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汇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汇总第一单元课文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读准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
3.能正确书写“两”等10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看见”等8个词语。
4.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5.通过读一读,借助课文的短语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用这4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读准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
3. 能正确书写“两”等10个字;能正确读写“看见”等8个词语。
【教学难点】1. 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3.通过读一读,借助课文的短语了解“披”等4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用这4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2.我是什么【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晒”等14个生字;读记“灌溉田地”等4个动宾短语;读准多音字“没”在本课的读音。
3.能正确书写“变”等10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天空”等10个词语。
4.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我”是什么以及“我”会变成什么,了解水的各种形态。
5.通过读一读,借助课文的句子了解“落”等3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用这3个词各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晒”等14个生字,读记“灌溉田地”等4个动宾短语;正确认读多音字“没”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小学数学教案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案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 能认识数字0-20,并能按顺序写出这些数字。
2. 能用具体物品进行数字0-20的对应。
3. 能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数字0-20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认识数字0-20的写法和读法。
2. 数字0-20的对应关系。
3. 数字0-2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数字0-20的读写和对应关系。
2. 能灵活运用数字0-20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0-20。
2. 具体物品进行数数。
3. 数字0-20的写字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数学游戏或歌曲的形式引入数字0-20,并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含义。
2. 学习数字0-20的写法和读法:老师出示数字卡片0-20,让学生边认读,边模仿写出来。
3. 数字0-20的对应关系:利用具体物品进行数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字0-20的大小关系。
4. 数字0-20的应用:老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场景,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5. 扩展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小游戏,通过数字0-20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总结数字0-20的读写和对应关系。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字0-20的写字练习纸。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数字0-20的应用场景。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0-20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但对于数字的应用能力还需加强。
下节课将重点强化数字0-20的实际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的含义和作用。
各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各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第一单元:数一数(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3、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5、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单元:比一比(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学习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英语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Unit 12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Section A 1 (1a-2d)一、教学目标:1. 语言知识目标:1) 能掌握以下单词及短语:unexpected, by the time, backpack, oversleep, ring,cream, workday, pie, give …a lift,2) 掌握过去完成时时态的结构及用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守时守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过去完成时的用法。
2. 教学难点:用过去完成时叙述过去的事件。
三、教学过程Ⅰ. Warm-upGreeting.Ⅱ. Presentation1. Ask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1a and ask: What happened to the girl?2. Think and discuss in group: What happened to the girl?Possible answers: She got up late. By the time she got up, someone had already gotten in the bathroom. She rushed out the door. The bus had left before she got to the station. When she got to school, she realized she had left her backpack at home. ….3. Ask Ss to tell a story about the girl.III. Finish 4a and check the answersⅣ. ListeningWork on 1b.1. Listen to the tape of 1b. Complete the sentences.1. By the time I got up, my brother _____ already _______ in the shower.2.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_____ already ______.3. When I got to school, I realized I _____ ______ my backpack at home.2. 过去完成时用法:(1) 构成:由“助动词had (用于各种人称和数) + 过去分词”构成否定式:had not + 过去分词缩写形式:hadn’t(2) 用法:过去完成时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或动作之前已经发生或完成了的动作。
大班教师工作计划活动重难点
大班教师工作计划活动重难点一、背景介绍大班教师在幼儿园中是承担重要教育任务的一员,他们需要有充分的教育素质和能力,才能完成幼儿园教学工作。
大班教师工作计划活动重难点是指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需要非常重视的方面。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使其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3. 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5.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1. 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培养。
这是大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大致为3至6岁之间,此时他们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限制,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相对不足,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氛围来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2. 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大班教学中,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特点需要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和科学性,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与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3. 教学管理和课堂指导。
在大班教学中,教学管理和课堂指导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精力容易分散,学习态度不够专注,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管理和课堂指导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案1.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2)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和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3)采用适宜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说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师说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完成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探究之后,就来到说课第一部分非常关键的环节——说教学目标和说教学重难点。
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详实教学重难点的确立,能够帮助我们授课理清思路确立正确方向,使得整堂课一气呵成。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究竟该如何设置才能达到融会贯通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谈一下教学目标的设立。
教学目标的是建立在以教材为依据、以课标为标准的基础上制定。
符合所教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最终导向来制定。
以物理学科为例,在不同的年级阶段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就会有所不同。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主要要求是对于知识概念定义的了解和初步掌握,能够体会简单的物理学思想比如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过程中的应用等等。
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并且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里学生更多的要求就是要以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为依据,对于新的知识能够理解推导和应用,并且能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设置物理探究性实验方案,并且对于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的特点对于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性。
接着,从教学目标撰写的角度,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以三维目标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
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而知识和讲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又是在教学过程和讲解方法中得以体现。
因此教学目标的构成应该设置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维目标也不是逐级递进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解释和阐述一堂课程需要达到的方向。
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孤立存在。
二、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们就依次和大家谈谈三维目标具体该如何撰写和设置。
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理解为本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主要侧重于知识点的本身的理解和掌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熟练地翻译课文。
3、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2. 教学重点/难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翻译课文。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本文精邃的思想内容。
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导入:江西的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闻天下,湖北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而声名远播。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也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而名扬天下;到了宋代,更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熠熠生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本文的记述,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吧!二、感知课文1、范读课文。
2、翻译全文。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三、精读研讨1、文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异在何处?为何会有这种异呢?(“物”“异”而“情”“异”:阴冷险恶——悲;春光明媚——喜。
)2、文中“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异在何处?为何会有这种异呢?(“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以“天下”为“忧”,以“天下”为“乐”。
)3、作者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既是自勉,更是劝慰友人。
)4、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找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观夫——然则——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者矣——嗟夫——然则——噫”这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四、品味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或好的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写景有声有色---渔歌互答、郁郁青青、跃金有形有味---岸芷汀兰有动有静---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句式骈散结合的句式和对偶句的运用五、拓展延伸1、你知道历史上有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吗?请举例说说。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汇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汇总部编部编版版一一年级年级语文上语文上册册教教学目标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汇汇总总1我上学了我上学了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插图和读句子“我上学了。
”知道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开始小学的学习生活了。
2.初步学习观察插图,尝试用普通话说说插图的内容,认识国旗(五星红旗).长城.天安门等,学习用普通话说词语“长城”“天安门”“国旗(五星红旗)”,知道它们是中国的标志,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激发爱国情感。
3.学习用普通话说句子“我是中国人。
”,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重点】学习用普通话说词语“长城”“天安门”“国旗(五星红旗)”和说句子“我是中国人。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观察插图,尝试用普通话说说插图的内容。
我是小学生我是小学生【教学目标】结合插图,通过歌唱.带读等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上学歌,学习用普通话说句子“我是小学生。
”,了解做小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激发当小学生的光荣感。
【教学重点】学习用普通话朗读上学歌,学习用普通话说句子“我是小学生。
”。
【教学难点】学习用普通话朗读上学歌。
我爱学语文我爱学语文【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说话,学习用普通话说句子“我爱学语文”,学习用普通话说词语“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了解语文课学习的一些活动内容,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2.通过观察插图,学习正确的读书和执笔.写字姿势,知道今后要努力做到。
【教学重点】学习用普通话说句子“我爱学语文”,学习用普通话说词语“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正确的读书和执笔.写字姿势,知道今后要努力做到。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识字识字1.1.天地人天地人【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
(注“正确认读”是指在课文中能读正确,在其他的语境也能读正确。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8篇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8篇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是整理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8篇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供大家参考。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1、教具:投影仪。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3、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那些算式?4、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另一类是分母不同的。
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
1、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请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2、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3、就分母不同的加法算法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们进行讨论。
4、结合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5、交流汇报。
(1)“与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练一练。
1、第1题,看图填一填。
2、第2题,估计下列那些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1,,0,再算出来。
估计分数加减法的得数大小比估计整数运算的结果要困难得多,为此,在开展本题练习前,再一次复习用分数表示直观图。
3、第3、4题,独立完成。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重难点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重难点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知识教学点: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
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
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与技能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5.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6.通过学习有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
7.通过课堂制作小地球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用实际例子,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七上:生活数学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3.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教学难点: 1.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图形、图表信息,了解表达和交流数学的价值;2.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活动思考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3.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4.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感受“数学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感受“做数学”的乐趣与收获,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重点: 经历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引导学生对活动的思考.教学难点: 恰当指导学生活动,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正数与负数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2.会用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3.了解整数和分数分类.教学重点: 1.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2.用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有理数与无理数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2.了解无理数的意义.教学重点: 1.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2.无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分类,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数轴1教目标: 1.会正确画出数轴,知道数轴的三要素;2.知道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3.会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4.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2.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绝对值与相反数1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2.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3.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4.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 1.一个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2.求已知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3.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4.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目标: 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在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学难点: 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目标: 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教学重点: 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方结果幂的符号的确定.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 1.体会在现实情境中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的思想方法;3.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主动发展数学知识和能力,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并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规律,并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规律.代数式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整式的概念;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3.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教学重点: 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整式的概念以及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代数式的值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会计算代数式的值.能读懂计算程序图,会按照规定的程序计算代数式的值,会按照要求设计简单的计算程序,初步感受“算法”的思想;2.在计算代数式的值的过程中,感受数量的变化及其联系,感受一般到特殊,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想.教学重点: 求代数式的值.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代数式的值.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 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2.会合并同类项,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3.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和整体思想.教学重点: 正确合并同类项.教学难点: 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去括号教学目标:1.会用去括号进行简单的运算;2.经历得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3.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感受归纳和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 经历得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教学难点: 经历得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从问题到方程教学目标:探索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用方程描述,使学生初步感受用方程描述这种相等关系最简明;初步认识、体会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重点: 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教学难点: 改变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习惯,学习如何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几何体;2.通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并能用语言描述几何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发展空间观念,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并能用语言描述几何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发展空间观念,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三视图1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个视图;3.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重点、难点: 1.掌握立体图形三视图的知识以及画出简单图形的视图;2.了解三视图与观察的位置有关;3.从不同方向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线段、射线、直线1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2.知道“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通过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并能正确地表述.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教学难点: 掌握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的方法.余角、补角、对顶角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图形情境中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2.掌握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并在解决问题时加以运用;3.经历观察、探索、推理、归纳等过程,培养探究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教学重点: 1.余角、补角的认识及应用;2.培养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认识.教学难点: 对知识的探求过程平行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3.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合作学习的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1.经历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归纳新知的探索过程;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性质和应用.教学难点: 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垂直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2.使学生理解垂线的意义、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3.培养“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几何语言能力、画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4.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5.通过克服困难的经历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1.经历实际问题学化——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2.会使用工具按要求画垂线,探索、了解垂线的性质.教学难点: 画垂线的方法及垂线性质的归纳.七下直线平行的条件1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并能在数学图形及实际生活中正确识别平行线;2.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活动过程,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分析能力;体会说理的必要性,会进行简单的说理——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说理或推理,得出欲求结果.重点:理解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难点:会进行简单的说理.图形的平移目标: 1.认识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不变性,理解平移图形中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的性质;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重点理解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难点:能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教学目标: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2.经历举例、操作画图、度量、拼图、观察、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教学难点: 理解用推理的方法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1能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知道幂的意义是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依据;2.会正确地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3.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从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的灵活应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学目标:1.能说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2.使学生能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3.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从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并正确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教学难点: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应用.单项式乘单项式教学目标: 1.理解单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2.能运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归纳、总结、迁移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单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教学难点: 能运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单项式乘多项式教学目标: 1.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将单项式乘多项式转化成单项式乘单项式,熟练计算单项式乘多项式;2.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思想,体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内涵.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运算方法.教学难点: 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理解和领会.乘法公式1目标: 1.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通过图形面积的计算,感受乘法公式的直观解释;3.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重点: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方法,经历从“二元”到“一元”的转换过程,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难点: 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1.经历和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能检验所得的问题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找准等量关系.不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 1.经历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2.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教学重点: 运用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教学难点: 不等式的变号问题.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2.初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找出不等关系并用准确的不等式表示出来.定义与命题教学目标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2.了解命题的结构,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并能初步对命题的真假性作出判断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教学难点: 当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时,能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证明1教学目标1.能在观察、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对所作的猜想加以证实;2.通过积极参与,获得正确的数学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的严谨、严密性,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一个数学结论必须一步一步、有理有据地进行推理并进一步感受说理的必要性.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说理,并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八上全等图形教学目标:1.认识全等图形,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与特征.2.理解全等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识别方法.3.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经历平移、翻折、旋转等全等变换的过程,提高识图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与特征.教学难点: 理解全等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识别方法.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案,探索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点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点.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教学重点: 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简单识别、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区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设计轴对称图案教学目标: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案,感受数学丰富的文化价值.2.经历“操作——猜想——验证”的实践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3.能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案.教学重点:利用对称轴掌握颜色对称与图形对称.教学难点:利用对称性质设计轴对称图形.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教学目标1.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利用基本事实有条理的进行证明,做到每一步有根有据,渗透反证法的思想;3.经历探索线段的轴对称的过程,在“操作——探究——归纳——证明”的过程中培养思考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条理性.教学重点利用线段的轴对称性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1.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外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不相等.线段、角的轴对称性3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利用基本事实有条理的进行证明,做到每一步有根有据;4.经历探索角的轴对称的过程,在“操作——探究——归纳——证明”的过程中培养思考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条理性.教学重点;利用角的轴对称性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 理解“点在角平分线上”的证明方法.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教学目标: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2.能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3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4.经历折纸、画图、观察、推理等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的性质.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及其应用.勾股定理1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转化过程,经历探求三个正方形面积间的关系转化为三边数量关系的过程.并从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由特殊推测一般的合情推理能力.2.让学生经历拼图实验、计算面积的过程,在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各类型的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挥自己特长,通过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老师的介绍,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3.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 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为边在格线上的图形,以便于计算图形面积.勾股定理2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2.经历用多种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教学重点;通过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形结合的思想的认识.教学难点;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 1.会阐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会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探索怎样的数组是“勾股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3.经历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形”与“数”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 掌握“三边a、b、c的长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方法进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难点: 解勾股数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目标: 1.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2.构造直角三角形及正确解出此类方程.3.运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把解斜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要善于运用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形准确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平方根1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教学重点: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能熟练地用平方根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教学难点: 用平方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立方根教学目标: 1. 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2. 掌握用立方运算求一些数的立方根;3.运用数学符号描述开方运算的过程,建立开方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教学重点: 掌握立方根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教学难点: 明确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实数1教学目标: 1.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2.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3.经历用计算器估算3 的探索过程,从中感受“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数感,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是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第1篇一、设计思路本文是写人单元的首篇,曾作为悼文、回忆录、叙事散文来读,我们作为写人记叙文来学。
这篇课文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
本文头绪多,跨度大,却条理清楚,这是因为作者采用了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人物特征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教学中可把重点放在学习揣摩课文的写作手法上。
本文语言质朴敦厚,情深意远。
教法以导读、设疑、点拨、讨论、总结为主,将教读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发挥例文作用。
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提供背景资料知识,梳理文章结构顺序。
二、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3、通过揣摩本文简洁、质朴而敦厚的语言,学习朱德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谁都有自己的母亲。
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
任何伟人也一样,也都有自己的母亲。
今天,我们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哺育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的伟人。
2、从引导学生介绍了解朱德,和他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入手。
朱德的伟大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通过朱德的回忆,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难点、重点突破1、将课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作用和意义。
(这一段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是全文的纲。
其中:“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全文的中心;“她勤劳一生”是全文的叙事线索;“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教读第2-13自然段,说说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1)阅读2-7段,用概括中心句的方法,说说选取了哪些日常生活琐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点拨:通过写母亲生育之苦,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聪明能干,勤俭持家,和睦妯娌,周济穷人等典型事例,表现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坚强不屈、宽厚仁慈的性格。
八下数学第三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3.1 平均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三.教学难点: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3.2 中位数和众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教学重点:
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三.教学难点:
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3.3 方差与标准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会用他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能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2.通过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方差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
方差如何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
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课堂教学要讲究分散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
这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
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
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
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
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
②技能。
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
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
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
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别完成的所有的教学目标时,这节课的教学工作也就结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3.理解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及中性面的概念4.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2.难点是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静摩擦力》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2.静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7.5 宇宙航行★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单摆·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单摆振动的特点及它做简谐运动的条件;(2)掌握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
2.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周期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3.在做演示实验之前,可先提出疑问,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先猜想实验结果,由教师实验验证,使学生能更好的有目的去观察实验。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重点在于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2.本课难点在于单摆回复力的分析。
解决方案:对于重点内容通过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本课难点在于力的分析上,由教师画好受力分析图,用彩粉笔标示,同时引导学生看书,这部分内容属于A类要求及了解内容,只要使大部分学生能明白基本过程即可,重在强调最后结论。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教学重点】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向心力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2).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计算.(3).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4).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殊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学习重点】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学习难点】1.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2.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处理离心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离心运动以及产生离心运动的条件(2)能够运用离心运动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向心力供需关系分析判断物体作离心运动还是圆周运动或近心运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供需关系,决定物体做离心运动、圆周运动还是近心运动。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2)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能量转化的效率及方向性(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难点: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全反射》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2.知道光的全反射3.知道全反射的临界角4.知道光导纤维及其应用如果有条件,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课堂上做那个小制作,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同时,学到知识,这样既体现了物理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参与。
滑动摩擦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教科版第二章第四节。
摩擦力是继重力,弹力之后的又一力学概念。
摩擦力是力学难点的开始,本节学习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力学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将摩擦力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滑动摩擦力,第二课时为静摩擦力,便于学生理解相对运动以及相对运动的趋势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能利用二力平衡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大小,方向。
2、会用公式f=μN计算滑动摩擦力,知道μ的取值只与材料的粗糙程度有关。
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提出控制变量法和间接测量法这两种常用的实验方法,为以后的物理实验打下基础。
2、通过对摩擦力公式的半定量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假设、实验、归纳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熟悉研究问题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总结。
为以后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力利弊防止和应用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1、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滑动摩擦力的特征2、通过探究实验得到f=μN的过程四、教学难点1、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区分正压力与重力。
机械波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认识机械波及其形成条件;通过分析讨论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实质和特点,以及与机械振动的关系,通过比较对机械波进行分类.2.进一步培养、加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二、教材分析在学生学习了机械振动、简谐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接着本节教材从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得出械械波的概念实质、特点和分类.所以在此安排机械波的教学恰到好处,既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又是对前面知识的运用、复习和巩固,而且通过对机械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将要学习的声波、电磁波、光波。
三、教学重点机械波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四、教学难点对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的振动情况和振动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理解,弄清机械振动与横波的关系和区别.《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设计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提出方案,并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各种方案的探究思路及过程,真正地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思维是课堂的主线。
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3)通过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深刻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一规律;(4)认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间的矢量关系,认识加速度与和外力间的瞬时对应关系;(5)能初步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解决有关动力学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变压器[教学目标]1、了解变压器的构造与原理、理解变压器的电压关系与功率关系。
2、用演示可拆变压器得到变压器变压规律。
3、体验实验动手的乐趣,培养动手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电压关系与功率关系的理解与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
学生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力混淆。
两个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但对两个物体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不同的,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