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第一堂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堂课(1课时)

课前预习:

查阅作者相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熟读课文,解决字词。初步认识作品中的人物,能对人物做出初步的评价。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及重点词语、相关的文学知识。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2.品读语言,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与《最后一课》比较探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品读语言,感悟人物的情感。

3.比较探究,进一步领会作者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关于南京大屠杀(血洗金陵)的相关视频片段。教师补充说明:当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三十四万生命,无论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还是在母亲怀中待哺的婴儿,无一幸免。当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后,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征服中国人的心”是比屠杀更重要的。从精神上强制扼杀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从行动上培养灌输中国人民屈从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奴隶性,使之服服贴贴作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顺民。有些爱国人士默默忍受内心的痛苦,不敢反抗。而今的日本参拜靖国神社,赤裸裸美化了日本的侵略战争,更激起了亿万民众的愤慨。今天我们来认识老舍笔下的一个小人物---祁瑞宣老师。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有着怎样的表现?

二、预习展示,交流成果。

以组为单位选代表,在班内交流预习成果(包括作者、字词、疑问和学生可能体会出来的其他点),学生展示,教师及时明确重点,指出难点,引导疑点,将学生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作师生共同解决。

(一)学生展示——积累字词

管辖.(xiá)门坎.(kǎn)堵塞.(sâ)

咳.嗽.(sòu)眼眶.(kuàng)绊.倒(bàn)

(学生展示,生补充,师强调字音、字形。)

(二)学生展示——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抗战爆发后,以主要精力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坚持创作,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诗歌作品。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

(加粗部分教师重点强调,师补充《四世同堂》的相关知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三)学生展示——写作背景

(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侵华日军的铁蹄践踏着古老的北京城,北平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战争改变着北京人的生活和性格,毁灭着北平的传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使我们看到了北京人在这场民族斗争中的不同表现。当时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

(背景的介绍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人物的思想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课文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确: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瑞宣老师上第一

堂课的情景。

(师点拨文章的标题其实已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你能感受的到祁瑞宣老师的内心情感吗?能否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首先是强烈的痛苦,其次这种痛苦是说不出来的。

文中的语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

四、品读课文,感受人物的苦痛。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突出祁瑞宣老师的这种苦痛,同学们有目的的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是怎样细致入微地刻画瑞宣老师这种说不出来的痛苦的?勾划出相关语句并做旁批。

(学生分成8个小组,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找出你认为认为最能表现瑞宣老师痛苦的语句,教师适当提示学生可从描写方法、修辞、用词的精妙、表达的内容等方面考虑,做旁批。然后每组选1名代表班内交流,师生共同点评。)生1:“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缚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上课的铃声,本来是不怕的,可是今天却很害怕,怕的很厉害:“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缚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运用比喻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有说不出来苦痛。

生2:“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是一个细节描写,做亡国奴的苦痛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地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生3:“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这句中“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表明瑞宣此时的茫然与无奈,头脑一片空白,在这重大的变故面前不知所措。

生4: “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我说的也是这句话。他的脚动作反常了,不是他的意志指挥着脚,而是“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作者以这种身不由己的感觉来表现主人公的痛苦。

生5:“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他们呢?他应当鼓舞起……忍受亡国的耻辱吗?”这一段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又把祁瑞宣老师的痛苦深化了。作为一个老师却无法解救学生的痛苦,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

生6:“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民族的春花”比喻当时的学生,“变成了木头”说明他们突遭变故的迷茫、无助。本句运用比喻,生动的

表现了他们内心极大的悲痛。学生如此悲痛,老师的苦痛更不要说了。

生7:稀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这处是对祁瑞宣老师的语言描写作为老师,他不能罢课,又不能上课,他能做的就是宣布“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这种痛苦,无法用文字直接表达出来,那就是耻辱,为民族感到耻辱,他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耻辱的痛苦。

生8:“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这是一处动作描写,这里的关键词就是一个“鬼”字。这个字,把两种感觉交织在一起:第一,是可怕;第二,是逃离。就着一个字,把主人公内心的惭愧和耻辱写透了。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分别从文中找出了相应的句子来体会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有些语句学生点评的不到位,老师做适当的点拨;有些语句学生找不到,老师再做适当的引导。品析之后,再找部分同学品读,根据以上的分析,读出人物内心的苦痛,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情感。)

在品读赏析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总结瑞宣老师的痛苦都有哪些。小组继续讨论,选取代表发言。经过讨论学生可以总结出瑞宣老师的痛苦有哪些。

1.他为自己沦为“亡国奴”而感到痛苦。

2.作为老师却无法解救学生的痛苦。

3.为民族感到耻辱,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耻辱的痛苦。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祁瑞宣老师很紧张,祁瑞宣老师之所以如此紧张,即就是祁老师内心痛苦的最深层的那个原因:身陷沦陷区,面对民族的巨大耻辱,他为自己无所作为而感到羞耻。换言之,他的苦痛源于那深沉的爱国情怀。

文学以情感动人,但并不是任何情感都是动人的。特殊的情感,才能动人。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把全部表现手段动员起来加以渲染,用朴素的语言,用一系列的感觉把人物内心的痛苦真实的展现了出来。

五、比较探究,拓展提升。

比较《第一堂课》和《最后一课》,说说你对下列问题的想法。

1.祁瑞宣老师教的“第一堂课”与都德的《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一样的寂静。两个国度、不同时代的人,为什么所经历的这两次课堂上的气氛如此相似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