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2024年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三篇)
![2024年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2f6fd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1.png)
2024年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一)跌倒预防制度1、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知识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预防跌倒发生。
2、熟悉病室患者的情况,对跌倒高危患者尽量安置于一级病房或分类专人管理。
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
3、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酌情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
4、加强环境管理,病区物品放置统一;病室地板应保持清洁、干燥,病房内避免有障碍物。
5、对有潜在受伤可能者,如有药物反应的患者、行走不便患者、年老患者和血压较高患者需重点____与护理,严加防范。
厕所、洗澡间应铺防滑垫。
6、____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二)跌倒报告处理制度1、一旦发现患者跌倒或坠地,立即平卧,在报告医生的情况下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
重点评估有无颅脑损伤、内出血、骨折等症状,有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注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2、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治,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3、启用跌倒风险评估单,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4、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5、由当班护士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总结分析原因,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并提交护理部。
6科内护士长____分析讨论、再次评估,必要时____护理查房或请护理会诊。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可____对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补充改进、反馈并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____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年____月____日第二篇:跌倒坠床防范防范跌倒坠床措施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年龄较大,住院期间突然周围环境改变以及疾病原因引起意识,精神视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
高危人群:脑血管病及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混乱烦躁年龄大于____岁应用降压药物。
措施:1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评估其行为能力,确定为高危对象的患者,护士应立即与家属沟通,告诉其危险性。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08f0f6b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9.png)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跌倒和坠床是医院中常见的意外事件,为了预防这些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和报告程序。
制度: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包括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XXX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处理流程:落实措施预案逐级上报加强观察存在危险因素不存在危险因素住院患者评估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
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4篇)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a452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8.png)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坠床和跌倒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意外事件,特别是对于年长者、儿童和患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来说,更具有危险性。
为了有效预防坠床和跌倒事件的发生,建立坠床和跌倒报告制度及相应的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个坠床和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的范本,希望能够对相关单位和个人有所帮助。
一、坠床和跌倒报告制度范本:1. 报告标准a. 坠床事件:指睡眠中个体从床上掉落的事件。
b. 跌倒事件:指个体在行走、站立或转身时失去平衡而摔倒的事件。
c. 报告人员:包括目击者、受伤者、护理人员等。
d. 报告内容:事件的时间、地点、受伤情况、可能的原因等。
2. 报告流程a. 发生坠床或跌倒事件后尽快进行报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b. 目击者或护理人员应尽快向主管或上级报告事件。
c. 主管或上级应立即记录事件,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供紧急救助、安排医疗检查等。
d. 事件报告应上报至相关部门或机构,以便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并记录统计数据。
e. 上级或相关部门应对事件进行跟踪,确保采取的措施有效并及时调整。
3. 报告记录与分析a. 坠床和跌倒事件应分别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
b. 报告记录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受伤情况、事件原因、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
c. 定期对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常见原因和场所,提出预防措施和改进建议。
d.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二、防范坠床和跌倒的措施范本:1. 环境改善措施:a. 提供安全、稳定的床铺和床垫,避免坠床。
b. 在行走区域设置防滑地板或地毯,以减少跌倒事故。
c. 安装扶手、栏杆等辅助设施,提供行动方便和支持。
2. 安全设施和装备:a. 根据需要提供辅助器具,如手杖、拐杖、助行器等,帮助行动不便的人群。
b. 在需要时使用安全带等固定装置,避免坠床事件发生。
c. 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或警告装置,提醒人们注意。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ab644d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6.png)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跌倒、坠床事件在医院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应建立健全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本文将就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进行详细阐述。
二、风险评估制度1. 评估对象新入院患者、转科患者、手术后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2. 评估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诊断、住院时间等。
(2)患者病情:包括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视力、听力、睡眠质量、饮食状况等。
(3)药物使用: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
(4)病室环境:包括地面状况、床栏使用、防滑措施、照明情况等。
3.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总分越高,跌倒、坠床风险越大。
4. 评估频率新入院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评估,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措施调整进行动态评估。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增加评估频率,确保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报告程序1. 发现跌倒、坠床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上报科护士长、护理部。
2.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全院通报。
4. 医院应定期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四、防范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跌倒、坠床风险的认识,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防范措施。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18981a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c.png)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对新入院患者全部进行评估,最高分值为14分。
4-6分为低危,7分为中危,2 8分为高危;4-6分每三天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7分每天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28分每班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每次评估时,需使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再次评估与预防措施记录单》,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直至分值4〈分。
(二)一旦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加以安抚,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情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逐级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和科主任。
(三)护士长应当在24小时之内填写《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患者跌倒(坠床)报表(新修改)》及《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向科护士长、护理部报告。
(四)科护士长接到报表后,24小时内尽快深入科室了解情况(不得拖延,遇节假日、双休日或非上班时间由总值班护士长核查),填写本人意见,上报护理部。
(五)护理部在接收到科护士长递交的报表后24小时内组织相关护理专家深入科室核查和指导处理。
(六)对发生跌倒/坠床的患者,病区护士长要加强管理,每天跟班检查,了解护理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并按护理不良事件组织相关人员查找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及改进。
(七)对发生跌倒/坠床的患者,科护士长要持续性进行质量监控,每周至少听取病区护士长汇报一次,及时给予修改护理措施,对其效果进行总结、追踪、评价,在报告上有记录,直至患者伤情痊愈。
(八)未及时、主动报告的跌倒/坠床事件,一经发现,按医院未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之规定给予50-2000元罚款并与科室、护士长考核挂钩。
患者跌倒或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
![患者跌倒或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0d7336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9.png)
患者跌倒或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医院患者跌倒或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处理和预防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患者跌倒或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处理和预防工作。
三、报告制度1. 报告责任(1)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事件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2)医生到场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处理,并根据需要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或抢救。
(3)当班护士应在事发后15分钟内将事件报告给护士长,护士长应在事发后30分钟内将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4)护理部应在事发后60分钟内将事件报告给医院领导,并根据需要通知医院其他相关部门。
2. 报告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床号、住院日期等。
(2)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和原因。
(3)患者跌倒或坠床时的病情和处理情况。
(4)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和采取的抢救措施。
(5)事件发生后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情况。
(6)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
四、处理制度1. 事故调查(1)医院应成立事故调查组,对患者跌倒或坠床事件进行调查。
(2)事故调查组应包括医务、护理、后勤等部门的相关人员。
(3)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件具体情况,对事件原因、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认定。
(4)事故调查组应在事发后48小时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2. 责任追究(1)对事故责任人应根据事故性质和责任程度,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2)对事故责任单位应责令其整改,并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3)对事故责任人应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五、预防制度1. 风险评估(1)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或坠床风险评估。
(2)对存在跌倒或坠床风险的患者进行标识,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定期对患者进行跌倒或坠床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预防措施。
2. 安全宣教(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宣教,提高其安全意识。
护理院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院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17e91c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a.png)
护理院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护理院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上报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对跌倒、坠床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护理院内所有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三、报告制度1. 立即报告:当班护士在发现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后,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并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受伤情况等。
2. 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对事件进行初步处理。
同时,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情况报告给护理部。
3. 护理部报告:护理部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48小时内将事件情况报告给医院管理层。
4. 医院管理层报告:医院管理层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处理制度1. 立即处理:当班护士在发现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止血、固定受伤部位、观察生命体征等。
2. 护士长处理:护士长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处理,包括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安排必要的检查等。
3. 护理部处理:护理部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护理工作的不足等。
4. 医院管理层处理:医院管理层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处理,包括对患者进行赔偿、对相关人员进行处分等。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跌倒、坠床事件处理和预防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跌倒、坠床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2. 环境改善:改善护理院环境,包括地面防滑、设置扶手、安装监控设备等,减少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3. 风险评估:对所有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对高风险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加强沟通: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减少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六、制度执行1. 本制度由护理部负责制定和解释。
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处置预案
![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1cee7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8.png)
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处置预案一、背景在医院环境中,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影响医院的声誉。
为了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特制定本报告制度、处置预案。
二、报告制度1. 报告对象: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患者,包括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
2. 报告时间: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
3. 报告程序:(1)发生意外事件的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并填写意外事件报告表。
(2)上级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3)调查结束后,上级领导应将事件情况报告给医务科,医务科负责将事件情况上报医院领导。
(4)医院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件处理,并对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
4. 报告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日期等。
(2)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详细信息。
(3)事件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原因、医务人员原因、环境原因等。
(4)事件后果:包括患者受伤情况、治疗情况等。
(5)事件处理:包括采取的措施、效果等。
三、处置预案1. 预防措施:(1)加强患者入院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医院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2)对存在跌倒、坠床等高风险的患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4)改善医院环境,确保医院通道畅通,无障碍物,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2. 处置措施:(1)发生意外事件后,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2)对受伤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取得家属理解和支持。
(4)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31f3178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5.png)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跌倒、坠床是医院常见的不安全事件,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对于提高医院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我国医院实际情况,对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进行探讨。
一、风险评估制度1. 评估对象风险评估的对象为所有住院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儿童、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
此外,对于使用特殊药物(如镇静剂、降压药等)、存在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等风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重点评估。
2. 评估工具采用国内外公认的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量表,如Morse跌倒评估量表、Horizontal Falls评估量表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3. 评估时间对新入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
此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动态评估,如每周、每月等。
对于存在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大评估频率。
4. 评估内容(1)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药物使用情况等。
(3)环境因素:评估病房内的设施设备,如床栏、扶手、地灯等。
(4)护理措施: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照护情况,如陪护、约束等。
5. 评估结果处理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对高风险患者,应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加强护理干预。
同时,将评估结果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报告程序1. 报告主体报告主体为直接发现或接收到跌倒、坠床事件信息的医护人员。
2. 报告时间发现跌倒、坠床事件后,应立即报告。
对于无法立即报告的情况,应在发现后24小时内完成报告。
3. 报告内容(1)事件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日期等。
(2)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及后果。
(3)事件可能的原因分析。
(4)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处理结果。
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3篇)
![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a423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7.png)
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1.科室建立登记本。
2.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后,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跌倒或坠床后造成的不良后果,并认真记录患者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3.当班护士立即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患者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原因、后果、并登记。
(夜班报告总值班)4.发生患者跌倒或坠床后,各种有关记录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5.发生跌倒或坠床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____本科室,本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6.发生跌倒或坠床后,当班护士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及他人发现,则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7.护理部定期____有关人员分析发生患者跌倒或坠床的原因,并制定出防范措施。
8.为实现最大限度的收集、分析、交流、共享安全信息,需要建立“安全文化”的新理念,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手段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促进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
患者意外事件(跌倒、坠床等)报告制度1、意外事件定义指患者在医院就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主要包括跌倒、坠床、管道滑脱、走失、误吸或窒息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意外事件等。
2、意外事件报告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诊疗护理规范。
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意外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一旦发生按要求报告。
3、上报程序(1)一般意外事件:当事人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
当事者____小时内填报《护理意外事件主动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一般意外事件包括:无伤害意外事件,轻度伤害事件)(2)严重意外事件: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当事人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____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同时报告护理部,由护理部上报医院领导。
当事科室应在____小时内填报《护理意外事件主动上报表》。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风险评估、相关处置措施及报告程序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风险评估、相关处置措施及报告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e0b24b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2.png)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风险评估、相关处置措施及报告程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也日益增加,这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建立完善的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制度,以及相关的风险评估、处置措施和报告程序,是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制度,强化医护人员对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确保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安全。
制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药物使用等。
2. 医护人员应如何识别和评估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
3. 如何防范患者跌倒、坠床,包括患者的床位布局、环境卫生、安全宣传等。
4. 医护人员如何应对患者跌倒、坠床的事故,包括急救措施和处理流程。
5. 需要进行的后续管理措施,如记录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处置措施等。
二、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开展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工作,将风险评估纳入患者管理的全过程中,确保对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了解和把握。
1. 风险评估内容(1)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如患者年龄、健康状况、药物使用等。
(2)床位和环境的风险因素:如床位高度、倾斜度、护栏高度、地板光滑度等。
(3)医护人员因素:如医生、护士对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了解程度、工作态度等。
2. 风险评估方法(1)量表评估:使用专业的跌倒、坠床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2)临床评估: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的观察、询问、检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评估。
三、处置措施1. 医护人员的责任(1)了解患者的个人、家族病史、特殊情况,评估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2)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跌、坠床计划。
(3)在患者床边提醒患者,帮助患者翻身、站起。
(4)关注患者动态,及时处理患者坠床事件并报告。
2. 言传身教(1)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个体差异,注重预防。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方案,并及时向患者、家属、医疗人员宣传。
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防范制度及伤情程度认定
![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防范制度及伤情程度认定](https://img.taocdn.com/s3/m/84cdd47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9.png)
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防范制度及伤情程度认定(一)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1、建立病人防跌倒/坠床意外伤害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
2、责任护士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需评估患者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65岁,残疾、行动不便、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癫痫发生、精神异常;病情发生变化或使用了会导致跌倒的药物。
转科;跌倒后等)。
3、对住院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普通病区每周评估两次,监护室每日评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二)跌倒/坠床风险防范报告制度1、对于跌倒/坠床风险评估≥45分的患者,护理人员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患者坠床/跌倒的重要意义,签预防跌倒告知书,床尾或床头有警示标识。
2、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对病房高危患者,做好动态评估,可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病房危重患者当家属临时需离开患者身边时,应与病房护士及时交接,保障患者安全。
3、护士要熟练掌握患者跌倒/坠床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坠床/跌倒时,根据预案采取措施,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4、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24小时内报科护士长、护理部,对造成病人II级及以上伤害的,护理部、科护士长应在科室上报后48小时内到科室进行追踪调查、制定改进措施。
5、科室如实填写跌倒/坠床不良事件上报表,当事人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做好详细登记。
护士长组织科内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6、发生患者跌倒/坠床的科室或个人,如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7、护理部每月汇总跌倒/坠床发生率和伤害严重程度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持续改进防范措施,跟踪监测效果。
(三)跌倒/坠床伤情程度认定0级:无伤害I级:只需观察的伤害如擦伤、挫伤等。
II级:需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治疗和护理的伤害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III级:严重影响患者疗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的跌倒伤害如骨折、意识丧失、颅内出血等。
压疮、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a9b49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9.png)
压疮、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目录一、风险评估制度概述 (1)1. 风险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 (1)2. 评估制度适用范围及对象 (2)3. 评估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二、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4)1. 压疮风险评估标准与流程 (6)2. 压疮风险评估工具介绍及使用指南 (7)3. 压疮报告的触发条件和报告流程 (8)4. 压疮预防措施及护理规范 (9)三、坠床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0)1. 坠床风险评估要素及评估标准 (12)2. 坠床风险识别方法与流程介绍 (12)3. 坠床事件的报告流程和处理规定 (14)4. 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演练要求 (14)四、跌倒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6)1. 跌倒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介绍 (16)2. 跌倒风险等级划分及应对措施指南 (18)3. 跌倒事件的报告流程和预防措施要求说明等事项 (19)一、风险评估制度概述在医院环境中,对于患者的安全护理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特别是针对容易发生压疮、坠床和跌倒的高危人群,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制度旨在通过全面评估患者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本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患者,特别是针对行动不便、身体功能受损、意识模糊等容易发生意外事件的群体。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确保医护人员及时识别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权益。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压疮、坠床、跌倒风险评估的具体内容。
1. 风险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随着医疗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压疮、坠床及跌倒等意外事件的风险日益降低。
对于某些特殊患者群体,如老年人、意识障碍患者、行动不便者等,这些风险仍然较高。
建立完善的压疮、坠床及跌倒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识别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压疮、坠床及跌倒等风险。
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
![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685cc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1.png)
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一、引言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医疗风险和法律责任。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此类事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报告制度及处理预案。
二、报告制度1. 报告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住院患者在院内发生的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
2. 报告时间: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并由科室负责人在1小时内向医务科报告。
3.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发生意外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患者当时的状况及采取的急救措施等。
4. 报告方式: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相结合。
口头报告应在事发后10分钟内完成,书面报告应在事发后24小时内完成。
5. 报告流程:(1)当班医务人员发现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后,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通知科室负责人。
(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并做好记录。
(3)科室负责人在1小时内将事件情况报告医务科。
(4)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事件情况制定整改措施。
三、处理预案1. 急救措施: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
(2)对受伤部位进行初步检查,判断是否有骨折、出血等。
(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4)将患者转移到安全、舒适的位置,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5)通知家属,并做好沟通工作。
2. 调查分析: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1)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病情、药物使用等。
(2)环境因素:如地面湿滑、家具摆放不合理等。
(3)医务人员因素:如护理不当、沟通不足等。
3. 整改措施: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医务科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包括:(1)加强患者安全教育,提高患者对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防范意识。
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
![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4fbb3530029bd64793e2c1f.png)
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
一、评估范围:
1、视觉障碍患者。
2、意识改变患者。
3、药物过量或中毒患者。
4、全麻恢复期患者。
5、躯体、肢体移动障碍患者。
6、老年人及婴幼儿。
7、其他需要重点观察的患者。
存在跌倒/坠床高度风险,要及时执行高危防范措施,并做好交接班,责任护士每天评估1次。
二、在患者入院时必须告知患者和家属跌倒/坠床的风险,签订告知书,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立即通知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说明事情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判断。
四、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生可将患者移至病床或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体检。
五、通知患者家属,告知患者跌倒或坠床的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等,并向家属作好解释和宣教工作,做好的相关护理记录。
六、一旦发生患者坠床、跌倒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24小时(节假日除外)上报护理部,48小时内填写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七、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附:患者跌倒、坠床伤情认定(跌倒/坠床摔伤分级)
Ⅰ级:不需要或只需要稍微给予治疗或观察即可的伤害程度,如皮肤擦伤、软组织挫伤以及不需要外科缝合处理的皮肤小裂伤。
Ⅱ级:需要采用缝合。
外固定等医疗措施的伤害程度,如关节扭伤、软组织撕裂伤、挫伤等。
Ⅲ级:需要继续住院医疗及多科会诊等医疗措施的伤害程度,如骨折、关节损伤、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
跌倒、坠床处理及报告制度
![跌倒、坠床处理及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1ab67a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8.png)
跌倒、坠床处理及报告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住院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给患者健康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重视程度,加强防范意识。
2. 规范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报告、处理流程,确保及时、有效处理。
3. 分析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率。
4.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制度内容1. 风险评估(1)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识别高危患者。
(2)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关注,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动态调整预防措施。
2. 预防措施(1)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保持地面干燥、整洁,设置防滑标识。
(2)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辅助工具,如床栏、扶手、防滑鞋等。
(3)对高危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4)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5)合理安排患者作息,避免疲劳、饥饿、便秘等诱发因素。
3. 报告与处理(1)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长、科室负责人。
(2)详细记录事件经过、患者病情及处理措施,及时上报医院相关部门。
(3)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救治,减轻伤害程度。
(4)分析事件原因,针对性地改进预防措施。
4. 培训与教育(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预防与处理培训。
(2)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范意识。
(3)开展病房安全管理宣传活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医院相关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2. 医院定期对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预防措施效果。
3.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就诊者跌倒坠床的评估及报告制度
![就诊者跌倒坠床的评估及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1fad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1.png)
就诊者跌倒坠床的评估及报告制度一、护理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对高危就诊者(>65 岁、意识不清、运动障碍、视力障碍、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等因素,产妇、孕妇、<9 岁患儿等高危人群)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评估,填写《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护理单》。
二、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就诊者,要及时制订防范措施,悬挂警示标识,做好交接班。
三、及时告知就诊者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配合。
四、加强巡视,随时了解就诊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五、如果就诊者发生跌倒/坠床,应按如下内容进行:(一)本着就诊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救助措施,将对就诊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降至最低。
(二)值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
病区按照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行上报。
(三)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上填写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六、就诊者转科时“就诊者跌倒/坠床评估护理单”交接到新科室继续记录。
七、发生就诊者跌倒/坠床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护理不良事件的奖惩办法执行。
八、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订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附1:跌倒/坠床防范措施一、医护人员要对所有住院就诊者进行预防跌倒/坠床的教育。
护士应做好入院宣教;包括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方法、床栏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机、请就诊者主动告知地面的湿滑现象及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请穿防滑拖鞋等。
二、让就诊者及家属了解不安全因素:告知就诊者或家属在术后、产后、服用有镇静效果的药物后以及各种检查后要缓慢起床,避免快速转换体位,并主动请求协助;眩晕或身体虚弱的人要注意少下床活动。
三、确保住院者所用物品伸手可及,根据就诊者情况工作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帮助。
四、对意识不清的就诊者工作人员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使用床栏、遵照医嘱使用约束带防止就诊者因躁动而坠床。
五、为行动不便的就诊者提供轮椅并放置于适当的位置。
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f0bc55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52.png)
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各科护理站建立“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登记表",病人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或主班对其进行坠床/跌倒评估,评估值0分为无跌倒/坠床危险,1-3小时分为跌倒/坠床一般危险,≥4分为跌倒/坠床高度风险。
对于一般危险和高度危险的病人需记录在“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登记本”上。
2)评估参照“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防范表"进行评估。
3)对于高危坠床/跌倒病人,每周评估一次并记录;病情变化(如意识、肢体活动改变)时,由责任护士或主班护士即刻评估并记录.
4)首次评分为高危坠床/跌倒病人,24h 内汇报坠床/跌倒管理组,护士长指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查看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上报护理部。
5)高危坠床/跌倒病人,责任护士或主班护士必须做好宣教工作,请患者家属在“住院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防范表"告知栏内签字.
6)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对坠床/跌倒病人的风险评估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7)当患者出院时,高危住院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防范表"交护理部。
8)患者一旦发生坠床/跌倒,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并报告护士长,填写"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报告单”,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进行登记,
并及时查看
病人,指导实施护理措施,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跌倒、坠床评估与报告制度
![跌倒、坠床评估与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65d3582caaedd3382c4d3b9.png)
跌倒、坠床评估与报告制度1.凡患者入院后及病情、用药发生变化时按其跌倒/坠床发生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2.评分总分>45 分为跌倒高危患者,每周评估一次。
3.高危跌倒患者或评分总分>45 分,科室建立高风险监控本或在白板上标注,护士长每天监控,责任护士班班交接防跌倒/坠床措施落实情况。
4、发生患者跌倒/坠床事件:⑴立即汇报床位主管医师及护士长,配合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⑵24 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护理部酌情组织相关人员会诊。
⑶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患者跌倒/坠床后受伤情况,并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⑷病区组织工作讨论,对发生的跌倒/坠床进行分析,加强防范措施,提高防范意识。
(二)跌倒/坠床防范措施1.根据Morse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患者平衡能力、专科疾病特点评估,确定高危人群。
2.签署高危通知书,白板或护理单有风险提示。
3.患者床头放置“防跌倒”或“防坠床”警示牌,患者及家属知晓标识的含义。
4.防跌倒/坠床措施宣教:①鞋子要防滑,禁止穿泡沫底拖鞋,衣裤、鞋子大小合适;②醒来不要马上起床,做到“三个半分钟”:在床上躺半分钟,两腿下垂在床沿坐半分钟,床边站立半分钟后再行走;③告知头晕的处理方法:就地坐下或扶住周围物品;④如厕、洗澡、外出检查必须有专人陪护;⑤地面潮湿时请勿下地走动;⑥患者如需淋浴,应征得主管医务人员同意,由家属陪同方可沐浴;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30 分钟内不宜洗澡;⑦用助眠药物后及时上床休息,需要方便时请寻求帮助,不要轻易下床,以免引起头晕、步态不稳而跌倒;⑧患者上床后请及时拉起床栏,陪护人员不要与病人同睡一张床,以免病人坠床;⑨病情不稳定、自理能力低下、高龄或小儿等,家属必须24 小时陪护(重症监护室除外);⑩请将频繁使用的物品放于易取的地方,避免因卧位时伸手取物而发生坠床;○11如若陪护不在,有事呼叫护士。
5.每天交接班询问患者或家属对防范措施是否知晓,查看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各科护理站建立“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登记表”,病人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或主班对其进行坠床/跌倒评估,评估值0分为无跌倒/坠床危险,1—3小时分为跌倒/坠床一般危险,≥4分为跌倒/坠床高度风险。
对于一般危险和高度危险的病人需记录在“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登记本”上。
2)评估参照“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防范表”进行评估。
3)对于高危坠床/跌倒病人,每周评估一次并记录;病情变化(如意识、肢体活动改变)时,由责任护士或主班护士即刻评估并记录。
4)首次评分为高危坠床/跌倒病人,24h 内汇报坠床/跌倒管理组,护士长指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查看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上报护理部。
5)高危坠床/跌倒病人,责任护士或主班护士必须做好宣教工作,请患者家属在“住院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防范表”告知栏内签字。
6)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对坠床/跌倒病人的风险评估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7)当患者出院时,高危住院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防范表”交护理部。
8)患者一旦发生坠床/跌倒,
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
生,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并报告护士长,填写”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报告单”,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进行登记,并及时查看病人,指导实施护理措施,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