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形成性评价2教育测量3教学4教育评价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6课程7特朗普制8《大教学论》9课堂管理10活动课程11教育质的规定性12 教育制度13个体的社会化14教育美育15教育的有限性16个案研究法17探究学习18科学教育19教师职业道德20教育目的21教育理论22“遗传决定论”二、简答题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特点2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3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怎样处理“五育”的关系4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5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6简述转化后进生的方法7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8如何认识惩罚的教育性9人对教育的需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0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12新时期的教师要具备什么素质13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14你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功能15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16简述道德与教育的关系17简单介绍你所了解有关布鲁姆的教育思想18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19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20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21如何理解“人的发展”22浅析当代中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23古代教育有哪些特点三、论述题1论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2结合当今形势,谈谈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3论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4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5结合实际试论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制约规律6论述合理的课程结构应具有的基本特征(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如在教学中,当一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完后,作一次测验,以检查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调整和改进整个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以帮助学生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这种评价可以及时探寻影响质量和目标实现的原因,以便立刻采取措施加以补正,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理描述,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

根据《教育学概论》第二版,考研,思考题答题要点

根据《教育学概论》第二版,考研,思考题答题要点

根据《教育学概论》第二版,考研,思考
题答题要点
在考研中,教育学概论是必考的科目之一。

下面是思考题答题的要点:
思考题1
思考题1的问题是:教育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案
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原理、教育方式、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等方面。

思考题2
思考题2的问题是:简述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关系。

答案
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教育的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同时教育也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进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考题3
思考题3的问题是:教育目标是什么?
答案
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知识技能、健康体魄等方面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考题4
思考题4的问题是:简述“全面发展”的含义。

答案
“全面发展”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这就意味着,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身体、心理、社会、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教育学》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感受?要求:朋友你好我们的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

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

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1.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语言流畅、逻辑严密、表述准确;3.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3.字数不少于1500字。

一、在道德教育中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因由这里所谓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是在道德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培育和造就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的普遍要求。

它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相互关联的实质性要求:一是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二是尊重并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三是始终把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答案)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答案)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答案)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教育?你是如何理解的?你关于教育的困惑主要有哪些?(1)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2)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3)教育即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雅斯贝尔斯(4)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5)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就成特别的器皿。

——蔡元培(6)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7)教育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活动①本能与社会化的内容②个体的直接经验与类的经验③适应与改造(2)教育的特殊性①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它不同于其他以物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②教育与其他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活动还有区别,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3)学校教育的特殊性①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②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③学校教育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缺乏的是哪些方面?近期准备如何完善自己?教师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情意(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性向专业素养: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智慧(1)专业知识:知识结构: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2)专业情意:爱学生、爱工作①没有这一条,什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都是一句空话。

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主动关注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②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学生温和的态度,甚至比他们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

教育原理思考题

教育原理思考题

一、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①从逻辑上和实践上来看,一般都是先有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尔后产生教育思想,最后才产生教育科学。

②教育实践是提炼研究课题、明示研究线索、推敲和验证研究成果的实验场所。

③教育理论又要回到实践中去,即用以指导实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④教育实践是提炼研究课题、明示研究线索、推敲和验证研究成果的实验场所。

但是,教育的实践经验往往反映教育过程外在的、局部的、并带有一定偶然性的现象。

只有不断地把实践经验提到理论的高度,才能使教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我们当前正处在较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既有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及较广泛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改革,也有学校层面的整体改进及课堂内部的变革。

改革似乎对教育理论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呼唤,教育理论受到空前的重视。

教育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专家的参与。

另外,一些富有探索精神的基层学校在面临改革中的困惑以及在对自身经验的反思的过程中也切实感受到了理论的重要性。

由此,教育理论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诚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讲:“连养猪养羊都可以成为一个专业,为什么专门培养人类下一代的教育行业就不能成为一个专业?!”这种专业诉求必定需要对教育专业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的强调。

随着改革的推进,我们也逐渐听到了一些对教育理论的批评声。

这些批评不仅来自基层教育实践界,也来自上层的教育决策者与管理者。

“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专业)”,言外之意是教育似乎并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或者说,单纯的理论学习与灌输并不是很必要的。

通过对教师成长过程中实际教学经验的检视,我们会发现许多教学实践者常常将接受师资培育得来的理论弃之不顾,而经验倒成为真正影响其专业发展和专业认知的最终权威。

师资培育课程常不及教师的生活经验对教师专业实践理论产生的影响大;实习教师的教学内容知识受到先前经验、教学实务经验、教学困扰及协助者的建议等因素之影响而建构出来;新手教师的第一年任教经验,强过师资培育课程的影响;大学教的理论,难以对抗学校环境的压倒性效应;甚至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到处弥漫着经验权威的踪迹。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1,中国的教师是由古代的士演化来的,叙述古代士之六个分类(20分)。

15-22(2)p45范文澜把战国时代的士分为四类:一类是学士,如儒、墨、道、名、法、农等专门家,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在文化上有巨大贡献。

一类是策士,即所谓纵横家,长于政论,凭口舌辩说猎取富贵。

一类是方士或术士,可分两等,一等是天文、历算、地理、医药、农业、技艺等学科的专门家,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贡献;一等是阴阳、卜筮、占梦、神仙、房中术等骗取衣食的游客。

最下一类是食客,数量最大,流品最杂,其中包括鸡鸣狗盗之徒,任侠刺客、奸人犯罪、赌徒屠夫和市井无赖等。

范文澜上述分类中的某些人虽然并不属于知识阶层,但他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战国时代士的职业分途和社会属性,为我们理解士作为新兴知识阶层的构成和整合提供了一个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切入点。

这种分法是很有道理的。

正是由于新兴知识阶层成分的变化及其知识结构的改善,才出现了一批“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士,并产生了一大批人文道术和科学技术的著作。

又有文学之士,为文学弄臣,如屈原。

文士的种类很庞杂,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道德之士。

孔子说:“士志于道。

”就是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和精神追求。

第二类可谓智能型。

这些人重在知识和学以致用,他们不一定讲道德,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置道德于不顾。

第三类是隐逸之士,有隐士、居士、处士、高士等称谓。

这类文士因种种原因不为官。

不出仕并不都是不关心国计民生、社会政治大事。

相反,有些隐士发表了许多评论时政得失的言论,甚至提出系统的理论,成为一家之言。

还有一类是隐士。

2,教师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叙述知识分子(15分)。

96-108“知识分子”是一个常用的概念。

《汉语大词典》解释说,知识分子是“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

如教授、工程师、医生、会计、编辑、记者、文艺工作者等。

”但是“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这个标准很难把握,20世纪中后期,人们认为只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就可以称为知识分子。

《教育学》全部章节及思考题

《教育学》全部章节及思考题

第11-13章 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
1.美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三方面? 美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三方面? 美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三方面 2.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3.美育的原则 途径、方法? 3.美育的原则、途径、方法? 美育的原则、 4.学校体育的含义(广义、狭义)? 学校体育的含义( 学校体育的含义 广义、狭义)? 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基本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基本特征? 6.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第七章 教学(上)
1.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什么是教学 2.什么是双基教学? 什么是双基教学? 什么是双基教学 3.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中,有哪些代表人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中,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中 物及主要的著作、观点? 物及主要的著作、观点? 4.教学过程的性质如何? 教学过程的性质如何? 教学过程的性质如何 5.传授 接受教学、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 传授/接受教学、问题 探究教学中学生 传授 接受教学 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分别有哪些? 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分别有哪些?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 2.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3.什么是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4.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教育学》全部章节及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整理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整理

1.教育的实践逻辑的轨迹是什么?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决策---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

不关心价值。

教育理论:是思想的升华,系统化的思想,关心价值。

教育决策:以教育思想和理论对重大教育事项作出的价值判断教育实践:以教育思想和理论基于教育决策采取的特定的教育行动。

包括:1.管理教育的实践2.举办教育的实践3.面对学生教书育人的实践。

教育的实践逻辑的轨迹是从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决策---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是一个互动循环制衡的过程。

3..社会成层说有哪些理论?择其一详述之1.经济再生产理论鲍尔斯和金蒂斯是冲突论学派中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合著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在西方被认为是反映了该学派最重要的思想和概念的著作。

他们分析了教育与社会分工再生产的关系,批驳了资本主义教育平等能够带来更大的社会平等这一观念,认为教育不能给社会带来平等,反而使已有的社会不平等合法化据鲍尔斯研究:①在美国学校并不是作为追求平等的一部分,而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雇主对有纪律、有技能的劳动力的需要,为了提供一种控制社会的途径以利于政治上的稳定而发展起来的;②随着有技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在经济上的地位日趋重要,学校制度中的种种不平等现象要一代一代地再生产,原有的阶级结构也变得越来越重要;③美国的学校制度充满了不平等现象,而在过去半个世纪中,这些不平等现象并没有显示出有多少减少的迹象;④对学校董事会和其他教育决策机构明显的不平等控制,并没有对学校制度中不平等的现象的持续和普遍存在提出充分的解释。

鲍尔斯和金蒂斯认为,教育系统起社会成层(Social Stratifaction,亦译“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社会选拔的代理人的作用。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如在教学中,当一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完后,作一次测验,以检查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调整和改进整个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以帮助学生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这种评价可以及时探寻影响质量和目标实现的原因,以便立刻采取措施加以补正,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理描述,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

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以及教育措施上的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

3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以提高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思想、文化与技能等多方面素质。

4教育评价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

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倡导,是罗杰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根据这种教学思想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2、围绕着发展个人的和小组的目标而进行;3、教师的角色应不断变化。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1,中国的教师是由古代的士演化来的,叙述古代士之六个分类(20分)。

15-22(2)p45范文澜把战国时代的士分为四类:一类是学士,如儒、墨、道、名、法、农等专门家,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在文化上有巨大贡献。

一类是策士,即所谓纵横家,长于政论,凭口舌辩说猎取富贵。

一类是方士或术士,可分两等,一等是天文、历算、地理、医药、农业、技艺等学科的专门家,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贡献;一等是阴阳、卜筮、占梦、神仙、房中术等骗取衣食的游客。

最下一类是食客,数量最大,流品最杂,其中包括鸡鸣狗盗之徒,任侠刺客、奸人犯罪、赌徒屠夫和市井无赖等。

范文澜上述分类中的某些人虽然并不属于知识阶层,但他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战国时代士的职业分途和社会属性,为我们理解士作为新兴知识阶层的构成和整合提供了一个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切入点。

这种分法是很有道理的。

正是由于新兴知识阶层成分的变化及其知识结构的改善,才出现了一批“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士,并产生了一大批人文道术和科学技术的著作。

又有文学之士,为文学弄臣,如屈原。

文士的种类很庞杂,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道德之士。

孔子说:“士志于道。

”就是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和精神追求。

第二类可谓智能型。

这些人重在知识和学以致用,他们不一定讲道德,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置道德于不顾。

第三类是隐逸之士,有隐士、居士、处士、高士等称谓。

这类文士因种种原因不为官。

不出仕并不都是不关心国计民生、社会政治大事。

相反,有些隐士发表了许多评论时政得失的言论,甚至提出系统的理论,成为一家之言。

还有一类是隐士。

其中是指《论语》中的隐士和《庄子》中的隐士。

《论语》中的隐士是放弃对世俗理想的追求,寻找自身灵魂的解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者。

《庄子》中的隐士性情刚烈,把功名利禄视为粪土,渴求自由,甚至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他们适逢治世,圣贤明君把天下治理的仅仅有条,民无怨言,上下和顺,隐居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享受,功名利禄反而牵累了他们的自由。

教育原理复习思考题

教育原理复习思考题

教育原理复习思考题1•“人的可教性”的含义及其基础是什么?(1)含义:人有接受教育的基本素质条件,可以被教育。

(2)基础:①人脑机能强大。

脑存在功能分区、第二信号系统。

②可塑性高。

人出生时成熟程度低,具备神经系统、语言器官、灵活的上肢。

2•“人的必教性”的含义及其基础是什么?(1)含义:人必须接受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2)基础:①是完成脑机能塑造的需要。

②是社会性形成的需要。

3.人的特性及其教育启示:(1)社会性。

T要规范社会性,进行公民性教育;人既是人又是动物,进行生命化教育;张扬精神性,进行主体性教育。

(2)双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自然性为基础,自然性与社会性非规则性变化。

T要正视自然性,进行生理化教育。

(3)人处在现实社会关系中。

T兼顾个体独立性,尊重个人利益。

4.人性本善论及其教育主张?人性先天是善良的。

教育要顺应人善的天性,减少对人的干扰,弓I导人坚持善的天性。

5.人性本恶论及其教育主张?人性先天是邪恶的。

教育要压抑人恶的天性,教会人正确的行为,纠正人的恶念。

6.教育中如何辩证地看待人性问题?要认识到人性具有复杂性,坚持人性中性。

对于善的,要及时鼓励,使其保持, 以关爱之心善待;对于恶的,要及时矫正不良行为,必要时要严惩。

7.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内涵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育人的内涵:(1)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协调教育过程的原则、检验教育成效的标尺。

(2)实质是解决较高发展要求与较低现实水平间的矛盾。

(3)育人活动具有社会性,与社会相互影响。

(4)育人活动具有多样性,时间、空间、层次类型不同。

8.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目标多样性,适应不同主体需要。

(2)内容丰富性。

(3)方法现代性、民主性。

(4)制度化,以法治教,教育体系完善。

(5)重视研究,教育理论丰富。

9.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1)生产性(2)社会性(3)历史性(4)文化性(5)民族性(6)阶级性10.什么是现代大教育体系?要破除教育各要素间的壁垒,让各种教育联合起来。

教育原理第十章思考练习题7

教育原理第十章思考练习题7

试述教学的本质。

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种认识活动,是受教育者个体在教育者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类创造积累的⽂明成果的活动。

第⼀,教学是学⽣的个体认识。

不论教师在客观实际上起怎样的作⽤,教学最终都将以学⽣个体的认知结构的完善为⽬标。

教学始终是学⽣的个体认识、应坚持以学⽣为主体。

之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是因为学⽣的主体结构还不够完善,还处在不断建构之中,学⽣主体地位始终是确定⽆疑的。

教师⽆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法,都是为发展学⽣个体的认识服务的。

第⼆,教学主要是⼀种间接的认识活动。

学⽣的认识与⼈类最初探求客观世界不同,他们所⾯对的不是未知的客观世界,⽽是⼈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是经过学者的加⼯、改造,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在学⽣⾯前的。

经过教师的再加⼯,学⽣便可以快速、⾼效地掌握⼈类社会历史经验,使祖先创造积累的⽂化得以保存与传递,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创建更优秀的⽂明成果。

试述学校⼯作为什么必须以教学为中⼼。

第⼀,以教学为中⼼是学校教育⼯作的特点决定的。

学校的产⽣使教学与⽣活分化开来,教学成为学校的独⽴活动。

学校⼯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农、商等部门的根本点。

” 第⼆,教学是实现教育⽬的的基本途径。

在各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所占时间最多,⼯作⽐重,计划性、系统性更强,更能发挥学校教育作⽤,促进学⽣全⾯发展。

第三,历正反两⽅⾯的经验表明,要提⾼教育质量,更好地进⾏⾃我教育,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

苏联20—30年代,我国建国后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否定以教学为中⼼,教育质量就没有保证。

⽽坚持以教学为中⼼,则可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

试述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第⼀,课外教育活动以⾃愿为原则加以组织,正视学⽣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这样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的不⾜,使学⽣的兴趣、特长得到良好的发展。

因此,要防⽌把课外活动办成变相的课堂教学。

第⼆,课外活动内容的⼴泛性,决定了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要防⽌完全以课堂教学内容填塞课外活动,把课外活动变成课堂教学的延续。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特点:a阶级性、b实践性、c综合性2、简述“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1)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2)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a.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b.强烈的责任感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4)增强人们的法制道德观念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素养。

3、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4、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5、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6、简述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主体的知情信意行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

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对平衡的矛盾运动。

7、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a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b表现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c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d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e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8、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a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b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c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9、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职能和基本素质。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如何理解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内涵?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教育有何主要特点?教育发展进化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个别教育阶段、学校教育阶段和终身教育系统阶段。

特点分别是:1)包括一般的个别教育和特殊的个别教育两种形态。

一般个别教育是指他人教育受教育者的个别教育,在原始社会主要表现为氏族教育形态。

2)诞生于奴隶社会,纵观古代学校教育,可概括为如下特点:①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

②传统的是统治术。

③教育大抵是固定场所。

④教学采取个别的方式。

⑤学校无规范的规章制度。

3)以现代学校教育系统为核心,表现如下特点:①系统化。

②信息化。

3.如何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兼具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性质,教育学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和艺术性特征。

所以,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4.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那些代表性的教育著作?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儒家教育,孟子“大丈夫”的教育目标,荀子《劝学篇》教育理论著述《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理想国》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昆体良的著作《雄辩术原理》是一本修辞学教程,是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维多利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二、教育学的独立(一)教育学学科初期捷克的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大教学论》作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康德的《康德论教育学》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学》思考题答案及《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教育学》思考题答案及《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 "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3、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4、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 教育对象:没有阶级性2.教育目的:为种族延续和生产劳动服务3.教育与社会关系: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极为简单5.教育内容主要是传递生产生活经验(二)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奴隶与封建)1.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和执教人员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或宗教性4.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5.教育教学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个别教学6.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三)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现代学制形成,教育形式多样化2.教劳密切结合,教育体系开放化3.教育对象扩大,教育事业公益化4.教学班级授课,师生关系民主化5.教育理性自觉,教育手段现代化5、试比较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传统对当今中西方教育现状的不同影响。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教育规律的定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是什么?(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学记》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2)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1861年出版了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

2)1900年“实验教育学”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德国教育家拉伊1908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俄国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5)我国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9

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9

试论⼈的本质观及其教育学意义。

⼈的本质概括来说,就是指⼈之所以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的本质观同教育思想密切相关,对⼈的本质认识不同,教育思想也就不同。

科学地认识⼈的本质,对于确⽴正确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的本质特点在于: 第⼀,⼈是⾃然性与社会性的统⼀。

⼈的⾃然性和社会性是统⼀的,⾃然性是社会性的物质前提,但从根本上说,⼈的本质在于⼈的社会性。

⼈的⾃然性和社会性统⼀的观点是科学地进⾏教育的出发点。

⼈的⾃然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忽略⾃然属性在教育中的意义,就会失去教育的⾃然根据。

但如果⽚⾯强调⼈的⾃然性,就会导致遗传决定论的思想,否定社会关系和后天教育的决定性意义。

同时,教育培养⼈也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否则,就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

⽚⾯强调⼈的社会性,会导致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忽视⼈⾃⾝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在教育实践中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第⼆,⼈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

⼈的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从根本上说⼈的本质在于⼈的能动性。

⼈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统⼀的观点是科学教育观的客观依据。

⼈具有受动性,因此教育在⼈的发展中才能发挥重要作⽤。

⼈具有能动性,因此在重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对⼈的发展作⽤的基础上,必须把教育同⼈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教育既要把学⽣看成教育作⽤的客体,更要把学⽣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i能否处理好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发挥教育作⽤,提⾼教育质量的关键。

第三,⼈是共性与个性的统⼀。

⼈的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系⽽存在的。

个性包含看共性,共性则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的共性与个性统⼀的观点要求在教育上⼀⽅⾯坚持统⼀的教育⽬的,实施全⾯教育,使每个⼈都获得全⾯发展;另⼀⽅⾯要坚持在个⼈全⾯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特长。

只有既⾯向全体、坚持统⼀的教育⽬的,⼜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是科学教育现的体现。

试述为适应个体⾝⼼发展的⼀般规律,教育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如何理解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内涵?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教育有何主要特点?教育发展进化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个别教育阶段、学校教育阶段和终身教育系统阶段。

特点分别是:1)包括一般的个别教育和特殊的个别教育两种形态。

一般个别教育是指他人教育受教育者的个别教育,在原始社会主要表现为氏族教育形态。

2)诞生于奴隶社会,纵观古代学校教育,可概括为如下特点:①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

②传统的是统治术。

③教育大抵是固定场所。

④教学采取个别的方式。

⑤学校无规范的规章制度。

3)以现代学校教育系统为核心,表现如下特点:①系统化。

②信息化。

3.如何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兼具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性质,教育学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和艺术性特征。

所以,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4.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那些代表性的教育著作?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儒家教育,孟子“大丈夫”的教育目标,荀子《劝学篇》教育理论著述《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理想国》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昆体良的著作《雄辩术原理》是一本修辞学教程,是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维多利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二、教育学的独立(一)教育学学科初期捷克的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大教学论》作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康德的《康德论教育学》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美国洛克《教育漫话》(家庭教育圣经)卢梭(法)教育哲学小说《爱弥儿——论教育》瑞士裴斯泰洛奇《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德国福禄倍尔《人的教育》德国第四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英国斯宾塞《教育论》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三、教与学的深化与拓展(一)现代教育学的新学派“实验教育学”由德的梅伊曼于1907年在《实验教育学导论讲义》中首先提出“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原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资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

第二章:教育功能1.什么是教育功能?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教育功能:教育在人及社会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基本特征:(1)客观性:非主观期望,而是客观结果。

(2)整体性:教育功能中的各种效应总是相互关联并综合的产生作用。

(3)层次性:1)作用对象:直接功能(个体功能)——短时功能,间接功能(社会功能)——长时功能。

2)持久程度。

(4)迟效性:个体功能上和社会功能上。

2.个体发展的内涵和特征?个体发展:在人身上发生的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人的发展致指个体的正向改变,其内容包括身体(生理方面)和心理两个方面,且二者紧密相连。

特征:1)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

2)阶段性: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发展特征。

3)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在发展速度和时间上的不均衡。

4)互补性:身心发展相互补偿。

5)个别差异性。

3.遗传素质、环境与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分别起什么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2)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起决定作用,自然环境仅影响个体的某些特征3)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试论教育的个体功能:1)、个体社会功能指个体接受社会文化规范和社会行为模式,以形成一定社会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个体学习的过程,是自然形式的人通过学习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形式人的过程2)、是在社会化的基础上谋求个体高层次的自由发展,社会化是个性化的前提,个性化是特色的社会化3)、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包括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5、试论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教育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教育可以促进人口的迁移2)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教育的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3)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政治体制发展所起的作用: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教育能够形成社会舆论4)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文化发展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和选择文化的功能,吸收和融进先进文化的功能,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6、现代教育理论将教育的主导作用归因如下: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对人的影响系统而且全面3)学校教育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老师的指导7、影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它们分别对教育起什么作用?1)社会形态:a 突出表现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制约着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内容b 在同一社会形态中,由于地域,城乡,阶层的差异,也会导致教育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但也并非性质上根本对立2)社会变迁: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动,从程度上可分为:a 渐变,主要作用促进教育系统进行某种“微调”b 剧变,对教育的影响往往是“冲击性的”,表现为教育重构c 转型,以体制转轨作为其变迁的主线3)社会的各个要素 a 人口状况 b 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 c 政策性因素 d 社会文化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社会形态、变迁及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制约,但是教育又有自己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的性质,它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表现在:1)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章教育目的1、什么是教育目的?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动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反映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教育目的的性质:1)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主观:教育目的是人提出来的,属于意识范畴,形式是主观的;客观:人们倡导的教育目的总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制约性同时也受制于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规律。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如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历史文化传统等都会对教育目的产生影响2)教育目的是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现实性:指在确立教育目的时,必须考虑国家当前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考虑到社会成员现实生活的需要和满足。

现实性集中体现在教育目的的国家主义化和个人功利主义化方面;超越性:意味着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者理想人格的建构和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批判。

现实性和超越性是辩证统一的,现实性是超越性的载体和基础,忽视现实性,超越性必然陷入空虚,现实性则以超越性为方向,为理想,忽视了超越性,必然会导致现实性的肤浅,甚至导致人类文明的停滞和衰退3)教育目的是理论抽象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统一2、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a 教育目的具有引导方向的作用B 教育目的具有计划作用2)选择作用:教育目的影响着教育内容、教学阶段、教学方法的选择3)激励作用:对教育当事人的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工作中的人员、活动、管理和条件中状态和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评判个人本位论思想体系: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在教育目的的确定上,主张以个人需要为本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它的目的在于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主张性善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评价: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极大地强调了个人的价值,但同时存在一些弊端,即过分地夸大了个人的价值社会本位论:思想体系: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

教育应该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来确定,强调性恶论。

代表人物:柏拉图、荀况评价:更多主张社会价值,但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理念,脱离了个体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就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也称为“自由教育”“博雅教育”。

认为是一种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教育价值取向。

人文主义极为崇尚传统文化遗产,将古典著作视为教育内容的核心,课程的中心是人文学科,而不是经验学科。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孔子科学主义:思想体系:是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科学即真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功利性,在教育内容上重视科学教育。

代表人物:英国实科教育代表斯宾塞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长期以来的冲突,实质上体现了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矛盾。

正如两者同时存在合理性一样,极端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同时也存在局限性,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但是科技的发展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不能解决价值问题,所以,两者必然趋向融合,这就是科学人文主义,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方向的教育价值取向。

形式教育论(训练理论):思想体系:形式教育论的观点主要有三方面:a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b教育应该以形式教育为目的c学习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通过一定的训练,心灵的官能就能得到发展,就能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上去。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赫斯特等实质教育论(“滋养理论”):思想体系:该理论的基础是联想主义心理学,实质教育论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可概括为三点:a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观念充实心灵的内容b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c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心灵要靠观念的联合以组成概念和范畴。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索尔蒂斯4、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哪些要求?1)端正教育思想,切实确立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切实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培养形式明确的,合理的教学目标意识5、在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体系中有哪些基本层次?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第四章教育主体1、学生有哪些特点?如何认识学生的社会地位?○1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是能动的人,发展的人,完整而独特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学生的社会地位: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并依法享受各种权利。

他们不仅应该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应该社会的特殊保护。

学生事权利的主体,他们有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2、对于当前的学生应当注意哪几个问题?(一)学生时代特点:1)生理成熟期提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