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水调歌头》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简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着眼中秋月明、并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翻译/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美丽月宫,经受不住寒冷。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清冷的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
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离别的时候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古诗的意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且问江横何处是。
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开篇两句,描绘了他对月亮的思念和对乡愁的追忆。
这首诗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充分展现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水调歌头》为主题,探讨苏轼古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并共享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是经典中的经典,它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易逝的感慨。
苏轼借助明月和江横的意象,表达了他对乡愁的深切情感,以及对人生沧桑和无常的思考。
这种情感的表达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2.在现代社会,人们可能已经离开故乡多年,故乡的变化和亲人的思念可能成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
《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且问江横何处是。
”这两句话,正是代表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家人和故乡的情感,但当月明江横之时,这种乡愁和家国情怀便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3.苏轼古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情感的表达,更在于对生命、自然和人情的思考。
苏轼通过《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当明月照耀江横之时,他感叹人生转瞬即逝的无奈和惋惜。
这种人生的思考和抒情感怀,深深触动了后人的心弦,使《水调歌头》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4.个人对《水调歌头》的理解,是在对古诗的欣赏和鉴赏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沧桑和无常。
每当夜深人静,月明江横之时,我也会沉浸在苏轼的诗意之中,思绪万千。
故乡的味道、亲人的倩影、时光的流逝,一幕幕情景如泉水般清晰。
《水调歌头》不仅给我带来了诗意的享受,更让我思考生命的真谛和人情的深浅。
总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古诗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故乡和人生的思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易逝的感慨。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和人生思考上具有深远的意义,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在当代社会,人们依然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乡愁和家国情怀,深思人生和时光的流逝。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兼谈诗歌教学模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兼谈诗歌教学模式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一直都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尤其是古诗,语言文字方面常用处理文言文的方法来教学,思想感情方面则用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方法来教学,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于傲洋在《试论诗歌教学的三个阶段》中提出了诗歌教学的三阶段教学法,设计了一套“准备――参与――发挥”的诗歌教学模式,张厚感在《中学诗歌教学策略》中提出了以简驭繁,用点评、朗读、背诵来消化诗歌的策略等。
现在,朱光潜先生的《诗论》正日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和理论工作者的青睐,成为读诗和教诗的圭臬。
教授一首诗,首先要明白何为诗。
人心灵深处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悲欢得失等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便需要通过一种方式宣泄和释放,当这种宣泄的情感以意境的方式呈现在作者的脑海中,再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诉诸笔墨,便形成了诗歌。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诗歌就是心灵的产物,诗歌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内至外、从抽象到具象、由意识向物质的过程。
因此,教授一首诗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作者的心灵,去游走作者当年彼情彼景的过程。
下面笔者将结合前人的理论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诗歌的教学模式。
一、感知全诗语言文字是诗歌的物质外壳,是诗歌欣赏者唯一可以现实地接触的东西,也是读者进入诗人心灵的门户。
感知全诗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了解作者及该诗的写作背景,这是欣赏者融己入境、产生共振的前提;另一方面则是疏通全诗的字面意义,即将语言文字信息跟具体的人、物、景、事、情、意等准确联系起来,这是合理地呈现意象、再造意境的基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作者因为与当权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到密州后,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与胞弟苏辙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苏轼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化名人,他的诗词作品广为流传,其中《水调歌头》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诗以婉约、细腻、含蓄的笔触描绘了别离之情,情感真挚、扣人心弦。
下面是对苏轼《水调歌头》的赏析。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七绝词,它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以望舒的方式叙述了一个离别的场景,情感的表达真实而深入。
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直接揭示了诗人目睹离别之情的现场。
明月作为一个恒久不变的自然现象,与离别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而“把酒问青天”则意味着诗人对天地万物的呼唤,抒发内心的苦痛和无奈。
随后的几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困惑和茫然无措。
诗人并不知道眼前的离别是天意还是凡人之事,尤其是对于离别的时间和地点也一无所知。
接下来的几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离别的恐惧之感。
诗人希望通过乘风归去,但又担心琼楼玉宇高处的寒冷,这里寓意着过去的荣华富贵,同时也是对未来的迷茫。
随后的几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通过起舞弄清影,诗人在表达对离别人的思念之余,也展示了自己内心的纵情欢乐。
然而,“何似在人间”则表明诗人认为人间的乐趣和欢愉都无法与天堂相比。
接下来一段描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远离家园后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眠之夜。
通过对于离别之情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的情感。
最后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对离别之情的总结。
诗人认为离别本就是人生的常态,不应该有恨,而是应该淡然面对。
同时也暗示了悲欢离合的必然性,像是在提醒人们要坦然面对离别的现实。
《水调歌头》通过苏轼婉约细腻的笔触,成功地揭示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与心理变化。
这首词不仅流传至今,而且被音乐家改编为歌曲,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婉约、细腻、含蓄的笔触描绘了别离之情,情感真挚、扣人心弦。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①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月;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山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抒怀,结尾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与弟苏辙都是唐宋八大散文家。
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
3、但愿:只希望。
从全词来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与深深的祝福的感情。
4、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如李白的《静夜思》: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相见欢》: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5、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一句包含怎样的人生哲理?赏析:作者由月引出离别,把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联系在一起,说明世间万物不可能十全十美,表达出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态。
哲理:人世的聚合离散犹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叹和悲伤了,显示了作者旷达的胸襟。
6、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并解释“婵娟”。
这两句表明情谊的相通,不受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达了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7、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何理解?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达了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8、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达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豁达情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基础过关】1. 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
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其名为,他和苏轼及并称文坛“三苏”。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
3、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答案】1.交代作词的时间和缘由弟弟苏辙苏洵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3. 又恐何似【解析】考查与苏轼及本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平时要注意积累。
4.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每空0.5分,共3分)①宫阙()②琼()楼③朱阁()④绮()户⑤婵()娟⑥不胜()寒【答案】①què②qióng ③gé④qǐ⑤chán ⑥shèng【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
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5.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把酒:(2)天上宫阙:(3)归去:(4)不胜:(5)起舞弄清影:(6)何似:(7)何事:(8)别时圆:(9)此事:(10)婵娟:【答案】(1)端起酒杯。
把,执、持。
(2)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3)回到天上去。
(4)胜,承担、承受。
经受不住。
(5)意思是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跟着舞动。
(6)哪里比得上。
(7)为什么。
(8)在人们分别时圆。
(9)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10)指月亮。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
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了拟人、反问。
这一问似乎是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作弄人,给人增添离愁,其实是写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愁帐,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怀恋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对不幸的分离者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诗词原文】《水调歌头》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精华赏析】关于苏轼这首词的主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抒发中秋感慨,表达中秋祝愿,这首词也成为了中秋诗词经典中的经典。
第二,就是表达兄弟之间的手足亲情。
这首《水调歌头》中秋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这一年,苏轼正在密州知州任上。
中秋佳节的晚上,苏轼挥笔写下了吟咏中秋的千古名作。
在这首词前面还加了一行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子由,就是弟弟苏辙的字。
苏轼在这首词的序言中说“作此篇,兼怀子由”,明确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词一开篇就颇具苏东坡式的豪迈。
中秋是一年中明月最美好的时光,岂可轻易辜负!苏轼劈头一问,其实已蕴含着对自然天道的质疑: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着宇宙天地的呢?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苏轼不善饮酒,可是面对着宇宙的玄妙,他也忍不住对酒当歌,把酒问月:他仰望着自古以来就高悬夜空的明月,穿越时空隧道与古人思接千载。
世间人事在发生着沧桑巨变,可是永恒不变的明月却依然充满睿智地凝望着人间的陵谷变迁。
既然是“把酒问青天”,接下来笔锋自然一转来到了天上:“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人间已经沧海桑田,那么天上现在是何年何月何日了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是整首词当中最有“仙气”的几句。
随着苏轼的情绪抒发,我们仿佛能够看到高台上翩翩玉立的苏轼,宽袍长袖随着秋风轻轻扬起,好像是一位随时都能御风而行的神仙真人。
苏轼在词中所写到“天上宫阙”其实象征着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远离人间俗世,归隐田园山林的悠然。
在他的词中,“天上”和“人间”实际是代表着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纠结。
有关中秋或者月亮的古诗
有关中秋或者月亮的古诗一、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衍生注释: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这里指想象中的仙宫。
4. 不胜:经受不住。
5. 弄:玩赏。
6.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7. 绮户:雕花的门窗。
8. 婵娟:这里指月亮。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思索与感叹。
情感极其丰富,既有对胞弟苏辙的思念,又透露出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表现手法多管齐下,开篇就以把酒问青天的奇特想象引人入胜,直接和青天对话,大胆又富有浪漫色彩。
接着对于天上宫阙的想象,在欲归又恐的纠结中,展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眷恋。
下阕中对月的质问,把月的阴晴圆缺和人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充满哲理。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将美好的愿望抒发到极致,豁达又温馨。
四、作者介绍:苏轼,北宋大才子,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在诗词文画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
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但他乐观豁达的性格让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写出很多精彩的作品。
他的诗词风格豪迈奔放又不失婉约细腻,像一座艺术宝库,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五、运用片段:1. 在中秋的家庭聚会上,大家都在各种晒幸福,吃到一半,我突然想起远方不能回来的表弟。
于是我端起酒杯,对着月亮念起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嘿,这一句就把那种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全家人的祝福都包含进去了,气氛变得有点小感动又不失温馨,大家都沉默了一会,然后都纷纷点头,表示这词真的太应景了。
2. 学校举办中秋诗词朗诵会。
一个同学上台,深情款款地朗诵起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古诗水调歌头苏轼翻译赏析
古诗水调歌头苏轼翻译赏析苏轼写的水调歌头诗词较为有名的共有三首,分别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三首诗词赏析如下:第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言】《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作上片反映执着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水调歌头》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中秋节古诗词: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节古诗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个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经典的哲理古诗词原文及赏析
【导语】由于诗与哲学共通点都是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为天职,所以哲理诗通过⽤不同议论⾃⾝特点去揭⽰某事物本质演变规律,在叙述过程中“理⽞”,很有见地以形象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
下⾯就给⼤分享下经典的哲理古诗词原⽂及赏析,欢迎阅读! 【篇⼀】 ⽔调歌头/苏轼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古来难以周全。
既然如此,⼜何必为暂时的离别⽽感到忧伤呢? 浣溪沙·游蕲⽔清泉寺/苏轼 ⼭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泥,潇潇暮⾬⼦规啼。
谁道⼈⽣⽆再少?门前流⽔尚能西!休将⽩发唱黄鸡。
谁说⼈⽣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游⼭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峦重叠⽔流曲折正担⼼⽆路可⾛,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出现⼀个⼭村。
不论前路多么难⾏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能“绝处逢⽣ 【篇⼆】 将进酒/李⽩ 君不见, 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得意须尽欢,莫使⾦樽空对⽉。
天⽣我材必有⽤,千⾦散尽还复来。
烹⽺宰⽜且为乐,会须⼀饮三百杯。
岑夫⼦,丹丘⽣,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曲,请君为我倾⽿听。
钟⿎馔⽟不⾜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酒⼗千恣欢谑。
主⼈何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裘, 呼⼉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时光易逝,如江河⼊海⼀去⽆回;⼈⽣苦短,转眼间青丝变⽩发。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水调歌头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秋词之一,是古代大诗人苏轼的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参考一下。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⑴,欢饮达旦⑵,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⑶。
(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⑷。
不知天上宫阙⑸,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⑹,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⑻。
起舞弄清影⑼,何似在人间⑽?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⑾。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⒀。
但愿人长久⒁,千里共婵娟⒂。
【白话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月,诗人从各个方面进行描写。
第一大段,诗人望着天上的明月,浮想联翩。
他当时可能略带醉意,竟不知道月亮是何时出现的,居然端着酒杯,反而去问青天。
苏轼的中秋古诗词
苏轼的中秋古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衍生注释:1. “把酒问青天”中的“把酒”就是端起酒杯的意思。
2. “琼楼玉宇”指的是美玉砌成的楼宇,这里代表天上的宫殿。
3. “不胜寒”的“胜”读“shēng”,表示承受的意思,“不胜寒”就是经受不住寒冷。
4.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是朱红色的楼阁,“绮户”是雕花的门窗,月光转过楼阁,低低地照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那些没有入睡的人。
5. “婵娟”在诗里指月亮。
二、赏析:这首词开篇就很有气势,苏轼对着青天发问,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这就像是在跟上天对话一样。
他想去天上,可又担心天上太冷。
这多像我们啊,有时候想追求美好的东西,可又害怕有不好的一面。
下阕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多么深刻的感悟啊。
把人的离合和月的圆缺相类比,说这种事从古至今都难以圆满。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虽然相隔千里,但是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这就像即使我们和亲人朋友离得远,可是我们的心可以靠得很近,月亮就成了这种情感的纽带。
三、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是他的文学才华极高。
他的作品风格豪放豁达,也有婉约细腻的一面。
他在诗、词、文、书、画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对亲友的思念,还有对自然的热爱。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小李在中秋节那天分开了,他要去外地工作。
我望着天上的月亮,突然就想起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就给小李发消息说:“兄弟,今天中秋,咱们虽然分开了,但是就像苏轼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咱们的心可一直在一起呢。
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该词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每一首古诗词曲,都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的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原文】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1、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2、达旦:早晨;白天3、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4、但:只。
5、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
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
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
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
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下片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
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中秋好古诗
中秋好古诗一、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衍生注释:1. “宫阙”:宫殿。
这里指想象中的月中宫殿。
2.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3. “不胜”:经受不住。
4. “婵娟”:这里指月亮。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词以中秋明月为线索,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
情感丰富多层,既有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又委婉地流露出他在仕途上的坎坷遭遇及旷达超脱的情怀。
从表现手法来看,词人把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写景和抒情巧妙地融合起来。
例如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以一种豪迈的气势向天问月,充满奇幻的想象。
下阕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词人从月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有一种哲理的思考在其中,是对人生常态的一种豁达态度,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美好的祈愿,情感真挚动人,全词境界开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四、作者介绍: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然而他心胸豁达,在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诗、文、书、画都别具一格,他的作品往往既具有深刻的内涵,又不乏诙谐幽默之处,很能体现传统文人的博学风骨和乐观精神。
五、运用片段:1. 中秋佳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小侄子突然问:“月亮上到底有没有神仙啊?”我笑着说:“这可说不定呢,就像苏轼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古人都充满着好奇呢,也许真有神仙住着呢。
”2. 有一年中秋,我在外地打工没能回家和家人团聚。
晚上独自看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满是思念,不禁想起苏轼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秋为主题的古诗词
中秋为主题的古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衍生注释:1.“把酒问青天”中的“把酒”就是端起酒杯。
2.“琼楼玉宇”指美玉砌成的楼宇,这里指想象中的仙宫。
3.“不胜寒”的“胜”读“shēng”,承受不住的意思。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月光的移动,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有心事不能入眠的人。
5.“婵娟”在这里指月亮。
二、赏析:这首词开篇就以问句引起人们的遐想,苏轼把酒问苍天,对宇宙和人生进行思考。
他想去天上宫阙,又担心那里太过寒冷孤寂,觉得还是人间好。
下阕中,月光照着无眠之人,他开始思考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之间的关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充满哲理,把人生的无奈和月亮的自然现象相类比。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美好的祝愿,虽然相隔千里,但共享一轮明月,情感真挚深沉,整首词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作者介绍: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他的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壮阔之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他为人豁达乐观,这种性格也体现在他的诗词创作中,他的作品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四、运用片段:记得那次和朋友分别,我们都很不舍。
望着天上的明月,我就想起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就好像苏轼思念远方的兄弟一样,我们虽然即将分隔两地,但我们的情谊就像那明月,永远都在。
这时候我就想啊,人生就是这样,有相聚就有分离,就像月亮有圆有缺,不过只要心中有那份牵挂,距离又算得了什么呢?月亮它可不管我们是开心还是难过,就那么高高地挂着,可我们的友情却能像这千古流传的诗词一样,永远不会褪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什么意思?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什么意思?讨论重点:⽔调歌头·明⽉⼏时有(明⽉⼏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什么意思?)明⽉⼏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什么意思?⼀般平常⼈的思路是:我端着这酒杯,举过头顶,试问青天明⼏时才会出现?⼀定会把“把酒问青天”⼀句放在前⾯,然后才是所问的内容⼀⼀“明⽉⼏时有”。
似于这样写更符合逻辑,符合顺序,符合常理……⽽⼤⽂豪苏⼤学⼠却偏偏倒过来写!他这样⼀倒,意境就绝然不同!你得仔细琢磨说明写诗是可以“不按常规出牌”的(请注意这个引号)。
如写蛙声,可以写成三五声,就跳过那个四!你说三五声与三四声,哪句形象⽣动哪句⽼⼟呢……“明⽉⼏时有,把酒问青天”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时有,把酒问青天”出⾃宋代苏轼的《⽔调歌头·明⽉⼏时有》全诗是中秋望⽉怀⼈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限怀念之情。
原⽂: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译⽂:明⽉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恐怕在美⽟砌成的楼宇,受不住⾼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下清影,哪像是在⼈间。
⽉⼉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
明⽉不该对⼈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们离别时才圆呢?⼈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的亲⼈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也能共享这美好的⽉光。
《⽔调歌头》应该是在什么意境⾥⾯写出来的呢?《⽔调歌头》创作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当时外放于密州。
外放的原因是苏轼与当政的王安⽯政见不同,⾃求外放。
我们知道,古⼈读书做官⽬的是修⾝齐家平天下。
其时苏轼正在外放,显然是⽆法实现⾃⼰的政治抱负的。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古诗词鉴赏题目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词鉴赏题目
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了这个主题?
2、“明月几时有?”中的“明月”是指什么?它在诗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诗中的“长空”的描写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
4、诗中使用了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形象,请选取其中一处进行详细解读。
5、诗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哲理?
6、诗中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选取一处进行分析并解释其作用。
7、诗中的韵律和格律如何?它们对整个诗歌的节奏和韵味有何影响?
8、诗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或片段?请解释其含义和艺术效果。
9、诗中作者情感的变化有哪些?通过哪些词句或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10、你对这首诗有何个人的理解和感受?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
山东省诸城市) 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5.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6.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7.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8.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诗词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诗词赏析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
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
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
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