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回族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回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b22d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d.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回族教案
介绍
回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群体,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他们的
民间舞蹈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表达了他们的、价
值观和生活方式。
教案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研究回族民族民间舞蹈,培养他
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
的回族舞蹈动作和节奏,并理解舞蹈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案内容
1. 基础知识介绍
- 向学生介绍回族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分布、语言、宗教等。
帮助学生了解回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点。
2. 舞蹈欣赏
- 向学生展示回族民间舞蹈的视频或现场表演,让他们感受舞蹈的美感和独特风格。
通过观看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回族舞蹈的兴趣。
3. 舞蹈研究
- 介绍回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向学生示范并逐步引导学生研究。
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和协调能力。
4. 舞蹈创作
-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以回族文化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舞蹈作品。
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和合作。
教案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态度、舞蹈表演和创作成果,评估学生对
回族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可以通过小测验或问
答形式,对学生研究到的回族文化知识进行评估。
结束语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欣赏回族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希
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中国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民族民间舞蹈考级4级教案
![民族民间舞蹈考级4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b457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f.png)
民族民间舞蹈考级4级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包括舞蹈的起源、特点、表现形式等。
2.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包括舞姿、步法、转身等。
3.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教学。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感觉。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
(1)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和特点。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舞蹈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民族的生活、劳动和精神面貌。
(2)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
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舞蹈动作、舞蹈音乐、服饰道具等。
舞蹈动作丰富多彩,有旋转、跳跃、摆动、扭转等动作,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和风格。
2.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舞姿。
舞姿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之一,包括站姿、坐姿、行进姿势等。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正确的舞姿,保持舞姿的美感和舒展性。
(2)步法。
步法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之一,包括前进步、后退步、侧移步等。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步法的节奏和力度,保持步法的稳健和优美。
(3)转身。
转身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之一,包括单转身、双转身、多圈转身等。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转身的技巧和灵活性,保持转身的顺畅和流畅。
3.舞蹈教学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民族民间舞蹈曲目,进行舞蹈教学实践。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演,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示范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向学生展示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舞蹈的魅力。
2.分组练习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蹈动作和技巧的练习,让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和舞蹈的感觉。
3.课堂表演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让学生在实际的表演中,展现自己的舞蹈技能和舞蹈魅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舞蹈的艺术修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https://img.taocdn.com/s3/m/cfc473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3.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藏族踢踏舞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藏族踢踏舞的基本特点、动作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通过对藏族踢踏舞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包括脚的动作、手的动作和身体的基本姿态。
2. 藏族踢踏舞的组合:包括基本步伐的组合、步伐与手势的组合、步伐与身体的组合。
3. 藏族踢踏舞的节奏:了解和练习藏族踢踏舞的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教学难点:藏族踢踏舞的节奏和步伐的协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组合和节奏。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动作,其他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互相纠正。
4. 游戏法:通过舞蹈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藏族踢踏舞。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活动关节,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2. 基本动作学习:讲解和示范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3. 组合学习:教授藏族踢踏舞的基本步伐组合,学生分组练习。
4. 节奏练习:让学生听音乐,练习藏族踢踏舞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协调能力。
5. 总结与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掌握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学生能熟练地完成藏族踢踏舞的节奏练习。
七、教学资源:1. 音乐素材:藏族踢踏舞的音乐。
2. 视频素材:藏族踢踏舞的教学视频或表演视频。
3. 舞蹈道具:如手鼓、铃铛等。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的舞蹈教室,配备音乐播放设备。
2. 地面:木质或专业的舞蹈地板,有利于舞蹈动作的完成。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在练习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蹈兴趣。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a96c6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6.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舞蹈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逐渐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热门课程。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制定了一份《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兴趣;2.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4.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1. 理论知识a) 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b) 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不同类型和特色。
2. 技巧训练a) 基本身体训练:包括舞蹈姿势、手臂和腿部的灵活性训练;b) 舞步学习:学习不同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变奏;c) 舞蹈动作训练:学习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各种基本动作。
3. 舞蹈编排a)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编排方法和技巧;b)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舞蹈作品;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介绍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特点。
2. 示范教学:老师进行身体动作示范,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创作课: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评估方法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日常课堂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 舞蹈作品展演:鼓励学生进行舞蹈表演,通过展演评估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书面测验:通过书面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的开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收集一些优秀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视频,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59f9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4.png)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品味。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蹈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理解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品味,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基本舞蹈动作(15分钟)。
老师向学生示范基本的舞蹈动作,包括舞步、手势和身体姿态等,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重点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3.学习舞蹈技巧(20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舞蹈的基本技巧,包括舞蹈的节奏感、舞蹈的表现力和舞蹈的形体美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和体验来掌握这些技巧。
4.学习舞蹈作品(2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一段经典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让学生观看舞蹈视频,并分析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舞蹈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5.分组练习(20分钟)。
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舞蹈动作和技巧,进行分组练习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蹈表演能力。
6.总结(10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提高舞蹈表现力和舞蹈品味,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很高,他们在学习舞蹈动作和技巧时表现积极,但在舞蹈作品的理解和表演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舞蹈作品的分析和表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舞蹈的内涵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品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d6374caf1ffc4fff47ac10.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篇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案】篇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材资料全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第一级1、小熊舞(儿童舞蹈)教学目的: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
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2、西瓜(儿童舞蹈)教学目的: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歌:西瓜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3 、球球操(儿童舞蹈)教学目的: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关键动作: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1、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2、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
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
4 打花巴掌(汉族风格)教学目的: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2、体前上、中、下的方位要明确;上 ---- 头部的斜上方;中 ----身体的中轴线;下 ---- 腹部的斜下方。
儿歌:打花巴掌儿呔,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儿灯,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二月二,老太大爱吃白糖棍儿,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海棠花。
5、蜗牛(儿童舞蹈)儿歌:蜗牛出洞串门子,背着一间小房子,雷声隆隆下大雨,蜗牛拍拍小肚子,雨点来了我不怕,我会躲进小房子。
以儿歌带领学生在没模仿小蜗牛缓慢的爬行中,对学生脊柱进行抻、拉、含、仰的训练,并在手臂交替划圆运动中,进行手机抡、拉、抻的训练。
初中民间舞舞蹈教案
![初中民间舞舞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6b620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6.png)
初中民间舞舞蹈教案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元素和动作特点,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2. 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节奏和舞步。
3. 民族民间舞蹈的排练和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知和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的把握,舞蹈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拉伸、摆动、旋转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舞蹈学习的效率。
2. 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教授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步伐、手势、身姿等,并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观摩、交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 组合教学(10分钟)根据基本动作,教授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如蒙族舞蹈、藏族舞蹈等,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4. 排练与表演(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排练,最后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舞蹈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舞蹈水平。
同时,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
2. 学生在舞蹈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六、教学资源1. 舞蹈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程。
2. 音乐素材:民族民间舞蹈音乐。
3. 舞蹈道具:如扇子、花环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结合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4. 引导学生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民族舞舞蹈教案
![民族舞舞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ee104327d3240c8447efc7.png)
民族舞舞蹈教案【篇一:幼师班民族舞《舞蹈》教案】zsgmjx-wi-7.5-1-07-1 版号:a/0中山市工贸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舞蹈授课班级:15幼师1、2班,15民乐舞蹈班任课教师:梁玉审阅:2017 年 2月 25日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zsgmjx-wi-7.5-1-07-1 版号:a/0审阅签名:教学过程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zsgmjx-wi-7.5-1-07-1 版号:a/0审阅签名:教学过程【篇二:民族舞班教案】民族舞班教案教学内容:热身:跑圈,高抬腿,小跳一:脚背练习1勾脚,绷脚(注:脚后跟离地)2 顶脚背二:韧带(前腿)练习:1把杆压腿2扶把踢腿3把杆耗腿4扶把踢腿5背靠把杆双手搬前腿,后背立直6竖叉(不可蒯脚)三:韧带(旁腿)练习1二位蹲练习2扶把踢腿3把杆耗腿4扶把踢腿5背靠把杆双手搬旁腿,后背立直6横叉四:跨的练习1趴横叉2撕横叉3打横叉4竖叉-横叉-竖叉五:韧带(后腿)练习1把杆压后腿2 立腰踢后腿3塌腰踢后腿4耗后腿5把上搬后腿六:力量练习1俯卧两头起(控)2仰卧两头起(控)3仰卧起坐(左右摇摆8拍一次,4拍一次,2拍一次,节奏递减) 4平板支撑3组,每组30(规范)七:腰的练习1推腰2俯卧甩腰3压腰4下腰(尽量抓脚)5站立甩腰6唰腰7直立基础上,双手正上位控腰8把杆是顶腰9回腰八跳跃练习1小跳2中跳3横叉跳4竖叉跳5吸腿跳6大跳7倒踢8凌空跃9一字飞腿九转的练习1把上平转,把下平转 2四位转3五位转4抱前,旁腿转5挥鞭转6点翻7踏步翻身8串翻9跪转十:地面技巧1脚驻2后顶身3跪地侧手翻4跪地前桥5叠筋站立技巧:1控腿(前旁后)2侧手翻3前桥(连翻)4后桥(连翻)5前-后十一:舞蹈考级九级: 1:独舞十:春晚舞蹈《心声》时间安排:3月份:90分钟基本功,30分钟教授考级内容,每周1-2个4月份:90分钟基本功,30分钟扣考级动作,每周1-2个5月份:60分钟基本功,60分钟排舞蹈6月份:30分钟基本功,90分钟排舞蹈备注:若考级与春晚时间有变动,可即时调整,随着每个级别和年龄段的不同,可适度加难教学内容【篇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比赛教案参赛教师课程名称采用教材课时数参赛单位备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教案”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科目:维吾尔族民间舞授课班级:级班人数:人授课地点:舞室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类型:新授型教学准备:音响设备、cd、vcd、维族服饰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潘志涛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马力学主编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罗雄岩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第一章维吾尔族民间舞体态动律训练第一课维吾尔族体态动律开法儿[教学目的]: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有着热情潇洒、活泼奔放和欢快幽默的独特风格。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ac4e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f.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特点和文化意义。
2. 学习并演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2. 学习并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3. 学习并演练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并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3. 演练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和欣赏。
2. 学生在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时的舞蹈技巧和形体控制。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展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图片和视频。
2. 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
3. 舞蹈教学视频或示范录像,用于学生学习和演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有什么了解?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吗?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
3. 解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三、学习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25分钟)1. 分发舞蹈教学视频或示范录像,让学生观看并学习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2. 强调正确的姿势、身体控制和舞蹈表达。
四、学习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25分钟)1. 选择一至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进行教学和演练。
2. 分组让学生合作排练,并进行小组表演。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舞蹈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和美丽。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e660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4.png)
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范文
一、教学内容:
《茉莉花》民族舞蹈。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茉莉花》的舞蹈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
3.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情感。
4.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1.《茉莉花》的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
2.舞蹈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1.音乐,《茉莉花》的音乐。
2.舞蹈服装,民族舞蹈服装。
3.舞蹈道具,茉莉花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茉莉花》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学习基本动作,教师示范《茉莉花》的基本舞蹈动作,如手臂的动作、脚步的步伐等。
3.练习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练习舞蹈动作,重点训练手臂和腰部的动作。
4.学习舞蹈技巧,教师讲解《茉莉花》舞蹈的技巧和要领,如舞姿的挺拔、舞
步的轻盈等。
5.培养表现力和情感,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表现出《茉莉花》舞蹈所要表
达的情感和内涵。
6.整合舞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整合所学的舞蹈动作
和技巧,进行舞蹈表演。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茉莉花》的舞蹈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
舞蹈动作和技巧,培养了舞蹈的表现力和情感,提高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是对于舞蹈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培养还需要加强,下节课需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表现力的培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藏族踢踏舞教案设计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藏族踢踏舞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03a50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5.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藏族踢踏舞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藏族踢踏舞教学目标: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根本体态和动律,并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2、能学会藏族踢踏舞六个根本动作,并在学习根本动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根本体态和动律的肢体体验。
3、能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
2、学会藏族踢踏舞的根本动作。
教学难点:1、体态、动律的准确掌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
2、把握踢踏舞根本动作节奏、风格。
由于藏族踢踏舞是用脚踏音乐的节奏来舞蹈,其步法的变化,一般是与音乐节奏的变化相协调。
因此本课以节奏为线条,贯穿舞蹈动作教学的始终。
在动作的学习中,采取自己探索步法、给舞步取名等多种方式,不断稳固体态和根本动律,加深学生对舞步的记忆。
活泼课堂气氛,并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根底。
创编环节采取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的方式来进行,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设计情景导入:1、了解学生的经验准备情况:师:同学们,听说过“踢踏舞”吗?生:答〔播放课件〕师介绍:大家刚刚看到的是爱尔兰踢踏舞,在国外,踢踏舞主要分为爱尔兰踢踏舞与美式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是爱尔兰的一种民间舞蹈。
2、情景设计,教师示范导入课题师:我们中国的民间舞蹈中也有踢踏舞。
前不久,老师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跟当地人民学了一小段踢踏舞,现在我跳给大家看一看,请你们来判断一下,老师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在体态、动律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示范〕生:藏族。
师:对了,刚刚老师所跳的,就是藏族的“堆谐”。
“堆”是指雅某某藏布江上游地区的某某,某某,萨伽等地势较高的地区。
而“谐”在藏语中就是舞蹈的意思。
所以,堆谐的意思就是——雅某某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跳的农区自娱性圈舞。
由于它的舞蹈中有许多踢和踏的动作,因此也被称为藏族踢踏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3acd884028915f804dc24e.png)
xx民族民间舞蹈教案【篇一:xx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案】篇一:xx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材资料全部xx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第一级1、小熊舞(儿童舞蹈)教学目的: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
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2、xx(儿童舞蹈)教学目的: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歌: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3、球球操(儿童舞蹈)教学目的: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关键动作: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1、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2、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
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
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教学目的: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2、体前上、中、下的方位要明确;上----头部的斜上方;中----身体的中轴线;下----腹部的斜下方。
儿歌:打花巴掌儿呔,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儿灯,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二月二,老太大爱吃白糖棍儿,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茉莉花儿呀,海棠花。
5、蜗牛(儿童舞蹈)儿歌:蜗牛出洞串门子,背着一间小房子,雷声隆隆下大雨,蜗牛拍拍小肚子,雨点来了我不怕,我会躲进小房子。
以儿歌带领学生在没模仿小蜗牛缓慢的爬行中,对学生脊柱进行抻、拉、含、仰的训练,并在手臂交替划圆运动中,进行手机抡、拉、抻的训练。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e08e63ee06eff9aef8077f.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艺术系2010—2011第一学期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一)课程类型:实践课授课课题:藏族民间舞之颤膝动律综合训练组合(一)授课时间:周三、周四、周五授课对象:舞蹈四、五、六、七班授课老师:贾海蓉授课地点:舞四教学分析:1、教学对象的就业岗位与能力分析能力分析:舞蹈一班是舞蹈表演专业班,他们通过多年的舞蹈专业学习,已具备较丰富的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舞蹈表演和舞蹈教学能力。
就业岗位分析:舞蹈表演专业班组要为学校、幼儿园、文艺团体、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以及企业艺术团提供从事舞蹈表演、编导、艺术指导和专业教学的应用型舞蹈专科人才。
2、本节课与学生就业岗位的衔接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无论是自身表演亦或是教学都能够较准确的运用藏族民间舞中的颤膝动律,并能讲出它的动律特点和风格。
为学生的民舞技能打下基础,从而在就业岗位上完成民族民间的教学和表演,为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作出贡献。
3、本节课与学生实际水平的衔接点舞蹈表演一班的学生,大部分已有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也初步完成了藏族民间舞动作语汇的积累,故进入专科后所进行的教学会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加大深度和难度。
应该说是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合的。
4、本节课的主要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a、理论知识:藏族的文化背景以及藏民族舞蹈的种类b、实践能力:藏族民间舞的颤膝动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藏族舞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动作特点等,扩大学生舞蹈的眼界,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把握藏族民间舞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下肢上下运动的方式。
以及膝部不同性质的颤动和屈伸。
并由慢至快、由小至大、由轻至重的变化中,让学生能够逐渐把握不同节奏中不同舞姿的风格,以及表现舞蹈风格的准确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民间舞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还能塑造美的气质,提高素养。
并引导学生从言行举止、谈吐、行为规范上都有内在美的要求。
民间民族舞蹈考级教案
![民间民族舞蹈考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df2699f121dd36a22d8227.png)
民间民族舞蹈考级教案【篇一:民族民间舞蹈教案】第一次课一、课题类型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二、课时4课时三、教具舞蹈碟片、dvd四、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族舞蹈的了解与热爱。
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
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颤膝(要求膝关节绝对保持一种松弛的运动状态,兼有柔韧性和弹性)六、教学方法1、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视频展示教学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基本素质训练检查1、身体的软开度2、身韵练习(呼吸提沉)3、直立半脚尖、小跳练习(二)藏族舞蹈的简单介绍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
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及周边民族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
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
藏族舞蹈的特点有:“颤”、“开”、“顺”、“左”、“绕”是各种不同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舞蹈的美学概念。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为“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步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十二种基本步伐。
(三)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八级鸭子戏水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八级鸭子戏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5d6f4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d.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八级鸭子戏水教案教案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八级鸭子戏水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八级鸭子戏水舞蹈。
2.学习鸭子戏水舞蹈的动作和技巧。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音乐设备和合适的音乐。
2.教材或视频素材,展示鸭子戏水舞蹈的相关内容。
3.舞蹈教学区域,保证学生活动的空间。
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八级鸭子戏水舞蹈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观摩(10分钟)播放鸭子戏水舞蹈的视频素材或展示图片,让学生观摩舞蹈的流畅动作和韵律。
3.学习舞蹈动作(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学习鸭子戏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包括舞姿、手势、步法等。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协调和舞蹈表达。
4.音乐配合(15分钟)教师播放适合鸭子戏水舞蹈的音乐,让学生配合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的实践,体验舞蹈的整体感觉。
同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节奏和速度。
5.表演与分享(10分钟)鼓励学生在小组或个人展示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6.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强调鸭子戏水舞蹈的重要性和价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延伸:1.邀请专业的舞蹈演员来校进行现场示范和教学。
2.组织学生参观舞蹈表演或比赛,拓宽他们对中国舞蹈艺术的认识。
教案评估: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2.评估学生在表演和分享中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3.观察学生是否对鸭子戏水舞蹈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能展示一定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备注:为了防止您的隐私受到侵犯,请不要在网络上提供个人信息。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赏析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赏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5a1c0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8.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赏析教案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分类与特点1.汉族舞蹈2.少数民族舞蹈3.地域性舞蹈三、教学目标与内容1.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概念2.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与风格3.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欣赏能力四、教学方法与步骤1.视频观赏2.教师讲解3.互动实践五、课堂赏析与讨论1.代表性舞蹈欣赏2.学生心得分享3.舞蹈文化内涵探讨六、课后作业与实践1.完成课堂练习2.自主查找相关资料3.参与舞蹈活动七、教学评价与反馈1.学生舞蹈欣赏能力评估2.课堂表现评价3.课后实践反馈正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民间舞蹈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凝聚了各民族的智慧与才艺,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本文将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简要赏析,并为大家提供一个教案,以供教学参考。
一、引言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风俗民情。
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神,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分类与特点1.汉族舞蹈汉族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如狮子舞、龙舞、剑舞等,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2.少数民族舞蹈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如藏族舞蹈的奔放豪迈、维吾尔舞蹈的优美抒情、蒙古族舞蹈的雄浑壮丽等。
这些舞蹈既展示了民族风情,也彰显了民族精神。
3.地域性舞蹈地域性舞蹈是根据各地区民间风俗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
如江南的丝竹舞蹈、北方的秧歌等,它们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1.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概念,明确舞蹈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通过欣赏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1.视频观赏:通过观看代表性民族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类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民间舞蹈](https://img.taocdn.com/s3/m/d54f18556c85ec3a87c2c5d2.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藏族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年级:幼师就业班
二、课型:技能课
三、教学内容:《藏族民间舞蹈》-----“手臂基本动作”
四、教材分析:“感受体验藏族民族文化舞蹈特征,认识理解舞蹈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
本课是藏族民族民间舞蹈第四节内容;这节内容以手臂的动作为切入点,采取“学、创、教”的模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藏族舞蹈不同于其他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动作特征,能对藏族手臂的“撩、摆、掏、甩”进行分析和理解。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藏族舞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舞蹈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曲目作为舞蹈组合曲目,因此选择了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并加上藏族代表性的长袖充分演艺藏族舞蹈手臂的基本动作。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
2、能学会藏族手臂四个基本动作(掏、甩、摆、撩),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体态和动律的肢体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充分利用道具,让音乐、动作、情感、道具完美统一。
2、能独立完成组合,能积极参加小组表演,一起讨论、交流、归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视野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45e21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1.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提供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匡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风格。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特点和发展;2.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风格;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分类和特点;3.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4.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表演和创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相关的舞蹈视频或者展示舞蹈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知识传授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基本动作训练教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包括身体的基本姿式、手臂的运动、腿部的动作等。
通过示范和学生的摹仿练习,匡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要领。
4. 舞蹈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和感受,自主创作一段舞蹈。
通过指导和辅导,匡助学生完成舞蹈的编排和排练。
5. 舞蹈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让学生将所学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展示出来。
通过舞蹈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更多知识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预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预情况,包括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展示舞蹈动作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预度。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d3e7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6.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学习并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播放一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知识讲解:3. 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和流派。
4. 分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如舞蹈动作、服饰、音乐和表演形式等。
技能训练:5.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舞蹈进行表演。
6. 指导学生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包括手势、步伐、转身等。
7.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练和互相指导,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创作展示:8. 每个小组进行舞蹈展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加入一些个人特色或创新元素。
9.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进行评价和欣赏,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回顾:10.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总结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重要性。
11. 鼓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兴趣和热爱,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相关活动。
教学评估:12. 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13. 通过学生的舞蹈表演和展示,评估他们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乐资料。
- 小组排练和表演所需的舞蹈空间和音响设备。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艺术表演,拓宽他们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
2. 邀请专业舞蹈老师或舞蹈团队来学校进行讲座和示范,提供更深入的指导和培训。
3. 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或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他们的舞蹈才华和技巧。
(完整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藏族踢踏舞
![(完整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藏族踢踏舞](https://img.taocdn.com/s3/m/cf677af5b52acfc788ebc993.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藏族踢踏舞教学目标:1、能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并掌握其舞蹈风格的主要分类。
2、能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的风格特点.3、能初步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
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动律。
2、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1、连续不断、有弹性的“颤,以及上身的松弛、随动。
2、“颤"动律的贯穿。
3、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于是我设想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来学习舞蹈,从而始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学习的是藏族踢踏舞,所以在动作的学习中,我采取了老师示范,学生观察踏法、听辩节奏及强弱规律的方式来学习。
不同的踏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舞步和不同的节奏,也造成了强弱规律的不同。
师生互动。
采取载歌载舞的方式。
活跃课堂气氛。
练习过程多样化。
让学生根据动作特点,设计不同练习方式.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的设计是模拟藏族人民跳堆谐的场景,因为堆谐就是一种农区自娱性圈舞。
采取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创编的方式,既让学生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组合的创编中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教学过程:一、情景设计、课堂导入:1、观看三段藏族舞蹈片段,分别为藏族的弦子、锅庄、踢踏舞。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舞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学生回答:藏族。
2、比较三种藏族舞蹈的异同,找出藏族踢踏舞基本体态的特征.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这三段舞蹈分别属于藏族舞中的哪一种?学生回答:……师:这三段舞蹈分别是藏族舞中的,弦子、锅庄和踢踏舞。
那么,这三种藏族舞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弦子:柔美开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歌载舞(舞者自唱自舞)、歌舞相间(舞 者唱一段,舞一段,即舞时不唱,唱时不舞) 三种。 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花鼓或花灯,舞的动态 均为“扭”。 舞蹈中从点到线,又落到原来的起点上,成 为“圆”与“弧”(圆的一部分)。戏曲舞蹈 中的“小云手”与“大云手”是圆的组合; “拉山膀”是弧的表现。
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
鼓子秧歌
海阳秧歌
胶州秧歌
2、东北秧歌。有着强劲的动作,强烈的音响。
3、 陕北秧歌 主要流行于陕北的榆林和延安大部分地区。 给人以“扭”、“唱”、“场图”的艺术效 果。
4、河北秧歌。流传于河北东部唐山一带,表 演“过街”和“打场”。舞蹈的动作强调肩、 胯、膝、四个部位的有机配合。
民间舞蹈的表演特征
• 黎族的跳竹竿。
民间舞蹈的分布
• 汉族民间舞蹈受地域、气候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形成了南方与北方不同的风貌,南方 又因自然生态的迥异而出现种种繁杂现象。 南方有花鼓、花灯、采茶;北方有以四大 秧歌为主的各路秧歌。 (一)花鼓、花灯与采茶。 由于地域差异又出现了不同地区的花灯。 1、湖南地花鼓。又称地花鼓、花鼓、花灯。 花鼓戏。盛行于湘中、湘西、湘北等地区。
• 扬州花鼓
• 江都花鼓 (莲湘花鼓)
• 泰兴花鼓
洛子花鼓
高跷花鼓
4、安徽花鼓灯。体现出皖北两岸人民纯朴、 开朗、乐观的性格。在春节、庙会、农闲时 竞赛。
5、采茶。表演柔和、纤细、轻快、灵活的采 茶动作。
(二)北方秧歌。山东秧歌、东北秧歌、陕北秧歌、 与河北秧歌是北方地区各领风骚的四大秧歌。 1、山东的三大秧歌(鼓子、海阳、胶州)有着齐鲁 古风,是山东民众刚直、豁达的性格象征。 鼓子秧歌,由伞、鼓、棒、花四个角色组成;海阳 秧歌,分行进中与广场上的两种表演前者以两路纵 队,队形变化少,对舞前行,先慢后快。后者整体 的场面变化不多,各单元组可以自成画面;胶州秧 歌,有大场、小场之分。大场是在演小戏前的大跑 场,小场是演小戏前或有情节的歌舞。
• 花鼓戏
• 地花鼓
• 花灯
2、云南花灯与四川秀山花灯。如:“水漩莲 花”、“风摆柳”、“黄莺展翅”等 云南花灯 四川秀山花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水漩莲花
• 风摆柳
• 黄莺展翅
3、江苏花鼓。如:“扬州花鼓”、“江都花 鼓”、“泰兴花鼓”等,还有以道具而冠 其名的“莲湘花鼓”、“洛子花鼓”、 “高跷花鼓”等
共同特点
①自娱性。动作步法比较单纯精炼,易于为广大群 众所掌握。在家族,村寨中以言传身授的独特方 式继承流传,其表演性质常常和群众性的自娱活 动紧密相连。许多种类的民间舞蹈都可以形成成 千上万人的大型舞会。 ②即兴性。民间舞蹈动作姿态的规范性较弱,可变 性较强,在大体一致的步伐、动作、节奏、韵律 下,不同舞蹈者可做各种即兴的发挥。
民间艺术
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
• • • • • • • • 基本概况 共同特点 民间舞蹈的产生背景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的分布 民间舞蹈的表演特征 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 外国民间舞蹈欣赏
民间舞蹈(folk dance) 起源于 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 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 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 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所以也称为 “土风舞”。
• ③稳定性。由于其常在特定范围内流传,受外界 影响甚少,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但其风格特色 相对比较稳定,改变缓慢。 • 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创作主要素材来源。各国封 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各国各民族的古典舞蹈、剧 场歌舞和舞会舞蹈,都和民间舞蹈有着不可分割 的联系。经过专业工作者加工,运用在芭蕾中的 穿插性民间舞,被称为“性格舞”。中国的戏曲 舞蹈和新的创作舞蹈中,也大量地吸收了各种民 间舞蹈。同时,民间舞蹈仍然独立存在于自己原 有的范围内,沿着自己的途径世代相传。中国各 民族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 式多样。其共同的特点是:载歌载舞,多用道具, 自由生动的表演形式和借助故事传说,形象鲜明 生动,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
• 舞蹈并非语言、文字、图画、音响或其他 手段所表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将思想情感 通过面部表情、肢体造型、动作旋律表现 出来的人体语言艺术,是一种“舞之蹈之” 给人以享受的形象艺术。 • 中国民间舞蹈总是与音乐或歌曲相结合, 很少无伴奏、伴唱的,人们习惯将歌与舞 联在一起称作“歌舞”。 • 又分为“歌伴舞”(舞者不唱,由歌队伴 唱。)
• 以文娱活动辞旧迎新是民间舞蹈最广泛的社会功 能。 • 民间舞蹈还有着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功能。 • 舞蹈还有传授人类自身生产的知识,激起两性之 间情感交流的功能。 • 民间舞蹈从远古时代的巫舞发展到现在以娱乐性 为主的舞蹈活动,广泛地出现在各种民俗活动之 中。实用的功能逐渐减弱,表达情感和满足审美 需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成为今天民间舞蹈最主 要的社会功能。
民间舞蹈的产生背景
(1)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人们 在田间劳作形成了民间舞蹈中多俯首弯腰、 含胸屈膝、重下肢动律、动作幅度小;手指 与手腕的动作灵巧,眼神含蓄内在;感情深 沉,具有东方农业舞蹈文化的特征。 (2)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影响。人们受到封 建礼教的约束,妇女不受重视,民间舞蹈中 的旦角是男扮女装,封建统治者对民间舞蹈 的偏见和压迫,民间舞蹈更加流传不衰,在 舞蹈表演中显得自由洒脱。
1、舞蹈艺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生而起,是氏 族部落不可或缺的集群活动。在长期的社会发展 中,舞蹈艺术得到逐步完善和发展。 2、民间舞蹈,属于大众“自娱性”的艺术,与 宫廷贵族所欣赏的乐舞、以及现代舞台上属“表 演性”的舞蹈相比较,随意性强,表演时不受场 地、人数、乃至礼数的局限与束缚。注重即兴发 挥,自由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出毫无矫揉造作的 潇洒气度。
基本概况 • 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蹈动作 千姿百态,各具民族及地方特色。这些舞蹈 表现的内容有古代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战 争经历、图腾信仰及生殖崇拜,也有现代生 活中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欢喜之情的娱 乐活动,有的则渗透了各种民俗、祭祀、礼 仪活动的遗风。 •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 特色,它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 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