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课件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过于强调认知过程而忽视情感因素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认知过程,而对情感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学 习者的情感状态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度的焦虑、压力等负面情感会 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难以完全复制和量化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 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完全复制和量化该理论的应 用效果。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 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自主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 习能力。
问题解决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过于强调主观建构,忽视知识的 客观性和准确性。
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水平会影 响他们的建构过程,容易出现误
教学机器
行为主义理论还被应用于教学机器 的设计中,通过模拟教师的教学模 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1 2
忽视内在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只关注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 关系,忽视了个体的内在因素如认知、情感等对 行为的影响。
缺乏对行为的内部机制的解释
行为主义理论只关注表面现象,即行为的表现和 结果,缺乏对行为的内部机制的解释和理解。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 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教学理论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影响
提供理论指导
教学理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 指导和实践框架,帮助教师更好 地理解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和策 略。
促进实践创新
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可以促进 教学实践的创新和变革,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教学论的主要流派教学论的主要理论(按重要顺序排列)1.洛克―17C英国--《教育漫话》教育作用:“白板说人”人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教育在人个性的形成、发展人的能力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教育目的:培养绅士教育途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体育或健康教育、德育、智育**洛克第一次提出了包含德、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
2.斯宾塞―19C英国--《教育论》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9世纪―英国--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一词。
首次表达了“智育、德育、体育”三个基本范畴,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传统教育主张以科学教育取代古典教育。
注重科学的课程体系:将普通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五个部分:1.生理学和解剖学;2.语言、文学、算术、逻辑学;3.心理学和教育学;4.历史学;5.自然、文化和艺术。
不足:过于强调自然科学教育3.爱尔维修―18世纪--法国―教育万能论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
要求彻底改造旧学校,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教育。
4.狄德罗―18世纪―法国反对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优良的自然素质,抑制不良的自然素质。
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主张推行强迫义务教育。
5.拉夏洛泰―18世纪―法国--《论国民教育》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权应该属于国家而非教会;教育应该为国家培养公民而非为天主教培养教士;主张建立新的教育制度;6.第斯多惠―19世纪―德国―“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天资、教育、自由自主教学论:所有的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教学原则:遵循自然原则;遵循文化原则;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直观教学原则。
论教师:对教师的要求:自我教育、要有崇高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7.乌申斯基―19世纪―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 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学观:教学包括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
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
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
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四)批判几种错误的教学观
1.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固然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传授知识,但绝非是唯一任务,同时教学是包括教 和学的双边活动,而传授知识只反映了教的方面活 动,却未能反映学的活动。 2.教学就是上课:这种观点是从教学的组织形 式来给教学下定义的,但这也不完整。因为,教学 除了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外,还有其他的组 织形式。所以,教学也不能等同于上课。
2.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不是科学。主要原因是教学涉及人、人的感情和人的价值 观念,而这些方面是科学鞭长莫及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教 学应当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行为科学,可以将教学的诸种因 素、变量分析出来,揭示变量间的关系和规律,以有效控制 教学过程。 其实,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一方面,教学的根本 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的充分发展。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身 心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 律。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构成了教学的科学基 础。另一方面,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化的存在。充满了教师与 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认知的、情感的和价值观念的冲 突。总之,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仅靠科学还不能 充分把握教学的本质的,教学还需要艺术的基础。在教学中, 当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教学 就成为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在这些不同的认识也能找到一些共同点:
第一,都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 第二,都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 的主体地位; 第三,都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功能。义中应该明确地或隐含 地从两个方面给以说明:教学应该怎样;教学应该如 何。因此,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 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 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 冶个体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 水平的活动。 广义的教学包括着人类在所有情况下教和学的共 同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人与人之间的 传授与学习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学。狭义的教学, 它是专指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组织的教和学 的活动。 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 间交往互动与共同的发展。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 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 一定的知识、技能并获得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发展。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一、行为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变化,通过外界刺激和反馈来促进学习。
行为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接受刺激和反馈,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模式。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角色,强调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强调学习者的行为和结果。
在行为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控制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执行者。
二、认知主义教学论认知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通过个体的思维、记忆和理解来建构知识。
认知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形成新的理解和意义。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在认知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则是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主体。
三、建构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通过个体的社会互动和合作来共同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参与具体的实践和情境,共同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促进,强调学习者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在建构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积极参与和合作的成员。
四、社会文化教学论社会文化教学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通过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社会文化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逐渐掌握和运用文化工具和符号系统。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塑造,强调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认同。
在社会文化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伙伴和指导者,学生则是社会文化实践的参与者。
五、个性化教学论个性化教学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个体差异的过程,通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设计和支持来促进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
无忧PPT整理发布
.
1
经验自然主义
主 要
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
流
派
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
2
.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
产生背景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与教学观的形成 与进步教育运动及儿童中心主义息息 相关。19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 教育家认识到,学校课程的问题症结 在于课程中已积累了许多没有用的东 西,于是就有人开始尝试删去在儿童 年生活中不重要的、不中肯的学习材 料,开始重新确定选择课程的标准。
主
活动方式”,是着眼于儿童经验发展而对社会生
动 作 业
活中得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而获得的 各种活动方式,如烹饪、纺织、缝纫等。
它体现了杜威关于儿童、学科知识、社会相统
一的课程开发理念,是其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
的具体途径。它强调密切联系社会活动,使学生
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25
.
3、以“永恒学科”为核心
永恒主义者从“永恒真理”中引申出“永恒 的学科”是训练学生理智的最好办法,因此 他们强调学校课程的确定是教育家和教师考 虑的问题,不能听凭学生的兴趣自由选择。 教育家和教师应该以“永恒学科”为核心为 学生设计和确定课程。
在永恒主义者看来,所谓“永恒的学科”主要是历 代伟大哲学家、思想家的伟大著作,尤其是古代伟 大人物的著作,因为“一种良好的教育包括对真理 的探求和理解……真理能在文明的伟大作品中找到。 因此,永恒主义者特别强调学习古人的伟大作品的 重要性。
经验界定
8
.
哲学命题
9
.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中学教育学第六章教学理论
重视真实情境中的学习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应与实际情境相联系,学生应 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以培养其实践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应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实 践项目,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性和实用性。
03 教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 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常用的教学方法 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 。
教学理论的重要性
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 指导,帮助教师理解教学过程、 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质量。
促进教育改革
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紧密相 关,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 践指导。
培养未来教师
通过学习教学理论,师范生和在职 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本质、掌 握教学技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 者。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就是通过强化和 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它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个被动 的过程。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总结词
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应该系统地提供刺激,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反应,并及时给予强 化或纠正。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格发展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 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格的发展过程,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人需求、情感 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主要课程理论流派是指在现代教育中,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流派。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现代教育学中最基础的流派之一,它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而发生的。
该理论主张,学习是建立在一系列的行为反应上的,而这些反应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塑造。
行为主义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技能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语言学习、阅读和数学等。
2.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关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使用的过程。
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理解新的信息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而发生的。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概念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科学、历史和哲学等。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关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过程。
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个体的经验和情感而发生的。
人本主义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情感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艺术、音乐和文学等。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关于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构建意义的过程。
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个体主动地构建意义而发生的。
建构主义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科学实验、项目设计和创业等。
5.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关于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构建意义的过程。
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个体与社会互动而发生的。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文化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社会研究、多元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等。
6.实用主义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关于个体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过程。
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个体在实践中获得经验而发生的。
实用主义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项目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工程、医学和商业等。
综上所述,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实用主义理论等。
教学理论流派简介
•
•
•
•
目标教学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硝 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的制定:
•
认知目标:了解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理 解并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以硝酸的实际用途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的科学精神,以化学家玻尔(N.Bohr, 1885-1962)用“王水溶解金牌”的故事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
•
•
课堂教学的组织
• •
以多种方式引入课题。 要求学题(即不同层次的教学目 标),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有重点地再 次阅读教材。主要思考题如下:
•
了解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王水的组成, 并能正确写出硝酸分解及其与铜、碳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释浓硝酸发烟、发黄的原因,并说明 硝酸的存放方法。 鉴别盐酸、硫酸、硝酸的稀溶液。 从元素化合价的观点说明硝酸在与铜、 碳反应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或实验验证等 方法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交流,逐步达到以上四 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初次反馈信息,教师作出适当的总 结、归纳,并布置课堂形成性练习。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形成性进行恰当的分析 ,对 个别“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同学进行适当 的个别辅导。
二、分层次教学法
一个人从社会得到了什么,以及给予了社会什 么,这两者之间应保持一种严格的和谐。 重视智育,认为智育具有双重任务,即掌握知 识、发展智力。 把劳动教育看成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劳动是“一般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 不可缺少的途径。
八、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项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具体讲: 要求教师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耗费更少的时间取得 更好的教学效果 精选教学内容,达到教育内容最优化 组织教学时要把学生分班、组、个人并将其有机地结 合起来实行教学形式最优化。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特定的 时间,特定的内容遵守最优的教学原则,选择最优的 教学方法。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主张1,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中的绝对主张,2,教材中心,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3,课堂中心,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现代教育派:杜威,主张1,学生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及兴趣,2,从做中学,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3,活动课程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二,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主要依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两种方式均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应当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教育目的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理论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六个方面四,道尔顿制:教师不在上课时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或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五,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低级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人的需要由低层向高层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前四种定义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健康很重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三者为生长的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
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
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
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现代教学理论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三大流派发展性教学、结构主义教学、范例教学并称为现代教学三大流派,其思想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而且影响着当代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因此,比较其教学思想,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学改革是有价值的。
本文试从左右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效果的目的、内容、方法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经过20年的持续研究于1975年总结形成的。
其理论的教学目的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这句话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包含了三层含义:其一是“一般发展”,即“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
”他提出的“一般发展”不仅是某个领域的发展,或某个特殊方面的发展。
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是认知和情感的交互作用,离开整体,一般发展只能变成一句空话,同时还会影响着相关领域的发展。
其二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一般发展。
在赞可夫看来,教学效果并非仅指“掌握知识”,因为他极力反对关于“掌握了知识,能力就自然得到发展”的观点。
为改变学生死记硬背,能力受到忽视这一现状,他提出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辩证关系。
因此,“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实际指掌握更多的知识,充分发展能力;其三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期望的教学不是“等待”学生的发展,而是应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必须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这一思想是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借鉴。
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S·Brunner1915~)1959年完成的。
他认为智力的开发,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是教育、教学最一般的目的。
教学在“帮助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的同时,必须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即知识的基本结构。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获得良好的知识结构,但实现这一目的不是无条件的。
相反,他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上述三大流派关于教学目的虽有着各自的看法,但有三点是相似的:发展性教学理论针对前苏联教育中死记硬背,学生的一般发展受到影响;结构主义理论针对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不足;范例教学针对教材雍肿,学生负担重的现象。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学理论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1)鉴于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那么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如何控制与强化教学的过程,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的传授是可以控制和强化的,这是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2)鉴于重视强化对学习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回去,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强化。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学者斯金纳(Skinner, B.F.)提出的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指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按照逻辑变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流派,它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规律,很多方面直到今天都对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提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和强化等。
但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提出的心理学观点,有些很难直接迁移到人的身上。
它强调外显行为的变化,无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内部心理过程;它可以解释低级学习活动,但不能解释人的高级思维过程。
因此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受到诸多的批评和挑战,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开始出现并成为主导的理论,这就是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认知心理学对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1)学习应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2)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学习的基础,强调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作用;积极的学习心向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在这些影响之下,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主张。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结构。
跟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同,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当代教学理论流派之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当代教学理论流派之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一、核心观点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
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二、典型代表作代表作: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三、基本主张(1)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这种理论在目的范畴内提出了“教学目的或任务”。
例如,王策三在《教学论稿》中把我国对“教学目的和任务”的种种表述概括为三句话“:第一,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第三,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关于教学的本质,赫尔巴特学派、苏联教育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以及我国学者都有详细的叙述。
例如,上海师范大学编写的《教育学》中描述知识接受的过程为: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过程的条件——提供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巩固学生的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与技巧——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检查。
(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一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
这种教学理论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为:①过分地强调以书本知识为主,以讲授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科或分科课程占主导地位;③以学科逻辑来组织教材,强调教材的系统性;④课程的规范程度较高,习惯以教科书为课程的范本。
(4)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种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主张一直是以讲授法占主导地位。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
它是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
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
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
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现代教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现代教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现代教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2011-03-10 12:46从19世纪以来,教学论孕育出了众多的流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促使教学观念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这里,拟对八种影响比较大的现代教学理论流派进行简要分析介绍。
一、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赫尔巴特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流派,常被人称为"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创始人主要是赫尔巴特,发展者主要是他的学生齐勒(Ziller, J., 1817-1882)和赖因(Rein,W.,1847-1929),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教育目的他们坚持,教育的必要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教育的选择目的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
前者的实质是人对现存制度的服从和迎合传统,后者的实质则是为了使儿童的发展与现实和未来社会分工就业匹配起来。
(二)关于教育目标他们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较近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兴趣。
这样就在教学层面上,把其提出的有着内在矛盾的教育目的观念统一了起来。
(三)关于课程形态他们建构起来了规范化的"学科"课程与教学形态,追求古典人文学科与现代实科相结合。
主要设置有自然(博物)、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文法、自然哲学、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古典语、现代外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19个科目。
(四)关于课程横向结构面对分科导致的知识割裂问题,赫尔巴特主义提出并实践了科目主题中心整合法。
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统觉心理学的整合原理,齐勒继承了赫尔巴特的衣钵,建构起了以"历史、文学、宗教"为中心和以历史为核心的课程整合法。
(五)关于教学方法赫尔巴特认为,儿童要扩大观念就得依靠经验的积累,并主要地在教学中获得知识。
立足于统觉心理学的基础,他将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后经其弟子引申发展,形成著名的"五段教学法",长期风行于欧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
现代教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现代教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2011-03-10 12:46从19世纪以来,教学论孕育出了众多的流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促使教学观念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这里,拟对八种影响比较大的现代教学理论流派进行简要分析介绍。
一、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赫尔巴特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流派,常被人称为"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创始人主要是赫尔巴特,发展者主要是他的学生齐勒(Ziller, J., 1817-1882)和赖因(Rein,W.,1847-1929),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教育目的他们坚持,教育的必要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教育的选择目的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
前者的实质是人对现存制度的服从和迎合传统,后者的实质则是为了使儿童的发展与现实和未来社会分工就业匹配起来。
〔二〕关于教育目标他们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较近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六种兴趣。
这样就在教学层面上,把其提出的有着内在矛盾的教育目的观念统一了起来。
〔三〕关于课程形态他们建构起来了标准化的"学科"课程与教学形态,追求古典人文学科与现代实科相结合。
主要设置有自然〔博物〕、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文法、自然哲学、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古典语、现代外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19个科目。
〔四〕关于课程横向结构面对分科导致的知识割裂问题,赫尔巴特主义提出并实践了科目主题中心整合法。
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统觉心理学的整合原理,齐勒继承了赫尔巴特的衣钵,建构起了以"历史、文学、宗教"为中心和以历史为核心的课程整合法。
〔五〕关于教学方法赫尔巴特认为,儿童要扩大观念就得依靠经验的积累,并主要地在教学中获得知识。
立足于统觉心理学的基础,他将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后经其弟子引申发展,形成著名的"五段教学法",长期风行于欧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就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
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与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 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 1982 )与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就是:(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
优点与缺点:见 P182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0 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B、Watson , 1878---1958 )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
她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就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与控制行为。
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与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式。
其中以 B · F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就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就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
她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与预见有机体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baike./wiki/%E6%95%99%E5%AD%A6%E7%90%86%E8%AE%BA&prd=button_doc_entry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
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1985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
优点与缺点:见P182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0 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1878---1958 )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
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
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其中以B ·F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1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
他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和预见有机体的行为。
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 ,1913---)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相一致的。
(2 )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所谓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
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
根据这一原理,形成了一种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
包括五个阶段: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并明确目标,具体说明想要得到的行为结果,制定测量和记录行为的计划;②评估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的频率,如有必要,记录行为的性质和当时的情景;③安排相倚关系:做出有关环境安排的决定,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确定最后的塑造行为的计划;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⑤评价方案:测量所想到的行为反应,重现原来的条件,测量行为,然后再回到相倚安排中去。
简单来看,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
事实上,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直接涉及到要教什么,不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3 )程序教学的方法。
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而来的。
斯金纳认为,对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适当的陈述,必须始终具体说明三件事:反应发生的场合;反应本身;强化结果。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便是“强化相倚关系(Contigencies of Reinfor cement)”。
根据强化相倚关系,斯金纳设计了两种促使有机体行为变化所采用的技术:塑造和渐退。
塑造是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相倚关系使有机体做出他(它)们行为库中原先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渐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从而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
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线式”,包括以下特征:①小步骤进行;②呈现明显的反应;③及时反馈;④自定步调学习。
(见图7-5 ,P183 )另一种程序学习的形式是“分支式”,它较直线式复杂,通常包括一种多重选择的格式,学生在被呈现若干信息之后,即要面临多重选择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便进入下一个信息系统,如果回答不正确,则给予补充信息。
(见图7-6 ,P183 )3.认知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家批判行为主义是在研究“空洞的有机体”,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上,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连接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
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1 )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布鲁纳认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他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必须要强调教育的质量和理智的目标,也就是说,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
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算技能”。
具体为:①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以实现试图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②培养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③培养学生的自我促进;④培养学生“经济地运用心智”;⑤培养理智的诚实。
(2 )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布鲁纳提出了相应的四条教学原则:第一,动机原则。
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
儿童对学习都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儿童的这种自然倾向,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第二,结构原则。
即要选择适当的知识结构,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应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
第三,程序原则。
即要按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动机状态、知识背景都可能会影响教学序列的作用,因此,如果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就需要随时准备修正或改变教学序列。
第四,强化原则。
即要让学生适时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提供太多的强化,以免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指点。
另外,要逐渐从强调外部奖励转向内部奖励。
(3 )学科知识结构。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一种结构性存在,知识结构本身具有理智发展的效力。
他认为学习基本结构有四个好处:第一,如果学生知道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它的逻辑组织,就能理解这门学科;第二,如果学生了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第三,如果把教材组织成结构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具体细节的知识;第四,如果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经验和对结构的合理陈述,即便是年幼儿童也能学习高级的知识,从而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4 )发现教学方法。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遵循其特有的认识程序。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
因此,他极力倡导使用发现法,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4.情感教学理论: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崛起,力陈认知心理学的不足在于把人当做“冷血动物”,即没有感情的人,主张心理学要想真正成为关于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教学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R.Rogers,1902-1987 )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1)教学目标,罗杰斯认为,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罗杰斯把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为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①确定帮助的情景,即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②探索问题,即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③形成见识,即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④计划和抉择,即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⑤整合,即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做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予以支持。
(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罗杰斯按照某种意义的连续,把学习分成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如记忆无意义的音节)只与心有关,它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它与全人无关。
意义学习不是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这种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有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这种意义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非指导性学习。
非指导性学习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它是一种教学模式。
它的理论假设是: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自然趋向,有积极处理多方面生活的可能性,充满真诚、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会促成健康发展潜能的实现。
它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信任他,不能把学生当做“敌人”,倍加提防。
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真诚、开放、相互支持的,以使学生自由地表达个人想法,自己引导个人的思想、情绪,自然地显示症结所在的情绪因素,并自己调整这种情绪的变化和决定变化的方向,从而改变相应的态度与行为。
(4)师生关系的品质。
罗杰斯认为,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①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②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③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④维持某种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