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激活五官——写活景物

合集下载

《春》教学教案3篇

《春》教学教案3篇

《春》教学教案3篇《春》的教案篇一1、《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的第一课。

该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

2、《春》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精美散文,适宜于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春天的美妙境界,从而受到感染和陶冶。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要通过朗读和揣摩、研讨来领会。

学情分析:1、对于课文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象,农村学生易于理解,这是学习这一课的优势。

2、由于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参与课堂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疏于动脑,这是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方法,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障碍。

教学目标:1、仔细品味文中的精妙语句,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是怎样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教学方法:在读读、讲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讨。

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我们连续学习了关于生命和人生的两个单元的课文,学过之后,让我们得到了种种的启发。

接下来要学习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这些诗文语言优美,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现了色彩斑的大自然画卷。

第11课《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只要我们多朗读几遍,就一定能进入春天那美妙的境界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简介朱自清。

二。

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要求:①。

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和情感;②。

注意标注生字词。

范读后提出以下几个字:嫩(注意和“漱”、“嗽”、“喇”的区别)、酝酿、蓑、(抖)擞、(黄)晕、(发)酵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定23名学生在班里接读课文。

要求:其他学生听读思考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读写结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读写结合

景物描写(二)
学习元素解析:引用诗句描写景物,不仅可以写出景物 的特点,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气。通过嗅觉、触觉、听觉等不 同角度写景,可以写得更具体。侧面描写渲染,可以更生动地 写出春风的温暖、和畅。
写作训练序 号Fra bibliotek写作支架
赋 分
自评 同学评 教师评
1
引用一句诗词描写春风
30
2
分别从触觉、嗅觉、听觉等三个角度描写春风
答案示例: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 一汪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片皑皑的雪原, 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景物描写(一)
原文再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 儿(拟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花里 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联想)。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精彩动词)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
阅读 策略
阅读 方法
语文 知识
文体知识-抒情散文 修辞知识-比喻 文学知识:朱自清 《春》写作背景
揣摩关键语句
赏析比喻修辞表达 效果
朗读-把握重音和停连
景物描写(一)
妙用比喻,使写景更生动
写作贴士
《春》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之情,要使比喻贴切,必须想象这个事物与什么事物相像,找出两 者的相似点,相似点找得越准确,比喻也就越贴切。找相似点,一 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轮廓相似,颜色相似、声音相似、动 态相似。
30
3
运用侧面描写描写春风
40
评价说明:习作中使用了该支架记 ,没有使用记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5篇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减少因时间不足而匆忙讲解的情况,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春》教案(优秀5篇)

《春》教案(优秀5篇)

《春》教案(优秀5篇)《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2.感知内容① 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② 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二.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3.潜心精读问题组①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③ 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文章开头写盼春,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

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4.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关于《春》教学设计(通用5篇)

关于《春》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春》教学设计1 一、课前准备 1运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提示:可以朗读有关“春”的美文片断、诗,也可展示自己找到的图片或是自己画的画,还可以唱有关“春”的歌曲,跳表现“春”的美好的舞蹈。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学习如何有感情地朗读抒情性课文;能够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准备,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初步体会到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导入中的自由表达,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通过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4)通过讨论,思考,回答,让学生体会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文中的作用。

(5)通过写法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让学生体会到文中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的这幅画,你们能告诉我,画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春天)对,是春天。

我很喜爱春天,把这幅画推荐给你们欣赏。

同学们,现在谁想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表达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学生各显其能,教师给学生的表现以恰当的表扬)。

今天,我们来学习《春》这篇课文,看看朱自清先生是如果用他的笔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

(二)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分组朗读:(每四人一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要求一定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2朗读展示:让学生自愿举手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春》优秀教案

《春》优秀教案

《春》的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2.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 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二、教学课时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 导入新课: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篆体字,提问学生是否认识,并解释该字的构成,引出课文主题。

2.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3. 学习景物描写方法: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 体会情境: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四、教学反思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相应调整。

2023年《春》的教案六篇

2023年《春》的教案六篇

2023年《春》的教案六篇《春》的教案篇1教材分析:__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学习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__,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学情分析:学生仍较多地沿袭了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准下列加点的词语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应和(hè) 嘹亮(liáo)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báo) 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 静默(mò) 抖擞(sǒu)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晕(yùn) 巢(cháo)2、词语教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春》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春》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春》语文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写作技巧探讨: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课文中具体的写作手法。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的写作特点。

(2)学生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2)讲解课文中涉及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分享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春》教学设计(通用6篇)

《春》教学设计(通用6篇)

《春》教学设计(通用6篇)《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会遣词造句。

能力目标:训练朗读及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春景的美好,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教学法指导:品读意境美、语言美。

用“数学化”的原则指导思考,即“公示——领悟——运用”,以动脑为核心,把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调动起来,把思维与课文归于一体。

教学时序:第1课时教学步骤:一、引入:(儿歌《春天在哪里》、PPT画面)【师】春天里有什么?(荡漾的东风、明媚的阳光、娟娟的细流、嫩绿的草儿、万紫的花儿、细密的春雨、欢悦的人们等)二、赏古诗、得方法:(PPT画面、附诗、配乐解说)【师】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广为流传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通过视觉效应,写出了颜色;那么“两个黄鹂鸣翠柳”从听觉上,再现了声音;“踏花归去马蹄香”,通过嗅觉,表现了气味;“吹面不寒杨柳风”通过触觉感受春风的柔和。

因此,写景散文重在观察,而观察就是要五官一起开动,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事物、感受生活,再经过加工,就能构成一幅美好的画面,就能写成一篇很好的散文。

赏析写景散文的方法:听、视、嗅、触全身心感受;声、光、色、态形象主体化;文中滋味先品读;替换对比之精妙。

三、听读课文,理清层次:(音乐PPT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问】1、作者细致观察了哪些春天的景物?2、作者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征?3、作者如何观察再传情传神地表达出来的?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情:1、在文中勾画自己认为写的传神的字“△”、词“”、句“”,并体会它们好在哪里?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绝妙生动?2、精读语段(1)春雨的特征一多二细;(2)写了雨中的景物有“绿得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在地里工作”的人们;“稀稀疏疏的、静默的”房屋。

雨中景物的特点概括为“安静而和平”(用原文词语作答)(3)文段中含蓄地写了春风,依据是“密密地斜织着”中的“斜”(4)“笼”字用得好,好在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文章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的探讨,体认作者在《春》中“清隽简约,贮满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春天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文章,概括文意,体会散文的结构之美,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设想《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学会欣赏写景散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写景文章的表现手法,进而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之中,让他们学会有层次、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

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觉察。

”确实,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美。

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暖和,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力气。

小学语文六年级《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春》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在《春》一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师通过知识的拓展延伸,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感知课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课文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第二单元第3课。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之美。

《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春》之后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因此,学好本文对学生学好后面几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还要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

通过学习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

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 .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1.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2.体会各种修辞方法和运用和效果。

学习本文的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1.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

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读少讲。

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春》教学设计(15篇)

《春》教学设计(15篇)

《春》教学设计(15篇)《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__思路。

教学难点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__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

(板书文题)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

(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2)释义。

(结合注解,理解词义)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

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__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春》教学设计(15篇)

《春》教学设计(15篇)

《春》教学设计(15篇)《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认不写。

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盛开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教学重点:1.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要借助图片,紧扣词句,形成画面。

2.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其语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梅花图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感知,以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为主要任务,融识字学词于读书活动之中。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读书中学习自己不认识的字,解决字词,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理解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

让学生借助图片,紧扣课文中的词语,来体会、感受梅花的美。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美的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教师板书:梅春到花山(学生仔细看老师写字,相机指导)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让学生齐读)二、复习词语那么,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多媒体出示词语(词语背景为梅花):开火车读。

大家读好词语,才能拿到游览梅花山的通行证,努力吧!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盛开挨着片片彩云晶莹透亮散发清香报春涌动人流欢乐的海洋(第一、二、三行词语是描写梅花的;第四行是描写看花的人的。

通过让学生复习、巩固这些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为更好的理解词语做铺垫。

)三、精读课文,借助图片,紧扣课文中的词语,来体会、感受梅花的美。

《春》教学设计(15篇)

《春》教学设计(15篇)

《春》教学设计(15篇)《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

二、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三、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学会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熟读成诵,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和优美的词句。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写作思路和写景层次的安排教学方法:本文宜多读少讲。

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二、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思路,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三、对“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

由学生注音并领读生字拼音:润嫩眨晕酿巢脆蓑笠二、导入新课:(1)用春天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景画面,配上鸟儿清脆的叫声、溪流声加上轻音乐(课件)。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方面去感受春天的美好春天的温暖。

(2)导语:脱下冬装,我们满怀信心走向春天。

放眼自然,一派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苏醒了的大自然带着一路欢歌向我们走来。

用它特有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春色中去。

(3)作者简介:(课件)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

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

约200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

新诗《毁灭》和诗集《踪迹》的影响很大。

《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激活五官——写活景物

《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激活五官——写活景物

《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激活五官——写活景物《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激活五官——写活景物潼南大佛中学肖燕【设计理念】这节课我通过对朱自清《春》多角度写景方法的分析,适时提供学习支架。

讲练结合,力争使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当堂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实现一课一得的目标。

【教材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多种感官写景法,妙用修辞手法,绘景传情,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运用景物描写,但写景的角度单一,不够具体生动,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教学目标】激活感官,具体生动地绘景传情,引起读者共鸣。

【重点难点】激活感官,具体生动地绘景传情,引起读者共鸣。

【教学方法】一、教法讲练结合法依据:在掌握景物描写的不同方法后,及时进行情景练笔,当堂将知识内化,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学法(一) 朗读感知法依据:通过诵读例句,使学生理清多种感官写景法的写作要领,获得直观体验。

(二)读写结合法依据:教材中选取例句,从中提炼写法,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多种感官写景法的认识。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文字、音乐、图片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课型】读写结合课【教学过程】导入:慧眼观万物,妙笔写春秋!今天,我们就跟着朱自清先生去探寻绘景传情的秘诀。

一、精选代表性景物提问:首先请看朱自清选择了哪些景物来写春天?为什么?选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来写春。

精选代表性的景物,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过渡语:虽然过了一个多月,同学们都还记忆犹新,可见这些景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美好呢?为什么他不选择石头、大山,而是选择了小草、繁花、春风、春雨和春天人们的活动来写?抓住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写出了春天不同于夏秋冬的面貌。

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充满生机活力。

过渡语:我们都知道,境由心生,你有怎样的心境,你就会看到怎样的世界。

朱自清描绘了这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好的春天,他当时的心境又如何呢?请看写作背景:师读:1929年,朱自清的夫人去世,年仅32岁,遗下三子三女。

语文课文《春》教学教案(5篇)

语文课文《春》教学教案(5篇)

语文课文《春》教学教案(5篇)语文课文《春》教学教案(5篇)《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春》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语文课文《春》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3 学习作者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并运用于练笔中,使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4 对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以鼓励为主,但要注意引导的方向性。

)5 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6 从本文的学习中,初步学会阅读文章和欣赏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1 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 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有条件可增加一节活动课。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会作者积极热情的思想感情。

2 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

3 学习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

4 揣摩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体会比喻、拟人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一) 导入1’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

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

(展示春的图片)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赞美春的颂歌,学习的重点是要体会春天美在哪里。

他的作者是——朱自清。

(板书)(二) 朱自清1’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春》的教师教案

《春》的教师教案

《春》的教师教案1、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4、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朗读中揣摩)(1)、重点: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绘。

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一、导入:同学们,每年都要经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我认为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好,但春天好似格外的惹人喜爱。

那么请大家结合季节特点,说说春天里到底有哪些景物让你喜爱?让我们带着你们的答复来学习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春》,看看他是否也喜爱你们答复的呢?二、导读: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过程中请同学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生词(投影)。

3、本文可以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请说说它们的起讫。

讨论并归纳:(1)、盼春:(1~2节)(2)、绘春:(3~7节)(3)、赞春:(8~10节)4、问:这三个部分按什么样的思路写的?这三部分的顺序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开展是一致的。

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那么尽情的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5、第一自然段写盼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讨论归纳:(1)“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近了”。

把物质当作人来写,叫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6、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写春天的?这一段是宏观勾勒春天,先写“一切”画出春天的轮廓,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有“红”写春日暖人,这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7、这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8、齐读第一部分,朗读中体会盼春的心情。

9、绘春这一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春景图。

第1课《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第1课《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散文的节奏和韵律,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通过对文中描写春天的景物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表达。

4.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描绘春天的各种景物,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等描写顺序,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富有深意的语句,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引导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视频,视频中展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鸟儿欢唱、河流解冻、柳树抽芽等景象。

2.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对春天的初步印象,如美丽、生机勃勃等。

3.教师接着提问:“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认知。

4.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著名的散文——《春》,看看作者朱自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二)作者简介1.教师向学生介绍作者朱自清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生平、主要作品等。

2.强调朱自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

(三)诵读赏析散文1.自由诵读文章-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 学生开始自由诵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诵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朗读指导后再读文章片段- 教师选取文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如描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的段落,进行朗读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激活五官——写活景物潼南大佛中学肖燕【设计理念】这节课我通过对朱自清《春》多角度写景方法的分析,适时提供学习支架。

讲练结合,力争使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当堂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实现一课一得的目标。

【教材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多种感官写景法,妙用修辞手法,绘景传情,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运用景物描写,但写景的角度单一,不够具体生动,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教学目标】激活感官,具体生动地绘景传情,引起读者共鸣。

【重点难点】激活感官,具体生动地绘景传情,引起读者共鸣。

【教学方法】一、教法讲练结合法依据:在掌握景物描写的不同方法后,及时进行情景练笔,当堂将知识内化,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学法(一) 朗读感知法依据:通过诵读例句,使学生理清多种感官写景法的写作要领,获得直观体验。

(二)读写结合法依据:教材中选取例句,从中提炼写法,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多种感官写景法的认识。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文字、音乐、图片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课型】读写结合课【教学过程】导入:慧眼观万物,妙笔写春秋!今天,我们就跟着朱自清先生去探寻绘景传情的秘诀。

一、精选代表性景物提问:首先请看朱自清选择了哪些景物来写春天?为什么?选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来写春。

精选代表性的景物,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过渡语:虽然过了一个多月,同学们都还记忆犹新,可见这些景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美好呢?为什么他不选择石头、大山,而是选择了小草、繁花、春风、春雨和春天人们的活动来写?抓住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写出了春天不同于夏秋冬的面貌。

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充满生机活力。

过渡语:我们都知道,境由心生,你有怎样的心境,你就会看到怎样的世界。

朱自清描绘了这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好的春天,他当时的心境又如何呢?请看写作背景:师读:1929年,朱自清的夫人去世,年仅32岁,遗下三子三女。

这个期间,正值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

学生齐读:他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心,抵御外界的纷扰。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向往。

师:一种什么?生:一种向往。

师:这是大自然的春天,这更是朱自清——生:心中的春天!师:这就是我们写景的第一步:依情选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人们为了表达愉悦振奋等正面情绪常常描写明丽热闹的景象,如风和日丽、百花争妍、草木葱茏等(乐景),人们为了表达悲伤苦闷之情等负面情绪,常常描写落叶凋零、乌云密布、狂风暴雨、浊浪滔天等阴晦清冷的景象(哀景)。

生齐读:设想自己在当时当地的处境和心情,把自己的生命体验用写景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师:这就是我们写景的目的!二、激活感官,写活景物过渡语:依情选景后,又怎样激活感官,绘景传情呢?(一)写春草1.(请一名女生)朗读春草图: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师:我从你的朗读声中感受到你生命力的旺盛。

)2.提问:(同学们说说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感觉器官来观察春草?【板书】视觉(写颜色和长势)、触觉(质地)师:哪些句子从视觉(触觉)来写?师:他是仅仅用眼睛在看,用皮肤在感受吗?生:也是用心在感受。

3.小结:观察要有情!作者从视觉入手,分别从动态的角度进行观察,从颜色的角度进行观察,从空间的角度进行观察。

视觉观察角度多样,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一个“钻”不仅写出了小草的顽强的挤劲儿,还形象地再现了小草顽强生长的过程(拼了命都要长出来)。

充分表现了小草的活力。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就像刚落地的——娃娃!多可爱啊。

这报春的使者——绿色的春草带给人们什么?生:希望。

作者的心情本是沉痛的、苦闷的,看到这“嫩嫩的”,“软绵绵的”小草,心也变得——柔软了,温暖了,感受到生命的喜悦。

这不仅是用眼在看,更是用心灵在感受。

【板书】心灵齐读,感受小草的生机活力和浓浓的喜爱之情。

(二)写春花过渡语:现在让我们打开心灵,去欣赏春花烂漫的美好画面。

1.朗读例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2.提问:主要运用了什么感觉器官来观察春草?【板书】视觉:写颜色、形状,运用比喻、拟人;嗅觉:运用通感;联想、想象(1)请一名女生朗读红色字“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句运用了什么感官在写?(生)视觉。

在写花的什么?(生)颜色绚丽。

“像火,像霞,像雪”一大片一大片的,可见花儿——(生)数量繁多【板书】数量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花儿比作火、霞、产生了美好的联想,形象地表现了花海的美丽。

【板书】联想。

比喻句和拟人句往往都运用了丰富的联想。

(2)请一名男生朗读紫色字“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些果实现在有没有?(生)没有。

由春花想到秋实,这是作者的——想象。

【板书】想象(3)“花里带着甜味儿”用了什么感官?是味觉还是嗅觉?由闻到花的香味儿想到花儿甜甜的味道,这里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打通了嗅觉和味觉。

【板书】通感在不同的感官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感受就更丰富了,景物就写活了。

4.小结:在观察的基础上利用联想想象和进行延展和升华,运用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

这样我们的感官就真被激活了。

嫩嫩的,绿绿的春草让我们看到新生的希望,这漫山遍野的春花,更令人精神振奋!作者苦闷的心灵也被照亮,心情变得更愉悦了。

过渡语:这时,若再有春风拂面,烦恼就一扫而光了。

花草我们看得见摸得着,而春风,无色无味无形,我们又如何描写呢?(三)写春风1.朗读例文: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2.提问:主要运用了什么感觉器官来写无形的春风?【板书】触觉、嗅觉、听觉(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什么感官?(生)触觉。

(2)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

“抚摸”一词,赋予春风以人的行为和情感,形象表现了春风的柔和,充满怜爱,可以引发我们美好的想象。

(3)蓝色的字“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运用了什么感官?(生)嗅觉。

春风也好像有了专属的味道,那种味道是泥土、青草、春花混杂的独特味道,这味道在春风里像酒酿,越来越香。

(3)朱自清先生还不满足,又继续写了,“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整天嘹亮地响着”。

这是什么感觉器官呢?听觉!寒冬腊月室外有这么丰富的美妙的乐音吗?(生)没有。

风中笛声清扬,婉转悦耳从侧面反衬春风之温柔、可爱。

3.小结:作者通过激活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感觉具体化,把无色无味无形的春风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喜爱。

现在我们来朗读春风图。

应该读的轻柔一点还是沉重一点?(生)轻柔(齐读)沐浴着这轻柔的和风,心里的烦闷都——一扫而光了。

(四)写春雨过渡语:让我们在春雨中去漫步吧。

1.朗读例文: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2.提问:主要运用了什么感觉器官来写春雨?【板书】视觉我最喜欢这一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斜织,很传神。

”你喜欢吗?带给人什么感觉?(生)喜欢,感觉很温馨。

我们可以和好友一起在春雨中漫步,多有诗情画意啊。

运用了什么感官?(生)视觉。

看,仅是视觉吗?那如丝的春雨飘洒在你的脸上,还有什么感官参与?(生)触觉。

细丝的软,花针的凉,牛毛的细,都不仅是给人视觉以冲击,对人的触觉听觉都有影响呢。

作者巧妙地打通各种感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他们协同努力,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3.小结:激活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感觉具体化了。

(五)写雨中人1.提问:既然写春,为什么一定要写雨中人呢?把这段删掉可以吗?不可以删。

我们写文章也需要点睛之笔啊,没有人,这春的画面就感觉缺少了生气。

冬天有没有这么多人出来活动?没有。

这就更能表现春天令人喜爱/陶醉。

这就是点睛之笔啊!同学们写景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穿插对人物活动的描写,给它锦上添花。

作者运用了视觉来写充满活力的人珍惜春光的人,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放风筝时银铃样的笑声,听到了人们充满活力的脚步声,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热腾腾的温度……(六)小结朱自清的《春》式写景法就是——(齐读,做笔记)打开心灵,激活感官,修辞想象,绘景传情。

三、拓展延伸过渡语:我们以前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句子,以心灵和万物来对话,激活多种感官,绘景传情?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用了什么感官?随手取景,无事雕琢,声音入耳入心,听觉和视觉的灵动交织啊!只用了感官吗?他也打开了心灵。

“花落知多少”表达了对春花凋落的什么感情?(生)惋惜之情。

2.同样是写春风,林斤澜的《春风》就风格迥异了。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林斤澜《春风》齐读,感受塞北春风有什么特点?“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这是不一样的春风,因为地点不同,因为作者写它时的心境不同,这春风就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但是本文同样运用了多种感官,黑色字运用了——(生)视觉,红色字运用了听觉,绿色字运用了触觉。

而且各种感官都是打通了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塞北的春风是怎样的?(生)强烈/猛烈,充满强大的力量,就像塞北的汉子粗犷刚烈。

而朱自清写的江南的春风,柔和温婉,就如江南的女子。

大千世界,真是异彩纷呈啊。

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写这大千世界吧。

四、练笔十月份,秋意渐浓,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大自然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呢?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1.想一想:你的心情如何啊?可以选取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如秋叶飘飞、大雁南飞、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实、菊花傲霜、秋草、收获的人群……)2.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打开心灵,激活感官,修辞想象,绘景传情(音乐停止就搁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