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改善了玉米的水肥温度等生态因素,为玉米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创造了良好的生育环境,使高产品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1.1 增温效益
透明的薄膜覆盖地面后,白天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投射到地面,转化为热能,又因为地膜上夜间凝的露珠可阻隔长波通过,因而使地温升高,同时由于多贮存的因乱流或平流送给贴地面气层的一部分热量以及因水分蒸发而带走的一部分潜能得以保存下来,并向土壤下层传递,所以,地膜覆盖下各土层温度都高于裸地。到了夜间,这些多贮存下来的热量,不断被输送给膜内地面及各土层。这样,夜间膜内地面温度和各层土壤温度也都高于裸地。据沈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2010年~2012年在朝阳市喀左县实验,播种后60d地表下5cm平均积温比没覆膜多128℃~129℃,平均每日增加2.1℃~2.2℃,这样增温效应可使晚熟玉米品种铁源3号早出苗4d~6d,早抽穗2d~4d,提早成熟8d。
1.2 保墒
地膜覆盖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阻,使总的蒸发量下降,同时来自土壤中的气态水遇冷,凝成水珠,在重力影响下流回土壤,使土壤表层含水量增加,沈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在喀左县对覆膜玉米测定结果如下:
表1 覆膜土壤水分含量
测定时间土层深度含量较未覆膜增加
2012年 0cm~5cm 11.5%
5月20日 5cm~10cm 1.3%
10cm~12cm 1.7%
由此可充分看出地膜覆盖对土壤保墒和提墒的作用,显然由于地膜覆盖一部分水分只能在膜下循环。因而水分能够较长时间存在土壤当中,提高了土壤对水分的利用率。
1.3 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由于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较高,水分大,为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土壤养分分解,促速效氮﹑磷有机质含量增加,下表是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2012年三年测定结
果。
实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用地养地相
结合的效果。
1.4 抑制盐碱
由于地膜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因而减少了随水分上升而积累于地表盐碱的数量,使地表耕层中盐碱含量明显下降,在一些难以保苗的盐碱地,可以提高保苗率。
1.5 抑制杂苗
将膜孔封严,由于膜下高温通气不良,可以使有些杂草出土后死亡,起到杀死并抑制杂草的作用。但对有些杂草如马齿莞,刺儿菜,效果较差。
1.6 促进发育,提高成熟
由于增温作用,加速了生育过程,促进了早熟,使生育期长的品种完全成熟,发挥了品种增产优势,而且适度密植,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从而增加了产量。
2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中轻度盐碱地也可以,且忌低洼地,易涝地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块上栽培覆膜玉米,干旱瘠薄等不良条件下也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整地要在秋季进行,深翻﹑深施底肥,耙压起垄或做畦连续进行,做到地面细碎平整。
施肥方法要科学,施肥量要适当,由于密度大,产量高,因此施肥量要增加,由于地膜覆盖改善了生态环境,微生物活动旺盛,加速了养分分解,容易出现玉米前期徒长,后期底肥以农家肥为主,种肥以磷钾为主,配以少量氮肥为主,这样就能保证玉米全年生育期养分均衡供应,施肥量则因地制宜,可以参照每100kg籽粒施纯氮2.68kg,五氧化二磷1.13kg的大体比例。
2.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比当地裸地栽培提前5d~10d,首季晚霜前播种,晚霜后出苗,种植密度要适当增加,比裸地栽培增加10%左右,播前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以上,盖土深不少于3cm,镇压强度适宜,保证出全苗。
2.3 选膜﹑覆膜
选用微膜缩小覆盖度,即能降低成本,又利于积纳自然降水,在生产中小垄单行(行距65cm~70㎝),盖膜宽30cm~4cm,大垄(行距100cm~105cm)双行(种双行玉米),膜宽70cm~80㎝,覆膜是覆膜栽培玉米的主要技术环节,根据播种和覆膜先后可分两种方法。
(1)先播种后覆膜。出苗后破膜放苗,优点是不仅适于机器播种,还可以保证播种覆膜质量,出苗整齐,但不利于播前保墒,破苗封口费工,放苗不及时烫苗.在地势平坦,墒情好,便于灌概,适于机械覆膜地块可以采用。
(2)先覆膜后播种,播种时在膜上打孔,播后用湿土封好膜孔,这种方法有利于播保墒,一般不用放苗,如果发现小苗在膜下不出来要及时扶苗出膜,播种时比较费工,适于土壤水分充足但灌概困难地块。
无论那种方法,覆膜均在无风天气进行,覆膜时将膜拉紧展平,紧贴地面,膜两边各压5cm~10cm土,膜上每6m~7m 要压一上带,防止大风鼓膜。
2.4 选用适宜品种
所选品种生育期比露地栽培的主要品种长7d~14d,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好、发挥品种增产优势,同时还要具有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