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规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传播规律》教学设计
案例八密度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所拓展。
二、教学设计思想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不同性质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密度是本章教材中学生进行探究的中心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因此密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通过实验理解密度概念,因此本教学设计是采用实验探究方法,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这个新的物理量。这样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探究,凸显教育理念的转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物引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自主制订实验探究的实验方案,亲身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人,同时还更好地掌握实验探究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题引入
课题探究(一)
。
教学内容
1.老师带着两个等大的气球(红的为氢气球,绿的为空气球)
进教室,
上课后老师一松手,红气球向天花板飞去,而绿气
球掉向地板。这是怎么回事?学生马上提出了这样
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提出意见并保留,等学生学习了新课
后看谁的说法正确
2.取出等体积的木块、铜块、铝块、三瓶装满水、
酒精、汽油的同样瓶子,让学生进行辨别,说出分
别是什么,是如何辨别的。
同学们可能会从颜色、气味去辨别。
3.紧接着提出问题,汽油、酒精易蒸发,而且气味
不是很好,能否不开盖就能辨别出来呢?还有铁块
和铝块的颜色相同,又应该如何辨别呢
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人,继续讨论,这时可能
会有同学想到用天平来称,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提出问题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二、猜想、假设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较充分的思考后,对该问题的结
论进行大胆猜想,美工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形成
假说: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成反比。
真实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让同学们通
过实验来验证,而要进行实验,还要先对实
验方案进行设计。下面就请学生先设计实验
方案
三、设计实验
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
中的测量样品选取两块以上的同种物质。让学生按
照探究的一般程序自己设计
方案、表格,并提出课本第13页的表格和图10.3
-1所示的方格纸供学生参考
样品m/g v/cm3
教学说明
出乎意料
把学生的好奇
心带进课堂。
展示实验
引导启发利
用学生的回
答,引出课
题。
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进行猜
想、假设的能
力;使学生初
步认识到猜想
与假设在科学
探究中的重要
性。
培养学生围绕
问题进行实验
设计及选材的
能力;使学生
体会到实验设
计在科学探究
1
2
3
4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合作、实验,练习天平的使用以及学会合作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所需数据,并正确记录。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同学们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原始数据的记录要如实记录,不许
随意改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记录下来,以便查找、分析原因。
五、分析与论证,提出新问题
展示数据表格,积累素材,便于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讨论得出对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证实猜想。学生利用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利用坐标纸,采用描点法做出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函数图象,通过图象分析得出结论。从测量数据上看,体积也会减小的结论。将测量数据图象化,会更直观地
得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线性关系,既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提出新问题: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也相同呢?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的能力及合作精神。
鼓励学生充分讨论,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加以描述的能力。
课题探究(二)
附:板书设计
第十章节第三节密度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得到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比值不变)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评估与交流
二、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p=m/v
单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 (g/cm3)
换算关系:1g/cm3 =1×103 k g/m3
密度表
水的密度为p=1×103 k g/m3 ,其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103kg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围绕密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这一研究物理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深刻地体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依据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引入图象来得出结论,使学生体验综合各科知识来研究问题的妙处。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
2.课堂上以实验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创设物理情境、适时的引导和提示,使学生的思考、讨论能紧紧围绕课题,又能充分地发挥其教学功能,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