搏<昨天脉搏,说明运动内容和负荷量安排合理。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带着问题去学习
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是什么? 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哪些?
01
学 习 目 02 标
03
初步了解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学会合理安排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与运动负荷的大小密切相关,通过 坚持进行适宜负荷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产生良好的 变化。
举例:运动强度分析表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项目 100米快速跑 400米慢跑 一场足球比赛 1分钟跳绳 一场篮球比赛
心率(次/分) 165 100 170 150 170
身体反应 累、气喘吁吁 微微出汗 酸、痛 正常 大汗淋漓
运动强度 大 小 大 中等 大
太极拳
100
轻松愉快

图片来源于搜狐公众平台
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运动时,身体需要承 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逐渐下降,这一时期称为 工作阶段,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便会出现疲劳,但经过休息 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 逐渐消失,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恢复过程有个特 殊现象,即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 间内,技能的能量物质储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他原来的水平,这种 现象,叫作“超量恢复”。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全集

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第一节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一、学情分析: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三、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四、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教学反思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教学反思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教学反思
本堂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脉搏并通过脉搏来判断运动负荷检测
大小的目的,由于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且教学内容又具有知识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我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及时并切身体会到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和步骤。

为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本课设计了简单的手指操和兔子舞,很大程度上使课堂与快乐同行。

课堂中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比较生疏,不太好理解,所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通俗易懂的讲述相关知识,今后在活动中经常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脉搏,监测自己的练习状况。

课标分析
本次课是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四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

运动负荷的监测,是科学体育运动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运动负荷的基础知识,学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对自身运动过程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价,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科学锻炼。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

负荷强度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关系
负荷量小 负荷量大
负荷强度大 负荷强度小
(二)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实事求是的安排运动量的大小. 负荷强度与负荷量要大小搭配 大小运动负荷交替出现
二.合理安排休息
负荷
锻炼过程 能量物质消耗
疲劳
提高
能量物质再生 超量恢复 休息过程
恢复
体育锻炼是一个承受运动负荷的过程,而人体机能的提高需要通 过负荷、疲劳、恢复、提高等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
四.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适宜的运动脉率=(最高脉率-安静时脉 率)65%+安静时的脉率 (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注意问题
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 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熟练地掌握测定脉 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搏的时间, 造成测定的结果不准。
五.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回家后在早上起床时测出你的安静时的 脉搏,并计算出自己最适宜的运动脉率.
在一次运动结束后测出6秒钟的脉源自次数, 和一分钟以后的脉搏次数;然后计算出自己 的心脏恢复率,然后对自己做以评价!
自我感觉判断法
如果锻炼后,经过合理的休息后感到全 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 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相反, 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 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 睡眠不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 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 息调整。
运动后心脏恢复率测定的方法及要点:
心脏恢复率=(运动心率-恢复心率)/10
2 不好 2 - 3 可以 3-4 好 4 - 6 优秀 7以上 非常
优秀
六.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二、教学内容1. 运动负荷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心率监测、呼吸频率监测、面色及出汗情况监测等。

3. 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与安全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负荷对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2. 讲解: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3. 示范:教师演示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如心率监测、呼吸频率监测等。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监测运动负荷。

5. 总结:讲解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与安全性,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负荷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熟练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学生能根据自我监测结果合理调整运动计划。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运动负荷的定义、分类、自我监测方法等内容。

2. 心动计时器:用于测量心率。

3. 呼吸频率表:用于测量呼吸频率。

4. 面色及出汗情况观察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面色和出汗情况。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培养自我监测和调整的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运动负荷,确保运动安全。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实践过程中使用自我监测方法的心得体会。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运动过程中因未正确监测运动负荷而导致不适的案例,引导学生引以为戒。

3. 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运动员或健身教练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的自我监测经验和技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提高运动安全意识和自我调整能力。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人教版九年级教案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人教版九年级教案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人教版九年级教案摘要本教案主要介绍如何进行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在运动场上,我们常常听到教练或运动员讲到运动负荷,但是什么是运动负荷呢?如何进行自我监测?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什么是运动负荷?在体育科学中,运动负荷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个体所受到的心理、生理和物理方面的各种刺激和影响。

简单地说,运动负荷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负荷一样,是让我们运动身体、耗费能量的标志。

二、为什么需要自我监测运动负荷?合理的运动负荷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但负荷过大则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疲劳、身体疼痛、过度训练等,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了解自己的运动负荷,进行自我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三、如何进行自我监测运动负荷?(一)测量自己的心率运动前、中和后,测量自己的心率是一种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

通常,运动前的心率是很平稳的,运动中的心率会逐渐升高,达到最高点后会迅速降低。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率超过了最大心率的70%~80%的范围,就需要适当降低运动负荷。

(二)运动时感受行“感受心率”是指个人感受到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强度的关系。

在运动过程中,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例如呼吸急促、汗水流出、气喘吁吁等等,可以通过判断这些身体反应的轻重程度来评估运动强度。

如果感觉过度疲劳或者受伤,就需要适当停止运动。

(三)使用运动手环运动智能手环也是一种非常直接、高效的自我监测工具。

它不仅可以测量心率、计步、消耗热量等运动指标,还可以提供睡眠监测、健康提醒、社交互动等多项功能。

四、总结自我监测运动负荷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关键之一。

在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合理控制运动负荷,注意休息,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时间和方式。

通过自我监测运动负荷,可以让我们更加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意义的过程中,知道哪些因素是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2.结合体育锻炼实践经验,经过教师启发、讲解,学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3.经过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模仿,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合理安排负荷和运动强度,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2.教学难点:自觉养成在体育锻炼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1.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运动负荷是影响锻炼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要使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要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并在运动中根据身体与体能状况灵活地调整运动负荷,关注心理负荷。

那么,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运动实践证明,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能所决定的。

因此,那种只是“出工不出力”式地锻炼,其运动负荷的刺激难以促进机体产生相应变化而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与此相反,如果锻炼的运动负荷超出了机体的承受能力,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出现血压降低、脉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增强体能和增进健康。

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落实“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的体现,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重要指标。

因此,要认识与把握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通常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与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从具体的角度说,那些表示负荷量与运动强度的要素,均可称为是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索。

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认识运动负荷的概念,了解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理解运动的量和强度的关系,明确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而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特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由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决定的。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PPT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PPT

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的推算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龄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 的自我 监测》 (共2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 的自我 监测》 (共22张PPT)
(三)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1)运动时适宜心率的确定 在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发展心肺功能的锻炼时,
常用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靶心率是指锻炼时采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范围。 靶心率=最大心率×强度百分比
超量恢复
在身体锻炼中,有机体在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 荷后会因能量的消耗而产生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 休息和营养的补充,体内的能量物质和身体机能水 平才能得以恢复。在反复的刺激--恢复--刺激下,如 果运动负荷恰当,机体不仅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而且能出现超过运动前的能量储备和机能能力,这 就是生理上的超量恢复。经常地超量恢复并合理地 安排运动负荷和休息间隔,体质就能逐步得到提高。
60%
110次/分
50%
• 研究表明,锻炼强度小于50%时,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 大于80%则容易损害身体健康。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 的自我 监测》 (共22张PPT)
活动四: 想一想,适宜的锻炼强度应该是多少?
适宜的锻炼强度应在50%——80%之 间,对应的运动心率应在110——160次/ 分之间。
3、动一动。运动停止后即刻10秒的脉搏数,乘 以6进行换算。 4、对比安静时的心率和运动后心率发生什么样 的 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 的自我 监测》 (共2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 的自我 监测》 (共22张PPT)
(2)心率的生理意义
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 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初中学生为80~90次∕分。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 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 全集

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第一节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一、学情分析: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三、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四、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正确的运动负荷对于达到健身效果至关重要。

如何检测运动负荷呢?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方法。

一、心率检测法
心率检测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手动检测或佩戴心率监测器来测量自己的心率。

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越大,心率也会随之增加。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心率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过大或过小。

二、RPE法
RPE法全称为“自我感知运动强度评价法”,是一种通过主观感受来评估运动负荷的方法。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评估运动的强度,并将其转化为0-10的数字。

一般来说,数字越高,运动强度越大。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整运动强度,确保达到适当的运动负荷。

三、VO2max法
VO2max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最大摄氧量来评估运动负荷的方法。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最大运动强度下摄取氧气的最大值。

通过测量最大摄氧量,我们可以得出自己的运动能力,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调整运动强度,达到适当的运动负荷。

四、血乳酸测量法
血乳酸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血液中乳酸浓度来评估运动负荷的方法。

在运动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体会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

通过测量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我们可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是否过大。

以上是几种简便的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运动负荷的检测。

在进行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运动强度,避免受伤或过度疲劳。

九年级体育理论课教案

九年级体育理论课教案

教学反思:本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脉搏,通常把随着心脏跳动而动脉管壁搏动的现象叫做脉搏。

测量脉搏可以了解心脏功能状况和身体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以及预测人体一些病理现象。

教给学生用一手的中指和食指指端轻按另一只手腕横纹上面,挠骨外侧(拇指侧),待感觉搏动后再计时量数,通常测量1分钟脉搏先测量10秒钟,然后再乘以6,就是可以知道自己1分钟的脉搏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教师计时,让学生试着测量自己的脉搏,同时向学生传授了相关的知识。

晨脉搏---也称基础脉搏,指早晨刚醒,未起床时测量的脉搏,锻炼后第二天晨脉搏每分钟提高8次以上,则可能运动量过大,如变化不大,则运动负荷合理。

安静脉搏---静坐、无病、没有运动没有工作,即相对安静状态下测量的脉搏。

小学生每分钟大约80—85次,成人大约72次左右,运动员比较低。

运动脉搏---运动结束时立刻测量的脉搏,也称“练习脉搏”,每分钟122次以内,说明运动负荷小,140---160次说明运动负荷适当,180次以上则是大负荷。

课中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比较生疏,不太好理解,所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通俗易懂的讲述相关知识,今后在活动中经常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脉搏,监测自己的练习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确定运动负荷强度时可以用心率间 接地表示运动强度。为此运动医学专家指 出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50%— 80%的范围之内,如下图:
运动心率 运动强度
160次/分 80%
140次/分 70%
120次/分 60%
110次/分 50%
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我们的 心脏机能会增强;安静时的脉率应该逐渐减 少。如果,安静时脉率反倒增多了,就表示 我们的运动负荷大。如果第二天早晨安静时 的脉率超过前一天早晨的安静脉率,则说明 运动负荷太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安静时的 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学以致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中长
跑来评价心肺耐力等体能素质,如何科学 的提高自己的心肺耐力和中长跑成绩?结 合以上知识,选择合适的锻炼策略并付诸 行动。
体育与健康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单位:塘田市镇中学 姓名:刘 宇
学习目标
1、在理解 合理安排运动 负荷意义的过 程中,知道哪 些因素是影响 运动负荷的主 要因素。
2、结合体 育锻炼实践经 验,经过教师 启发、讲解, 学会合理安排 运动负荷和运 动强度。
3、经过教 师讲解,学 生实践模仿, 学会利用心 率监测运动 负荷。
主讲内容
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二、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1、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运动负荷: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 受的生理刺激。
运动量
负荷量
运动强度
距重持 复续 次时
离数间
速负密难 度重度度
【生活现场】 某同学平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报
名参加运动会之后,立刻开始进行大强 度的体育锻炼;另一名同学由于学习压 力大,虽然报名参加运动会,但并未进 行有针对性的锻炼,他计划在比赛中尽 力去拼一拼。
人体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桡动脉
颈动脉
颞动脉
注意问题:
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 下降的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 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 习,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 延迟测定即刻脉搏的时间,造成测定的结 果不准。
对于运动心率,一般采用测量运动 停止后。即刻10秒的脉搏数,乘以6进行 换算。
超量恢复(亦称“超量补偿” )是 指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后,能量恢复过程的 阶段之一。在此阶段,机体在运动时消耗 的能量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不仅得以恢 复甚至超过原先水平。待保持一段时间后, 又回到原有水平。
二、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拓展思考】 请结合你所学的生物知识思考。 (1)心脏功能较强对学习、工作和生
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合适吗?请同学 们交流讨论。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
宗旨:健康第一
量力 而行
合理 搭配 负荷 和强

采用 适宜 的练 习密

要处 理好 锻炼 和恢 复的 关系
第一、 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体 能和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身 体状态好时应适当加大负荷量,尝试大 强度的练习;反之应减小负荷量,降低 运动强度。切忌盲目参加超过自身能力 的活动。
活将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 (2)运动时心跳加快的作用是什么?
1.心率的生理意义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器官,具有很强的收缩和舒 张功能,靠它的收缩和舒张 力量,推动血液周流全身, 所以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为 “生命的马达”。心率是每 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它是 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这是 心率的生理意义之一。
运动后心率恢复图
/
200

率 150

次 100
0 1
分 50 )
2 3 4
0
0
1
2
34Biblioteka 运动后的时间(分)3、运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通常在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发展心 肺功能的锻炼时,常采用靶心率来控制运 动强度。靶心率是指锻炼时采用强度所对 应的心率范围。
靶心率=最大心率×强度百分比
根据公式计算,初三学生的靶心率 为133~164次/分。同时由于个体之间 存在差异,可酌情处理。
第二,合理搭配运动强度 和负荷量。影响运动负荷的 主要因素是负荷量和运动强 度。运动强度和负荷量两则 相互制约,强度越大,则量 就要相应减少。
第三,采用适宜的练习密度。在锻炼
中练习密度是指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 与锻炼总时间的比例。运动强度大,练习 密度也较大时,机体得不到休息,不利于 增进健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反之,锻 炼效果必然较差。所以,在进行中低强度 的练习时,一般采用持续性练习。在进行 较大强度练习时应安排间歇。一般准则: 每次练习后,心率恢复到100-120次/分 钟就可以进行下一次练习。
在运动和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使脉搏 加快,而休息、睡觉的时候脉率则会减 慢,在参加运动时,脉搏跳动的越快, 说明运动越剧烈。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脉搏比不经 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 平所需的时间也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 短。
一般情况下,女性心率比男性快, 儿童心率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心率一 般为70~80次/分,初中生为80—90次 /分。
第四,要处理好锻炼与休息的关系。体 育锻炼时,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能量物质 的不断消耗,会出现疲劳。这就要求在下一 次锻炼前,一方面要注意补充必要的营养物 质,另一方面还必须好好休息,使体力得到 恢复。休息的方法有多种,通常可分为积极 性休息和消极性休息两类。积极性休息是一 种在活动状态下的休息。消极性休息是停止 运动,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休息。体育锻炼 后要进行充分和积极的休息,使身体能够实 现“超量恢复”。
人体都有一个最大心率,也就是 说,人体心率的增加是有一定限度的, 这个限度的上限就叫作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220—年龄
根据公式推算,年龄15岁的初三 学生最大心率约为205次/分。
2、测定心率的方法
脉搏是指动脉血管壁随心脏的收缩和 舒张而发生的规律性搏动。
在正常情况下,脉搏频率=心率。
测量的方法是以食指、中指和无名 指的指端触压在手腕的桡动脉处,测量每 分钟搏动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