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基本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

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我们可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和实施策略。

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1.增强文化自信心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2.培养创新思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和智慧。

三、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1.教材选择在编写数学教材时,应相应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可以选取一些与数学紧密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谜语、童谣等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设置数学题材在数学题目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古代算法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理解古人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条件下是如何进行计算的;或者设计一些与中国古代建筑、绘画等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魅力。

3.课堂活动设计设计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游戏和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传统建筑、传统绘画等,并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体验中学习数学;或者设置一些与中国传统乐器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实践案例为了验证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我们在某小学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传统数学教育中往往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借鉴,这也导致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深度,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因此,有必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进行研究和探讨。

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数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哲学思想、数学观念和数学方法,都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更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方法和效果,以期为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数学教育走向更加科学、有效和融合的道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实践,探讨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二是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总结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结合的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三是探讨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提供理论支持;四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发展。

通过研究实践的内容,希望能够探索出一套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并为将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高中数学渗透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数学渗透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数学渗透传统文化教案教学内容:数学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与数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能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解决数学问题。

3. 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传统文化与数学的关系,掌握相关数学应用。

难点: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数学教材、传统文化资料。

2. 教具:投影仪、白板、笔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提出问题:传统文化与数学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介绍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如古代建筑中的几何学原理、古代数学中的算法等。

2. 分析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与数学的关系,探讨其联系和应用。

三、练习与应用(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传统文化中数学元素的练习,如华容道、黄金分割等。

2. 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跨学科思维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文化与数学的关系和应用。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与数学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文化与数学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例谈中华数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方式

例谈中华数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方式

例谈中华数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方式魏金兰我国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5年来,高考全国卷各学科试题都对此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专门编制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考查目标或考查载体的试题,凸显了高考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然而,相关调查说明,对于中华数学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认为不知如何实施.基于这样的现状,本文以高中数学教材中介绍的数学史料的整理为切入点,回观梳理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并例说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的方式,期待抛砖而引玉.2中国历史上的数学家与数学文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优秀的文学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人会想到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孰不知我国古典数学也有辉煌的成就,就像一颗蓝宝石在历史的天空焕发迷惑炫彩,历史上出现的数学大家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开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古圣先贤的刻苦钻研,严谨务实的精神与情操令人高山仰止,鼓励着一代代数学人在数学的顶峰不断地跋涉攀登!3中华数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方式3.1附加式融入课堂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在诠释数学文化和推动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课堂上展示数学家的图片、人生经历、励志故事、趣闻轶事等,去掉后对教学内容没有影响,但是,这些适当的融入对学生具有鼓励和激趣功能.例如,习题中经常遇到秦九韶的?数书九章?的引题,所以中学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秦九韶的生平和他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内容丰富,精湛绝伦.特别是大衍求一术及高次代数方程的数值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那时欧洲漫长的黑夜犹未结束,中国人的创造却像旭日一般在东方发出万丈光芒.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激发考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民族自豪感.例1〔202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文4〔理2〕〕如图l,正方形ABCD内的图形那么此点取自黑色局部的概率是〔〕A.1/4B.π/8C.1/2D.π/4此题以附加的方式将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融汇在几何概型问题中,既考查了数学知识.又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一举两得.事实上,附加的方式一直是中华优秀傳统文化融入高中课堂的主要方式.3.2顺应采纳式融入课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开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开展的作用〞,例如数系的扩展史就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发现史.例2〔1〕远古的人类为了计数的需要,用手指或石子数个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创造了自然数——数出来的!〔2〕为了表示各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及满足记数法的需要,人类引进了负数,如零上2度和零下2度如何区别、表示呢?这就是?九章算术?中关于负数的说法:“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欠出来的!〔3〕大约在四千年前,为了公平分配物质,印度人引进了分数,如买鸭子的四分之一——分出来的!〔4〕公元前几百年,富于理性思维的希腊人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正五边形对角线之长都不是分数,从此,人类知道了世间还存在着另一类数,那就是无理数,无理数的发现还发生过不可理喻的惨案——不可名状,不可公夺,着实无理的数!〔5〕人类至少在上古时代,已经会求解一些一元二次方程了,例如四千多前的古巴比伦人,与减法运算引出了负数有点类似,在求解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在内的高次方程时,一定会出现负数开平方的问题,负数开平方的数,后来被称之为虚数,虚数这个名称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创造的——想象与虚幻出来的!3.3实用器具或图片引入课堂高中数学实验是几乎没有的,很多人认为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研究数学了,然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举目可见的器具都隐含着数学几何原理,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土木工程的一些工具、模具、构件都有几何性质的应用,如墨盒、卯榫、阴阳角铲等,假设能在课堂上展示实物,让学生把玩把玩,那是很有趣味的.例3木工师傅在锯木板时,往往先在木板两端用墨盒弹一根墨线然后再锯,“墨线盒〞它是一种木工使用的专业“划线〞工具,它主要是在木料上画直线,把蘸了墨的线从墨盒里拉出来,两头固定住,将线从中间提起,然后松手,只听“啪〞的一声,一条笔直的黑线,就打在了木料上,木工就可以切割使用了,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另一个是如果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假设是墨线盒能在课堂上展示,那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引入数学教学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局部,也会推动教学方法的开展,有了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润滑,拉近了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让学生置身在数学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对数学的感悟会更深切、更亲切,这是单纯的数字和图形所不能给与的,可以相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数学课,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数学文化价值的认识,改变学生的数学观,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保持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徐品方.数学趣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2】李兆华,中国数学史根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21【3】陈斌.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的开展史[J].数学教学通讯,2004〔21〕:4-6【4】王宪昌.关于数学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兼评?高中数学课程标淮?中数学文化内容的设置[J].数学教育学报,2021,16〔1〕:44-47。

一年级数学教案渗透传统文化

一年级数学教案渗透传统文化

一年级数学教案渗透传统文化摘要:一、引言二、一年级数学教案的设计原则1.融合传统文化元素2.注重学生兴趣与实际操作3.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具体教案内容1.数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1) 数字的起源与演变2) 数学家的故事2.数学符号与传统文化结合1) 汉字中的数学符号2) 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符号3.数学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1) 面积与土地测量2) 几何图形与传统建筑四、教学实践与反思1.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2.学生反馈与教学效果评估3.教学改进与优化方向五、结论正文:一年级数学教案渗透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数学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素养。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以下是一份一年级数学教案,旨在渗透传统文化。

一、引言数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以让孩子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为此,我们在设计一年级数学教案时,要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之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一年级数学教案的设计原则1.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数字、数学符号和数学概念等方面,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例如,介绍数字的起源与演变,让学生了解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和罗马数字等不同文明的计数方法;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兴趣与实际操作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兴趣多变。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游戏、动手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通过分组竞赛、抢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3.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传统建筑,了解几何图形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

三、具体教案内容1.数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1)数字的起源与演变:介绍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和罗马数字等不同文明的计数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发展历程。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模板范文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模板范文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模板范文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It is essential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mathematics teaching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both subjects. By incorporating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math lesson templates, educators can create a more engaging and meaningful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This approach not only fosters a deeper conne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he subject matter but also promote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ppreciation.小学数学教育在塑造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对两个学科的理解和欣赏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模板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和意义深远的学习体验。

这种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与学科内容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还促进了文化意识和欣赏。

One way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math teaching is to use examples and scenarios from historical contexts. By presenting mathematical concepts through historical events or famous culturalsymbols, students can better relate to the material and underst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example, teachers can use stories from ancient civilizations or famous mathematicians to illustrat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making the content more relatable and engaging for students.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是利用历史背景中的例子和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在研究背景中,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在数学学习中的潜在作用。

在研究意义部分,突出了结合传统文化和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正文部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合方式、案例分析、效果评估和策略探讨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探讨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实践研究、关系、融合方式、案例分析、效果评估、策略探讨、结论总结、展望未来、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数学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石,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提倡和弘扬,其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智慧,与数学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目前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还比较有限,缺乏系统的实践和深入的探讨。

对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有效运用传统文化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方式和效果评估,为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以人教版数学“圆的认识”教学为例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以人教版数学“圆的认识”教学为例

-095-2023年第30期(总第370期)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教育持续发展的根基[2]。

2021年,教育部对相关课程教材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顶层设计,研究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便是在它的基础上编订而成的。

新课标指出:“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和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在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思维与能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不仅要注重核心素养的表达,而且要使核心素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构建核心素养体系必须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内涵。

数学文化不仅包含公式和定理,也包含数学家的探究过程,蕴含丰富的人文元素,尤其是数学家身上脚踏实地、苦心孤诣的钻研精神,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真、善、美”三个维度。

美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元素。

在小学数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例题、习题以及相关背景性文字等,尽管呈现方式多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入挖掘。

本文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为例,主要从三个环节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如图1):首先,在导入部分,选择创设精美导入,渗透传统美学教育,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其次,在概念教学部分,选择挖掘字源概念,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这是课堂的核心部分,应占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最后,在课堂小结部分,选择渗透数学史料,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时长为5分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以“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为例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以“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为例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一、课前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是教育部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在语文课堂中能够让学生体会汉字演变、儒道墨家、古代诗词歌赋,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美术课堂可以将现代化建筑与古代传统建筑对比,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科学课堂讲述古代文化遗产,如指南针、陶器与瓷器、火药、造纸术等的发明与使用,探索其中蕴藏的科学小知识;在语文课堂通过字谜、诗词、童谣等多种情境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充满传统文化的味道。

如何才能做到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北京景山版教材一、二年级课程中“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尝试结合古代钟表来让学生领略时间的演变过程;探索日晷的运行方式可以与三年级“方位的认识”相结合,体会古人运用大自然的智慧;古代干支纪年法可以与四年级“最小公倍数”学习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年份的排列与表达方式。

将这些繁杂的知识点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一堂既有文化底蕴又有丰富数学知识的数学课,体现传统文化之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以“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为例李欣欣(唐山市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河北唐山063200)摘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现代教学的新要求。

在小学数学课堂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相结合,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时间的表达方式、探索日晷的运行方式以及研究干支纪年法的排列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建立系统的数学思维,增强数学素养,增加民族自信,也使得小学数学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而变得更加深刻有内涵。

关键词:小学数学;传统文化;数学思维;民族自信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8-0034-04342021年第28期/A(10)图1现代钟表面与十二时辰划分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

创意设计教学巧妙渗透文化——以《圆》为例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数学文化

创意设计教学巧妙渗透文化——以《圆》为例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数学文化

创意设计教学巧妙渗透文化——以《圆》为例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数学文化摘要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出很多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成果,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中渗透我国传统数学内容,对于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意渗透数学教学数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当代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兴趣也比较淡薄。

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语文和品德学科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也应该渗透中国传统数学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中在对数学与文化的关系阐述中提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也更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培养人才方面,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数学文化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意义重大。

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一)数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数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要结合学科特点,选择有关学科领域典籍、人物故事、基本常识、成就、文化遗存等具体内容在小学数学教材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以及数学文化等领域中呈现。

(二)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现状分析郑瑞《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分析》中认为,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内容看来,数学文化仍未能很好地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融合。

小学数学考试考核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部分相对较少,学校对数学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发掘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发掘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发掘在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意义。

因此,将传统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孙子兵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因其思想精深、战略让人信服而备受世人推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孙子兵法》来传授数学思维方法和策略应用。

比如,在数学竞赛的备战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孙子兵法》中"将计就计"、"声东击西"等策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竞赛中获取更高的成绩。

2、中国古代算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古代算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算学的历史、发展和思想,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同时,通过教授一些古代算法,比如"算盘"和"望远镜"等,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的奥妙,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中华民族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民族数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了一系列丰富的数学内容和思维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介绍中华民族数学文化的历史、特点和思想内涵,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数学的意义。

同时,通过开展一些数学文化活动,比如"算术秘籍"比赛、"完成古代算法"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和神奇。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发掘1、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意义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思想内涵,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意义。

同时,通过开展一些数学文化活动,比如"数学文化之旅"、"走进数学之家"等,让学生在参观中理解并体验到数学知识的神奇和奥妙。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一、引言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无处不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的含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意义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强调和谐、尊重、合作。

将这些价值观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思维的开放性和内涵的深刻性,具有独特的哲学思考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丰富数学知识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如书法中的比例、园林中的对称、诗词中的数学意味等。

将这些有关数学的元素融入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内涵,使数学知识更加丰满和有趣。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研究1.案例分析一: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学元素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华传统艺术作品,如中国画、京剧等,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元素。

通过观察、讨论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如对称、比例等。

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2.案例分析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如《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这些故事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案例分析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程设计在数学课程设计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的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的探究

探索篇•方法展示一、课题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下文简称《纲要》)是教育部为了贯彻党的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2014年3月26日制定并发布。

《纲要》指出要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很多学校对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学内容缺少整体性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系统设计,侧重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缺乏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为此,我们进行了粗浅尝试、初步探究。

二、现有理论成果郑毓信对整体性文化传统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影响作了分析和研究。

刘菊芬就《墨经》的“数理关节”进行了“观瞻”,对中学数学教育渗透《墨经》进行了研究。

梁艳提出了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将中华数学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潜移默化原、持之以恒等原则。

陈玉坤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成才进行了研究,刘继统对具体内容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王璟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初步探究。

三、课题概念界定“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数学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业成绩没有特别要求,防止又进入“以成绩论英雄”———应试教育的固定思维。

“渗透”比喻一种思想或势力逐渐向其他方面扩展。

“渗透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旨在将中华优秀数学文化逐步融入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和理论基础1.活动设计围绕几个方面测量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设计《初中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调查问卷》,作为衡量初中生民族自尊自信的依据;采用张爽的《中学生学习兴趣量表》,测量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依据,检测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PPT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PPT

方法一:通过 数学题目体现
传统文化
方法一:通过 数学题目体现 传统文化
子标题: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内容:通过修改数学题目,增 加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算术 题中使用传统民族舞蹈中的节 奏,或者引入民族节日的计算 题目。
方法一:通过 数学题目体现 传统文化
子标题: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问 题
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 数学问题,例如关于传统建筑面积的计 算题目,或者以传统美食为主题的分数 计算题目。
子标题:组织传统文化数学竞赛活动
内容:组织传统文化数学竞赛活动,鼓 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传统文化相 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
总结
总结
内容回顾:通过数学题目体现 传统文化、教材内容融入传统 文化、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 中的数学内容三种方法
结论: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动力。
方法二:通过 教材内容融入 传统文化
子标题:探索教材中蕴含的传 统文化元素
内容: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其 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 在数学问题中融入传统文化中 的数字、符号或图案。
方法三:通过 实践活动体验 传统文化中的
数学内容
实践活动体验 传统文化中的 数学内容
子标题: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并进行数学 解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教育PPT
目录 引言 方法一:通过数学题目体现传 统文化 方法二:通过教材内容融入传 统文化 方法三: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传 统文化中的数学内容 总结
引言
引言
欢迎词: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 讲座 目的: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案例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案例

数学教课中浸透传统文化事例—鸡兔同笼问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本节课依照“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设计一条主线。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数感。

指引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目光去察看、思虑、解决四周的问题。

经过向学生供给了现实、风趣、富裕挑战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睁开议论,从多角度思虑,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能够应用猜想法、列表法(逐个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定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逐渐研究不一样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沟通学习的过程中,累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教课中浸透中华优异传统文化。

大概在1500 年前,在《孙子算经》记录的还认识了古代对这种题的解法叫做“砍足法”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为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为了“双脚兔”。

这一思路新奇而奇异,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美不已。

这种思想方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纳直接的剖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变,直到最后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很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能够转变为这种问题。

因而可知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只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并且还认识到我国古代很早的数学论著中就已经波及到先进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无不令他们叹服。

教材剖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公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一方面培育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另一方面使学生领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本节课借助《孙子算经》中记录的“鸡兔同笼” 原题进行介绍,并经过学生绞尽脑汁该问题的画面激发学生解决该类问题的兴趣。

因为“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不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所以教材以化繁为简的思想为指导,先在例 1 中安排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 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的方法。

例谈中华数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方式

例谈中华数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方式

天空焕发迷惑炫彩.历史上出现的数学大家和他们
的研究成果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古圣先贤
的刻苦钻研,严谨务实的精神与情操令人高山仰止,
激励着一代代数学人在数学的高峰不断地跋涉攀登!
时间 先 秦, 春秋 战国 时期
西汉
魏晋
人物 数学家 思想家
张苍, 耿寿昌 编辑成

P26:函数概念 阅读与
的发展历史
思考
P91:中外历史 阅读与 上的方程求解 思考
P30:祖暅原理 与柱体、锥体、
球体的体积
阅读与 思考
展现的 主要方
面 数学概 念发展
思想方法介绍
思想方 法介绍
历史人 物
李善兰
王孝 通、贾 宪、秦 九韶
祖暅
14
福建中学数学
2018 年第 7 期
第四章: 圆与方程
至此,我们得到了数列{bn} 的递推公式.
故由性质
2
可得
bb11
+ +
b5 b9
= 3b3, = 7b5,
那么 b9 = 7b5 − b1 = 7(3b3 − b1) − b1 = 21b3 − 8b1 = 55 , 即蜜蜂爬到 9 号蜂房共有 55 种不同的爬法数.
例 2 (2012 年高考江西卷·理 6)观察下列各 式: a + b =1 ; a2 + b2 = 3 ; a3 + b3 = 4 ; a4 + b4 = 7 ; a5 + b5 = 11 ;…;则 a10 + b10 = ( )
第一章:
算法初步
第一章:
算法初步
第一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案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案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教学案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不忘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不忘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大教育家孔子、数学家祖冲之的思想理念在数学课中常常被传承。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常常用大教育家、先贤们的思想来鼓励学生学习,激励学生进步。

如在教学中《乘法口诀》时,作者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收集、筛选资料,形成交流的材料,到班级交流。

作者将这些资源实行整合,制作成课件,在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中,将《乘法口诀》的发展、演变过程表达在学生面前。

又如,在教学《数学方广角――对策》时,引用“田忌赛马”的故事,播放这个故事的Flash影像,回顾赛马过程,利用课件演示对阵图,在归纳、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经历了每一个回合的过程,体会了最优化的思想。

创建这样浓浓的“传统文化味”,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添了学生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过程的“小知识”:若设想他按刘徽“割圆术”的方法去求,就会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需要花费的时间和付出的劳动,以此让学生体会祖冲之的聪敏才智和顽强毅力;介绍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和付出的辛苦卓绝的劳动;介绍古代和现代数学家成长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如教学《计算工具的理解》时,教材仅仅简单地介绍了算盘产生的年代以及算盘算珠的简单认读,而“算盘”作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计数和计算工具,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对世界计数和计算工具史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很有必要让学生对其实行深入探究。

于是,作者让学生在课外通过上网、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对其实行研究。

类似的实践活动在一些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中也积极展开,如教学《对称》时,让学生收集图案,并利用电脑设计“对称”图形;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设计主题网站,理解我国古代的历法,理解平年、闰年以及日历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学习《简易方程》,组织学生研究方程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去研究《九章算术》;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研究分数在中国的发展,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案例—鸡兔同笼问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本节课依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设计一条主线。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解决周围的问题。

通过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应用猜测法、列表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约在1500年前,在《孙子算经》记载的还了解了古代对这种题的解法叫做“砍足法”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

由此可见这个问题的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而且还了解到我国古代很早的数学论著中就已经涉及到先进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无不令他们叹服。

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一方面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本节课借助《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原题进行介绍,并通过学生冥思苦想该问题的画面激发学生解决该类问题的兴趣。

由于“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不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所以教材以化繁为简的思想为指导,先在例1中安排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的方法。

教材先让学生利用列表法来解决问题,再向学生介绍“假设法”和列方程的解题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在这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接触过类似的问题,尝试过用方程解决这样的问题;奥数题中也有专门类似的问题研究。

因此,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的程度会参差不齐。

学生虽然对这个问题不是很陌生,所以找准有效的连接点,是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原题.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2.理解题意师:同学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请试着说一说。

师:这道题的意思正如同学们所想的一样,也就是:(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3.揭示课题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古书中的原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探索,主动构建】1.出示例1师:为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分别换成“8个头”和“26只脚”,就变成了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2.理解题意师:“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分别是什么意思?3.尝试、探究1)、猜测、列表法师:猜一猜鸡和兔可能有多少只?(生猜)师:“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师:刚才,我们是在随意猜,其实还可以有顺序的来猜。

(课件出示表格)师:如果先猜有8只鸡和0只兔,就有几只脚;和题目中26只脚相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怎么办?如果再猜有7只鸡和1只兔,就有几只脚,脚的只数怎样?(还少);如果把兔的只数再增加1只,鸡变为多少只,脚有几条?发现了什么了?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鸡和兔的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1只兔、减少1只鸡,脚的总只数增加2只;反之,每减少1只兔,增加1只鸡,脚的总只数减少2只。

这个2是怎么来的呢?%按照这样的方法试下去,能不能得到鸡和兔的只数呢?你们感觉这种方法怎样?生:当头和脚的只数较多时,用一一列举不容易找出答案,我们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

【设计意图】通过列表法,让学生寻找这道鸡免同笼的答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动力。

2)、假设法A、假设全是鸡师: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生对着自己写的算式说想法: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就有2×8=16只脚,而笼子里实际有26只脚,这样就少了26-16=10只脚,需要把鸡换成兔,而1只兔比1只鸡多2只脚,这样就有10÷2=5只兔,鸡的只数就是8-5=3只了。

*师: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口头检验。

B、假设全是兔师: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桌边讨论边写算式。

(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

)师:这是一位同学写的算式,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假设笼子里全是兔,就有4×8=32只脚,这样比实际的脚数多了32-26=6只脚,需要把兔换成鸡,1只鸡比1只兔少2只脚,这多的6只脚就需要把3只兔换成3只鸡,这样就有6÷2=3只鸡,也就知道有8-3=5只兔了。

师:在列表、画图的基础上,我们想到了两种算术方法。

回头看看这两种方法的第一步,一个假设全是鸡,另一个假设全是兔,我们给这两种方法起个名字吧。

(假设法)C、总结方法:算术法。

$小组合作交流,①同桌讨论,尝试独立列式解答。

②集体反馈。

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兔数=(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设计意图】由于假设法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因此在学生汇报解题方法时,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的方法,搭建起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经过适时的点拨,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方法,体验成功。

3)、方程法: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了吗?学生汇报列方程的方法。

师: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

通过题目的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鸡的腿=26条腿)、用方程解:(见书第114页有另一种解法)解:设鸡有x只,兔有(8—x)只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2x+(8-x)×4=262X+32-4X =26 (师生共同解方程)32-2X=262X =32-262X =6-X =6÷2X=38-3=5(只)4、小结:引导学生寻求一般性的解题方法,即假设法和方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适时的总结,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性的方法。

5、介绍古人用的抬腿法:(见书第114页)小结:。

古人所用的“抬腿法”其实也是假设法中的一种思路,可见古人的解题思路是多么的巧妙。

算术法: 总脚数÷2-总头数=兔子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的价值。

三、巩固练习回应引入时的古题,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计算。

然后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龟鹤问题、乘船问题、合作植树问题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拓展练习:第115页“做一做”第1至2题(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大船相当于“兔”,小船相当于“鸡”)¥【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回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在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理由。

用哪种方法合适?为什么?拓展练习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巩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五、全课小结: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想一想你在本节课都学习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1、持之以恒原则。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在数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应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

2、情境创设原则。

利用各种途径,创设能吸引受教育者的感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境,使他们的学习与参与兴趣调动起来,达到耳濡目染、春风化雨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原先是小学奥数学习的内容之一。

现作为数学教材内容《数学广角》。

针对学生现状,我在教材的处理和目标的制定上,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多角度地思考,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并且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经历“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样的列表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一定的层次。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交流时,有些学生用逐一列表的方法,也没去指责他们,而是肯定他们想出好的方法;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则在课中请他们总结根据题目的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的优点。

这样做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就会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5、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了假设的数学思想和列表的策略,不仅可以解答古代数学趣题——鸡兔同笼,还能解答我们身边的很多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