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课程设计
除尘过滤课程设计
![除尘过滤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b892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f.png)
除尘过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除尘和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工业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过滤装置和进行除尘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除尘和过滤在保护环境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学生将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掌握除尘和过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除尘和过滤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首先,将介绍除尘和过滤的基本概念,包括除尘的定义、分类和原理,以及过滤的原理和常用的过滤介质。
然后,将介绍除尘和过滤的方法和设备,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和袋式除尘等,以及常用的过滤装置和操作方法。
最后,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除尘和过滤在工业和环保领域的应用,如电厂除尘、化工尾气处理等。
教材将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辅助以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除尘和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次,将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通过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将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除尘和过滤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最后,将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学习资源,提供除尘和过滤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等内容。
除尘室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除尘室控制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493d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3.png)
除尘室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尘室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使学生了解除尘室控制系统中涉及到的相关物理概念,如压力、流量、温度等。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尘室控制系统的相关控制策略及数学模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除尘室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对除尘室控制系统进行调试与优化的技能。
3.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和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软件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使其具备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除尘室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除尘室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在环保领域的重要性。
- 除尘室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包括通风机、除尘器、管道等。
- 相关物理概念,如压力、流量、温度等在除尘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控制策略及数学模型,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2. 实践操作:-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除尘室系统设计。
- 除尘室控制系统的模拟与仿真,分析不同控制策略的效果。
- 实验设备操作,包括数据采集、调试与优化。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介绍除尘室控制系统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在环保领域的重要性。
- 第二周:讲解除尘室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学习相关物理概念。
- 第三周:学习控制策略及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控制方法的特点。
- 第四周: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除尘室系统设计。
车间除尘大气课程设计
![车间除尘大气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1861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d.png)
车间除尘 大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车间除尘的基本概念,掌握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车间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车间除尘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车间除尘系统,并进行评估和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车间除尘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关注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实践活动,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大气污染背景,车间除尘的意义和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大气环境与污染》2. 大气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迁移转化》- 内容:讲解车间主要污染物种类、特性及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3. 车间除尘设备原理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三章《车间除尘技术与设备》- 内容:介绍各类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4.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技术标准:- 教材章节: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 内容:解读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
5. 车间除尘系统设计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车间除尘系统设计》- 内容: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车间除尘系统,并进行评估和优化。
6. 车间除尘效果监测与评价:- 教材章节:第六章《车间除尘效果监测与评价》- 内容:教授监测与评价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车间除尘效果进行分析。
除尘技术课程设计
![除尘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5f60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4.png)
除尘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尘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掌握典型除尘设备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3. 了解除尘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除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学会分析不同工况下除尘设备的选择与优化,提高实践操作技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除尘效果,并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与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2. 激发学生对除尘技术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学习除尘技术对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知识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业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我国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除尘技术概述- 除尘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除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与重要性。
2. 除尘设备原理与选型- 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典型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 除尘设备的选型原则、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分析。
3. 除尘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火力发电、钢铁、建材等典型行业除尘技术的应用案例;- 除尘设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运行与维护。
4. 除尘效果评估与故障处理- 除尘效率的计算与评估方法;- 常见除尘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5. 除尘技术发展趋势- 新型除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除尘技术在环保政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除尘技术概述;第二周:除尘设备原理与选型;第三周:除尘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第四周:除尘效果评估与故障处理;第五周:除尘技术发展趋势。
大气除尘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除尘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95b8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c.png)
大气除尘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大气除尘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主要设备;2. 掌握大气除尘技术的分类、特点及适用场合;3. 了解大气除尘工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大气除尘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和计算;3. 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除尘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2. 激发学生对大气除尘工程领域的兴趣,鼓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保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除尘工程相关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可衡量的成果。
为后续相关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大气除尘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除尘技术的定义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大气除尘原理及设备:湿式除尘、干式除尘、过滤式除尘等原理及设备结构。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
3. 大气除尘技术分类:按除尘原理、设备类型、应用场合等方面进行分类。
教材章节:第二章。
4. 大气除尘工程设计与计算:工程设计的步骤、计算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
5. 大气除尘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了解大气除尘技术在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6.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大气除尘工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大气除尘基本概念、原理及设备;第二周:大气除尘技术分类;第三周:大气除尘工程设计与计算;第四周:大气除尘技术应用及环保意识培养。
车间除尘系统课程设计
![车间除尘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ad0e7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e.png)
车间除尘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车间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除尘设备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3. 学生能掌握车间除尘系统设计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车间环境,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
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车间除尘系统,并进行初步的参数计算。
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车间除尘系统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环保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通过参与车间除尘系统设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关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了解除尘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车间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工程技术类课程感兴趣,具备初步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车间除尘系统原理及分类- 除尘系统基本原理- 不同类型除尘设备的原理与特点2. 车间除尘系统关键参数- 粉尘特性参数及其测定方法- 除尘设备性能参数的计算与选择3. 车间除尘系统设计方法- 车间环境分析及除尘设备选型- 系统布局与管道设计- 参数计算及设备选型实例4. 车间除尘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不同行业车间除尘系统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5. 车间除尘系统发展趋势与环保政策- 环保政策对车间除尘系统的影响- 车间除尘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车间除尘系统原理及分类第二周:车间除尘系统关键参数第三周:车间除尘系统设计方法第四周:车间除尘系统应用案例分析第五周:车间除尘系统发展趋势与环保政策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粉尘除尘系统课程设计
![粉尘除尘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68a8a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3.png)
粉尘除尘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粉尘除尘系统,使学生掌握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常用除尘设备及其选型和设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粉尘的性质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2.掌握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熟悉常用除尘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4.学会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
5.能够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6.能够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
7.能够进行简单的除尘系统设计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粉尘的性质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2.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常用除尘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4.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粉尘的性质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第二周: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三周:常用除尘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第四周: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粉尘除尘的基本原理、设备性能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除尘系统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粉尘除尘技术》等。
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技术规范等。
3.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
4.实验设备:除尘设备模型、实验仪器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除尘课程设计
![除尘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46052a7375a417866f8f7d.png)
第一章绪论 (5)1.1车间粉尘性质 (6)1.2 车间粉尘危害及治理 (6)1.2.1 粉尘危害 (6)1.2.2 碳黑治理方法 (7)1.2.3 旋风除尘器的原理 (7)1.3 除尘系统 (8)1.4 课程设计背景、主要内容、意义与预期目标 (9)1.4.1 主要内容课程设计背景 (9)1.4.2 主要内容 (9)1.4.3 课程设计意义 (10)1.4.4 课程设计预期目标 (10)第2章数据分析 (11)2.1 已知数据 (11)2.2 风量确定 (12)2.3 净化设备选择或设计 (12)第3章集气罩设计 (13)3.1集气罩设计的设计原则 (13)3.2设计方法选择 (13)3.2.1控制风速法原理 (13)3.2.2 控制风速选择 (14)3.3 集气罩选择 (14)3.3.1 集气罩集气原理 (14)3.3.2 集气罩类型和选择 (15)3.3 风量计算 (15)3.3.1 风量计算方法选择 (15)3.3.2 风量计算 (15)3.4 集气罩的尺寸 (16)第4章管道、弯头及三通设计 (17)4.1 管道设计 (17)4.1.1 管道速度选择 (17)4.1.2 管径选择 (18)4.2 弯头、三通管的设计 (20)第5章管道阻力计算及风机的选择 (21)5.1各管道的阻力计算 (21)5.1.1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 (21)5.1.2 并联管路压力损失计算 (22)5.2选择风机和电动机 (23)第6章除尘器的设计 (25)6.1 除尘器的分类及选择 (25)6.1.1除尘器的分类 (25)6.1.2 除尘器的选择 (25)6.2 旋风除尘器尺寸 (27)总结 (28)《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本设计为车间除尘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训练。
特别是:1.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技术资料的查找与运用;2.基本计算方法和绘图能力的训练;3.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4.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及其有关政策。
安全工程除尘课程设计
![安全工程除尘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198c9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3.png)
安全工程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安全工程中除尘基本原理,包括尘粒特性、尘源控制、通风除尘等关键知识点。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除尘设备及其适用范围,阐述其在工业安全中的应用。
3. 学生掌握安全工程中与除尘相关的法规、标准和工程实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工作场所的粉尘危害,设计出合理的通风除尘系统解决方案。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粉尘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工作场所安全及职业健康的高度责任感,认识到除尘在保护工人健康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对除尘技术发展历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业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除尘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课程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需结合当前工业安全中的实际问题,强调知识的应用性,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通过分解目标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尘粒特性与粉尘危害:讲解尘粒的物理性质、粉尘的来源及危害,分析粉尘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特点,引用教材中相关章节,进行实例分析。
2. 尘源控制技术:介绍尘源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密闭、湿式作业、干式作业等,结合教材内容,对比不同尘源控制技术的优缺点。
3.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详细讲解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以及设备选型与布局,参考教材相关章节,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流程。
钢厂除尘工艺课程设计
![钢厂除尘工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05e48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9.png)
钢厂除尘工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钢厂除尘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钢厂除尘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钢厂除尘工艺的背景和意义;–掌握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类型;–熟悉除尘工艺的设计和运行要求。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钢厂生产过程中的粉尘产生原因和危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尘器和设计除尘工艺;–能够对除尘工艺进行运行调试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钢厂除尘工艺的基本原理:介绍钢厂除尘工艺的背景和意义,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类型。
2.钢厂除尘工艺的设计和运行:讲解除尘工艺的设计方法,包括除尘器的选型、布置和运行参数的确定;介绍除尘工艺的运行要求和维护方法。
3.钢厂除尘工艺的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钢厂除尘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除尘工艺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除尘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除尘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除尘工艺的实际应用和效果;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除尘器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车间除尘系统课程设计
![车间除尘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f8732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1.png)
车间除尘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车间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3. 引导学生掌握车间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车间除尘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合理的车间除尘系统方案并进行初步优化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资料、图纸等工具进行车间除尘系统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车间除尘系统在改善职业健康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备和工业设计的兴趣,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使学生掌握车间除尘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工业设计、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强调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车间除尘系统原理及重要性- 理解除尘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作用- 掌握除尘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2. 除尘设备类型及性能- 学习不同类型除尘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分析各类除尘设备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3. 车间除尘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 掌握车间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学习除尘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4. 除尘系统方案设计及优化- 学习如何根据需求制定合理的除尘系统方案- 掌握对除尘系统方案进行初步优化的方法5. 实际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车间除尘系统设计案例,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学习从案例中提炼设计经验和技巧6. 设计实践与展示- 进行车间除尘系统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组织设计方案展示,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车间除尘系统原理及重要性、除尘设备类型及性能第3-4周:车间除尘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第5-6周:除尘系统方案设计及优化第7-8周:实际案例分析、设计实践与展示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车间除尘系统的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除尘设备选型、系统设计、案例分析等内容。
工厂除尘系统课程设计
![工厂除尘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a8ff7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2.png)
工厂除尘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工厂除尘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应用;掌握各种除尘设备的结构、特点和选用原则。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除尘系统进行设计和评价;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工厂除尘系统的原理和分类;2.各种除尘设备的结构、特点和选用原则;3.除尘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方法;4.除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1.讲授法:讲解除尘系统的原理、分类和除尘设备的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除尘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学生进行除尘设备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除尘系统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工厂除尘技术与应用》;2.参考书:相关论文、技术手册和工程案例;3.多媒体资料:除尘设备动画、实际工程视频等;4.实验设备:除尘器模型、通风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准备,以支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作业:布置相关除尘系统设计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期末考试中设置相关试题,全面考察学生对工厂除尘系统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课时: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教学地点:教室和实验室;3.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4.教学时间:考虑到学生的作息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授课。
工厂除尘系统课程设计
![工厂除尘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c61dc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9.png)
工厂除尘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工厂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工厂除尘系统中常见设备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环保政策对工厂除尘系统的要求及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厂除尘系统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工厂除尘系统,并进行模拟实验。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工厂除尘系统的现实意义。
2. 学生能够树立科学态度,严谨对待实验数据和结果,培养批判性思维。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实践活动,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工厂除尘系统原理及组成部分- 教材章节:第五章“工业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工厂除尘技术”- 内容列举: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如风机、滤袋、清灰装置等)2. 常见工厂除尘设备及其运行机制- 教材章节:第五章“工业污染与防治”,第四节“除尘设备”- 内容列举: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机制3. 环保政策与工厂除尘系统标准- 教材章节:第五章“工业污染与防治”,第五节“环保政策与标准”- 内容列举:我国环保政策对工厂除尘系统的要求、相关标准及法规4. 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 教材章节:实践活动章节- 内容列举:设计简单的工厂除尘系统、进行模拟实验、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5.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材章节:学习方法指导章节- 内容列举: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方法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工厂除尘系统原理及组成部分第二课时:常见工厂除尘设备及其运行机制第三课时:环保政策与工厂除尘系统标准第四课时: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分组设计实验)第五课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小组展示、讨论与总结)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适当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大气除尘系统课程设计
![大气除尘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ea562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2.png)
大气除尘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大气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及主要设备功能。
2. 学生能掌握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危害,了解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特点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掌握大气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大气除尘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优化策略。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大气颗粒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大气除尘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大气除尘系统,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大气污染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3. 学生在面对大气污染问题时,能具备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认识到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大气除尘技术,提高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化学和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对大气污染问题有一定了解,但对大气除尘系统的具体设计和操作尚不熟悉。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讲授、实验和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大气除尘系统原理及分类:讲解大气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各类除尘器的优缺点,涉及教材第3章第1节内容。
- 旋风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 静电除尘器- 袋式除尘器2. 大气颗粒物污染及其危害:分析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特点、来源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涵盖教材第2章第3节内容。
- 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颗粒物污染来源-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 大气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介绍我国大气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解释相关法规政策,参考教材第4章第2节内容。
东华大学通风除尘课程设计
![东华大学通风除尘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cb547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d.png)
东华大学通风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通风除尘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除尘原理、通风系统设计等;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除尘器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 学生能够掌握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工况进行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与选型;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软件进行通风除尘系统的性能计算和分析;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通风除尘系统的施工图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的责任感;2. 学生能够认识到通风除尘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养成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在工程实践中的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通风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设计和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流体力学、热工学等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工程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学习和未来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风除尘基本理论:包括尘粒特性、除尘机理、通风系统概述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除尘器类型及选型:详细介绍各类除尘器(如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等)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场合,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涵盖通风管道设计、风量计算、系统阻力计算、除尘器选型与布置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通风除尘系统计算方法:包括理论计算和软件计算两部分,讲解通风除尘系统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通风除尘施工图设计:教授施工图绘制方法、标准及规范,使学生能够完成通风除尘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除尘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
![除尘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078e4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f.png)
除尘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尘粒捕集机理、除尘器类型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描述不同工业场合中粉尘的特性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3. 学生能解释除尘系统设计的相关参数,如气流速度、过滤面积、过滤效率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特定工况下的粉尘问题,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2.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掌握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学生能运用技术资料和工具,进行简单的除尘系统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除尘技术在改善环境质量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会尊重事实、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工程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理科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尘粒特性分析:包括尘粒的来源、分类、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粉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粉尘的特性及其危害2. 除尘技术原理:讲解尘粒捕集机理,介绍各类除尘器(如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除尘技术原理与设备3. 除尘系统设计:阐述除尘系统设计的相关参数,如气流速度、过滤面积、过滤介质选择等,介绍设计方法和步骤。
教材章节:第四章 除尘系统设计4. 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工业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除尘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0d8a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c.png)
工业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生产中粉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工业除尘的基本原理,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静电除尘等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除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工业除尘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工业除尘系统,并进行初步的效能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工业除尘技术,体会科技进步对解决环境问题的积极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以实际工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为背景,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
二、教学内容1. 粉尘污染概述:讲解工业生产中粉尘的产生原因、种类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与工业除尘》第一章2. 工业除尘基本原理:介绍机械除尘、湿式除尘、静电除尘等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与工业除尘》第二章3. 除尘器类型及结构:详细讲解不同类型除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与工业除尘》第三章4. 工业除尘系统设计:分析工业除尘系统的设计原则,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除尘系统设计。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与工业除尘》第四章5. 除尘器选型与应用:根据实际工况,教授如何选择合适的除尘器,并进行初步的效能评估。
除尘系统的课程设计
![除尘系统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b1924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c.png)
除尘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除尘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除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3. 学生能了解除尘系统在工业生产与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工况,选择合适的除尘器并进行简单的除尘系统设计。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除尘系统的性能,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除尘系统,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环保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物理与技术类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应用问题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动学习的精神。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粉尘污染概述: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意义。
- 除尘系统基本原理:含尘气体流动特性、除尘机理。
- 除尘器分类及性能:机械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
- 除尘系统设计原则及选型依据。
2. 实践操作:- 实验室参观:观察不同类型除尘器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 实践操作:动手搭建简易除尘系统,观察并分析其性能。
- 案例分析:分析工业生产中的除尘系统应用案例,提出优化方案。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粉尘污染概述,除尘系统基本原理。
- 第二周:除尘器分类及性能,实验室参观。
- 第三周:除尘系统设计原则及选型依据,实践操作。
- 第四周:案例分析,总结与反思。
工业除尘系统课程设计
![工业除尘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ff65b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8.png)
工业除尘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生产中粉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2. 学生能掌握工业除尘系统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不同类型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和选用原则。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污染问题的能力,并能提出合理的除尘方案。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工业除尘系统,并进行初步的设备选型和参数计算。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学习工业除尘系统,培养对制造业和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3.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工业除尘系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明显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粉尘污染概述- 粉尘来源及分类- 粉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2. 工业除尘系统原理- 除尘系统的基本概念- 除尘系统的分类及工作原理3. 常见除尘设备- 袋式除尘器- 静电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 其他新型除尘设备4. 除尘设备选型与计算- 除尘设备选型原则- 除尘器参数计算- 除尘系统设计要点5. 工业除尘系统应用实例- 热电厂除尘系统- 钢铁厂除尘系统- 化工厂除尘系统6. 环保政策与标准- 我国环保政策概述- 粉尘排放标准及要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粉尘污染概述第二周:工业除尘系统原理第三周:常见除尘设备及选型原则第四周:除尘设备参数计算与系统设计第五周:工业除尘系统应用实例分析第六周:环保政策与标准学习教材章节关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大气污染与防治《工业除尘技术》第一、二、三章:粉尘与除尘技术基础、除尘设备及其应用、除尘系统设计计算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工业除尘系统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除尘环保课程设计方案
![除尘环保课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2bbc5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7.png)
除尘环保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中粉尘的危害,理解除尘环保的重要性;2. 掌握常见的除尘方法及其工作原理;3. 了解我国环保政策及除尘技术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会设计简单的除尘装置;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查找相关环保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责任感;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空气质量,关爱生命健康的情感;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为核心。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好奇心强,善于合作,求知欲旺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实践中达成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粉尘危害及环保意义:介绍粉尘的定义、来源、危害,以及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让学生理解除尘环保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概述、大气污染防治- 内容列举:粉尘定义、来源、危害;环保政策简介2. 常见除尘技术及其原理:讲解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等常见除尘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教材章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内容列举: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原理及优缺点3. 除尘装置设计制作: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除尘装置,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除尘效果。
- 教材章节: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培养- 内容列举:设计原则、实验操作步骤、除尘效果验证4. 环保意识培养: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除尘技术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5)1.1车间粉尘性质 (6)1.2 车间粉尘危害及治理 (6)1.2.1 粉尘危害 (6)1.2.2 碳黑治理方法 (7)1.2.3 旋风除尘器的原理 (7)1.3 除尘系统 (8)1.4 课程设计背景、主要内容、意义与预期目标 (9)1.4.1 主要内容课程设计背景 (9)1.4.2 主要内容 (9)1.4.3 课程设计意义 (10)1.4.4 课程设计预期目标 (10)第2章数据分析 (11)2.1 已知数据 (11)2.2 风量确定 (12)2.3 净化设备选择或设计 (12)第3章集气罩设计 (13)3.1集气罩设计的设计原则 (13)3.2设计方法选择 (13)3.2.1控制风速法原理 (13)3.2.2 控制风速选择 (14)3.3 集气罩选择 (14)3.3.1 集气罩集气原理 (14)3.3.2 集气罩类型和选择 (15)3.3 风量计算 (15)3.3.1 风量计算方法选择 (15)3.3.2 风量计算 (15)3.4 集气罩的尺寸 (16)第4章管道、弯头及三通设计 (17)4.1 管道设计 (17)4.1.1 管道速度选择 (17)4.1.2 管径选择 (18)4.2 弯头、三通管的设计 (20)第5章管道阻力计算及风机的选择 (21)5.1各管道的阻力计算 (21)5.1.1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 (21)5.1.2 并联管路压力损失计算 (22)5.2选择风机和电动机 (23)第6章除尘器的设计 (25)6.1 除尘器的分类及选择 (25)6.1.1除尘器的分类 (25)6.1.2 除尘器的选择 (25)6.2 旋风除尘器尺寸 (27)总结 (28)《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本设计为车间除尘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训练。
特别是:1.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技术资料的查找与运用;2.基本计算方法和绘图能力的训练;3.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4.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及其有关政策。
二、任务与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必须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全面地完成此规定的设计。
其内容包括:1.设计说明书一份2.平面布置图一份3.立面布置图一份三、设计内容1.集气罩的设计控制点控制速度V的确定集气罩排风量、尺寸的确定2.管道的初步设计管内流速确定管道直径确定弯头设计直管长确定三通设计计算3.压损平衡计算分段计算压力校核4.总压损计算5.选风机、校核6.电机选择、校核7.车间大门设计四、设计课题与有关数据1.设计题:车间除尘系统设计2.课题已知条件a.车间面积与两台产生污染设备的位置见附图一:b.产生污染源设备的情况污染源:立方体 1200x600x1000操作条件:20℃ 101.3kPa污染源产生轻矿物粉尘,以轻微速度发散到尚属平静的空气中;c.在该污染设备的顶部设计二个伞形集气罩罩口边须距污染面积H=600mm,才操作正常d.管道和集气罩均用钢板制作钢管相对粗糙度 K=0.15排气筒口离地面高12me.所用除尘器:LD14型布袋除尘器该除尘器阻力为980Pa长:4503mm;宽:2250mm除尘器进口高度:3653mm;除尘器出口高度:8890mmf.有关尺寸墙厚 240mm 方块柱 300 x300车间大门可取2010x2010管外径 D=750LD14-84型过滤面积 168m2最大风量 25200 m2/h窗台到地面距离民用房 900—700mm工业用房 1.0---2.0cm仓库 1.5—2.0 cm附图一第一章绪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一项项的科学技术以及成果纷纷亮相,科技正高速发展,然而21世纪的发展早已远不止科技发展,一个日益严重,趋向突出的问题正悄悄的崛起:环境的恶化。
环境的恶化不单单再是传统的泥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而写了海洋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成了21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而粉尘污染就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然而正是如此危害极大的粉尘污染,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更没有能使人们采取果断、有效的方法手段去遏制粉尘污染的持续蔓延与加重。
不要认为粉尘污染的严重性比不上臭氧黑洞、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及水质污染等一类的问题,即使臭氧被修复,土地重新肥沃,水变清天更蓝,粉尘污染一样可以使人类以至于动物死于各种各样的疾病更甚至灭绝。
粉尘不会直接伤人,但对呼吸道和眼睛等器官会造成很大危害。
粒径大于10微米的粉尘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短,在呼吸作用中可被有效地阻留在呼吸道上,不进入肺泡,但由于木粉尘中含有木焦油,这种物质由各种酚类和烃类组成,并含有致癌性较强的物质,长此以往,工人会部分的患有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等,甚至致癌。
粒径小于10微米以下的木粉,会直接进入人的肺部组织,沉淀于肺泡中,有可能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甚至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病变。
而且这些可吸入物质还会将多种污染物或病菌带入肺部,对人体危害很大。
粉尘如果弹入或飞入人的眼睛,会造成伤害,影响正常操作。
另外粉尘还是最危险的易燃物品之一,易引起火灾。
另外,悬浮性粉尘会增加生产设备的非正常磨损,缩短设备的寿命,增加维护成本,从而对企业的产出和经济效益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1.1车间粉尘性质碳黑(炭黑)是一种无定形碳。
轻、松而极细的黑色粉末,比表面积非常大,范围从10-3000m2/g,是有机物(天然气、重油、燃料油等)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或受热分解而得的产物。
分子量:12.01 是以含碳原料(主要为石油)经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微细粉末。
外观为纯黑色的细粒或粉状物。
颜色的深浅,粒子的细度,比重的大小,均随所用原料和制造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
碳黑不溶于水、酸、碱;能在空气中燃烧变成二氧化碳。
碳黑的主要组成物是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硫、灰分、焦油和水分。
碳黑粉尘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炭黑颗粒很细,根据不同种类,平均粒径在10~30nm之间。
1.2 车间粉尘危害及治理1.2.1 粉尘危害人体长期吸入碳黑,肺部组纷呈会发生纤维化病变,使肺部组织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造成炭黑的尘肺病(法定职业病的一种)。
碳黑粉尘的粒径为0.5~5µm时,对人体危害最大,严重污染全身时对皮肤有刺激。
大量吸入炭黑粉尘,至少会造成炭黑尘肺病(职业病尘肺病的一种。
在我国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等)。
目前,炭黑生产已基本是密闭化和自动化,但仍存在粉尘飞扬的现象,因此,在炭黑厂的炉前、回收、筛粉、分离室、加工和包装等工序经常接触炭黑粉尘。
使用炭黑的工厂,如橡胶、塑料和电极等工厂,在配料、混炼、搅拌、过筛和投料等生产过程中,均产生大量炭黑粉尘,造成工作人员的接触机会。
1.2.2 碳黑治理方法根据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的规定,炭黑粉尘的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4mg/ms,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8mg/ms。
根据炭黑粉尘质轻易飞扬,且长期漂浮空气中的特点,如密闭不严,可造成生产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极高(如600mg/m。
)。
因此,防尘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密闭除尘上。
目前净化碳黑粉尘的主要方法有:机械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的方法是旋风除尘器。
1.2.3 旋风除尘器的原理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合尘气流中分离出来的除尘装置。
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不需特殊的附属设备,造价较低.阻力中等,器内无运动部件,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
旋风除尘器一般用于捕集5-15微米以上的颗粒。
除尘效率可达80%以上,近年来经改进后的特制旋风除尘器。
其除尘效率可达5%以上。
旋风除尘器的缺点是捕集微粒小于5微米的效率不高。
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器壁自圆简体,呈螺旋状由上向下向圆锥体底部运动,形成下降的外旋含尘气流,在强烈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器壁,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的动量和自身的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集灰斗。
旋转下降的气流在到达圆锥体底部后.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上升的内旋气流,并由除尘器的排气管排出。
自进气口流人的另一小部分气流,则向旋风除尘器顶盖处流动,然后沿排气管外侧向下流动,当达到排气管下端时,即反转向上随上升的中心气流一同从诽气管排出,分散在其中的尘粒也随同被带走。
旋风式除尘器的组成及内部气流1-筒体;2-锥体;3-进气管;4-排气管;5-排灰口;6-外旋流;7-内旋流;8-二次流;9-回流区。
1.3 除尘系统在选用除尘系统时必须在净化装置费用计算的基础上做技术经济分析,包括设备投资费用与运行费两部分。
投资费用通常包括主体净化装置、辅助设备(如风机、电动机、卸灰输灰设备与管道等)、土地、基建费用及其他费用。
净化系统的运行费用包括水、电和材料消耗费,设备折旧、维修及劳务费等。
局部排气净化系统的基本组成:1 集气罩:用以捕集污染空气。
2 风管(通风管道):净化系统中用以输送气流的管道。
3 净化设备:净化系统的核心部分。
净化排气中的粉尘,使之达标排放。
本课程设计采用旋风除尘器。
4 通风机:为系统中流体提供动力,是系统中气体流动的动力装置。
5 烟囱:净化系统的排气装置。
为了保证由于不能100%的净化而排放的污染物所造成的地面浓度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烟囱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
局部排气净化系统示意图1-集气罩;2-风管;3-净化设备;4-通风机;5-烟囱1.4 课程设计背景、主要内容、意义与预期目标1.4.1 主要内容课程设计背景本太远碳黑厂车间产生的碳黑粉尘,已经超过正常允许浓度,影响工人的健康。
太远碳黑厂共有两个车间产生碳黑粉尘,这两个污染源水平放置碳黑粉尘以轻微的速度发散到相当平静的空气中,污染源L × W × H =900x300x700。
炭黑可作为一种纯炭的来源,极少或不含其他物质,碳成分占90%一95%,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很少,仅占0.5%一1.5%。
1.4.2 主要内容本次课程设计是去除太远碳黑厂车间产生的碳黑粉尘,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因吸入粉尘而引起各种疾病的产生,同时改善当地的环境:这次课程设计需要设计好去除车间碳黑的除尘系统各个部分:鼓(通)风机、净化设备(包括粉尘处理装置)、抽风罩、风管及其他附件等设备(装置)。
去除碳黑主要采用物理去除法,选用旋风除尘器。
1.4.3 课程设计意义(1)保护工人健康人体长期吸入碳黑,肺部组纷呈会发生纤维化病变,使肺部组织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造成炭黑的尘肺病(法定职业病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