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 )

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全是标志,故选C。

2.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

A.禹B.启 C.商D.汤

答案:B

解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商朝时( )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

答案:C

解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的重大事情是祭祀与对外战争,将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

4.商朝晚期的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中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那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

A.宗法观念大大加强

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C.王位继承混乱无序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同一代兄弟中有几人为王”“有子继位为王”体现的是王位继承中的宗法观念,而“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那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表明此时宗法观念大大加强,渐渐向“王位子继”发展。其他三项均不能由材料得出。

知识点二

西周分封制

5.“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先代贵族 B.开国功臣

C.王室成员 D.少数民族首领

答案:C

解析:西周分封诸侯的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姬姓是王族,因此,材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室成员。

6.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皇帝制度 D.分封制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武王”“周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封建”即“封邦建国”,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制度;B项是原始社会的权力继承制度;C项是秦朝及以后王朝实行的制度。

7.下面是西周分封形势图。这体现了西周实施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充疆域,抵御外敌

B.拱卫王室,巩固统治

C.分封亲属,明辨亲疏

D.赏赐功臣,以示恩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实施分封制的根本目的。由图中信息可知,A、B、C、D四项皆体现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但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B项符合题意。

8.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河南省(豫)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河北省(冀)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冀州;湖南省(湘)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湖北省(鄂)的简称是因为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山东省(鲁)辖区为西周时鲁国封地,故简称“鲁”;山西省(晋)辖区为西周时晋国封地,故简称“晋”;广东省(粤)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简称“桂”。故选C。

知识点三

西周的宗法制

9.《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 )

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

B.严重地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

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答案:A

解析:依据“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可知,材料体现了周代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故本题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0.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王位世袭制 D.分封制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家族宗族观念,与此有密切关系的是宗法制,因此本题选A。

11.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 )

A.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

B.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

C.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

D.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

答案:C

解析:由“同姓不婚”可知,这并非为了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B项错误;由“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分析可知,周天子依靠血缘关系的扩展和宗法继承规则,使得诸侯国大都控制在与周天子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人手中,进而强化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因此C项正确;A、D项并非实质。

12.《中国通史》中载: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其根本目的在于( )

A.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

B.重视诸侯的态度

C.要求诸侯定期朝觐述职

D.加强对诸侯的礼仪教化

答案:A

解析:依据“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政治就乱了”分析可知,其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政治地位。B项为表面现象,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为直接目的。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

材料二下面是大宗、小宗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