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合集下载

德彪西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探析

德彪西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探析

德彪西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探析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法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风格代表了早期印象主义音乐,以富有笔触感和色彩感的音乐语言为特色。

他被誉为“音乐印象派之父”,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一、德彪西创作手法:1. 和声上的运用:德彪西的作品中,虽然旋律常常简单而纯净,但是和声处理却是非常繁琐而巧妙的。

他的和声有时会让人觉得有些模糊而不清晰,但却带来了朦胧而有趣的音乐效果。

2. “色彩感”表达手法:德彪西在作曲中运用了各种色彩感,例如:强调不同乐器音色的清晰明度,模糊的和声,旋律上运用变化的音色,从而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3. 对于形式的追求:德彪西的作品中常常不用明显的调式和和弦,他的音乐形式也常常不按传统的套路出牌,创造出了非常新颖而富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4. 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德彪西在创作中不断地探索新的表达方式,运用民族乐器和以各种自然声音为素材进行创作,这些都是传统音乐所不具备的。

二、德彪西音乐风格特征:1. 富有笔触感:德彪西的音乐之所以能够让人感受到笔触感,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始终能够深入表达出和声和旋律之间的动态关系,使得音乐变化如同在画布上展示出渐进式的颜色变化一般。

2. 以色彩感为主导的音乐:德彪西的音乐,经常以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为创作主线,使人感到如有“色彩虹膜”般,将丰富的光影效果赋予与音符符号中。

3. 以前卫思想为载体:德彪西的音乐主题常常偏向于前卫思想,如他由“帕格尼尼”的旋律母题而创作的Chaconne、Exquisite corpse、Danses Sacrée et Profane及Jeux等作品,就凸显出了他在音乐上的创新力。

4. 追求自由与独立:德彪西遵循着自己的感受、经验、想法与志愿,并且意识到自己要走出板条箱,并用独特的方式去创造一些不同寻常的音乐。

德彪西的音乐让人感受到一种充满幽静、柔和且含蓄的氛围,他不仅创造了新的音乐风格,而且打破了传统音乐的形式,对于音乐创新与开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钢琴曲

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钢琴曲

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一位法国著名的印象派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在他丰富的创作生涯中,德彪西创作了许多美妙动听的钢琴曲,这些作品无疑是他音乐创作中的精华部分。

一、德彪西的钢琴曲创作风格德彪西的钢琴曲以其独特的印象派风格而闻名,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丰富的和声变化、细腻的音色效果和独特的旋律构思。

在这些钢琴曲中,德彪西经常运用模糊的音乐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弥漫着梦幻和朦胧氛围的音乐世界。

德彪西的钢琴曲常常被形容为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的音乐画作,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幽静而富有情感的音乐画卷之中。

在《印象派音乐》(Impressionism in Music)一书中,作者指出德彪西的钢琴曲在和声上采用了丰富多变的和声色彩,运用了富有变化的音色效果,表达了细腻而丰富的音乐情感。

这种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使得德彪西的钢琴曲成为印象派音乐的杰作,为音乐史上的传世经典。

二、德彪西的代表作品在德彪西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诸多琴曲,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月光》(Clair de Lune)、《一位玩具的葬礼》(The Funeral of a Marionette)和《阿拉伯斯克舞曲》(Arabesque)。

这些作品不仅在钢琴音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月光》作为德彪西最著名的钢琴曲之一,其柔美、流畅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让人为之倾倒,成为了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

三、对德彪西钢琴曲的个人理解与感悟对于德彪西的钢琴曲,我个人深受其音乐的吸引。

在细细聆听他的钢琴曲时,我仿佛被带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音乐世界中。

他那独特的和声运用、丰富的音色效果和深情的旋律构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钢琴曲《月光》中,我听到了一种静谧、深情和宁静的音乐画面,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如梦如幻的月光下的世界中。

而在《一位玩具的葬礼》中,我感受到一种古怪、幽默而又深沉的音乐情感,使我不由自主地被其音乐所震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是法国作曲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被誉为现代音乐之父。

他对音乐的创作和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开创了印象派音乐风格。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涵盖了他的一生,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化。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862-1890)、中期(1890-1905)和晚期(1905-1915)。

在早期,德彪西的创作受到浪漫主义和古典音乐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技巧和表现力为主,音乐语言较为传统,但已经展示了他个人的风格和创新思想。

在中期,德彪西开始探索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并逐渐脱离传统的形式和结构。

他开始注重音色、色彩和和声的创新,通过声音的叠加和交错来创造出模糊的音乐效果。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有《月光》和《雨中曲》等,这些作品以其柔美和流动的特点,描绘出了大自然中的景观和情感。

晚期是德彪西音乐创作的高峰时期,也是他探索最具个性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开始探索更加抽象和超现实的音乐语言,并运用了一些前卫的技术和概念。

他的作品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理解,但同时也具有更强的个人表达力。

代表作品包括《前奏曲集》和《音乐的画廊》等。

在音乐风格方面,德彪西的创作可以被归类为印象派音乐。

印象派音乐着重于传达感觉和印象,强调音色和色彩的变化,注重对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描绘。

德彪西的音乐创作具有柔和和流动的特点,宛如一幅画作,可以让人产生强烈的想象和情感共鸣。

德彪西的音乐中还融入了东方音乐和爵士乐的元素。

他对东方音乐的兴趣使他探索了不同的音阶和和声,为他的音乐带来了新的声音和味道。

而对于爵士乐的关注使他的音乐更加活泼和有节奏感,增添了一种现代感。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活跃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他的音乐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柔美、细腻、迷离的意境,往往以诗意的形象表现出阴郁、柔弱的情感。

他的钢琴音乐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被认为是象征着“法国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品。

从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时期来看,他的作品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1.1880年代至1890年代初期。

此时期德彪西已经开始走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他开始探索自己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思路,融合了很多浪漫主义元素。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旋律和和声,创造了一种既具有柔美又具有力度的音乐氛围。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月光》。

2.1890年代至初期。

此时期德彪西的音乐发展到了高潮,他开始在作品中加入了更多的印象派元素,包括丰富的和声运用和以色彩刻画特定情景的音乐手法。

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舟》和《海上的颠簸》。

3.20世纪初。

此时期德彪西的音乐开始成为一种风格,并且他开始不再使用传统的音乐结构和形式。

他的作品表现了更深刻的主题,包括梦想、想象和虚幻。

他的代表作品有《幻想曲》和《海神的庙宇》。

从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来看,他的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旋律细腻、柔美。

德彪西的钢琴曲中常常运用华丽的旋律,音乐曲线优美,充满了诗意和精致的细节,以表现出优美的情调。

2.和声丰富、多变。

德彪西的音乐中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创作方式,通过和声的变化,表现出音乐的各种情绪和场景,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细腻和变化。

3.曲式和形式自由多变。

德彪西钢琴曲的结构和形式往往是自由和多变的,他喜欢通过色彩、音符、节奏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意境深刻、富有诗意。

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充满了迷离、柔弱的情感,常常营造出一种丰富的情景和氛围,使人感受到音乐中的意境和诗意。

总的来说,德彪西是一位独具特色的音乐家,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思路都具有独特的韵味。

他的音乐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气息,让人们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和柔美的情感。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印象主义音乐之父”。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时期始于1888年,持续到其1928年逝世前夕,其间写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成为德彪西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是1888年至1904年,这一时期的作品以优雅、精致的印象主义钢琴曲风为主;而后期是1904年至1928年,这一时期的作品则更为激进、探险,甚至渐渐地走向了“超现实主义”与“民族主义”风格。

在早期的钢琴作品中,德彪西的作品以《月光》、《布雷塔尼舞曲》、《克劳德先生的小舞曲》等为代表。

其中,以《月光》最为著名,它通过曲调、和声、节奏以及弱中有力、轻重灵活处理,表现出一种梦幻、神秘的意境。

这些作品典型地展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即强调音乐的色彩与氛围;注重对自然、感受的描绘,而非对情节或人物的刻画;创作手法灵活,以光景、意象、印象为主题,从而突出感性的表现。

而在后期的作品中,则表现出了德彪西的创新和冒险的一面。

与早期作品的优美、温和相比,这些作品展现出了更为明确的节奏感与起伏,使之看起来更有活力,鲜明感极强。

以《比尔森中的灵感》、《西班牙图像》等为代表的作品,强调了节奏感和音色的巧妙搭配,使听众的音乐感受更直观、鲜明;并且增加了许多西班牙传统的旋律元素或节奏元素,更显出德彪西作品的“民族色彩”。

同时,德彪西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还探索了更多的调性与和声,如使用了“全音音阶”、“模糊和声”等。

这些技法的运用,使得德彪西的音乐更具前卫性、激进性,有些甚至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展现出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综上所述,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呈现出了两个时期的变化,从早期的优雅、梦幻,到后期的激进、探险。

但却都在表现自然、感受、梦幻与神秘的主题上,坚守着印象主义音乐的精髓。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引言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是介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与20世纪现代音乐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阶段。

印象主义音乐在作品的题材、调式、和声、织体、音响等音乐基本构成的一切方面创造性地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印象主义音乐将音响与音色作为其追求的目标,认为音乐艺术只能以暗示或者提供一种一向的手法来表现其魅力,主张用织体、色彩和力度来取代由浪漫主义音乐家完善的调式原则、和声进行规范和音乐结构模式,因而形成了印象主义音乐所特有的一种朦胧、纤巧、诡谲的音乐风格。

其中,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被誉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之作。

德彪西以其创作的印象主义音乐叩开了20世纪音乐之门,影响了其后几代作曲家,给20世纪音乐带来了色彩缤纷的景象。

一、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一)、印象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根源在西方音乐近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音乐风格总是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的变化和形形色色音乐流派的产生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景象。

19世纪末和20世纪之交在法国产生的印象主义音乐,给19世纪的音乐提供了最后一种典型的风格。

关于它的产生,通常被认为是来自于印象派绘画,而这只能算其产生的直接来源。

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即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后浪漫主义的一个必然结果。

此外,还有其民族、文化的因素。

虽然这种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后期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音乐中演变出来的,但它毕竟以自己独特、崭新和开创性的音乐风格,实现了从浪漫主义音乐向20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成为连接两个世纪的纽带。

它的风格是奇异而复杂的,既有古典主义的精美、理性的倾向,同时又有浪漫主义的自我的幻想。

音乐历史的发展,总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进行的,当一种观念、风格已发展到了极至,达到“饱和”状态时,必然导致另一种观念、风格的滋生、增长,而先前的那种观念却逐渐衰落。

“两种观念、风格相互抵触、互为消长,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二元冲突。

浅谈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印象主义风格

浅谈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印象主义风格

浅谈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印象主义风格作者:翟芮王瑗瑗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5年第01期回顾钢琴音乐的发展,有众多音乐大师为钢琴音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斯科拉蒂、贝多芬、肖邦、李斯特以及二十世纪早期的德彪西。

当我们研究其中任何一位大师的音乐创作领域时,会发现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音乐语汇,具有迥然不同的风格与特点作为印象派大师的德彪西,他的音乐语汇是有其和声的独特风格形成的。

德彪西的作品中很少有严格的对位的复调,他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和声进行了伟大的改革,他从大自然中用心灵去捕捉素材,从而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印象派音乐。

一、印象主义音乐产生的起因1.音乐浪漫主义的全盛期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音乐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变得更为复杂。

2.音乐中的古典形势的运用逐渐总想衰弱。

3.出现了以音乐为手段来描写音乐以外的事物或故事以及富有诗意的情感或带有气氛的倾向有所增强。

从此,音乐开始脱离注重形式的纯音乐领域并向着标题音乐的方向发展,其最大的表现之一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为了说明印象主义音乐,有必要首先从印象主义的绘画加以阐述。

印象主义的名称来自莫奈(1840~1926)一幅名为《印象·日出》的油画。

这种崭新的艺术完全背离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一直统治着绘画的忠于自然的原则,创立了一种直接利用外光绘画以及捕捉自然界瞬息即逝的景象的新绘画原则。

与此同时,这一运动开始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寻求类似的表现。

在文学上一些象征主义诗人力求把文学的节奏和声音处理成具有“音乐”的效果。

随着艺术和文学的各种运动,印象主义的音乐也以它的脆弱、装饰性的美和它的刺激感觉的音色而独具一格。

代表这一乐派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德彪西。

二、德彪西和他的钢琴作品克罗德·阿施尔·德彪西(1862~19I8)生于巴黎近郊,从小跟随肖邦的女弟子弗菜微学钢琴,十一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接受了严格的学院式的训练,熟悉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文化、掌握了精湛的演奏和作曲技巧。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摘要】德彪西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在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对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时期和音乐风格进行了分析。

在早期,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情感丰富而深沉。

中期时期,他开始探索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将色彩和声音融为一体。

晚期的德彪西音乐风格更加成熟,同时也更具现代感。

他的钢琴作品以华丽的旋律、复杂的和声和细腻的技巧而闻名。

德彪西的音乐对后世诸多作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许多钢琴家学习和演奏的经典之一。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德彪西钢琴音乐在不同创作时期和音乐风格下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音乐风格、早期、中期、晚期、作品特点、影响、总结1. 引言1.1 德彪西钢琴音乐简介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被誉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的音乐以其独特的和声语言和音色效果而闻名。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作品既受到了古典音乐传统的影响,又融合了当时最前卫的音乐思潮。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既表现了他对于音乐形式的创新和突破,又展现了他对于音乐情感的深刻体验。

他的钢琴作品包括多首前印象派时期的钢琴小品,如《泉》、《月光》等,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钢琴套曲,如《图画集》。

这些作品不仅在其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印象主义的风格,但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人色彩和特点。

他的作品显示了他对于声音的敏感和细腻,以及对于音乐结构和形式的探索和革新。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不仅是对于钢琴艺术的贡献,也是对于整个音乐史的重要贡献。

1.2 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简述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在其整个音乐生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的音乐创作时期可以大致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在这些不同的时期,德彪西的音乐风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摘要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开创者,作为起到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到二十世纪“新”音乐桥梁作用的重要作曲家,他标新立异的创作风格和前辈作曲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对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其印象主义音乐特征进行完整的透析,有助于更好的演绎印象主义音乐作品。

关键词印象主义绘画诗歌音乐旋律风格特征一、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1862年生于法国巴黎郊区圣热尔门安勒。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是引领印象主义音乐最突出代表。

19世纪末正值欧洲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大变革时代,这种变化体现在社会的各部分。

当时浪漫主义艺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各个领域都很好的诠释了浪漫主义的理想,此时的艺术家们想在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基础上寻求更进一步的突破,在艺术审美上更追求个性自由,他们不愿意受传统的束缚,渴望走想大自然,寻求创新突破,新潮流的出现不可避免,因而在19世纪末,出现了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

1、印象主义绘画的产生“印象主义”一词来源于美术,最初是与绘画有关的一个描述性术语。

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一个重要的画派。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官方学院派主宰着法国画坛。

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有一部分青年人由于不愿意受传统的束缚,不满于学院的作为,渴望能用他们认为最美的一刹那间的印象来自由作画,他们都试图在自己的艺术领域内打破传统习惯的束缚,建立一种新的形式。

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1874年莫奈的一幅《印象――日出》的油画被官方称为印象主义,用意是迫使这些想打破传统的人放弃自己的追求,出乎意料的是,印象主义这一词被当时寻求突破的青年画家欣然接受,并作为了自己画派的名称,此后印象主义形成了一个艺术流派,并逐渐向文学,音乐等领域扩展。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德彪西是法国的一位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音乐形式,包括交响乐、歌剧、室内乐以及钢琴独奏作品等。

德彪西最为著名和广为人知的作品还是他的钢琴作品。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作品,第二个时期则是20世纪初至他晚年的作品。

两个时期的作品在音乐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一个时期的德彪西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主要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强调的是对色彩和音色的描绘,追求音乐的梦幻和模糊效果。

德彪西在他的钢琴作品《月光曲》、《高岭上的宝石》、《神秘园》等中融入了大量的印象主义元素。

这些作品以优美的旋律、柔和的和声以及丰富的音色变化为特点,给人一种美妙和梦幻的感觉。

他的钢琴作品往往描绘自然风景、夜晚的景象以及内心世界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第二个时期的德彪西的作品则更加复杂和丰富。

在这个时期,德彪西开始尝试新的音乐技巧和形式结构,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象征主义元素。

他的钢琴作品《前奏曲》、《重返大海》、《钢琴奏鸣曲》等充满着神秘和力量感,音乐中的旋律和和声变得更加复杂和丰富,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元素。

从他的初期印象主义的作品到后来的象征主义作品,德彪西在音乐创作上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东西。

无论是写景描写还是情感表达,德彪西都希望通过音乐来传达他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他的钢琴作品独特而美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和创新性的法国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集中在他的创作时期,这段时期从1884年到1915年。

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在其创作时期经历了重大的转变。

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他受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尤其是俄国作曲家特柯切夫斯基和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影响。

这些作品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激情,音乐结构较传统并注重技巧的展示。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彪西开始追求一种新的音乐风格,试图超越浪漫时期的传统。

在他的中期作品中,德彪西开始探索新的和声和音色。

他开始使用特殊的和声效果,比如非常规的和弦进程,以及复杂的和声技巧,如平行五度和模糊的调性边界。

这些和声上的实验开辟了印象派音乐的道路,并对后来的音乐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对音色的运用也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钢琴的各种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效果,如轻柔的颤音、和声颤音、掌击等。

这些新的音色效果使他的音乐更具个性和独特性,与传统的钢琴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他的晚期作品中,德彪西更加深入地探索了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他的作品逐渐放弃了传统的形式结构,转而追求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他的音乐开始注重音符之间的色彩和和谐的平衡,而不再注重传统的曲式和发展。

他的作品表现了自然景色、情感状态和想象力,并试图用音乐表达出这些内容。

他善于运用音乐的动态变化、和声的丰富变化和独特的音色效果来描绘不同的情感和意象,使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图形化的特点。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时期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印象派的转变。

他对和声的实验和音色的运用使他的音乐独树一帜,成为20世纪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风格独特而富有个性,注重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对后来的音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印象主义风格特征作者:庞博来源:《艺术教育》2012年第11期【内容摘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了印象主义音乐。

这个时期的音乐无疑是受到了文学作品以及绘画的深远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开辟了表现手段的新天地,是向现代化音乐过渡的重要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德彪西。

文章对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时期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印象主义风格音乐作品德彪西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了印象主义音乐。

这个时期的音乐无疑是受到了文学作品以及绘画的深远影响。

其风格强调用音乐描绘大自然的光线和色彩给人带来的瞬间印象和感受,同时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

印象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德彪西。

印象主义音乐以其飘逸、风雅的格调,独具魅力又超凡脱俗的艺术特点,让人们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同时又能打动和震撼着心灵。

印象主义音乐开辟了表现手段的新天地,是向现代化音乐过渡的重要流派。

一、德彪西作品创作背景克洛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年)是当时法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是印象主义音乐全部特点的体现者,同时也是法国继柏辽兹之后向世界乐坛贡献出的又一位音乐大师。

这位喜欢以“法兰西音乐家”署名的作曲家,祖先为农民和手工艺人,在他的血统中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注定他要从事音乐艺术事业的基因。

8岁那年,德彪西遇到了一位对他一生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钢琴教师莫特·德·弗勒维尔夫人,这位夫人是诗人韦莱纳的岳母,也是肖邦的钢琴学生。

德彪西从她那里受到了音乐和文学两方面的熏陶,开始接触肖邦的音乐,并由诗人韦莱纳将他引入文学乃至多种艺术新思潮的洪流之中。

在那里所受到的文学方面影响和肖邦对他的间接作用,是德彪西建筑印象主义音乐大厦的基石。

有人曾这样询问德彪西:“你的创作原则是什么?”对此,德彪西的回答颇有些意味深长:“我的乐趣。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

浅析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与音乐风格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钢琴音乐无疑是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之一。

他的钢琴作品既开创了一种新的音乐语言,也打破了传统的音乐形式和结构,成为了20世纪音乐史上的里程碑。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期,这个时期正是音乐史上的转折点。

他在创作上倾向于追求纯粹的音乐表达,而非附带着具象的故事情节或情绪描写。

他的音乐语言独特,充满了和声上的变化和扩展,以及对音响效果和色彩的追求。

他的作品细腻而富有表现力,给人一种模糊而梦幻的感觉,这也是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之一。

德彪西的音乐风格也是与印象主义艺术运动相呼应的。

他受到了印象派画家们的启发,尤其是克洛德·莫奈的作品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

他试图在音乐中表现出自然景观和色彩变化的感觉,将光影、水波等自然元素融入到音乐中。

他的音乐不再强调传统的节奏和旋律,而是更注重声音的质感和色彩的变化。

他经常使用模糊和含糊的和声以及非常规的音响效果,以创造出一种模糊而梦幻的音乐效果。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氛围,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月光》、《雨中曲》、《小船》等。

这些作品都展示了他对声音和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运用,以及对音乐空间和节奏的创新。

他的音乐既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又融入了自然景观和色彩的美学思想,给人一种独特的听觉体验。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时期是他最为活跃和成熟的时期,也是他对音乐创作语言进行了革新和突破的时期。

他的音乐风格与印象主义艺术运动相呼应,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氛围,以及对声音和色彩的追求。

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1、印象主义音乐初体验——优雅写意很多人对于印象主义的认识来源于莫奈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作,偏向于中国国画的写意风格,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印象主义的音乐同样起始于这个时期。

19世纪末在欧洲,这种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它的音乐形式与表现手法都和之前的古典、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差别。

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是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尔莫里斯·拉威尔。

德彪西的音乐有着浓厚的印象主义风格,他往往能描绘出一种气氛或反映人某一时间点头脑里产生的印象。

他把和声作为丰富色彩的一种手段,还经常有意识地冲破常规节拍,从而扩大了音乐的表现手段。

之前听过他的《牧神午后》,我认为这首乐曲节奏感没有古典音乐那么有力度,有规律,也不像是浪漫主义音乐给人以或热烈激昂或悠扬婉转的情感体验。

《牧神午后》讲述了半神半兽的牧神躺在树荫下休息,他似睡非睡,胡思乱想,感到自己模模糊糊地进入了埃特纳山仙境。

这首乐曲就像牧神亲自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午后,竖琴声中夹杂着弦乐部轻轻颤动的震音仿佛就像是对画作《日出印象》的一个续写版本。

整个音乐使人非常放松,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

在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中,除了德彪西之外,还有一位管弦乐配器大师——拉威尔。

就像用不同的材料能配制出各种有滋有味的佳肴一样,交响乐中不同音乐家使用的不同手法使音色更是绚丽多彩。

作曲家拉威尔虽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传承者,但他与德彪西在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拉威尔偏向于古典形式,他的旋律线更加清晰,更为广阔、明朗和直率。

他注重从乐队配器的角度来发挥钢琴音响的色彩性。

其钢琴作品以组曲《镜子》、《夜之幽灵》两首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印象乐派的音乐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对二十世纪各种音乐流派的形成、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对众多作曲家的创作技巧的启发都已被承认为不容质疑的事实。

德彪西印象派钢琴音乐风格的探析

德彪西印象派钢琴音乐风格的探析

德彪西印象派钢琴音乐风格的探析一、作曲家德彪西及其钢琴音乐风格20世纪的法国音乐可以说是从德彪西开始的。

法兰西民族的清秀幽雅、细腻精致,在他的钢琴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是印象派钢琴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

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的创作早期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继承了法国艺术传统,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等。

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主要作品有《版画集》、《意象集》、《24首前奏曲》等。

德彪西的作品以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避免文学性的叙事,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表现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暗示多于直率的表达。

德彪西一直努力把诗歌的意境美和绘画的色彩美融进他的音响中。

德彪西一直致力于用最简洁的篇幅来清楚地表达他的思想。

因此,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没有古典形式写成的拓展作品,乐曲的形式变得更为即兴,虽然作品中还保留了三部曲式、二部曲式和奏鸣曲式等因素,但它们更为融合、连续和自由。

德彪西开拓了自己特有的极为新颖的和声、旋律和调式,使印象主义音乐创作手法日趋明朗和完善。

二、从钢琴独奏曲《月光》看德彪西的印象派风格“唯有音乐能够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

这个世界悄悄地创造了黑夜的神秘诗歌,创造了月光抚摸着树叶所产生的千万种不可名状的沙沙声。

”上一个世纪之交(1890—1950年),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写下了《贝加莫组曲》(包括《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帕斯比叶》),著名的钢琴独奏曲《月光》是其中的第三曲,作于1890年,是根据法国诗人魏伦的诗写成的,此曲已开始显露了印象主义的基本特征,但同时也有浪漫主义风格。

《月光》以轻柔的笔触、消淡的色调以及诗意的柔情,绘声绘色地勾画出一幅夜色茫茫、诗人望月咏怀的绝妙图画。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引言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是介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与20世纪现代音乐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阶段。

印象主义音乐在作品的题材、调式、和声、织体、音响等音乐基本构成的一切方面创造性地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印象主义音乐将音响与音色作为其追求的目标,认为音乐艺术只能以暗示或者提供一种一向的手法来表现其魅力,主张用织体、色彩和力度来取代由浪漫主义音乐家完善的调式原则、和声进行规范和音乐结构模式,因而形成了印象主义音乐所特有的一种朦胧、纤巧、诡谲的音乐风格。

其中,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被誉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之作。

德彪西以其创作的印象主义音乐叩开了20世纪音乐之门,影响了其后几代作曲家,给20世纪音乐带来了色彩缤纷的景象。

一、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一)、印象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根源在西方音乐近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音乐风格总是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的变化和形形色色音乐流派的产生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景象。

19世纪末和20世纪之交在法国产生的印象主义音乐,给19世纪的音乐提供了最后一种典型的风格。

关于它的产生,通常被认为是来自于印象派绘画,而这只能算其产生的直接来源。

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即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后浪漫主义的一个必然结果。

此外,还有其民族、文化的因素。

虽然这种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后期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音乐中演变出来的,但它毕竟以自己独特、崭新和开创性的音乐风格,实现了从浪漫主义音乐向20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成为连接两个世纪的纽带。

它的风格是奇异而复杂的,既有古典主义的精美、理性的倾向,同时又有浪漫主义的自我的幻想。

音乐历史的发展,总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进行的,当一种观念、风格已发展到了极至,达到“饱和”状态时,必然导致另一种观念、风格的滋生、增长,而先前的那种观念却逐渐衰落。

“两种观念、风格相互抵触、互为消长,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二元冲突。

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印象主义特色

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印象主义特色

第24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11月 Vol. 24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2────────── 收稿日期:2001-06-18作者简介:张爱民(1971-),男,河南洛阳人,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助教。

- 87 -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印象主义特色张爱民(唐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从德彪西当时所处的人文背景、历史环境、思想渊源,分析、论述了德彪西钢琴音乐的诗情画意及本质特色——光与色的瞬间印象,也就是印象主义特色。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音乐;印象主义;光色;瞬间印象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2)06-0087-02现代作曲家鼻祖伊戈·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 )曾经真诚地讲过这样的话:“我们这一代音乐家以及我自己多归功于德彪西。

”[1]克洛德·德彪西是欧洲音乐历史转折关头的重要人物。

他所代表的风格成为连接传统和未来的纽带。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在人们心目中之所以占据首位,是因为在钢琴音乐领域里,他使这门技巧有了新的发展。

在和弦与和声的运用上,具有十分独特的技巧和个人的风格。

尤其是他的和声更为突出,他运用和声不时移动的、倏忽即逝的朦胧音响,运用和弦之间的相互溶化、吞没、时而消失、时而重聚,在无穷无尽捉摸不定的变化中,使踏板充分发挥作用,赢得了一片完全崭新的好评。

尽管德彪西不喜欢用“印象主义”这个词来表明他的音乐,认为自己更接近于象征主义的诗歌,但其实印象主义画家莫奈及其同行对他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人们从他的音乐中的确可感觉到“印象主义”的印象。

德彪西一生中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并不是音乐界同行,而是诗人、画家,特别以象征派和印象派的作家和画家为多。

而印象主义风格首先就是从美术界对浪漫主义的反叛开始的。

音乐中的印象主义同样是以法国风格对德国浪漫主义的反叛的姿态出现的。

略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

略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

‎‎‎‎略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论文关健词‎:印象主义‎钢琴音乐‎创作特征‎演奏‎论文摘要:‎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被视作架通‎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音乐发展‎的重要桥梁‎之一了解他‎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时于演奏者‎更好的论释‎、演奏他的‎作品有极其‎深的意义。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当时,一名‎叫莫奈的法‎国印象主义‎绘画流派一‎反从传统宗‎教和神话中‎吸取创作题‎材,而主张‎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捕捉表现‎对象,重视‎给人留下的‎瞬问印象,‎而不太注重‎对象的主题‎思想和内容‎,这一作法‎与当时象证‎派诗人马拉‎美强调诗歌‎创作应该用‎扑朔迷离的‎语言来象征‎隐藏在现实‎生活背后的‎理想世界有‎着相似之处‎。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巴黎‎阁楼里新一‎代作曲家也‎在进行着,‎未来音乐的‎大胆尝试。

‎1887年‎1由于德彪‎西的参赛作‎品《春天》‎追求鲜明的‎音乐色彩和‎丰富的感觉‎容量.使评‎委忠告他要‎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一‎这个评委首‎次把德彪西‎的作品与印‎象主义联系‎在一起。

随‎着这种艺长‎潮流的发展‎气们逐渐认‎识到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用‎印象主义音‎乐概括以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风格‎不再具有贬‎义.德西在‎绘画印象主‎义和文学象‎征主义的直‎接影响下,‎找到了一条‎摆脱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并‎具有更新技‎法和风格的‎创作道路.‎首先在选‎择题材内容‎方面,德彪‎西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音乐家热衷‎表现的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社会题‎材。

在他的‎钢琴音乐中‎.既没有古‎典主义音乐‎的哲理性思‎考和贝多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已没有浪漫‎主义音乐的‎个人激情表‎达和冥思苦‎想;强调朦‎胧的感觉印‎象和变化多‎端的色彩气‎氛。

抑制浪‎漫主义的感‎情宣泄,追‎求静穆、暗‎示的表达方‎式,避免艺‎术形象和内‎容的清晰,‎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引起人‎们各种联想‎。

德彪西风格特征

德彪西风格特征

谈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摘要:德彪西的音乐是建立在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于十九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展成熟。

德彪西独创的风格被西方音乐史概括为印象主义音乐,并称他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者。

德彪西的音乐表现为旋律简短零碎,结构自由模糊,和声色彩斑斓,织体纤细精巧,配器细腻透明,力度层次渐变,音色丰富多变等特点。

他打破了西欧几百年来的传统模式,创造了一种朦胧、飘逸、空幻、透明、幽静、纤细、优美、雅致的音乐音响,这种风格特征与印象派绘画的艺术追求极为相似。

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形成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本人的个性因素,他的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他对西方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十世纪音乐中的“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音乐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响。

德彪西的成功探索与大胆革新,给后代作曲家以启示,为20世纪的音乐发展与创新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形成风格特征德彪西的音乐风格独特,在西方音乐史上被概括为印象主义音乐,并称他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者。

“印象主义”(Impressinoism)一词“最初是与绘画有关的一个描绘性术语”。

[1] 1874年,法国巴黎的一些年青画家举办画展,莫奈的一幅《印象.日出》被评论界称为“印象主义”,此后,法国绘画上的印象主义影响到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很快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风格。

印象主义绘画是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瞬间的印象,它排除明晰的线条和轮廓,追求朦胧色彩的表现。

“在印象派画家眼里,色彩成了他们艺术表现形式中最重要的因素”。

[2]“音乐中的印象主义是一种主要通过和声和音色唤起意境和感官印象的作曲立场”[3]它强调音响色彩的感觉和修饰,其创作理念与印象主义绘画是相同的。

德彪西的音乐与印象主义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启发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照中国传统哲学观之解释,气 属先天,天地间一切物质皆由此生。老 子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文天祥 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下为 河岳,在上为日星”皆为此意。人以后 天之心去感受先天之气,所获得之感悟 状态,谓之韵,或曰禅,或曰境。“生 动”二字,其生者,乃生发、创生之 意,其动者,为感动、灵动之意。非仅 指外在之势的运动。
19
ZHONGGUOTIWEIYIJIAOYU 2009-12月刊
一、六法断句 因古文没有标点,关于六法还有 另一种断句法,清代严可均在其所著 《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对谢赫 原文曾作如下标点:“六法者何,一气 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 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 也。”现代钱钟书先生也持有类似的观 点。 笔者赞同以上二人的断句,认为 将“气韵生动”四字联为一组,当属后 人的误读,因为“气韵”与“生动”是 两个含义有所重复的词组,后一词组是 对前一词组的解释与说明,因而词义相 对浅白一些,达意则不及前一词组精
四、结语 德彪西音乐中的印象主义特质在他
的钢琴作品中表现得精彩纷呈。在德彪 西的音乐影响下,人们陶醉在他创造出 来的神秘莫测而又五光十色的音乐世界 中,从而使印象主义音乐成为19世纪末 20世纪初最受世人瞩目的音乐流派。而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更是世界钢琴文献 宝库里的重要财富,他为了达到音色和 音响在色彩和气氛上的追求,以独特的 艺术风格和音乐形式上的进行大胆探索 和革新,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功 能系统,开创了具有印象主义音乐特色 的崭新的音响世界。让我们跟随着德彪
18
2009-12月刊 ZHONGGUOTIWEIYIJIAOYU
YINMEIYISHUJIAOYAN 音美艺术教研
“六法”与中国画鉴赏
◆解均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理论著作《古 画品录》中,提出了品评人物画的六项 标准,即所谓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 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六法的地位在后人的不断实 践与检验中得以确立,其应用范围逐渐 扩展到山水、花鸟等画科,甚至成为中 国画的代名词,被后世尊为“万古不 移”的中国画品评法则。
品带有强烈的朦胧感以及变化多端的色 彩气氛,抑制浪漫主义的感情宣泄,追 求静穆、暗示的表达方式,避免艺术形 象和内容的清晰。
(二)旋律方面 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既见不到 古典主义音乐的“动机的发展”,也见 不到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悠长面婉转 动听的歌唱性旋律线条,而是由片段、 零散化的新型曲调、细胞组的乐句乐汇 组成,在他的钢琴作品《意象集》中就 出现了很多用零碎的短句作不对称发展 的手法。加上他独创性地在钢琴作品运 用了“色彩旋律”(即旋律用不同色彩 的和声来装饰),使我们感觉到德彪西 的旋律好像是由一些光怪陆离、委婉柔 和的声音色彩交织而成,充斥着飘忽不 定、若隐若现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三)调性和声方面 德彪西打破传统的大小调和声体 系,在钢琴音乐作品中广泛地使用非传 统大、小调式音阶。他把十二个半音分 为六等份,变成六全音。这种调性音乐 取消半音之间的依附,具有飘浮的意 境。加上将大量的全音音阶、古教会 调式音阶(即中古调性音阶)、五声音 阶、半音阶及大量三全音混合使用,使 调性变得十分模糊,使音乐更具恍惚朦 胧的特点。如前奏曲《帆》中,乐曲中 不协和和弦的使用,并不构成刺激、紧 张和重混浊的效果,而是保持了细腻、 精致的特点。 (四)节奏节拍方面 德彪西本人不喜欢使用那些古典、
格,不能老是屈服在德国的音乐之下。 于是他的作品愈来愈趋向法国化,最终 成为一位纯然法国风格的作家,也成为 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三、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 风格
在德彪西一生的创作中,钢琴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一生从未间断 过钢琴创作。钢琴作品的品种和数量很 多,包括前奏曲集、练习曲集、各种组 曲和套曲等。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 人,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充分体现出印 象派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朦胧的意境、 和声的创新以及色彩的变化。下面将从 几个具体方面分析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风 格特征:
“生动”二字,是对“气韵”的 进一步说明与解释,气和韵的关系,便 是生发与感动的关系,便是天与人合一 的关系。六朝时代的谢赫,独占天时地 利人和之机,站在一个精神与文化的制 高点上,因而他的理论高度,具有穿越 时空的力量。所谓“六法一出,百代宗 之”。然而后人的思想境界因为达不到 谢赫时代人的高度,故而对六法的理解 难免出现偏差。
音美艺术教研 YINMEIYISHUJIAOYAN
试谈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 梁文光
【摘要】通过对德彪西钢琴作品创作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在其钢琴作品中的体现,以便人们了解德彪西在 钢琴音乐表现上为钢琴艺术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准确地把握住印象主义音乐所独有的艺术风格特征。
【关键词】德彪西 钢琴作品 印象主义
二、六法新解 谢赫生活的年代,属于南北朝时 期的南齐,时值佛教盛期,所谓“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魏晋 南北朝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思想最为 活跃的时期之一,文人墨客好佛道、尚 玄学,在谢赫的 “六法”中,不难看 出时代打下的烙印。事实上作为六法中 “首要之法”的“气韵生动”,即是将 佛禅之高妙韵致奉为绘画追求的最高美 学境界与品评标准。气韵看似无形无 相,玄虚空灵,它不属于具体的哪一笔 画,哪一形象,而通览之下,却能感受 到它的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说。老 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是形容 此等境界。
(一)题材方面 德彪西没有选用古典浪漫主义音 乐家热衷表现的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社 会题材,而是吸取了印象派和象征派的 美学观点,以诗、画、自然景物作为创 作题材,将自己对事物的瞬间印象都凝 结到音乐的境界之中。在他的钢琴音 乐中,既没有古典主义音乐的哲理性思 考,也没有浪漫主义音乐的个人激情表 达。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一 是对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包括视觉和 听觉能感受到的景象)的描绘,例如月 光、流水、庙宇、风声等;二是对民间 生活风俗的表现,包括各种民间舞曲、 民间节庆、人物静物形象等;三是神话 传说中的奇幻境界和形象,如仙景,牧 神、水妖等。德彪西借助标题和丰富的 色彩变化引起人们各种联想,从而使作
一、 引言 印象主义原指画家的画作不着重于 具体精细地描绘,而强调光影微妙变化 所带来的主观感受。德彪西受印象主义 画作的影响与启发,音乐风格不以传统 所讲究的优美旋律或完整乐曲架构为主 要诉求,而追求一种声音色彩瞬间变化 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他的音乐在旋律架 构上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朦胧的印 象。因此,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 钢琴音乐风格的确立,标志着西方钢琴 音乐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本 文试图通过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去领略其 印象主义特质。 二、印象主义与德彪西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 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印象 主义首先在绘画中出现,所以要谈论音 乐上的印象主义,就得从法国的印象主 义绘画谈起。 德彪西在二十世纪初期钢琴音乐中 的地位,相当于十九世纪的肖邦。德彪 西很早就显示出对非正统和声的独特见 解,这为他以后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埋 下了伏笔。1885年,德彪西结识了诗人 马拉梅,并遇见许多具领导地位的象徵 主义文学家及印象派画家,与他们的交 往使德彪西受到相当深的影响。往后他 经常去参加印象派画家和象征派诗人们 的聚会,沉浸在这种朦胧而模糊的意境 与情趣中,开始热衷于用他们的诗作谱 曲,从他们的绘画中寻求灵感,从而逐 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理想。他意识到身位 法国作曲家应该要建立起自己的音乐风
同样,“骨法,用笔是也”,可 解为“骨法,与用笔有关”,但不可简 单地理解为笔法。骨者,是构架,是支 撑,是品操,汉语中有许多与骨有关的 词汇,如骨气,风骨,傲骨,骨格清奇
浪漫派音乐家常用的具有固定节拍重音 的拍子。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大量被使 用的是一些舞曲节奏,如探戈舞、西班 牙舞、哈巴涅拉舞的节奏。也常使一些 不规则节奏,如三对二、五对四等复合 节奏。这些节奏的大量运用将作品的推 动力大大削弱,使音乐呈现出流动松散 状态。如前奏曲《枯萎的落叶》中,就 是使用了不规则的节奏节拍,使乐曲呈 现稀疏落叶的飘零景象。
准,此情形如同“标致,漂亮是也”等 同于白话“标致,即漂亮之意”。若硬 将“标致漂亮”联用,虽无不可,毕竟 词义重复,不像古人的惯常用法。同 理,“气韵,生动是也”译成白话便是 “气韵,即生动之意”,以下五法皆应 如是解:骨法,关乎用笔;应物,涉及 象形;随类,重在赋彩;经营,中独有 的飘逸和空幻,把人带到大自然的水、 风、空气中,领略当中若隐若现的奇妙 无穷的梦幻般景象。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 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322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 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学院音乐 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