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典型案例3篇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3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3日期:XX月XX日个案姓名:小明性别:男年级:三年级个案描述:小明是一个三年级的男孩,他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
他告诉我,他感到自己不够聪明,无论怎么努力都学不好。
他经常比较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成绩,总是感到自卑和沮丧。
他还说,他的父母对他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视,经常和他严厉地批评他,这让他更加没有自信心。
心理辅导过程:初次面谈时,我先和小明聊了聊他的感受。
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智商和价值的唯一标准。
我还和他分享了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让他明白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在后续的辅导过程中,我和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
我帮助他设定了一些小目标,并鼓励他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在学习上,我和他一起找到一些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除了学习上的帮助,我还和小明一起讨论了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我鼓励他和父母沟通,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我也向他建议与父母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了解小明在学习上的困难。
心理辅导成果:经过几次辅导,小明的学习态度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他逐渐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并学会了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
他开始有了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同时,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改善,他们开始更加理解和支持小明的学习。
我会继续和小明保持联系,关注他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
在他遇到困难时,我将继续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1. 案例一:建立积极的研究环境在一所小学里,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研究环境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设立放松区:学校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放松区,供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使用。
这个区域内有舒适的座椅、放松音乐和一些放松活动,帮助学生们缓解研究压力。
- 鼓励合作研究:学校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研究,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和支持。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聘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并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2. 案例二:培养积极的心态一所小学为了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 鼓励学生设定目标:学校鼓励学生设定自己的研究和个人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机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培养适应能力:学校通过组织一些适应训练活动,帮助学生们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 提供正面反馈:学校重视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表扬,鼓励他们在研究和生活中取得进步。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3. 案例三:加强家校合作一所小学通过加强家校合作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措施包括:- 家长培训: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教授家长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
这样可以增强家长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支持和指导孩子的心理发展。
- 家校沟通: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
- 共同制定规章制度: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一些适合学生心理健康的规章制度,如限制研究时间、鼓励户外活动等。
这样可以形成家校一致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以上是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通过建立积极的研究环境、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加强家校合作,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精选5则)(优秀版)

《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一):基本状况文杰,男,13岁,六年级新转来的学生。
该生平时上课要么爱东张望,要么爱玩一些小玩意儿,与人交谈时很羞涩,听课时爱插嘴,但教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两眼茫然,教师将问题复述后,他依然如此。
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听写时,如果是句子或者连续的几个词语,几乎一个字不会写。
透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不怎样捣乱,但是每次回家都不明白家庭作业怎样做,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
问题表现透过反复观察,发现该生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听觉记忆方面发展不协调,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低下。
该生学习存在障碍,而不是家长认为的不懂事、懒惰。
因为该生与老师交往时,很有礼貌;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从不发生矛盾;做卫生时态度用心,就是一接触学习,与其他孩子就不一样了。
原因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程度要深于轻度学习障碍者,因为轻度学习障碍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大。
该生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不断矫正,透过与家长沟通、商量,达成共识。
辅导对策及过程第一阶段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要想保证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务必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我向家长个性强调:不能让他长时间地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时孩子处于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的状态,容易造成孩子上课也处于这种状态,推荐家长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
第二阶段老师在班上有意识地开展活动。
比如:跳绳、踢毽子、滑冰、传球比赛等,引导该生融入群众活动中,并产生兴趣,发展孩子的运动潜力,协调左、右脑平衡发育,家长则每一天抽出必须时间,陪孩子玩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
训练孩子背书。
因为背书能够训练儿童听觉记忆的潜力,并能丰富他的词汇。
在训练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背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再背古诗,然后背课文。
在背的过程中,如果背不上来,也不强制,我就与他一齐.这样坚持了三个多月,该生进步很大,此刻已能与老师同背较长的课文。
1-6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研究记录

1-6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研究记录案例简介本文档记录了一系列针对1-6小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研究。
这些案例研究旨在提供实际案例,以便了解如何有效地辅导和支持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
案例一:研究压力管理背景学生小明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最近在研究方面感到很大的压力。
辅导过程通过与小明进行个人辅导,我们发现他非常担心应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
我们和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个研究时间表,并提供了一些放松和减轻压力的活动,如户外运动和音乐欣赏。
此外,我们还鼓励小明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他的感受,并提供正面的反馈和支持。
结果经过几周的辅导,小明逐渐学会了更好地管理研究压力。
他意识到休息和放松同样重要,他学会安排时间来完成任务,并且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
案例二:社交困难背景学生小红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最近在学校的社交环境中感到困难。
辅导过程我们和小红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了解她的担忧和困惑。
我们与小红一起模拟了一些社交情境,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例如如何主动与同学建立联系,并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我们还鼓励小红参加一些兴趣班和俱乐部,以扩大她的社交圈子。
结果经过几次辅导会话,小红渐渐克服了她的社交困难。
她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逐渐建立了一些好友关系。
她的自信心和社交技巧也得到了提升。
案例三:情绪管理背景学生小李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最近情绪波动较大,情绪管理能力较弱。
辅导过程通过与小李的辅导,我们帮助她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教导她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
我们还与小李一起制定了一份情绪日志,帮助她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李逐渐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她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并找到了应对困难和压力的积极方法。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的研究,我们了解到针对1-6小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采用简单明了的策略和方法。
各个案例都展示了有效的辅导过程和积极的结果。
小学心理咨询_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近期,小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家长和老师都发现小明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1)学习成绩下降: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自信心。
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人际关系紧张:小明与同学相处时,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嘲笑、推搡等。
这导致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被排斥。
(3)情绪低落:小明经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情绪,如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人交流等。
2. 问题原因(1)家庭教育: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紧张,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对小明的关心和陪伴。
这使得小明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导致他无法正常面对学习和生活。
(2)学校教育:小明的学校教学压力大,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
这使得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
(3)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这使得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三、心理咨询方案1. 建立信任关系(1)倾听:心理咨询师要耐心倾听小明的诉说,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2)接纳:心理咨询师要接纳小明的情绪和行为,让他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2. 心理辅导(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引导他学会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
(2)情绪管理:教授小明如何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3)社交技能训练:培养小明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
3.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共同制定家庭教育方案。
(2)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如何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4. 学校教育支持(1)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学生的关注和引导能力。
(2)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趣味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心理辅导案例 _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_面对挫折_不能克制自己_缺乏毅力_面对挫折

目录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一:优柔寡断 (1)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二:不能克制自己 (2)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三:缺乏毅力 (3)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四:面对挫折 (5)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一:优柔寡断杨扬是个好学的学生。
他性格内向,很随和,只要别人让他干什么,即使心里不太愿意,他也很少拒绝。
一个星期天,快期末考试了,杨扬把这一天安排得满满的,上午背两小时课文,写一小时作文,再练40分钟毛笔字;下午做数学题;晚上复习别的科目。
可是,上午九点左右,同班的几个同学上他家要他一起去踢球,他想想自己的计划,不太想去,可是看看这么多人上门来找他,不好意思,于是就去了。
结果一个上午全在操场上呆着了。
下午刚想学习,电话铃响了。
原来是班上的小云找他上少年宫看展览。
想想上午已经耽误了,期末考试在即,他说不想去,可是在小云的再三劝说下,心又软了,于是一个下午又过去了。
晚上,他想一定得好好利用了,可是看什么好呢?语文、数学……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该看啥,想累了,于是去看电视,不知不觉看了挺长时间,一个晚上又过去了。
[分析]果断性是意志的良好品质,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能够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立即执行所作出的决定。
果断性是建立在对问题情境准确的分析基础上的,它与盲目的行为有质的区别。
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少,不善于仔细、全面地考虑问题,因此他们在采取和执行决定时,容易受外界和自己情绪的影响。
案例中的杨扬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遇事犹豫不决,缺乏果断。
[方法]1.认识提升法。
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到有意义的事情上。
目标计划一旦设定,就要果断地排除干扰,坚持自己的计划。
2.进行重要性分析。
如果同时想做两件有意义的事情时,应先分析哪件事价值更大,选择价值大的事情。
如果重要性差不多,则任选一件,尽快作出决定。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古时候有一头驴,看到左边的草很想吃,看到右边的草也很想吃。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5篇)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5篇)案例一:社交退缩学生背景:小明,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优秀,但在课堂上和与同学互动时表现得很害羞,经常独自一人玩耍。
观察现象:小明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即使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也常常回答得不够自信。
在与同学玩耍时,他总是选择独自一人或者跟随其他同学,很少主动发起游戏。
心理分析:小明可能存在社交退缩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或者对社交环境的不适应。
辅导计划:1. 与小明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
2. 鼓励小明参加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增加他与同学互动的机会。
3. 教授小明一些社交技巧,如如何主动发起游戏、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案例二:学习压力学生背景:小红,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前三名,但近期成绩有所下滑。
观察现象:小红最近经常表现出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她在做作业时常常分心,效率低下。
心理分析:小红可能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焦虑和紧张。
这种压力可能来自家长、老师或自身的期望。
辅导计划:1. 与小红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她的学习压力来源。
2. 教育小红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3. 引导小红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她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案例三:注意力不集中学生背景:小华,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一般,上课时经常分心,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干扰。
观察现象:小华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被周围的同学的动作或声音吸引。
他在做作业时也经常跳来跳去,无法专心完成任务。
心理分析:小华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注意力分散或者缺乏自律。
辅导计划:1. 与小华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他的分心原因。
2. 教授小华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如定时任务、专注训练等。
3. 鼓励小华参加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围棋、乒乓球等,以提高他的注意力。
案例四:情绪波动学生背景:小李,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优秀,但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哭泣或者生气。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三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三篇案例一:学会倾听和理解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性格开朗,成绩优异,但在与同学交流时,常常因为不会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观点而产生冲突。
目标1. 培养小明的倾听能力。
2. 提高小明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实施步骤1. 教师与小明进行一对一谈话,引导他认识到倾听和理解他人观点的重要性。
2. 在课堂上,教师安排小明与不同同学进行小组讨论,要求他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定期与小明进行反馈,帮助他总结自己在倾听和理解方面取得的进步,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成效评估通过观察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与他的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可以评估他在倾听和理解方面的进步。
案例二:培养自信背景小红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胆子较小,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目标1. 提高小红的自信心。
2. 增强小红在课堂上发言的勇气。
实施步骤1. 教师与小红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她的担忧和顾虑,并鼓励她相信自己的能力。
2. 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小红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鼓励她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3.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小红在小组内部先进行发言,逐渐培养她在更大范围内表达自己的信心。
成效评估通过观察小红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与她的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可以评估她在自信和发言勇气方面的进步。
案例三:学会情绪管理背景小刚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容易情绪化,遇到挫折或不满时,常常表现出愤怒或沮丧的情绪。
目标1. 培养小刚的情绪管理能力。
2. 帮助小刚学会以积极的方式应对挫折和不满。
实施步骤1. 教师与小刚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他的情绪波动原因,并教给他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2.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小刚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愤怒或沮丧的方式表现出来。
3. 教师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小刚在团队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在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心态。
成效评估通过观察小刚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与他的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可以评估他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进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三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三篇
案例一:小明的研究压力
小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经常感到研究压力很大,经常失眠,食欲不振。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和家长一起进行谈话,了解了小明的研究压力来源。
通过与小明交流,发现他在研究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并且父母也对他的研究成绩有很高的期望。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明学会了合理分配研究时间,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开始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缓解研究压力。
案例二:小红的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个外向活泼的小学生,但最近却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和小红一起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发现,小红在班级里遇到了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她变得消极和抑郁。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红学会了主动与同学交流,同时老师也加强了班级的团队建设,帮助小红渐渐融入班集的大家庭。
案例三:小磊的家庭问题
小磊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学生,最近变得情绪低落,研究成绩也有所下降。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邀请了小磊的家长一起进行谈话。
通过交流,了解到小磊的家庭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小磊情绪低落。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磊学会了通过书写日记来宣泄情感,同时老师也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关系沟通指导,帮助小磊重建家庭和睦的氛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精选

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案例精选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案例篇1一.案例介绍毛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答复,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愣,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p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剧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才能,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剧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才能,一直疑心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安康开展。
2.家庭因素如今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到达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认自己,疑心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然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非常粗暴。
3.老师因素在学校里,假如老师对一些同学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认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渐渐不相信自己的才能与程度,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渐渐占了上风。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5篇范例)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5篇范例)第一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一、基本情况韩某某,女,小学二年级学生,班级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时以自我为中心。
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上课经常做小动作,老师布置的任务常常忘记,而且总是与同学闹矛盾。
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
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二、分析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韩某某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
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上课做小动作是对所学的东西早已预习或认为简单而不注意听讲,有自负的一面,也有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一面;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常常忘记是由于没有将老师布置的任务当作自己的责任来对待,责任意识不强。
与同学矛盾是由于自己占上风的心理作怪,不会处理与同学的关系造成的,以上都是小学生经常犯的错误。
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小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
从韩某某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管不住自己,缺乏责任意识的一种方式。
三、帮助方法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
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一)热情谈心。
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2【摘要】文章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出预防、干预、巩固三者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这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案例;反思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
无论是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同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也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超出自身能力的困境时所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
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地干扰或破坏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模式,并有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重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
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6篇全套

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6篇全套辅导记录1问题表现:上课发呆、走神,作业拖拉、对待学习不认真。
原因分析:基础差、怕考试难、缺乏进取心。
辅导过程:与家长沟通,家校配己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教育和帮助.给他制定目标、抓住他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优点。
辅导记录2问题表现:课下喜欢骂人惹别人,由此受到众人嘲笑,自尊心受伤害原因分析:家长不重视存在不良习惯、学生自己的行为习惯差。
辅导过程:加强家校联系、讲究辅导方式、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他沟通、采取行为分析矫正,帮助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健康成长的良好心理。
辅导记录3问题表现:课上喜欢讲小话,注意力不集中,下课喜欢追逐打闹。
原因分析: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对知错就改没有木概念。
辅导过程: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校内外的表现情况、讲究辅导方式平时多加关注.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上课时让他树立自信心、专注学习。
辅导记录4问题表现:该生处于中下,上课不爱发言、写作业速度慢,成绩没有进步。
原因分析:该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家长对其的教育环境不理想。
辅导过程: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动力,上课请该生发言进行激励鼓励,与家长沟通、家校共同辅导、让学习好、目自主的同学、帮助该生共同努力进步.有进步采取表扬奖励制度。
辅导记录5问题表现:该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不上课喜欢和其他学生讲活,下课时,经常带头鼓动其他学生狂跑,当老师批评他时,并不会产生愧疚的心理。
原因分析:父母平时都很忙,对他没有及时教育,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对知错就改没有概念。
辅导过程:1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方法,多关心孩子。
2 .讲究辅导方式,平时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课堂上,让他树立信心,引导他专注于课堂。
辅导记录6问题表现:L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
3 .与同学相处不友好,经常搞一些恶作剧。
4 .会无缘无故地欺负同学。
原因分析:L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三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三篇案例一:帮助学生管理情绪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生,最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情绪失控,导致他在学校表现不佳。
学校老师决定帮助小明管理情绪,以提升他的心理健康。
解决方案1. 与小明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最近的情绪问题,并表示关心和支持。
2. 教导小明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找到情绪发泄的方式等。
3. 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小明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绘画、写日记等方式。
4. 建议小明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小明的情绪问题,并共同制定应对策略。
案例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背景小红是一名小学生,她在学校经常表现得缺乏自信,害怕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校老师希望能够帮助小红培养自信心,增强她的心理健康。
解决方案1. 鼓励小红参加一些能够展示自己特长的活动,例如朗诵比赛、艺术表演等,以增加她的自信心。
2. 赞扬小红在研究和生活中的努力和成就,让她感受到被肯定和重视。
3. 鼓励小红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供支持和指导,让她慢慢适应表达自己的意见。
4. 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小红与其他同学合作,增强她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案例三:帮助学生应对压力背景小华是一名小学生,最近面临着考试和学校作业的压力,导致她情绪低落,研究效果下降。
学校老师希望能够帮助小华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解决方案1. 建议小华制定一个合理的研究计划,将任务分解成小块,减轻她的压力感。
2. 引导小华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例如运动、听音乐等,以缓解她的紧张情绪。
3. 鼓励小华与同学和家人进行交流,分享她的压力和困惑,获得支持和理解。
4.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小华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增强她的自信心。
以上是三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导案例,通过帮助学生管理情绪、培养自信心和应对压力,我们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精选10篇)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精选10篇)心理健康作为当今社会极其重视的问题,所以进行心理辅导很有必要。
下面是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一起来看看吧!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篇1一、基本状况林XX,男,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头脑聪明,语言表达潜力很好。
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较差,无法专心听讲,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1、活动过度:(1)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2)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3)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4)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经常忘事。
(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4)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
(5)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6)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3、反应很慢:(1)写一个字要花别人两三倍的时间。
(2)考试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课上被老师点名,要个三四秒的时间才会反应过来。
二、诊断和成因分析1、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
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而他妈妈对他则比较溺爱,家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为习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2、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这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过高,期望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调整座位。
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
所以我选取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
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能够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能够及时提醒他。
②对学习的期望:选取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潜力、仔细检查的潜力等。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案例三篇案例一:关注内向学生,提升自信心背景某小学四年级有一名内向学生小明,平时成绩优秀但胆小、不敢发言,与同学交流较少,显得孤独。
措施1. 教师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小明沟通,关心他的生活和研究,鼓励他参加课堂讨论。
2. 设置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明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同学互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会接纳自己。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和引导,小明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开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关系融洽,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案例二:引导网瘾学生,培养良好惯背景五年级学生小华,因父母工作繁忙,长期沉迷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
措施1.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小华的生活状况,制定家庭教育计划。
2. 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网瘾的危害。
3. 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小华参加体育锻炼、兴趣爱好等,转移注意力。
4. 设立监督机制,鼓励小华自我管理,逐步减少游戏时间。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逐渐摆脱网瘾,培养了良好的生活惯,成绩和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案例三: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背景六年级学生小丽,来自单亲家庭,性格敏感,容易受到影响,对人生价值观产生困惑。
措施1. 教师与小丽建立信任关系,关心她的生活,给予心理支持。
2. 开展家庭美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3. 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小丽解决内心的困扰,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4.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小丽的成长。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关爱和引导,小丽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性格变得更加坚强,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总结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健康成长。
学校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第一篇: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一、个案背景四年级学生熊××(女),其父亲长期在外地务工,很少回家,有一姐就读高二。
而母亲独揽家中农活,对她的教育简单粗暴严厉,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家务上对她的安排和攀扯过多。
本学期以来, 该生情绪烦燥、焦虑;夜间在寝室常一人独坐床上数小时,并伴有哭泣;厌食,常连续几顿不进食;交谈、关心询问时拒不答语;上课低头、毫无兴趣;课外不理周边人,常一人独坐很久。
二、问题归因分析个体心理因素:无助力孤独感,自己不被人所爱,所关心、感到孤独;绝望和无价值感,外界环境空虚和成长中压力而自学无力应付,产生绝望和自我否定情感。
家庭影响因素:一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心,孩子在家庭中长期缺乏爱的体验,就会经常处在紧张忧虑之中;二是父母给孩子过多压力,当压力超过孩子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个体即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随之而来是孩子对活动失去兴趣乃到对自我完全丧失信心。
三、辅导目标1、具体目标:乐观地看待事物;微笑面对生活;发现并正视自己的优点;做一个自信有上进心的人;关注学习积极思考;合理安排自己的膳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细心体会发现家人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制定自己学习和生活目标。
2、最终目标:健康的心理情感认知水平;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如:正当正确的需要、广泛浓厚的爱好、稳定和谐的性格、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等);优良的个性心理素质(如:情绪稳定、意志坚定、自我概念良好、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强、人际关系积极等)3、近期目标:帮助个体:理清自己的的困扰,进行自我分析及改进;宣泄自己的情绪;认知改变自己旧有的偏激的看法和行为;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4、长远目标: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情绪乐观稳定;具有一定的耐挫能力;客观评价自己、接受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积极良好的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
四、辅导方案采用两类辅导方法:认知改变和行为训练。
小学生学校心理辅导记录

小学生学校心理辅导记录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尤其是小学生阶段,他们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得到全面而专业的心理辅导。
作为一位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多年的专家,我将记录下我所参与并见证的小学生学校心理辅导案例。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学生在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时所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一、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小学生心理辅导中重要的一部分。
虽然孩子们可能还不具备完全成熟的情绪调控能力,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
1. 小明同学(化名)是一位三年级的男孩,在课堂上经常发脾气、大声呼喊,影响了他人听课。
我与他进行了一对一沟通,并发现他往往因缺乏耐心而爆发怒火。
针对这个问题,我向他介绍了冷静思考和深呼吸等情绪管理技巧,并鼓励他在愤怒时尝试这些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明逐渐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和同学积极合作,获得了更好的成绩。
2. 小芳同学(化名)是一位五年级女孩,经常因感到焦虑而表现出疑心重重、容易紧张的特点。
我与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发现她对于家庭环境中的争吵感到非常恐惧。
我鼓励她主动寻求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并向老师和班级里的其他学生倾诉自己内心的压力。
经过适当的辅导和支持,在教师、家长和朋友们共同关注下,小芳逐渐克服了焦虑并展现出更加开朗和自信的态度。
二、人际关系小学阶段是孩子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他们面临着如何与同学相处、处理友谊问题等挑战。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社交能力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1. 小杰同学(化名)是一位四年级男孩,经常被同学孤立和排挤。
我与他进行了沟通,并发现他内向害羞,缺乏自信心。
我鼓励他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关注其他同学的需求,并提供积极建议来解决冲突。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辅导,小杰逐渐获得了更多朋友的尊重和认可。
2. 小云同学(化名)是一位六年级女生,在面对班上几位同学之间的纷争时表现出困惑和犹豫。
我在辅导中帮助她明确自己的观点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记录第一篇: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记录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记录XXX,男,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2.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原因分析: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
,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
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
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
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综合分析与诊断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
“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3

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状况,建立个案心理档案
积极向其班主任了解该学生的家庭状况,一同进行家访;详细向现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学询问并记录他在以往的行为特征及其突出性格.掌握好第一手的资料,以便分析其行为特点和心理症状.
第二步:做好辅导前的相关工作,建立与被辅导者朋友式的关系
在准备好一切辅导所需的工作后,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接近该同学.借助篮球这一项他最喜欢的运动,我们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为他接下来顺利接受心理辅导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2、为他设计“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
(1)通过心理晤谈勾起令其产生报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事件的回忆场景,使他重新产生愤怒,接着进行系统脱敏疗法.
(2)通过其它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制造令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事件,激发其愤怒心理,使其脑海里产生想实施攻击性行为或报复性行为的状态,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3
学生姓名
班级
辅导老师
时间
地点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
父母联系方式
辅导目标:
诊断:心理存在轻度的异常,其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个体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为“人格障碍”.
目标:1、加强其个体的心理跟踪辅导,减少或改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品质.主要采用系统脱敏等行为方法进行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积极地与学生XX作交流,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不可以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3.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原来学生XX的爸爸是一个精神病人,妈妈先天双目失明,爷爷做杂工,学生XX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奶奶照顾。虽说他也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但他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确实其他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粗暴。爷爷奶奶对他的望子成龙,导致他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他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学生XX常常觉得自己是茫
辅导过程:
(一)父母的配合
经过和学生XX父母长时间的沟通,我劝导学生XX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最终,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学生XX爸爸打儿子的事了。关于XX特别爱看打斗影视,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的问题,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建议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
4.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学生XX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学生XX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学生心理辅导记录表
学生姓名
班级
辅导老师
时间
地点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
父母联系方式
个案分析:
1.辅导对象日常表现:
学生XX在学校和班级里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几乎没有朋友,平时说话谨小慎微,在活动中畏怯不前,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在偶然受刺激情况下,情绪反映又很强烈。长期上述日常表现,使他由此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辅导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学生XX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学生XX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胆小的学生XX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他的机会,我就发动他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他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他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他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她真的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飞跃。
2.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XX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还在班上希望同学要谅解学生XX,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冷静的方法,尽量减少正面冲突的发生。长时间下来XX与同学间的冲突明显减少了,整个人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辅导后记:
一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学生XX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学生XX的转变可真大啊!”
学生心理辅导记录表
学生姓名
班级
辅导老师
时间
地点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
父母联系方式
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如: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咬同学的手,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等,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据悉,其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我还了解到学生XX特别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3、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学生XX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学生XX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学生XX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我专门登门拜访学生XX双目失明的妈妈,劝她乐观些、开朗些,多与பைடு நூலகம்子交流,多给儿子关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儿子,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