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PPT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21张PPT)

(春秋战国)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出现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
秦 秦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汉 汉朝稳固边疆并拓展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北方:五胡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南方:衣冠南渡,江南开发;再现民族 融合第二次高潮
唐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灵活政策,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 两宋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战与和,周边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目录 CONTEN T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 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 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01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奠基
【 学习聚焦: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 统 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学习任务2: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体制
史料阅读: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 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 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 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 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 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东北
忽必烈封八思巴为 帝师,领宣政院事
西藏
云南
在福建晋江设澎湖 巡检司经略台湾
台 湾
2.结合历代疆域地图了解各少数民族地方机构或官职及边疆管理制度
明朝卫所和土司的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
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
接受朝廷征调军队(羁麋性质)
瓦
剌
奴儿干都司
东北
设都司、卫、 所,加强对女 真等族的管理
中国的对外交往 ppt课件

ppt课件
3
1.1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 1.汉朝(1) 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中亚、 西亚的交通要道。为(2)“ 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 贡献。
• 2.唐朝:(3) 玄奘西游 和(4) 鉴真东渡 为中印、中 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 3.明朝:(5) 郑和 七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友好关系。
• 3.20世纪70年代:1972年,日本首相(5) 田中角荣 访华,中 日正式建交,中日关系得到改善 。
ppt课件
11
3.7.7 中国参加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活动
• (一)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
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英文缩写为APEC)。
•
2.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1)__上__海__举行,这次会议的
上海签署(4)__《__中__美__联__合__公__报__》__。
•
B.(5)___1_9_7__9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ppt课件
10
3.6.6 中日关系
• 1.新中国成立前:日本发动系列侵华战争,(1) 甲午中日战争 、 (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和(3) 全面侵华战争 。
• 2.新中国成立初:日本追随美国,对新中国采取(4)___敌__视_____政策。 双方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
ppt课件
4
2.1 中国近代的外交
• 1、清朝时期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 作用,但是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 经济文化 交流,不利于我
国人民接触外国的 先进文化 和 科学技术 ,阻碍了中国的
社会进步 。
• 2.列强纷纷(1) 侵略
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
课件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明 闭关锁国;朝贡贸易;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绝。
清 订立《尼布楚条约》;马夏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只开放“十三行”)
泉州
▲ 马可 · 波罗往返示意图
▲ 乾隆帝在热河接见英使马戛尔尼情形
2.特点
a.对外交往内容丰富:有政治交往、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b.对外交通路线发达:有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C.对外交往主要目的:建立友好关系,重礼仪讲和平; d.对外政策发展趋势: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e.对外交往思想理念:“华夏中心”“天朝上国”。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1.民族分布 (1)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 史的开始。 (2)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
匈奴 氐 羌
乌桓 夫 余
南越
2.秦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设官 管理
军事 驱逐
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 管理民族事务。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公元 前215年派蒙恬率军北逐匈奴; 修筑长城)
(二)明朝
1.设中央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 翻译人才)。 2.修长城,置“九边”: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修筑长城, 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并沿长城布置系列军镇,号“九边”。 3.开放马市: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 开展贸易。 4.设都司、卫、所和土司:管理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 5.敕封“法王”: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管辖西藏。
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
隋 裴矩掌管通商事务;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海路交流活跃。
唐 与大食国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海路交流 活跃;日本派遣唐使近20次(遣唐使井真成)。
宋 海上丝路发达(北方陆路交通阻隔);广州、明州、泉州三大港口。
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35张PPT)

向近代外交转型的缓慢和曲折
◎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认 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 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 向闭关锁国。 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 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 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 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 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 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中国古代史上民族关系如何?
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怎样?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匈
奴
1.民族分布 氐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
民族 国家历史的
羌
开始。
南越
乌桓
夫 余
2.秦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表现
中央:设官 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 管理 来管理民族事务。(典客:秦
设武威、张掖、酒泉、
敦煌四郡,合称“河 西四郡”,成为中原
前往西域的要道
东
护乌桓都尉
北
③一屯、戍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西方的屯田卒,不 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 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共66张ppt)

与对外交往
民族 对外 关系 交往
主讲:陈老师
01
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目录
02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民 族 关 系
0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CONTENTS 04
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05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06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01 先 秦 与 秦 汉 时 期
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 之辨走向华夏认同。
秦朝的民族关系
秦朝地位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 开始
民族分布
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如 东北的夫余、乌桓 [wū huán], 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 南方的夷、越。
《三国志·夫余传》载, “夫余在长城之北, 去玄冤千里,南与高 句丽、东与抱娄、西 与鲜卑接,北有弱水, 方可二千里。”
东北
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汉朝的民族关系
屯戍政策
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 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 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 督率戍卒屯田。以军屯为主
屯戍政策的影响 (1)有利于在西域地区发展农耕,加强对 西域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2)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 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3)有利于加强边防建设,有利于就地解 决了军队的给养,为守边、作战提供了重 要的物质保障,有利于减少内地转输劳务 费和人民徭役之苦(军屯) (4)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总结: (1)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之辨走向 华夏认同。 (2)秦汉时期: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秦汉是中 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第一次民族大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第二次民族大交 融。
民族 对外 关系 交往
主讲:陈老师
01
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目录
02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民 族 关 系
0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CONTENTS 04
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05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06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01 先 秦 与 秦 汉 时 期
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 之辨走向华夏认同。
秦朝的民族关系
秦朝地位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 开始
民族分布
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如 东北的夫余、乌桓 [wū huán], 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 南方的夷、越。
《三国志·夫余传》载, “夫余在长城之北, 去玄冤千里,南与高 句丽、东与抱娄、西 与鲜卑接,北有弱水, 方可二千里。”
东北
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汉朝的民族关系
屯戍政策
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 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 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 督率戍卒屯田。以军屯为主
屯戍政策的影响 (1)有利于在西域地区发展农耕,加强对 西域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2)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 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3)有利于加强边防建设,有利于就地解 决了军队的给养,为守边、作战提供了重 要的物质保障,有利于减少内地转输劳务 费和人民徭役之苦(军屯) (4)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总结: (1)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之辨走向 华夏认同。 (2)秦汉时期: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秦汉是中 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第一次民族大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第二次民族大交 融。
中国外交PPT

——
探 究 图一 郑和下西洋 图二 任 务 (1)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点。
新航路开辟
【文汇历史——中西文明碰撞】
中 国 对 外 交 往 探 究 任 务
材料一 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 的“十全武功”时,路易十六正躺 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 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 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 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 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 20世纪70年代末起至今,中国取得 外交成就的原因。
中 国 现 代 对 外 关 系
历史上的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风 霜,当今中国已经重新回到世界。对外 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 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外交的成败。历史让 我们明白,只有开放才有发展,也只有 强大才有自信的外交。
探究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 中 国 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请你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探究 任务。 对 外【图说历史——架起沟通桥梁】 交 往
1、根据材料,《时代》周刊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有关对 周恩来的描述,美国的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 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中 国 现 代 对 外 关 系
材料二:1979年《时代》周刊惊叹: “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 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 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 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中 国 古 代 对 外 关 系
第一篇 开拓与辉煌之路
张骞
郑和
中 国 古 代 对 外 关 系
知识梳理
历史时期
历史人物 张骞
历史事件 张骞通西域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 朝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49张PPT)

(2)民族政策:
①行汉法(运用儒学治国)
②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 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四等人制)
(3)管理机构:
设立宣政院, 西藏 管理佛教和藏
族地方事务。
(西藏正式归属 中央管辖)
东北 云南
设立行省
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
八思巴:忽必烈 继承汗位后,封 为国师,即大元 帝师,统天下佛 教徒。至元元年 (公元1335年) 使领总制院(即 宣政院)事,统 辖藏区事务。后 制成蒙古新字, 加号大宝法王。
2.唐朝的民族关系 (3)具体表现:
西北 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与西藏吐蕃政权进行和亲、会盟:
西藏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西南
云南 多位南诏王经唐朝政府加封;南诏王
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唐 阎立本《步辇图》 拉萨大昭寺的唐蕃会盟碑
唐朝人陈陶 在《陇西行》诗 中写到“自从贵 主和亲后,一半 胡风似汉家”。
①汉初,国力弱,对北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北方
②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 大获全胜,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地区。
③东汉初,匈奴分裂,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刻铭燕然山。
西方 ①汉武帝时,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 (西域) 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
②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
l777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月17日,这是土尔扈特 历史上最可纪念的日子,在首领渥巴锡等人率领下,他 们车辚辚,马萧萧,浩浩荡荡,义无返顾踏上回归祖国 的征程。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在《热河·皇帝城》中这 样写道:“整个部落异口同声地发出吼声,我们的子孙 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经过半年多的浴血奋战,土尔扈特人行程上万里, 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 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于 l771年7月l7日,抵达 伊犁河畔,实现了东归。土尔扈特部归来受到祖国各族 人民的欢迎,清政府从陕西银库拨银三百万两,同时勘 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 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课件2: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关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系
西南地区沿袭土官制度,也“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改派有任期的流官。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对汉 外朝 交时 往期
的
陆上通道:经河西走廊、西域向中亚、西亚延伸。 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波斯湾地区。 海上通道:从合浦郡徐闻县(广东徐闻)至印度南部。 倭国遣使来朝,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
北逐匈奴,修建长城
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
南抚夷越 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
民秦 族朝 关时 系期
的
阶段: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端 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
北面: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地方:
国内: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等手工业高度 发达; 国际: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隋唐宋
隋 总体上: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唐 时 陆上通道:与西域、中亚商路畅通
期 隋朝:裴矩驻张掖,管理通商事务。
的 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包括造纸术等技术西传。
对 宋朝: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隋 唐 时
中
礼部 礼部司 负责朝聘及册封民族首领的礼仪 主客司 负责各族朝见礼仪
央 鸿胪寺 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期
隋朝 北方突厥 南方百越 郡县制 流球
的 民
地
天可汗,平定突厥。 唐朝 西北 吐蕃和亲、会盟
族 方 关系 南方 加封南诏,南诏子弟入唐学习。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39张PPT)--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左为清末《封燕然山铭》拓片局部;右为2017年蒙古国杭爱山发现的碑刻原件。
东汉89年窦固北击匈奴,刻铭燕然山;南匈奴内迁,北匈奴西迁。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地方:西域
2、汉朝
地方:东北
设置护乌桓校尉。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2)边疆管理:
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方:
修筑明长城防范蒙古,布置军镇。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
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
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
设土司。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
西藏:
敕封西藏僧侣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机构,对西藏进行管辖。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合作探究】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东汉89年窦固北击匈奴,刻铭燕然山;南匈奴内迁,北匈奴西迁。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地方:西域
2、汉朝
地方:东北
设置护乌桓校尉。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2)边疆管理:
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方:
修筑明长城防范蒙古,布置军镇。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
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
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
设土司。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
西藏:
敕封西藏僧侣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机构,对西藏进行管辖。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合作探究】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课件(共40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3.魏晋
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民族迁徙(“五族内迁”)
民族交流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汉化政策
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
经济开发
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 三国、东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
Ø历史纵横(P6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 融
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 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 迁徙。到西晋时,内迁的民族 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 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 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 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 婚杂居,互相影响。5世纪,鲜 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 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 融。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 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 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 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
屯戍政策:开发边疆,移民屯田
含义:“屯田戍边”是我国防守 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屯田指汉 代以来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 或税粮,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的 荒废田地。戍边顾名思义就是在 边疆守卫的意思。
屯戍作用: 经济:有利于开发边疆,降低军费开支; 军事:抵御匈奴,稳定边疆 民族:推动民族融合,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汉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
(北方匈奴): 西汉:和亲、三击匈奴; 东汉:刻铭燕然山
(东北): 设护乌桓校尉
(中央): “设大鸿胪
(西北)河西走廊: “河西四郡”
方式:大量移民、设置田官、军 民共同屯田。 特点:①政府提供生产工具,由 官员负责管理;②屯田主要分布 在北方和西域 地区;③分民屯和军屯两种。
“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 “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朝贡义务外, 其余一切事务均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历史《专题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课件(含教案)

1.目的 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 2.背景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3.过程 1405年— 1433年,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
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地位 是世界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远洋 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5.意义 加强了···;促进了···。
链接中考(17·济宁)细心研读材料,有助
答:朝代:汉朝;
历史作用:①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纽带; ②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梳理——唐朝的对外交往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 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 国来学习?
知识梳理——唐朝的对外交往
②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3)材料三与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 出他的主要事迹。
知识梳理——唐朝的对外交往
材料日一本派遣“唐大使唐来国中者国,学法习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鉴料真;二东渡“日舍本己弘为扬人佛传法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作用: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郭杰沫出若贡献。
链接中考
(2015·菏泽)21.材料 2000多年前, 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 条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 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纽带,是东 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问:“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 历史作用。(3分)
链接中考
(2017·青岛)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 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 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 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地位 是世界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远洋 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5.意义 加强了···;促进了···。
链接中考(17·济宁)细心研读材料,有助
答:朝代:汉朝;
历史作用:①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纽带; ②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梳理——唐朝的对外交往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 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 国来学习?
知识梳理——唐朝的对外交往
②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3)材料三与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 出他的主要事迹。
知识梳理——唐朝的对外交往
材料日一本派遣“唐大使唐来国中者国,学法习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鉴料真;二东渡“日舍本己弘为扬人佛传法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作用: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郭杰沫出若贡献。
链接中考
(2015·菏泽)21.材料 2000多年前, 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 条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 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纽带,是东 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问:“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 历史作用。(3分)
链接中考
(2017·青岛)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 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 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 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
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
是( )
A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
日本的唐招提寺
海 纳 百川
● ●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
“中课国堂练文习明曾经影响了全世界的进 步和发展,中国历史上曾有开放的时 代,中国人敞开博大的胸怀,拥抱了 来自印度、阿拉伯、甚至地中海沿岸 的文明,洗礼了自己,包容了世界, 丰富了人类的文明。”
地锯土台 督郑
当 归 我
, 今 余
地 也 ,
湾 )
。既久 者
揆成
一 招 降
功 )
来为, 索贵中 ,国国
书致 :荷军神威无敌将军铜炮清朝:雅克萨之战
●汉朝:丝绸之路开辟
●唐朝:玄奘西游天竺 鉴真东渡日本
●宋元:四大发明外传 海外贸易发达
●明清: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问题探究
● 材料一:
唐课朝是堂我练国习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文化处于
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陆路、海路)发达,在政府开放 的对外政策支持下,唐朝和亚洲、欧洲各国之间的往来出 现前所未有的盛况。 亚洲各国的商人、僧侣和学者不断 到中国,聚集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大城市中,唐 都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种”指( )
A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临安 明州
广州 泉州
体验
南宋时,有位外国商人来中国做生
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
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B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精美的蜀锦和
哥窑冰裂纹瓷
B.午餐时遇到著名旅行家马可·波
罗,和他一起吃饭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明朝郑和下西洋
郑和宝船复制品
郑和简介
郑和(1371年-1433 年),回 族, 太监,原 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 (今晋宁昆阳街道)宝 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 朝航海家、外交家、宦 官。
封 侯 非
我 明朝: 意, 戚继光抗倭
但 愿 海 波 平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则所之 ( 总(
问题探究
●材料四:
…课…堂英练国习隆隆的炮艇开到中国东南沿海,
和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交锋。这次交锋后,上 海向世界打开了紧锁了几百年的大门……
问题探究
●材料五: 世世界界博博览览会会是是经经济济、、科科技技与与文文
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也是举办国充分展示 综合实力的盛会。2001100年年55月月至至101月0月,,第第414届1 世届世博博会会在在中中国国上上海海举举行行。。世世博博会会就就是是一一个个微 缩微缩的的世世界界,,是是““地地球球村村””的的生生动动写写照照。。置置身 宏身宏大大的的世世博博园园,,人人们们最最能能切切身身感感受受到到的的是是 “盖今之天下,乃地球合一之天下”的道理。 上海世博会既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舞台,也 是世界加强与中国沟通的桥梁。这是中国的 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情思·感悟
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兴 衰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到什
么样的启示呢?
●汉朝:丝绸之路开辟
●唐朝:玄奘西游天竺
(长安)
(西安)
唐朝:玄奘西游天竺
唐朝:玄奘西游天竺
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从长安 前往天竺,学习佛法。后携带 大量佛经回国并翻译,还写成 《大唐西》域。记该书成为研究中 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 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
(B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 化和科学技术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问题探究
●材料四:
明课朝堂以前练,习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
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中国年 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 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 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 下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 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 落后于西方了。
唐朝时期,与中国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这不 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 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
成为“唐人”。
问题探究
● 材料二: 经课过堂漫练长习的航行后,他和同伴于
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 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 是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 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500 多年前的这一大壮举打破了美洲大陆与 世隔绝的状态,1992年为纪念发现美洲 大陆500周年。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马来西亚三保公庙
600多年前,他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9 万里,到达过东南亚和非洲东海岸。他奉行 “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一路带去了和平 与文明,至今仍为许多国家人民深情怀念。
这A里.D的哥“伦他布”是B指.(达·伽马)
C.迪亚士 D.郑和
刘 家 港
红海沿岸
非 洲 东 海 岸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
张静
反映玉门关的诗句
唐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沙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维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汉朝丝绸之路
( 大秦)
(古罗马)
大月氏
葱
安息 大夏
岭
玉门关
阳关(敦煌)河西走廊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巨大影响
问题探究
●材料三:
课乾堂隆练二习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 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下令关闭 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 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 华的活动。
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 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宋
( 宋
罗 盘 针
)
北宋泥活字(陶活字)
中国四大发明外传图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
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
面, 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
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
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
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