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阅读文本

合集下载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原文阅读茨威格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

──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

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

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小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

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这副劳动者的忧郇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住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小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

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第一单元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_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第一单元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_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第一单元语段阅读训练《新闻两则》(一 (新华社长江前线 22日 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 “冲破”改为“攻进”, “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3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 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

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阅读艾芙.居里①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妇女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②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的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③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

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④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⑤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

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

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⑥“……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

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

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

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⑦1898年至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简单议论文阅读-明确观点理清结构(名师讲义,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简单议论文阅读-明确观点理清结构(名师讲义,含答案)

简单的议论文阅读一一明确观点,理清结构我们学校是一个好学校!我们虽然下课晚,但是我们上课早啊!我们虽然休息少,但是我们加课多啊!我们虽然冬天冷,但是我们夏天热啊!我们虽然放假晚,但是我们开学早啊!我们虽然活动少,但是我们作业多啊!找学校,就该选这样的,上更多的学,放更少的假。

知识梳理文体知识概括: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作者观点的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正确、鲜明)阅读思路:析标题T理结构T明论点T说方法析标题:议论文标题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论题型、论点型看标题,明类型《小议宽容》《多一些宽容》《为别人鼓掌》《人的价值》《珍惜弱点》《谈自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说知论智》《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财富与幸福》理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明论点: 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正确、鲜明)中心论点的位置:①题目;②引论部分;③本论部分;④结论部分;⑤自己结合全文内容概 括。

说方法: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真实可靠,充分典型。

)举例论证:典型的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证: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定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

金题精讲 题一:谈欣赏 引论准确勾画和提取中心论点 本论结论理清层次,准确勾画和提取分论 点,明确每个语段使用妁论证方 重申论点,发出号召 抓住两个“关键”对比论证、比喻论①许多年轻人都喜欢可口可乐。

为什么?可口可乐不仅味道独特瓶体更是独特:眼睛看着外观美,手掌握着不滑脱。

这个独特的瓶子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听说当年,有一个叫路透的青年制瓶工人在与女友约会时,非常欣赏女友穿的套裙,由欣赏产生联想,设计出了瓶子的图纸,获得了专利。

就是这个专利,1923 年被可口可乐公司用600 万美元买走了。

正是欣赏激发了路透的创造力,可见,欣赏十分重要。

②欣赏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

有了这种心态,即使冬天来了,也会说,春天还会远吗?即使无路可走了,也会说,路不都是人走出来的吗?即使有人犯错了,也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种阳光心态有一个稳定的基因:积极多于消极、乐观多于悲观、自信多于自卑。

列夫·托尔斯泰《穷苦人》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列夫·托尔斯泰《穷苦人》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穷苦人》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穷苦人(俄)列夫托尔斯泰在一间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在灯下缝补旧渔帆。

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天又黑又冷,但茅屋里却温暖如春,炉火还没有熄灭。

在大海的咆哮声中,有五个小孩在挂着白蚊帐的床上熟睡。

丈夫一大早就出海了。

现在还没有回来。

冉娜倾听着波涛的喧嚣和狂风的呼啸,心里忐忑不安。

旧式的木制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还是没有回来。

冉娜更担心了。

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渔。

他们从早忙到晚,又怎样呢?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

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

吃的不是白面包,就是黑面包也不够吃;下饭的只有鱼。

“咳,总算命好,孩子们没灾没病。

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冉娜这样想道,又留心听着风暴的呼啸。

“他在哪儿呢?上帝保佑他,救救他,可怜他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嫌太早。

冉娜点着提灯,往头上披了一块厚头巾,点着提灯,走出门外,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一些了,灯塔上的灯是不是还亮着,能不能看得见丈夫的小船。

但是,海上什么也看不见。

风使劲地刮着她的头巾,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西玛小屋的门,于是冉娜突然想起来,从傍晚起她就想去看望生病的街坊西玛。

“还没有人去照料过她呢!”冉娜想道,敲了敲房门。

仔细听着……没有人应声。

“寡妇的处境真难啊!”冉娜站在门口想道,“孩子虽然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一切都得她一个人操心。

而她自己又有病!唉,寡妇的处境真艰难啊!我进去看看她。

”冉娜又敲了敲门。

还是没有人应声。

“哎,西玛!”冉娜喊了一声。

“出了什么事情了?!”她想道,推了一下门。

门开了,冉娜提着灯,走进了屋。

冉娜发现西玛已经一动也不动地仰卧着。

冉娜把提灯再靠近一些,不错,西玛已经咽气了,她脑袋向后仰着,在那冰凉发青的脸上呈现出死的安详。

死者一只苍白的手仿佛要去拿什么东西,落了下来,垂在草垫上。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拓展阅读(含试卷)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拓展阅读(含试卷)

第10课《短文二篇》拓展阅读后赤壁赋(节选)是岁①十月之望②,步自雪堂③,将归于临皋④。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⑤。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⑥?”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⑦之鲈。

顾⑧安所⑨得酒乎?”归而谋诸妇⑩。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注释】①是岁: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②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日。

③雪堂:指苏轼在黄州时建造的自住厅堂。

④临皋:亭名。

⑤黄泥之坂:即“黄泥坂”,山坡名。

⑥如此良夜何:如何度过这个良夜。

⑦松江:指吴淞江。

⑧顾:但是。

⑨安所:从什么地方。

⑩谋诸妇:和妻子商量这件事。

诸,“之于”的合音词。

【且读且思】本文和《记承天寺夜游》都写了什么内容?神秘的大峡谷小心翼翼,走过一段山石搭建的窄窄小路,突然眼前一亮,一道闪光的瀑布,银练似的,挂在眼前!不敢相信,在这僻远的北方大山里,在这名不见经传的乡郊野外,居然有这样一道曲曲折折的流水,夹岸是这样一带幽幽险峻的峡谷,沿路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飞瀑流苏!山路盘桓,窄到仅容一人通过。

敛声屏息,尽力踏稳每一块石头。

好在,险峻处有铁索,可供攀缘。

山石和铁索,是人类目前留在这峡谷中的不多的印记。

重重山岩,或如刀锋切割一般,陡立崖畔,或是经了妙手点化,层层叠叠,千奇百怪。

这大山的肌肤,经了流水千年的浸润,留下了一条条、一缕缕美丽的花纹。

那些流线型的图案,是造化的力量,鬼斧神工,却不留一丝斧凿的痕迹。

深褐,橘红,赭(zhě)黄,深浅不一,却又浑然一体,像一本厚厚的天书,无字,无语,却在默默地述说着光阴的故事。

听到雷鸣般的水声,抬眼望去,几帘瀑布,挂满川前,依势奔泻,经了山石的重重阻隔,分道扬花,越发激越澎湃。

飞流倒挂,激起冲天的雪浪。

几只小鸟,惊疑地飞过头顶,躲进崖石的丛林中。

一位披着长发的女伴,孩子般张开双臂,一副奋不顾身、拥抱瀑布的模样!一袭孔雀蓝的长裙,被白色的流瀑映衬得格外鲜艳。

2024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翻译(可打印)

2024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翻译(可打印)

10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睛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短文两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二)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昆虫记word版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昆虫记word版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昆虫记word版《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作者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法布尔的《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1.为什么称法布尔是昆虫学的荷马?因为法布尔的《昆虫记》详尽的描述了几种昆虫的习性以及他所做的实验,可以说是昆虫学界的权威著作,而且文学性很强,在昆虫学界的地位差不多就是荷马史诗在史学界的那样。

所以说他是昆虫学的荷马。

2.蝉是夏季常见的昆虫,请仔细观察蝉的蜕变过程不完全变态发育-生长经历卵-幼虫-成虫雌蝉把卵产在树枝里,度过冬天,到了夏天才能孵化出幼虫,幼虫第一次蜕壳之后就掉到地上,然后钻进土里开始数年的蛰伏。

经过几次蜕壳之后就变成成虫钻出土,爬到树上。

3.你可能见过好多的蟋蟀,但你知道蟋蟀的生活习性吗?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

夜出活动。

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

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全文阅读及赏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全文阅读及赏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全文阅读及赏析原文其一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

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

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肯远去。

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

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

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其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

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喧闹。

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

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

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

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其三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三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这首诗是说三代以来,人们是非不分,只是顺应时势随声附和。

作者要与世俗背驰,要追随秦时夏黄公,绮里季等在商山隐居的四隐士,避世隐居。

世上人们的行为有千万种,谁知怎么叫是,怎么叫非?有些人只简单粗略的从事情表面看是非,就随着别人表示赞誉或诋毁。

夏商周三代以来,这种事情很多,但豁达之士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

世俗中愚妄之辈咄咄逼人,但自己不能雷同,决计归隐。

其四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这首诗写作者饮酒食菊,远离世情。

世情既远,就可以怡然自得。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报纸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报纸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报纸答案人教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

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

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

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

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

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

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

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

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

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

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文本解读

《昆明的雨》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

入乡随俗,客居他乡。

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

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间风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

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的青春风华。

——选自豆瓣读书《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微一浅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

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昆明是我的第二故”。

作家的内心深有着深厚的昆明情节,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节,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曾经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寻找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闪亮的脚印。

2.文题诠释:《昆明的雨》交代了地点,点出了文章的行文线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主旨:作者从“以小见大”的视角,通过对生活了七年的“第二故乡”昆明雨季景物事件的描写叙述,折射出了一位老人对昆明浓烈如火的思念之情。

4.内容解读:透过平实、淡远的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汪老对“第二故乡”昆明一往深情。

文章以“我想念昆明的雨”开头,又以“我想念昆明的雨”结束,围绕“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一主旋律,把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缅桂花融为一体,奏出一曲蕴含淡淡乡愁的“春城雨曲”。

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随意之中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首先是口语色彩浓厚,多用短句。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多么简洁明了。

“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短短的那么一句话,疑问、感叹、惊喜之情尽在其中。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课文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课文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课文原文阅读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无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不会再返回。

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对那存在过的忧虑,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

我们都非常可怜!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奇特,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微贱,那样怯懦,每一个凉爽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凉爽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永久的。

它是一个不懂疲顿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填塞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喜悦和威势。

我的小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适意。

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许多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摘自《北京晚报》)1/ 1。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文本解读

《一着惊海天》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面对着国内外紧张复杂的严峻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期盼,见证着中国人民富国强兵梦想的“辽宁”舰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实验即将进行之际,蔡年迟、蒲海洋作为《人民海军报》的记者,他们多方协调,终于登上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以记者的角度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航母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起飞。

2.文题诠释:题目“一着惊海天”中“一着”指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形象地写出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后在国内外产生的巨大影响,“海天”本义指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引申为国际环境。

“一着”和“惊海天”对比鲜明,题目新颖,能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3.主旨:本文通过描写“辽宁”舰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生动再现了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赞扬了试飞人员、科研人员等为了祖国国防军队的强大而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地精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4.内容解读:《一着惊海天》作为一篇通讯,全文分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一部分:介绍了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以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第二部分: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描写了舰载机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以及人们的激动喜悦心情。

赞扬了试飞人员、科研人员等为了祖国国防军队的强大而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地精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5.结构分析:①(1—4):介绍了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以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前最后一次准备。

(3—4):交代这次舰机着舰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②(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5—16):记叙了舰、机默契配合。

(17—19):展现了舰载机成功着舰。

③(20—27):描写了舰载机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以及人们的激动喜悦心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篇《背影》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pán shá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2.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外貌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感动得流泪;第二次离别伤感的泪。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

(攀、缩、倾)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

]4.概括本段内容。

[望父买橘]5.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练习【1】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练习【1】及答案

学科:语文专题: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1:溪流贾平凹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

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

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

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

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

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

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

A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

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B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

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C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小序了。

(选自《贾平凹小说新作集》)品析语言:请从文章A、B、C三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21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21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资料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21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一、(2017辽宁沈阳)阅读选文,完成1-2题。

(5分)【材料一】叶雕,就是在叶子上雕刻。

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

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叶雕艺人之家的刘政,童年时就喜欢看爷爷做叶雕。

大学毕业后他四处走访,收集叶雕资料,学习传统的叶雕技法,他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开辟了一个“叶雕世界”。

刘政还大胆创新,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

他尝试给叶子染色,原本淡黄色的叶子,经过染洗,变成墨绿叶、大红叶。

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

——《人民日报》【材料二】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

1984年,贝聿铭设计了先锋之作--70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它成为“中国大雄心”的象征。

2006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

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

——《阅读》【材料三】2015年1月,M.Y.L ab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

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

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

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

传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叶雕是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这个时期的叶雕就是在剥离叶肉的叶子上雕刻。

B.香港中银大厦和苏州博物馆以建筑艺术的不同风格,表明贝聿铭是中西文化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电子书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电子书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电子书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阅卷人得分
1.请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细心地给加点注音。

(4分)
摩挲()逶迤()()哑商贾()
qiǎn()绻狡xiá()è( )守 cuó()峨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众目睽睽潜然泪下人赃俱获尴尬
B.惊魂慑魄明眸善睐当仁不让杆辕
C.煞有介事饥肠辘辘踉踉跄跄甲胄
D.手无寸铁正襟危坐虚怀若谷颟顸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烟霾(风夹着尘土)醒豁(开活)
B.皱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明眸善睐(看)
C.属国过居延(经过)簇拥(聚集)
D.捉襟见肘(胳膊肘)僦赁看幕(租赁)
4.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D,今年过节不收礼,收补只收脑白金。

6.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黄果树瀑布》--于坚--当代诗人
B.《望庐山瀑布》--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C《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柏杨--当代作家
《论读书》--朱苏进-当代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一《不敢老的父亲》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

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

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

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

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

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

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

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

”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

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

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

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

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

”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

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

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

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

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父亲病了,是脑出血。

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

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

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

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文本二《酒》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从来我的作品没有给他寄过。

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

”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

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

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

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着孩子搭车来了。

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

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

小女儿斜头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又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

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

我叮咛爱人,把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

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逗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

一到晚上,家里来人很多,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

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

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

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

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

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了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

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

到了田野,他拉着小女儿跑,让叫我们爸爸,妈妈。

后来,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

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

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

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

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

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

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

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

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

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

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彤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

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唰唰地流下来了。

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

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

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着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作者:贾平凹(wā),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文本三《儿子,给我考个零分回来》我在中国台湾,还没有读完小学,就举家搬到美国。

进入中学后,我开始叛逆,每天憧憬的就是,变成一个像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

我的成绩很糟糕,总是雷打不动的“C”,这让教过我的所有老师都无计可施。

刘墉,终于忍不住找我谈话了。

在我12岁之后,他就跟我说,我可以直呼他的名字。

现在他要与我展开讨论,我的心情不好了。

他先是冲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这个笑容在我看来很阴险。

他对我说:“你现在整天梦想着当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变得不爱学习了,对吗?”“是的。

”我感觉他的话里有一些鄙视的成分,这是对一个14岁少年尊严的莫大侮辱,我有点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时成绩也很糟糕,还考过零分,现在不照样当了世界顶级赛车手?”刘墉突然爽朗地笑了起来,那笑声让我觉得有点阴鸷的味道:“他考了零分,当了赛车手。

可是,你从来就没有考过零分啊,每次都是‘C’!”说完,他的手从背后亮出来,冲我扬了扬手中那张成绩单。

他竟然笑话我没有考过零分!我真的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我咽了一口唾沫,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那么,你希望我考个零分给你看看吗?”他往椅子背上一靠,摆出一个坐得很舒服的姿势,笑了:“好啊,你这个主意很不错!那就让我们打个赌吧,你要是考了零分,那么以后你的学业一切自便,我决不干涉;可是,你一天没有考到零分,就必须服从我的管理,按照我的规定去好好学习。

如何?”我们很认真地击掌为盟,我在心里已经开始窃笑不已了,我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天底下最可爱也最愚蠢的父亲。

“但是,既然是‘考’,那就得遵守必要的考试规则:试卷必须答完,不能一字不填交白卷,也不能留着题目不答,更不能离场逃脱,如果那样的话即视为违约,好不好?”这还不简单?我不假思索地答道:“没有问题!”很快便迎来了考试。

发下试卷后,我快速地填好自己的名字,开始答卷。

反正这些该死的试题我平时就有五分之三不会,考个零分不是什么难题吧?第一题是这样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美国人民反击纳粹的时任总统是谁?下面有三个备选答案:卡特、罗斯福、艾森豪威尔。

我知道是罗斯福,却故意在答题卡上涂下了艾森豪威尔的名字。

接下来的几道题都是如此。

可毕竟试题是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出的,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甚至很陌生。

在做后面的题时,我并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答案,所以答题时就开始犯难,但按照约定,我又不能空着不答,最后我只能硬着头皮,像以往那样乱蒙一通。

走出考场,我忽然发现自己手心里竟然出了汗。

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考零分也很难!我的心情开始沮丧,因为我觉得我极可能在乱蒙的时候蒙到了正确答案,如果那样的话,我就考不了零分了。

试卷结果出来了,是可恶的“C”,而不是可爱的“O”!我灰头土脸地带着试卷回家,刘墉笑眯眯地走过来,提醒我,“咱们可是有约在先哦,如果你没有考到零分,你必须听从我的指挥和安排。

”我低下头,暗骂自己不争气,竟然连个零分都考不到。

同时也在心里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他还能怎么指挥我?无非是让我好好努力早日考到A而已嘛!刘墉煞有其事地清了清嗓子,说出了他对我的命令:“现在,我拜托你早一天考到零分,或者说,你近期的学习目标是向零分冲刺!哪一天考到了零分,哪一天你就获得自由!”我差点以为我的耳朵坏掉了,或者差点以为刘墉的脑子坏掉了,这样的大好机会送到他手上,他竟然将我轻轻放过,并且无限制地给我补救的机会?考零分和考A,我觉得还是前者更容易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