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刍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刍议

摘要:学校德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虚拟网上环境。优化德育环境要坚持方向性、要素整合、循序渐进和资源开发性的原则。学校德

育环境建设要从校外与校内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学校;德育;环境建设

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即遗传、环境和教育(简称“三因素论”)。在这三个因素中,遗传因素是个体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教育显然也是一种环境,但它有特别的意义,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从个体发展的“三因素论”,我们可以认为,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提高,不仅需要正面的理论灌输、疏导、对话和丰富的实践锻炼,而且还有赖于能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德育环境的熏陶。因此,加强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已成

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学校德育环境的内涵及其构成

1.学校德育环境的内涵

学校德育环境是指学校德育活动及对德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发生作用的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作为环境的一种,学校德育环境包括了自然和社会两种环境条件;学校德育及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德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环境条件会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仅是一种非决定性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环境条件

主要是社会环境。

2.学校德育环境的构成

学校德育环境一般由为社会、学校、家庭和网上虚拟环境四个部分构成。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国际国内存在的对学校德育活动及学生思想品德产生影

响的宏观德育环境系统,它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政治环境是指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如国家的教育方针、人才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等。经济环境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文化环境是指人们在社会精神文化支配下的各种行为联系而构成的社会文化关系氛围;广播电视、新闻刊物等大众传播媒介

是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校园、教职工、教育内容、校园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境况。主要包括校园的物质环境,如学校自然地理位置、空间构造、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教学设施、人文景观等;校园文化环境,是指校园文化活动的设施、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等文化氛围;校園人际环

境,是指学校中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所谓家庭环境,是指一个人成长的初始环境,它是人受教育的起点,决定人的观念的原始取向;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的物质条件、社会背景、情感氛围、家长的文化水平和价值观念及处世态度等都

会促进或制约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所谓网上虚拟环境,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形成的具有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作用的众多特点,而又非周围环境的一种状态。虚拟环境具有交互、即时、便捷、广泛、开放、匿名、平等等特点,既有积极的效应,也有潜在的负

面效应。可以说虚拟环境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日益增强。

二、学校德育环境功能及优化原则

学校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认识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塑造、行为规范、心理构建以及榜样示范的功能。因此,优化德育环境,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方向性原则

德育总是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的经济政治要求,为一定社会政治制度服务的。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德育环境的构建必须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一总目

标和总方向。

2.要素整合性原则

教育中最忌讳的是各种教育因素的不系统不协调,这种不系统不协调往往导致各种教育影响的相互“顶牛”,使教育的总效应被抵消,复归于零,甚至使受教育者产生思想混乱,产生负效应。因此,必须协调各种德育环境因素,使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媒体舆论环境等因素密切结合,相互沟通,形成一种

教育影响的合力。3.循序渐进性原则

由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有一个过程,具有长期性、渐进性、无止境性的特点,而且良好德育环境的形成也是有一个长期积累,反复曲折的过程。因此,德育环境的构建,必须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坚持承前启后,注重积累,重在建设,以保持前后一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要保持环境的构建循序

渐进,形成良性循环。

4.资源开发性原则

要在十分重视,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德育环境资源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潜在

资源。

三、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路径

1.因势利导,长善救失,正确认识和处理校外环境的影响

(1)以“两课”为载体和主渠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首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和“两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要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出学校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广泛开展向他们学习的活动,大力扶植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其次,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忧患意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对西方殖民文化的辨别能力。再次,德育工作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德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

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

(2)强化网络德育环境建设

首先,学校德育网站要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

旗帜鲜明地开展讨论,发表评论,把青年学生引导到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来。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和网络道德教育。再次,要提高网络服务功能,在网上提供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招生、就业心理咨询信息,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他们上校园网的兴趣。最后,要建立一只精干高效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保证网络

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3)深化德育社会实践活动

应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等活动,让他们了解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振奋精神,增强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通过组织“三下乡”(送文化、卫生、科技下乡)活动,磨炼青年学生的意志,培养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活动要做

到规律化、制度化、专业化、品牌化、项目化、基地化。

(4)细化与学生家庭的沟通联络

学生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良好愿望,学校应建立学生信息网,组织有关教师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假期在家表现,

征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2.努力抓好校内德育环境建设

(1)优化教育氛围

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利用学校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网络等宣传舆论阵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并要注重典型的培养和塑造工作,使典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事迹,可敬、可信、可学,使典型具有时代

性、示范性。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要想方设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利用健康、向上、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影响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第一,准确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方向。第二,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校园文化的领导与管理。第三,加强基础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